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從一部電影當中去思考,對片中的結局,或導演的意圖有自己的理解?

最近看了《少年派奇幻漂流》《十二猴子》這類片子,一部電影看下來除了對結局充滿疑惑就沒有別的感悟,自己沒有辦法去思考,往往看了一堆影評才恍然大悟。想請教知乎各位大神,是因為知識面不夠廣還是思考方式存在問題?


談些不成熟的看法,暫時只能想到這麼多,請專業人士補充和指正:

導演想要傳達了一個餅的思想。電影的潛能包括了「餅」+「油條」+「可樂」+「麵包」+...+...=m.假如這個m是思想的能指的極限,m里同時包含的正確的知識和誤讀的知識。

觀眾a認識了50%餅+50%可樂;

影評人b認識了2/3餅+可樂+油條;

你閱讀了影評後可能理解了50%餅+99%可樂+50%油條。

原因:

1.缺乏知識:

1°文本(電影本身:比如你對《獨立時代》最後作家那段話本身就不理解;或者「高智商電影」本身複雜的邏輯性讓你頭疼);

2°泛文本(社會、時代等。比如你不了解70年代美國越戰後的社會、文化背景,政治事件,人們的生活情況,你就不會深入的理解《計程車司機》);

3°電影語言的匱乏(雖然不流俗是有好處的,但在《武俠》最後,大boss被雷劈死了,雖然很無語,但畢竟表明了導演「惡人必遭天譴」的態度);

4°對創作團隊(導演、製片、編輯等)本身的不了解。(尤其對於電影手冊派的作品,基本都有各人傳記色彩。比如《四百下》,體現的尤為明顯);

2.感官不敏感:對形象的變化把握太差。(比如《孩子王》里,孩子們被一個鏡頭包裹在簡陋的茅房下,如果你聯想豐富的話會認為這是在影射當時的文化桎梏。)

3.理性的不作為(就是懶):對形象和內容的思考太少(同《孩子王》里,背字典這段設計,稍微多想一點都能意識到其隱喻的是什麼)。這是主觀能動性的問題,樓主能在此發帖應該不是如此原因。

補充一點:感受到了什麼便是什麼,不要簡單的把影評人的感受變成自己的感受。看電影會有很多疏漏的細節,任何觀眾都會遺失一些,那是一種遺憾也是一種美。


推薦閱讀:

超時空接觸中,那個巨大的陀螺儀是怎麼模擬蟲洞的?
你認為最好的星球大戰電影是哪一部?
《地心引力》科學與科幻電影的界限在哪裡?
有哪些關於平行空間比較經典的科幻電影?

TAG:電影 | 藝術 | 思考 | 導演 | 科幻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