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禪,二禪,三禪的喜樂有什麼區別?


初二禪的喜樂以喜禪支為主,就是單純的開心快樂。三禪妙樂無喜之騷動,特點是純粹、平靜以及絕對滿足。先粗略形容一下,初禪是時不時來襲的炸彈,二禪是火山噴發,三禪是風平浪靜時候的大海。

以大熱天口渴喝水為喻

初禪是喝到嘴裡的第一口水,其禪悅來源在於「離」,這也意味著在你不是那麼「口渴」的時候樂受是不會非常強烈的;二禪是喝水ing想喝多少喝多少,只要能保持相應的正念,且不存在「喝飽」「喝撐」;三禪是喝飽了躺樹蔭下乘涼順便眯一會兒。

三者生起的頻率

初:「嘶~~~~嘶~~~~~嘶」

二:「嘶嘶嘶嘶嘶嘶嘶嘶嘶嘶」

三:「唔————————————」

日常生活中的對應(沒錯,三種禪悅即使在平常人的日常生活中也有機會體驗到,不過由於不依外緣純粹由定而生,所以不會產生一般而言的貪戀。事實上安止定中也不會有任何欲界不善法生起)

初:相對雜染較多,幾乎就是平常的開心、心花怒放的感覺。記得剛成就初禪時候,幾乎每次出定回憶都能聯想到不同的情景。

二:我個人認為是某人沉浸於某事時,表意識靠後,放空身體嗨的辣種感覺。比起喜樂用爽、嗨更貼切一點,不過自然的,禪定中不會往此類粗劣的念頭上靠。目測現在那個跑步高潮還有念佛三昧都是二禪的範疇。

三:天倫之樂(猜測)、回憶甜蜜往事、因善緣(可以是知識、音樂等等範圍不限)找回內心平靜

最後再提一點,初入禪定時的樂受基本都是非常強烈的,熟悉以後會慢慢趨向於平淡乃至身體都感受不到什麼喜悅,精進後能夠人為的圓滿。


1、樂

初、二、三禪都有樂。初禪、二禪的樂,是猗樂,輕安樂,是行蘊所攝,是思心所生起時,伴隨生起的輕安心所。而三禪的樂,是受樂,是受心所。

什麼是猗樂呢?有如大水浹洽的舒服。一切粗重得到了對治,生起了輕安。初禪的猗樂,是離了欲界的粗重,有了能堪重負的感覺,所以叫離生喜樂。二禪時,離了尋、伺,沒有眼、耳、身三識,輕安風只於內轉,所以叫內凈,是定生喜樂。猗樂達到頂點。

初禪的猗樂,是離了憂根生的。二禪的猗樂,是喜根生的。三禪的樂,是樂根生的,直接是受樂。而三禪的輕安樂,由於行捨禪支的生起,漸漸伏下去了。我們說三禪是世間最樂,說的是受樂。如果說輕安樂的話,二禪達到頂點。二禪因為輕安樂,生起了堅固的信心,即內凈禪支。

初禪、二禪的猗樂,有什麼區別呢?初禪的猗樂,先有身識相應的輕安樂,下一剎那,意根緣前剎那滅去的身識而生起意識,到思心所生起時,也生起了意識相應輕安心所。而二禪的猗樂,沒有身識生起,只有意識相應的輕安心所。這就好像大風漸漸平息,波瀾壯闊的暴風雨之後明凈的海面,偶爾水波輕揚,細浪微轉,天光倒影。三禪時,不僅身識沒有了,連意識相應的輕安心所也平息了,只剩下受心所的樂受,像赤道無風帶的海面,一平如鏡,紋絲不動。

2、喜

喜只有初禪、二禪有。

初禪、二禪的喜,是意識相應受心所的樂受。初禪的喜,還包括了身識相應受心所的樂受。(這裡是把受心所分為三種:苦受、樂受、舍受。如果分為五種的話,要加上憂受、喜受。喜受、憂受,是意識相應的,樂受、苦受,是前五識相應的。)

這和三禪的意識相應受心所的樂受,有何不同呢?心所上,沒有不同。初禪、二禪的「喜」,和三禪的「樂」一樣,都是受心所。但鑒於初禪、二禪有「輕安」,拿「樂」去形容輕安,受心所反倒叫「喜」。

為什麼這麼叫呢?不是很亂嗎?那是因為,這裡的喜、樂,不是根據心所來命名的,而是依「根」來命名的。我們說,受有苦受、樂受、舍受。實際上,不僅苦受是苦,樂受也是苦,舍受還是苦,苦遍於一切受,叫行苦。當受心所是「喜根」生出來的,就叫「喜」,是「樂」根生出來的,就叫「樂」。

關於根,要多說一點。有兩種不同的描述角度。一種是,憂根、苦根、喜根、樂根,欲界都有。到初禪,滅掉了憂根、苦根。到二禪,滅掉了尋、伺心所。到三禪,滅掉了喜根。到四禪,滅掉了樂根。《俱舍》是這個角度。

另一種,是對治的意義上,說樂根是三禪攝;喜根是二禪攝。這是《瑜伽論》的角度。這意思是,雖然三禪及以前都有樂根,但樂根最強大的地方,在三禪。喜根最強大的地方,在二禪。從這個意思上,《阿毘曇毘婆沙論》說,憂根是在離欲界、入初禪時滅;苦根是在離初禪、入二禪時滅。這是從對治上講,把初禪的尋、伺,也看成了苦。

從禪支上看,二禪滅了初禪的尋、伺,生起內凈禪支,在根上,是信根。三禪生起了行捨,伏去了二禪的輕安,但為了不陷入貪著妙樂的染污定,又需要生起念、慧禪支。

總結如下:

1、從心所上看

初禪有:

身識相應樂受心所(喜)

身識相應輕安心所(樂)

意識相應樂受心所(喜)

意識相應輕安心所(樂)

二禪有:

意識相應樂受心所(喜)

意識相應輕安心所(樂)

三禪有:

意識相應樂受心所(樂)

2、從根上看:

初禪:

一般地講:已滅憂根、苦根,有喜根、樂根。

對治上講:已滅憂根,未滅苦根,未生喜根、樂根。

二禪:

一般地講:已滅憂根、苦根,有喜根、樂根。

對治上講:已滅憂根、苦根,生喜根,未生樂根。

三禪:

一般地講:已滅憂根、苦根、喜根,生樂根。

對治上講:已滅憂根、苦根、喜根,生樂根。

3、從禪支上看:

初禪:

尋、伺、喜、樂、定

二禪:

內凈、喜、樂、定

三禪:

行捨、念、慧、樂、定


初禪、二禪、三禪對應的喜受和樂受的層次不同;

如喜有:小喜、剎那喜、繼起喜、踴躍喜、遍滿喜。證的禪那時的喜都是遍滿喜,但是根據禪那的層次不同遍滿喜的層次不相同。

真正要想自己區分,只能你自己證的得禪那後自己去分別,現在只有有時間證的禪那也是一點很容易的事情。


證得初禪可以使你本身就具有的力量得到一次質量上的飛躍。比如說你本身精通武術,又證得初禪,很快你就能獲得武術家的成就了。


分別相當於血清素,多巴胺,內啡肽充滿大腦時的感覺


推薦閱讀:

打坐可以使自己進入分子結構自行調整狀態嗎?
永遠是那麼多的雜念。特別是打坐時要定,但就是胡思亂想。痛苦。?
怎樣培養正念?
打坐需要有什麼法門嗎?蒲團和香有什麼要求嗎?
如何評價李謹伯寫的《呼吸之間》這本書?

TAG:禪修 | 禪坐 | 打坐 | 禪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