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和法律從業者,在《財經》和《新世紀周刊》這兩者中,會選擇哪一本作為常看雜誌?


財新《新世紀周刊》

我從《財經》創刊就開始閱讀了,至今家裡還存有前幾年的雜誌,並不時翻閱,從「舊聞」中解讀「新聞」。但我必須要說,現在《財經》的水準和《新世紀周刊》根本不在一個水平線上,區別當然是胡舒立。


/當然財新<新世紀周刊>,因為胡舒立。

/本人從<財經>創刊號開始看,那是98年,那時我是一個三線城市的工程師,貌似財經描述的世界離我的生活很遠,10元一本雜誌對我來說也是很貴的,因此去租<財經>來看,由於看的人不多,基本上書店的老闆相當於給我專門訂的。

/是<財經>引導我走上現在的投資之路,那時知道了從汪丁丁、李劍閣、郭樹清、周小川、王岐山、陳清泰等經濟名人,知道了基金、投行、中金、高盛,當然還有銀廣夏、基金黑幕、莊家呂梁,是一堆在我看來中國財經報道水平最高的記者如胡舒立、李菁、凌華薇等成就了<財經>,原來以為是夢幻般的財經雜誌團隊(王波明的上層資源和胡舒立的帶團隊的能力、網路資源和敢作敢為),只是可惜了09年的整個團隊的出走,<財經>不再,<新世紀周刊>新生,因為雜誌的核心在采編團隊,原財經的采編團隊幾乎全跳到財新傳媒,所以即便王老闆迅速招來新團隊,但畢竟難以在短時間內延續原有的品質。

/財新網在政經新聞上更是領先不少,以前<財經>幾乎是每期必買,現在是選擇性買幾期看看,但卻指定辦公室訂<新世紀周刊>,自己買iPad版。

/曾經安排過領導接受<財經>專訪,但是山已不是那座山了,沒以前公司被<財經>讚揚後的那種榮耀感了!

/不過最近馬雲吐槽胡舒立,讓我警惕無論如何不要陷入偶像崇拜,財經人更需要的是自己的獨立思考,而非記者們的結論取代了我們的大腦,雜誌只應該是我們的信息渠道罷了。


都看,因為存放問題,改訂電子版了。

但是財經的lens一定要訂閱紙質的!


只看過財經,有些相關法律的案件寫的很好


推薦閱讀:

《軍情觀察室》的主持人董嘉耀在作報道時的語速為什麼要這麼快?
面對危及生命的新聞現場,新聞記者應該堅持報道還是先救人?
怎麼看公安大學特警隊雪中訓練上頭條?
為什麼娛樂媒體這麼恨文章?
對於有意誤導輿論的媒體,有什麼辦法治理?

TAG:媒體 | 法律 | 雜誌 | 金融 | 《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