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政府部門,有哪些重要的 KPI (關鍵績效指標)考核?它們對官員有多麼重要的影響?

比如全運會金牌數,我們老百姓很難理解這對相關部門領導的重要性。

還有GDP,能否詳細說一下,這個對地方政府官員升遷的重要性?

還有適齡兒童入學率,公安局的破案率……這些績效數據到底有多大威力?對相關部門而言?

能否舉例說明該考核指標的重要性?


謝謝邀請。

首先,這個問題不太會有直接的來源可以參考,我也不知道組織部在選擇人選時會參考哪些指標,有沒有固定的一套程序等等。所以,下面的分析都是一些間接的經驗研究。

第一,省地級的官員晉陞考核必定包括GDP增長率。許多人已經證明了GDP增長率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考核標準。李宏彬和周黎安(2005)http://web.cenet.org.cn/upfile/115170.pdf 發現,任職期間的所在省的經濟發展平均速度越快,省級政府官員的升職概率越高。

對這種研究一個常見的懷疑是:經濟增長不僅有省領導的作用,這個地區本身是不是富庶也有很大影響。所以,如果組織部晉陞的程序是把一個看中的官員放到一個經濟增長較快的地方,那麼晉陞的故事就不是考核GDP了。於是一些人(包括周黎安自己)也做了一些後續的研究,一方面把經濟增長中的地方效應和個人能力效應區分開來,另一方面把省級研究擴展到地級市研究(http://observer.nsd.edu.cn/cn/userfiles/Other/2011-12/2011122215162654986173.pdf),進一步確認了GDP增長確實是省地級政府官員晉陞的考核指標之一。

第二,縣鄉級的政府考核可能包括一系列較複雜的、持續變化的指標。北京大學的劉明興副教授在2000、2004和2007年對全國6個省60個鄉鎮和120個村進行了跟蹤調查。他以全國若干地區縣、鄉政府使用的幹部工作文件作為基本依據,要求被訪談的幹部在備選的考核任務之中,選擇縣政府或鄉鎮政府領導班子考核最重要的五項指標,並按照考核權重的高低排序。他有以下發現:

以上兩表列出的分別是該指標為該地首要考核指標的比例和屬於前五重要指標的比例。不難發現對於鄉鎮級政府來說,招商引資是不變的主題。這其實契合了在省地級的GDP考核,也是一種對於經濟發展的追求。另外,社會綜治在前五項中出現的比例逐年上升,社會綜治這個指標不僅包括當地治安,更包括了信訪數量等因素。這也是鄉鎮政府頻頻出馬截訪的原因。

第三張表是所謂的「一票否決」項目,也來自於幹部調查。其中,計劃生育、社會綜治和安全生產是鄉鎮幹部晉陞的「紅線」,遠遠超過其他的指標。觸及到這根紅線的幹部,比如出了安全生產事故、超生數量超標或者是漏截了幾個上訪的,該鄉鎮的幹部仕途就走到頭了。從這裡,我們似乎可以理解一些看起來十分令人費解的政府行為。

最後再次強調,以上所有內容均來自於經驗研究的推測以及幹部的主觀報告,沒有任何途徑(至少我沒有)可以知道來自於組織部的確切的考核指標體系。結合省地鄉鎮級官員的考核體系以及一些難以理解的行為(比如一個運動員先加入了哈薩克籍再加回中國籍據說是要準備全運會),對於其他部門,比如公安、教育或者體育等,我相信也會有類似的考核指標。就像省地級官員追求GDP、鄉鎮級官員抓招商引資一樣,負責各個部門的官員也會孜孜不倦地追求他們應該追求的數字。

數字出官,官出數字。用各種指標加上一票否決的考核項目來選拔官員,到底好不好呢?如果不好,要怎麼改?這個問題其很難回答。這等於在問:用分數定終身的高考,和讓教授組成招生委員會進行自主招生,到底哪個好?


維穩。現在比GDP還要重要,誰要是不穩定,就會下課。


基於我自己的經歷來回答一下GDP這個問題好了

謝謝@chenqin的回答,周黎安教授在05年提出晉陞競標賽這個名詞,基於周黎安的研究,也有許多學者把晉陞競標賽當做一個公理(如許成鋼),目前比較出名的晉陞錦標賽的研究都是基於2002年或者之前的省級官員的數據。當然其觀點也不乏反對者,陶然蘇福兵陸曦朱昱銘的研究《經濟增長能夠帶來晉陞嗎》重新評估了省級官員的晉陞軌跡,發現省級官員任期內的GDP和其提拔並沒有直接聯繫。

我不覺得真的有人可以毫無爭議的證明GDP和官員提拔之間的關係,因為有太多的變數參雜在其中,根本沒有辦法單獨的考量GDP和官員的提拔,所以這方面的研究才有如此多的分析,為什麼很多人都會想當然的把GDP和官員的提拔聯繫在一起呢? 因為大家認為中央強調經濟建設,當然會傾向於通過以提拔作為激勵來開展地方政府間對於經濟增長的競爭,這種方式確實帶來了中國經濟很多年的高速增長。但是在現如今中央政府已經把目標從經濟增長轉為了一個更為多元化的目標,按照相同的思路,地方政府並不會把經濟增長作為一個唯一的目標 (近幾年省級政府紛紛調低經濟增長目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而且省級官員的提拔涉及太多的政治因素,所以我的研究是從地級市的市委書記角度切入的

具體的研究過程就不贅述了,我的研究結果是,GDP這個數字和地級市市委書記的提拔並沒有直接的聯繫

為什麼地級市角度的分析會和之前那麼多學者的研究有如此大的差異呢?有兩個原因,第一個當然是中央轉換了經濟增長的方式,一個多元化的指標會讓中央更加關注可持續發展而非經濟增長。第二個也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在提拔過程當中,上級政府在很多時候往往會選擇「適合的」而非「有能力的」,在官員提拔之前的後備幹部選拔過程當中,後備幹部的選拔都是有一定的標準的,每一次選拔後備幹部的時候都會通過一些標準,比如年齡,性別(一般黨政領導隊伍中必須有一位女性),任職經歷(比如副市長常常會要求區長和區委書記的經歷)等等,這一些標準會篩選掉一些「任職表現好」但是沒有達到硬指標的官員(所以有時候會存在從市長直接到副省長的破格提拔,比如銅川和雅安的兩位女市長都直接從市長為止提拔到了副省長甚至省委常委)。第三點,有些官員其實是事先被選中,然後放入一個快速提拔軌道的,所以大家會覺得有的人在政壇上簡直是「平步青雲」,在被選中以後,他們的任職等等都是被規劃好的,為了滿足第二點所說的一些標準,對於這些官員來說,只要別犯大的錯誤就好了。(有一個概念叫「 Sponsored Mobility", 大家可以去搜索一下相關的資料)

但是我並不是說GDP就一點都不重要了,GDP重要,GDP依然是衡量經濟發展最為顯著的一個指標,也關係著城市對於大項目和跨國公司等的吸引力。但是GDP這個數字本身和官員的提拔關係並不大,現在也不存在官員拚命刷GDP的情況。地方政府最為關注的是兩個點:1. 財政收入,高的財政收入不僅可以讓一些官員實現其政治野心,財政收入高了政策的靈活性也會大很多。2. 就業,就業涉及社會穩定。


1、有哪些關鍵指標。

政府部門的考核指標很多,主要分經濟類指標和民生類指標,但比較重要的還是經濟類的指標。(有刪減)

2、指標對領導幹部的意義。

首先,它是實施政府內部管理的有效手段。政府目標任務的下達、官員和部門的考核等都是通過它來實現的。同時,很多指標的價值在於通過與兄弟地區進行比較,一旦相關指標落後於其他地區,或者有較大下降,領導會面臨上級較大的壓力。

其次,考核成績對官員的獎懲和升遷也有很大影響。中國政府從古至今歷來非常重視績效考核在關於獎懲和提拔中的作用。一般認為,相同資歷背景的官員,政績在官員升遷中起的作用比較大。對於總體來說,政績從來只是官員升遷一部分因素,甚至不是主要因素。因為,雖然表面上看那些經濟發達地區的官員升遷較快的原因是地方經濟發展速度較高,但究其原因,政績的好壞主要和天時、地利影響較大,那些能去經濟發達地區的官員,往往都有較強的政治資歷和背景,政績往往是他們升遷因素中起錦上添花作用而已。

綜上所述,類似考核指標這類政績,對於官員而言重要,但不是最重要。


中國經濟增長的指揮棒發生重大變化,在對地方政府以及地方黨政領導考核中,有關環境、能源資源的權重,遠遠超過了GDP。

比如根據綠色指標考核體系,資源利用權重佔29.3%,環境治理權重佔16.5%,環境質量權重佔19.3%,生態保護指標權重佔16.5%,增長質量權重佔9.2%,綠色生活權重佔9.2%。其中GDP增長質量權重不到資源利用、環境質量權重的一半,佔全部考核權重不到10%。

具體而言,人均GDP增速權重僅僅佔1.83%,但是單位GDP能耗權重達到2.75%;PM2.5指標達標權重佔2.75%,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權重為2.75%;地表水劣五類水體比例、森林覆蓋率等權重也為2.75%。

國家統計局原司長黃朗輝指出,這是中國發展方式的重大變化,近期霧霾加重,社會反響較大,反映出目前環境污染加重已經影響到人身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問題。社會已經有了共識,即單純為了追求經濟增長而導致環境質量下降,這樣的增長沒有任何意義。

「新的考核體系說明,未來各地要更多地確保環境質量改善,實現綜合發展,而不是單純追求經濟增長。」

重大改變!官員考核環境成重中之重


前幾天回家看縣裡面的電視台,季度考核,各單位電視大擂台,現場直播,給定時間,各單位上去演講,然後根據各單位的平時考核打分,重點來了,最後考核最次的一二三名上台發言檢討,考核好的最後發獎發錢

http://newpaper.dahe.cn/hnrb/html/2017-08/03/content_172774.htm

算是效績考核新方式,看某些單位灰頭土臉上去檢討,大快人心


穩定程度,gdp,最主要的是上面有多少使勁的


1月12日,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在月度例行宏觀數據發布會上表示,近期印發的多個涉及到生態文明指標的考核,對生態環境質量等體現人民獲得感的指標賦予很高的分值和權重。

這些辦法強化了地方黨委和政府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責任,要落實「一崗雙責」,將考核結果作為各省區市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幹部獎懲任免的重要依據。

這將使得各地發展成果的考核,出現導向性的變化。

「通過這些指標設計、制度設計,引導約束地方黨委政府把綠色惠民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質量改善。」趙辰昕在上述發布會上說。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五大發展理念,將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放到突出的位置,明確了到2020年中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的目標。

上述考核指標中,關於GDP(國內生產總值)的權重遠遠低於環境等指標,這意味著從1949年以來GDP至上的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將發生根本性變化,環境因素的考核首次置於比GDP更重要的位置。數據轉看薦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張維為的低智商民粹主義?
廉政公署的聲譽現在怎樣?
政府成立一個公司經營土地,這種模式應該稱為什麼?
為什麼在韓國漢江奇蹟的過程中政府大力扶持重工業中的民企,而不是國企?
美國聯邦儲備銀行2008年金融危機中秘密向銀行貸出7.7萬億美元低息貸款的事件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預計會怎樣收場?

TAG:政府 | 公共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