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11b戰力到底如何?


模擬飛控,pd雷達,有主動中距能力……技術水平大概三代機中期水準吧。比倒卡天線單打一還只有r27的白板27sk和30mkk(雖然後來改了國產主動中距能力)強不少,和中期改前的F-15C/D相當,和一票電掃雷達集成匯流排航電的當代後期型三代半比起來肯定是不如的。

不過作為重型機,強大的航程和武器掛載能力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在一些遠海摩♂擦♂活♂動中間還是能發揮很大的作用~

關於一些傳聞的個人看法:

1、vs 10號

一般認為在BVR階段因為航電系統整合原因(電子對抗反應速度、數據鏈、飛行員操作便利性等等)略吃虧,以及在WVR初期因為瞬盤和滾轉不足容易中招,但是如果能穩妥地扛過三板斧,則可以靠雙發機的能量恢復能力/爬升率和穩盤翻盤。近期演習中11B首次取得了對10B(還是A?)的勝利,不過有消息稱是戰術失誤所致。

2、11D、35

11D目前還不是確認的型號,估計會換裝AESA和數字飛控,達到F-15後期改水平。不過從近期傳聞看,空軍對35的性能還是比較滿意,估計比11D(或者北所其他可能的11系改進方案)強一些。個人認為35主要的麻煩在彈上……毛子防空導彈這幾年刷了不少新型號,空空導彈貌似r77以後沒啥大動靜,如果35能夠集成國產彈,可能會有較大的增益。

3、20

同樣是傳聞……在近期的對抗演習中還在用啊嘞31的白板20A已經展現了依靠隱身和感測器代差花式戲耍各路三代機的能力,吊打程度可能比以前最樂觀的估計還要誇張一些……或者說之前面臨的情況其實比最悲觀的想像還悲觀一些,基本證實了四代機對三代機的碾壓性優勢——不論你改到3.75還是3.99,碰上隱身的正牌4代還是被吊打,不得不佩服米帝在隱身這條路子上的開創性,實打實的革命。所以35引進基本不可能是搶20飯碗啥的,主要還是引進個他山之玉看看毛子還有啥腦洞是可以借鑒下的,順便填填產能不足的坑加速七爺八爺等老爺機部隊的換裝,當然還要把毛子最新的發動機弄來賞玩一下……

以上均為個人意見,不負責解釋澄清,引用被婊後果自負……


有希不請自來的說。

第一殲-11b是對從蘇聯/俄羅斯引進的SU-27SK的全面改進,第二呢也是中國2000年後航空工業水平的一次展示的說。

咱先上一張圖,

這一張圖是殲-11a對su-27sk的改進。可以看見新的國產航電系統已經取代了老式的俄制航電系統。也令國產的殲-11a能夠掛載國產彈藥。

老毛子原版座艙的說

這是國產座艙(沒有更清晰的圖抱歉啦)

飛控系統也改為國產四餘度電傳飛控系統(數模混合),使得系統性能較原版的模擬電傳有大幅度提高。

新安裝的航電也可以兼容國產武器

殲-11b在11a的基礎上又增加了新的國產發動機,WS-10,早期的WS-10性能的確不好,咱就不說了。不過隨著後來性能和可靠性的穩定,還有誰黑WS-10呢,大概也就只剩噴子了的說。

WS-10的推力包線相當潑辣,並不如此前坊間傳聞的那樣呆板。

j-11b飛行包線

咱再說說回殲-11b,殲-11b又對國產航電進行了升級具備了發射PL-12主動彈的能力。

注意殲-11b的掛載

新的國產頭瞄系統

好,咱們說完了這些,再來做一個橫向比較。這樣改裝的殲-11b基本達到了su-27sm和沒有換裝APG-63V2相控陣的F-15的水平(APG-63V2是在2000才正式服役的)。可以說殲-11b的誕生瞬間將以前和美國蘇聯/俄羅斯,近20年的差距拉到了10年以內。

這一系列的工作為中國後續更先進的戰鬥機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最新的殲-11d(測試中)已經達到了俄羅斯SU-35(別跟有希用幾張P圖說su-35入華...23333)

和F-15最新型號的水平。新的航電,AESA雷達和改進型太行發動機都已經和美俄站在了同一條起跑線上的說。

這只是有希的一己之見而已,說了太多的廢話,祝大家晚安啦....

後記:這張圖咱必須放出來的說......


1、由於早期的J11A和進口的蘇軍二手Su-27sk一樣,居然打不了被我軍視為殺手鐧的PL-11和12…這點破事要到J11B才能解決…什麼意思呢…(搞不好J11A走穴的時候,連格鬥彈都得特供…這對tg幾乎是不能容忍的…)…當然,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Su-30MKK/MK2上。

2、講句難聽的,由於早期Su-27P/S主要裝備蘇軍國土防空軍和空軍的殲擊航空兵部隊(主要是之前裝備Su-15系列截擊機的部隊),並沒有在軟體上優化對地攻擊能力…你們看到的《千軍萬馬渡海峽,萬里驚濤把路開》中…解放軍的Su27發射火箭彈和放炸彈的情形可能是當時這款新銳戰機唯一的對地攻擊能力了(換句話說,由於沒有合適的激光指示吊艙,他的對地攻擊能力可能還不如上世紀70年代初的美國空軍F4)。而這,隨著J11D的服役而基本得到了解決…(最終解決還是要等到裝備先進的相控陣雷達和改進掛載能力的J16)

3、當然是太行發動機…但是這個主要的意義在於俄羅斯除了原裝飛機、那100架有生產授權的J11A和近百架Su-30MKK/MK2配裝的發動機以外,俄羅斯只向中國供應J10A/B上裝的AL-31FN…其他的發動機要靠中國技術人員通過給AL-31發動機延壽/翻修/再造硬擠出來…

4、最重要的一點…既然是中國自行研製的J11B…那麼就有機會換裝解放軍自產的數據匯流排…那麼也就是說J11B網路中心戰能力得到加強(此處存疑,因為我曾經聽到過海空雄鷹團的Su-30MK2飛行員在採訪中提到過在驅散逼近高新機的外國軍機時候,高新機飛行員用數據鏈表達過感謝…所以可能俄制飛機也可以安裝數據鏈……但是俄制飛機的數據交換同步程度還是存在相關疑問)

綜上,J11B最大的意義並不是提升了多少作戰能力,而是J11從一款蘇軍飛機向解放軍戰機轉變過程中的一環


謝邀 小透明超級開心~

目前在我空軍戰鬥序列中 二代機仍然大量存在並擔任許多任務 不過在近些年 引進的SU-27、SU-30戰機以及J10、J11等機型的服役大大改善了我空軍的裝備落後問題

這是我空軍目前裝備的大概情況

我軍引進並自行組裝生產的蘇系列戰機大多為早期型號 在本世紀初開始進行航電及武器適配的升級 雖然進過升級的蘇系列戰機已經可以發射R-77以及國產先進的空空導彈 具備一定的戰鬥力 但限於發動機和機體壽命 都已經進入了服役生涯的後半期 陸續轉入二線

而國產的J10型戰機的前期批次(基本型以及經過改進的A型)產量很大 擔負了許多國土防空的任務 但限於航程以及載彈量 擔負重點空域的重點任務比較勉強

蘇系列戰機陸續退出一線 J10戰機又缺乏足夠的航程和武器攜帶量來承擔飛行里程較遠、強度較重的任務 那麼這個空當就由信息化程度較高 航程足夠遠 武器攜帶量較大的國產J11系列戰機填補

(在J-10B/C型戰機尚未大規模服役 J-20重型戰機尚未形成戰鬥力 SU-35尚未全部交付的這一節點 我空軍真正挑大樑的戰機依舊是J11系列機型)

從中日、中韓以及中美的海上軍機接觸可以看出 J11系列機型作為重型戰機帶給這些國家空軍的壓力不是一星半點 這幾年諸如掛彈滾筒 東海咬尾這樣的新聞我們看的也不少了 從這點可以證明J11系列機型是擁有著對得起重型戰機這一名號的戰鬥力的 在有預警機參與的任務中通過數據整合等手段 J11所能發揮的作用還要更強

而且在空軍舉辦了多年的軍事競賽中 空戰的優勝通常也是以J11系列機型為主

總的來講 J11戰機有著較遠的航程和較大的載彈量 信息化程度較高(無論航電、信息整合能力還是火控系統) 雖然總體不算先進 但是卻是一款經過考驗 發展成熟 並不落後甚至對周邊國家的同級別武器佔據些許優勢的武器 對我軍來講 目前是足夠用了

期待著更加先進的J-10B/C、J-20、J-16等國產戰機大批量入役並形成戰鬥力

個人對SU-35不是很看好 我認為這一機型只是作為我空軍裝備未來發展的一個參考 並不會對我空軍目前的戰鬥力提升做出很大貢獻

希望祖國繁榮昌盛

(答題匆忙 如有錯誤 希望大家在評論里指出 謝謝大家)


謝邀

殲11b有什麼好討論的,現在大陸都不再大規模裝備殲11b了,蘇35就要入華,殲20都已經服役了,騷年

殲11b跟蘇35相比,在發動機,雷達性能弱蘇35一檔,其他的跟蘇35都差不多

殲11b就是殲11a/蘇27的深度改進型,比原來的殲11a和蘇27強一檔,在製造工藝,航電,飛控,信息化程度,武器系統等方面都有較大提升

另外,tg為何要引入蘇35?

1、因為目前裝備的殲20還有太多不足,很多問題比如發動機問題短時間內根本無法完全解決,國家裝備殲20主要是解決有無問題,裝備現在的殲20主要是加快國家在四代機的戰法研究人員培訓等這些問題,國家並不會大量裝備現階段的殲20,然而現階段對於tg空軍來說還有大批老舊機型需要替換

2、對於tg而言裝備殲11b替代老舊機型已經沒多少意義了,因為你的對手即將全面換裝四代機(老美),即使是像韓日這些國家也將引進四代機F35,裝備蘇35跟殲11b不一樣,蘇35雖然依然是三代機,跟殲11系列同屬蘇27的衍生型號,但蘇35上有大陸沒掌握的技術,對大陸而言裝備蘇35要比裝備殲11b更合適

//看了評論,很多人一到殲11d,關於殲11d戰鬥機,必須要說的是,這個殲11d這個型號從來沒有得到官方認定過,都是軍迷猜測的,不信你可以隨便上網百度搜索相關信息看看

殲11d跟殲11b的區別遠遠要小於殲11b跟殲11a的區別,你可以把它當做殲11b的輕度升級版,但無論改得怎樣吧,我們看到的是現在空軍在積極引進蘇35,從這個方面也可以看出殲11系列與蘇35的差別

蘇35跟殲11d哪個厲害?

蘇35強於殲11d是肯定的,如果說殲11d是3.5代戰機,那麼蘇35就是3.8代戰機,就是這個區別,如果蘇35還不如殲11d,那tg就沒必要引進了,對吧?

tg引進蘇35肯定是有道理的,tg是最會採購軍品的國家沒有之一,這些年tg完成過很多經典軍品採購案,例子非常多,八幾年買黑鷹,九一年買蘇27,零幾年買蘇30,現代級驅逐艦,基洛級潛艇,s300防空導彈等等,買的武器大都是既充分滿足了軍方需求,又讓國內軍工水平帶來較大提升,國家對於軍購是非常謹慎的,跟三哥和狗大戶那種華而不實的軍購有明顯區別

有人說殲31,殲31註定是一款悲劇的戰鬥機,我隨便寫的回答,寫的不好,但大概意思在這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3969574/answer/137511207?utm_source=com.android.mmsutm_medium=social


雷達、航電、發動機都是典型的三代後期水平。搭配上開始廣泛裝備的PL10、PL12,空戰能力還是可以的。

不過11B的雷達只是機掃的,航電匯流排的帶寬估計也不會很高,總體戰鬥力比10B/C、Su35、颱風這類三代半應當還是有顯著差距。而且11B以空戰為主,沒什麼多功能的考慮。

感覺11B讓Su27擺脫了原來雷達坑、航電坑的窘迫局面,獲得了Su27平台作為三代機應有的水準,但也僅此而已,不要對它有太高期望。以21世紀初期衡量的三代機先進改型,我覺得還是得看11D、10C。

=====稍微細一點=====

蘇聯在冷戰末期研發的Su27、Mig29雖然彌補了之前拿二代機對抗美國三代機的窘境,但由於蘇聯工業基礎的差距,特別是電子工業的落後,這些三代機的早期型號依然不那麼好使。主要體現在:

  • 雷達性能落後 。Su27的N001雷達飽受詬病。其實倒卡天線其實倒也沒啥,影響一些信噪比。但是丫重量接近一噸,嚴重影響了Su27的結構設計,那個大頭幾乎是Su27一切結構缺陷的根源。然後探測距離還僅僅和F16上那個可憐的小玩意差不多。同時,作為重型制空戰鬥機,這個雷達的多目標能力比較差(我記得N001隻能跟蹤倆、攻擊一個)。
  • 航電架構落後。北約廣泛使用1553B匯流排之後,戰鬥機的航電擴展、升級變得比較容易。因為匯流排統一了航電通信的電氣介面與底層數據包,你搞個新的設備只需要按照基本法開發,找個空地塞在飛機里,然後更新任務計算機的軟體。與之相比,我記得Su27沒有統一的數據匯流排,各個設備使用專用介面直插任務計算機。
  • 座艙界面比較老舊,和F15A、幻影兩千基本型類似,以傳統機械儀錶、信號燈為主,只有一個顯示器用於顯示航路、戰場態勢。

中國引進了Su27之後,國產化的殲11A基本是來料加工。這種性能的戰鬥機也就能杠一杠彎彎的F16,顯然不能滿足未來戰爭的技術水平。所以後續的殲11B基本上就是缺啥補啥:

  • 首先是國產化的需求,毛子那一套電子設備,估計現在在國內都找不著件,生產標準也未必一樣。而且,殲11B能夠使用國產的PL8、PL12,不必從毛子進口R73、R27、R77。這裡面,R27作為半主動彈已經落後於時代,R73雖然離軸角大、機動性好,但是聽說導引頭的敏感性和抗干擾能力很糟糕。
  • 發動機用國產的渦扇10,折騰了好多年,現在據稱已經正常了。
  • 殲11B的航電應當是北約三代機常用的雙1553B架構,一條匯流排接大氣、導航、飛控,另一條接雷達、外掛物。然後,任務計算機的性能顯然會受益於摩爾定律。
  • 雷達雖然依然是機掃的,但無論如何也比N001那廢柴強。
  • 飛控數字化。
  • 座艙一平三下。

這麼一套東西下來,基本上讓Su27擺脫了毛子電子工業水平造成的限制,達到了它自身應有的水平。

不過,現在的「三代半」飛機,通常會有一些更先進的玩意,比如帶寬更高的數據匯流排、機間數據鏈、相掃雷達、全視角的紅外預警等等,在空戰態勢感知上會比典型的三代機有很大優勢。殲11B對抗這些飛機,顯然會處於下風,需要指望更先進的殲10C、殲11D、Su35。


反對高贊蘇-35吹的答案,「 發動機,雷達性能弱蘇35一檔 」,這話說的真是大言不慚,轉載一篇某航空專業博士寫的蘇35和11b的科普文。

順帶一提,原文並未詳細比較su35和11b的雷達。

蘇35的pesa雷達號稱探測距離400km,然而這是對預警機大小的目標的探測距離,對於3m2的目標則只有150km左右的探測距離,實際上還不如11b的pd雷達。

-----------------------文章全文如下-------------------------------

在大家的印象中,蘇-35配裝有矢量推力發動機,機動性世界一流,甚至有觀點認為,蘇-35的近距空戰能力在中國的戰鬥機中,僅次於殲-20,在其他所有飛機之上。事實真如此嗎?下面,就以成熟多年的我國空軍裝備的殲-11B飛機為例,來與蘇-35一較高下。

根據近年來的公開報道,印度蘇-30MKI飛機(空重超過18噸,機內燃油大於9噸,發動機單台推力13噸級)在美國參加紅旗軍演近距空戰時,雖然用推力矢量強行改變飛機機頭指向,卻因為升力不足阻力增大而劇烈損失高度和速度,被氣動特性不如蘇-30MKI,未採用推力矢量,但推重比更高的美國F-15C飛機(空重14-15噸,機內燃油近7噸,發動機單台推力12噸級),利用能量優勢擊落。這揭示了未來近距空戰(標準空戰重量指機內半油,帶兩枚格鬥彈)的某種規律。該規律也適用於蘇-35與國內殲-11B飛機的近距空戰。
1.二者氣動布局基本一致,升阻特性相當。蘇-35增重明顯,其翼載荷明顯大於成噸減重的殲-11B。2007年前後,中航集團瀋陽所利用國內結構設計新技術、新型結構材料和新工藝將蘇-27改進為殲-11B並裝備部隊,該機實現成噸減重,空重下降為15噸級,飛機結構強度和推重比明顯提高。與殲-11B相比,蘇-35飛機主要採用傳統材料和工藝,試飛時期,雖然其機載設備還未全部安裝,俄羅斯公布的空重已達到18.4噸左右,而近年公布的服役飛機空重達19噸級,這嚴重降低了飛機推重比,明顯增大了翼載荷。


2.殲-11B採用了一平(衍射平顯)多下(多功能液晶顯示器)的座艙設備和國產改進型頭盔瞄準具,綜合化和自動化程度較高;初期批次採用的平板縫隙PD雷達達到國際同類雷達先進水平,作用距離可達200多千米(對雷達散射截面積3平米目標),解析度高,抗干擾能力強,後期批次採用有源相控陣雷達升級;國產改進型光電探測器也優於俄羅斯同類產品。蘇-35的航電技術較落後,綜合化和自動化水平較低,抗干擾能力較弱,在中距空戰中居劣勢,也難以較好輔助飛行員在近距空戰中預測、佔位和攻擊。


3.蘇-35發動機單台最大加力取公開最大值145千牛(14.8噸),但飛機空重也明顯增加,為料敵從寬取公開最小值18.4噸,其內部燃油增至11噸,兩枚格鬥彈不超過300公斤,標準空戰重量24.2噸,此時全機推重比接近1.23。殲-11B飛機內部燃油9噸,空重15噸級,取較大值15.5噸,採用WS10A「太行」發動機,初期批次因進氣道不匹配,最大加力推力限制在125千牛(12.8噸),後期批次可全推力132千牛(13.5噸)使用,格鬥彈同上,標準空戰重量20.3噸,初期批次全機推重比仍達1.26,後期批次可達1.33。


蘇-35採用了推力矢量,在低速狀態下可迅速改變機頭指向,瞬時機動性佔一定優勢,但會伴隨高度和速度損失,難以維持飛機能量;飛機速度超過0.7馬赫時,為了安全,推力矢量會限制使用;而現代空戰多發生在0.8-1.2馬赫,一般不會在0.6馬赫以下。殲-11B推重比有一定優勢,翼載荷明顯更小,維持飛機能量的特性更好,在穩定機動性上佔優勢——如加速性、垂直機動性和定常盤旋能力等。雙方各有所長,可以己之長擊敵之短。
綜上所述,殲-11B有一定近距格鬥優勢。

出處:https://baijiahao.baidu.com/po/feed/share?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2972189298861025183%22%2C%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amp;amp;fr=followconamp;amp;wfr=spideramp;amp;type=news


主動雷達制導中距彈PL-12和具有一定離軸發射能力的紅外製導格鬥彈PL-8B;大陣面平板縫隙雷達,模擬電傳飛控(J-11B)/數字電傳飛控(J-11BS),具有一定集成度的綜合航電和太行發動機(除01批次用AL-31F發動機);大航程,優秀的能量恢復特性,低速區間優化,高穩盤、爬升能力……典型的三代中期型戰鬥機,比Su-27SM和Su-30MKK/MK2空戰強。由於沒有像F-15C進行MLU時部分升級了AN/APG-63V2/3 AESA,也不側重多用途能力(本來就側重空優,而且時間緊任務重,空軍對國產三代重型機要求很迫切,沒那麼多功夫搞什麼「多功能」),不如普遍裝備電掃雷達+傳輸率更高的數據匯流排+數字電傳飛控+優化多用途性能的三代半/MLU後的三代中期型,但總體水平還是不錯的(或者說初步有效利用了Su-27的機體,達到了Su-27該達到的水平,最早的Su-27S(蘇聯空軍)/P(蘇聯國土防空軍),重量、探測距離和無故障小時數感人的倒卡天線和非集成化的航電系統簡直是糟蹋了優秀的機體設計;至於最強Su-27是誰,就得看是J-11D的新航電、新導彈強,還是Su-35S相比Su-27更高的推重比、更強的過失速機動能力強了),縮小了重型三代機領域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而且批量服役(200架以上)也提升了我空軍現代化水平。今後可能會改進發動機和飛控(比如採用FADEC),升級雷達和航電架構,升級武器兼容性(比如改進翼尖掛架兼容第四代先進格鬥彈PL-10),在J-20達到IOC和FOC之前提升保衛祖國領空的能力。


跟當年的七爺一個樣

我國航空工業基本上五十年走了一遍螺旋式上升的道路。其中,尤以601為甚。

引進

摸索

試製

創新

全套引進七爺

摸索中前進

改進七爺

米格21系列最優秀改進型

筷子也一樣

筷子B基本就是在摸索和改進

基本吃透重戰,根據自己需求,適當改進


翻了好久都沒有看見那句名言啊,我先來:

修改原始設計要慎之又慎!


刀口、老馬上關於這個問題的討論不少了。實在不行去超大掏掏乾貨也行。知乎談軍事專業?我就笑笑


大家都在從技術參數當中找他們的特點比較。我倒是想從另一個角度說一說。

前一段時間在東海中國的蘇30有一次對日本f15的對峙,結果是日本的f15扔下了誘餌彈跑了,可以算做是我們的勝利吧。我覺得這已經十分接近公平實戰。(但不是戰爭)殲11b在個方面性能上和蘇30非常借鑒。我覺得如果是殲11b一樣可以做到這麼優秀。雖然一次空戰的勝利可能不一定全是飛機性能的因素。別的因素可能也非常多,很複雜。但是我就是為中國有這樣的飛機和飛行員點贊!

在報道中,f15優先打開的火控雷達照射,日媒並沒有對此進行反駁,由此可以看出當時f15應該在一個優勢位置或者勢均力敵的位置。(劣勢位置挑釁沒道理)再這樣的情況下蘇30能打贏應該說很不錯了,沒有人有異議吧。殲11b,其實就是國產版的蘇30。所以基本可以從側面看出來殲11b的技術性能(可以戰勝某些敵國現役主力戰鬥力)。那麼殲11b就有他存在的必要,(在實戰演練當中發現保持一個部隊裝備多樣性比單一裝備有優勢)而不是像有些人說的性能垃圾被各種虐的結論。


我只知道引進吸收su27有20年了,回頭我們還得引進su35,上面的答主吹的再凶,事實面前我也是不信的!!!


三代機標準水平~不吹不黑~

對抗一票三代半深度改進型還是力不從心。


信息不對稱,鬧得大家猜測、議論、推測、辯駁——————不亦樂乎。真相依然遙遠。


殲11B是典型三代機


反對楊斯文,論空戰J11B還是不錯的(別把南霸天的su35和鼎新J20搬出來的話),去年拿金頭盔還是J11B呢~


我軍現役戰鬥力最強的戰鬥機。


不怎麼樣,被10b,30虐


Su27和11B完全是一款基於俄羅斯國情的戰鬥機,產能不大,壽命不高,攻也好,守也罷,都是很適合蘇聯和俄羅斯的軍事政策的。

對於中國來說11B就不行了,中國和周邊的對峙空域太廣泛了,國家又處於上升期,對戰機數量要求比俄羅斯大多了,也得要求戰鬥機壽命長性能還好,目前來說用不著飛機能打,首先數量得好堆,近距離秀肌肉的性能要風騷花哨,可Su27系列真的是蘇俄的用心之作,不是那麼好改好優化的,中國曆次延壽都是要犧牲性能的。


所有的答案都不可信,你的問題是絕對機密,知道的人不敢回答,回答的都是猜測


推薦閱讀:

為什麼美國的下一代航母艦載機不直接使用可以垂直或短距起降的F-35B而要使用F-35C?
如何看待2101號殲20戰鬥機?是否說明已經進入服役狀態?
F22和F35為什麼沒有雙座型?
如何評價殲8系列戰機?
如果未來會有航天母艦這種武器,可不可以把艦載機大頭朝下布置,從而提高起飛效率?

TAG:殲-20戰鬥機 | 軍事 | 戰鬥機 | FC-31戰鬥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