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中國的國民教育中添加家譜圖探索,對國民的自我認同或者說整個社會風氣會帶來什麼影響?
農村,小城鎮基本處於衰敗或消亡的狀態,我自認為除了大的潮流之外,年輕一代對於自身認同不足有很大關係,現在沒有幾個年輕人對自己從哪裡來,家族歷史感興趣,更別提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了。如果在國民教育中注入這樣的內容,會不會起到一定作用呢?
這是倒車加飆車。宗法制度是作為父系傳承的,而女性在這個制度下是一個徹底的附庸。這也是夫權的一種表現形式。當年那麼辛苦推倒的三座大山,現在又要一個加一個的請回來嗎?
謝邀
說這個東西,首先要確定有多少家還有家譜,有多少人還有聯繫。
小城鎮衰敗是城市化的必然現象,加入家族教育並不能予以阻止。相對的,可能會由於探索家族而對個人發展產生反作用。有的家裡為了反抗家族的傳統而逃離外地,怎麼算?小孩子因為家族歷史而攀比,怎麼辦?因為家裡歷史上不夠優秀而自卑,怎麼辦?在我國也有一個家族住在一個鎮子,鎮子上都是自己家人,還要怎麼探索?在有人希望留住家族歷史的同時,也會有人希望忘記家族歷史。「我寧願忘記我出身農村,因為我已經是個文明而現代的城市人,不是落後粗鄙的農村人。」「我家裡人因為我是女孩所以始終認為父母培養我就是錯誤就沒用,我為什麼要記住他們?」以上言論,作為經常在知乎的你,不會是第一次聽過吧?探索家族歷史,真的有想像的那麼好,那麼有作用么?
如果在中國的國民教育中添加家譜圖探索,對國民的自我認同或者說整個社會風氣會帶來什麼影響?
雖然沒有閱讀過太多的相關書籍,但這也是我比較感興趣的話題。
家譜、家族這一類的概念,歸根結底也就是自治形式的一種,從本質上看,跟行業自律差不多。從效果上看,其實也差不多。大家可以看到,現在大部分行業都已經有了相關的行業協會,但大家可以看到,其實自律更少了,同流合污更多了。
所以,如果在國民教育中增加家譜圖,很明顯會增強宗族的影響力,然後每個宗族為了自身的發展壯大、為了自身利益、為了宗族成員的利益……會發展成類似涉黑團伙的組織。
事實正是如此,大部分涉黑團伙都這麼干,比如義大利的黑手黨等等。當然,國內的情況會好一點——
為什麼潮汕地區的中華傳統文化保留得這麼好? - 馬前卒的回答
傳統之中,糟粕之多蔚為大觀,被時代所遺棄是有其原因的。加強宗族自治確實是有其積極性,這個歷代大儒已經討論得非常深刻和透徹了,但講的都是正面的作用,而」人性自私「四個字就能完全駁倒,加強宗族意識所帶來的負面效應遠大於積極作用,我們應該持謹慎態度。
搞不懂共產黨在搞什麼,前一段時間還要什麼重建鄉賢。。
不過家譜,我自己無聊的時候曾今饒有興趣的推想,我爺爺的爺爺,應該是清朝人,最近看宋史,往上追溯四十代,大約熙寧年間,王安石變法的時候,我的先祖有沒有去青苗貸款呢?他們知不知道拗相公的名諱?
我是江蘇人,那我家先祖祖祖輩輩都在這兒嗎,還是幾經遷徙?他們可曾有人中過進士,可曾有人在歷史上留名?再往前一百代,先秦上古的時候,先祖是什麼樣子的呢?他們是趕上了諸子百家爭鳴,還是秦始皇一統天下?再往前一千代,估計還是類人猿吧。沒辦法,上古史只剩下出土的文物和傳說了,很多都不可考了,如果有時光機或者劉慈欣鏡子里描述的超弦機,你穿越到千年之前發現黃帝炎帝根本不存在也不是沒可能。可惜我家沒家譜,到爺爺的爺爺,就不可考了。但是每個人都有一個oringin,沒有誰可能石頭裡蹦出來的,雖然現代人早就不依傍宗族生存,也沒啥家族祠堂了,但是家譜也不意味著封建遺毒啊!
其實我覺得土葬,沒啥意思,我也想萬壽無疆可惜我雖然是江蘇的但不是揚州的。人都是會死的,你留一塊碑,三代人就不知道碑哪兒去了,你把你的生平,通過文字記載下來,出名的話,幾百年都有人讀,不出名留給子孫讀不好嗎?(這個也出自王力雄一本書里提到的靈魂博物館,一個人的生平,故事應該有留下的價值)
我決定從我這一代開始,用好一點的紙(moleskine+碳素墨水保存兩百年不成問題吧?)記下自己的生平,什麼時候出生,童年咋樣,有過怎樣的愛情,人生得意還是失意,這個習慣如果能堅持下去,想想3016年我第四十代子或者女看著這些,會不會也有沉思呢?(女朋友我是有滴,這個放心!)這個當然不能有,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大家要舍小家為大家,齊奔共產主義,還搞什麼家譜,背下來馬恩列斯毛就很好了嘛!
家譜的無聊之處。一個簡單的數學計算:每個人父母2人,祖父母外祖父母4人,向上追溯40代大約1000年,祖輩應該是2的40次方109951127776人,遠大於宋朝總人口。說明宋朝及以前的每個人都是你的祖先,包括岳飛和秦檜
基叔,我不請自來
歷史上消亡的習俗和思想觀念比比皆是
一個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和之前相比自然不同,這是自然規律,客觀規律。以往的農村、小城鎮,其社會風氣和當時的經濟環境是相匹配,相符合的。以往農村的生活,大家以家族聚集,又以嫁娶增強聯繫,今天砍樹明天補瓦這種小事,和娶親辦酒這種大事,都需要家族成員互相幫助,家族成員互相之前有一種默認的責任感在,這種責任感也是維持彼此生活的的重要紐帶。但是經濟環境不同了,生活方式也在變化。越往後,社會流動性應該會越大,族群認同感不能繼續在人們的生活中發揮作用了,所以會慢慢弱化。倘若真的做這件事,推廣認祖歸宗這種行為,有可能得不到什麼響應,最多也就是那些發了大財的回來風風光光搞個排場吧,而對於社會,對於青少年發展的積極意義我認為是有限的。1:題主報上家門。
2:鄉村衰敗是社會進步的體現。3:宗族社會的基礎是家族聚居。
4:現在修家譜建宗祠是勞民傷財,一家人難道還約炮?有圖為例:
比起那些什麼加強認同感,最大的用處是好找關係了吧。。一個靠家譜才認識的親人,都不如舍管大媽和你親吧。
謝不邀,如果在中國的國民教育中添加家譜圖探索,後果就是,讓大家越來越感覺到這個政權的可怕。
我家的族譜在文革時期被我二爺爺燒掉了。半夜,月黑風高,二爺爺偷偷拿著族譜,爬上自家屋頂,點火,幾百近千年的族譜,就這麼沒了。
但是這不是最可怕的事情。
最可怕的事情是,我爺爺當年是我們村紅衛兵的頭,是為這個政權的江山永固勤勞地賣力的人,世代貧民,根紅苗正。我們家族仍然要驚恐地燒掉我們家的族譜。共黨最忠實的僕從的家庭尚且如此草木皆兵,當年那些普通人的日子是如何過的?
我媽去年這個時候說,如果我高考能考好,就好好慶祝一下。慶祝的一個項目就是向列祖列宗報喜,同時給他們把墓碑重新立起來。
是的,你沒有看錯,很多墓碑被我爺爺和他的兄弟們一起砸掉了。
我高考考得並不理想,坐標武漢,在華師讀計算機。所以我爸媽並沒有把計劃付諸實施。
去年軍訓期間寫入黨申請書,我並沒有寫。因為我並不認為這個政黨、這個政權值得我信任。
這就是我探索家譜圖的收穫。有意思的提法,先佔樓後回答
請自行觀看我愛我家之名門之後。要不怎麼說我愛我家是神作呢?
推薦閱讀:
※家譜的真實性到底有多少?
※女性不上家譜屬不屬於性別歧視?
※有沒有像《羅馬全面戰爭1》那樣帶子女家譜的策略遊戲?
※家譜傳給誰?
※家譜怎麼編寫,有什麼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