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該如何評價日俄戰爭?
請看《全球通史》中的一段:
我並不是一個狂熱的愛國分子,但是建立在我初高中的歷史學習經歷上,我始終無法接受作者的這個觀點——即使我也知道他從全球史觀的角度來分析是正確的。
無論如何,我們必須明確一點:
從19世紀下半葉到20世紀初,俄國都是對中國東北垂涎三尺並且逐步吞併。如果不出意外,我國山海關外的領土可能到今天都屬於俄羅斯,就像海參崴那樣。我們可以從那個時候的資料看到,東北,外蒙,新疆乃至整個長城以北都是俄國的勢力範圍,俄羅斯公然提出「黃俄羅斯」計劃,要把中國北部并吞。但是,日本的入侵打斷了這一進程。日本耗盡國力擊敗俄國,佔領了滿洲和朝鮮,將俄國的勢力趕到了烏蘇里江以北。
固然,從後面的資料來看,日寇亡我之心就是從佔領東北開始的,但是當時的人們不會那麼認為。魯迅先生筆下,那為俄國做間諜的中國人被擊斃引來圍觀中國人的叫好,並不單純是所謂「中國人的麻木」,也是因為東北的人民實在是恨透了俄國人的殘暴。相對而言,日本的確在戰時做出了一些籠絡當地人的手法,而且對於不了解的日本人,東北人民還是抱有希望的。清政府其實在這個時候也面臨這樣的抉擇。是選擇俄國還是日本?中學的歷史教科書上會告訴我們,清政府宣布中立,但是外交部的話大多是明面上給人看的。何況,在當時東北已經成為俄國勢力範圍,清政府和俄國訂立中俄條約的時代背景下,所謂的中立,其實是對日本的一種支持。這是一筆很容易的賬:如果俄國戰勝,則滿洲龍興之地,必然被俄國吞併;而日本戰勝,則只是要一些特權,東北還在中國手裡。兩相權衡,任誰是清政府,都會做出支持日本的抉擇。題外話:我們的歷史教科書上有大量關於某某人賣國的文字,實則以中國當時的積弱,這麼做恰恰是保全中國利益最大化的無奈之舉。今天的人們用上帝視角罵兩句很容易,可是放到具體的歷史情景中,卻沒有人能做的更好,沒有實力,只能暫時受委屈。eg.二十一條,九一八事變的處理等。
所以,不管日俄兩國對戰爭的動機如何,日本的戰勝,在客觀上使得東北領土留在了中國疆域之內。這才有後來的張少帥,四野和共和國長子。這場戰爭和中國沒有關係,日俄戰爭的時候,東北全境可以說甚至和清朝差點就沒關係了。八國聯軍之後,東北已經被俄羅斯佔領,眼看就要複製外東北,外西北的模式被毛子吞了下去,結果邊上剛剛脫貧的日本人出於自己的利益考慮,拚死和毛子打了一場。毛子被迫把吞下去的東北吐了出來。還割讓了已經消化掉的庫頁島的一部分。
從日俄角度上說,日本穩固了自己崛起後佔領的土地和地緣。而毛子則損失慘重,失去了正式進入遠東,並且永久紮下根最好的機會。是的,俄羅斯一直垂涎東北豐富的礦產和農業資源,尤其是農業,外東北相對內東北實在太過寒冷,在全球氣候變暖前,外東北並不是很適合耕種。因此在張作霖東北開荒前,俄羅斯一直都很關注東北這塊肥肉,而外蒙古的獨立,也是為了作為吃掉東北的楔子,因為外蒙古在找到那麼多礦產前其實是一塊非常糟糕的土地,不能種地,又沒有多少可以作為工業生產的條件。即便是現在,外蒙古也僅僅因為開礦就導致了非常嚴重的水資源缺乏和沙漠化。從現代中國角度來說,只能說是因禍得福,由於日本自己的利益,讓本來根本無力討回東北的晚清政府突然收到了一個大禮包。也讓國人有二十多年的機會趕緊進行移民和開墾,從而阻礙了日本的殖民完成,以及蘇聯南下後的長久控制,當初蘇聯之所以會撤離東北,主要原因是因為此時東北人口過多,已經不是蘇聯能夠消化的了了,但是基於冷戰思維,外蒙古永久性的獨立於中國。
從清朝角度來說,其實並沒什麼大區別,因為東北回來之後,當地的軍隊也並不是清廷能夠掌控的,而是北洋軍和當地的團練諸如張作霖進行名義從屬實際割據的狀態,當地的幾支駐紮旗軍由於幾次大亂的結果,加上東北旗人很早就開始放棄鐵杆莊稼,實際上已經不能左右政局了。(當然東北旗軍戰鬥力相對於關內的,還是要強不少,能戰的旗軍也多)
從PRC的角度來說,正是由於東北沒有丟失,才讓俄羅斯永遠不可能在東亞唱主角,俄羅斯由於不是東亞常見的雙頭龍地緣(雙中心),在其衰退之後,其遠東部分很可能會迅速的分裂獨立,而二次分裂的這次契機,將是最後一次收復外東北甚至外蒙古的機會。
我記得毛主席回憶他年輕時候的事時有幾句話
「我當時知道並感到日本的美,並且從這首歌頌日本戰勝俄國的歌曲(這首詩歌所描繪的顯然是簽訂朴茨茅斯條約和俄日戰爭結束以後日本的春節和全國歡騰的情景。——斯諾注)里感覺到一點她的驕傲和強大。我沒有想到還有一個野蠻的日本——今天我們所認識的日本。
毛澤東自述
事實是在當時中國(清政府晚期),信息並不發達,民族主義還沒有深入,大多數人還沒有清楚地認識到日俄戰爭,甚至日清戰爭的危險性,除了魯迅這種親身感受過的和國家以及地方決策者,很多人真的只是看見了西方侵略者被黃種人同胞擊敗。所以近代中國才有那麼多留駐日本的革命家。
從這個意義上說,日俄戰爭促進了亞洲反殖民以及近代化的進程是正確的,事實就是這樣,日本是中國革命的一大輸出地。
不過我要說的是,作者顯然認為在這場戰爭中,中國的利益是無關緊要的,這確實傷害了我的愛國感情。所以面對這些事情的時候,不加感情的描述就夠了,沒有理由把作者的立場摻進去。很顯然,日俄開戰對中國是有利的,清政府保持中立的做法也是明智的。
戰爭結果是俄國慘敗,觸發國內革命,俄國社會從此陷入分裂;而日本慘勝,沒有得到俄國一分錢的戰爭賠款,耗盡民脂民膏,戰爭結束後還爆發了二二六事件。
這次戰爭很大刺激了中國知識分子的神經,讓他們從中看出專制國(俄國)永遠無法戰勝立憲國(日本)的道理,從而促進了中國的立憲民權運動,客觀上加速了清王朝的滅亡。——這句話不完全對,一個國家只要首腦健全,不管它是什麼體制,都可以有所作為的。
所以當年日俄戰爭日本贏了的時候,中國人是興奮不已的。
中國人應該認識到,一個落後的中古式的國家,根本就不是近代世界一分子,而是近代世界的實驗對象,實驗手段可能包括強制通商、武裝侵略、殖民,以及形式上的平等談判,等等。所以,作為一隻小白鼠,就不要老是看科學家的毒性實驗報告了,還是想想怎麼早日修鍊成精。
正確的?尼布楚條約是什麼鬼?——《全球通史》的作者 Leften S. Stavrianos 剛剛才說:「(《尼布楚條約》)是中國與歐洲一大國簽訂的第一份條約;由於中國代表團有耶穌會會士任譯員,條約用拉丁語擬定。邊界確立在沿阿穆爾河以北的外興安嶺一線上,所以,俄羅斯人不得不完全地從有爭議的流域地區撤走」,「以後170年中,俄羅斯人一直遵守條約規定,停留在阿穆爾河流域以外的地區。」完了就不認賬了?——
一個半工業化國家對另一個半工業化國家取得的勝利,至於拽什麼皮么?
說的我恍惚以為當年俄羅斯不是歐洲國家一樣。對於中國,整個戰爭是一件很悲慘的事情,因為交戰地區在中國東北,但是也給於希望,亞洲民族,黃種人,是可以挑戰歐洲列強的
安倍戰後70周年談話:
「一百多年前,以西方國家為中心的殖民地範圍在不斷擴大。十九世紀,西方國家擁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在此背景下,殖民統治的浪潮開始席捲全亞洲。面對時代的危機感成為了日本現代化的推動力。日本是亞洲首先推行立憲政治取得獨立的國家。為反抗俄國的殖民統治,日俄戰爭爆發了,這場戰爭的勝利也鼓舞了廣大亞非國家的人民。」
我個人認為,安倍講話中稱「在日本,二戰後出生的人占現在人口的八成以上。與那場戰爭毫無關聯的子子孫孫,我們不能再讓他們繼續背負謝罪的宿命。」,這個我還覺得沒多嚴重,但上面那段關於和西方競爭的內容,我認為才是居心不端正。對於2個近代影響中國最深的國家,誰贏誰輸都是國家戰略的改變。戰爭之前應該倒向俄國多點,之後倒向日本多點。
作為中國人,態度應該是:
我去年買了個包,要打出去打!當然了,當年的態度是還要加上:……行了,算我沒說……
從心理上來說,你其實是很愛國的,只是這種感情深藏你內心,你沒有發覺。
這個觀點沒錯啊,當時確實是這樣的影響,才有了後面的各種革命。
推薦閱讀:
※滑躍起飛的優點在哪裡?
※如何評價星際爭霸2新賽季地圖【新葛底斯堡(New Gettysburg)】?
※搜集關於抗戰老兵的感人故事?
※如何正確對待抗日戰爭?戰爭的好壞如何評判?有關弱肉強食的解釋?
※如何評價軍事博主江紫辰說與八路作戰,日軍聯隊月均被打死9人已經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