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一名出色的外科醫生?

大學階段,見習實習階段,工作階段都應該做些什麼?


父親是外科醫生,恢復高考以後第五年入學的大學生,22歲大學畢業,在我這個年紀已經是當地獨當一面的出色年輕外科醫生。因為父親的關係,從小到大有見識過很多他的同事,朋友,老師,很多都是非常出色的外科醫生。醫學院四年見過不少澳洲的優秀外科醫生,英國的實習也見到了很多業內頂尖的外科醫生和很多年輕優異的同行。

以下是我在看過三個國家各自的外科醫生典範以後得出的個人看法

一個好的外科醫生首先是一個安全的外科醫生

英國和澳洲的醫學教育近乎癲狂性的教育我們要成為一個「safe」的醫生,safe這個詞,代表著病人對於安全的訴求,也就是要求年輕醫生們不要追求個人英雄主義,不要氣道受到威脅第一步就去開病人的外科氣道,不要隨便開胸心臟按摩,而是為了病人選擇最安全的方法,清楚了解自己的能力界限,選擇最合適的專業人員照顧不同的病人,最重要的——在需要幫助的時候,放下架子,尋求幫助

一個好的外科醫生,不害怕告訴別人:「我不知道」 「我沒有做過」 「請你幫助我」 「請你教教我」,因為他把病人的安全置於自己的自尊之上。

所以電視劇里從來沒有開過某種術式,卻擅自沒有有經驗的上級在旁邊孤注一擲的,不是一個好的外科醫生。這裡要對惡作劇2吻隨意開刀的江直樹開一炮。

一個好的外科醫生是一個做生死決定的決斷藝術家

「Surgeons make decisions that affect life and death, quality of life, others』 futures, every single day. This is true bravery - 外科醫生每天都在做生死攸關的決定,決定他人生活質量、未來的決定,這是真正的勇敢」 —— 《Make the cut》

醫生每天都在醫院做著生死邊緣的決定,這雖然並不僅限於外科醫生,但是外科醫生的決定很多都是在幾秒鐘或者幾分鐘的鬼門關前決定,這不僅考驗的是通天的決斷能力,更是一門看透生死的藝術。

肺癌病人高凝肺栓塞了,抗凝治療他的腫瘤會災難性的出血,不抗凝治療肺栓塞繼續他也一樣死路一條,抗凝嗎?

外傷病人腹腔盆腔大動脈大出血,你眼前的腹腔一片血紅一潭深不見底的鮮血,病人的血壓測不出來,檢測儀震天響的尖叫著,你腦子裡閃出10種可能出血的地方和20種止血的方法,而病人離鬼門關只有2分鐘的距離,怎麼做?

靠搬磚謀生的農名工雙手被機器壓傷,截肢家裡唯一勞動力的他將不能工作,家裡三個孩子吃不上飯,保手家裡傾家蕩產,你有能力但是也不能保證效果一定好最後可能還是要截肢,保嗎?

年邁的老人主動脈瘤破裂,動手術他九成九機會會術中死亡,不動手術百分百死,動手術嗎?

公交車車禍,你是現場唯一一個醫生,你只有兩隻手,而你有三十個不同傷勢的病人,你選擇誰去救治?去搶救半條腿在鬼門關里的老人,還是離鬼門關還有5分鐘的孩子?抑或是嚴重腹部受傷的孕婦?

這就是外科醫生每天都需要做的決定,這些決定需要考慮到病人,家屬,生活質量,生存機會,經濟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尊重病人自己的選擇。

而最難最難最難的,也是只有醫生才會理解外科醫生的——不手術的決定

「Knowing when not to act is ultimately the most difficult of all decisions, sometimes the most humane course is to allow nature to deal with its own - 知道什麼時候不去治療其實是所有決定中最難的,有時候最人道的方法是順其自然」 —— 《Making the cut》

好的外科醫生是一個災難預防家

「A good surgeon should not always be performing last second heroic life salvaging action but should predict and prevent. 一個好的外科醫生不應該總是在進行補救式的英雄行為,而是應該預測和預防這些不必要的行為」

感謝知友提供扁鵲三兄弟的故事

根據典記,魏文王曾求教於名醫扁鵲:「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誰是醫術最好的呢?」扁鵲:「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個。」魏王不解地說:「請你介紹的詳細些。」  

扁鵲解釋說:「大哥治病,是在病情發作之前,那時候病人自己還不覺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藥剷除了病根,使他的醫術難以被人認可,所以沒有名氣,只是在我們家中被推崇備至。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時,癥狀尚不十分明顯,病人也沒有覺得痛苦,二哥就能藥到病除,使鄉里人都認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靈。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嚴重之時,病人痛苦萬分,病人家屬心急如焚。此時,他們看到我在經脈上穿刺,用針放血,或在患處敷以毒藥以毒攻毒,或動大手術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緩解或很快治癒,所以我名聞天下。」魏王大悟。

前面的那句話我已經不記得是誰對我說的了,或許已經有太多的前輩對我提起我已經只記得這句話了。

一個外科醫生應該如何面對災難,而一個好的外科醫生會把未來的災難扼殺在搖籃里,讓自己很少置身於天崩於前的情況。

幾分鐘開胸切除肺栓塞固然帥炸,然而一個好的外科醫生會強迫症一般的給每一個沒有禁忌症的住院病人低分子肝素抗凝,TEDS彈力襪,骨科高危病人小腿擠壓氣囊,一天至少兩次讓護士帶著走路,可能永遠,永遠都不用把自己的病人置身於死亡率九成的肺栓塞切除術的情況下。

手術中,一個好的外科醫生會帶兩副手套,傳遞尖銳器械都會保護銳器,縫針轉向持針器鉗口放入銳器傳遞盆子保護其他團隊人員,術中後段會強迫症般的檢查出血點,防止術後血腫感染。

就外科小醫生來說,給每個病人足夠的合理的止痛藥,胸部理療,一桶清水和一根吸管,讓他們每天可以無痛的深呼吸,理療,吹泡泡活動肺部,防止肺部感染,肺不張。給每一個用嗎啡類藥品的病人預防性的止吐葯,預防性的防便秘藥品,防止常見的副作用。如果有資源,儘力安排給每一個病人氣墊床防止褥瘡。一天快乾洗手至少50次,因為醫生是一個移動的感染灶。有什麼自己解決不了會馬上詢問圍術期內科主治,尋求答案,尋求幫助

這些小外科醫生很小很小很常規很常規的動作,是我們的文化,是我們的規範,也是災難預防意識,最終,是為病人保駕護航的安全帶。

一個好的外科醫生是一個領袖,交流家,談判家

我一直覺得醫院是個修羅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盤,自己的一大堆事,自己的喜怒哀樂,而醫療又不是一項獨狼運動,你需要很多很多很多不同背景,不同喜怒哀樂的人一起工作來拯救病人,這時作為一個領袖和交流家的能力就直接定義了你的病人的結果。

如何和手術室總管商議誰先上手術?如何讓其他科接管你已經幫不上的病人?如何讓忙到昏頭的各個部門先做你認為需要先做的檢查和會診?這都是交流,談判,需要人格魅力,需要說話技巧,需要邏輯和佐證

一個水桶的儲水量由最短的那塊板決定

麻醉醫生,麻醉護士,器械護士,巡迴護士,住院醫生,主治醫生,手術室技工,器械代表,清潔工等等等等等的人,每一個人都可以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手術的過程,圍術期的護理,併發症,最終一個好的外科醫生的名聲。

最後,技術

或許這一點是國內的同仁們最無法理解和同意的一點,中國的外科醫生因為龐大的病人基數的歷練有著世界上最頂尖的刀尖,非洲的醫學生在醫學院畢業就可以熟練的掌握很多基本的開放性腹腔手術,但是不管中國還是非洲都沒有訓練出名揚全球的外科大家。

大洋洲皇家外科學院9大訓練指標中將外科技術列為末尾,他們的理由是,真正的技術只是肌肉記憶,任何人,包括屠夫在無數次重複同一個動作以後都可以熟練掌握精髓做的很漂亮。外科傳統上就是理髮師一開始去做的,為什麼現在外科醫生需要上醫學院?因為只有醫學訓練的大腦可以做出決定,切哪裡,為什麼,切多少,下面一層是什麼,可能會遇到什麼突髮狀況,如果發生應該怎麼做,會有什麼影響,我的團隊應該怎麼調整,我需不需要幫助——這一系列的思考才是外科醫生最重要的精髓

用上次去重症課程的一名英國血管外科主任的話來說

「技術最後都是脊髓反射,只有方案才是大腦反射」

"A well-trained butcher is capable of the techniques We are trained so that we know how to make these decisions in the interests of our patients - 一個受過訓練的屠夫也可以做好外科的技巧,但是世界需要我們因為只有我們知道怎麼去做有利於患者的決定"

當然,多做一點總是沒有壞處的。我個人還是覺得大腦脊髓兩手抓才是最好的外科醫生


謝邀!備感榮幸!

奈何答主是旮旯醫院裡的一個小醫生,不足以為題主說教。

你若有興趣,倒可以和你分享我自己的理解,以及這些年來觀察身邊這些出色的外科醫生所得到的一些體會。東西很現實,會有點殘酷,但勝於各種泛泛之談。

我自己對出色的理解是:

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至少能在省內享有聲譽,厲害點的話,在整個地區乃至全國都有名氣,同行也能對你一致認可。畢竟行內看門道,手術台上一站就知道你有多少貨,平時吹再大的牛逼也只能忽悠忽悠外行而已。

那麼第一個問題來了:

你以後若能參加各種大型外科會議,可留意下,這些在台上吹牛逼的人,有幾個是從小醫院出來的??反正我幾乎沒見過,清一色的省內或全國有名的三甲醫院。

所以,平台第一。

資源的極度不平衡,病源的傾向扎堆,為這些大醫院的發展提供極大便利,窮的越窮,富的越富(非金錢方面)。也只有在這種平台,才能見到各種大病種、疑難雜症;而且身邊帶教老師也都是行內高手,這樣你的理論知識以及手術技能才能到達高層次水平,眼界也隨之打開,可以給自己一個更高的定位。

以現在制度看,一個本科生和研究生根本不太可能進好點的醫院,學歷和科研文章是關鍵(你有關係那另當別論)。你若想出色,那就玩命的考研考博,考上好醫院好導師(手動加粗),然後再玩命的做實驗發文章,有多少苦都得挨著。

好醫院都有更好的技術和科研,更有利於你去長見識開闊眼界,去完成這些原始資本累積。而且好導師一般在科室都有說話權,能直接決定科室留不留你,就算不留你,他圈子裡的人也都是厲害人物,在你考博或找工作時能幫你打聲招呼,勝於你努力十倍。

行情就是如此,你沒能力去改變,就不要抱怨。學著去適應,去在這種制度下做的最好,這也不失為一種能力。若能在博士期間能發篇十幾分以上的大文章,再擼幾篇兩三分的小文章, 那畢業後導師會很願意留你,全國各家醫院也隨你挑,以後的各種資源也向你滾滾而來,雪球越滾越大。

你有如此高的目標是好事,但所要付出的堅辛也是蠻大的。年輕時性子都急,都有一腔熱血,無可厚非,但也要認請現實。況且起點若不是好的醫科大學,就已經比別人落後很多了,後期所要走的路那就更難點。

眼光大可放遠點,把性子按下來。什麼時期就老老實實做好該時期的事。

1. 本科好好學習,將理論知識學好,一份好的成績單能為考研面試時加分不少。

2. 實習期間可留意下各個外科科室,選好自己中意的專業,盡量多將時間放在看書考研上。實習固然重要,但考研才是改變你命運的第一步,該捨棄些就捨棄些,自己權衡好就行。盡量報好醫院好導師。

3. 碩士博士期間也別盡想著如何提高外科技能,你還沒到資格,也不可能有大機會,爭取到的一點小操作在你以後看來根本不值一提,別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這期間好好去做實驗發文章,臨床上只要熟練掌握自己專業常見病的處理原則以及一些手術基本操作就行,別畢業時臨床什麼都不懂,那真會讓同行笑話的。當然了,你若有足夠精力,在不影響科研的情況下將臨床學的更精,那自然又為自己添了一道丟不掉的籌碼,而且日後工作時,在臨床上走起來也順的多。

4.等工作時能進更好平台了,科研少花點時間,不要落下就行。多花心思撲在臨床上,好醫院裡有充分的資源給你長見識,天天開刀開的你想吐,只要你用心、不笨,還怕學不好??

但三甲醫院如此多醫生,為何就那幾個人如此牛逼哄哄?

那麼第二個問題來了:

如何才能在科里一群人才中拔尖,讓更多的科室資源傾向於你,逐漸拉開和同事的差距?

那就看題主會不會做人、有沒有牛人提攜你、努不努力、有沒有天賦、運氣如何、以及想走臨床路線還是科研路線了。

以目前情況,估計大醫院很難看到單純走臨床路線的吧?短期內也許還行,後期涉及到靠文章評職稱,若職稱上不去,手術資質必然受限制,影響的可就不是一點點了。

往暗一點的說,你不能幫牛人創造科研價值,有幾個牛人願意手把手教你手術啊??不要想的太天真,真正不求回報的好人不多的。沒人帶你,你如何才能快速成長,如何才能拔尖??所以,前面說的好導師的作用這時候立馬就體現出來了。外科也是有門派的,你看下那些出色的外科大夫,有幾個不是師出名門的?就算有例外,那別人走的路也很難去複製,不作為參考範圍。

願意不求回報去教你的人畢竟少,單純靠自己去在臨床上領悟摸索,那你真得有過高的天賦了,中間所花的精力、成本以及汗水要多的多,而且中間要是出事了、或受到排擠,誰來幫你收拾爛攤子??你又何來的膽量放手去開大刀??以我身邊接觸到這麼多能混到「出色」這一步的外科醫生,沒一個是好說話的,個個都是人精,雙商都高,不然早就被身邊野心勃勃的同輩給幹掉了,還會讓你出頭??

這個,各行各業都相似的吧?誰也幫不了你了吧?進了這個門後該怎麼混,那全看你自己嘍。單純搞技術,不會做人,會被別人壓得很死的。

我們工作了,看東西總沒有你們想的那麼烏托邦。情懷、責任、醫德,這些東西必不可少,但那是放在內心深處為自己立身的,沒有好的醫術,一切只是打打嘴炮。現實中路該怎麼走,還得怎麼走。畢竟,情懷是小愛,而有出色的技術,方是大愛,才能真正意義上為每個病人的生命負責。

(你若有意見,那我就問你個簡單問題: 你是願意接受一個手術水平很高態度一般的醫生為你做手術,還是願意去接受一個態度很好但手術水平一般的醫生來給你開刀??)

所以說,當醫生混日子容易,想做到出色,呵呵,那你要付出的代價往往也是很大的。

與大家共勉!

當然了,這些只適用於中國,也多是答主個人體會。每個人對「出色」二字理解不一,所走的路也迥然不同,只要能達到自己心目中的目標,那都是好路。


認真看了大家的評論,剛剛下手術,沒有一一回復。

嗯,我並不反對醫學是一門需要高學歷的學科,但是你也不得不承認醫學確實是一門經驗科學。外科醫生的手都是一台一台手術磨出來的。

其實,我覺得我們的觀點並不衝突。我只是覺得出色的醫生,並不僅僅是那些寫在教科書扉頁上的人,也是那些口口相傳的,能夠得到同行認可的醫生。

還有關於醫學學歷的問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一些報道,事實上,中國現在是缺醫生的,可是為什麼還有一大堆的醫學生抱怨就業難?本科畢業的學生絕大部分選擇了考研,那麼考研出來,基本可以去一家普通市立醫院(不說北上廣深這種超一線城市)。還有一小部分的醫學生轉行或者選擇工作。但是,留給縣級醫院的生源還是太少了。可是基層醫院還缺人,怎麼辦?就向社會招人,就會有一部分學歷低,中專,大專畢業的社會人,先考了助理醫師,然後才考了執業醫師,可能38.9歲仍然是個住院醫師。但是老百姓是最不會說謊的,我曾經聽說,就是現在還有很多農村患者送大米,送自己家地里的小菜,送烀好的土豆茄子。

醫者,治病救人方是王道。出色的醫者應該是患者心裡的,同行嘴裡的,而不是教科書扉頁上的。。。

——————————原答案——————————

強答一番。

本身自己是外科醫生,所以接觸了很多各式各樣的同行,二甲,三甲,某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以及某權威部隊醫院。

我以為外科醫生的優秀,不僅僅是響噹噹的學歷,更是手術做的乾淨記錄,和患者和同仁保持良好的關係。

我曾經一個朋友,是中專技校畢業,現在在縣級醫院工作,一路走來,照過放射線,修過醫療器械,干過麻醉,干過骨科,後來成為了一名普外科醫生。學歷確實不高,但是他的技術卻是相當的好。年紀輕輕,做手術就有自己的節奏,而且手術很乾凈利索。我倆曾經聊過天,他說那個時候沒有人教他縫合,就自己練,海綿,皮沙發,柚子皮,所以他現在一手的好針法。因為干過影像,全科室沒人看出來的片子,他一眼就能看出來。和患者也保持著非常良好的互動關係,所有的醫生提起他都是豎起大拇指。包括教育科里新來的小醫生,也是多像他學學。

私以為這也是出色的外科醫生。

每個角落都需要醫生,不能說鄉鎮醫生就沒有三甲醫院的醫生出色。但凡能在自己的崗位上做的好的,便都是出色的吧。

學藝先學德,做藝先做人。


讓我們從實際出發,務實地一步步逆向推斷:

1. 想成為優秀的外科醫生,也就是被業內、業外同時認可的那種,最最初始的要求是你必須得有個好的平台,上至胰腺癌下至闌尾炎無所不開,否則你在一部分業務能力有限的縣級醫院開一輩子的刀,一般也只能得到「包皮小王子」之類的稱號。雖然老一輩外科醫生有一些是從基層殺上來的,但典型例子如上海suijin醫院普外科大主任,妖刀彭,有名言「我的經歷是不可複製的」。

2. 你想要進入好的平台,你需要一個願意拉你一把的導師。除去特殊因素比如你爸是市長、你長得太帥、你比院長的親兒子還親等等,大部分情況下還是得靠自己的努力。

3. 你想得到導師最終的大力推薦,你必須在博士期間獲得他的認可。導師喜歡科研狂魔,你就潛心學習如何做實驗發paper;導師喜歡能幹活的,你就泡在手術室里別出來;導師喜歡八面玲瓏的,你就好好琢磨社會關係。你要是能文能武情商還高,那你就能秒殺所有導師。

4. 想獲得導師的認可,你得先讓心儀的導師收你做博士生。出去特殊因素比如你爸是市長、你長得太帥、你比院長的親兒子還親等等,你最好有個還可以的成績單,有不錯的英語水平,實習的時候讓心儀的導師對你有點印象,碩士生的話最好有點文章。

5. 想要有個比較不錯的「學習背景」、接觸有地位的導師,你最好要考上一個一線的醫學院。兩封郵件在我信箱里,一封是交大醫學院五年制,一封是名字都沒聽說過醫學院五年制,小腦想想也知道該選哪個。

6. 想上一個一線的醫學院,你高中時就要好好學習。雖然四大豪門醫學院紛紛獨立招生,然而其錄取分數仍然不算低。

綜上所述,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處於什麼階段就做好該階段的事,別胡思亂想。畢竟一個本科生哪怕喊破嗓子「我準備為醫學事業奉獻一切,我對病人比爺爺還親!」,你可能仍然只能開痔瘡。


謝邀!這個問題邀請我,愧不敢當,而且最前面還有圈內大神 百年孤獨ople/af809ba1eac2df3342b5e2b4cdba3157 鎮場子,我哪敢嚇嚷嚷。。。

題主都提到大學該做什麼,是不是還沒讀大學?如果不是對醫學特別有興趣,那就離醫學越遠越好!本科多讀一年,出來基本找不到工作,碩士畢業勉強有資格投簡歷,博士畢業才能把腰板挺起來,至於規培之類的聽天由命好了。

如果題主不慎已經入了坑,大學前幾年基礎課認真學,解剖,生理,病理,無論是考研還是臨床工作,都用的到,不見得非要記得清楚,能行成一個思維體系最好了。不是學神的話,這麼多課程幾年下來都忘得差不多了,這些內外科都要做的。

本科期間,上了臨床,多看看一線醫生如何看病,如何收病人,如何跟患者及家屬交流,見習實習不是學理論知識的時候,而是儘可能學習臨床思維,這在書本上不會學到的。我一個臨床工作過的學渣,可以分分鐘秒殺學校里出來的學霸,但發展前途不一樣的。外科實習這個時候尤為重要了,從換藥開始,從取換藥碗開始,做好每個細節。有些人真的眼高手低,有實習生待了一個月連葯都不會換,無菌術一塌糊塗,更別提上手術台能練到什麼了。

考研估計是條必經之路了。那個時間正好實習,我當年考研考的蠻差的,臨近考試兩個月沒去實習,後來發現真的不好。我在心內科實習的時候可謂是最認真的,複習過程發現沒那麼難,以前怎麼背怎麼忘的內容,臨床一待過目不忘。

最後,保護好自己。職業暴露和醫患關係。反對那條上來就提醫德的。我覺得守好自己內心那份道德就好了。我想做一個白衣天使,但我也要吃飯,我也要養活家人,我也想過好生活,我也不是刀槍不入。我能對的起自己的良心就足夠了。不好意思跑題了。


要成為出色的外科醫生,首先需要有天賦,這是一定的。除卻外科醫生這個行業,任何行業想要做到優秀和頂尖,必須有天賦。另外,我認為出色的外科醫生要有以下特質:1. 對外科事業有發自內心的熱愛;2. 對解剖學深入骨髓的理解和參透 3. 顯微外科方面精細到極致的手技 4. 對病情、解剖結構、手術範圍和手術中可能遇到的情況有精準的預判 5. 能根據4作出最佳的手術策略 6. 強大的自信和經驗,在手術中發生意外的狀況都能鎮定的應對,比如助手把什麼血管捅個窟窿之類。如果具備以上這些特質,那麼結果是:1. 在手術的每一個步驟上都很明白手上動作的意義和後果 2. 對於複雜狀況能夠邊做邊想,可以自如應付入腹後發現的各類狀況,並且有更多的耐心去解決它們 3. 有強大的學習曲線去學習任何一種新的術式,有些刀甚至不需要帶教老師,自己看書思考一下就能自己去開了 4. 擅長反思並且領悟如何避免術後併發症。雖然說手術併發症有時候無法避免,但嚴重併發症一定和手術中的紕漏有關。優秀的外科醫生知道如何避免這些紕漏,所以他們開過的病人是不怎麼需要花太多精力管理的,這一點病房醫生和護士深有體會。以上就是一個優秀的外科醫生所具備的素質。如果你不具備以上這些素質,經過長年累月的反覆訓練,可能你也能成為一個外科醫生,但是你對手術和解剖的理解會過於程式化和表面,有時候病人發生了術後併發症你根本想不到為什麼,或者根本不會去想,然後在之後的手術里重複一樣的錯誤而不自知。


我不是外科醫生,但直到現在還記得當年我的外科老師卿三華教授的話「好的外科醫生首先要是一名合格的內科醫生」。

可惜,卿教授後來的歸宿,唉,今人唏噓和悲痛。


先從紮實的解剖知識跟練習動手能力開始。


@咖喱雞


謝邀。作為一個不知名的小外科醫生,回答此問題確實有困難。西方人常說,好的外科醫生應該是:鷹眼,獅心,婦人手。好的外科醫生應該有敏銳的觀察力,堅強的意志力,同時還得有靈巧的雙手


我認為在中國 社會環境特別是醫療環境如此複雜畸形的情況下 真的很難有哪一個可以作為一個榜樣 來闡述一個完美的外科醫生

而醫生的形象又很難脫離環境獨立存在....

簡單我說說我努力的方向吧

1 業務水平要高

這裡 一方面是需要自身努力 一方面跟個人的性格 天賦也有很大關係

2 宣傳能力

要能取得病人的信任 才會有病源來找你,很多好醫生手術做的很好,但是只是科室內部人和麻醉科的同事知道,患者只知道「找專家,找主任」。所以大家一窩蜂的都去寫文章晉陞職稱了。

3 組織統籌能力

有時候手術並不是你一個人的事 你要算好今天排幾台 有幾個助手 有幾張床 收幾個病人 出院幾個

4 自我認知

有所為有所不為 對自己的能力有清晰的認識 自己能做的手術一定做好 自己不能做的手術 一定不做 手術中有問題隨時請教上級甚至同級 這是對病人負責也是對自己的保護。

以上


大學期間應該注意考研,實習期間應該注意考研,碩士期間注意發文章和考博,博士期間注意別因為發不出sci跳樓,工作期間注意繼續發文章迅速晉陞,最好搞幾篇高分的奠定自己在該領域的權威,然後招一堆碩博在你底下幫你科研。總之就是要用筆桿寫出一片天。


腰要好。。。哭暈


膽大心細臉皮厚,一個好的膀胱就是成功的一半。


有一顆能扛罵的心,無論是你的師傅,還是你的主任,你的上級醫生,甚至是手術室的麻醉師,護士,還有病人和病人家屬,你都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面對他們對你的【不認同】,自己總結,學習,想想怎麼把大大小小的事情做好,久了以後有自己的氣場和做事風格,能有條不紊地處理好方方面面,你就是一個好的外科醫生了。


前面十年是紮實的基本功,一切機會多上台,多練習

十年以後看的就是天賦點了,

多學習不同的流派,多看不同大師的操作,但是不迷信權威。


我覺得這個問題很大,不久前採訪了一位外科醫生,這位外科醫生覺得作為醫生最好的樣子是怎麼樣的。我覺得挺有道理,分享給你們看看:

------------------不明覺厲的分割線----------------------------

不久前小編採訪了一位正宗「醫二代」。他叫符竣,來自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是大血管中心主任醫師。

醫生介紹丨符醫生擅長大血管、瓣膜置換、瓣膜成形術、冠脈搭橋、房顫外科射瀕消融術、先心病等手術。主持和參與各類心臟外科手術4400餘例,中南地區首次開展使用雙極鉗Maze術。
符醫生在國家級、國際外科學雜誌發表《改良主動脈全弓置換術的臨床應用》、《腔內吻合技術在Bentall手術中的應用》等學術文章12篇,多次參加美國明尼蘇蘇達大學心臟中心、國際微創心胸外科學會等進行學術交流,武漢科技大學兼職副教授。

符醫生眼神犀利,談吐不凡,出生於醫學世家的他,對醫生這個職業有著一份坦然的使命感。初見符醫生,小編就覺得他特別的穩,似乎任何問題都難不倒他。當提及到這點的時候,符醫生歪頭一笑:「有些情況下,醫生也有醫生的無奈啊。」

▲通過各種正規媒體分享健康理念,也是醫生的責任所在(供圖/符竣)

這個醫生有點「狠」?

有人說,符竣教授是「狠心」的醫生。

就在大家歡歡喜喜過大年的時候,一位52歲的男性突發心梗,隨時有猝死的風險,符竣教授團隊趕緊給他做了個大血管手術,成功地帶著他逃離了死神的魔爪。

「狠心」的事情來了,就在患者離開大血管手術台的第15個小時,符竣教授團隊就開始「虐」患者,不讓他好好地躺在床上休息,而是採取「加速度」康復計劃,在醫護人員的鼓勵和他自己的配合下,開始進行離床活動,從醫生在床邊扶坐三五分鐘,休息幾小時,再到自己獨自坐,再到床旁站立,最後在醫護人員的攙扶下緩慢行走。

▲符竣教授團隊帶著大血管術後僅15小時的患者進行「加速度」康復計劃

術後對病人「狠」一點,有助於康復嗎?

符醫生說:「這個不能以偏概全,要針對不同的患者情況來制定不同的治療方案,這個患者本身的身體素質比較好,可以採取這樣的康復計劃。康復計劃對患者來說是比較痛苦的,我跟患者和家屬溝通過好多次,畢竟康復計劃需要一次又一次地挑戰自己、克服身體的不適和痛苦。」

視病人如戰友

在符醫生眼裡人文關懷至關重要,只有患者、家屬和醫生達成了統一戰線,才能更好地、對抗病魔。他以醫生的角度詮釋著「人文精神」,他說心懷感恩,懂得敬畏生命,這是醫生的基本素養。

手術間里,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是符醫生的戰友,他們一同為對抗惡疾而戰鬥。心臟病手術需要多人協同配合,這不是主刀醫生一個人的戰役,符醫生強調。

當天,小編問符醫生做過最長的一次手術是多久,符醫生的回答讓人倒吸冷汗。他淡定的說大概三十多個小時吧...符醫生繼續說,當然其他同事也都一樣的,大家一起堅守崗位,全力救命。他尊重每一位走上戰場的病人,不遺餘力的為病人帶來健康,他說這是作為醫療工作者的覺悟。

符醫生的座右銘

小編每次採訪都會問醫生一個問題,你現在最大的願望是什麼?

採訪當天,符醫生說出了他的小心愿——希望大家能夠理解:醫學的任務遠超越治癒。

符醫生提到了一位叫特魯多的醫生,他1915年死於肺結核,他的墓志銘上刻了一段話,深深影響著符醫生:「敬畏生命是一個很好的品質,在面對選擇時會自然的把複雜問題簡單化。」

▲特魯多醫生是一位肺結核醫生,他的墓碑埋葬於荒野之地撒拉納克湖畔

符醫生說除了頻繁的出入手術間,他也有常規的診療工作,一個上午來找他複診的病人有時多達20個,為了向病人講清楚一個複雜病例的治療經過,面聊溝通可達到半個多小時。

「術前我們醫生進行手術方案分析討論,確定了一個最優方案後,會耐心的、全面的把這一手術方案告知患者或其家屬,」符醫生說:「像我們這類手術,每個人的手術條件都不一樣,每一場手術都是腦力、體力的考驗。

對於醫生來說,除了向病人提供硬性的治療服務之外,其實更應該做好病人的安撫工作。」

▲符竣醫生參加2016年中國心臟大會

一個故事

符竣教授說起最近的一例病患:一位拾荒老漢帶著他二十來歲的智障兒子來到亞心醫院求醫。老漢的兒子被查出來患有感染性心膜炎,但老漢即使拿出所有的家當,也不夠手術的費用,符竣教授不僅為患者選擇了更經濟的手術方案,還幫助患者申請了亞心醫院的慈善救助項目來幫助患者及家屬,現在患者已康復出院。

符竣教授請來了亞心醫院的陶院長協同手術,給老漢的兒子做了瓣膜修復手術,「他的情況,做瓣膜置換手術會更順利一些,但是考慮到患者的經濟情況,畢竟瓣膜置換手術是需要長期服用抗凝葯的,最終為患者選擇了瓣膜修復手術。」符竣教授說道。

為改善健康問題,病人尋求醫生的幫助,醫生理解病人的訴求,定會為患者選擇安全、有效、經濟的精準醫療服務。符醫生說亞心有很多公益項目:「愛佑童心」「亞心關愛基金」、「六一愛心行」、「大病救助」、「明天計劃」、「彩虹橋」、「頂樑柱計劃」等多個公益項目,旨在幫助貧困心臟病患者減輕經濟困難,得到及時治療,為患者送去「心」健康和新希望。

符醫生的健康貼士

現在的冠心病、主動脈夾層等心臟病都更加普遍化和年輕化,尤其是四、五十歲的中年男性,是冠心病、主動脈夾層的高危人群,一方面他們是家裡的頂樑柱,承載了太多的生活壓力,另一方面,不良的生活習慣絕對是一個隱形的殺手。

冠心病重在防禦。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僅是規律的作息、健康的飲食、愉悅的心情,更重要的堅持運動和壓力的釋放。平常可以適量多吃一些海魚,適量多喝些茶,練練氣功也是不錯的!

現在很多人的自身意識還比較薄弱,有時候身體不適總覺得忍忍就過去了。冠心病拖久了容易出現猝死的危險,僅有20%-30%能救治。所以,符竣教授提醒大家:不管是高危人群還是普通人群,一旦發現身體不適,有心悸、氣短、胸痛、暈厥等癥狀,一定要及時就醫。

符竣教授經常會有緊急手術,所以特別珍惜休息的時間。休息之餘,他能做的就是抓緊時間去打打羽毛球,或者是洗個熱水澡,以此來放鬆一下自己。說道自己「最想做的事情」,符竣教授微微一笑道:「平常時間比較緊,很少能陪陪家人,畢竟,一個家需要全員來呵護的。對我來說,和家人一起就是最美的時光。」

行醫救人是醫生的天職,然而醫生的職能遠超治癒。一位負責的醫生應該常常去幫助病人、溫暖病人,而一位真正的大醫則是總是去安慰,自始自終地感知病人,關愛病人。做好人文關懷,符醫生一直在成長。

當醫生的覺悟,全部濃縮在了這段話里:

偶爾能治癒

常常去幫助

總是在安慰

註:以上圖文均節選自楚醫微信號(hbchuyi)


首先你要會黃段子,儲備要多。


據說泌外大牛張騫剛開始練習腹腔鏡的時候,都是在家讓他媽給扶鏡子的....


心理素質、手眼協調能力是基礎,重要性至少佔50%+,當然這個是天生的。後天刻苦的學習和訓練是剩下的50%。

我一直認為,不具備前兩點的人是不能當外科醫生的,這個觀點挺得罪人的,但現實就是這麼殘酷。外科醫生是個很特殊的職業,沒有這個天分後天真的沒法練到水平太高。

我國的現狀是只要刻苦就可以成為一名「優秀的」外科醫生。

我在一家三甲醫院從事外科12年,見過大醫精誠,也見過各種不屑與拙劣。同齡人中,論手術水平我屬於拔尖的那一撥,所以有資格回答。

醫鬧、傷醫不斷,看到同行的遭遇心裡很惋惜。但是,作為這個群體中的一員,想請大家捫心自問,抹去那些課題論文頭銜,就說治病救人,我們有幾成人做好了。

希望大環境能變,從培養機制到淘汰機制都合理起來。

教育、醫療和法制決定了社會的質量,以上。


推薦閱讀:

醫療電,身體充電儀器。這真的能改善身體健康嗎?對身體有害嗎?
如何才能避免醫生給自己開沒用的中成藥?
外科醫生做手術,想上廁所怎麼辦?
關於吃菌中毒是什麼體驗?
為什麼有的小孩子說話晚甚至不會說話?

TAG:醫生 | 醫院 | 醫學 | 醫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