如何看待阿里巴巴市值超過亞馬遜?

騰訊證券訊 北京時間10月10日晚間消息,據CNBC報道,阿里巴巴股價漲逾1%,市值升破4700億美元,超過了亞馬遜。

截至美國東部時間上午11:21,阿里巴巴股價上漲1.22%,報184.32美元/股,市值達到4721億美元。與此同時,亞馬遜股價下跌0.87%,報982.35美元/股,市值為4719億美元。

阿里巴巴市值升破4700億美元 超過亞馬遜

以及如何看待亞馬遜和阿里巴巴的商業模式和發展前景?


謝邀,其實幾天前有發過文章了,在題目下再回答一次吧。

馬雲差點再次成為全球零售業老大。

9 月 19 日,阿里巴巴市值達到 4579 億美元,只落後亞馬遜 66 億美元。

不過馬雲還沒能追上貝索斯。此後受朝核危機、美聯儲加息議題等事件影響,美股回落。阿里巴巴、亞馬遜也未能倖免。

之後亞馬遜反彈更快,將自己跟阿里巴巴的市值差距擴大至 183 億美元。

這種你追我趕可能使人們容易忽略一個事實:2014 年阿里巴巴剛上市的時候,已經比亞馬遜貴出一個百度 —— 阿里巴巴 2300 多億美元、亞馬遜 1000 多億美元。

2014 年上市之初,投資人看好阿里巴巴的理由足夠多:譬如它對於中國電商市場近乎壟斷的控制、關聯公司支付寶對於移動支付的控制力等。這種預期也使阿里巴巴成為美股歷史上規模最大 IPO。

亞馬遜當時則經歷 Fire 手機慘敗和連續兩個季度巨額虧損,投資人拋售股票。但沒過一年,兩家公司的市值呈現出截然相反的走勢。

2015 年貝索斯公布雲計算(AWS)的業績。該業務是亞馬遜盈利或者止損的關鍵,貝索斯也因為再次成功說服投資人放棄短期收益,支持自己繼續燒錢。其股價迅速上漲,帶動公司進入全球市值前五。

2015 年,阿里巴巴則經歷過另外一種質疑,在於投資人並不相信天貓和淘寶的交易額能反映公司健康狀況,因為雙 11 屢創新高的背後,它的收入和利潤卻沒有同等增長。

到今年年初的時候,阿里巴巴市值是 2400 億美元,亞馬遜仍是它的 1.66 倍。

到了年中,阿里巴巴曾發布了一系列關於公司營收的高增長預期,華爾街相信了這些說辭,股價當天漲了 5%。一種觀點認為阿里巴巴是中國快速中產階級成長的代表,這些人可觀的消費力最終能轉化成它財報里的漂亮數字。

這種預期推動阿里巴巴股價繼續上漲。兩家有著相似掙錢方式和統治力公司之間的纏鬥,還將繼續。

阿里巴巴和亞馬遜是各自市場里最大的電商,但它們本質上都是在向零售業徵稅

阿里巴巴和亞馬遜看上去更像是零售公司。從收入構成看也的確是這樣,阿里巴巴 85% 收入來自電商業務、亞馬遜這一比例則超過 90%。

不過關於這些公司的商業模式,有另一個觀點:它們在向一整個行業抽成,或者說徵稅。

最早提出這個說法的人是投資公司 Social Capital 的 CEO 查馬斯·帕里哈比提亞(Chamath Palihapitiya)。帕里哈比提亞是一個挺會選擇公司的人,他分別在美國在線(AOL)和 Facebook 規模比較小的時候加入公司擔任高管,分享公司上市後股票價值飛漲帶來的回報。

當他被人問到「如果要把所有的錢用來買一支股票且持有十年,會選擇誰」時,帕里哈比提亞的答案是亞馬遜。

他覺得亞馬遜本質是搭好一個基礎設施,使其他公司依賴於它,再從中抽成。帕里哈比提亞將這一模式總結為亞馬遜向其他公司徵收的稅。

這就像政府修建一條高速公路,往來車輛在上面行駛需為之支付過路費。或者像發電站生產電,然後通過電網輸送給各家各戶,用戶只需要花錢買電,不用買自己的發電機。

阿里巴巴和亞馬遜能這樣做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它們各自壟斷中國和美國市場。阿里巴巴的市值是其中國最大競爭對手京東的 8 倍。亞馬遜的市值則是沃爾瑪的 2 倍,後者一直被認為是全球最會賣貨的公司。

它們控制著壟斷市場以後的電商流量,消費者和商家沒有更好的去處。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阿里巴巴和亞馬遜不直接提供物流,但提供整套物流對接。

比如亞馬遜搭建多年的倉庫、收款、送貨的整套流程租給平台上的商家用,如今第三方電商銷售額占亞馬遜全部銷售額一半。

阿里巴巴也在做物流,用另一種方式。2013 年它花費 50 億元成立物流子公司菜鳥物流,吸納合作夥伴統一管理,試圖藉此提高淘寶、天貓廣被詬病的物流體驗。

壟斷優勢最近又延伸到線下零售。阿里巴巴正在改造街邊私人便利店,店主每年支付 3999 元的技術服務費,並需要從阿里巴巴訂購一定金額的貨物。

電商是兩家公司的主要收入,也都是驅動增長的最大動力

2014 年 9 月 20 日,阿里巴巴上市,當天收盤市值達到 2314.4 億美元。它不但超過騰訊、百度,還超過 Facebook 和亞馬遜,成為全球第二大互聯網公司。

以中國市場為主的電商生意撐起了阿里巴巴的市值。從 2014 年 6 月往前看 12 個月,阿里的 7 個電商平台在中國取得的年交易總額是 1.83 萬億人民幣,比其他所有主要競爭對手 —— 包括亞馬遜、京東、eBay —— 加起來都多。

當時至少有 1/3 中國網民一年內在淘寶、天貓買東西。阿里巴巴將這些人定義為活躍買家,他們平均每人每年下單 52 次。

但此後阿里巴巴的電商以及股價都經歷了嚴重下滑。2015 財年(每年 4 月 1 日至次年 3 月 31 日)阿里巴巴營收增長從 52% 降到 45%。

之後阿里巴巴更換 CEO,張勇接替陸兆禧。包括馬雲在內的公司高層也不斷為公司業績和未來增長站台。但 2015 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營收同比增長 28%、中國零售業務銷售額增長 34%,這兩大關鍵指標都低於先前分析師的平均預期,而且是三年來增速最慢的一季。

華爾街失望的情緒當時幾乎到達頂點:它們不停低價拋售阿里巴巴股票。一直到 2015 年 8 月阿里股票跌破發行價,58.16 美元。公司市值減值 40% 以上。

從 2016 年開始,阿里巴巴開始做內容,通過微淘(類似微博及微信公眾號)、問大家(消費社區)等渠道,邀請淘寶店家、合作夥伴或寫文章或拍視頻,來推薦商品,從中抽取提成。通過內容,阿里試圖把人留住,再把它們轉化成它想說的數字。

一年時間,淘寶+天貓的電商收入提升 45%,達到 1388 億元。

亞馬遜雖然電商業務遍布全球,但其最大收入來源還是美國本土的電商業務,整個國際業務還在虧損狀態。

它在美國的電商業務已經沒什麼競爭對手,目前美國人每在網上花 100 塊買東西,就有 43 塊給了亞馬遜。並且美國電商還在不斷驅動公司業績和利潤,支持虧損中的全球電商業務。

因此你能很清楚的看到亞馬遜擁有一條陡峭上漲的收入曲線,但利潤卻總是在零軸徘徊。

它們的用戶購物粘性也愈發牢固

這兩個平台各自擁有足夠大的用戶粘性。

在人們更依賴電腦的時候,搜索或者首頁展示等形式是吸引用戶的重要手段。

但在手機成為最重要的隨身物品之後,消費者在買東西的時候更多是直接打開購物應用,而不是再去搜索網頁。

這也意味著領先的公司越來越領先。

阿里巴巴依靠社交和購物指南等內容營銷把人留下來。按照公司 CEO 張勇 2016 年的說法,淘寶增加社交功能後,一天被打開七次。

這種粘性是可以轉換成消費的。今年第二季度,阿里的人均貢獻收入從 202 元增加到 273 元。

當用戶的消費習慣培養起來之後,阿里巴巴在雙 11 這樣的大節,不用投入很高成本就帶來收入的上升。

甚至在京東的「6·18」促銷,阿里巴巴付出的成本都還是更低。

亞馬遜一直將收入儘可能多得投入到新業務上,所以利潤額總是很低。它的用戶粘性更多體現在會員服務:現在超過一半用戶每年掏 99 美元成為 Prime 會員,獲得免費兩日送達的快遞服務。

古根海姆證券分析師羅伯特·德布爾(Robert Drbul)照此估計,亞馬遜大約有 6500 萬付費會員。Cowen&Co. 的分析師約翰·布萊克奇(John Blackledge)計算出更多的全球訂閱用戶,總數接近 8000 萬。

亞馬遜最慢的 5-8 天送貨收費 5 美元,Prime 用戶如果看中免郵權益,一年買滿 20 單才能回本。

這個數字意味著有近半數的美國網購用戶承諾一年內會在亞馬遜買 20 單東西。

實際上這些人可能會買得更多。一個研究表示,Prime 會員在亞馬遜上花的錢可能是普通用戶的 2-3 倍。

開闢新業務方面,阿里巴巴沒有亞馬遜那麼快

毫無疑問,亞馬遜是全球最大雲計算供應商,擁有該市場超過 30% 的市場份額,二、三名微軟和 Google 加起來也沒有它多。

這是繼電商之外,亞馬遜另一個讓對手羨慕的生意。

貝索斯亞起初一直將這塊業務的數據藏在複雜的報表之後,沒人知道它做的多大、是不是掙錢。2015 年第一季度,亞馬遜首次公布 AWS 業績,其收入佔比只有 6%,但利潤超過其他業務之和。

沒人想到 AWS 可以這麼賺錢。數字公布當天,亞馬遜市值大漲 256 億美元。之後它跟美國電商分布一起,成了亞馬遜的利潤來源,為它在歐洲、印度以及物流領域的巨大投入源源不斷的輸血。

另一個亞馬遜開始有起色的新生意是 Echo 智能音箱。如今已經是公司新的 10 億美元生意。去年感恩節、聖誕節以及今年 Prime 會員日促銷活動中,Echo 產品賣得最多。

投資機構 Mizuho 預計 Echo 硬體銷售和內置的 Alexa 軟體語音助手服務將在 2020 年合計為亞馬遜帶去 110 億美元收入。

今天主要科技公司都試圖以智能音箱作為入口。

這些技術生意帶來的收入,驅動了亞馬遜 50 億美元投入印度市場。

阿里巴巴對雲計算的投入時間和力度都領先於其它中國大公司。2009 年,阿里雲作為獨立子公司開展運作。

2015 年至今,阿里雲的收入幾乎每個季度都保持三位數增長。儘管虧損已經縮減到 4%,但還是在虧損。

這還是在政策保護,擋住海外雲計算競爭對手進入中國的情況下。

至於去年下半年宣布成立大文娛集團,現在已經先虧了 48 億元。它接下去要進入的遊戲產業將直接跟全球最大遊戲商騰訊競爭。後者已經花費幾百億美元在全球範圍內收購遊戲製作、發行公司。

這兩個公司也都在進入線下零售生意

從購物中心到生鮮超市,再到大大小小的便利店,原本電商試圖取代的實體商業並沒消失,而是成為了電商的合作夥伴。

這點上阿里巴巴比亞馬遜快。

不算還在不斷增加中的百萬(預期數字)便利店,阿里巴巴已經通過入股和合作等方式與數百家線下超市、便利店建立合作。

2015 年 8 月,阿里巴巴宣布 283 億元入股蘇寧,成為後者第二股東。同時蘇寧也斥資 140 億元認購阿里巴巴發行的新股。動用過百億元資金相互持股,能說明蘇寧、阿里對彼此間合作的重視。

還有數樁百億級別投資,阿里都選擇入股自己不擅長的行業領先企業,來「補缺」——自己哪一塊產品供應鏈建設方面的不足,經驗不夠,就投資什麼。

比如近 200 億元私有化銀泰、跟百聯宣布戰略合作等。在線上線下受到來自京東的競爭以後,阿里巴巴要尋找下一個誘使消費者花錢的方法。

還有最近在做天貓便利店,本質上也是在為批發生意找入口,要在二三四五線城市找的新渠道。

類似的,為了抓住沒有在線上消費生鮮習慣的那群人,阿里巴巴開出了盒馬鮮生。

因為不論是海鮮,還是更常見的水果、蔬菜、肉類,用戶在電商頁面裡面看到的東西和最後拿到的往往都會有區別。現有的冷鏈配送還不足以讓消費者對線上購買生鮮產品產生足夠的信任。

市場對於阿里巴巴的這種嘗試基本報積極態度。

今年 7 月,受到阿里巴巴無人超市即將開業的消息影響,中國 A 股市場中的無人零售概念股集體大漲。比如 7 月 5 號開始交易不到五分鐘,新開鋪股價漲幅達到 9.98%。神思電子、科藍軟體、民德電子、匯納科技等有相同概念的公司均以漲幅 10% 收盤。

不過,這種上漲也可能跟 A 股投資環境有關,他們喜歡追逐熱點。只要與熱點相關的公司,都會被追捧,不管一個巨頭進入之後市場里的公司是不是會得到利益。

亞馬遜也有類似的嘗試,速度慢一點,但在決定進入該市場的方向之後,有了一筆巨大的投資。

它原本在 2014 年計劃在紐約曼哈頓中心區開實體店,承擔品牌宣傳、退換貨、迷你庫房的職責。但 2015 年開出來的時候,這是一家藏身於帝國大廈對面一幢辦公樓的小型配送中心,不是商店或便利店。

涉及生鮮、食品、日化用品的街邊便利店,亞馬遜更是一直在做實驗,只是商店的形態沒有固定下來。

直到今年 7 月亞馬遜花 177 億美元買下 Whole Foods。這宗交易是亞馬遜迄今為止最大的一筆收購,也是美國零售業歷史上第四大交易。擁有 Whole Foods 旗下 460 多家門店的亞馬遜,成為美國第五大雜貨零售商。

消息公布後,沃爾瑪、克羅格、好士多等美國大型連鎖超市的股價瞬間暴跌。

市場擔心亞馬遜在線上打敗它們之後,試圖在大眾購買的所有商品上接著打敗它們。在零售業市場里,亞馬遜想成為商品的主要賣家,不管未來消費者以何種方式購買。

類似的事情上周又發生一次。

CNBC 上周五報道亞馬遜將在感恩節前決定是否進入價值數千億美元的處方葯市場。這只是亞馬遜一個尚在考慮的生意,但足夠讓沃爾格林、CVS、Rite Aid 等藥店股價大跌 5% 左右。

總之,最大的大公司是越來越大了

今天全球前 10 大公司里,7 個是科技公司。

每個公司壟斷了一個市場,除了阿里巴巴和亞馬遜以外,蘋果是高端硬體、Google 壟斷搜索、微軟基本壟斷企業軟體服務、Facebook 和微信分別壟斷兩個世界的社交網路。

除了中國人繞不開的電商、支付平台,阿里巴巴的影響力還體現在它持有眾多上市公司股份。實際上,如果算上這些投資以及其持有的螞蟻金服股份,其整體估值已經超過亞馬遜。

這些巨大的領先優勢,使得大部分情況下,新公司的崛起還會鞏固巨頭們的領導地位。

杜蘭大學(Tulane University)商學教授傑弗里·帕克(Geoffrey G. Parker)說,「在某種程度上,很多研發成本是由這些科技巨頭之外的其他公司承擔的,這讓它們能夠更好地進行產品研發。」

顛覆它們變得越來越難了。

題圖: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以上內容首發於好奇心日報,更多精彩請下載閱讀。作者:龔方毅)


昨天,阿里巴巴市值一度超越亞馬遜。這還是不算螞蟻金服估值情況下,如果算上螞蟻金服,阿里巴巴遠超亞馬遜,以及騰訊。

1.阿里巴巴和亞馬遜模式:

阿里巴巴依靠淘寶、支付寶、天貓等電商平台,吸引了超過5億用戶和幾千萬商家,然後又向商家收取廣告費,主要以此盈利。

亞馬遜連續20年沒盈利,都在建電商基礎設施,以此吸引了幾億用戶。最近才通過衍生的雲業務、會員費實現盈利。

一個靠廣告,一個靠雲業務、會員費,這是兩者盈利模式的不同之處。

但從更深層面說,用基礎業務吸引用戶,在基礎業務延長線上發展衍生業務,利用衍生業務盈利,兩者又是相通的。

2.哪些指標,阿里巴巴超過亞馬遜:

營收增速:阿里巴巴2017財年收入1582.7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56%;而亞馬遜2016年凈銷售額1360億美元,增長27%。阿里巴巴增長率大幅超過亞馬遜。

凈利:阿里巴巴2017財年凈盈利578.71億元人民幣;亞馬遜2016財年凈利潤24億美元。阿里巴巴是亞馬遜的約4倍。實際上,因為亞馬遜多年不盈利,這個指標連續很多年都不如阿里巴巴。

月活躍用戶數:阿里巴巴有5億多;亞馬遜主要營收來自北美,考慮北美人口只有3億多,亞馬遜月活躍用戶應該是不及阿里巴巴的。

金融業務:螞蟻金服嚴格說不屬於阿里巴巴旗下,但它就是阿里巴巴電商業務衍生。現在估值據傳已經高達750億美元,成為超級獨角獸。阿里巴巴不計這塊業務市值都能超過亞馬遜,算上這塊業務,那就是甩兩條街了。

(螞蟻金服業務構成及估值)

3.哪些指標,亞馬遜超過阿里巴巴:

雲業務:亞馬遜上一季度雲業務營收41億美元,阿里巴巴則為3.59億美元,十倍的差距。

硬體業務:亞馬遜有Kindle、Echo,Echo在今年銷量預計將高達1000萬台;阿里巴巴則沒有拿得出手的硬體業務。

營收:數字上亞馬遜超過阿里巴巴,但兩者計算方式不同,沒有比較意義。

4.印度和東南亞:

亞馬遜是印度第二大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則控股了印度最大支付工具Paytm。

亞馬遜有意搶佔東南亞市場,阿里巴巴則控股了東南亞最大電商Lazada。

總的來說:

1) 從盈利、回報周期角度,阿里巴巴模式優於亞馬遜。

2) 阿里巴巴增長率高於亞馬遜。

3) 東南亞市場阿里巴巴佔優勢,印度市場各有勝負。

4) 衍生的雲業務,阿里巴巴不及亞馬遜。

5) 衍生的金融業務,阿里巴巴遠超亞馬遜。

6) 硬體業務,阿里巴巴不及亞馬遜。

如果你看好亞馬遜未來,基於雲業務高速增長、智能硬體產品高速增長、東南亞和印度市場有所斬獲;

如果你看好阿里巴巴未來,基於中國大陸電商業務仍將高速增長、雲業務高速增長、金融業務高速增長、東南亞和印度市場佔據優勢位置。

對未來感到迷茫和無所適從?微信搜索 未來知識圖譜(ID:futureknowledge),回復「投資未來」獲取《未來五年,這7個行業將爆發性增長》


說一個大部分人沒注意或忽視的事實:現有上市的阿里集團並不包括 螞蟻和菜鳥

以上面這兩家的體量和業務前景,我們討論下阿里系是不是可以對標一下 amazon ebay paypal之和


去年老馬就說過我們很快會超過亞馬遜,此言不虛。

正在杭州參加雲棲大會聽老馬新演講,亞馬遜不算什麼,自己知道未來做什麼最重要


「BAT」中的阿里巴巴和百度雙雙迎來了歷史性的一刻。

百度市值創新高:股事匯:如何看待百度股價達歷史最高點?

10日晚,阿里市值盤中突破4700億美元,超越了亞馬遜,首次躋身全球上市公司市值前五。

美國東部時間10月10日上午11:21,阿里股價上漲1.22%,報184.32美元/股,市值達到4721億美元。與此同時,亞馬遜股價下跌0.87%,報982.35美元/股,市值為4719億美元。

不過,阿里股價隨後略有下跌,亞馬遜股價尾盤有所上漲,截至美股10日收盤,阿里市值為4690億美元,亞馬遜為4742億美元,兩者相差約1%。

今年阿里的股價已經翻了一倍多。雲營收能力增加、投資者對螞蟻金服和菜鳥網路估值增加等,都是促使其股價上漲的因素。

全球投資界兩大權威風向標——富國銀行、FTSE富時羅素指數先後發布報告追捧阿里巴巴股票。富國銀行對阿里巴巴給出「跑贏大盤」的評級,目標價225美元。

從一家僅有18人的家庭作坊,成為全球前十的亞洲第一,阿里巴巴僅僅走過了18個春夏秋冬。這在中國、乃至全球來說都是奇蹟!

在外界看來,亞馬遜和阿里巴巴之間存在競爭關係。阿里巴巴在中國電商市場居首位,而亞馬遜在美日英法德的市場份額居首位。接下來兩者會將爭奪印度或者東南亞其他國家,阿里開始在印度投資,有種種跡象表明亞馬遜在印度電商市場動作頻頻,可能會在明後年成為該國家電商市場第一。

阿里巴巴和亞馬遜早已不是單純的電商公司,兩家在電影娛樂行業等都有涉足。不管是業務驅動,還是資本逐利的原因,阿里和亞馬遜正在雙雙挺進5000億美元市值俱樂部。

不過,阿里巴巴相比較於亞馬遜,不只在盈利能力,還有在業務伸展能力上都還需要想亞馬遜學習。

1、歷史

大多數電子商務從業者將會熟悉亞馬遜的歷史。在九十年代中期,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創立了亞馬遜,其專註於銷售書籍。他們已經成長為今天的巨頭,現在是北美最大的在線零售商。

阿里巴巴在1999年由馬雲成立於中國。馬沒有Bezos的技術或商業背景。他起初是一位英語老師,他以前的兩次創業活動失敗了。但是,儘管有這些挫折,他還從家人和朋友那裡籌集資金,啟動了阿里巴巴網站,一個連接西方企業和中國製造業的B2B門戶網站。此後,該公司已發展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以總銷售額和公司價值衡量),最近在歷史上最大的IPO上市。

2、理念

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的長期目標是建立世界上以客戶為中心的公司。而且他的進步很顯然。儘管亞馬遜的規模很大,但是在定價,交付和客戶支持方面,亞馬遜的客戶服務令人印象深刻。

亞馬遜痴迷於客戶服務,並以最低的成本獲得最佳價格。他們臭名昭著的是疏遠供應商,內容合作夥伴和出版商合作這些方面。您也許知道這一點,他們正在與出版商持續爭取更高的版稅,並通過忽略「一切商店」的定價準則來削弱供應商。甚至把電子商務私人論壇的成員擠壓出市場,或者經歷了競爭策略。

馬雲和阿里巴巴有不同的重點。馬說:「我們的主張很簡單,我們希望通過互聯網技術解決問題,幫助小企業成長。我們為小型企業而戰。自1999年成立以來,我們幫助數以百萬計的小企業實現了更加光明的未來。「

阿里巴巴幫助小企業的目標與亞馬遜形成鮮明對照,亞馬遜通常在這方面被批評,亞馬遜使小企業更難競爭和維持。

3、利益

那麼兩者之間有什麼共同之處嗎?答案:是。兩者都將股東利益置於圖騰柱的底部。馬雲一再表示,阿里巴巴的優先事項是他們的員工,客戶,然後是股東。而傑夫?貝佐斯(JeffBezos)在華爾街惡名昭彰,因為持續投資公司的未來,犧牲了股東短期回報和利潤。

4、商業模式

亞馬遜經常被譽為世界上最大的在線零售商,以多種形式的商業模式運營。首先,公司直接銷售商品。通過亞馬遜的網上店面向買家提供了一小部分產品,並將庫存存放在公司大型倉庫中。大多數消費者訪問該公司的網站,其產品較便宜,隨時可購買和運輸。

除了直接銷售,亞馬遜還為其他零售商提供了向買家銷售產品的平台。通過亞馬遜的合作夥伴零售商銷售的產品通常是較不常見的商品或採購價格較高的產品,從而允許亞馬遜擁有避免削減自身利潤的可能性。雖然亞馬遜不會對其零售商合作夥伴列出要出售物品的費用進行評估,但該公司確實保留了部分銷售價格作為傭金。

正如亞馬遜是美國消費者認為的一個電子商務巨頭一樣,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由阿里巴巴主導。雖然公司通過獨特的商業模式結合運營,但阿里巴巴的核心業務類似於eBay。阿里巴巴作為在線買家和賣家之間的中間人,通過廣泛的網站網路促進雙方之間的商品銷售。淘寶網是免費的市場,無論是賣家還是買家,都不需要對交易進行付款。相反,淘寶上近700萬的活躍賣家在網站的內部搜索引擎上排名較高,為阿里巴巴提供類似於Google業務模式的廣告收入。雖然大多數使用淘寶網站的賣家是較小的商家,但阿里巴巴也為大型零售商提供了專門的空間。天貓就是由阿里巴巴擁有和運營的電子商務網站,適用於知名品牌。

阿里巴巴傳統上在美國最知名的是阿里巴巴網站,其連接中國工廠和企業的B2B門戶網站。但是,這不是為什麼你最近聽到這麼多關於他們的原因。關鍵是他們真的在促進中國的電子商務。

阿里巴巴的淘寶部門是他們絕大多數的經濟來源,負責阿里巴巴80%以上的銷售額,在中國網上購物的80%。這是令人難以置信的,亞馬遜在美國市場的份額不及這個水平的。淘寶市場與eBay類似,允許消費者和小企業列出商品。淘寶商城的另一個主要平台更像亞馬遜。這是一個B2C平台,允許大型企業和品牌直接向消費者銷售。

新零售是亞馬遜的增長點,更是阿里的增長點

2017年,「新零售」是電商零售行業的關鍵詞。2017年6月,亞馬遜收購全食,被認為是進軍線下產業的標誌。

三個月後,收購起到了效果。據銷量監控網站One Click Retail測算,亞馬遜在收購完成後立刻上架了大約2000款全食365 Everyday Value品牌的貨品,而最暢銷的商品幾乎已經全部售罄。全食自有品牌商品在亞馬遜商家第一周總銷售額為50萬美元。

根據Foursquare的數據,在亞馬遜完成對全食超市的收購後兩天,這家實體零售商的客流量增長25%。

幾乎是同步的,2017年,籌備了近兩年的阿里巴巴盒馬鮮生項目全面鋪開。

據盒馬的數據,相較於傳統線下超市,盒馬鮮生的運營效率提高了3-5倍。盒馬鮮生主打生鮮品類、保證周圍3公里送貨30分鐘內達到,背後阿里巴巴大數據打通使盒馬在上海地區部分門店已經實現盈利。

亞馬遜和阿里巴巴不約而同開始重視線下。這在阿里內部也被視為一件對行業有利的事兒,「亞馬遜收購全食,證明新零售這個事情是全世界都在做的。證明我們的方向是正確的。」阿里巴巴一位高管在之前接受採訪時說。

易觀國際金融中心高級分析師蔡麗麗分析認為,阿里巴巴市值超過亞馬遜最重要的因素有兩點:

第一、從新零售模式、專業賣場、到新型便利店、無人售貨商店,阿里巴巴一直都走在前沿。今年對阿里巴巴來說是新零售企劃落地的一年,推出了盒馬鮮生。一旦盒馬鮮生開始全面盈利,阿里超過亞馬遜就非常快了。

第二、其實亞馬遜在全球化上有優勢。但關鍵是阿里巴巴的農村市場做的很好,已經落戶到中國的很多小城市裡。阿里巴巴擁有中國三四線城市和東南亞的市場,這是亞馬遜做不到的。我們會發現和阿里巴巴相比,亞馬遜後勁不足。影響市值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市場信息、股市、投行波動等,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

9月11日,中國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發布了《走進零售新時代——深度解讀新零售》調研報告,首次全面定義了新零售的內涵與特點,並明確「推動流通領域轉型發展,激發商業創新活力」已被提升至國家戰略層面。這是中國政府主管部門首次明確地為「新零售」背書。

「新零售」概念自馬雲在雲系大會上首次正式提出至今,已經有多處項目實際落地。商務部報告的權威定義是:新零售的「新」表現在由技術變革+需求變革共同驅動下,對零售業全要素、多維度、系統化的改革,並對交易活動中的商業關係、利益關係、組織方式進行了升級。

「零售業是連接供和需的關鍵點,新零售以消費者為出發點,以數據能力為核心來更有效率地整合所有生產要素,可以整體上優化供給側。」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張影教授認為,新零售的實現,有望成為推動消費轉型升級的核心、吸納就業的新容器、促進社會均衡發展的新動力。

與新零售概念相匹配的是國外媒體對「新零售」的關注和評價。

7月底,美國知名商業科技新聞網站ZDNet刊發報道《零售行業里阿里巴巴領頭,亞馬遜追趕》,認為「在為零售業尋找升級路徑方面,亞馬遜和阿里巴巴如今在一條賽道上,但從概念到實操,顯然阿里都更有成效。」

7月18日,美國商業網站Business Insider發表題為《阿里巴巴為亞馬遜全食掃清障礙》,意思是盒馬鮮生店已經為全食店提供了很好的樣本

未來,隨著新零售概念更多執行和落地,阿里巴巴還有更多故事可以講。

股事匯,一個專註於打造股民與專業投顧的零距離互動交流社區,關注股事匯 - 知乎


說明阿里巴巴這條大黑魚已經成為中國這個魚塘中下層的霸主了

黑魚暴烈而兇悍,素有水中霸王之稱,幼魚期以食浮游生物為主,成魚則專吃小魚小蝦,水中昆蟲,泥鰍,小青蛙。

阿里巴巴黃頁(當時無人關注的浮游生物)起家,成勢之後吃的是天貓,淘寶上的賣家,微金融行業,快遞行業,互聯網行業的各種小企業。

大魚總會吃小魚,亞馬遜也是吃小魚長大的,不過中國黑魚更凶,吃的東西種類更多,食量更大,繁殖能力極強,所以後發制人,成為了一個比亞馬遜更大的魚

阿里巴巴基本只碰政府管控薄弱的行業,能源,汽車,基建等行業很少碰。這是馬雲的厲害之處,他就像東方不敗一樣,用最快最狠的招數,主動攻擊最弱的部分,絕大部分收入都來自於國資系統不吃的那部分,不過那部分本來是留給小魚小蝦吃的,現在阿里巴巴吃的太多,還連帶著小魚小蝦一起吃,這會增加中國小企業的成長難度,以後想在中國這個魚塘成長為大魚會更難了,因為大黑魚已經長成

----我是分割線----

再加個故事

黑魚在以前被稱為孝魚,因為他在生了小魚以後會有段時間失明,這個時候小魚會圍繞著大魚游,很多會游到大魚嘴裡,復明之後大魚會保護剩下的小魚繼續成長,所以當時很多人抓到黑魚都會把它放回池塘。

其實哪有什麼孝魚啊,是因為黑魚什麼都吃,也吃同類。

我想阿里集團內部的競爭也是差不多吧


意料之中,情理之中。

總的來講,在這個被稱作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互聯網大潮席捲全球的時候,中國終於沒有掉隊,我感到很欣慰。如果說,之前的兩次技術飛躍當中,中國是憑藉著後發優勢緊緊跟隨,那麼,這一次的科技革命,中國可以說是踏踏實實地站在了革命的最前沿。

那麼問題來了,互聯網發源於美國,成長於美國,為什麼中國卻能迎頭趕上甚至反超?首先要清楚的是,這波反超,主要表現在阿里巴巴和京東等互聯網零售巨頭、微信等即時通訊、移動支付以及互聯網共享項目等方面。這其中有幾大原因:

1 較大的人口基數,極高的人口密度(尤其是包郵區)帶來的物流紅利

2 傳統商業模式不健全,效率極低,給了新技術發展的空間(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3 世界工廠地連帶效應。經常有人說,我們生產了全球多少多少的輕工業產品。這就導致了某些消費品可以以極低的價格賣出(如9.9包郵,在美國你敢想?東西是進口的,物流無比貴,顯然做不大)

從公司的角度來講,不同於國外的電商巨頭,中國的互聯網公司上上下下均是年輕人為主,決策靈活,方便試錯,船小好調頭。在這樣的大環境下,新興經濟體的互聯網行業超過老牌的發達國家也就不難理解了。

因此,中國的年輕人也值得贊一個!數目眾多的勇往直前意氣風發的年輕人,恰恰是這個國家科技進步經濟發展最寶貴的動力,這是任何國家也沒有的寶貴財富。

以中國的體量而言,阿里巴巴這樣一個零售業的巨無霸,本來就應該超過亞馬遜,這是理所應當的事情,比不過才奇怪!

前一段有一個新聞,說貴州在開雲計算大會,台灣在開滷肉飯節(貴州在談大數據,台灣在講滷肉飯,為什麼台灣越來越落後?(勁爆短評))。當一個國家比較落後的省份都在討論把互聯網產業作為大力扶持的產業的時候,這個國家在全球互聯網經濟中的競爭力將可想而知。


至於評論中所提到的美國互聯網公司布局全球,中國的公司僅限於國內,這裡有必要再討論一下。中國互聯網行業,確實是以模仿(山寨)起家的,如騰訊、淘寶、百度、幾大門戶網站,再加上中國政府主動把谷歌推特臉書之類的公司擋在國門之外,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得以發展壯大。然而,誰也想不到的是,中國市場是一個體量極大的市場,互聯網公司之間廝殺的程度要遠比國外激烈的多(谷歌出生在中國,絕對活不過一年)。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在國內站穩了腳跟的各大巨頭一旦決定走出去,誰輸誰贏還不好說。時至今日,我們已經可以看到,小米、摩拜、阿里系等企業已經走了出去並且風頭正茂,許多本土企業也成了國外初創公司模仿追逐的對象,已然站在科技的最前沿。


90刀不到就全拋還自以為眼光敏銳,已哭瞎


看到評論,再補充一下

首先要區分的是阿里系與阿里巴巴公司,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前者包括螞蟻金服/恒生電子/ofo/餓了嗎等等,甚至南華早報/雲鋒基金都可以算,這是一個十分寬泛的概念,主要靠阿里巴巴及馬雲的投資關係維繫;後者則是在美國上市的那個公司實體。有點像雷軍系與小米公司的關係。

就目前上市公司阿里巴巴的市值而言,其實是包含了其所投公司股權的現在及預期收益的,比如螞蟻估值750億美金,這部分對應的收益是包含在阿里3600億美金市值中的,一旦螞蟻金服估值提高,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超出市場預期,那麼阿里市值也會相應的做出調整。但是阿里系市值就沒法算了,估計要佔中國互聯網所有公司價值的一半,但你這麼比,騰訊表示我還有南極圈那幫呢,這就抬杠了。

為什麼說螞蟻金服上市後馬雲身價會大幅增加呢,因為螞蟻絕大部分股份在馬雲手裡啊(具體股權關係懶得查了),而這部分股份價值在螞蟻上市之前,是沒有被包含在用阿里巴巴股份所表示的馬雲身價中的。

~~~~~~~~~~~分割線~~~~~~~~~~

我看很多答案都在強調現有上市的阿里巴巴框架內不包括螞蟻金服(支付寶),其實這種觀點是錯誤的或者不全面的。

因為根據阿里上市時與螞蟻金服簽訂的補償協議,一旦支付寶上市,則阿里巴巴集團可以獲得一次性的現金回報,金額為支付寶在上市時總市值的37.5%(以IPO價為準),回報額將不低於20億美元,不超過60億美元。

那麼其實在二級市場上的阿里巴巴市值,已經包含了螞蟻金服上市後的收益,或者說已經包含了螞蟻金服上市後的預期收益,也就是說現有的阿里市值是涵蓋了螞蟻金服上市後,其所能得到的收益和價值的。

一句話,僅就支付寶而言,你可以說螞蟻金服上市後馬雲的身價遠超馬化騰/王健林,但不能說阿里巴巴的市值就能超過亞馬遜/ebay以及其他若干公司之和。

但是如果阿里雲,達摩研究院什麼的發展突飛猛進,那就另說。不過那是其他方面的事了,跟螞蟻金服這邊沒關係。


祝賀阿里巴巴!保持初心,繼續前行!


因為亞馬遜在中國做不起來。我曾經問過亞馬遜的工作人員,國內電視上,還有車體與戶外都能看到京東,蘇寧,天貓的廣告,為什麼很少見你們的廣告。他說,你因為我們不想做嗎?廣告在國內審批不下來。能上一會電視,也是只能做一做平板閱讀器的廣告。打一個擦邊球。所以只能看京東,蘇寧,天貓的廣告。亞馬遜收購卓越的時候是京東剛起點時候體量跟噹噹差不多,沒錯,那時候噹噹也挺大。那時候還沒有蘇寧易購。也沒有天貓。只有淘寶與淘寶商城。如果不是中國的政策,今天大陸你以為蘇寧跟京東還能有活著的空間嗎?那一年,中國的團購剛興起也是個新玩意。那一年,凡客還沒做推廣。

————————————————————————————————————————

因為發展不好,所以物流服務在萎縮,因為習慣,所以覺得亞馬遜頁面有問題。如果不是政策問題,請看,英國亞馬遜,日本亞馬遜,德國亞馬遜,印度亞馬遜,登錄不就直接就勢如破竹的拿下那個國家的1號。

我不反對政府應該這樣做,因為我們的企業在國外遇到的問題與阻礙比他還多。我只是說一下這事。

現在階段不同了,所以對外企的限制越來越多,舉個簡單的例子。倉儲的質檢合格安全規範,國內企業遇到檢查,如果沒有更衣室,那麼在溝通以後,在廠房內隔開一個單獨房間做一個員工更衣室就能達到標準了,但是外企的廠子就不行,必須在安全距離外,里外建設一個更衣室。政府做的規範標準都是整體沒有細則,就是為了下面辦事部門自己辦事有活性。

舉幾個例子,例如集裝箱貨車的新標準,從去年起,新車加集裝箱的高度都在4米以下。去年之前所有或者加集裝箱的國際標準是4.2米。國家沒出細則標準,所以按照最新交通法老車全部超高了,老車過很多省份的告訴的時候直接被扣下,還是按照超高進行處罰,原因他們知道,但是沒有接到細則文件。後來事多了,限制物流發展了,國家又新出一個細則,新車按新標處理,老車按老標處理。就解決了問題。但是之前的罰款金額是不退的。

北京現在限制外地人,政府給出的標準是外地孩子父母有5證孩子就能在北京上學。但是下到各個區,從這5證里,直接能孿生出30個證名。這就是沒有制定細則,好讓下面辦事的好辦。如果制定計劃的時候細則全部規定好了,那麼下面的辦事的,還怎麼能完成績效呢?

這事放在網管上一樣,你見現在在國內的全外資網站還有幾個?說實話吧,當初如果不是亞馬遜收購了已經成型的執照都辦好各地都有倉儲分撥中心的卓越,他根本在中國就開不下來,你看看卓越·亞馬遜這個名字叫了多久才換成亞馬遜·中國的。你們不是從業者,細則你們不知道,就一點就夠亞馬遜吃一壺的,亞馬遜在天津的物流中心,高速口能下去沒多久就到,就那個出口經常有交警檢查。只要是給京東倉儲分撥的貨車都不檢查放行,但是給亞馬遜分撥中心送貨的或者都會被檢查超載問題。跟人貨混裝問題。查到就罰款或者扣車。這是為什麼呢?意思還不是,我沒不讓你干,但是按照我的標準我會嚴格檢查你。對於國內的公司,我會方寬鬆一些。因為沒有細則,只有總則。所以就好活動辦事。


謝邀

剛好今晚和圈內朋友吃飯在討論阿里成全球第一電商這個話題。

在座的都是閩南鞋服業和運動圈品牌的高管,都在感嘆阿里的強大。現在實業企業管理20億/30億以上營業額的精英都想跳槽到阿里去,因為收入選高於實業。很多人通過各種方式加入阿里之外,阿里也在主動吸納實體企業的精英,比如我就接到過獵頭的電話。

這讓我想起15年前的房地產行業,掙的多並不是因為你比別的行業的精英更聰明,而是你在那個行業。

這個消息對我這個創業者帶來的更多是心態的衝擊和起伏,最近準備把我創立的荷馬運動科技轉給公司同事去做一個快速賺錢的生意,畢竟荷馬在探索價值創造的路上已經投入一年多了,是時候讓他回歸一下傳統商業。

而我獨立出來籌備一個符合我價值觀和理念的運動項目。

總要有人冒著孤注一執的風險去嘗試創造新的價值,就如同阿里初創時的探索。

這讓我聯想起在2006年看到鴻海精密創始人自傳中寫到的經歷:他常常開車去看地,站在那邊想,如果之前把錢投進去買了這塊地,現在應該又賺了多少。不過,他還是一直堅持,把資金投入到模具研發等方面。

中國正處於一個波瀾壯闊的變革時代,最壞,也最好。

圖片為在廈門軟二外拍攝的新寫字樓*租金


以前在日本搜網店、網購什麼的只有看到樂天亞馬遜,現在網上一搜網店、網購都是說淘寶什麼的,去中國淘寶開店,去中國多少兆億的市場等著。

阿里巴巴肯定更有前途


亞馬遜是京東的對標企業,有懸念的是京東什麼時候能超亞馬遜。

阿里巴巴超亞馬遜是遲早的事情,亞馬遜丟失了太多零售和雲服務外的關鍵商業高地,在金融、支付入口、AI(資金投入)上都落後阿里一截。加上人力資源方面中國IT人才的用人成本將越來越低,資本運營能力方面中國企業越來越成熟,政策保證更加開放和完善,再過10年阿里和亞馬遜將不是一個量級。

所以我只關心京東10年內能不能超亞馬遜。


在金融行業來說,股票市值只是一個虛擬數字,是可以通過金融手段不斷放大獲得,並不代表實際擁有相當的資產。阿里巴巴的壯大對於國人來說是個驕傲,但無處不在的阿里巴巴儼然成為中國代表企業,而亞馬遜在美國只是之一。一家的瘋狂擴張後的不斷成功只能說明財大氣粗的背後隱藏著一個國家的發展弊端,不能百花齊放才是危機所在。中國何時湧現更多阿里才是值得慶幸的,而不是一味的追捧!


沒什麼好評價的。阿里巴巴2014年9月19日上市當天,市值超過2300億美元,而亞馬遜當時的市值在1500億美元左右。

阿里3年前市值就是amazon的1.5倍。


前言:這是富途資訊在8月18日就發表文章:《阿里大破4000億美元市值,趕超4600億的亞馬遜指日可待?!》。當時判斷阿里大概率會再次超越亞馬遜,原因很簡單,阿里的業績增長非常迅速,絲毫沒有大企業所謂的增長天花板,雖然亞馬遜也很厲害,但阿里更上一層樓。

大家都知道,現在全世界最大市值的電商公司是阿里和亞馬遜,二者也是全球十大市值之一的公司,什麼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銀行(2.2萬億人民幣市值)、還有全球最大酒企貴州茅台(6800億人民幣市值),市值遠遠比不上阿里和亞馬遜。

因此,阿里和亞馬遜的市值變化也備受市場關注。

阿里巴巴(BABA)公布一季報以來,大漲超過13%,市值正式突破4600億美元大關。而與此同時,另一電商巨頭亞馬遜(AMZN)在7月底最高觸及5200億美元市值後回落至4700億美元左右,阿里市值一度超越亞馬遜。

阿里和亞馬遜股價對比:

(註:藍色為亞馬遜股價走勢圖,來源:富途證券)

在說阿里之前,先來了解一下亞馬遜市值憑什麼一度超過5000億美元?

大吸金業務,助力亞馬遜市值一度超5000億美金

5000億美金是什麼概念?超過了全球90%的國家GDP,亞馬遜完美的詮釋了什麼叫做富可敵國。

亞馬遜憑什麼?

我們先來看一下亞馬遜的業務,很多人說,亞馬遜是一家電商巨頭,那就大錯特錯了,亞馬遜核心業務由三部分構成:

第一:Prime 業務——即亞馬遜的會員服務;

第二:Marketplace 業務——即亞馬遜的第三方賣家平台,以及自營商品業務;

第三:AWS(Amazon Web Services)業務——即亞馬遜的雲服務。

先說Prime業務,它的模式很簡單,就是你每年交給亞馬遜99塊美金,就可以享受一系列的超級服務,比如:郵費全免,免費享用平台上的視頻、音樂,免費閱讀書籍、雜誌等。目前會員總數已經超過6000萬,每年為亞馬遜貢獻超過60億美金。

第二塊業務,Marketplace業務,數據顯示,到2016年亞馬遜平台上已經擁有超過200萬個第三方商家,每年貢獻的銷售額佔總銷售額的40%,預計到2020年會佔到50%。

第三塊業務,雲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AWS是亞馬遜2005年成立的,目前是世界上最好的雲服務供應商,擁有全世界最好的客戶群體,包括通用電氣、西門子、奈飛(NFLX),雲服務每年為亞馬遜貢獻120億美金。

亞馬遜三大業務就像三個緊密嚙合且高速轉動的齒輪,產生巨大的飛輪效應。

Prime 業務大大提高客戶忠誠度,Marketplace業務引入第三方商家,提供了更多的商品,以供客戶選擇,規模效應大大降低邊際成本以及提高了議價能力,最後,第三方商家和企業都可以把自己的信息系統放在AWS上。三大業務共同支撐亞馬遜一度超過5000億美金的市值。

面對如此的 「勁敵」,阿里如何挑戰呢?

那麼,阿里又有什麼能耐追趕亞馬遜?

眾所周知,阿里是中國最大的電商巨頭,除了會員業務,其他業務模式和亞馬遜類似,包括電商和雲服務等。

僅從財務數據——凈利潤的角度來看,阿里的成長性暫時優於亞馬遜。

8月17日晚,阿里公布了截至6月30日的一季度財務數據,數據顯示,一季度阿里營收約74.03億美元,同比增長56%。凈利潤約20.7億美元,同比增長96%,如果按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計算(Non-GAAP)計算,凈利潤約29.53億美元,則同比增長67%。阿里一季度數據:

而亞馬遜2017年第二季度(截至6月30日)營收為380億美元,同比增長25%,凈利潤為1.97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8.57億美元下滑77%,營業利潤為6.28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3億美元下滑51%。

亞馬遜自從7月底公布二季度財報以來,股價下跌超過11%,市值與阿里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在今年6月8日大漲超過13%,原因就是阿里高層表示2018財年收入有望同比大增45%-49%,這個數字遠遠超出市場36%-38%的分析預測,因此阿里一季報靚麗的財務數據也在預期之中。

至此,目前阿里無論從營收、利潤增速方面都優於亞馬遜,市值超過亞馬遜也就指日可待。

實際上,在市值方面,阿里曾大幅領先於亞馬遜。阿里在2014年9月份IPO時,市值達到2300億美元以上,而當時亞馬遜的市值只有約1500億美元。但在2015年,阿里的假貨問題引發股價下挫,而亞馬遜則乘勢反超。

直到目前,阿里的市值一度超越亞馬遜。

另外,對於投資者而言,阿里、亞馬遜、騰訊(00700)、Facebook等等互聯網巨頭,儘管規模巨大,但是成長性非常好,甚至比很多成長股都好,值得大家去關注。

還有就是很多人認為如漲了500多倍的騰訊非常貴?這是真的貴嗎?並非如此,現在的業績足以支撐它的股價,只要業績漲,股價大概率也會跟著漲。


從市值上看,阿里巴巴一度超越了亞馬遜,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商。

這並非阿里巴巴市值第一次超越亞馬遜。

實際上,阿里巴巴在美國2014年上市當天的市值就超越了亞馬遜。亞馬遜當時則經歷Fire手機慘敗和連續兩個季度巨額虧損,投資人拋售股票。2014年9月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時,市值超過2300億美元,而亞馬遜當時的市值在1500億美元左右。

但是當時應該是個特殊節點,所謂超過也不具有說服力,並且此後一年,阿里巴巴的業績走勢並不好,而亞馬遜則重新迎頭趕上,所以上次的意義並不算大。

而此次超過算得上一次「遲來的宣戰」,雖然馬雲在最近的採訪中有被問到和亞馬遜的競爭問題。他的回答是:「花很少時間研究怎麼和亞馬遜競爭,而是研究能從亞馬遜身上學到什麼。」但是學習對手本身就是一種競爭。

未來的電商之戰除了在本國市場,兩家電商巨頭在海外市場的競爭也非常激烈,特別是在東南亞地區。

可以期待。


在頂級公司面前,市值這東西就是資本的遊戲,看誰更技高一籌。


中國市場極大,地方保護又重,勞動力資源極其豐富廉價,地區發展不平衡,財富分配極端。

一系列的原因造成國內的這些寡頭非常有錢,但在我看來更多的是破壞正面的規則,有時候令人噁心。

比如說騰訊,一個原創全靠抄的連遊戲都算不上的公司居然是遊戲營收全球第一,難道說明騰訊在遊戲行業中地位比索尼微軟任天堂高???這難道不是諷刺?

這種寡頭不是中國的驕傲,就因為他們才扼殺了千千萬萬更多的希望和可能。


推薦閱讀:

你周圍有哪些從事財務金融人士「對數字非常敏感」的例子?
如何評價周航聲稱樂視挪用易到 13 億資金的事件?會帶來哪些影響?
「保持資產負債表高效」一般是什麼意思?何為「高效」?
如何看待《北京證監局責令賈躍亭回國履責解決公司問題》?
為什麼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計算時用授予日權益工具公允價值,而現金結算的股份支付計算時用資產負債表日?

TAG:亞馬遜Amazoncom | 電子商務 | 阿里巴巴集團 | 財務 | 美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