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經驗,是否沒有發言權?
(類似 沒有精通某一方面知識或者親手實踐過某事)憑什麼*****(說這樣的話/做這樣的事)?
——————————————————————————————————————————之所以有這樣的疑問起先是源於球迷關於高洪波能力的爭論。作為舜天球迷,自然希望球隊向上,但是就高目前為止的帶隊狀態來說是不能讓人滿意的。而高因為國產教練的身份,個人擁有一大波粉絲,粉絲維護偶像的方式就是你有教練懂足球么?你懂球員么?你懂技戰術么?(諸如此類對不滿高的球迷的專業性的質疑)。再結合前段時間很流行的嘲諷「不行就別BB」因而有此一問。大家的回答都各有特色,作為開放性的問題,希望能看到更多不一樣的回答。——拜謝
——————————
【情境1】
A「這酒不好喝」
B「你又沒釀過酒,憑什麼說酒不好喝」這個時候,我們的感覺是——反駁不成立【情境1-2】
A「這酒沒釀好」
B「你又沒釀過酒,憑什麼說酒沒釀好」這個時候,我們的感覺是——反駁有一定道理【情境1-3】
A「這酒不好喝」
B「你又沒喝過酒,憑什麼說酒不好喝」這個時候,我們的感覺是——反駁成立
【總結1】
這個反駁是否成立
與題主給出的句式或邏輯無關與題主省略的「*****」有關而且在生活中
人們很難在使用這一反駁時,做到統一且準確——————————
【情境2】
(食堂里)
A「這個雞蛋煮得太老了」
B「你又沒有煮過雞蛋,憑什麼說雞蛋煮得太老了」這個時候,我們的感覺是——A有道理,B無理取鬧【情境3】
(宿舍里)
A「那個國家管理得太差了」B「你又沒有管理過國家,憑什麼說國家管理得太差了」這個時候,我們的感覺是——B有道理,A鍵盤政治【情境2-2】
(食堂里)
B「再說了,你只吃了這個雞蛋的一小口啊」
A「一個雞蛋,你不需要全部吃完,就知道它是壞的」這個時候,我們的感覺是——A有道理,B莫名其妙【情境3-2】
(宿舍里)
B「再說了,你只見過那個國家的一小部分啊」A「一個國家,你不需要全部見過,就知道它是壞的」這個時候,我們的感覺是——B有道理,A中二白目【總結2】
即使在使用這一反駁時
我們做到了統一且準確
這個反駁的成立與否卻依然不確定因為「*****」的專業壁壘高低和體量大小
同樣會影響這個反駁的被接受度——————————
【情境4】
男友A「你痛經叫得太大聲了,能不能出去叫」
女生B「你又沒痛經過,憑什麼說我叫得太大聲」這個時候,我們的感覺是——反駁成立,A腦殘人渣【情境4-2】
父親A「你痛經叫得太大聲了,能不能去醫院看一下」
女生B「你又沒痛經過,憑什麼說我叫得太大聲」這個時候,我們的感覺是——反駁有道理,但考慮到A也見過母親痛經,有待商榷【情境4-3】
醫生A「你痛經叫得太大聲了,有子宮內膜異位的可能,需要你做一個檢查」
女生B「你又沒痛經過,憑什麼說我叫得太大聲」這個時候,我們的感覺是——反駁不成立,B疑醫忌醫——————————
【總結3】
除了「*****」相關的變數外
即使是同一組「*****」
同樣會有不同的結果反駁者所處的環境、態度、雙方的身份、社會上對情感認同
這些因素,也是反駁是否能成立的重要因素——————————
【總結4】
歸根結底,「憑什麼」是一個非數學的表述
所以在判斷以「憑什麼」為落腳點的反駁時也很難基於邏輯學手段給出其「成立」的標準No Can No BB這句話真正的價值,其實也並不該在於道理的反駁
而在於中止低生產性的討論讓我們都能有更多的時間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詰問方式,其內在邏輯是「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如果你對一個事情缺乏了解,那麼你對這件事情的觀點自然缺乏說服力。
樓上有人說「評判一個雞蛋好不好吃不需要了解老母雞。」「說一個冰箱壞了不需要知道冰箱運作原理」這是混淆了批評的界限。
你批評冰箱不工作當然不需要知道冰箱運行原理和製作工藝;但是你因為冰箱不工作所以批評冰箱質量差就必須懂得冰箱工作原理,這樣你的觀點才有說服力。須知,冰箱不工作可能的原因有很多,電壓不夠、沒加製冷劑、工作環境超出設計要求甚至忘記插電源都可能是原因,這個時候武斷的認為是冰箱質量問題,恐怕說不過去。
日本NHK曾拍過一部紀錄片,講中國在非洲的貿易入侵,其中提到中國產品質量堪憂。他們採訪了一位非洲大媽,大媽從義烏進了一批榨汁機,結果這批榨汁機質量有問題,接通電源後不是不工作就是勉強工作一會就開始冒煙,大媽跟日本記者控訴中國商人黑心,還專門找了一台賣不出去的存貨演示了一下榨汁機如何冒煙。
日本記者看的大呼恐怖,可是有點電氣常識的人一眼就看出這明顯是他們國家電壓比220V高太多……
大媽真正需要的是馬上去義烏再進一批變壓器,而不是在那裡覺得自己沒錯。1、在什麼情況下,有經驗是提出意見的前提?
當所討論的事情在相當程度上依賴基於經驗的判斷時。2、沒有第一手經驗,是否就不可以提出意見?
並不是。經驗有很多的來源。我一個從來沒被車撞過的人也知道,如果我被汽車撞,是可能受傷甚至掛掉的。但如果缺乏直接的經驗,而只有間接的經驗,可能會影響所做判斷的有效性。3、什麼事情是在相當程度上依賴基於經驗的判斷?
很不幸,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一個在相當程度上依賴於經驗的判斷。這跟聯合國安理會五常的否決權有點相似。如果一個事務是非程序性事務,那麼五常有一票否決權;對於判斷一個事務是否是程序性事務,五常有一票否決權。
但因為前述第2項原則的存在,現實當中「絕對無」經驗而導致的「絕對無發言權」的情況是很少的,更多的是「因為經驗很有限所以只有很有限的發言權」。甲:我們家的冰箱壞了。
乙:你知道冰箱製冷的原理么?甲:不知道。乙:你有製作過一台冰箱么?哪怕是一個小部件?甲:沒有。乙:你會製冷么?甲:我不是Elsa,我不會。乙:那你既不知道冰箱製冷的原理,又沒有親手製作過一台冰箱,甚至你也不會製冷,你憑什麼說冰箱壞了。你知道冰箱有多努力嗎?——————————————————————————————————————————好吧,看起來純抖機靈是站不住腳的,我對這個話題有想法是因為昨天看見的一條微博。
這條微博底下的評價兩極分化挺嚴重的,支持的人嚴重支持簡直說到我心坎里了,不支持的人這說的啥啊完全不對。
具體到這條微博里,看起來是個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的結論,但是擱在辯論賽當中錯的很離譜。
問題就在於,這一條微博里有兩條結論。一條很正確:高一級的享受,必須實踐才能感悟到。另一條就不太對了:沒受過美術訓練,不能「真愛」梵高或畢加索。發生這種事在受過美術訓練的人群里可能挺常見的……但擱在受過辯論賽訓練的人群里,好吧落井下石不是美德,大家各自開心就好。
此致敬禮。我不同意你說的說的每一句話,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伏爾泰。這種情況分兩種。 其中一種情況是真的因為某方面的技術無知而做了不正確的判斷。第一點要注意的是,就事論事,討論技術問題不要扯到人身攻擊(你就是不懂啊balabala這種話就是人身攻擊。第二點,在第一點的基礎上,要有正確答案。如果見仁見智的問題那麼說別人不懂就是人身攻擊!第三點,自己所說是對的。當然這一點有沒有無所謂了~頂多被噴而已,沒有真正的令人討厭。第二種認為別人不懂的情況,就是邏輯錯誤,純屬找事的泄憤,才真正令人討厭。
1.當然有發言權。發言是你的權利,但不表示發言就有意義;
2.當面對未知事物時,可以提取其中已知的部分,用我們已有經驗去檢驗其真偽、發現其中的邏輯謬誤;
3.當我們評論一個自己未知的事物時,我們除了有可能發現其中的謬誤之外,說的其實全都是自己已知的東西。因此這種評論在顯示了自己的學識的同時,也暴露了自己的無知。
------當評價一個球隊教練能力不行時,· 如果意思是說這個球隊在這個教練帶領下表現不行的主要原因在教練身上,那麼當然是有意義的。因為球隊的表現是有目共睹的,我們用同一球隊不同教練、同一教練不同球隊以及其他可能情況下球隊的表現做對比,就可以檢驗這個評價的真偽;· 如果意思是說這個教練的指導有錯誤,不應該這麼做應該那麼做,顯然是無意義的。因為既沒有相關經驗,也無法進行檢驗。我不是新聞工作者,但是我見的太多了
任何人都有對任何事情發表看法的權利,哪怕身高150體重250的人也能說身高150體重200的人胖的不行,你評價冰箱好不好用也不需要自己會製冷。大多數人反感的原因不是你沒有資格評論,而是那樣的評論沒有「說服力」,但是大家卻總是草草的以「你沒有資格評論」來反駁,我覺得只不過是圖個方便而已。黃執中在他的網易博客里專門有一篇講關於評論權與說服力的。推薦他的網易博客「滿座衣冠似雪」
5-13
看到題目的第一反應是想起了「子非魚,安知魚之樂」5-14再答:
「沒有經驗,就沒有發言權」也就是說,"只有有經驗,才有發言權。"其潛在邏輯是,有了經驗才對事物有一定的了解,因而才能給出意見。那麼就有兩個問題:第一,從經驗的深度來看:了解到什麼程度才算了解,才能對事物發表意見?或者說如何衡量是否有經驗?
只看過幾場世界盃的算不算有經驗?多年球迷,看過無數場比賽算不算有經驗?帶過校隊的教練算不算有經驗?從題目來說,了解足球、球員、戰術到什麼程度才能算得上懂足球?如果不能給「有經驗」一個明顯的界限的話,那麼這種說法就沒有實際的意義了。第二,從經驗的廣度來看:即使一個人對於足球了解的不多,但是基於日常生活的經驗,他也能夠根據推導得到對足球的一些認識,從而產生對足球的間接經驗,基於這種經驗,為什麼不能發表意見呢?
所以,「沒有經驗,就沒有發言權」是站不住腳滴~
自問自答環節:同樣的論證可以用於「子非魚,安知魚之樂」。不太同意@大挺的回答。因為這裡的「發言權」並非是指人實體上的權利,而是側重於發表意見的資格。雖說資格也包含在權利裡邊,但我認為在這裡還是跟「權利」有所區別。知乎首答就決定是你了(沒有經驗的發言)
個人認為不是發言權利的問題……兩方的主觀看法不同應該很正常吧,又不是強迫他人改變成自己的想法,單方面陳述自己觀點沒什麼不對啊(—,—)如果一個人認為他人的答案與自己的不同而傷害到了自己,難免是因為自己有些不夠成熟。沒吃過屎,也知道屎難吃。是不是這麼說?
知乎那麼多人喜歡在根本不懂的領域回答、得高票,你問這個問題難道還想他們打自己臉嘛?
是的,沒有經驗,必然沒有發言權
但是要注意!!!這種現象在現實中並不存在,因為經驗永遠只能是一個需要在不同的、實際的邏輯中確定的概念
例子:一般的小學生有沒有「發言權」討論中國的政治?
小學生並沒有讀過大學裡的《政治學導論》,也沒有任何參政的經驗,甚至不理解大多數極為基礎的政治概念,可以被很多知乎er定義為「沒有經驗」吧?
然而,小學生確實是無法對很多問題提出具體的建議,當然無法建議政治局決策程序怎樣設置合理,也無法建議團結台灣國民黨的具體措施,那麼:
小學生批評一下自己學校和媽媽單位里(小朋友去媽媽單位里玩時看到的)領導們的形式主義作風,可以吧?
小學生表示不想和台灣打仗,因為夏令營時台灣的那個小女生太可愛了,不想傷害到她,這樣討論自己的政治觀點,可以吧?
最後的結論:只要人有理性,任何人可以討論任何事
但是這種討論得出的結論是完全無法用於指導實踐,因為太片面,所以絕大多數是無效討論
為了使討論高效,所以必須加一個限定「想做出有效的討論,那麼應該討論的是問題與自己的實踐相交的部分」
「我不會造冰箱,但我也可以討論造冰箱,我可以建議冰箱裡面的隔層版不要太尖銳以防割傷人手,還能建議冰箱要控制用電因為現在電費很貴」
我是在其他地方遇到類似的問題,帶著問題搜索到了這個地方。看了大家的發言受益良多,寫一寫就當留個標記給自己。 一些朋友的理解感覺和我的不是一個東西,比如一個朋友的「一手經驗」和「間接經驗」的經驗劃分;比如另一個朋友的「發言的權利」的發言權定義;比如還有一群朋友的「不知道冰箱原理是否可以判斷冰箱不工作了?」的討論。無關對錯,只是想先儘力限定下自己說的是什麼東西。 1. 我理解題主說的「經驗」就是那位朋友的「一手經驗」,你有生產冰箱的經驗就是你親自生產過一台冰箱,不是看過書,看過視頻,甚至你是冰箱專業本科畢業都不算有「經驗」。當然是生產冰箱的經驗,你如果使用過冰箱,那麼不能說你沒有使用冰箱的經驗。 2.發言權,我理解是有價值的發言,並非是我說了「冰箱不工作了」之後沒人在乎就像沒聽到一樣該怎麼用還怎麼用。看到有朋友還說「有限的發言權」的程度性詞語,如果非要說的話那就是價值很大的發言。當然我上面的發言也只是對冰箱使用的發言權,不是製作冰箱的發言權。 3.「沒有經驗就沒有發言權」的肯定句式應該是「只有有經驗才有發言權」同時等價於「並非只要有經驗就有發言權,而是有經驗只是有發言權的必要條件之一,或者是有發言權肯定有經驗而有經驗不一定有發言權」。因此,就像2中說的,儘管有經驗,但我說了「冰箱不工作」而仍然沒人聽也能理解。 4.如果有經驗也不能保證有發言權,還差什麼呢?有位朋友提到說「冰箱沒有加製冷劑,超出設計要求,甚至忘了插插頭」是「有經驗也不能保證有發言權的其他條件」,如果他是和我對經驗的理解一樣的話,那我就同意他。(不過話說「忘插插頭」都符合有「經驗」含義的話,那咱們這「經驗」和日常生活的「經驗」的含義確實差太多,如果重新修改含義,那麼以上全部刪除。)
那些想回答"撞死人還要下車把人碾死的人是什麼心態"的人,是不是還要出門撞個人再來回答?
是不是得會下蛋,才能吃荷包蛋
你領導過我黨嗎?沒領導過怎麼能說領導的不好。
典型反駁:我買個冰箱自己還得會製冷?
第一個大學老師肯定不是大學生。沒有經驗未必沒有發言權,理論與實踐同樣重要。
「X地圖嗎?我的GPS定位不準!」「你懂衛星嗎?懂廣義相對論嗎?懂了你來,不懂別提意見。」「……」
「X寶嗎?送貨太慢了!」「你懂物流管理嗎?懂了你來,不懂別提意見。」「……」
「物業嗎?房子沒水。」「你懂建築嗎!懂了你來,不懂別提意見。」「……」
「教練大大嗎?最近比賽為啥老輸呢?」「你懂戰術嗎?懂足球嗎?懂了你來,不懂別提意見!」「。。。」你行你去踢,你哪來的資格噴國足。(笑)
推薦閱讀:
※人思考的時候,思維是以某種語言形式被組織、加工、處理的,還是思維本身是獨立於語言的?
※炫耀從心理學上分析是一種什麼樣的行為?
※在能預購的情況下為什麼還有很多人排長隊買 iPhone 6 ?
※一個人時不時的過一段時間就會把自己空間裡面的日誌、心情刪去,給自己的相片加上各種密碼,別人的留言卻一直留著,這樣的人的心理到底是怎麼想的?
※缺乏同情心是怎樣一種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