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漸彪的辯論體系和黃執中的辯論體系有哪些不同?

我們都知道,這兩個人的辯論體系其實是可以代表一個地區的辯論體系的不同。曾經在看執中少爺的博客時發現執中少爺認為自己的辯論體系在攻防時是受身,而漸彪更貼近直來直去的擋,破,拆。想問問,有沒有能詳細全面的解釋一下,馬來西亞辯論得體系,台灣辯論的體系,乃至於目前整個華語辯論界大概是怎麼樣的一個體系。


謝邀。

能力有限,並不能很全面、詳細地比較。因為我和馬來西亞、大陸的隊伍都交過手,也對漸彪學長和執中學長有一點了解,所以我主要談我的感受總結當然很不全面,歡迎補充,或許我以後會自己補充。

———————————————————————————————————————————

用少爺的話說,他自己是「減法派」,漸彪是「加法派」。

減法派:圍繞辯題中的某個關鍵詞/概念切入,並以之形成完整的架構。

遇到問題,我先切戰場,除了戰場所需要的關鍵詞,一概不花力氣想定義。

我的戰場,通常只有一個,只要在這個戰場上,大家能認同我,比賽就會贏。

——《洛陽集:申論稿的寫法》http://blog.163.com/jonas_hwang/blog/static/204803230201391532520730/

代表性比賽:2015新國辯 哲理辯論 黃執中vs周玄毅 信息碎片化提升/降低了當代人的認知水平

少爺的比賽,以觀點為核心,以事例為本體,貫穿全場。這也就是為什麼聽完少爺比賽,會有「他只講了一個故事」的感受。

優點:

論觀點:冰淇淋的戰場,超越甜辣,另有啟發。

論姿態:裁判看膩針鋒相對時,你一臉誠摯,不爭之爭。

論準備:避實擊虛,有心算無心。

論投入:你用兩分鐘,打人家一分鐘。

——《價值辯論中的比較 之四》?r?μTq?「?Dμ?±èY^ ????

缺點:

1.對辯手思維要求較高

必須找到符合「新、同、樂」(觀點新穎、邏輯自洽、生動有趣)的切入點。

2.對辯手表現能力要求較高

同一個論點,不同的展現方式,才能貫穿整場而不令人感到疲倦、厭煩。

3.對辯手駕馭論點能力要求較高

何時該反駁?哪些該承認?往何處延展?

4.不成功,則成仁

加法派:追求辯論架構的全面、完整,論點的多樣化。

想要確保比賽獲勝,就要每一個論點,每一次攻防都打贏。把對手的立論拆得乾乾淨淨。

——漸彪學長某次講座

代表性比賽:[2010]世辯三表演賽——王者之約

漸彪學長的風格,是和傳統辯風有一定相似之處的(拋開上古時代的辯論),只不過,他更加重視場上的攻防。大概於他而言,論點只是立場初步成立的工具,追求的,是將對手全面擊倒。據說,深受漸彪學長影響的馬來亞大學曾經在一場比賽的準備過程中設想了對方十七種立論的可能性,並一一予以反駁。

優點:

1.論點之間獨立性較高,更傾向於並列式,因此即使一個論點被反駁,也不對勝負起決定性作用。

2.適用性較廣,即使是初學者,經過幾場模辯,也可以熟練地完成一場比賽。

3.風格更傳統,更容易被大多數評委所接受。

缺點:

1.對辯手臨場反應要求較高

必須隨時對對方作出針鋒相對的反駁。

2.對事先準備要求較高

需要查閱大量的數據、資料、事例,力爭面面俱到。需要設想大量對方可能的論點,並進行較多的模辯。

我個人認為,兩種不同的流派,代表了兩種不同的辯論理念。

少爺的」減法派「更傾向於」辯論是說服「的應用型辯論。所以,對少爺來說,場上唯一的對手,是評委。你的對方辯友,只是你在向評委傳遞信息這個過程中的干擾者。

而漸彪學長的」加法派「則更傾向於」辯論是競技比賽「的競技型辯論。對漸彪學長來說,場上最大的敵人,當然是對方的選手,把他們徹底擊敗才是最重要的。

這個分歧,可以參考2012國際青年菁英杯奧瑞岡辯論邀請賽表演賽,不過這場比賽中少爺和漸彪學長是同一隊的。在我看來漸彪學長應該站到對方才合適。

如果要做一個比喻的話,我認為,少爺的辯論像柔道,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漸彪學長的辯論像自由搏擊,針鋒相對,寸步不讓。

———————————————————————————————————————————

至於題主所問的各地區的辯論差異,這個問題就更大了。我簡單回答一下,先貼少爺在幾年前的一段話:

馬來西亞的隊伍,習慣以攻代守;大陸隊伍,習慣以走(走位)代守;台灣隊伍,習慣以受代守

——《價值辯論中的比較 之一》?r?μTq?「?Dμ?±èY^ ??ò

我曾在高中時與馬來西亞的一支隊伍交手,對方一辯採取純粹反對的策略(政策辯),在開篇陳詞中我方不太常規的立論進行了滔滔不絕的反駁。整整五分鐘,毫不遲疑,沒有一點卡殼、停頓,風格之犀利剽悍可見一斑。而近幾年,馬來西亞隊伍立論的深度有了明顯的提高,這一點在各大比賽中也不難看出。

少爺雖然是台灣辯論的代表人,但卻不是台灣辯風的代表人。在台灣內部關於「氣」、「劍」也曾有曠日持久的爭論。舉例來說,今年新國辯的亞軍隊伍東吳大學就與少爺的辯論體系有比較明顯的區別。海峽賽也是很好的參考。除此之外(我認為)正疆學長的辯論體系也與執中學長不甚相同。

最後,大陸的隊伍辯風比較不統一。僅以辯論水平較高的學校來說的話,我個人認為還是傾向於傳統辯論的。不過相較於馬來西亞的辯論體系,我們更加重視立論,而相對輕視攻防。儘管在以武大、法大等為代表的學校帶領下,大陸隊伍在交鋒上已經有了明顯的進步,但廣大普通的高校中,以走代守(惡逃)的現象仍然屢見不鮮。

寫了這麼多,還是回歸老話。沒有無敵的體系,只有無敵的辯士。有新手「學黃必死」,當然也有人把辯論變成鬥嘴皮這樣無聊的事情。我們不一定知道最適合自己的是什麼,不過大部分人的辯論生涯都比較短暫,還是選一個自己操作起來最舒服的吧。

———————————————————————————————————————————

題外話:

我模仿昱儒學姐,模仿林正疆。我模仿過路一鳴,模仿過余磊,更模仿過胡漸彪。

無數次,觀察、模擬、嘗試……我的意思是,很認真的那種。

漸彪說,他也模仿我。我大笑,說這很合理。

——《洛陽集:辯論的模仿》http://blog.163.com/jonas_hwang/blog/static/2048032302012919430435/

我曾邀請漸彪學長到青島擔任某比賽的評委,在計程車上與他交流時,我談到了一個少爺指導過我的辯題。剛談了幾句場上的狀況,漸彪學長就一皺眉頭,說:「不對啊,執中教你們的肯定不是這個意思啊。」(那場比賽我們隊因為錯誤地理解了少爺的意思而告負)


這個題目在 @李泳臻回答前已經有55個關注,但卻沒有一個正經的回答。我被邀請了五次,依舊感到這個題目很棘手,就試著邀請了李同學回答,居然收穫這麼好的答案,非常欣慰。不得不讚歎,青島二中畢業的許多辯手在對辯論的理解和大局視野上,領先同齡人真的太多。

那我就稍微做一些補充吧~

實際上,辯論圈並沒有「胡漸彪體系」這個專有名詞(當然題主的意思可能是胡漸彪帶隊用的體系),因為前輩並沒有開山立業、自成一派,而更多是作為馬來亞大學經典體系的代表而制霸天下。而傳統的馬來亞的風格,就是在追求形式邏輯的基礎上的全攻全守。引用周帥的話,這種打法的核心是:「對方說的要麼是錯的,要麼是廢話。」

既然是全攻全守,就要從定義到前提到標準到論點全都要交鋒。最典型的比賽就是01國辯的決賽,馬來亞大學從一辯稿開始就是純駁論的態勢,從定義開始每一個點都掐,但不同戰場的偏重卻又不同(比如01年明掐定義實掐底線)。這種風格其實在大陸也有,99年的西安交大,02的電子科大都是如此。但因為馬來亞的語文沒有大陸隊伍的好,所以這種風格顯得更明顯。

幾年後,或許是因為全攻全守太費力,馬來亞逐漸收縮成了短句拆解、集中突破的打法,使得馬來亞大學的勝率大幅度抬高,但收到的爭議卻越來越大。原因很簡單,辯題雙方本就該是都有道理的,但如果要證明對方全錯,常常需要用偷換概念來掌握前提和定義的優勢,這就會形成詭辯。不過最近幾年,馬來亞大學開始仿效大陸和台灣等地的風格,追求立論的挖掘和深度,追求溝通與交互,追求價值的演繹,風格變得更加全面且強大,以往的問題不復存在。

*備註1:早年比賽很少,各地的打法大多是自己摸索的,因此優點和缺點都非常明顯。後來比賽多了,互通有無,就像李泳臻所說的,黃執中也研究學習了大陸和大馬的打法、胡漸彪也學了黃執中的打法,大陸隊伍也學了大馬和黃執中的打法,辯論理念在交流中越變越完善。

黃執中學長自然是自成一派的,在他之前早已有「劍宗」的說法,但他才是真正的集大成者。但題主你誤解的一點是,就像樓上說的,黃執中的打法並不是台灣的主流打法。很簡單,因為他的打法要求太高了,無論在哪裡,大部分的辯手都無法駕馭。大陸這些年那麼多自稱學黃執中的,真的學到皮毛的恐怕只有個位數吧,更別說學到精髓了。儘管體系難學,但執中學長的辯論理念影響極大,「價值才是辯論的終極分歧」和「辯論即說服」兩個理念,在辯論圈已經深入人心。可以這麼說,執中學長一個人把整個辯論圈對辯論的理解往前推了一大步。

黃執中的體系,部分可參考:新手學黃執中必死? - 夏惟桐的回答。

黃執中的體系,簡單概括就是:承認一切除了核心分歧以外的點,包括對方的定義、前提甚至論點,專心在核心的價值分歧上進行闡釋與解讀。以今年星辯八進四的「錢不是萬惡之源」為例,正方把錢直接和物化划上了等號,如果是傳統馬來西亞隊伍會交鋒金錢不等於物化,但是執中學長那一隊直接承認了這個定義,然後繼續下一步的交鋒。

執中學長的辯論體系,主張「承認對方的合理主張是對的,但我方更對」,不再把雙方立場作為你對我錯的對立關係,而作為競爭關係,用更好的價值說服評委。但就像李同學說的,這對切入點的要求太高,對表達和展現的要求也太高了,能打好的真的很少。

*備註2:黃執中學長早年和現在的風格也有很多變化,早年他經常直奔價值開演講,備受讚譽的同時也經常被質疑。現在的他總是鋪墊好邏輯再展開價值,打法比以前更全面強大。

*備註3:在台灣高校,台灣大學、政治大學、東吳大學、世新大學等體系都有區別,這點你看海峽賽、新國辯就能很明顯感受出來,所以不能因為黃最有名就直接默認台灣都是如此。同樣在馬來西亞,馬大、精英、國能、新紀元、多媒體等學校打法也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論。

最後,辯論賽作為一項主觀競技,雖然大原則萬變不離其宗,但具體的打法體系的選擇可以是很多樣的。所以,對於「華語辯論體系」這種玩意強歸納無意義,列舉也列不完。

比如大陸最成功的武大體系(很長一段時間叫「技術流」),就是經過十幾年的演變而來的,武大體系的要求非常高,沒有十幾場高質量的陪練賽是打不出好的效果的。具體可以參考我以前的答案:武漢大學辯論隊技戰術分析? -和什麼是辯論賽的技術流,是指自由辯論戰場推進么?。武大體系也遇到過很多的挫折和瓶頸,一直在做調整和轉型。而其他的一些大陸強隊,譬如中國政法、中山大學等等,體系也是截然不同,最關鍵的是一般隊伍根本學不來,都是對隊員能力和團隊配合有比較高的要求才能做到的。

辯論賽是對許多種關係的處理,比如辯駁和論證的關係,打論和交鋒的關係,深入和淺出的關係,嚴肅和娛樂的關係,等等。不同的體系,其實無非是對諸多關係側重的不同。而所有的體系,都只有在打好了邏輯和知識儲備的基本功下才有意義。在打好基礎後,通過摸索和練習,自然就能形成適合自己隊伍的體系和風格,這比照抄照學要有意義得多。

*備註4:和籃球比賽一樣,辯論圈主流強隊的辯論打法一直是在調整和變化的,單一的打法很難獲得常勝。比如馬來亞和武大都出現過盛極一時之後風格被針對導致成績衰落,然後改變打法後重新崛起的歷史。而對於學習者來說,思考、練習與總結,比模仿更加重要。

*備註5:大部分隊伍的風格是所參加比賽的評委判准倒逼出來的,比如評委側重打論的地區久而久之就容易忽視交鋒,評委側重交鋒的地區久而久之立論容易被忽視。因此在海峽賽可以吃香的體系,在新國辯未必吃香;在亞太賽走紅的打法,在世錦賽未必有用。對於參賽隊來說,一定要隨時反思自己的打法是否存在不足,而不是守著一個體系固步自封,甚至認為他人都是異端。

*備註6:這幾年活躍的大陸隊伍,譬如清華、人大、南審、上外貿、天大、上交、中傳、大工等,都已經沒有明顯的「風格」的痕迹,基本都是各種風格都學一點,實用第一。在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新國大,他們看似沒有明顯的風格,但卻什麼風格都能應對,因此連續捧得多個世界冠軍。


先要跟 @夏惟桐學長道個歉,一直沒回應您在微博上的邀請。

其實自己在畢業後,對技戰術這個層面的流派已經慢慢不太有興趣深究了。但在思考目前辯論生態的問題時,忽然意識到有些內容與題目提到的這兩位干係很大,於是上來回答一下,也希望給關注這個問題的小辯手們一些建議。

PART1關於「劍宗

先嘗試來帶大家重走一遍「劍宗」的誕生之路

辯手上了台,總要干三個活:

  • 論證自己的持方;

  • 反駁對方的論證;

  • 通過口語表達,使第三方儘可能清楚、明白、相信你說的觀點。

這三項,分別是辯手應擔負起的「舉證責任」、「反駁責任」與「溝通責任」。

前提為真、推論無誤,則結論一定為真。

持方就是辯手要證明的結論,證明持方為真就能勝,反之則負。

因此,辯手只能在兩個地方動腦筋——論證前提、推論過程。

在賽前有充足準備時間的情況下,只要對手演繹推理能力不差,做出一套推論無誤、可以自圓其說的立論絕非什麼難事。所以想靠在場上攻擊他推論過程以求勝這個太難了。

那麼在高端局(對手不會存在推理問題的比賽)中,最好的求勝之法就是打掉他方邏輯的起點!

這裡的前提可能是某些定義某些核心觀念或者某些公理/原理/規律,這些東西有沒有什麼操作的空間呢?

想來想去貌似跟事實判斷相關的東西,沒有什麼操作的空間啊,對手以地球繞著太陽轉為前提推論,我總不能說他是錯的吧!

跟價值判斷相關的東西好像本就沒有答案誒!

現在來階段性總結下,辯手要想在面對任何對手、選擇任何持方時都能把勝利的主動權牢牢握在手中,只有想辦法先爭取有利於己方的論證前提,而在這些論證前提的爭奪中,爭奪價值性前提又是核心中的核心!

這個發現搞大了!咱們這麼一分析居然為辯手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咱們要給這個重要的發現命個名,叫什麼好呢——叫【唯價值可辯】如何?

那麼,

究竟有哪幾種價值判斷呢?

如何選擇某個價值判斷作為這個辯題的「切入點」呢?

每種價值判斷分別要用什麼方法處理呢?

又該如何應對對手的質疑呢?

定義可以是一種價值判斷、比較標準也可以是一種價值判斷、因果關係都可以是一種價值判斷,至於如何選擇切點後續處理的方法,都寫在這吧!辯士的講義

當然,這套即使對方BB半天(推理得都對),也能打敗他的方法還要給它起個名字——叫【受身】如何?

現在再回頭看看圈裡目前的方法,確實是有點low:

比如那些面對攻擊一定要在推論過程中嚴防死守的,這叫【守】;

那些面對攻擊也反咬回去的,這叫【攻】;

那些面對攻擊居然說天氣不錯的這種,就叫【走】吧。

再順手解釋下為啥【新手學黃必死】

要操作上述方法要求辯手具備如下幾個能力:

1、賽前立論時要根據辯題,選擇最合適的價值性前提作為【切入點】,要求兼顧己方論證展開與受眾接受能力(新、同、樂);

2、賽中要求你能快速發現對方立論的邏輯起點(包括隱藏前提、不會只有一個),這需要邏輯能力;

3、指出對方的隱藏前提、提出質疑、使其無法擔負其舉證責任,並說服第三方你的論證前提更優、更重要或對辯題討論更有價值;

4、應對對方關於你方價值性前提的質疑;

邏輯能力、說服能力、比賽經驗一個不能少,新手如何玩的轉?

PART2 回應問題

現在一本正經的回答下這個問題:

執中學長偏向通過爭奪某些核心的價值性前提求勝,而漸彪學長更擅長於通過拆解對方的論證過程求勝。(同時都注重說服第三方,這個不是區別)

我猜這也是為啥漸彪學長不會有太多獨家的「辯論理論」、講座視頻、辯論講義流傳於世,畢竟他這個方向,主要還是靠踏踏實實學好演繹推理與非演繹推理,再練好口語傳播。

聲明下,我對胡漸彪學長的「辯論體系」幾乎沒有研究,有限的了解都來自看他比賽,所以這裡也只是猜測一下,如果有錯誤歡迎指出。

PART3 幾點提醒

其實,回答這個問題主要是想請每個響應「辯論競技專業化」大旗的,或有心踏上「劍宗理論」求學之路的小辯手先思考這麼幾個問題:

1、你未來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2、你更看重競技求勝,還是真的想搞清道理、解決問題?

3、如果是後者,那麼「辯論競技專業化」會有什麼問題?

4、「價值判斷是沒有答案的」,這個判斷,真的是對的嗎?

關於這幾個問題的答案,我空下來的時候會慢慢嘗試在其他回答里做出說明的。

祝好。

聲明:未經許可禁止將本文內容轉載至任何公開或半公開平台。


蟹腰,大馬辯論體系的原理我不太熟悉,但是執中學長的體系我略微知道一些。

執中學長的辯論體系是從這樣一個假設出發的——任何一個可以辯的辯題,其正反兩方都應該是有話可說的。

既然兩方都是有話可說的,那就可以做出這樣一個推定,即——對於一個可以辯的辯題,兩方立場都應該能夠被一個自圓其說的架構所論證。

那麼既然如此,如果認為對手的水平在一定以上,那麼他們就應該能建立起這個架構。而這個架構,是無法簡單拆解的——因為它自圓其說。

就好比一個無神論者拆解基督教之體系,是何其難哉。都是說大洪水,一者說是上帝的憤怒,一者說是自然的造化。一個自圓其說的體系,早已將這些可預見的問題進行周延的解釋,如果你能直接拆解對方的架構,無它,不是你比對方強,只是對方還不夠強而已。

所以在執中學長的辯論體系中,既然認為雙方都能建立周延的架構,那麼就應該考慮,下一步當如何是好?執中學長的做法是,既然拆不掉,那就只好證明它不重要了。

所以第二屆海峽杯,是執中學長這一思想的明顯體現,為什麼環境保護要以人為本,不是老虎不會死絕,是老虎相比我的親人朋友不夠重要。為什麼應該鼓勵大學生創業,不是因為不會吃虧,而是走上社會吃點虧不重要,他們還有時間。

從這裡我們就能看到,執中學長的辯論體系的重中之重,是視角的選擇。立論的兩分,是在這個視角下,我方的立場是能被證明成立的,而剩下的八分,是為何我們應該選取這個視角。


我只是搬運工

兩位在15年櫻花盛開的季節在武大參加了一期關於《珞珈論壇》,周、陳兩位也在。具體視頻如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I5Njc4OTI4.html?x

講座一開始他們就自己的體系進行了說明,除此之外,還有辯論娛樂化、如何帶隊、如何準備比賽等等內容,兩個小時滿滿的乾貨,推薦給大家。


前面泳臻和夏局講的很詳盡了,我多年來仰慕執中學長的觀念,說兩句自己對價值辯論自己的看法。

首先關於區別,直觀點講:

看執中早年的比賽,陳詞時總是不慌不忙的掏出一個故事來講,不像漸彪陳詞,洋洋洒洒定要戳的對方千瘡百孔。各中區別,就在於執中希望避其攻勢,而執其牛耳;漸彪講求庖丁解牛,勝之以細以力。

黃執中學長的比賽和觀念則是我這十多年來的引路人。我從中得到的啟示是,辯題的突破在於:找好一個切口,講好一個故事,舉好一個價值。

也就是以價值至上來為比賽布局謀篇。

我亦不復揣度分析兩位前輩的言行,僅說一點我自己以執中為范型,對辯論的看法,供各位調侃嘲諷:

我的基本看法有兩點:第一是任何辯題的任何持放,都應該有完善的布論對策。第二是辯論的核心在於說服旁觀者,不在於技術指標。

長期以來,我帶隊打比賽,經常被諷為價值至上,但大家也沒有在相關比賽中看出價值至上的現實好處,主要怪我才疏學淺,能力有限。

我嘗試把辯論的論述內容分為三個層次,邏輯面、事實面和價值面。這三個層面的重要性由低到高。

邏輯面的內容是我們在闡釋問題時需要弄清楚的基本問題,既沒有必要多費口舌,也沒有必要窮追猛打。因為評委和觀眾對邏輯問題是非常敏感的,所以點到為止。

事實面相對更加重要一些,舉出更多的實例,拿出更多的數據,在大多數普通辯論賽中就足以決定勝負。

價值面則是決勝的關鍵,辯題立論,看起來是申明三個理由,其實是輸出了一到三個價值。人們接受了理由,背後是接受了價值。

試舉一例:

應不應該繼續放開香港自由行

不應該的一方,舉旅遊承載力不行,輸出的是「旅遊城市應該合理開發」的價值;舉港人對大陸人不文明和水客頗多表示反感,輸出的是「應該重視城市居民的情感」的價值。這個題目我三次聽,均是不應該一方獲勝。因為問題的諸多現實焦點,均是圍繞這兩個大家所公認的價值出發。也就是反方天然佔有了這個辯題的公認價值

通常的正方在事例和邏輯層面反駁,都在這兩個價值蓋子之下運行,幾乎毫無意義。

比如你講旅遊承載力的問題我們能夠通過建設解決,你實際上討論的還是旅遊城市合理開發問題。在這個問題上大家都認為香港承載力到了極點,你說還沒有到極點,也無法改變人們在價值上認為「香港的旅遊承載力非常危險」這一基本觀念

你講水客很多都是港人,哪個旅遊城市本地人都會反感遊客,還是在討論「居民情感」問題。

這個問題上大家都看到了香港人有情緒,你講這些情緒是有原因有背景的,也無法改變人們在價值上認為「香港人對大陸遊客的湧來非常反感」這一基本觀念

還有些邏輯問題,比如旅遊是香港支柱,不能犧牲旅遊業。這是要「保留」,和「擴大」並無關係。

所以反方只要堅持抗衡,背後價值始終立住,基本難輸。

正方破題則需要突破既有的價值蓋子,不要糾結於反方在優勢價值下的戰場布局,另立價值以鋪陳,方能在說服上佔據先機。

比如正方講,擴大香港自由行,乃是一政治進程的延續,香港作為我們國家的一部分,去趟香港比去寮國都麻煩,有些城市能自由行,有些城市就不能,有些同胞能去,有些同胞就難去,這本身是一件不合理的事情。所以在可能的範圍內,要穩步開放香港自由行。

這個價值比城市、市民的價值要更重,是立在民族國家的層面上。且不論是否有人反感,但講道理的空間確實可以被捅開。

然後在承載力、反感心理兩個戰場上著力對抗,就有了意義,為的是支持我方價值的現實可行性。

最終就不是「在事實上對抗,四辯陳詞仍然輸掉價值」,而是在價值層上直接對抗,互相輸出一套不同的道理,乃有機會破局。

相比於在數據、事例、邏輯上著力的正方,價值上著力才有翻轉乾坤的可能。因為辯手操作辯論乃是從邏輯開始,但是受眾接受辯論卻是從價值開始。

可以說這個題目算是一個相對極端的例子,但關於價值辯論、關於學習黃執中,我想這也算是一點體悟。

再講大一點,從接受者的邏輯來看:

我認為新手學黃執中不是必死,而辯論走執中的路徑乃是生路。


胡是正面剛型,全程打架gank,主張正面從邏輯上擊潰對手,絕不偷奸耍滑避重就輕,但經常出現語言晦澀乏味感染力差的情況…

黃是大後期打錢carry全場型,前期從不參團默默打錢,不與對手正面衝突,而是另開一條戰線,用另一個體系來闡述己方觀點,力求比你說得更好,價值點比你更高,體系成型後感染力極強,但缺陷在於經常和對手在講兩個體系的東西導致雙方都對


不敢說能完整說出他們的體系(那得邀請他們本人作答),只能說說我與他們本人接觸以及看他們的視頻後得出的一些結論。

歡迎指正。

執中學長:

目前是以冷頭腦和熱心腸作為理念型思考己方架構,致勝方法(也是他的判准)是比對方更快鋪出一個完整的世界觀,並在這個過程中說服觀眾。

立論里埋著很多東西,他的架構最不怕別人打,別人打,他就能藉此引出他的世界觀,完善他的架構,讓觀眾有恍然大悟的感覺(最後這句這是我的感觸)。

漸彪學長:

辯論是競技與說服的遊戲。他對辯論的定義可以表露出他的辯論體系的基本面貌,也就是競技與說服兩個方面。

競技的部分包涵的是:短打極強、邏輯清晰,早年還包括架構簡單平實的大馬特色(近年看來架構在辯題視角上下了更多功夫)

說服的部分主要是:修辭的技巧,向執中學長學習的冷頭腦熱心腸的方法論以構築一個小的世界、傳達一個世界觀(但常見於價值部分,並不是架構和打法的核心),架構蘊含一定的學理內容,保證架構的深度。

他本人除了猶擅短打,在詰難對手上頗為獨到之外,沒有特別明顯的特色,他屬於博採眾長,兼取各家,仔細看他的視頻,可以感受到他在向各路方法論學習。

感覺他的辯論體系和他的為人一般,中庸。


當了幾年的新手,還是無法回答這個問題。但是可以用奇葩說里的一句話表示:靈魂伴侶是黃執中,肉體要選胡漸彪


首先致敬兩位辯論界的豐碑。

個人辯手與團隊的整體辯論風格及策略及賽程中的分紅。

舉03國專為例,黃大大主打三辯位,發言階段主要為駁論,即拆解反駁對方立論為主。個人認為黃大大的風格及優勢在於

1.引領文辯辯風,文史類及煽情類辯詞深厚,現場渲染能力超強。

2.現場拆解能力超強,特別是把對方大邏輯拆解幾部分或者是按照對方立論的幾個觀點盡行拆解分析。

3.舉例及論證方面相當接地氣,通俗易懂,容易引起共鳴或者讓人為之一振。

胡大大是本人最崇拜的辯手。由於本人也多打四辯,對胡大大除了服就是服!團隊分工及定位中,四辯為最後總結陳詞階段,起力挽狂瀾或者餘音繞梁的作用。

個人認為胡大大的辯風及優勢為:

1.超強的邏輯梳理能力,能把對方整場邏輯用一句話簡明扼要概括。

2.邏輯方面的辯駁能力超強,梳理完對方邏輯既能全面而有力的反駁,也能拆解為幾部分述其謬誤之處。

3.不破不立,再完全分析及辯駁對方觀念後胡大大又具有縱覽全局,重新提煉及加強己方邏輯的能力。

綜上,於小點論證及生動舉例,黃大大強。於全面分析及邏輯辯駁,胡大大強。兩位介是辯論大咖,看兩位比賽皆有勝讀十年書的味道。


雖然這個問題不是辯論新手能回答的了的,但是我想分享分享自己的看法。畢竟胡漸彪和黃執中前輩是大學時代我最喜歡崇拜的辯手。

首先我是電子科大的畢業生,在剛進入院辯的時候,前輩就用馬來亞和武大的金錢辯來告訴我們邏輯嚴密要比華麗詞藻重要。而經過幾年的積累個人認為當時的馬來亞的風格或者胡漸彪前輩的風格是通過反駁的方式論證,或者說從定義上就要和對方劃分陣營,只要自己的定義無法被駁倒,自己的勝面就有了。

這種方式我們在02年國辯決賽也同樣用過,把公眾人物定義成在扮演公眾角色的人。整場對方都無法很好的反駁這個定義,所以讓我們佔到了優勢。

胡前輩的風格的確像夏惟桐前輩說的全攻全守,優勢是新人很容易學習,只要自己的定義邏輯守得住,勝算就會很大。但是劣勢也是一樣,定義定的不讓人信服,就基本沒有翻盤的可能。

黃執中前輩不像胡漸彪前輩那樣兩軍對壘陣線明顯,少爺像特種部隊滲透,不容易察覺但是致命。

他的知名比賽太多了就不提了,哪怕是在奇葩說的舞台上,他的獨到之處永遠都是通過自己的論證讓別人的觀點出現錯誤,而且是致命錯誤。但是具體他如何操作的我實在講不清楚了。

這就是我對於兩個大神風格的自己的一些看法。知乎和辯論的入門級別,敬請見諒。


憑顏值迷惑對面女方辯手和廣大女觀眾


漸彪脫單了嗎


推薦閱讀:

畢業之後,對於辯論的熱衷該如何延續?
新國辯現在觀看人數和影響力離追上國辯還有多遠?
如何提高辯論貧瘠地區的評委水平?
一個好的辯論賽題目該是怎樣的?
請問什麼是在藉辯手?

TAG:辯論 | 辯論賽 | 辯手 | 黃執中 | 華語辯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