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力梁懸掛和獨立懸掛被用來區分車的檔次高低是否科學?
繽智/XRV由於和逍客價格區間有大部分的重疊,且車身尺寸(特別是和老逍客在車身尺寸相當接近))相近,因此常被拿來比較。但大部分網友特別是逍客車主往往不屑於這樣的比較,認為這根本不是同一個檔次的車,逍客的官方也把它的底盤作為宣傳噱頭,說是真正的SUV底盤,而繽智則被詬病板車懸掛,只是飛度拉皮。按這個邏輯,作為價格差距不大的兩款車,逍客完全和繽智不是一個檔次,那買繽智的人是不是就是不理智了?
拋開實際效果只談懸架形式都是(不友善內容)
你讓花200多,300多,900多萬買前後非獨立的賓士G臉放哪去?
只有對汽車知識文化歷史一知半解或者半竅不通的人,才會拿懸掛說三道四。之前速騰還扭力梁呢,不照樣賣的貴。英朗XT也不過是加了根瓦特連桿,駕駛樂趣不比高爾夫差。
調校比懸掛更重要。
調校比懸掛更重要。調校比懸掛更重要。本來么,繽智就不是為了操控和越野性能的,就是圖個時尚顏值高,通過性和空間比一般轎車好點,城市裡代步足矣。賣15萬上下它樂意、有人買就成。反倒是逍客,它之所以現在這個價格,還是為了跟奇駿有個錯位,搶不同的細分市場。
我不知道2008年初逍客剛上市的時候,知乎這邊有幾個人在關注它。
指導價16.98萬起。最高22萬。代言人姜文。當時就大量的網友覺得它價格高了。而且後面幾年的市場反應也確實不盡如人意。今天逍客的火,真的不是它本身有多好,而是這個SUV市場做起來了,它沾光了。眼下更大更正統的SUV奇駿也只要20萬出頭,逍客又怎能價格接近呢?不拉開幾萬塊錢的差距,消費者又為什麼去選擇更便宜的逍客呢?
逍客的定位也在這幾年發生了變化。剛上市的時候,還沒有小型SUV這個區間,逍客的定位是個跨界車,就是有著轎車化的駕乘感受,SUV一樣的通過性。正是基於此,上市價格才會堪比當時的途勝。後來國內的SUV火了,途觀RAV4不足以支撐市場空間了,就開始向下延展了,逍客與其半吊子的說跨界,還不如踏踏實實在15到20萬小型SUV區間里發力。反正中國消費者都是在圖新鮮,管你是誰,只要是個「SUV」,就願意多看你兩眼。
扯了這麼多,我只想說,繽智也好逍客也罷,以他們的尺寸和定位,就是現在直接競爭的狀況。這跟懸掛沒有半毛錢關係。以前我以前驅和後驅區分高低端,後來發現,五菱宏光是後驅,奧迪A6低配是前驅,然後我就默默的把這個標準改成了價格
梅甘娜RS也是板車
法系表示不服
只看形式是不對的,打臉反例很多
多連桿天生自帶舒適性屬性,因為左右輪不干涉。
扭力梁天生自帶抗側傾屬性,因為中間彈性橫樑就是加粗的防傾桿。
脫開結構設計和調教,尤其是避震和彈簧硬度以及底盤剛性,談懸掛的操控性那都是瞎扯蛋。
硬的顛屁股的多連桿也有,軟趴趴的多連桿也多了去了。
軟的一塌糊塗的扭力梁也有不少,很硬過彎犀利的扭力梁更多。
看到題主的描述,我心中不免一驚。
去年,反法西斯70周年大閱兵,習大大的專車——紅旗CA7600J我查了一下這款車的參數:整體橋整體橋整體橋整體橋整體橋整體橋整體橋整體橋……結論:別輕易罵人。查了一下問題日誌,飛刀哥把原來題主的問題描述做了些修改,去掉了那兩個耀眼的字母——先見之明!
好了不逗逼了,說點正經的吧。逍客早在2008年就進入國內了,那個時候「SUV」的概念剛剛興起,尚是一片半藍不紅的小池子。那個時候,逍客甚至沒把自己當成一款SUV,而圈內普遍對它的定位是一輛跨界車——兩廂車與SUV的中間體。從尺寸上看,逍客比當時的緊湊型SUV途觀等都要小,因此更是沒人把它當成正經的SUV。而「逍客」的名字並非音譯,它的英文名叫「QASHQAI」,讀起來就像「喀什鎧」,本意是伊朗居住在沙漠地帶的游牧部族。後來,逍客就這麼不溫不火地在國內市場貓著,直到2010、2011年之後SUV大爆發,逍客的銷量也跟著蹭蹭漲——那個時候相似體量的車型很難找,逍客正好滿足了需要一定通過性又沒有足夠資金入奇駿途觀的一部分消費者,包括我。2013年,昂科拉引入國內,正式確立了「小型SUV」這一概念。通用這步棋走得不錯,也很大膽,丫篤定中國會掀起一股火熱的小型SUV風潮,結果確實是這樣。之後,小型SUV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俗話說得好:有錢不賺王八蛋。各大廠商發覺這片海是如此藍如此大,以至於搞一輛出來就肯定有錢可賺。這時候,逍客就開始尷尬了——按尺寸軸距來講,當時的老逍客比一眾小型SUV都要長,可跟緊湊型SUV相比,又有著明顯的差距。然而更要命的,由於小型SUV定位逐漸形成產品陣營,「跨界車」Crossover的概念反而越來越不受人重視。
在習慣性思維的引導下,相當一部分人開始把逍客歸入到小型SUV陣營中。在進行產品競爭力分析的時候,我還曾經和同事因為逍客的定位而爭得面紅耳赤。東風日產官方那兩年對逍客的定位也是非常曖昧,好像領導們也鬧迷糊了——這都他媽哪兒跟哪兒啊?!不過逍客本身還是蠻給力,在小型SUV草屁股、緊湊型SUV干腦袋的前後夾擊下,銷量居然保持得不錯,甚至高潮迭起。2014年,海外逍客完成換代,國內一片心急如焚——趕緊引進來啊!老逍客都扛了6年了!拖拖拉拉一年多,到了2015年,國產新逍客終於登陸,軸距從2630增長到2646mm。對於新逍客來講,東風日產做出的最大膽的一個決定就是——正式給逍客一個名分!現在的新逍客,已經完完全全被放到小型SUV陣營中了。東日的盤算誰都明白:拿比小型SUV更長的軸距,打小型SUV的市場,價格就定在比小型SUV稍微貴那麼一丟丟的程度。看完逍客在國內的身世,也許你就明白了——其實逍客的歷史比「小型SUV」這個概念更久,它是為了避免自己被孤立,被迫把自己歸入到小型SUV陣營的。從根上講逍客應該是拿了某款歐洲跨界車的底盤做的,好像是歐寶的哪款來著記不清了。經過換代、換平台,逍客的很多東西都變了,但是後獨立懸架保留了下來。http://weixin.qq.com/r/W0M2LtTEoYnerZBN9xZJ (二維碼自動識別)
說那麼多沒用!直接比較乘坐舒適度更實際些。當然,繽智的舒適度肯定是差於逍客的。
但有趣的地方就在於,不少人壓根就不在乎繽智舒適度差點這個事實。因為繽智有別的優點(空間、馬力等等)
每輛車都有自己的優點缺點,所以不能光憑某一點就斷定了A車完勝B車。說買某車是sb的人,才真是sb。當然不是,永遠不要用懸架的形式來判斷一輛車檔次的高低,甚至運動性的優劣。即便是同一種形式,不同的調校也會帶來不同的感受呢。汽車本來就是靠整車的所有部件來協調工作的機器,沒有辦法單拿出任何一項來判斷。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保時捷的前懸架用的就是麥弗遜,而不是雙橫臂,但你會覺得保時捷不夠運動嗎?
你讓思域type r,梅甘娜rs這種紐北前驅排名1 2 的量產車臉往哪放。。。。。
按照車輛大小來分,她倆都是a級,,不咋地啊,,對吧
按照動力、賽道名次來說,最速前驅車這個名字聽過吧。。。
所以,最終還是得看調教,而不是看懸掛:哦 扭力梁,好差的。。。wow~獨立懸掛,好高大上 即視感。(嘛,不服跑個圈)
剩下具體這倆車怎麼分析,樓上各位也都說了,評測也有了,題主也可以自己試駕。
以上能拿扭力梁做出獨立粱效果的車廠才牛逼
首先需要明確一點,獨立懸掛在成本上確實比扭力梁高。
但獨立懸掛的成本高是因為它的結構決定的,而不是由它的性能決定的。
(就像高端安卓手機的成本比蘋果手機高,但未必性能更強)獨立懸掛有一個先天的優點,但也有很多缺點;扭力梁有很多優點,但也有一個先天的缺點。
獨立懸掛的優點是兩輪分開,互不影響。所以非常好調教,很容易就能按需求調教成舒適偏向或者運動偏向,而且抓地力性能非常強,就像一張低難度的試卷,很容易就能得高分。獨立懸掛還是一個非常好的賣點,促進銷量。
但獨立懸掛的缺點也是很多的,成本高前面也說了,還特別占空間,會壓縮掉很多後排和尾箱的空間。另外獨立懸掛因為結構複雜,所以更容易損壞,用久了容易有異響、性能下降等。還有獨立懸掛會增加車重和油耗。
(當然現在獨立懸掛的技術成熟,以上缺點已經越來越少了)而扭力梁的優缺點剛好相反,佔用空間少,廂內空間更大;結構簡單成本便宜、支撐強度和耐用度更高;重量輕油耗低。
缺點當然就是不好調教,兩輪的抓地力很難平衡,轉彎時更容易發飄,剎車性能較弱等。
最後再說最重要的,就是懸掛性能或者是否高端並不單單只看結構,還要看調教和用料等。
畢竟在學霸眼裡,試卷的難度高不高都不會影響他最後得高分。在學渣眼裡,只求選個難度低的試捲來考及格。ds5是非獨懸,
夏利是獨懸。總體來說當然如此。技術更複雜,造價更高的配置當然更先進。雖然有少部分反例。但只是少部分。車型級別越高,獨立懸掛佔比越大,是不爭的事實。AOO車中扭力梁佔比很大。A級也是獨立與非獨接近持平。B級,非獨已經非常少了。到了C級及以上,非獨基本絕跡。當然,要是那越野車這種非承載式車身的車來當反例,那也沒辦法
屁股決定你的選擇
話說奔騰386 486 586坐的紅旗還是帶大梁的車謝邀。不科學。區別車輛高低檔次的只有價格。
板車有板車的好處,成本低、結構相對簡單、不擠占車內空間......說實話平時市區堵著能有多大區別呢。
要具體分析。
同廠、同用途產品,多連桿還是要比非獨立高級。這是普遍情況,當然肯定有特例,下面說幾個:
很能跑的思域typer(歐版),clio/梅甘娜rs這些都是扭轉梁,沒錯他們比雅閣,拉古娜都貴都能跑,然而你要知道這幾點:
- 雅閣拉古娜不是跑不了這麼快,但大車的提升成本更高,這種品牌很難撐起那樣的售價了- 扭轉梁在前驅小車上並不是跑的快的最重要的因素,這種車主要是解決前懸的抓地問題,前驅失控都是前懸先完蛋越野、還有上面提到的紅旗這類特種車,用所謂整體橋非獨立是為了載重,懸吊其實可以很複雜,只是它們都連接到車架上,車架自成一體,也就成了非獨立。還是有兩個要點:
- 雖然因為有整體橋成了非獨立,但它們其實(可以)是多連桿。也能看出這兩點並不衝突。- 這種車也不是不能做成真正的獨立懸吊,強度和載重也不是滿足不了,但這樣的設計已經不合理,說白了就是太貴了,比如比整體橋的設計貴一倍。可以看出即使很貴的車也要考慮成本。另外,車身整體加固,到一定程度,和整體橋還有區別嗎?說回繽智和逍客。前者來自飛度,後者來自梅甘娜,底子上就差一個級別,區別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懸吊結構了。兩個不同定位的產品,即使用一樣的設計(比如高爾夫和邁騰),用料也有區別,減震器好一點就能感覺出來,何況全身用件多少都有差距。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38號新視頻(再談加價的合理性)?
※十代思域會成為知乎新神車么?
※在華銷售的本田汽車發動機是否與其他地區的一樣優秀?
※十到十五萬買車怎麼選?
※十代思域現在這麼有吸引力,其他車企為什麼造不出這樣的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