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評價這一次的公車改革?
《關於全面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和《中央和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方案》今天下發:1、取消一般公務用車;2、普通公務出行社會化,適度發放公務交通補貼;3、
每月補貼標準:司局級1300 處級800 科級及以下500|公車改革 ;4、中央國家機關今年完成改革。
僅針對第三點表示困惑——部委的科員拿著500的車補在北京夠嗎?
部委的科員如果沒有灰色收入,在北京可以生存嗎?
……
回到原點,說說我最了解的基層公務員吧
全國的公務員基本工資都是700到800左右,個別地方的地區性補貼也就幾十塊錢
由於國家嚴禁隨便漲工資,但車補就稍微寬鬆一點,所以很多地方的車補其實就是工資的一部分
頂層領導自己不用花錢,一下子一刀切下來,大西北拿500塊車補夠用,可沿海呢?沒有公車的話,一個月1000都不夠用。那些多年未坐過公交車的領導知道現在最貴的公交車票價是12元嗎?市內公交車來回需要1-2個小時,當天出發,絕對誤餐,而且往往一天還辦不完業務,那食宿的標準也是只能達到7天酒店的一半而已。
高層不花錢,不知基層疾苦,也不聽基層聲音。制定的政策看起來是挺好的政策,貌似砍到了灰色領域,其實呢,嚴重挫傷基層公務員的積極性。
前幾天有位基層公務員跟我講,他對公車改革沒有意見,現在出差少了,也沒有公車用了,其實工作量降低了。
我說,真的嗎?別人有沒有意見?
「企業很有意見,」他說,因為現在他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事,以前車補高的時候,他們會自覺開私家車幫備齊證件的企業跑腿,基本在5個工作日內辦結。而且大部分同事都不會糾結油費的問題。現在無公車,車補不夠油錢,工資降了一大截,大家只好按章辦事,要求企業得自己跑縣區和市直部門2個部門,耗費的時間至少增加一倍以上。
他鄭重說道:「這就是依法行政,我們不再提供額外的服務而已。」
他說的這個情況其實算是簡單的了。
還有一些省直部門負責審批的項目、需要專家評審的業務,現在全部交回企業自己辦。
好了,企業得自己準備備審資料、自行補充修改、自行邀請行業專家、自己去省直部門呈批。期間反覆修改、補充的情況當然必不可少,花費的時間和精力都沒人看到。
口口聲聲說給基層公務員漲薪,連港媒都報道加薪20%,可實際上是減薪10%。
當然,仇官的人還是會說,愛干不幹。
那就別討論了吧,免得傷和氣
單位公車改革正在進行時,對此次公車改革從中央到地方的進程一直在關注,回答一下個人看法:1、改革難。根據中央要求,全國黨政機關要在2015年12月底前完成改革,但實際進度僅僅可以算作2015年底前開始了改革。江蘇省在2015年初提出省級機關6月底車改到位,全省縣市級機關12月底前車改到位。然而事實上,省級機關一直拖到10月份才開始車輛封存、啟動改革,縣市兩級機關在12月底完成了車輛封存(本人所在地是12月31日封存的),其他如人員安置、車輛處置等等工作都沒有實質性開始。2、對於此次公車改革的態度,有專車的領導和沒有專車的一般工作人員,態度是不一樣的。領導觀望不情願,普通員工期盼早點改,增加車補可以增加收入。車輛封存後,仍有很多領導心理上不習慣,夢想著哪天可以車輛解封,繼續使用公車。甚至有出差不習慣乘坐大巴、火車,去租車公司租車的情況發生。3、有答主提到的「一刀切」車補形式,沒有考慮到基層工作實際,這一點確實是個比較棘手的問題,有的偏遠地區公共交通極不方便,如何下鄉就是個問題。但我依然認為在當前,一刀切已經是最有效的方法了。車改後工作如何做,時間會給出答案。4、當前車改後在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合署辦公的單位,出現了兩個不平等的怪現象:一個是同一單位、同一辦公室內,存在公務員拿車補,事業等其他人員不拿車補;二個是黨政機關領導借用佔用事業單位、企業單位車輛,既拿車補又享用公車。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的公車改革應當加速。
比起提拔和通訊補貼,車補讓鄉鎮事業編更深地體會到了九品中正制
我就呵呵了,這要怪就怪你們部門自己了,邊遠地區來市裡省里開會不方便,為啥不統建視頻會議系統,這東西不是什麼新鮮東西,只是有所作為和不作為而已,第二,同城通辦為何有的部門如工商公安國土規劃衛生計生出入境等做得很好,其他部門連想都不想,就開始這不行那不行?不行就滾蛋。基本上很多單位所謂的行政審批也就是個受理材料而已,連受理都不能同城跨區域?可見,73書記更應該下狠手,第三,麻煩先說清楚自己哪個區域的?我怎麼在自己所在的一線城市也沒聽說過所謂的12元公共汽車?別給我把個例提出來,難道貴單位天天一出差就去這些特例的地方,哥們自己從事的行業特殊性,可以說絕逼比你們高多了,經常要去海邊和海島,夠偏遠吧,這些路費單位沒有說不報的,只是不讓你坐豪華一等公務而已,第四,出差人數多,去租車公司租車,飯食標準嚴格按照會議人數平均,對大家絕逼是好不是壞,就說這麼多了
公車改革的初衷肯定是好的,然而我國的特色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比如成立租車公司,原本政府的車變成了企業的車。
比如直接調用利益相關企業車輛,使用企業司機。
比如,原來的司機開起了自家的私家車,私車公用,領導給予報銷。
比如「借用」企業老闆的車輛。
政府的車是沒有了,但是坐車的人依舊坐著車。
我個人覺得目前還沒有達到一步到位的效果。
但是飯要一口口吃,事要一步步辦。這一次改革至少讓原本「理所當然」的事,變成了「偷偷摸摸」的事。至少現在有法可依,形成了一種群體意識。相信繼續推進一波,下一波再懲治一把我列舉的變相超標使用公車的行為,應該就可以杜絕了。
利益相關,匿了。16年底,福建才正式完成行政機關單位的公車改革。目前來看,改革的成效並不好,很多問題都出現了,對於小基層來說,還是比較苦的,特別是對於有混崗混編在干行政活的事業人員。沒有車補,幹活的又都是這些人員。總的來說,嚴重打擊基層的工作積極性。
喂,x總啊,下午我們要去你們工廠看一下,你2點的時候派輛車到xx局接我們一下。
我科普下公車改革,除了特種用車,其他車都取消。什麼是特種用車?就是警車,消防車等等。那改革前單位里買的車怎麼辦?當然是拍賣了。那領導下鄉,去市裡開會怎麼辦?哎呀,給你車補錢,自己想辦法啦,如今公共交通怎麼發達。車都封條了,一個單位里沒有一輛公車,有車也不讓用,反正就是不讓用,車上土都落了一層,反正就是不讓用。
假如之前單位里十萬一輛買的,現在要拍賣,難道能賺錢?反正是賠錢也得賣,就是不讓用。
一個實報實銷就能解決的問題,它非來個一刀切。其實這樣也好,公務員可以名正言順的長工資,坐車嘛,企業那麼多,還能沒車啊。
1車補以市場化的方式解決,這也是從根本上消除公車浪費,本來公車就是當年配給制的產物,一直畸形的生長至今
2雙軌制使改革阻力變小,但可能帶來新的公車問題,可能導致一部分官員又拿補貼又佔用公車的新腐敗
3取消一般公務用車時此次車改的重頭戲,也是根本所在,因為公車腐敗中最嚴重的問題就是極大一部分司局級官員公車私用(個人認為,可能考慮不夠深刻)帶來的民憤激烈,高檔公車的購置和維護,專職司機的工資保險,以及附屬設施的建設,這一塊利益極大。不然8月1日,路虎和奧迪中的一些車型大幅降價幹什麼,呵呵,媽的
公車改革和高考一樣,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能下決心一刀切,已經算是一個不錯的進步。樓上諸位提出各種具體困難的。。。。想想有哪一項中央出台的政策能做到面面俱到?車頭的方向對了,後邊調整速度或者換個大點的車,滿足更多人的需求都不難,總好過出台一個背道而馳的政策,例如前幾年的樓市調控。。。。。。。
西南某地級城市下轄郊縣,有十六個鄉鎮,鄉鎮下面還有若干村集體,以前縣級、鄉鎮級各部門下鄉鎮或村去檢查指導工作,或者鄉鎮幹部下村去干工作,那毫無疑問都是公車來去,現在取消公車改補貼,對於一般科員,每月4-5百的補貼就要別人開私車下村(有的村道路還比較差),誰也不願意,那好,就乘坐社會車輛,不過頂層設計者們可沒考慮到有些村沒公共交通到達,有些偏遠鄉鎮每天只有一兩趟通勤客車,原來一天可以去兩三個村或者兩三個鄉鎮處理事情,現在由於交通不便,一天就只能去一個村或者一個鄉鎮了,那要是錯過了回程客車,吃住費用誰給解決?不可能白吃白住讓群主吃虧吧?
正在改革進行時,不停的修改材料,炸毛。希望趕緊執行補貼,不要再改了,細緻到令人髮指,一個字體,一個標點。。。
一般保留執法,通信,應急用車,還有專業用車(與單位主業相關),不再保留一般公務用車(俗稱領導用車),保留數量有要求,還需要測算節支率。總體而言,還是有益處,既減少了以前違規用車,亂報銷維修費亂象,又確實相當於補貼了公務員的實際收入(公車改革與差旅管理辦法是接洽的)。當然,不可避免,由於改革分步驟,分層次進行,事業人員暫時還未納入,帶來局部不平衡現象。補貼標準太模版化,不能統一各地方實際。希望陸續會有補充方案,不斷深化改革,建立長期調整機制。
以上。自己有車的還能夠駕駛自己的車下鄉,那萬一連車都沒有的呢?
推薦閱讀:
※如何反駁「你每給國外一點流量,谷歌就可以多一些資金」之類的言論?
※你對改革是什麼看法, 包括改革引起什麼變化,如何進一步深化改革 ?
※如何評價國研中心提出的「383」改革路線圖?
※如果晚清與西方主要列強同時進行改革,洋務運動會成功嗎,對比日本的明治維新,洋務運動失敗的原因是什麼?
※廢除食鹽專營的障礙、顧慮是什麼?食鹽進行市場化改革應因循怎樣的改革路徑、注意什麼?對消費者有哪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