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希特勒德國為什麼不先進攻蘇聯?德國單挑蘇聯勝算幾何?
為什麼希特勒不像英法希望的那樣「禍水東引」,先進攻蘇聯?那麼即不用兩線作戰,甚至有可能得到英、法、美的暗中支持,而作為唯一的布爾什維克國家,蘇聯更是孤立無援。此消彼長,贏面頗大,而且滅了蘇聯後戰略物資的供應也極大改善,東部和盟友日本(滿洲)接壤,再反過來搞西線,單從軍事上看更合理。當時德國是處於怎樣的軍事、政治考慮採取「先西後東」的戰略?假設「先東後西」會有那些後果?
~~~~~~~~~~~~~~~~~~~~~~~5.8補充:註明下,下面有說時間線不對,我指的「禍水東引」的幻想不止是指入侵捷克,而是入侵波蘭德蘇接壤之後,雖然英法因條約宣戰,但是是著名的「靜止的戰爭」,法聯軍當時在西線有110個師,而對面的德軍只有23個師,但是龜縮不出,英國甚至下令禁止轟炸德國軍事目標,法國更宣布因為波蘭政府撤離華沙且未再次集結,故波蘭已無政府,所以不必遵守和波蘭的協議(波蘭遭入侵後15天內進攻德國),英法當時是對德蘇作戰還是有幻想的,他們認為蘇德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所以德國是有機會在英法默許下先進攻蘇聯的。
當然不是他不想先進攻蘇聯。這個問題很有趣的,因為這涉及到一個有悠久歷史的問題:
1939年,究竟是什麼原因使英國在一個星期內突然放棄了綏靖政策?德國根本不想和英法作戰。對此有大量的檔案和資料可供查證。德國也並沒有打算挑戰世界,軍官團和希特勒都很清楚。軍官團在38年曾經想政變結束希特勒的冒險,因為他們認為希特勒可能會引發和英法的正面衝突。英法的行動,鼓勵了這一點。
德國進攻波蘭是有嚴密計算的。對波蘭領土安全的承諾,必需有蘇聯的配合才能夠很好的保證。喬治勞合在英國做出對波蘭的保證前明確說,這個保證,如果沒有蘇聯的配合,將直接引發下一次歐洲大戰。丘吉爾在回憶錄中也強調了這一點,對3月英國突然做出的對波蘭保證罵的狗血噴頭,不過當時他可是表現得很出風頭。希特勒也是這麼想的。希特勒對於英國政治家的看法,是一群理智的傢伙。他斷斷沒想到這群人竟然突然變成了感性動物。1939年3月,英國做出保證,1939年4月,蘇德開始接觸。5月,蘇聯更換外長,基本關閉了對西方的通道。1939年8月22日,希特勒重申,6年之內不會對英國開戰。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希特勒算錯了。的確,他穩住了蘇聯,希望理智的英國政治家能明白,這種情況下,對波蘭的保證是一紙空文。理智的人當然會這麼做,如同放棄了捷克斯洛伐克一樣。希特勒既然想去東方爭取生存的土地,那就讓他去,早晚有一天蘇德矛盾會不可調和。忙著消化新土地的德國,究竟還有多少餘力西侵,是另一個問題。英法果斷的應戰了,為了一個本來就不可能的保證。所以,英法變成了必需打倒的敵人。德國本來就有一戰復仇的情緒,這時也復活了。但是還是文明的多。法西斯主義其實只是一個泛稱。德國的法西斯主義,義大利的法西斯主義和西班牙的法西斯主義是有很大差別的。德意有過各種衝突,特別是在吞併奧地利的時候。對於墨索里尼,他的東非帝國和意屬北非被英國殖民地分成兩份,同時義大利對巴爾幹也很貪婪。希特勒其實對希臘倒很不上心,他擔心的是義大利打贏巴爾幹的戰役,擴大勢力範圍,為此還生過氣。
然而意軍的失敗也絕對不是什麼好消息。丟失了巴爾幹,希特勒又面對對手從腹部打過來的重重一拳。羅馬尼亞的油田會很危險。所以出了出手。北非的丟失其實差不多,主要是不能讓英國人和維希殖民地連起來。那樣希特勒對維希法國的牌就沒用了。你看希特勒什麼時候管過意屬東非?希特勒對於北非很不上心。固然非洲軍團打得很不錯,但是非洲軍缺補給那是著名問題了。德日?一開始是德國希望日本動蘇聯手,日本不上心,後來是日本希望德國動中東手,德國已經沒這個力量了。蘇日的幾場衝突,憑心而論,蘇聯耗盡了關東軍的飛行實力,但是就整體戰損而言,是個均勢。考慮到雙方在火力上的差距,應該說日本人表現出了良好的戰術素養。戰術勝利,但是戰略潰敗。另外,大陸戰場也確實起到了斯大林希望的作用,日本大本營對大陸戰場有過很多次擺脫的想法,實在是真打不起這個戰爭。日本的潛力也就是這樣,進攻中東不可能,日本大本營曾經希望殺進印度,被英軍在英帕爾靖國街道教育了一頓什麼叫後勤優勢。而蘇軍在遠東的部隊,一直持續到41年冬確定日本不會打蘇聯後才調動。
日本歷史上打過蘇聯好幾次,都沒討到好。最早一次是蘇聯成立的干涉戰,結果是帶了一堆性病士兵和革命士兵會日本。其它幾次,戰術上不大吃虧,戰略上虧成馬,雖然陸軍一直想北進,但是一大堆的客觀因素導致日軍北進發力。
德國與蘇聯單挑是分時間的。應該說,39年前,42年後都打不過,至少很難打。雖然蘇聯人直到43年才學會怎麼對抗閃電戰。41年的timing抓的是蘇軍大規模換裝消化波蘭的時機。6月22日則恰好抓住了蘇聯軍隊演習不在位置上的時機。德蘇戰爭開始時,蘇聯在裝甲技術水平上佔有絕對優勢,數量上的優勢在積攢。在空中,按照蘇聯飛行員1942年的描述,雖然飛機(I16對BF109)有代差,但是實戰對抗中壓力不是很大。德軍的優勢主要是優秀的軍官,特別是中級軍官和德國有歷史傳統的歐洲聞名的步兵(閃電戰固然裝甲耀眼的一塌糊塗,但是沒有步兵的裝甲,都是步兵的菜,所以閃電戰對步兵素質要求非常高。德軍步兵的突擊能力,在一戰就很聞名了。高級軍官上,華西列夫斯基,朱可夫,包括鐵木辛哥,都是十分有經驗有水平的統帥)。然而這些精密的要求,使得閃擊戰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精良步兵一旦消耗殆盡,就打不起來了。即使是這個極好的timing,蘇軍在基輔地域,1941年8月之前的防禦也可以成為是富有成效的。如果不是布瓊尼這個菜雞坑了60萬部隊,莫斯科會戰會好打的多。其實說蘇聯有一大堆將帥儲備,有兩個大菜雞身居高位也是事實。其一是布瓊尼,其二是沙波什尼科夫。如果不是兩個菜雞,1941年戰況可能會好很多。弄錯了時間線了。
實際上,閃擊波蘭實質是和蘇聯合作的瓜分行動,直到轟炸倫敦,德國方面行動都是在蘇聯的默許下行動的。蘇德不侵犯條約就是希特勒不希望腹背受敵而簽訂的。此條約耗費了德國方面大量的外交資源。希特勒本人明白與蘇聯必有一戰,但卻沒有料及英國方面軟弱的政權竟然在之後頑抗如此之久。在這樣的環境下,拿下英島計劃不斷被破壞無果時,他才決定回頭撕毀條約。現在再回頭看題主的問題,先打擊蘇聯可行嗎?或許是可行的,但是和蘇德條約來說,要做的外交工作就不是當年那些神經質的外交官能搞定的了,由於東歐大部分國家都和英法有互助條約,德國想要進攻蘇聯必須拿下波蘭以東的大部分地區,就如同他們在歷史上做的那樣。而如果這一系列行動不獲得蘇聯方面認可的話,是萬萬做不到的。在瓜分波蘭以及之後的「合作」中,蘇聯實際上都佔了大便宜,而德國方面卻耗費了,至少是不小的開銷。
而如果那麼做了,意圖如此明顯的東線行動將路人皆知,此時閃擊戰將幾乎變得毫無可能。而這是希特勒在當時唯一可以拿得出手的戰略手段。
英法美會援助德國嗎?或許會,但遠水解不了近渴,這在許多歷史戰役中應該都有很多血淋淋的例子了,如果真的與蘇聯堂而皇之的正面交戰,德國方面的損失將異常慘重,而就英法美這樣老奸巨猾的政權來看,基本幫不上什麼忙。在這樣的考量下,德國人就要面臨覆滅的危險了。侵略他國失敗——英法「替天行道」——之後大家自己腦補吧。
這些在董樂山先生翻譯的第三帝國興亡里都有明確的史料推論,我在此複述一下而已,希望對你有幫助。一,不要神話蘇聯。從戰爭潛力上來看,蘇聯人確實耗得起,但也不能忽視美國人的援助,二戰期間美國援助蘇聯四十二萬七千輛摩托車輛、一萬三千輛裝甲戰鬥車(包括一萬輛坦克)、三萬五千輛摩托車、近一萬九千架飛機、一千九百台機車、一萬一千輛貨車、九十艘貨船、一百零五艘獵潛艇、一百九十七艘魚雷艇、四百五十萬噸糧食和大批原料。如果沒有這些援助,光討論「單挑」,蘇聯人耗得起與否是有疑問的。甚至可以說,如果沒有盟國的支援,光憑蘇聯一己之力,不可能在前期遭遇重創的情況下如此迅速地重整軍備,實現後來在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的反反擊,而更有可能選擇與德國簽訂城下之盟。
從作戰角度看,即便是在莫斯科挫敗德軍的進攻,通過斯大林格勒一戰殲滅了作為南線精銳的第六集團軍,並乘勢殲滅了大量南線德軍及僕從國軍隊,德軍哈爾科夫戰役還是遏制了蘇聯隨後試圖擴大戰果的行動,穩住了德軍戰線。事實上,蘇聯在庫爾斯克之前都沒有取得完全的戰略主動,而庫爾斯克戰役爆發不久盟軍就在西西里登錄,不到一個月義大利投降,德國在陷入多線作戰的情況下不得不放棄庫爾斯克會戰。蘇聯在關鍵的1943-1944也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強大,直到44年巴格拉基昂行動後,德軍在東線的潰敗才最終降臨。在一個其他國家都不干預的情況下,德軍單挑蘇聯,有成功的可能。
二,為什麼德國不先進攻蘇聯?因為這是不可能的,德國和蘇聯本來中間是隔著波蘭的,而英法保障波蘭的獨立,因此若想和蘇聯接壤,就必然需要與英法開戰,而為了避免兩線作戰,與英法開戰之前,就需要同蘇聯簽訂盟約,因此,就有了歷史上的種種。德國單挑蘇聯勝算幾何這種問題中「單挑」這個條件,是一個不可能存在的條件,類似「禽流感在真空中的球形雞內傳播速度有多快。」單挑,不算別的國家?捷克:沒有我的工廠,德國搞毛?瑞典:沒有我的鐵礦,德國搞毛?羅馬尼亞:沒有我的石油德國搞毛?奧地利:沒有我的三流畫家,德國搞毛?英國:沒有我當年的那枚毒氣彈……
- 入侵波蘭後再改戰略方向顯然已經來不及了,英法雖然還在靜坐但畢竟是宣戰了,兩大強國完好無損的在西面虎視眈眈的情況下再跟第三個開戰?當時德軍將領甚至包括希特勒本人的看法,可都是覺得能戰勝法國就已經謝天謝地了(事實上後來的勝利對於他們來說也是完全超出預想的迅速,意外之喜)。連當年的普魯士總參謀部都認為被迫兩線作戰的時候應該先解決西面以防被夾擊/被在東線拖住,幾十年後怎麼可能會來個倒著的史里芬計劃。
- 入侵波蘭前改戰略方向也是來不及的。沒有蘇聯的默許甚至參與,德國怎麼可能那麼輕鬆的消滅波蘭和蘇聯接壤?因為斯大林對英法德極度失望和希特勒的示好,蘇德剛剛秘密達成了互不侵犯的協定,此時德國的如果有異動,真的能瞞天過海嗎?
- 退一萬步講,即使希特勒一開始就打定主意要消滅布爾什維克,並且蘇德在1939年單獨交戰,他真的會贏嗎?不太可能。事實上兩年以後挾著整個歐陸工業生產能力和一票中東歐僕從國軍隊、準備萬全的德國都在莫斯科城下止住了腳步,1939年單憑一個吞併了奧地利和波西米亞的德國能走得更遠嗎?能拿下列寧格勒和莫斯科、打過烏拉爾上嗎?難上加難。
- 更不要說1941年的德國事實上軍事能力遠高於1939年的。不管從兵員素質、軍官能力、軍隊數量還是裝備、機動能力上都是如此。歐陸攻略的勝利帶來了空前高漲的熱情和強大的工業後盾,將領們有了在法國成功實踐過的閃擊戰經驗,士兵們得到了鍛煉,同時裝甲部隊的裝備性能也上了新的台階。這個時候的德國選擇了蘇聯軍隊清洗和換裝的絕佳時機進攻,同一時間並沒有兩個大國虎視眈眈,而只有一個虛弱的英國在北非扯扯後腿,德國最精銳的陸軍事實上是在單挑蘇聯,結果何如呢?美國參不參戰,都拿不下斯大林格勒的吧。
- 其實要問希特勒本人的戰略規劃是什麼的話,我個人傾向於認為他並沒有很清晰的戰略規劃,所以才會一次次孤注一擲的冒險。侵佔萊茵、顛覆奧地利、吞併捷克斯洛伐克、進攻波蘭都是如此。輪到波蘭的時候即使英法也終於沉不住氣了而已。
- 如果他們早些沉不住氣,並且有點遠見的話,其實從1935~39年有多個機會可以把納粹扼殺在搖籃里的,本來。
- 為什麼有好多人認為他們關係特別好。。。雖然現在的中國民眾看來他們都是極權體制貌似區別小的很,但從無論何時的政治光譜上看蘇聯和納粹都絕對天差地別啊。在那個年代蘇聯一旦明面上和納粹結盟,基本上就等於向全世界宣布放棄了自己的根本理想,全世界的左翼都會跟它決裂的。
不拿下西歐大陸德國沒勝算,因為法國是塊寶。
德軍第一次見到重型坦克還是在法國戰場上,獲得了法國的坦克技術之後德國拖到43年才搞出重型主戰坦克,要是讓德國自己搞,估計被滅了都搞不出來。
法軍自拿破崙被流放之後就形成了兩個光榮傳統,其一曰軍事裝備領先歐洲至少十年,其二曰軍事思想落後歐洲至少二十年。這樣好欺負的土豪,不是經驗包,簡直就是寶箱啊。
法軍的索瑪s35坦克基本上成了德軍升級3號坦克的範本,蘇德戰場的第一年裡,從法軍手裡繳獲的索瑪s35是德軍裝備序列里唯一能正面抗住T34的穿甲彈的坦克。其他的法軍大殺器比如B1坦克,直接讓德國人腦洞大開,虎式幾乎抄襲了雷諾G1R的底盤設計。
法國還是西歐僅次於德國的工業強國,德國接手法國的整條生產線,坦克性能和產量不知道翻了多少翻。一百五十萬法軍投降德軍,繳獲的裝備至少夠德軍武裝八十個師了。法蘭西戰役德軍一共投入2400輛坦克,法軍有3500輛;巴巴洛薩計劃中,德軍坦克部隊總數5500輛,其中法軍武器庫提供近1000輛。可問題是即使擁有了整個歐洲大陸的工業作為後盾,德國也沒挑贏蘇聯,僅以39年德國的國力那就更別想了。你背後有一個還挺壯實的漢子說要肛你(雖然之前你撿了好幾次肥皂對方都沒動手),你面前呢有一個和你本來是一條船上的人,這人還忒強壯,而且你也知道人家背地裡說「實在不行老子我正面肛你」
這個時候很顯然,作為一個智商正常的小鬍子都不會腹背被肛。
所以說他先去對付從後面肛的漢子,沒想到那條漢子還挺厲害,戈林上去肛失敗,自己大屁股裂了尼瑪死。
但是好歹也把對方jj打折了,暫時還安全。這樣才能騰出手來去打蘇聯。
至於樓上有人說不要神話蘇聯。不神話是真。
但是可以看看美英的援助物資,實際上數量和蘇聯生產的相比沒多少比例,另外大批次到達時間也已經是蘇聯穩定戰線開始反攻的時候了。當然了,實際上武器彈藥對於蘇聯人來說倒不是問題,關鍵是農業生產方面,特別是高保質期食物,蘇聯人生產能力不足(果斷體制問題),所以美國援助的富含蛋白質的食物變得非常關鍵。
另一個是機車車頭,美國製造了相當數量的列車車頭給蘇聯,另外還有卡車以及高炮(不過高炮主要是小口徑,實際上44年的時候作用就不大了)。整體來看,蘇聯能耗相對於德國是有絕對優勢的,人家動員能力比德國人強大一個量級,而且武器開發速度也相當驚人,更別說配發過程了,與之相比德國人做的差得很,整個國家到了45年也只動員了不到50%,和蘇聯不能比。
而且德國也是為了緩和國內矛盾,戰線僵持本身甚至比撤退還要危險,可是不得已,已經進入僵持了。
只能說蘇聯如果沒有援助,黑麵包要多吃一段時間,但是贏還是贏定了的。不能說人家在關鍵時候送來的為數不多的糧食和武器,就「改變戰局」了,畢竟這個實在是太小概率的事件了(蘇聯這頭駱駝,到最危險的時候還有很多根稻草可以壓,不缺拿走一根稻草)。第一的那個匿名答案有點奇怪誒
答主把題主的問題轉化為「英國為什麼在1939年放棄了綏靖政策」
首先來看是否可以進行這種概念替換,這裡替換的邏輯是,如果英國繼續實行綏靖政策,德國就有可能直接進攻蘇聯而不是先在西線開戰,是這樣吧?這個假設成立的前提是,德國的西線作戰計劃是在英國放棄綏靖之後決定的先不說《我的奮鬥》,西線作戰的計劃至少是在德國佔領捷克之後就開始實施了,包括「白色方案」和後來佔領丹麥、挪威在內,都是為了進攻英法所做的準備因為元首認為「我在慕尼黑領教過的人物都不是能打一場新的世界大戰的人物」(《第三帝國的興亡》,三聯1974版,P717)其次,英國是否在1939年放棄了綏靖政策?我傾向於認為不是的,綏靖政策徹底被拋棄還是在1940.5西線作戰開始之後題主在補充裡面也說到了phony war,英法雖然宣戰了,但基本上就是辦個小板凳嗑著瓜子坐等德軍兵力掉頭向西英法之所以這種態度,一方面是在政治上無法達成一致,英國想主導同盟,法國不同意,並且雙方此時依然抱著希望,希望元首先去與斯大林決一勝負。另一方面英法也沒啥指揮部之類的調度一下啊對了,英國人民在法國被打殘之前基本上不買丘吉爾的帳的,要不張伯倫怎麼能撐那麼久。為啥?據說是因為英國人覺得凡爾賽和約的時候把德國欺負得太慘了十分過意不去...真是聖母光
----------------------------------------------------------------試著回答一下題主的問題,請輕拍德國為什麼不先進攻蘇聯?一.德國實力不足以保證擊敗蘇聯蘇德的軍事力量差距不大。1939年,蘇聯佔世界工業生產的17.6%,德國13.2%,蘇德戰爭初期蘇聯GDP約為433億美元,1940德國經濟總量達到561億美元,基本度過了經濟危機,德國軍火產量在1939年就已經超過英法之和,以坦克生產為例,1940年生產坦克2500餘輛[3型為主],1943年達到了頂峰7600餘輛,隨即就有3000多輛開往庫爾斯克,包括200輛新式的5型黑豹坦克。
(以上數據從網上扒來的不要介意...)
但是德國無論是在人口還是資源方面都處於絕對的劣勢。確實德國如果能佔領蘇聯的話戰略物資會得到極大的彌補,但是元首從一開始就沒有打下蘇聯需要的戰略物資啊...德國雖然建立起了工業基礎但是原料啥的畢竟還是跟不上,英法就算想幫著「東引」也根本有心無力。所以蘇德之間也才會有經濟互助條約(參見陳暉《1933~1941年的蘇德關係》,南大出版社2005)三.希特勒的個人因素
嗯...其實我不是太了解德國當時內部的決策層是怎麼個情況但是元首不是在《我的奮鬥》裡面說了么,先建成大德意志+周圍附屬國的「第三帝國」,然後摧毀法國歐洲的霸權,奪取英國的殖民地,接下來再消滅蘇聯,然後在各大洲建立「新德意志」霸權,救美國人民於水深火熱之中,統治全球,最後就要衝出地球走向宇宙啦!(誒?反正元首就是這麼想了,後來也這麼做了鑒於我的回答實在太不全面也沒啥乾貨所以還是匿了...題主問的其實是個比較大的問題,還應該更多地參考各種檔案、回憶錄以及相關專著,國內也沒幾個能研究這種問題的,畢竟要同時看懂德語、俄語、英語的要求有點過分了= =知乎上...幾乎是不可能出現靠譜的答案的,題主還是自己去看書來得更可靠希特勒當時可是派了里賓特洛甫去和人家費了老大勁簽訂的互不侵犯條約,老里當時長得也帥,說話也挺有分量,而且第三帝國和蘇聯在當時也算是並蒂蓮(~),政體可以說都是Absolute Monarchy,共同好感也不小,總不能剛簽訂完條約就翻臉。而且如果不簽這個條約的話,希特勒再有膽量也沒傻到連蘇聯的承諾都沒拿到就去揍波蘭,畢竟這連人家保證都沒有就直接去揍波蘭的話被三面夾擊是分分鐘的事。
一開始總參(~)的計劃是竭力避免多線作戰,採取俾斯麥當年的縱橫捭闔的手段去成立巨德,但是後來天不遂人願。。。這就已經不能是人力能夠挽回的事情了。而且波蘭問題由來已久,英法根據條約是一定要對德國宣戰的,畢竟老牌帝國也得要臉么不是。
你別說靜坐戰爭怎麼樣,放著你心理素質再好,看到一百多個師在你家門口轉悠,武器又這麼精良,人緣還比你好,你自己也得掂量一下哪天人家政局有變突然開始揍你,你能不能扛得住。就德國那個小縱深,你騎自行車給你一個月能不能從但澤騎到紐倫堡去。。
到後來翻臉也的確是沒辦法。你看《我的奮鬥》裡面,希特勒在那裡面表現出來的對蘇聯的憎恨簡直突破天際。我記得不錯的話,他認為共產主義基本就是猶太人弄出來禍害大傢伙的玩意,他又討厭猶太人又討厭共產主義者,對沒啥文化的斯拉夫人更談不上從心底里的喜歡(斯拉夫人似乎在很多歐洲人眼裡就是和韃靼差不多),在《我的奮鬥》裡面早就有對蘇開戰的句子——而《我的奮鬥》在當時也算是暢銷讀物,也有俄文版,希特勒好像還賺了不少版權費,也料到了蘇聯人會讀(我不清楚具體的時間段,所以如果錯了請糾正我)。蘇聯人也知道德國人不喜歡自己(現在仍然不喜歡),換你是斯大林,在那個時候自己剛清洗完自己家的人,也知道德國早晚要揍自己,但是自己剛洗完人很累,你也會傾向於和里賓特洛甫簽訂那個協定。而且到最後不管德國進展得順利不順利,恢復過來之後總還是要干一架的。對希特勒而言,如果不打蘇聯,他自己也沒啥油田,而且為了爭取海岸線還有鐵礦砂之類的玩意也要去揍北歐,北歐又是蘇聯挺想要的地盤,他自己也知道蘇聯知道自己不喜歡他們。。所以總是要打的。雖然是同行,但是你做生意越做越大,還開了分店,人家心裡不爽你你心裡也是知道的。
BTW,你指望日本軍隊從西伯利亞打過來,我覺得不大現實。蘇聯在遠東沒什麼大城市,你就放著讓日本軍隊開車從海參崴開到高加索山,他也得花費很長時間,補給線也成問題。中國那邊雖然一揍一個準玩得風生水起,但兩邊一起來的話確實還是很吃力。即便日本一帆風順,中國+蘇聯遠東那兩千萬平方公里的面積,他全部國民都去當哨兵,一平方公里也只能站五個……實在是吃不下啊。
總而言之,
所以希特勒的確沒招,這邊打了波蘭和蘇聯接壤,那邊英法已經對自己宣戰,他自己也不知道英法是玩真的還是就象徵性地搞一下(萬一英法認真他就真栽了,這個他賭不起啊),另一邊日本也指望不上。對蘇互不侵犯條約又不能不簽,萬一蘇聯揍自己,自己那小身板也挺不住。。所以如果大傢伙穿越回去奪了希特勒的舍而且也會說一口奧地利腔的德語,大傢伙未必打得比希特勒漂亮。這實在是人力不可為的事情。。。誰讓你臉黑朋友少。不過話說回來,我一直很費解為什麼希特勒不聯盟一戰當中的好夥伴奧斯曼土耳其。剴末兒改革之後奧斯曼還頗風光一陣,怒殺了不少亞美尼亞人,對一戰結果也挺有怨氣,估計也還想要埃及。。可是為什麼不和德國一起干呢=。=西亞病夫打不過西歐但是能控制、牽制住埃及或者中東吧至少。這實在是太尷尬了。
另外我對樓上的法西斯永遠不會勝利這個說法不大讚同。這句話定義實在漏洞太多。暫時勝利還是永久勝利?局部勝利還是全局勝利?戰略勝利還是戰術勝利?口頭勝利還是行為勝利?我甚至可以說民主也是永遠不會勝利的因為沒人能看到永遠。小學生的史觀實在太捉急了,還是得我這個初中一年級的小孩子給你們講故事XD從39年的蘇芬戰爭就可以看出在斯大林的大清洗餘毒未消時的蘇聯紅軍是多麼不需要讓德國擔憂如索科洛夫在《影響世界的100場戰役》里說:「據衛國戰爭後統計的名單,1939~1940年有131476人沒有從芬蘭戰場上回來,據其它資料顯示,有大約20%~25%的人沒有統計在內,因此確切數字可能為17萬人」,「紅軍的傷病員很可能超過50萬」,蘇聯紅軍的損失約為近20萬,傷亡合計70萬以上。之所以沒有準確的數字一是因為蘇聯紅軍在統計傷亡時準確率一向較差,「統計只能精確到百萬位」(索科洛夫在《二戰秘密檔案》中語)。而從一戰後1922年魏瑪共和國和列寧簽訂的拉帕洛條約直到二戰前的莫洛托夫—里賓特洛甫條約都表明了一點,在歐洲範圍內德國並不將蘇聯當做首要敵人,其次,也由於阿道夫希特勒對法國和波蘭的怨恨,導致了東西兩個戰場的閃擊戰的出現,而與蘇聯開戰實屬狂妄自大引起,事實證明德國以一國之力面對蘇聯這個龐然大物時終究被湮滅在長河中以上
我看不下去的是,整天做夢禍水東引,不明白東引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消滅禍水!英國的一頭豬都知道歐洲均勢,法國的一條狗都知道不能讓德俄聯手。誰是傻子?張伯倫的如意算盤本來就是在德蘇互砍的時候暴德國的菊花的。誰會願意歐洲出現一個地跨德俄的強大帝國?英國人法國人都不可能接受!斯大林也不能接受出現一個地跨法俄的帝國。張伯倫沒想到的是法國人太脆了,一個月就被推倒。斯大林也愣了,一戰的時候法國沒這麼脆啊。連美國人也慌了,趕緊表態反納粹,表示英國是我本家,本家有難,責無旁貸。丘吉爾迅速和蘇聯聯繫,表示咱們可以一塊抗德。德蘇一開戰,就組成了新協約國,反德大於一切。說白了英法美都是實用主義者,不會為了反蘇破壞幾百年的均勢政策。覺得英法智商欠費可以忽悠的,需學幾年的歐洲外交史。
第一個問題有各種重大歷史事件可以佐證,可以說希特勒不是想打哪國不想打哪國,而是能打哪國不能打哪國,而蘇德當年其實原本關係不錯。第二個問題,有這樣一個小事可以側面反應當時的兩國實力對比,蘇聯的代表團參觀了德國的Ⅲ號坦克和Ⅳ號坦克,德方接待人員得意洋洋地介紹說這是他們最先進的坦克,而當時蘇聯的T50和T34都已經完成了研發(在歷史上Ⅲ號坦克對上T34可謂完全沒勝算,Ⅳ號坦克想擊穿T34的正面裝甲也是很難,而T34的76炮則完全可以擊毀這兩種坦克)。因此蘇聯代表團反覆詢問說「這就是你們最先進的坦克嗎?」置於德軍一開始橫掃紅軍,主要是在於蘇聯在大清洗中自己搞掉了自己優秀軍官,部隊完全不會打仗了,而新型坦克和飛機也沒能列裝到一線部隊。隨著一些有著卓越指揮才華的軍官走向指揮崗位和新的戰車及飛機開始發力德國很快就敗下陣來。(我認為蘇聯的極端嚴寒並非打敗了德軍而是拖住了德軍的腳步,真正有效反擊並且反推回去還是因為紅軍和盟軍本身戰鬥力在起作用,畢竟暴風雪可做不到只凍德軍不凍蘇軍吧?)德軍的武器其實並不像大家想的那麼神哦,一代天驕虎式大O,器大又活好,但是巡航能力呢?可靠程度呢?犧牲了這兩樣指標堆砌出來的先進性在大縱深的戰爭中是不可取的,並且紅軍後來不是也祭出了領袖系列的重坦?美軍不是也祭出了饅頭魔改和巴頓大佬?(英國的移動紅茶販賣車就不提了)更何況當時反坦克武器也不僅僅依靠坦克,蘇聯的工業生產能力並不弱於德國,而潛力實際上比德國大得多,所以如果說德國第一個就先干蘇聯,可能一開始橫掃得更厲害點,但還是贏不了,如果是蘇德單挑,那麼德國就有可能在蘇聯緩過勁來之前干翻蘇聯。
個人意見,大家忽略一個東西,閃電戰作為全新的戰術,德國人上下都不知道他有多大的威力,德國人也是想那波蘭做實驗田,效果是相當的不錯,而後拿法國開刀,在打蘇聯,我覺的是小-中-大順序,法國的戰略縱深沒有蘇聯深。當然對於外交判斷,德國也失策。
隨時會被背刺 你說呢
樓主就搞錯了問題根本,二戰挑起的根本原因樓主沒有搞清楚,聽過一戰是「帝國主義狗咬狗」的戰爭,那麼二戰起因有很簡單,一戰德國被收拾了,二戰他們就想找法國,英國這種同是到處找殖民地的。為啥你就行我就不行?德國要復仇,德國丟失的海外殖民地,和本來有的領土,讓英國,法國,吐出來,然而希特勒打蘇聯是個明顯的戰略失誤,他在法國的過於順利,導致過於自信膨脹。去打蘇聯,那個戰鬥的名族東邊無強敵(有人說,日本人要打蘇聯,就像個別憤青說要把日本滅了是一樣樣的,上了戰場他尿的比誰都快),然後蘇聯調兵形成防守之勢,未開春,德軍供給跟不上,而且又不能速勝,打的屁滾尿流,外加美軍諾曼底登陸,德軍兩頭失利,希特勒只好自殺了,希特勒我個人立即打蘇聯可以理解,但是我對開闢北非戰場實在不可理解。
蘇聯太大,要打蘇聯必須投入全部兵力,背後的英法怎麼辦?說是不動手,你又不是它肚子里的蛔蟲,怎麼確定它會不會趁機進攻?英法雖然想打擊蘇聯,但是更不願意讓德國強大,畢竟德國太近,而且和英法也是多年宿敵
本來是如此打算的,但英法在打波蘭時先宣戰,計劃有變。
……
納粹又不是腦殘,為什麼要先打蘇聯歐陸的軍事格局,一向是這樣的。法國和德國是第一流的陸軍強國,英國是支持弱勢一方的關鍵場外因素,俄羅斯是軍隊龐大的泥足巨人卻擁有最深不可測的戰爭潛力。所以打俄羅斯必然要放在最後,因為一旦開打了,就必然陷入戰爭泥潭,這個時候旁邊呆著軍力完整的法國和英國,你能放心?真的想要集中全部力量速決戰解決俄羅斯,也至少需要動員整個歐洲的力量,並且確保無後顧之憂,那麼佔領法國就是必然的選擇(就算這樣也未必能贏,拿破崙即便取得了幾乎整個歐陸的臣服,最後也沒搞定俄羅斯)。再退一步,即便德國人真的能半年打敗俄羅斯,又需要多少軍隊守在那裡鞏固擴張成果?英法難道會坐視德國消化東歐平原和俄羅斯廣袤的土地與資源?所以如果德國打定主意了要開戰,那麼順序上肯定是先法國後俄羅斯,法國軍事實力雖強,但戰爭潛力、縱深遠不如俄羅斯,一次決戰勝利便足以拿下。而進攻俄國,就算一個勝利接著一個勝利,最後也未必出得來,只能便宜了旁邊的英法。
其實日本和德國都沒想明白,像美蘇這樣的工業強國,就算實力受到一定的打擊,但實際上早晚會恢復強大的工業實力,到那個時候德國和日本就完了。
推薦閱讀:
※俾斯麥級戰列艦到底有多厲害,跟後來的武藏大和比如何?
※為什麼二戰日本陸軍比歐美差那麼多,諾門坎被虐,陸軍裝備一直落後。而海軍卻造出了很先進的軍艦?
※二戰日本陸軍裝備落後於歐美是什麼原因?
※今日的中國,有哪些方面不如明治維新到二戰間的日本?
※二戰的時候為什麼說義大利是來搞笑的?
TAG:歷史 | 納粹德國 | 阿道夫·希特勒AdolfHitler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蘇德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