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和名校學生的差距越來越遠?
你們是否當年高考發揮的無比差勁?四年大學是否讓你成功重登巔峰?也不是為了索要雞湯,只是覺得大學中好平台和一般學校之間差距真的好大,真的是你再怎麼努力,有時卻都比不上最優秀學校的不是那麼努力的學生?
研究這個問題的絕佳對象是:壓線上名校的學生和差了幾分落榜的學生。
這些學生在同一場考試中因以幾分之差,或金榜題名、或名落孫山,原本能力素質差異甚微。而前者沾光成了鳳尾,後者卻遺憾失足落在了雞窩。
想了解「鳳巢比雞窩究竟好在哪兒」,可從對照兩類人畢業後的人生軌跡入手。
在論文Jia and Li (2016)中,研究者收集了2010至2015年間40916位考生的高考結果。他們將目光聚焦在那些高考分數距第一志願學校錄取線上下20分以內的學生,收集他們個人及家庭信息,並考察了他們大學畢業後第一份工作的收入情況。
具體的數據收集和回歸方法,感興趣的讀者可自行閱讀論文(見文末鏈接)。
這裡簡單總結一下研究者的幾點發現:
1)畢業時收入狀況:鳳尾比雞頭的每月收入平均高700-900人民幣。但進入名校成為鳳尾,對日後是否進入精英領域、高新行業、國有企業、定居大型城市等方面,無明顯幫助。700-900人民幣的月收入差異,主要來源於同一行業、職位內部的薪資高低。而造成這種高低差異的主要原因是高薪職位更傾向於在名校招聘。
2)社會階級流動性:無甚影響。研究者比較了學生和家長兩代人的收入狀況。他們發現,對於那些家庭富裕(父母收入在樣本中排名前20%)的學生而言,即使考分低於錄取線,他們也更有希望留在同一收入階層(收入在樣本中排名前20%) ,而那些考分高於錄取線卻家庭背景一般的學生,進入該高收入階層的可能性依然較低。這說明,「精英教育是中國社會階級更新洗牌的源動力」這一說法,證據尚不足。
3)個人長遠發展潛力:研究者考慮了名校教育對提高能力素質、擴展人脈資源、積累背景聲望等其他方面的影響。未發現顯著證據。
如何解讀這個研究結果呢?從樂觀的角度看,題主完全不必因高考發揮失常遺憾。進入所謂名校,並不會對你帶來什麼實質性的影響。從悲觀的角度看,什麼名校不名校,說到底還是投胎投對了父母更重要幾分。
值得一提的是,「上名校到底重不重要」這一問題,美國經濟學者也十分關注。
Dale and Kreuger (2011) 集中考察了個人背景、家庭環境相似,又被名校和非名校同時錄取的學生,對上名校和非名校的學生畢業後30年的人生軌跡進行了追蹤。他們發現,是否名校畢業對個人收入影響甚微。獨有對家庭貧困的少數族裔學生,名校背景的確能夠加分。
希望有所幫助。參考文獻
Dale and Kreuger (2011) "Estimating the Return to College Selectivity over the Career Using Administrative Earnings Data" (NBER WP No. 17159) Estimating the Return to College Selectivity over the Career Using Administrative Earnings Data
Jia and Li (2016) "Access to Elite Education, Wage Premium, and Social Mobility: The Truth and Illusion of China』s College Entrance Exam" (Stanford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WP No. 577) http://scid.stanford.edu/sites/default/files/publications/577wp_1.pdf
眼界的差距,和把握機會的能力。
名校尖子生扎堆,競爭比較激烈,大家的危機感相對會比較強烈,不會甘心自己被同學遠遠甩在身後。讀書用功,找工作特別上心,這些都是最簡單最基礎的。在香港讀書的時候,即使功課已經堆積如山,還是有同學爭分奪秒地白天實習,晚上聽課堂錄音,爭取讀書找工作兩不誤。找工作時,會把行業內所有的公司列出來,逐家投遞網申,即使公司再牛逼,拿offer的希望再渺茫都會去爭取。
相反普通學校的部分學生可能會在考研、找工作時抱有屌絲追女神的心態:哎呀,我現在不夠強,女神一定不會看上我,我就不追了,不然被拒絕了多沒面子,等實力變強了再回來找她。於是考試不認真準備,找工作也敷衍了事。照這樣緩慢的進度,等你變強了,女神早被人追走了,孩子都打醬油了。
兩者最大的差距在於,名校學生會認為抓住機會的最佳時機就是當下,並且毫不猶疑地去為之努力。而普通學生出於畏縮心態,會認為抓住機會的最佳時機永遠在未來,而不是現在,為自己現在不夠努力找借口。
就群體而言不同檔次的學校的學生的學習能力就是有差異的。就個體而言我覺得是心態和努力程度導致的。先說群體,名校學生的整體學習能力肯定是高於普通學校的學生的,但也只是某方面的學習能力而言,綜合水平不好說,在哪兒都有個例。舉個例子,坐標北大,我有一個師姐做化學的,北大土著,本打算碩士畢業出國,後來經深思熟慮之後最終決定留校讀博,但是那時候轉博的時間已過,她只能去參加統一的博士錄取考試。那時距離考試只有一個月的時間,她白天實驗照常去做,晚上隨便看看專業知識,主要看了看政治,結果考完出了成績一看,專業課接近滿分,英語政治都九十(滿分一百)。英語和政治劃線划到五十分,那些準備了一年甚至兩年的外校考生普遍的水平是三十多分,專業課一般稍好一些,但也沒見過有幾個她那成績的。通過這事兒我更加堅信了本校的高保研率是有道理的,只要平時成績達標,本來已經經過篩選的學生沒有必要再經過一次篩選了,即使是考政治和英語。從這兒就能看出名校和普通學校學生的差距。就個人而言,我覺得每個人適合的環境不同,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強,越挫越勇,能正視自己的差距,能夠化失敗為動力就比較適合在名校,雖然做鳳尾但是能讓這類人看到前進的方向,會使他們更快地提升自己,然後逐步擺脫鳳尾的處境。還有一類人屬於心理承受能力差的,適合在普通學校當雞頭,這樣他們會建立強大的自信心,做什麼事都順,於是就越來越喜歡做事,從而進入良性循環。如果把這兩種人互換環境就可能會出現問題,前者雖然還會很努力,但是因為找不準前進的方向、眼界得不到提升,往往會原地打轉、難以提高。而後者由於看到了很多強者,發現自己即使再努力也無濟於事而開始自暴自棄,最終進入惡性循環,最終連雞頭也比不了。綜上所述,題主不要過分在意別人怎樣,要正視自己的能力,給自己一個清楚地定位,設置一個可以實現的目標並一步一步地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就可以了,祝你成功!
因為很多人裝X不是他本身牛X是他的平台牛X
選靠譜的專業(比如計算機)比讀牛逼的大學更重要。
最近要在知乎搞大型公益勸退活動。
我高中母校西安市鐵一中學(又名西安市改志願中學,希望母校從此以後不要改學生的志願)的校友們普遍現在發展都不錯。
家境優越且學霸的很多去了投行VC,家裡做學術(友誼路很多研究所)且學霸的都在美帝英帝或者國內好學校讀研,家境普通但是streetsmart,真正聰明的基本都是碼農。
當年跟我一起去西安交大對面小螞蟻網吧翹課打遊戲的那個隔壁班學渣,本人當時成績中游(全校100多吧),隔壁班學渣在六七百。隔壁班學渣沒別的,高中開始學編程。高考爆發去了西電科大。我本人比平時成績差一點;現在當年的基友靠著寫代碼已經去BAT了。
倒是當年的另一個一起學習的基友(陝西理科高考前十),去了top2物理系。申請美國研究生(和我一個方向都是電子材料與計算機硬體),比較可惜,沒有申請到排名很好的研究生(但學校綜排還好,物理)。
前幾天回鐵一聽說鐵一的生物老師有bio phd。不過應該幹了一年離職了。
選擇大於努力啊朋友。CS才是最偉大的專業。如果你處理每件事的效率都是別人的0.9倍,那麼用不著多久,你就成了別人的0.1了。然而現實比這殘酷的多,很多事情你的效率只有別人的十分之一,所以疊一下,就是百倍。
你看到的只是那些成功者的喜悅吧,就算壓線進了名校,不努力的話也照樣只有四年好日子過。甚至有些時候連大學四年都過不如意。
高中的時候,除了我自己,沒人相信我能考上北大,包括我爸媽,班主任和同學。當時都勸我簽個中科大算了。
進了大學當了鳳尾,我也有過那種隨便混混以後靠著學校名頭好過日子的想法,可是真正到了畢業申請出國找工作的時候,學校也不過是個附加值而已。或者換句話說,以我那樣泯然眾人的成績和經歷,無論在哪個學校得到的結果都是相似的。
直到我離開了大學,才意識到個人的奮鬥和努力才是最重要的。但我覺得大學的生活給了我很多很寶貴的東西,不僅僅是說平台或者是機遇,更多的是讓我看到了未來可以有無限的可能。
差距就是,名校的學生經常把自己的成功歸功於學校培養,非名校的學生經常把自己的不成功歸咎於學校的不給力。
米國百萬富翁最多二三流大學的
名校其實是忽悠
決定人生高度的天賦 勤奮 情商厚黑 見識 資本 資源 生意經
學校都不給的 老師如果有 早發財換擁美女環遊世界去了
誰還tmd學校忽悠學生啊
挖煤的賈大忽悠不是騙了一大堆人 嘿嘿
中國有一種我特別討厭的現象,叫攀比。
從幼兒園開始,一直比到老死,比零食,比手機,比衣服,比成績,比工作,比相貌,比收入,比家世,比兒女……
仔細想想,比來比去的,是不是又傻缺又無聊?
總有人比你差,也總有人比你強,比來比去沒什麼意思,比贏了不能幫你過得更好,比輸了也不會變得更壞。
更討厭的是那種以攀比為名傷害別人的人,比別人好了笑嘻嘻,比別人差了哭唧唧,比不過就嫉妒報復,比過了就諷刺嘲笑,人家好不好的與你何干?
還有一種人,他們也喜歡攀比,但他們傷害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明知比不過還非要找別人比,比不過了就自怨自艾,唉聲嘆氣,更有甚者,徹底毀掉了正常的人格,終日憤世嫉俗,自暴自棄,成為了所謂口水能發電的「噴子」。
這樣根本不正常,比較本來就只該是衡量自己發展現狀的判斷器,比完該幹嘛幹嘛,不往心裡去才是人生常理,何必一直深陷於這種心理怪圈無法自拔?
反正,你過得好才是王道,別人過的再好那也是別人的。
曾不聞古人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人之事,干你屁事?
~~~~~~~~~~~~~
回答評論區一些問題:比較:由於缺少參照,導致無法對當前狀態評估,而進行的對比。
攀比:由於缺乏自尊,企圖通過和別人比較的方式來證明自己的行為。
攀比沒問題,問題在於,缺少自尊的人,在自尊沒能滿足的狀態下產生的自我防衛行為,對於別人是具有攻擊性的。
比如,只要看見別人購買價值較高的東西,一律稱別人「土豪」,這種行為就是暗示別人在過分炫耀,但對於很多人來說,他們買的就是生活必需品而已。
類似的有很多,看見別人學習,叫別人「學霸」,看見別人情侶一起聊天,稱別人「秀恩愛」,都是這樣的防衛心理,潛意識覺得別人在炫耀,所以給別人加上一個「標籤」,而這個標籤就可以幫他們減輕心理壓力,為他們的「炫耀」行為合理化。
而炫耀這種行為被認為是不友善的,低價值的,只有低自尊、沒有修養的人才會去做的,所以人家被暗示炫耀之後,當然不開心了。
再比如,為了挽回自尊,會對別人正在從事的事情進行詆毀,比如網上一些噴子調侃非誠勿擾節目里的美女都是從事色情職業的,用下流語言調侃劉強東娶奶茶妹妹(如什麼吸奶茶,什麼******),調侃清華大學出來賣豬肉等等,甚至某些自尊缺乏到極點的人還喜歡噴自己的祖國,說外國月亮如何如何圓。
道理最淺白的例子(段子)是這麼講的:
如果你高考已經考不好了,別灰心,卷子發下來,你先假裝審題,然後大喊一聲:我的天,這也太簡單了吧!
然後趁大家第一面做到一半的時候,嘩嘩嘩翻卷子,大家剛做到第二面的時候,你再翻卷子,大家做完第二面,你就舉手交卷。
然後老師肯定不讓你交的,沒關係,你假裝檢查,繼續嘩嘩嘩翻卷子,翻完趴下睡覺。
等到倒數三十分鐘,你從容交卷,瀟洒離開,留下功與名,然後……下午就別來考試了,小心被打死!出娘胎的那一刻,就已經十萬八千里了,後面的,只是慢慢顯露而已。
?《精進》一書中談到:「一個年輕人,進入一所不那麼優秀的高校,對自己的標準會不由自主地降低以適應這個環境,減少自身與環境的衝突,而這種做法對他們的人生也許是致命的」
?當別人無法深入接觸你時,你的頭銜,外表等外在表現,往往決定了他們對你的看法。大學生如同韭菜,收完一茬又會有一茬,已經不怎麼新鮮了,在這種情況下,「名校」就是一道招牌。
?國家隊為什麼要從省隊選運動員?我是全村跑得最快的為什麼不能參加奧運會?
?名不名校不能決定人一輩子,文憑也證明不了人的能力,但一些機會,在某些時候只留給有這張紙的人。
人脈的擴張,是一個人能力與資源的擴張
?好大學能帶來更廣泛的圈子和機會,人脈的擴張,也是一個人能力與資源的擴張。
?就拿當年北大畢業生,陸步軒,以賣豬肉為生,全國嘩然。別人只看到才子賣豬肉的不光鮮,但陸的校友陳生卻注意到:一個檔口,自己一天只能賣1.2頭豬,陸能賣12頭,陳生邀請他做品牌顧問,兩人合作成立「屠夫學校」,養殖土豬,後來,他們開了幾百家連鎖店,陳生身價也過百億。
?不光是創業上的資源,為何名校畢業生大多能找到外人眼中不錯的工作,除了本身的能力,校友的作用也很明顯。
?前輩在大型企業上班,那你進入他的圈子實習和求職的機會,一定會比其他學校的學生多。
如果你是人大校友,你嫖娼被抓猝死,校友還可以造聲勢,你老婆還可以拿4000萬賠償。
你要是三本,你嫖娼被抓猝死,你能找到你校友?
errrrr...首先回答問題吧...高考是我有生以來發揮最好的一次考試,四年大學生活雖然不算完美,不過我之後的所有成績(如果有的話)確實都是拜四年大學所賜...至於第三個問題,別說是題主了,我本科有個弱氣小受同學,每天熄燈準時上床做瑜伽,平時開著電腦一邊看劇一邊寫作業,周末那是鐵定出去浪,就這樣最後學分績還秒掉我等辛苦複習的屁民...世界上是有才能這種東西存在的,這個實在沒辦法...不過!上帝也是會擲骰子的!這個世界是由名為概率的大神支配的!所謂名校,只不過是畢業生獲得成就的概率高一些而已,對於一般院校的學生來說,雖然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成功的概率絕對不是零啊。還是那句話,世界上是有才能這種東西存在的,每個人擅長的事情都不一樣,自己的才能需要自己去發掘,可能在科研上題主不如名校學生,沒準題主有其他方面的才能呢?善加發揮的話是會有不一樣的人生的。還是拿在下來說吧,今年是本科畢業第十年,回頭看看,班上成績最好的幾個人,有的還在讀phd不知道畢沒畢業,有的在米國做萬年破死刀,有的已然安心在家帶孩子,混的最好的也不過和在下一樣是大學裡的年輕教師,反倒是幾位成績不如在下的同學已然業界大拿財務獨立...人的境遇是很美妙的,努力的話一切才有可能,沒必要為了以前的事情太糾結,對吧...
我傾向於用失敗學的觀點解釋這個問題。
推薦勃三篇之浙大三本論:
復旦浙大和清華北大差距真的很大么?
http://zhihu.com/question/21000248/answer/72008121
名校與普通學校的學生之間是否存在差距?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差距會隨著時間不可逆轉地增大——至少在統計上如此。
以答主為例,答主就讀於勃π本人大,一年來在與其他學校同學的交流中,我清晰地感受到了人大與清北在資源、環境、學習氛圍的差距,也曾不止一次地想要復讀衝擊清華。另外,答主現在的目標是畢業後保或考到清華讀研,而同等水平的清華學子現在會在想什麼呢?
初中時,我與清華學子的差距可以忽略;高中時,我們的差距為不超過三十分;現在,我們的差距是勃π本與勃一本;而四年後,我們的差距可能是清華與MIT;八年後,我們的差距可能會達到年薪30w與100w,甚至更多……
差距以可怕的速度增加著,而普通學校與名校之間的差距就更大了。不得不說,從我們落後的一刻起,我們已經很難追上了。那麼,我們應該怎樣面對如此巨大的差距?
四個字:向死而生。引用蔣玉成老師的個人簡介:
向死而生的真諦,指的就是認識到自己失敗的本質,然後面對黎明前的無盡黑暗,用力掙扎,盡全力活下去。
我們在認識到自己的失敗後,不應沉淪其中,在失敗中沉淪、自甘墮落只能讓自己更加失敗,只有在認識到失敗後仍然努力向前,才有可能一步一步地走向失敗之外——這不能幫助你成功,但能讓你超過其他失敗者。
事實上,普通學校的你失敗,難道名校的學子就沒有失敗者嗎?答主身處的人大屬於十所top3大學之一,但我身邊仍然充滿了自甘墮落者——日夜打遊戲、翹課、荒廢學業,哪怕有再好的大學資源,他們也註定向失敗深處沉淪。就算由於學校與天賦的差距,你無法超過那些努力的名校學子,至少你可以憑藉個人的奮鬥超越這些墮落者——單單這樣,你就已經可以超過絕大多數人了。
作為失敗者,我們不能超過那些註定成功的人,但我們依然可以在失敗中掙扎。至少,不要落到更深的失敗中去。
向死而生。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之一:比你聰明的人,比你還努力。
因為你還不真正懂得對理想要有砥礪前行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最近我在夜市上賣地方小吃(n線小縣城),小學學歷(肄業)的老闆每年也可以收入二三十萬,同時也很辛苦,會經常凌晨一兩點鐘睡,而且除了下大雨都得出攤(沒有周末休息);這樣的努力程度你付出了嗎?如果你沒有這麼付出過,那麼即使你和小學學歷的比,差距也會越來越大。
我是一所省立普通二本學校畢業的,但大學時代見過一些牛人,有的同學剛和我一起上完英語課,就坐公交去新東方教985高校的學生雅思口語;有的外國留學生60多歲了,每天早晨6:00鍾在食堂開始背漢語單詞;也有的同學不出校門在學校翻譯商務文件就可以讓自己過上白領生活...
曾經和北大英語系的碩士和清華的工科博士以及歐美常春藤類的高校畢業生一起探討過高中,大學生活,其實很多名校的學生也不是像你想像的那麼美好。
你走你的路 別人走別人的路 如果拿金錢、地位比較大多數人都是失敗的,不必憤世嫉俗,人生道路有千萬條
因為三次以上無法理解的狗屎運,最終去的學校的世界排名大概是一個稍微擾動一下的alternative route的百分之一。。。然而工資並沒有比alternative route有什麼增加。。。就是這樣
差距確實有 跟頂尖比可能不管怎麼努力都有各種原因造成的差距 但除去頂尖的還是可以補足的 我和我朋友都是非211本科出身 海歸 不同行業 但周圍都是國內外名校出來的同事 最差也是財經類211;或者讀國外研究生留在當地 其實美國工作沒有特別難找 我們班一共五十多個同學 去本地花旗滙豐的就十多個(學校不是名校 但是性價比很高也是當地的地頭蛇)基本當初留美國的都找到工作了而且有的還很不錯大摩高盛的也有 so 努力的方法有很多種 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對自己喪失信心 就算有天然差距又怎樣 自己開心最重要咯
推薦閱讀:
※鋼琴練習曲的順序 (肖邦練習曲之後)?
※美國本科生普遍的 critical thinking 素質比中國本科生好多少?
※寫作業為什麼要抄題?
※第一個學英語的中國人是如何學會英語的?
※有哪些投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