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人際交往中的「被動攻擊」?如何應對和避免?


被動攻擊(passive aggressive)是用消極的、惡劣的、隱蔽的方式發泄憤怒情緒,以此來「攻擊」令Ta不滿意的人或事。人們在進行被動攻擊行為時,內心充滿怨恨與憤怒,但卻公開地展現出和藹可親的樣子,暗地裡則不作為、不合作

每個人在生活中可能都體驗過被動攻擊,也發起過,它其實是一種極其普遍但隱秘的行為,並且有很多複雜的呈現方式。比起直接地拒絕別人的要求,進行被動攻擊的人會用各種方式來表達Ta的不情願:

表面服從,暗地裡以拖延、敷衍、不予合作等方式妨礙工作;

冷處理,不表達情緒;

善用諷刺,但通常不諷只刺;

不給予表揚,挑剔他人;

經常性的遲到、「忘記」任務;

對於輕易能夠履行的承諾,卻常常食言;

這些都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但我們有時候意識不到它是被動攻擊。也許誤以為是對方的不小心、馬虎,怎麼也不會想到這一種攻擊行為。

邊界不清或是不懂得如何拒絕別人的人經常會產生被動攻擊行為。面對他人提出的請求,雖然內心不想答應,但礙於一些原因又不會對他人說不,這種衝突最終以被動攻擊的形式表現出來。

被動攻擊會造成怎樣的影響?

對於受到攻擊的人

受到攻擊的人好像感覺自己不該回擊。因為被動攻擊的人發出的行為往往看似是微小且隱晦的,如果自己做出激烈的反應,則會被認為是小題大做(最可怕的是攻擊者可能會說「就這麼點小事你至於嗎?」)。

另外,如果你做出了回擊,或者哪怕只是批評了他,也可能會感到內疚,因為被動攻擊的人看起來很無辜,也很真誠。這是最令人抓狂的地方:你無法判斷到底他的被動攻擊是真的,還是表現出的真誠無辜是真的。

對於整個團體

無論是學生小組,還是職場中的一個團隊,被動攻擊都是具有毀滅性的一種行為。

它會破壞團體的凝聚力和生產力。一個團隊的工作效率會因為一個被動攻擊的人而降低。因為一個人產生的不公平感也會使每個成員之間相互抱怨:憑什麼Ta就可以遲到,卻讓我們來彌補Ta應該完成的工作。

人們為什麼會進行被動攻擊?

避免正面衝突

被動攻擊通常是權力地位較弱的一方發起的,目的是為了避免正面衝突。面對權威人士,或者由於各種原因「不敢惹」的人,被動攻擊者不敢或不願違背他們的要求,表面上只能唯唯諾諾地服從,背地裡進行破壞性的工作。

服從於專制型的上司

在組織中,專制型領導風格被證實會引起更多的被動攻擊行為。如果你有一個專制型的老闆,要求員工絕對服從,對於不一致的意見容忍度很低,那麼周圍可能有更多的人會因為不敢正面挑戰老闆的意志,轉而訴諸於被動攻擊。

童年處於不安全的環境中

如果一個人在童年時試圖表達自己的憤怒,卻給自己帶來了懲罰或批評等負面結果,那麼這個孩子長大後則可能會更傾向於用被動攻擊的行為表達憤怒。例如父母一方酗酒、藥物成癮或有暴力傾向,他們可能會對表達憤怒和沮喪的孩子進行過身體和心理的懲罰。

另外,很多傳統的家庭里,是不容許表達負性情緒的。經常要求很小的孩子不哭不鬧的父母,其實是在限制憤怒情緒的表達。而孩子為了獲得父母的愛,會順從父母的要求。

例如,當孩子在一場遊戲中輸掉,自然會產生沮喪、惱火或挫敗感,父母一味地灌輸「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等想法,想盡辦法讓孩子變得積極正面,但這並沒有什麼用,想要發泄憤怒的慾望依然存在,並沒有因此而減弱。於是他們需要尋求別的途徑表達憤怒,慢慢形成了壓抑的防禦模式,把憤怒轉化成被動攻擊。

如何應對被動攻擊型行為?

1. 識別這種行為

被動攻擊是一枚裹著糖衣的敵意炮彈,最難的一步就是在生活中辨別出這種行為。在上文,我們提到了一些被動攻擊的跡象,但這並不是說只要你在平時感受到了這些跡象,就一定表明別人在進行被動攻擊。我們需要去挖掘進行被動攻擊的那個人背後的動機和需求,並且注意這種行為的頻率,以此來區分Ta到底是在被動攻擊還是真的一時疏忽。

2. 設置邊界

向別人表明你的態度:我不能一再地容忍你的「不小心」
。比如小組作業中,寫明每個組員的分工情況和完成情況,讓每個人的努力能夠被識別出來。這是一種保護自身邊界的行為,也是在展示:我不會一直為你的行為買單。

3. 進行具體的、有決斷的溝通

如果你的小組或者工作團隊中有一個人頻頻發起被動攻擊,那麼你和Ta之間的溝通需要圍繞著具體的事務和行為,切記泛泛而談。例如,「上次開會你又缺席了,第二部分的ppt也沒有交給我們,我們需要來談談你的情況。」

而有決斷的溝通意味著表現出堅定、自信且想要合作的態度。我們需要一個雙贏的結果,目的並不是要質問或者責怪他人,而是解決問題。

最後,當我們有能力發現別人的被動攻擊行為之後,也能夠意識到自己有時候可能在向他人發起被動攻擊。回想一下自己是否也在被動攻擊別人?問一下自己是否有一些需求沒有得到重視,是否有對於他人的意見沒有表達出來。總之,不要試圖去壓抑自己的情緒,畢竟,祖師爺曾說過:

我們也有公眾號喔~

簡單心理(janelee1231)

來找我們玩!

尋求專業的心理幫助戳這裡哦~ http://www.jiandanxinli.com/

作者:簡單心理

鏈接:知乎專欄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當人被攻擊時 都會產生憤怒 一般都是選擇各種方式來表達宣洩。但在關係失衡中 攻擊方的強勢讓被攻擊者無法表達或不敢表達。但憤怒必須有宣洩口 所以被攻擊者找到一種不易被察覺的攻擊行為: 通過犯莫名其妙的錯誤 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 這些事可以讓攻擊者暴跳如雷。 被動攻擊也叫隱形攻擊 是不敢表達憤怒的人採取表面順從絕不違背的態度 但行為上總是採取某種錯誤方式 引起另一方的憤怒。譬如要求某件簡單容易的事 他/她總是忘記、搞砸。或者性格急躁的母親訓責孩子 孩子不敢表達憤怒便什麼都做得慢 來還以顏色。 被動攻擊常出沒於家庭。和被動攻擊者一起,被動攻擊隱蔽得還常讓你無力還擊 感到沒什麼資格還擊: 他/她按照你說的做了 只是微妙地做錯了 無辜得還會讓你感到內疚 想是不是自己太苛刻。而對於怎麼解決 就是能覺察到憤怒 學會表達吧.

以上是看書總結的,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

《愛為何會傷害人》《怒氣與攻擊》


被動攻擊是一種有意識的主動行為。不是潛意識。因為我很擅長,大概是跟我爸學的。

我從小把什麼事兒做得很漂亮然後跟我爸講時,他基本都會一筆帶過然後問下一步安排/指出其他方面還沒做好的事...etc.總之就是忽略我求誇獎的心態。我一開始不覺得怎麼樣,後來發現我也會這樣對待別人。比如關係不錯的人(但又有點競爭)有了什麼好事兒跟我說,恰好這事兒我也很care但還沒搞定,我心裡就會很嫉妒。但又沒有任何能擺上檯面的方式去攻擊ta,就只能「被動攻擊」了。時間長了被攻擊者也有不滿,但挑不出錯來啊。「我高標準嚴要求是一貫的風格/是為你好/你直接說讓我誇你兩句不就完了嗎/etc」。

這時候我才有點理解我老爸。一個打拚多年、相當不容易、也有很多人佩服的人。雖然不明說,但他也是一直在跟人家比啊。我才25歲,但已經明白了「凡入人道,無人不苦」的道理。


如何不讓自己成為隱形攻擊者,首先分析隱形攻擊者,從大範圍來說也是攻擊者一員,和那種逆來順受的老好人要分開。隱形攻擊者也是有是非判斷的能力,也就是有個人主關判斷能力的人。但隱形攻擊者與攻擊者的區別在於一個當面一個背地。區別知道了就分析原因,如何不成為隱形攻擊者一要不成為攻擊者或者成為老好人,成為攻擊者的話,首先需要一個堅決的立場,有自己的是非判斷能力後就可以為自己的立場強力聲辯,很多人大多數時候都會委曲求全,然而我們應該把這個過程變成一種談判,直到雙方滿意。面對社會交流交往,我們與其為一點小利去爭辯,不如退一步從新審視全局,以寬廣的胸懷去面對爭執,既不妥協也不暴跳如雷,用智慧去化解問題。


覺察憤怒,學會表達吧~


存在於每一個人的朋友圈裡


推薦閱讀:

人類社會和叢林法則有什麼關係?
怎麼樣的三觀才是正確的?
Indi Young的用戶心智模型是怎麼做的?
佛家說的四大皆空是哪四大?
人為什麼喜歡有流暢感的事物?

TAG:心理學 | 人際交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