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乙方的諮詢公司與甲方內部相似部門職能職責有哪些不同?
update
最新想請教給位前輩,對於應屆生與一年內的小朋友來說,在甲方工作更利於個人成長還是在乙方更好些?乙方的優勢就我而言在於發展渠道比較清晰,但是甲方可能待遇更好更有挑戰,但是不太確定做幾年之後的出路。謝謝!我想請教的是作為乙方中戰略管理諮詢、人力諮詢、品牌諮詢的部分。1,專業的乙方諮詢公司(特別是上述三種),與所服務的甲方公司的內部相似部門(戰略部、人力資源部門、市場或者營銷ps,第三種不是很了解,可能表述有誤)所做工作有哪些不同?2,公司有自己的戰略部時,會不會請外面的公司來做管理諮詢?如果會,原因是什麼?與自己公司部門的對接是怎樣的?3,設立戰略部和請乙方公司的成本比較如何?//第三個問題確實不大好回答,提問的時候是因為我自己知道一些公司的戰略部門人員薪水很高,甚至比外面一些諮詢公司的人員薪水高,當時覺得in-house成本如果比較高的話為什麼不整體外包。現在保留戰略部的原因已經被大家指點了,這個問題也就基本清楚了。另外前面想的薪水比較應該也是有點問題的,因為意識到成本不僅僅是薪水,或者說小朋友們的薪水和甲方給乙方的報酬應該也沒什麼關係==謝謝~
UPDATE IN 09/15/2015:原文請見我的知乎專欄。
隨著商業環境的日趨成熟,越來越多的公司都開始組建自己的戰略部,即 In-House Consulting,傳統如跨國公司 Google, Dell, Microsoft,新型如 BAT 等互聯網巨頭,甚至像 Uber China 這樣的『Startup』,都開始招募 CHINA STRATEGY PLANNING CONSULTANT,那麼,他們和我們傳統意義上的 Consulting Firm 的區別又在哪裡呢?
總體來說:
以從業者的角度,Consulting Firm 比 In-House 所需要的能力更加的寬泛;In-House 比 Consulting Firm 更加的深入。
以客戶的角度,In-House 的成本更低,安全性更好,業績更容易考核; Consulting Firm 的第三方獨立視角、專業性、高效性,以及相關領域的 best practice,也很重要。兩者更多的是互補作用。
以僱主的角度,內部顧問是公司的智囊團,為老闆的決策做分析支持,間接影響公司的發展;Consultants 是諮詢公司的銷售,為諮詢公司賺錢,直接關係到公司的 revenue。
對於這兩種 Consulting,首先最明顯的區別是,In-House 是甲方,Firm 是乙方。甲方的諮詢是 routine work,是自己人。乙方的諮詢是 professional service,是外人。外人,要面子;自己人,要業績。
而乙方的工作範圍通常會包括:- 勾搭客戶:Business Development
- 服務客戶:做項目,收錢
- 維護客戶:維護好現有客戶的長期合作關係,以及潛在客戶的機會跟進
在這個過程中,對於乙方來說,最重要的、經常思考的問題是:
- 如何勾搭客戶?如何讓客戶相信:市場上這麼多 consulting firm(其實也沒幾家了),只有你是最適合的?
- 如何讓客戶 buy in 一個外人的觀點?顧問只要入場,就會帶來或大或小的變革,在如此短的短時間內,憑什麼相信你,進而去改變自己?
- 如何維護好這些客戶,讓客戶長期的離不開你?每一家 consulting firm 在做項目的時候,都不希望做一單就走,都希望能源源不斷的做下去,那如何讓客戶認為:『你是我的救世主,你真的和我是一條船上的,我的生意離不開你』?
從某種程度上講,想辦法讓客戶滿意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不能讓所有人滿意,就讓客戶里最重要的利益方滿意,比如:項目的發起方、驗收方、付款方等等。
而對於 In-House Consulting 來說,更多的是為公司的決策層提供戰略分析支持(如市場分析等,是支持而非制定),有些時候需要協調一些項目的落地,壓力更多的來自於 KPI 的考核,而非乙方這種類似於銷售的壓力。In-House Consulting 不用去『尋找』客戶,不用去『說服』客戶,不用去『維繫』客戶,更多的時候,甲方的諮詢看起來更『純粹』一些:比如進行市場分析,去幫助老闆掃描現在市場上做哪些東西賺錢,哪些東西賠錢,我們現在做了哪些,沒做哪些,寫報告,給老闆做分析決策支持;比如根據公司整體戰略,與各個部門去溝通,分解今年各部門 KPI;比如對接外部的諮詢公司,進行項目的招標,推進,落地等。
而如果是 Uber China 這樣的『 Startup』 ,那可能還需要你不僅僅是個 strategy consultant,還要是 mkt 高手,兼 operation 高手,就是:革命一塊磚,哪裡有需要,就出現在哪裡,什,么,都,要,會,一,點。
所以,當對比甲方的 In-House Consulting 和乙方的 Consulting Firm 對僱員的要求時,會發現乙方或多或少的會在下面幾條有偏好:- Top tier 的教育背景及工作背景
- 很好的溝通能力:語言吸引力,傾聽能力(in),講故事的能力(out)
- Professional Appearance:包括外表吸引力和非言語行為,其中,外表吸引力包含了臉部吸引力、身材和體型、梳洗和裝飾等靜態信息;非言語行為包含了手勢、眼神和微笑等動態行為
當然,這些要求都極大的降低了篩選成本,最大程度地保證了招進來的僱員都是 smart 的,但歸根到底,乙方對於僱員的要求更偏向於:首先要有辦法讓客戶 buy in 你這個人,然後我們再談談其他的。而這,其實是幾乎所有 professional service 的慣例。
對於『甲方已經有了 In-House Consulting,還需不需要乙方』的這個問題,答案是需要的,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政治因素:企業內部藉由外部顧問發起的企業內部資源重新配置
- 對於某一現象 / 問題的深入研究:被驗證過的方法論及最佳實踐
- 跨層級、跨部門的信息溝通:獨立客觀的第三方視角
最後,這是我的 LinkedIn:https://cn.linkedin.com/in/jason1115 歡迎來訪^_^
信息來源:
[1] Knapp M, Hall J, Horgan T.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 human interaction[M]. Cengage Learning, 2013.
[2] Malte Bernholz, Andrew Teng. Why and How to Build an In-House Consulting Team[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2015, 09
[3] 波士頓諮詢公司官方網站:BCG - 波士頓諮詢公司
[4] Uber 公司官方網站:Uber
[5] 騰訊公司招聘官方網站:首頁 | Tencent 騰訊招聘
[6] Marc P. Cosentino. Case In Point[M]. Burgee Press, 2005
[7] Quora 網路社區:Quora - The best answer to any question
[8] HBR Blog Network - The State of Strategy Consulting, 2011:The State of Strategy Consulting, 2011
--------------------------------------以下是原答案-----------------------------------------------------乙方的諮詢是 professional service,是外人;甲方的諮詢是 routine work,是自己人。外人,要面子;自己人,要業績。對於乙方這樣一個外人來說,他的工作範圍會包括:
- 勾搭客戶:BD
- 服務客戶:做項目,收錢
- 維護客戶:維護好現有客戶的長期合作關係,以及潛在客戶的機會跟進
在這個過程中,對於乙方來說,最重要的、經常思考的問題是:
- 如何勾搭客戶?如何讓客戶相信,市場上這麼多 consulting firm(其實也沒幾家了),只有你是最適合的?
- 如何讓客戶 buy in 你一個外人的觀點?顧問只要入場,就會帶來或大或小的變革,在如此短的短時間內,憑什麼讓甲方相信你的觀點,進而去做改變自己?
- 如何維護好這些客戶,讓客戶長期的離不開你?每一家 consulting firm 在做項目的時候,都不希望做一單就走,都希望能源源不斷的持續做下去,那如何讓客戶認為,他的生意離不開你?
從某種程度上講,想辦法讓客戶滿意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不能讓所有人滿意,就讓客戶里最重要的利益方滿意,誰發起,誰驗收,誰付款。 (其實滿意的方式也有很多種)
而對於 Inhouse Consulting 來說,更多的是為公司的決策層提供戰略分析支持(如市場分析等,是支持而非制定),有些時候需要協調一些項目的落地,壓力更多的來自於 KPI 的考核,而非乙方這種類似於銷售的壓力。- Top tier 的教育背景及工作背景
- 很好的溝通能力
- 看起來比較專業
簡單來說,乙方對於僱員的要求,更偏向於:首先要有辦法讓客戶 buy in 你這個人,其次我們再談談其他的。而這,其實是幾乎所有 professional service 的慣例。
對於「甲方已經有了 Inhouse Consulting,還需不需要乙方」 的這個問題,答案是需要的,主要有以下四點原因:- 政治因素
- 對於某一現象 / 問題的深入研究
- 縱向跨層級的信息溝通
- 橫向跨部門的信息溝通
詳細可見我之前回答過的一道問題:諮詢公司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 Jason 的回答
最後,我正在尋找市場上的工作機會,歡迎一切形式的勾搭 ^_^這是我的 LinkedIn: https://cn.linkedin.com/in/jason1115謝邀。
1,乙方與甲方這些部門工作最大的區別在於,乙方基本只負責給出解決方案,頂多是協助執行,滿足合同內容後拿錢走人;而甲方這些部門必須將解決方案落地,是要承擔最終解決問題、創造業績等壓力的。此外,乙方是項目制的工作方式,基本集中於企業的頂層設計,而甲方這些部門還有大量的日常事務性工作需要處理。2,甲方有戰略部時也會請外部諮詢公司,諮詢公司在此時貢獻的價值在於:1、第三方機構,外來的和尚好念經;2、能給企業帶來同行或者是別的行業優秀企業的做法,更為開闊的視野;3、相比企業目前人員能力而言,可能更為專業的問題解決能力。找個戰略、人力、市場等部門熟悉企業內部情況、思維較為清晰的專員對接就可以了,主要是安排下雙方工作計劃、協調項目工作開展。3,二者的成本取決於企業具體情況,看企業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希望達到的效果,大多數時候這兩者一般都並存。與列位討論常見於德系公司的一種玩法是在corporate層級設一個專對內部客戶的諮詢部門. 規模小一點的如漢高十人上下,大的如拜耳在全球有那麼一百五六十人.
業務模式跟外面firm很類似,一樣要出提案走採購流程,還常常要跟外面的諮詢公司一起競標。價格上不見得有優勢(鄙司在中國單價已經高過BCG了),不過在建立信任方面天然有利。Career ladder也差不多,想縱向發展的話有(Senior)Consultant -&> (Senior) PM -&> Partner這條線,不過多數人呆上三五年後會轉去職能崗位做事。從集團角度而言,幾點意義:- 組織上是中立角色,適合來推跨部門協同的工作
- 大型項目上需要代替甲方管理乙方的場合,專業度有保證
- 作為Resource pool/僱傭兵團 :有預算沒合適team的executive其實相當多,就需要有些熟悉公司運作的聰明人可供靈活調配
- 作為Talent pool :可能比管培生program要好用些
Jason已經寫得很全面了(恕我不知怎麼在@符號下翻頁找到答題的那位Jason同學);作為曾經在乙方做管理諮詢,而如今在甲方內部做管控變革、同時又在和乙方合作的,我也分享一點自己的認識。
我目前在甲方做top-down的管控變革項目,和MBB的其中之一有合作(沒錯就是翻身做甲方的意思)。嚴格來說我所在的部門或者說團隊並不是戰略/HR/MKT這類,但作為方案團隊我們負責出具可落地執行的方案,從這一點來看,我們具有相當的內部諮詢性質成分(雖然名稱上和business transformation之類沒有什麼關係)。
現在對題主的前兩個問題(第三個實在答不好)以實例做點分享補充:
問題1:
作為方案組我們對方案負責——既能向上彙報又能落地執行,因為這兩個少了哪個都會有大佬不買賬。所以相比於顧問已出具方案為主的職責,我們有更多與利益關係人溝通、確保方案可執行的工作要做——「擅長做戰略諮詢的諮詢公司不保證落地執行」這句話雖然一概而論,但我確實能體會到,乙方交付的東西有時候美其名曰差了「最後一公里」,說白了就是無法滿足執行層面的需求,此時需要甲方內部對方案負責人保證其可執行性。如Jason所說,乙方需要讓甲方滿意並尋找後續合作機會;但當甲方需要落地而乙方卻做不到時,滿意程度當然要打折。問題2:會。乙方的執行力、資料庫(如業界leading practice)、獨立視角等,還是被甲方看重的。項目的發起方(甲方的某部門,如戰略)會負責對接和項目工作牽頭,並讓項目涉及的其他部門參與進來。1.乙方出方案,執行的最終結果不保證 甲方要執行,要執行,要執行!搞不掂不是乙方的責任,是甲方的部門
2.甲方搞不掂人的時候一般會請乙方來搞掂,外來和尚好念經,甲方想怎麼搞又不能直接對業務部門發號施令的時候,把自己的想法跟方案給乙方說,乙方自然懂甲方太上君的意思跟想法--實際上很多公司都這樣干
3.甲方的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人力成本最多),乙方戰略級的顧問人工費可是很貴的.據我了解 一天一個人按不少於8K來計,你算下這筆費用吧.戰略管理諮詢甲方的主要工作是吹牛,乙方的主要工作是協助甲方政治鬥爭
推薦閱讀:
※管理諮詢行業的歷史及其未來都是怎樣的,這個行業會被顛覆嗎?
※作為一個項目負責人,但你的項目不被公司高層看好,手下的人有對你各種不滿的時候,你怎麼辦?
※傳統管理諮詢行業也正面臨怎樣的變化或者危機?如何應對?
※如何成為麥肯錫的員工?
※想從事諮詢行業,有哪些書可以增加對諮詢行業的認識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