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更好地聽音樂,需要開始聽專輯嗎?
聽專輯時感覺裡面有些歌曲難聽應該是跳過嗎? 聽專輯時應該關注什麼?
或者有什麼辦法,可以逐步提升欣賞音樂的水平?
當然啦,
而且聽專輯才只是剛開始,僅僅是為了欣賞好一張專輯的全部。越注重藝術的音樂家專輯就越有整體性,完整聽整張專輯才只是最低的要求。以pink floyd神磚《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為例裡面的on the run這首曲子就很怪異,以至於沒辦法單獨聆聽,但是哪怕不考慮他的演奏技法,單純看他在專輯裡的位置,這首歌之前是比較抒情的breathe,後一首是聽起來流行了許多的time。兩首歌直接拼一起會讓大家覺得轉折太大,但是加了這首歌之後就給人感覺連貫。作為一個整體就非常的好聽。
聽整體專輯,就好像是看超級英雄電影,你肯定不能睡整場就只看結尾打架那段高潮,每一段劇情都是有連續的。歌曲也是,但是初聽的時候你完全可以放鬆自己、放空自己,聽一下整體專輯帶給你的印象就可以了,不然逼著自己聽一堆你不愛聽的歌曲還要特別認真的聽就太累了~等你愛上整張專輯給你的感覺了,你再按著順序細細的聽。當然了,有些商業化作品,偶像歌手的作品就是湊數來的,這種專輯都不如叫做單曲集來得合適。這種情況聽專輯的意義就小了很多,但是也好歹能讓你了解這個歌手在這段時間的風格,而不僅僅是「聽過他的歌」
想要更好的聽音樂,你要在聽專輯的基礎上做到:
選一個你喜歡的風格的代表人物,聽他的所有代表專輯,按專輯聽,如果太喜歡就盡量聽完他所有錄音室專輯。然後選擇有聯繫的歌手/風格去聽。重複上面的過程。比如我聽卡朋特,可以跳到西蒙和加芬克爾,然後再聽鮑勃滌綸,然後再聽披頭士,這個順序是可以連貫起各個組合的。
前兩者都是溫和搖滾,第二第三又都是民謠搖滾,第三第四互相影響還有一定私交……聽的時候還要思考自己所聽的風格到底有什麼特點。比如金屬就是失真吉他么?那怎麼和朋克區分開?區分不開就說明你找的特點不準,要重新找。(個人區分金屬是靠大量旋律性riff)
然後聽歌的時候關注樂隊年份、專輯年份、風格誕生年份…這樣就可以逐漸在心中構建出風格發展樹圖來。然後你就懂很多了
或許,你們可以培養聽專輯的習慣
因為互聯網(盜版)的發達,聽專輯的這個概念與詞語從我們大多數人的身邊消失了。網路發達的資源以及流行的歌曲名,讓我們找尋的都是單曲,歌單也是天南地北的單曲拼接而成。
這篇文章或許可以讓你嘗試著聽聽專輯,發現不一樣的世界。
鍥子
作為一個沒有樂理知識的人,我喜歡聽音樂,很喜歡。
但隨著聽樂時間的不斷增加,平常的音樂越來越滿足不了我了——jpop 感覺千篇一律,換到港樂與中國流行曲,又嘗試英文歌曲,古典音樂,也無力回天。
我之前就知道有聽專輯這一說法,但是專輯一聽下去,被慣壞的我覺得不抓耳,聽完一遍也毫無感覺。於是,我嘗試在知乎這裡問了想更好地聽音樂,需要開始聽專輯嗎?現在這個問題,得到了一些朋友的肯定說法,尤其是 @周宇航 的回答讓我獲益良多。
那麼,確定後,我只要繼續聽就好了。
方法
於是我從喜歡的歌手以及喜歡的歌曲出發
- 陳奕迅
點進去找評價最好的專輯,首先是 H3M,《沙龍》,《還有什麼可以送給你》,《七百年後》,《於心有愧》都是耳熟能詳的歌曲,聽一遍估計沒問題了,說不定能發掘更多你喜歡的歌曲。第一階段強迫自己從該專輯一首首連續聽起來就 ok 了。
其次,利用好網易雲音樂的評論,在《H3M》 的專輯評論中,《H3M》《U87》《the key》《easy for ride》四個專輯哪個好已經有人在爭不停了,就可以找一個聽聽。
我選的是《The Key》,這次整一遍聽下來,會發現聯繫感強了很多,整個專輯的深度,諷刺味道都很強。一開始可能不是很抓耳,試著聽下來,我越來越喜歡。
- 麥浚龍
Juno 麥浚龍是有音樂追求的富二代,把錢都用來做音樂了,所以即便是近幾年的專輯,也有著很高的水平(在我看來比起陳奕迅的不知高到哪裡取了)。雖然他的唱功一般,但是憑著不怕虧錢的音樂追求,經過10年終於成為了現在港樂的頂樑柱,真的是有錢啥夢想都可以實現 :P
《Evil is a point of view 問世》是整一個專輯都在講一個連貫的故事,編曲抓耳獨特,了解整一個故事後再聽一遍,會與編曲有著強烈的情感共鳴,在我看來是入門的最佳作品。
《天地生夢》 同樣主題明確,獨特,抓耳。
- 王菲
在聽王菲的專輯之前,我對力量一無所知,自然不知她如何成為天后。直到聽了她的專輯,拜倒在她石榴裙之下——那可是20年前的專輯啊!
《浮躁》, 《唱遊》,《只愛陌生人》 的專輯連續聽一遍,你就懂我說什麼了。
更別說她能夠在演唱會 live 上還原超越錄音室的水平了,簡直恐怖。
- 張敬軒
也是近代的良心歌手之一,《MORPH》,《Felix》也是不錯的專輯。
- Bon Iver
《Bon Iver》,即便是不懂樂理的我,也能感受到裡面對樂器揮灑自如的運用。
那麼,聽專輯的好處是什麼呢?
就是可以讓你接觸更多不同類型的音樂,王菲的跳出『口水歌』的範疇——自然音樂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是有的會加入更多技巧,讓門檻更高,或許賞識起來帶來的愉悅感更強。
從王菲的專輯,你可以追尋到Cocteau Twins,也可以從一些資料里找到Bon Iver,還可以找到。。。等等,了解一個歌手的風格變化,如王菲的王靖雯時期到王菲時期的變化,麥浚龍自己成立公司後的突破,特立獨行。
以上僅僅是一個不懂樂理的入門者經驗分享,希望對大家有幫助,能從音樂獲得樂趣。
我說點比較簡單或者實際的
最好學一門樂器 如果做不到
以後養成一張專輯一張專輯聽歌的習慣 盡量在一個時間段聽同一個風格或者年代的歌 不要隨便聽雜聽的習慣
有機會多看看現場 感受感受
暫時想到這麼多放棄現有的世界觀價值觀,從文藝復興那會開始聽,室內樂 交響樂 協奏曲 歌劇……,一直聽到現代音樂,爵士 藍調 搖滾 PS:期間務必迴避華語樂壇,否則前功盡棄。
你需要先有一個好的設備。很多時候覺得音樂難聽,是因為沒有好的設備,讓你無法體會到歌曲中每一個音符的良苦用心。
謝邀,想要更好地欣賞音樂,需要了解簡單的樂理知識(包括視唱練耳);學習一些音樂學方面的基礎常識;大概知道一些現代藝術(包括但不限於音樂)的概念以及主要流派。
更好的欣賞音樂是需要增加相關知識,不只是聽這麼簡單。和聽不聽專輯完全不挨邊兒。遇到難聽的當然要跳過……不然你就不是欣賞,而是忍受
不謝邀
內功:培養自己的音樂素養:樂理、器樂、編曲、感知外功:多聽不同風格、大量的聽、藝人、樂隊、專輯、現場最終建立自己的體系逐步提高音樂欣賞水平不是你聽了多少歌曲,而是擁有多少音樂知識,帶著這些知識去聽歌才能進步,不然就是隨便聽聽而已。難道你自己聽著聽著就自己能悟到一些什麼么?
古典音樂,如果不停專輯就是耍流氓。最討厭聽那些所謂的經典古典鋼琴曲啥的。專輯就是整篇文章,片段就是名言名句,只看名言名句不看全篇就是耍流氓,斷章取義。有很多書籍可以提高音樂素顏啊,比如 古典時代,比如台灣寫的有個什麼古典音樂入門。反正,必須聽專輯。搖滾樂更加是,弗洛伊德的 迷牆,不聽專輯你就不明白他們的價值。。。。。。
推薦閱讀:
※有哪些高質量的翻唱專輯?
※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好專輯?
※華語樂壇中有哪些概念專輯?
※專輯中歌曲的位置順序是如何確定的?
※如何評價霍尊的專輯《天韻·霍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