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明年(2018)經濟硬著陸和經濟危機,中國會什麼樣?
近日曾預言2008金融海嘯的末日博士預言明年中國經濟將發生經濟危機和硬著陸,詳見: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70,20120718222636872.html,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38234/,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3565657/。我的問題是如果明年經濟硬著陸和經濟危機,中國會什麼樣?老百姓如何提前應對?
乖乖,幾年的老墳被挖出來還沒有人來嘲諷公知
這次中國看來真的要崩潰了
其實啊,所謂末日博士,我看不是說得准
而是允許他說了
美國信貸馬上要出現危機其實不可能就幾個人知道,一大圈人都知道了
而這種事情和隨機概率的不一樣
經濟一半人唱好一半人唱衰,如果是涉及基礎層面的(尤其是金融),那麼肯定要往唱衰方向的走。
就好像中國不是只有張召忠知道印度航母要出事,但是張召忠被批准把這事兒說出去,於是印度航母八個鍋爐燒了七個。本質不是印度航母要出事這件事難以預料,大量知乎朋友都預料到了,因為阿三么……出事情才是正常的……但政府方面允許張紹忠這麼說,所以就是「說中了」,於是大家更知道阿三總是要炸。
中國黑阿三還只是預測範疇的,只是把握很高。
而作為內部人士的話,反而是知道後續美國策略和解決能力的,這就更知道要崩了
所以其實這不一定,而且很大可能不是一個「預言」,而是對既定不可控事實的「批准發言」。
但是這畢竟是對內,可以做到全盤了解,甚至政策會一起和各種發言進行(實際上這是為了軟著陸,而且是手段已經預備好了發言,並非去迎合發言)
所以美國為了遏制中國的某些政策,可能是要有大舉動,小到反華資金,大到貴重金屬都要進行準備
與其說是「預言」,不如說是給中國某些勢力一個「通知」。
既然如此,造成的損失夠大就好,預言是否命中沒有關係。
對內的話命中最關鍵,因為涉及政府「一切盡在掌握」的觀感,對外就不是這樣了。
當然,明年中國會有很多經濟硬著陸和經濟危機的網路內容,然後屁事兒沒有,估計一些企業大佬會出來跳跳跳,然後一巴掌被摘掉紅頂送去菜市口。
雖然這些人也知道不要對美國抱有一絲幻想,但這個時候他已經說了不算了……反正菜市口是去定了的……
總之,老美你就折騰好了,你都預言多少次了
經濟硬著陸預言算個啥
我們都可持續性崩潰了,每天末日,害怕你預言個經濟硬著陸?
你還是管好你自己,別剛有點起色就來個從臉剎到前列腺。
大蕭條真正的發酵,會是在 2017 春節後嗎? - 鄧鉑鋆的回答 -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450660/answer/126251121
去年這個時候我回答了這個問題。當時有許多焦慮症病友在評論區里指責我不應該打擾他們病友之間交流病情。其實我要講,抑鬱症和焦慮症其實都是一種病。拉屎便秘的是抑鬱,腸排空快、易激惹,一有情緒波動就控制不住,一天要排便好幾次的是焦慮。另外抑鬱症、焦慮症病友結成互助小組交流病情只會造成病情惡化,病人與病人是不同的。要治病,還是得吃藥。
現在開始答題。
真要是經濟硬著落,「七級工、八級工,不如鄉下一壟蔥」的時代又會到來。蕭條初期,農資的生產還能保證,農村尤其是商品經濟的影響力比較小的農村,受到的影響反而小。當蕭條演化為大的動蕩,越是跟現代社會脫節的農村,日子越安穩。因為現在的社會化大生產與社會秩序本來就跟他們沒關係。
真要是經濟硬著落,初期「現金為王」,目前槓桿率較高的小資就倒霉了。之後是惡性通脹,不動產的保值性只是體現在跌得慢一些。就像「去庫存」之前許多八線地區的房產,看上去升了一點值,其實只是在貨幣注水的過程中貶值的慢了一些。所有人手中的財產都不能躲過資產貶值。
以目前中國的經濟體量,中國經濟完蛋,必然會傳導到世界各國。看內戰和外戰哪個先開打吧。內戰開打,社會秩序與生產徹底破壞,我國一些人口密集的地方可能會出現大規模的人口減員,照著清代的人口規模發展。人們不會慢慢的餓死,更多情況下是在社會秩序破壞、生產中斷的情況下絕望的餓死,慘烈的被殺。如果對外開戰,內部說不定還可以靠軍管維持社會秩序。China"s under martial law, I can"t take it anymore。嗯,我看看我在知乎的發言夠槍斃好幾百次了……
所以我建議大家忘記焦慮並愛上中國夢。現在是兩學一做:
「實現中國夢,最終靠全體人民辛勤勞動。「功崇惟志,業廣惟勤。」勞動是財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間的美好夢想,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實現;發展中的各種難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輝煌,只有通過誠實勞動才能鑄就。勞動創造了中華民族,造就了中華民族的輝煌歷史,也必將創造出中華民族的光明未來。必須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讓全體人民進一步煥發勞動熱情、釋放創造潛能,依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開創更加美好的生活。」
經濟學家最厲害的地方,就是成功的預測了過去10次經濟危機中的20次。。。天天叫繁榮和天天叫蕭條,總能對這麼一兩次的。
有興趣看看某末日博士長期以來的預測,堪稱辣眼睛典範,之所以能有這稱謂,無非媒體炒作+部分人更喜歡自己想看到的觀點罷了。。。如上這不一直為硬著陸做準備么,根據消息我還是很看好台灣
1:小資很爽。
2:小資很不爽。
3:海外高華很爽。
4:海外高華很不爽。
——————————————————————————————————
1:小資很爽
房價匯率崩盤,某些持幣觀望的趁機收割資產——在他們自己沒被波及之前。
2:小資很不爽
失業潮爆發,黃賭毒泛濫,隨之租房市場崩潰。「小資」手裡的資產不但無法變現,還持續貶值。
物價飛漲,收入相對下滑,這些人中大部分會因為生計所困,廉價變賣資產。
城市「小資」斷了水以後,被迫重新進入「血汗工廠」,且徹底失去議價權。
當然這還是好的,如果生產都沒抗住,那就會發生蘇聯解體後高端大學生畢業賣淫那種事。
3:海外高華很爽
早年跑路海外的人,以及某些港台同胞,這麼多年來,看著大陸不但崩潰還越來越好,自己高等華人身份也成了笑話,心裡憋著一肚子火,日夜盼著大陸出事。大陸發生經濟硬著陸,他們會歡天喜地一陣子。
4:海外高華很不爽
如果硬著陸到徹底衰落,甚至起了亂子,這些人最狂野的夢都實現了的話。各種排華法案等明搶手段都會紛至沓來的。忘了自己一身黃皮的人會被冰冷的現實重新教做人,可惜已經沒有機會後悔了。
當你看到這本書的時候:
原來還有一本這樣的書:
不要以為這個回答是「抖機靈」,《浩劫1990》可是一本好書來的,作者Dr. Ravi Batra是美籍印度人,他在書中介紹了一個社會周期的研究方法:沙卡的社會法則。
以四個主要經濟變數——貨幣丶通貨膨張丶管制及蕭條來描述確實的型態。我也會以一種被稱為社會周期法則的社會經濟及歷史理論,來協助我闡釋這些模型。這些變數的時間軌道長久以來一直都很正確,因此可以據以發展出可靠的短期及長期預測。事實上,也就是過去這種型態的歷史性分析,讓我能夠作各種大膽的預言。
例如,1978年的12月5日,在諾曼的奧克拉荷馬大學作了一場演講後,我針對300位學生及教授聽眾所提的問題,做了以下的預言:
1.在1979年的一場革命當中,伊朗國王將會被推翻,而由教士接掌政權。
2.在1980-81年間,伊朗與伊拉克將會展開一場浴血戰,至少將持續七年以上。
3.歐洲在1986-87年間將會經歷一段嚴重的經濟蕭條。
4.在1989-90年之間,美國將會遭遇經濟蕭條,最後將演變成蔓延全世界的經濟災禍。
5.在90年代,資本主義將會解體,在進入21世紀時,共產主義也會遭到同樣的命運,而創造了全世界的黃金時代。
兩年之後,有關我演講的報導出現在兩分納許維爾的報紙上,在1980年9月兩伊戰爭爆發後不久,他們就來採訪我。
很明顯地,我在1978年所提出的前兩項預言被證實是正確的。那些預言在當時備受世人「優雅地嘲笑」。1979年1月,伊朗國王被迫退位,而由柯梅尼所帶領的回教人士,在同年2月接掌大權。兩伊之間的衝突,從1980年九月便爆發了,如今已進入第7個年頭,仍然沒有停息的徵兆。
至於我的第三項預測,事後也兌現了。1986年,英國的失業率(13.4%)及法國的失業率(10.5%)達到戰後的最高峰;在德國,工業生產量在前兩季以6.5%的年率下降,造成9%的失業率。整個西歐的失業率高達11%以上,顯示其處於嚴重的衰退期。
在1984年初,我另外作了1985年及1986年的美國經濟預測。我的預測是,1985年經濟成長將趨緩,1986年則會轉榮,而且,通貨膨脹丶失業率及利率不是趨於穩定,便是逐漸下降。能源及農業產品價格將會持續下跌,但是股票市場在這兩年都會突破紀錄。
目前,這些預測都還算正確。此外,1986年一月的第一個星期,我參加兩個脫口秀電視節目時,提出了更多的預測。達拉斯地方KRLO無線電的亞力士?波頓要求我對道瓊指數作預測,當時道壤指數已由1982年的800升到1985年底的1500。我預言,道壞指數將在1986年底達到2000的新高點。到了1986年12月,該指數已大幅躍升400點,達1955,而在1987年1月8日,它便跨過2000大關,證明我的預言只是差了一個星期。CBS達拉斯地方新聞的華特?伊凡斯,要求我對稅務改革法案作一預測,該法案剛被眾議院所否決。我的回答是,不管眾議院採取何種行動,國會將在年底通過該法案。該法案就是目前大家都知道的1986年稅務改革法案。
我如何正確地預見中東的動亂呢?又是如何正確地預測歐洲及美國的經濟狀況?又是什麽讓我認為在不久的將來全世界即將面臨一場劇變?
我不是占星家,也不做心靈研究,我只是個經濟學家及歷史學的學生,而根據一些妥當的證據,來做一些合理的判斷,便是我的工作。我已經在另外一本書上,解釋有關我的中東預測的分析,而這本書則是探討我其他經濟方面的預測,所賴以建立的因素。
這裡所下的結論,是得自於歷史與經濟理論的分析。我對歷史開始有興趣是在1976年初,當時我偶然間讀到印度一位著名學者沙卡(Prabhat Ranjan Sarkar)所寫的一篇有關社會學的論文。沙卡教授涉獵廣泛,他熟悉經濟學丶政治學丶詩詞丶心理學丶語言學丶藝術,尤其是靈學。當我閱讀他所寫的「人類社會」時,相當訝異於沙卡教授眼光的廣丶深。在這篇論文當中,我終於找到社會進化之謎的答案,也找到可以一口氣揭開每個社會現象之謎的歷史哲學。沙卡教授以一個令人嘆為觀止的學說,將過去所有歷史學家的理論都同化歸一了。
下一章,我們將仔細探討沙卡所稱的社會周期法則。在此,我只想介紹引導我對現有社會做些看來離譜的預測的過程。我一發現這個可以廣泛運用的社會周期法則,便決定親自來證實它是否可以適用於不同文明的年代記。我仔細研究四個不同社會的歷史:埃及丶西方丶蘇聯丶印度,而有了一個結論—每種社會的確都以沙卡所描述的模型進行演化的。那時候我對人類歷史的探訪完全是一種迷戀的行為。這種迷戀帶來的副產品,是一本有關世界歷史的著作,這本書完成於1977年,於次年出版。該書闡明社會周期的理論,而且證實上述四種社會的年代記完全符合沙卡的模式。我的歷史哲學的核心是一種稱為歷史決定論的理論—歷史是循著某種顯著的模式在運轉的,這種模式可用來預測事件的未來軌道。在我的著作當中,我首先證實四種社會的確循著沙卡所提出的社會周期而演進,接著我便對西方丶蘇聯丶印度社會做預測。這些預測顯示在2000年前將會有動亂丶劇變丶革命,除—非及時採取行動。
1978年,完成這本書之後,我改而研究其他文明,特別是中國及回教文明。身為經濟學家,我一向擅長於建立深奧的國際貿易數學模式。我突然踏入歷史領域以及我的不尋常結論,很快地就廣為所知。1978年十一月,我得到來自奧克拉荷馬大學經濟系的邀請,要我就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的未來發展,發表兩場演講。十二月五日,我便在諾曼,面對該校的師生髮表演講。
當我寫第一本有關歷史的書時,我的想法並未完全成熟。我對不同社會的未來有了概念,但是仍困惑於一些特質,就算我感覺某年將會發生某一特定事件,我還是沒有信心把它們寫下來。儘管有一大堆證據,我並不覺得那就是充分的證明。
1978年,書出版後不久,伊朗歷經了一場大變動。我早就預期會發生這件事,卻沒有信心把它列入該書的內容。1978年八月,伊朗的動亂變本加厲,每天都有人民示威,採取自衛行動,而被殘暴的伊朗國家警察鎮壓住。伊朗的騷亂及其政治丶經濟上的分歧,促使我甩開原有的謹慎態度,而公開宣布,某些事件即將在那年發生。就在第一次機會來臨時,我緊緊地把握住了——在諾曼演講時,我大膽地作了上面所提的五個預測。
從此以後,我便不斷搜集有關美國經濟的新資料,如今,我可以向其他人證明我所預測的事,而且多年來,我也一直把自己的這一套教給學生。我的證據來源相當廣泛,除了社會周期法則之外,各種統計資料也幫了我很大的忙。我現在比以前更加確信,在1990年左右,一個空前的不景氣即將籠罩美國經濟,然後蔓延至全球經濟,而且將持續達七年之久。
本書所根據的,是我前兩本有關歷史著作的論證,我目前所做的研究更強化了這些論證—美國經濟的支配性變數在過去30年來,一直循著某種周期在變動。特別是我發現了,在過去兩個世紀以來,除了南北戰爭之後的動1時期,每隔30年,通貨膨脹率便會到達一個高峰。同樣地,在同段時期內,每隔30年,貨幣成長也會造成一個高潮。另一個表現出同樣模式的變數,是政府對經濟管制的程度。換言之,通貨膨脹及貨幣成長的高峰期,也正是政府管制的高峰期。
這些一致性,是美國經濟體系一個很顯著的特性。如果撇開南北戰爭之後的二十年不談,我們會發現,自從獨立以來,美國經濟都是依著一條既定的曲線在變動。儘管稍後會發生大量的社會經濟變化,通貨膨脹丶貨幣成長及政府對企業的管制,還是每隔30年,會一起到達一個高峰。
至於經濟萎縮,上述的30年模式仍然成立,只是必須做一些修正。自從1780年代以來,每隔十年,便會發生一次嚴重的衰退。比衰退更糟糕的不景氣,則每隔30或60年發生一次,如果第30年只經歷了衰退,那麽第六十年便是危機重重的經濟不景氣。
什麽將造成1990年代的不景氣?使1930年代陷入困境的同一股力量!如今,不只這股力量發生影響力,目前的美國及全世界經濟,都背負沈重的負債負擔,這是30年代所不存在的,而且可能在不久的將來,使得情況更為惡化。
經濟學家大多將1930年代的大變動,歸咎於美國政府不當的貨幣及財務政策。事實上,該次或其他次不景氣主因,到目前為止仍然讓專家們困擾不已。在那個時代,貨幣及財務政策並未推陳出新,政府只是追隨以往不景氣時期的相同政策。到底是什麽顯著的差異,使得1930年代的一般性衰退,淪為空前的大震蕩?答案是:1920年代財富的集中,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財富集中在1980年代又再度增強,而且逐漸達到1920年代的危險性水準。
歷史決定論所代表的意義是,雖然人是自己命運的主宰者,他卻必須在一個更高法則──自然所決定的範圍內運作。雖然自然法則是無法定義的,我們卻可以在其範圍內工作,以便創造一個更好的環境——一個更好的社會。當然,在本質上,水是往低處流的,無論我們如何努力嘗試,都無法逆轉這條法則。但是這是否意味著,從山陵流向平原,給予人類生便的河流,就不能夠加以控制成對人類有益的資源?當然答案是否定的。因此,歷史決定論所代表的是,人類所能自由行動的空間範圍,已經由社會進化的原則所決定了。沙卡所要解釋的就是這個領域。對他來說,社會是一個動態的實體,不斷地變動,永不停息。
儘管人們有決定自己行為動向的自由,但是他卻面臨了所生存社會所存在的限制。他可以決定自己的進展,卻不能決定社會的演化。社會的進化,是基於宇宙秩序的考慮,必須遵循大自然的指示。
四種社會階層
我們可以說,大多數社會現象多多少少都與人性有關。因此,沙卡便從人類思想的一般特性著手。他指出,儘管大多數人都有相同的目標與野心,但是為求達成目標而使用的手段,卻因人而異,決定於每個人的內在特質。例如,大多數人追求生活享受與社會地位,但是他們達成的手段卻不盡相同:有些人培養智能丶有人發展體能丶更有人靠財富累積,也有些人對生命毫無所求,他們也自成一個階級。因此,基本上,社會是由四種型態的人所組成的,每種型態的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人類擁有共同的目標,但是他們達成目標的方式,卻因為內在能力及特質的顯著不同,而有所不同。某些生來體力就比較好的人,要在體能方面有卓越的表現,便必須具有體力丶勇氣與精力。這種人通常擔任涉及身體危險的工作。沙卡稱他們為具有武士精神的人。他認為,軍人丶警察丶消防人員丶職業運動選手丶技術熟練的藍領工人等,屬於武士這個階層,因為這些職業都需要一些體能,因此,任何想以自己的力量及體力來解決自己問題的人,便可以說是具有武士的精神。
另一種型態的人,缺乏武士的體力,卻天資過人。由於具有這項稟賦,他們便設法發展智能,以便在社會上出人頭地。沙卡認為,設法運用自己的智慧而非體力,來解決問題的人,便是個知識分子。對他來說,知識分子這個名詞所涵蓋的範圍,比一般人所認知的還廣泛,指的不只是哲學家丶作家丶學者,還包括律師丶醫師丶詩人丶工程師丶科學家丶白領階級及傳教士。因為他們都運用自己的智慧來達成目標,而不是靠體力來做事的。
還有另一種人,則拚命累積財富,以便享有美好的人生。這些人也很聰明,但是他們腦子裡想的只有錢。他們比勇士型的人聰明,卻不如知識分子,但是他們卻比此兩者富有。這種人叫做商人,因為他們的嗜好就是增加財富。對他們來說,生命中唯一的一件大事是金錢,金錢是他們成功及茁壯的關鍵。生意人丶銀行家丶放貸者丶商人丶地主通常都屬於此類人。其他型態的人為了享受物質而追求財富,而商人則是為了財富而追求財富。
最後,還有第四種型態的人,與其他三種人截然不同。他是技術不純熟的工人,或者是勞力工人。他缺乏武士的精力丶知識分子的聰明,以及商人累積財富的本性。他也沒有其他三種人所有的高度企圖心。他的教育程度相當低,通常不具備就業市場所需的技能。由於這些缺陷,這些未具備技能的工人便被社會上的其他人所剝削。他做別人認為污穢的工作,而且是四種人當中最貧窮的人。農人丶沒有技能的工人通常屬於勞力工人階級。
當然,也可以在從事於不必具備技能的工作者當中,找到例外的情形。他們或許有相當高的智慧,從事這種勞力工作也許不是他們的選擇,而是基於經濟上的需要,或社會的強制。這種人並不屬於工人階級。同樣地,在過去的社會,奴隸制度都相當普遍,而奴隸則被迫去做卑屈的工作。但是這並不表示,奴隸就該歸屬於不熟練工人的階級。工人階級是自己選擇從事勞力工作,或者無法學習技術的人所組成的。他們沒有成功的動機及野心;他們很少在社會上有所表現。
這些就是存在於各個社會的四種人,早在沙卡所稱的「四分社會體系」的古代,他們就存在了。沙卡與那些以經濟背景(包括收入及財富),作為階級畫分依據的專家截然不同。沙卡並沒有忽略了經濟層面,但它只是許多組成層面當中的一面。他認為,階級區分的存在,是因為人性的天生差異。
沙卡將社會分成四個階級,彈性當然不夠大。如果一個人的心態隨著時間而改變,也就可能改變他所屬的階級。經由辛勤努力或者由於長時間輿其他人的接觸,也可以跨入其他的階層。例如,一位工人在琢磨技巧之後,就可以變成一位有成就的武士,或者透過努力及教育,他就可以變為知識分子。同樣地,知識分子可以變為商人,或者商人可以變成勞力工人。因此,儘管階級畫分是根據人類的天生才能與本性而來的,它們卻不一定會遺傳給下一代。
然而,社會階級的可變性卻不應該過度誇張。雖然某一階層的人可能獲得其他階層的技能,卻不是很容易。拳擊手要轉業為科學家,可難如登天,倒過來也是同樣的情形。商人要變成武士或知識分子,也非易事,但是重點在於,這些並非是不可能的。
不管那個地方所發展出來的文明,只要仔細地探討其歷史,便可以發現由沙卡所描述的四類人。他的這種分類相當廣泛,足以涵蓋一個成熟社會的所有人。因此每種文明,也就是一個成熟社會,是由四個階層所組成的,每個階層的人都反映出某種顯著的想法。儘管個人的行為會表現出兩種或者四種心態,但是大多數時候,尤其是在被迫的狀況下,只有一種心態是顯著的。大多數人都會有貪得無饜的本性,卻只有少數人將賺錢視為人生的主要目標。我們都追求舒服的生活水準及社會地位,但是有些人以體能來達到目的,有些人則以智能為手段,有些人卻不斷追求金錢。他們分別是武士丶知識分子及商人。其餘的大部分人,則是勞工,他們沒有旺盛的企圖心及動機,迫切需要基本教育及基本技能。
在每一個社會,通常是由武士維持法律及秩序,知識分子提出哲學及宗教,拜金主義者長於管理經濟,而工人則從事不需要技能的工作。
雖然有些人會顯現兩種心態,例如,一位卓越的陸軍將軍也可能是一位出色的作家;或者一位知識分子也可能具有拜金主義者的商業頭腦——這些人很少見,他們是個例外。就算是在講求精密的科學如醫學丶化學,也有例外的情形存在,而且通常都被疏忽了。本書內,我所發展出來的經濟及社會法則,也將摒棄例外的情形。
社會周期法則
沙卡認為,依其四分社會體系來看,社會長久以來就是依照四種不同的時代而進化的。有時候是武士,有時候是知識分子,有時候是金錢主義者支配著社會及經濟現象。工人從未握有統治權,但是有時候統治階級過於自我中心與腐化,以至於大部分的人民民不聊生。一般民眾大部分的時間忙於賺錢猢口,並沒有剰下多少時間給生活較精緻的層面,如藝術丶音樂丶冒險丶詩詞丶心靈。這種時代可以稱為工人時代。
然而,沒有一種階層可以永久佔有社會優勢。更令人感興趣的是,社會是循著某種特定的模式,從一個時代轉至另一個時代。在每種文明的發展過程中,不管是古代或現代丶東方或西方,武士時代總是追隨於工人時代之後,知識分子時代則在武土時代之後,而追隨在知識分子之後的,總是拜金主義時代,而成為一種社會改革,這種社會進化便是大自然的鐵則。
這就是沙卡的社會周期法則。請注意「進化」這個字眼。自然法則是不容置疑的,因為其所依據的是進化的原則。正如人類的進化是不容爭論,正如人性無法抑制一般,社會循環也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特徵。社會優勢由某一階層移轉至另一階層,也從某種心態轉移至另一種心態。因此,在看似偶然的社會變化之下,卻是明顯的自然特徵。社會進化與人類進化是齊頭並進的。
沙卡以如此銳不可當的理論,表達了他的想法。對他來說,社會是個動態的實體,不斷變化便是其本質。武士掌權,文明便開始萌芽,然後經過知識分子丶商人及工人時代的起起伏伏,又回到了武士時代,其進化的進行曲總是循著相同的節奏。這就是沙卡的社會周期法則。
工人時代
我們如何確認工人時代?勞力社會是缺乏指引領導統御及權威的社會,其領導人過度自我丶貪得無饜,而人民也師法他們的領導人,以直覺行事丶貪婪丶完全自我中心。工人時代的特色是,幾乎為無人政府狀態丶缺乏社會秩序。家族關係不親密丶人們不屑於較高層次的價值觀及較精緻的生活,人心相當渙散,犯罪到處可見,而且物質主義瀰漫整個社會。古代的工人社會都是原始社會,而且一直維持著此種型態,直到一些武士出現了,並且將領導權搶過去為止。事實上,較晚期的工人時代實際上卻是由商人所統治的,這可以稱為「商人—工人」時代,此點我在下一章將會作進一步的解釋。
文明與原始社會的差異何在?在歷史學家之間引起相當多的爭議。沙卡依據人類心理特性,將社會分成四個階級,倒是一個很率直的界定。運用其觀念,我們可以說,原始社會的人們,所表現的都是工人心態,而無法脫離無知與野蠻的生活。文明的提升,得歸功於具有非工人心態的人出現,特別是那些天生具有武士特質的人。
區分工人與其他群體的一個方法,是看他們的教育水準。通常,知識分子的教育程度最高,沒有技術的工人教育程度最低,武士與商人居中。在過去的許多社會,只有傳教士有閱讀與書寫的能力。求學的機會,被視為一種特權,出賣勞力的下階層人士與沒有技術的工人,則被剝奪了此項權利。今天,每個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但工人的教育水準相較之下,還是比較低。
人類的早期歷史,史前或石器時代——從靈長類(Homo habilis)到爪哇人丶尼安德塔爾人,最後到我們的直接祖先克羅馬儂人都屬於工人時代,這可以追溯到西元前175萬年,當時石器時代的人已經由猿人進化到能夠表現出令人類學家驚嘆的手藝了。而且有一些證據顯示,穴居的尼安德塔爾人及克羅馬儂人,已經開始烹飪食物及埋葬死者。團體生活(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早期,約200-150萬年前)在克羅馬儂人出現之後,顯得更有組織。克羅馬儂人的最高成就,卻是在藝術方面,他們的一些洞穴繪畫仍然留傳到今天,讓我們對舊石器時代晚期的生活能夠有所了解。
雖然在石器時代已經有了群居生活,但仍然欠缺一個組織化社會的要素——婚姻與家庭生活。那時候,男人與女人一起生活,不是基於道德上及法律上的結合關係,而純粹是因為兩情相悅。他們對自己的小孩子沒有什麽感情,更別談他們的夥伴了。有權的男人會有好幾個女人:由於不比男人強壯,女人便得處於弱勢。由於沒有政府存在,也不見法律與秩序。這是個沒有秩序的社會,每個人都充滿了自衛的色彩。
今天,我們已經進化到某種程度,要重新回到史前文化的野蠻生活,是令人不可思議的。然而,人類是否也同樣不可能退化到一個工人時代?答案是否定的。
世界上的任何一件事,都是相對的,並隨著時間與地點而改變。今天的工人社會,將會與史前時代的工人社會,有某些相似之處,但不可能全然相同,否則便把數百萬年來的進化抹殺掉了。如今,工人的心智比起人類心智剛啟蒙時,已經聰明多了,而且他們也不再表現得很被動。目前的工人,與其他階級的人相較,還是成就動機及動力較低。基於這個原因,勞工階級還是和以往一樣,遭到剝削的命運。他們的勞力仍然是社會生存所不可或缺的,但是統治階級卻占他們的便宜。這個現象在世界各地都有。
今天,工人社會的一個明顯特徵,是其中的有力人士公然唾棄政府的權威,因此,政府雖可以存在於一個現代的工人社會,但是其法律卻不會受到尊敬,暴力罪行到處瀰漫,人民生活於恐懼當中。在古時候,並沒有所謂的家族情義。在目前,家族的關係更加脆弱,這都反映在下列的行為中:小孩子缺乏教養丶不尊敬父母親的權威,極高的離婚率以及婚姻暴力行為,甚至老年人被無情地趕出家門等等。在遠古時代,女人的社會地位低落,如今,這種劣勢仍然顯而易見!賣淫丶黃色刊物,以及男人剝削女人的情形,仍然到處可見。
簡而言之,如果這些特點在某個社會是普遍可見的,我們就可以肯定地說它處於工人時代。仔細研究歷史,我們會發現,在所有的文明中,都會偶爾經歷這種時期,例如,當他們受困於內憂外患時。實際上,已消失的文化與現存文明之差異就在於,前者被工人時代的一切弊害所淹沒了,而後者則將其克服,以便繼續進化。
武士時代
武士時代就社會與政治結構而言,與工人時代顯然大不相同。在武士時代,由獨裁者——國王丶皇帝丶總統——所領導的軍隊,控制了政府與社會。政治權力以獨一政府的型態集中化,人民都很有紀律,家庭關係是基於道義結合的,婦女則受到尊重等等。在武士時代,知識分子及商人可以獲得相當的尊重,雖然他們對政府的管理並沒有什麽影響力,而工人則只能為武士階級執行勞力的工作。在此一時期的末期(其實每個時期的末期都一樣),他們便會受到無情的剝削。然而在武士時代初期,統治者還是會尊重工人們的貢獻,而且小心丶熱情地對待他們。工人雖然身體強壯,他們卻欠缺武士的冒險精神,只能利用體能去改善生活,在自己的圈子出類拔萃。就是這種精神使得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丶羅伯皮爾瑞到達了北極丶艾德蒙希勒瑞及天仁諾凱登上了聖母峰。在同樣的精神驅策下,蘇俄人登陸了月球,美國人也在月球上留下了足跡。
武士謹守紀律,對家人握有絕對的權威,而在涉及權力的時候,他會把他領域內的所有人口,都稱作他的家人。武士統治者信奉獨裁政府,以及絕對的權力。這也就是為什麽集權政治丶國王的神聖權力及獨裁者,是武士時代的特色的原因。
武士時代開始於新石器時代,大概就在西元前3000年,而在埃及,更早在西元前5000年就開始了。新石器時代的特色是,開始有了農業及動物的飼養。人們不再住在洞穴里,而且對自己的環境有些自主權。此外,還有一股冒險的精神,激發他們外出尋找可靠的食物來源。這是個重大的改變,因為在這之前,人類只是食物的收集者,但是在新石器時代,人類已變成食物的製造者。
這個時期的另一個特色,是組織的興起,人們過著高度組織化的群體生活。國家的雛型或許就在這個時期發展成的。農業的興起及人口的暴漲,使得社會組織成為生存所不可或缺的因素。
雖然在今天,我們仍然可以觀察到新石器時代文化的痕迹,不過整體而言,當人類發現金屬以後,新石器時代便告結束了。在埃及,早在西元前4000年就結束了,而在歐洲,則於西元前2000年結束。在地球上的大部分地區,如中東及波斯,原始社會由古文明取而代之,新石器時代大約在西元前3000年就結束了。然而,武士時代卻在極少干擾的情況下持續發展,只不過在人類進化之下,它經歷了一些重大的變化。為了區分每一個社會最早的武士時代,與稍後的武士時代(這在討論古文化時,是很重要的一個區別),新石器時代或許可稱為部落武士時代。
而在接近舊石器時代晚期時,則可稱作帝制武士時代。它的特徵是國王丶皇帝或獨裁者的獨裁統治。古埃及丶印度的黎俱吠陀(Rig-Vedic)時代丶古希臘丶古羅馬丶古波斯,都是必須區分為部落武士及帝制武士時代的主要例子。
在武士時代,講求紀律嚴明,「家庭第一丶社會第二」的觀念非常強烈,也因此,女人的地位相當高,至少比其他時代都佔優勢。在新石器石代,部落是由偉大的武士所領導的。由於部落之間戰事連連,他們很快就發現人多勢眾的道理,人口的快速成長因而成為他們的共同目標。基於這個理由,而且為了確保女人只跟自己部落里的男人生小孩,在新石器時代,勇敢的女人被推選為女族長。因此,早期的武士時代是由女族長所統領的。
婚姻制度的建立,開始於部落武士時代。在工人時代,幾乎沒有所謂的婚姻生活。男女同居完全基於生理上的需要,結果導致小孩子不知道自己的父親到底是誰,但是每個人卻知道自己的母親是誰。這是在這個時代,女性較受到尊重的另一個原因。也是當原始社會的文明開始萌芽時,造成女族長變成領導人的原因。一旦社會跨入部落組織,人們便開始覺得婚姻關係應該有所約束。父親對後代開始有了責任感,也因此,母親撫養孩子的負擔,減輕了不少,連帶地,她的社會地位也開始下降。慢慢地,男人控制了家庭。不久,女族長也讓位給男族長,部落的領袖變成了男人,而後代子孫也都冠上他的姓。女族長的統治期到底歷時多久,相當難查證,但是跡象顯示,在石器時代末期,男性族長便出現了。到了部落武士時代末期,一旦女人的影響力減弱,男人便開始享受齊人之福。
在石器時代,人們之間經常發生爭戰,不過他們完全是為了自衛,武士們及工人們為了自己的生存不得不挺身而戰。工人為了爭取食物丶住宿的地方而戰,武士則為了自尊而戰。這種心態便代表著武士時代的來臨。時候一到,武士統治者變成極端的獨裁者,他們早期的仁慈心已喪失殆盡,工人因而遭受無情的剝削。武士的領域也大幅擴張,經過長期的戰爭之後,許多部落統一成為一個大帝國,由征服者所領導。在這些大屠殺當中,武士被解放了,工人卻只是無助的參戰者,他們到底是為了什麽?滿足有自大狂的武士的自我(他們有征服全世界的野心)。在大多數的武士社會中,征戰連連便是武士統治結束,及知識分子來臨的前兆。每一種文明,在武士時代後期,大權便旁落到聖職人員或大臣手上。
知識分子時代
武士時代的專制政府,基本上是不穩定的,因為武力統治畢竟無法永遠讓人民心悅誠服。也因此,唯我獨尊的統治者覺得,必須為他們的專斷統治做辯解,知識分子便成了他們的得力助手,他們提出一些讓人迷惑的理論,來說明統治者對其子民擁有絕對的權威。「國王的神聖權力」丶「統治者永遠是對的」之類的觀念,也就應運而生。這也就是為什麽在武士時代的黃金時期,知識分子的社會地位會僅次於武士。而且,一旦由於戰事連連,統治者的權威開始動搖時,領導統御的真空,便只有由知識分子來填滿,當時,他們既受尊重又擁有權威。在烽火不斷之後,由知識分子掌握大權的情形,到處可見。例如,在西方國家,擁護讀武政策的羅馬帝國淪亡之後,便由天主教接掌統治大權。
知識分子天生就具有前瞻性眼光,而且思想敏銳。一般而言,他們相當謹慎,而且是實用主義者,他們喜歡享受,但是卻不會以此剝削勞動者。當然,知識分子是以智慧打敗武士的。他們採取間接的統治方式——透過他們對武士統治者的控制,因為唯有武士統治者能夠擁有維持社會秩序的力量。
一旦知識分子體認到自己當政的時機已經成熟了,他們便會設計一些教條,使自己的問政看起來是合情合理的。首先,他們讓武士相信死後將會受到詛咒,然後設計一些複雜的儀式,讓武士們搞不懂,只得來向他們請教。此時,知識分子當然樂於提供意見,以便交換政治權力與物質享受。
在以機智取勝武士之後,知識分子便開始在其他階層之間,製造無端的恐懼及偏見。一旦統治者處於劣勢,則社會上其他階層的人,遲早也會接受知識分子為他們精心設計的教條。因此,我們可以發現,幾乎在每一個文明內,人民都曾經被統治者周圍的傳教士丶大臣或其他操縱者所迷惑。
知識分子時代的政府結構,與武士時代相較,並沒有很大的差異,但由於統治者較為羸弱,真正的大權就掌握在幕後者手中。然而,知識分子還是需要藉助武士來維持對人民的控制,因此,此時的政府有些分權化。不論是表面上的統治者,或者幕後的間接統治者,都不再有專制的作風。
前面提過,早期武士時代的特徵之一是母權體系,由女性統治社會,接下來是父權社會,領導部落的男性變得至高無上,再接著出現的是專制的統治者。在武士時代,婦女一直都能享有社會的尊重,被視為男人的助手,而且也獲得相當的地位。在知識分子時代,婦女卻被認為,先天上就不如男人。在武士時代(至少前半期),深具男人氣概的武士,願意讓女人在與他們相當的立足點。然而,知識分子卻缺乏武士的勇氣,擔心其他群體的人會對他們不服從。為了不讓強壯的武士與工人,識破其基礎不穩固的教理,而且把他甩在一旁,知識分子就必須經常設法去征服其他的群體。
在知識分子時代,男性勝利者開始去約束女性,限制她們各方面的自由,她們所受到的限制要比男人多了許多。在許多社會,婦女不可以接觸聖經,也不能接受一般的教育。在某些狀況下,她們對男人卑躬屈膝,與奴隸沒有兩樣。丈夫被視為妻子的主宰(在目前的一些社會仍然是如此)。在今天,我們實在很難相信,直到廿世紀,女人才擁有選舉權。
的確,女人經過漫長的奮鬥,才爭取到了自由與平等。但是在今天,仍然有許多社會的婦女,被認為天生不如男人丶是一項財產丶男人的玩物。女人的羞辱開始於知識分子時代,長久以來,她們所忍受的屈辱都得怪罪於男性知識分子階級。理論上看來,女人M乎享有與男人平等的地位,事實上卻不然。
賣淫也發生在知識分子時代,這得歸咎於讓女人脫離不了男人的傳教士及其他知識分子。沒有了丈夫,女人便無以維生;賣春行為就在寡婦或女人找不到「長期飯票」丶走投無路時發生的。這種墮落的行為被允許,甚至僧侶們還強迫處女們奉獻自己去侍奉廟神。這就是埃及丶希臘丶印度等古代社會,形成所謂的「寺廟賣淫」的原因。保羅拉克羅伊克(Paul Lacroix)便有生動的描述?
早在男人被天災嚇壌而產生宗教時,早在火山丶暴風雨丶雷革丶地震丶海嘯讓男人發明了神明時,女人便開始奉獻她們自己,給這些恐怖的事物及沒有慈悲心的神祇。從此,女人的獻身,便成為男女神祇祭典的重頭戲,這些神祇容許丶命令,甚至鼓勘這種獻身的儀式。因此,產生了各種神秘的宗教儀式;也因此,猥褻的獻身就在寺廟入口舉行,也因此,印度少女將自己獻給醜惡的邪神,也因此,神職人員在淫穢的神只庇護下,卑鄙地握有專制權。
商人時代
不合理或不符邏輯的事,是無法永久存在的。知識分子加諸於其他社會階層的限制,在他們看清其伎倆之後,就逐漸鬆弛了。而且,知識分子這一階層本身,也開始對神職者的企圖有了懷疑。除了煞費周章的儀式之外,神職人員生活的奢侈與糜爛,也備受攻擊。知識分子之間,引發不少學說的爭論,而那些敗陣下來的人,則開始累漬財富,以便彌補自己智能方面的不足。同樣地,一些武士也有同樣的心態。在這種狀況下,人類演變成另一種心態丶發展出另一個階級——汲汲追求金錢的商人。
同時,來自知識分子的改革者,也逐漸對各種形式的權威──世俗的或宗教的──挑戰。個人主義丶天賦人權,這些新哲學慢慢滲入一般人民的腦海里。而一些支撐政府權力的哲理以及國王神聖權力的論點,則遭到推翻的命運。長此演變之下,權力慢慢轉移到商人的手上,商人時代就如此揭幕了。
在所有的文明當中,商人階級都由地主丶借貸者丶生意人之類的有錢人組成。擁有能夠獲得物質享受與政治權力的聰明才智,已不再為人稱羨,取而代之的是,建立在個人財富之上的社會地位。
商人與知識分子的最大不同,在於運用才智的方式。對生活享受及物質追求有興趣的知識分子,是運用智慧追求財富,他喜歡針對事物提出理論。商人則截然不同?,他的智慧完全發揮在如何累積財富,而不只是享樂。這種心態支配著商人時代。然而,士大夫還是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如今,他們以自己所擅長的那一套—─精心設計一些理論,讓統治者冠冕堂皇地登上寶座,然後他們也因此得到報酬來幫助商人握有權力。他們以個人權益丶自由及公正的宣言,來掩飾他們的助紂為虐,而迷惑了無知的民眾。然而,事實上,這種崇高的原則卻經常被公然冒犯,唯有在迎合有錢階級的利益時,才會被確實執行。一旦知識分子下了台,武士與工人也開始侍奉有錢人。因此,在商人時代,所有的階級都臣服於有錢階級,他們也因而掌握了生產的工具丶土地丶工廠丶資金。封建制度與資本主義,便是西方文明當中商人時代的兩個明顯特徵。
在所有的政府型態當中,最受商人喜愛的,該數中央集權程度最弱那一種。在武士時代,此種型態根本不可能存在。在知識分子時代,中央並未握有很大的權力,但是知識分子仍費心設計出一套嚴格控制人民的社會規範,這對於即將成為商人者,有極多的約束。這也就是為什麽每一個文明在商人時代(尤其是在其成熟之後),總是出現高度分權化的政治權威。當集權社會能達成其目標時,便會強迫富者與貧窮階級把財富拿出來分享,而沒有人比商人更在乎這件事了。因此,一旦有錢人握有統治權,政府體系及一些行政制度便會分權化。
商人時代一項不幸的特點是,商人的心態會逐漸感染到社會各階層的人。在其他時代,統治階級的心態不曾如此地具有傳染丶滲透性,但是在有錢人出頭的時代,其他階級的人,最後也都會拜倒在金錢的魅力下。結果是每一件事都商品化了——音樂丶藝術丶文學丶運動。
罪行也開始泛濫。在所有的商人時代,漠視法律的心態普遍存在。家庭關係日漸腐化,上階層人士擁有三妻六妾,離婚及賣淫更趨普遍。
開始於知識分子時代的賣淫行為,在商人時代更為猖獗。有錢揮霍的人便可以玩弄貧困交加的女人。一旦統治階級拋開道德上的禁忌,其他階級便群起效尤。結果,道德的墮落滲透入整個社會。在一個分權的政治結構當中,不免會導致家庭關係的腐蝕丶過度強調個人主義,以及缺乏社會紀律。
隨著有錢階級財富的與日俱增,商人時代逐漸趨向沒有法治的工人時代。在每下愈況之下,憤怒的武士與知識分子開始起而反抗,並且在武士的協助之下,結束了商人時代。不久之後,武士接掌了政權,而文明也再回到社會周期的軌道。社會改變的過程
沙卡的社會周期法則指出,權力及影響力的移轉,是循著一定的模式,由某個階級轉移至另一個階級。此點不免會令人產生一些疑問。首先,當某一個時代轉入另一個時代時,它的變化是順利丶平暢地?還是引起了暴動或流血事件?其次,在某一個時代內,某一個階級的興衰,其發生時間是否可以預期?其興衰是否也呈周期性現象?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規模大小,每個社會的發展初期,都是循著周期性的進化模式。宇宙間的任何事物,不管其生命的長短,都經歷了起伏和變化,沒有一件事呈直線的。而每個人也可以在自己的生命中看到這種變化。今天很快樂,明天情緒便落到谷底。今天很完美的事,明天就會轉壞。世界上的每件事都註定要變化的。
權力與聲望由某個階層轉至另一個階層,所代表的只是社會的周期性變化。而在每一個時代,統治階級也難免於變動的命運。某一個統治階級或許會暫時被推翻,然而一旦該階級的心態再度在民眾之間出現,不久他們便會重獲政權。例如,假定社會正要進入商人時代,突然之間,軍方接掌了政權,但是如果社會上仍然瀰漫著商人心態,有錢人馬上便又會重拾政權。因此,每一個時代,統治階級的命運便由周期來決定。但是在任何一個時代,被冠上該時代名稱的階級,通常都能擁有最長的統治期,一項針對文明的詳細分析顯示,統治階級至少能穩坐三分之二時間的寶座。例如,某一知識分子時代長達300年,我們便可以發現,知識分子的統治期至少可以長達200年以上,而其他階級最多只能享受100年的權力滋味。
由於兩個時代之間常有重疊的現象,因此很難在任何一個社會中確認一個特定的時期。沒有任何一件事是呈直線狀態的,這個事實令人相當困擾。但是用心的學生應該可以看出,每一個社會在任何時間所處的時代。在研究歷史時,必須謹記以下數點:
1.在一個跨越數個區域的社會,應該先確認最重要的區域。例如,在跨越許多國家的西方文明當中,如今美國便是最具影響力的國家。由於美國正要進入商人丶工人交接的時代,此一時代的特徵是犯罪情形普遍丶高度物質主義丶民心渙散丶過分強調個人主義,我們便可以說,西方文明也將跨入這個時代。雖然一個社會的某些區域會和最重要的區域有差異,然而這些差異並不重要。例如,西方文明的另一個成員國—加拿大,雖然也處於商人時代,卻沒有高犯罪率的困擾。總之,整個西方社會的特徵決定於美國的統制者心態,而非加拿大。
2.但是不管在那一個時代,毎一個社會都有可能存在著兩個以上的重要區域。則較多人口區域的統治者,便決定了這個社會的特徵。
3.一旦分辨出某個社會有統治力量的區域,下一個步驟便是探討該區域的統治階級。通常,可以用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找出握有政權的階級。例如,擁有絕對權威的集權政府,通常所代表的是由武士或知識分子掌政。如果不能明顯看出是那個階級在掌權,便應該探討該社會所盛行的心態,是偏向武士冒險無懼的心態呢?還是偏向於知識分子超脫世俗的心態及理論多於行動?或者是傾向於商人的物質主義?
4另一個確認社會所處時代的方式,是觀察一般人最羨慕什麽人?那種職業的地位最高。一般人想加入軍隊的行列?還是想要成詩人丶傳教士或政治家?或者他立志要做個大地主丶銀行家丶生意人或企業家?不管在任何社會,大家所追求的,便是統治階級的職業。在武士時代,老百姓的夢想,便是有朝一日能成為軍隊中的將領。在知識分子時代,每一個人都會立志要做個思想家丶理論家或是高位者的政治顧問。在商人時代,生意人丶企業家丶地主或金融家是一般人理想的職業。而在工人時代,人民通常會變得懶散丶貪婪,亟力追求物質主義。他們妄想自己能夠不勞而獲。
每一個時代都會經過五個時期的發展——嬰兒期丶青年期丶成年期丶老年期丶死亡期。在嬰兒期及老年期,統治階級必須面臨許多的挑戰,而且可能暫時被迫離開寶座。但是在青年期及成年期,社會及政治相當穩定,政府推行仁政,社會也以快速的步調進化。然而,生於安樂的下一代統治階級,卻變得殘苛暴虐。他們一點也不在乎人民的權益。在社會中出現了新的衝突,而且統治者的財富也出現了長期下降的情形。一旦進入老年期,該時代便經常(並非一定)處於暴亂之中,並走向滅亡之途。那些與統治者相抗衡的統治階級便握有政權,另一個擁有不同心態的嶄新社會,也就於焉誕生。
從武士時代進化到知識分子時代,以及商人時代的軌跡中,這種過程一再顯露。雖然在文明發展的每個階段,毎個社會都由四個階級組成,但是在商人時代,卻只剩下兩個階層:商人及工人——在財富高度集中之下,武士及知識分子已被眨入工人階級。在商人時代,有很長一段時間,生活水準相當高,其他階級的人只好在有錢人家家幫傭謀生?,有一段時間,整個社會秩序都是配合著有錢人的統治,財富的集中更加速進行,然而社會的可用物質資源是有限的,在犧牲其他階級的情況下,商人的錢便有如滾雪球般,越來工人時代便在此時應運而生,然而,稱呼此一時代為「商人-工人」時代,似乎更為妥切,因為此時是由商人與工人共掌政權。儘管商人仍然是權力階級,他們卻不能夠忽視已組織化的工人的實力。因此,「商人-工人時代J這個字眼,指的是商人時代即將結束時所存在的社會。
一旦財富集中,其他三個階級的生活水準自然便會下降,直到社會退化至兩個群體——富人與窮人。在生存的壓力之下,武士與知識分子心態的一些特徵,便蕩然無存。「商人-工人時代」,就在這種黑暗的日子之下誕生的。犯罪丶貧窮及不偷快,最後導致群眾的反抗。而其領導人便是武士及知識分子——如今已淪落成工人的思考模式——他們一度是商人主義的信奉者。沙卡將這一動亂稱之為工人革命,這通常發生在商人時代的末期,成為其結束的一個因素。而不滿的武士與知識分子便是肇因。
工人革命並不是由工人發起(通常他們不具領導的能力),而是由那些淪入工人般貧窮的人,在幕後操縱。當時所剩下來的少數武士及知識分子,竟日得為謀生而忙碌,根本無間追求其他目標,而最後工人革命將有錢人的影響力一掃而空。
隨後而起,或者經過一段調適時間而形成的社會,政治大權又轉移到武士手上。
西方社會的進化
讓我們來討論一下西方社會的年代記,看看西方社會是不是循著社會周期法則在運轉。
研究西方文明的學生,通常會從研讀希臘羅馬時代著手,有些人甚至追溯到克里特島的克里特文明時代,以及歐洲的新石器時代。後一看法的支持者,占極少數,因為較早期的文明相當歧異,而且人們對古歐洲世界的了解實在有限。因此,我們從基督時代開始談起。
要了解西方的進化,就必須先對羅馬帝國社會結構的一些背景有所了解,因為儘管羅馬帝國早已滅亡,羅馬法律丶拉丁文學,及其他羅馬制度至今仍保留下來。在西元一世紀初期,羅馬帝國的武士時代已經相當明顯,由皇帝奧古斯都(Augustus)統治著各省。這是個專制統治的時代,而且持續著征戰的傳統。所謂的「專制統治」(開始於奧古斯都掌權時)的主要貢獻,便是羅馬法。該法宣稱所有的人類生來平等,而且享有政府無法剝奪的某些基本權力。
皇帝的專制統治在西元214年戴克里先(Diocletian)繼任時,達到了極點。在他統治之前,統治者理論上(如果事實上並非如此)是人民的代理人,但如今,即使只是表面看來負責的政府,也不存在了。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在於第三世紀的經濟衰退,當時民心澳散,為了和平及安全的希望,他們甚至打算放棄自己的權力。
然而,專制政治也只能暫時延緩羅馬帝國的衰退,其經濟及社會結構已經被商業及農業的不景氣拖垮了。由於有關繼承的法律付諸闕如,一旦統治者死亡,便會引起極端的衝突,而由此所導致的軍隊腐化,更加速了政府的衰亡。就在這個時候,基督教趁虛而入,取得立足點。古基督教之所以深獲民心,就是因為它為意志消沉丶深受壓抑的人民,提供了指引及庇護。當時,羅馬帝國在帝王體制的重壓,以及來自四面八方(北歐丶西伯利亞大草原丶阿拉伯半島丶北非)游牧民族的侵犯下,已經搖搖欲墜。
根據沙卡的社會周期法則,教會原本可以毫無疑問地繼承羅馬帝國的政權,然而,異族入侵所帶來的殺戮丶搶劫及混亂,卻加速了帝國的衰亡。如果不是基督教的及時出現,當時西方文明或許就會遭到結束的命運。若非不是那股搖撼萌芽中教會的微弱生息,衰微的羅馬社會在侵略者蹂躪之下,很快便滅亡。這便是知識分子時代(以教宗丶主教為代表)誕生的過程。
當然,一開始,基督教會必須與龐大的殘留勢力對抗。在前三個世紀,一些古老的宗教逐漸失掉了魅力,但這並不意味著基督教的勝利。君主政府也支持或接受來自東方的許多宗派和信仰。在社會秩序式微之下,儘管來自其他宗教的競爭相當激烈,基督教還是迅速地散播,到了戴克里先(Diocletian)時代,幾乎帝國內的每個城市都有了基督教社團。就算在一段時間內被指控為異端,也只能減緩而不能停止基督教邁向最後勝利的腳步。基督教早期的皈依者,大多是奴隸及工人階級。
在起初的三個世紀內,基督教徒真誠地以身實踐基督教義,基督極具吸引力及無私的生命故事,便成為傳道的重點。在早期聖者的領導下人民過了一段相當美好的生活,經過一段時間,尤其是在基督教被公認為帝國的正式宗教後,到了第四世紀末期,教會也開始淪為奢糜腐敗。在獲得官方的認可之後,教會不再是窮人及意志消沉者的天堂。為了取得財富與權力,它甚至淪為政治的手段。主教們較有興趣的,是為保護自己的特權而行動,而不是遵從崇高的理想。社會一度仰賴教堂為信心的指引者,如今它卻淪為社會的寄生蟲。
在第四世紀後半期,由於皇帝康斯坦丁(Constantine)坂依了基督教,教會更穩住了陣腳。這與從前被指控為異端,可謂天壤之別,因為如今的統治者本身也鼓勵增加神職人員的財富。到了第五世紀,神職人員已發展為社會,甚至是政治權力的主力。在武士國王之下,統治社會的是教會──教宗丶主教及傳教士。於是,知識分子時代便在第五世紀展開了。在神職人員的命令下,政府開始排斥異教:其儀式及奉獻,然而不久之後,教會卻覺得有必要精心設計一套儀式。
西方文明的知識分子時代,從第五世紀中期一直延續到九世紀末。在這400年之間,神職人員完全控制了社會,只有其中一段時間曾遭到武士的反抗。在768年至814年統治的查里曼(Charlemagne)大帝,便是起而反抗的一位武士。他不只征服了許多領土,也接管了教會,暫時建立了一個武士時代。除此之外,在這400年當中,教會似乎很少遇到對手。神職人員利用教理將自己描述成上帝與人之間的媒介。他們的理論,將社會陷在一張複雜的法令規章網之中。
在知識分子時代興起之後,婦女便失去了在羅馬帝國所享有的高社會地位。在其之前的武士時代,婦女在社會丶經濟丶政治方面都有參與。但是在神職人員接掌政權之後,婦女便被視為天生的惡魔。男人生來是為了侍奉上帝,而女人生來則是為了要服侍男人。教士們並不能確定女人是否擁有靈魂,他們宣稱丈夫是妻子的主人。這些心態所造成的結果是,大家把強賽與賣淫都歸為女人的過錯。
知識分子時代一直延續到第九世紀末,一連串事件導致地主崛起,此時封建制度達到了一個頂峰。知識分子的統治被有錢階級的統治取而代之,知識分子變成擁有商人心態的地主之得力助手。他們以一個被稱為「基督家長倫理」的理論,來使土地大亨們取得至高無上的地位。
商人時代由10世紀初期延續到14世紀中期。這時候發生了一些非預期的事件,如1348年的腺鼠疫,以及英法之間的百年戰爭,於是帶來的商人-工人時代。這是一個犯罪率空前的時代,歐洲幾乎處在無政府狀態。農人與地主之間引發無數的戰爭,殺人丶暴亂到處可見。
通常都為時不長的商人—工人時代,此次延續了100年,直到15世紀中期,當時,法國丶西班牙丶英國爆發了一場長達廿五年的社會革命。革命結束後不久,武士重獲政權,又回到了另一個專制統治的時期。
西方文明的第二個武士時代,大約開始於1460年,當時路易十一世擊敗了反叛的貴族,而建立了一個集權的獨裁體制。在西班牙,這項任務則是由伊莎貝拉女皇及費迪南太子,於1470年代完成的。在英國,一個獨裁強權在1485年再度出現,由亨利七世取得政權,創建了都鐸王朝。西方世界的第二個社會循環就是如此開始的。
新武士時代一直持續到1688年,當時英國發生了一件歷史性事件──光榮革命,推翻了獨裁政權。知識分子再度獲得權力,這次他們以總理大臣的身分,藉著新國王的名義,間接進行統治。在十八世紀初期,知識分子掌政權也出現在歐洲的其他地區。在法國,路易十六世過世之後,接下來的幾個國王都昏庸無能,真正掌大權的,便是供他們諮詢的大臣們。在當時由奧地利哈布斯堡選侯國(Austrian House of Hasburg)所統治的中歐,這些大臣們的權力便凌越於皇帝之上。
第二個知識分子時代,一直延續到1860年代,當時的工業革命將資本家推到社會的最前線。擁有商人心態的企業家丶銀行家丶生意人,開始崛起於社會。從此之後,西方世界便由商人掌統治大權。
目前,西方社會正處於另一個商人—工人時代。財力雄厚的大公司與工會之間,衝突迭起,令人聯想到封建時代地主與農奴之間的紛爭。此外,犯罪猖獗丶人們耽迷於藥物與酒丶物質主義丶抑鬱症都是目前社會普遍的現象。
這種紛亂的狀況,將不會長久持續下去。西方社會的衝突將會持續惡化下去,直到統治者的商人心態完全濟除為止。然後,西方社會將會步入另一個武士時代。
美國的社會法則
美國目前正處於商人—工人時代,難怪犯罪丶藥物及酒精耽迷丶家庭破裂丶離婚丶孩童虐待相當普遍,而且窮人及中產階級曰益窮困,收入及財富的分配更加不平均,巨額貿易逆差及預算赤字,更帶來了大量經濟出血。
歷史決定論是一種相當難證實的理論,以至於目前只有少數人信奉它。歷史將會循著可預期的模式發展,這種說法的確不可思議,因為社會及其制度容易受一些經常性變化的影響。然而一些著名的歷史學家卻相信,歷史是有節奏性的,而且社會事件的發生,不管表面上看來是如何地隨機,總是有軌跡可循的。這些歷史學家搞錯了嗎?還是他們具有先知灼見?這的確是個複雜難解的謎。
早期的歷史決定論者,的確也不能為自己的假設提供正面的證明。在他們那個時代,很少有資料可供參考,也沒有負責資料收集的機構。如今,我們已擁有涵蓋200-300年來的資料,如果歷史決定論是種有效的觀念,從18世紀以來所收集的統計資料,便足以來支持這個理論。這就是我現在想要做的事。特別是,我將要探討及證實,自從獨立以來,至少美國社會已經進化到了商人時代。在以下的討論過程當中,在經濟學家之間存在的一些迷思,將會被揭開神秘的面紗。
有錢人支配美國
在探討經驗證據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資本主義是如何進化的,特別是西方社會的最新分支──美國。美國目前是資本主義的神經中樞,它的歷史特別值得我們探討。
沙卡在其論文上指出,美國歷史有些複雜難解的現象。很明顯可以看出,自從最早的一批歐洲人來到北美大陸之後,美國便進入了所謂的商人時代。這並不意味著,美國一直盛行資本主義,而是從建國開始,有錢階級便一直佔優勢。在南北戰爭之前(1861-65年),有錢的地主支配著社會與政府,但是在這場內戰之後,這優勢便轉到資本及產業所有者的手中。因此,我們可以說,有錢人從開國以來,便支配著美國社會。
雖然,美國的歷史開始於1492年,已是大家所習慣的說法該年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但是美國移民卻是開始於1607年,當時英國一家商業公司抵達詹姆士鎮,在那兒建立了維吉尼亞殖民地。1620年,被英王詹姆士一世及英國國教指控為異端的清教徒,則在普利茅斯(Plymouth)建立了另一個殖民地。這兩個例子只是歐洲(尤其是英國)新大陸移民風潮的開端。在此後的一個世紀之內,大西洋沿岸已經建立了13個英國殖民地。此外,西班牙與法國則佔據了今天的大部分美國大陸。
歐洲人到殖民地定居的原由不一而足。一些團體如清教徒丶教友派丶猶太人丶天主教及法國新教徒,是為了宗教的自由。其他如英國商人,則是被貿易及經濟前景看好吸引來的。因此,早期的移民大多數是為了維護宗教及經濟的自由。在家鄉已經備受專制及獨裁政權折磨的這批移民,如今,再也不願意接受這些體制。這些以私人團體名義來的移民,並不認為自己是英國國王所指派的官員,或者是英王在海外發號施令的代理人。基於這些理由,殖民地所發展的政府體系便民主多了。因此,就在英國備受史都華國王獨裁政治煎熬的同時,殖民地的英國人卻能享有相當程度的民主權。
殖民地政府的基本結構與英國的原型相似。每個殖民地都由總督所領導。總督若不是由國王所指派(如馬里蘭州丶德拉瓦州丶賓州的殖民地),便是由打算在新大陸定居的私人土地擁有者所指派。而一個指定的委員會及眾議院(由符合某些財產條件的人所選出來的)則向總督提供諮詢。在理論上,殖民地政府是個由總督或所有者所支配的專制政權,但是實際上,實權已逐漸轉移到被選出來的議員手上。就像在新英格蘭一樣,這些議員不是大地主,便是有錢的生意人。
殖民地的美國經常被描繪為一個只有少數階級衝突的同質化社會,而當時的歐洲社會則深受階級衝突所困擾。在移民初期,這種描述是正確的,但是當豐富的天然資源帶來高度的經濟成長之後,個人財富的多寡便逐漸造成社會的階級化。較早漂洋過海的移民,總是比晚來者佔有優勢,他們佔據了最好的土地。儘管只有少數貴族家庭從英格蘭移民到殖民地,而且大多數移民並沒有帶多少財富出來,但是到了十八世紀,殖民地還是發展出現了擁有大量財富的上流階級。美國不像英國,她的資本及勞力極端缺乏,土地及自然資源卻不虞匱乏。在英國,財富歸資本家所有,而在美國,只有地主,特別是中丶南部殖民地的地主,才是首富。只有在貿易及商業繁榮興盛的新英格蘭,才會造就出有錢的商人,而在當時的歐洲,並沒有人會因為從事交易而致富的。
不管財富的來路如何,擁有它的人,便能在美洲殖民地獲得社會的尊重,同時握有極大的影響力。當時大家所渴盼的官位,是躋身總督的議會之列,通常是有錢的大地主才能有這分幸運。被指派為終身職的議負,可以參與法律與行政決策的決定。逐漸地,總督及其議員被選舉出來的立法議員搶去了丰采,然而後者仍多脫離不了有錢人的色彩。Charles A.及Mary R. Beard對早期美國的財富移轉現象,作了以下深刻的描述。
在每個殖民地,不管代表人民的議會是如何形成的,選舉人大多是財產擁有者。對選舉人的資格規定,也各有不同。在南方,農業是最大的經濟利益所在,土地便是決定選舉權的基礎。以維吉尼亞州為例,便規定鎮或郡的選舉人必須是土地的所有人擁有一個農場或一個城鎮,且達到所規定的規模。在農業及商業挂帥的城鎮,政治方面也顯現了地主及商人所佔的優勢。例如在麻塞諸塞州,選舉人只局限在一年能擁有40先令收入的不動產所有人,或者擁有其他價值達40鎊財產的所有人。
因此,美國社會一開始便顯現了商人時代的所有特色。此外,儘管在移民初期,宗教扮演了一個相當重要的角色,但其影響力已被經濟成長及繁榮的浪潮所淹沒。雖然十八世紀歐洲的西方文明,仍然停留在知識分子時代,其分支的殖民地美國,卻已經顯現出明確的商人模型。當然,在歷史上的這段時間,美國在西方的地位只是微乎其微。人口是部分的原因。美國的人口儘管以驚人的速度成長,但是長久以來,其數目一直無法與英法相比,一直到1850年,美國的人口才領先英法兩國。在西方事務方面,美國這個新國家也不見得有什麽影響力,在19世紀之前,英丶法兩國一直居於支配的地位。直到進入20世紀,美國才獲得西方世界的領導權。工業革命發源於英國,到了19世紀末期,美國的工業實力已凌駕於歐洲國家之上。資本主義在英國生根,卻在美國獲得最大的勝利,達到全盛期。因此直到19世紀末期,美國才開始在西方社會發揮影響力,而且西歐的領導國家也在此時跨入商人時代。美國早在形成階段便進入商人時代,而其歐洲母系卻還處於武士或知識分子時代,這個事實並不會損及西方文明社會周期法則的有效性。
大西洋沿岸的13個美國殖民地,在受不了英國政府稅賦壓榨的政策之下,群起反抗。在這場革命變亂中,美國這個國家誕生了。雖然民主人士還是覺得有錢階級仍佔有優勢,但美國由於採取憲法而有了一個嶄新的開始。截至目前為止,美國憲法一直發揮了應有的效用。在政府之下成立了三個分支機——立法丶行政與司法,彼此之間有相互制衡的作用。幾年之後,憲法又加上了權力法案的部分,保證所有人的基本權益,而不只是公民的權益。在權力法案當中,可以明顯看到商人的特色,儘管它涵蓋了人類的一些權力——信仰丶言論丶新聞丶請願的自由,但卻沒有保證人民可以免於失業之苦,它甚至還涵蓋私人有無限制擁有財產的權利。
儘管美國憲法並不是全民參與的民主政治,選舉權也仍然局限於具備某些財產條件的人,但它卻是歷史上第一個由法律而不是由人及制度來統治的試驗。當然,在實際運作上,憲法的意旨經常會遭到輕視,因為它的執行還是操之在人,然而它卻比當時各個政府所遵循的原則更人道。例如,美國憲法雖沒有廢除掉奴隸制度——這個制度是美國獨立戰爭之前便存在的制度,然而在此一制度的廢除上面,憲法卻扮演了一個間接的角色。亞伯拉罕?林肯使美國脫離了奴隸制度的詛呪,而托憲法之福,出身平凡的林肯才能當上美國總統。但憲法這部重要的法案,在美國社會,它也經常被有權勢的商人所濫用。
一提到憲法被濫用的情形,立刻讓人聯想到一個著名的例子。在南北戰爭之後,美國國會通過第一個公民權法案,為憲法的第十四個修正案。該法案授與黑人公民權與平等權力,而且限定任何政府除非經過適當的法律程序,否則不得剝奪任何人的生命丶自由與財產。
表面上看來,黑人以乎是該法案的最大受益人,然而在往後的數十年,第十四修正案並未妥善地保護黑人的公民權,他們被迫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與奴隸並沒有什麽兩樣。該修正案反而成為大企業追求利益的一把利器。大多數地方法院判定這些公司是法人,因此有權利受到正當手續條款的保護。每次一旦地方政府通過約束企業反社會主義行為的立法,聯邦法院便會硬插一手,宣稱州立法是違反憲法的,主張這是藐視修正案的正當手續條款。在大企業的法力無邊之下,州政府變得一籌莫展。
既能擺脫州政府的干預,又能獲得聯邦政府的相互呼應,企業的成長達到了一個高峰,經濟以空前的大幅度成長,而一些小企業則被少數幾家巨型公司併入旗下。長袖善舞的企業家,在19世紀贏得了「強盜大王」的稱呼,吉伯特懷特(Gilbert Fitt)及吉姆李斯(Jim Reese)將他們形容是「建造差勁的鐵路丶推出劣等的貨品丶欺騙誠實的投資人丶壓榨勞工,為了自己的財富與滿足,而濫用國家的自然資源」。幾乎每個重要的產業,都形成壟斷的局面,雖然它們加速了經濟成長,但此種大規模的經濟力量集中現象,也產生了美國社會從此無法脫離的一種弊病。獨佔性企業的猖狂行為,到了1889年終於引起整個國家的群起攻擊。為此,國會通過了薛曼反托辣斯法案,禁止任何人或公司共謀,以達成獨佔的局面或阻檔其他的競爭。然而,此一法案也只是企業家所控制的政府,對憤怒的社會大眾所虛晃的一招,就像第14條修正案一樣,此一法案最後還是被公司利用來佔便宜。
在往後的數十年內,法院以削弱工會的方式,來扭曲薛曼法案。罷工被判為違反競爭的行為。因此,一項保護社會大眾的立法,最後卻演變成一項反勞工的立法。
廠商最厭惡的是彼此之間的競爭,因為競爭會增加不確定性,同時削減利潤。到了19世紀末期,儘管大多數產業已經被少數廠商所掌握,鐵路營運卻保持著競爭的局面。事實上,競爭還相當白熱化,以致廠商們要求國會加以管制。國會迅速採取了行動,在1887年成立了州際商業委員會(ICC),基於大眾的利益,對鐵路加以管制。因此,我們可以說,從南北戰爭到具有決定性的1929年——大蕭條的第一年,是商人時代的躍進時期。各行各業均由大企業所獨佔。一方面,力量薄弱的反托辣斯法(如薛曼法案)放出煙幕,掩護獨佔丶寡佔及托辣斯得以茁壯成長,而勞工卻備受束縛,另一方面,成立各種的管制委員如ICC,以便誚除寡佔廠商之間的割喉競爭行為,讓他們為了生存而共同合作。在各行各業,豐厚利潤的最大殺手競爭,都被壓抑束縛了。
資本主義容易受到內部創傷,是現代經濟中的老生常談,早在共和黨誕生時,便可以看出這種弊害的徵狀。美國資本主義在1782年遭到第一回合的經濟蕭條時,還是個襁褓中的嬰兒,美國資本主義經歷了這場風暴之後,又承受一次接一次的打擊。19世紀前半期,美國一共遭逢了四次經濟危機,而在其後半期則經歷了五次危機(1854丶1857丶1884丶1893)。儘管20世紀帶來較光明的展望,然而不景氣的陰影仍然籠罩著美國經濟。「不景氣」這個惡魔在1907丶1911丶1927年發動了一些小規模的攻擊,而在1929年10月24日發動猛烈的攻擊,造成經濟大恐慌。在這一天,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價跌到谷底。盤旋直下的股價,迅速地將美國經濟捲入深淵,最後牽連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在三年之內,「大恐慌」這場經濟浩劫,造成美國85,000家公司倒閉,1,200萬人民失業,相當於就業人口的四分之一。
一夜之間,不景氣的陰影亦擴散至與美國從事貿易,或與美國經濟結合為一體的國家。整個西方世界瀕臨了崩潰的邊緣。馬克斯主義所預言的「資本主義崩解」以乎即將發生。然而,此時出現了一位聰明絕頂的經濟學家凱因斯,而且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凱因斯提出了處方,而二次大戰則證明這些處方是有效的。大戰期間,政府的大量支出,使得失業的情形逐漸消失,有一段時間還供不應求。凱因斯對政府的支出提出了許多處方,以便對抗失業的情形,而戰爭則證明了他的想法是正確的。凱因斯的經濟理論與其分支理論,從此便成為西方世界的重要指引。
在凱因斯派政策決策者的密切監督下,資本主義在二次大戰之後,順利地運作了整整四分之一個世紀。儘管其中偶爾會出現溫和性的衰退,1929年的歷史悲劇卻不曾重演。然而就在這場應付經濟危機的戰爭,以乎已獲得勝利之時,另一個難以駕馭的問題(其危險性遠超過大規模失業)卻突然出現了,其實這個問題自1969年以來便存在著──也就是,通貨膨脹加上高失業率。此一問題讓凱因斯頗為困擾,因為根據他的理論,失業與通貨膨脹應該是可以抵消的,兩者是不可能同時上升或同時下降的。如今,經濟學家對如何因應此一新挑戰,仍然沒有一致的看法(以前也是幾乎很少有一致的看法)。這個問題顯然是沒有一個簡單丶政治上可行的解決方法。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73年,全世界經濟由於一個國際性的卡特爾組織-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的出現,而有所動搖。油價漲升了1倍,導致美國經濟再度搖搖欲墜。1972-1975年的經濟衰退是經濟大恐慌以來最嚴重的一次,,而且還伴隨著而來空前的兩位數字通貨膨脹率。凱因斯的處方再度被派上用場,經濟亦再度復甦,其後僅在1980至1982年間遭到另一回合的通貨膨脹。自此之後,通貨膨脹及失業開始下降,但是由於未採取一些根本的改革措施,一場經濟危機已蓄勢待發,隨時都有可能爆發出來。
在1980年代,美國進入商人-工人時代,此時已是商人統治時期的末期。事實上,美國在70年代初期便進入此一時代。當時,尼克森總統及副總統安格魯,由於一些不名譽的行為,而被驅逐出白宮。1973年,在被控逃漏所得稅及接受賄賂之後,安格魯便被迫辭職。一年之後,尼克森卷人水門事件醜聞,為了不受參議院的彈劾,他寧願辭職了事。
這些令人震驚的事件,在美國歷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國家的兩個領導人都做出讓他們自己及國家蒙羞的事。這正是商人-工人時代。政府所表現的不按法律行事,統治階級為了追求財富與權力,而逐漸傾向於不合法的行為。這種現象的一般性影響,是導致道德水準的低落,因為社會大眾會刻意或無意識地追隨領導者,結果導致犯罪丶詐欺丶貪婪的猖揪。
很顯然地,行政權力的濫用,並沒有隨著尼克森丶安格魯的辭職而結束。不管在聯邦政府丶州政府丶地方政府,以乎有層出不窮的不道德丶非法行為。在卡特及雷根政府時代,也出現了眾所皆知的權力濫用個案。而地方政府腐敗,如今以乎已成為一些大城市的地方特性。
美國目前正處於商人-工人時代,難怪犯罪丶藥物及酒精耽迷丶家庭破裂丶離婚丶孩童虐待相當普遍,而且窮人及中產階級日益窮困,收入及財富的分配更加不平均,巨額貿易逆差及預算赤字,更帶來了大量經濟出血。如果說在這些密布的烏雲當中會露出一道金光,那便是這種悲慘的狀況不會持繪下去:危機將會屈眼於健全的政治丶經濟。
資本主義的重要理論
除非建立在一個具有吸引力的理論架構之上,否則沒有一個社會經濟體系可以長久生存下來。在這方面,資本主義也不例外。就像其他經濟體制一樣,它的觀念論理在理論上非常穩固,但在實際上卻非常脆弱。
社會主義被定義為,一個由私人或民營企業擁有生產工具——包括產業丶銀行丶自然資源等的社會丶經濟,以及政治體系。其政治體系的運作,是基於這些所擁有者的利益,而國民所得的分配,也是由他們決定的。資本主義與自由企業體制相當接近,在自由企業體制之下,企業家及生產工具的所有人,可以任意地追求利潤的最大化。
我們已經了解到,在商人時代,知識分子會提出一番理論,作為商人霸權的說詞。對大多數知識分子來說,他們的說詞是否合理並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能否達到他們的目的。只有少數知識分子倡導真正的改革,同時關心被壓榨者,他們自然變成權勢者的眼中釘。基於這個觀點,我們必須先探討經濟之父亞當史密斯,所提出來的資本主義經濟理論。
西元1500至1700年期間,傳統上被認為是與商人主義結合在一起的,這個時期多少與其後的武士時代有些重疊。儘管政府的管制約束了商人與實業家的行為,但是現代的資本主義,便是在這個時期建立了它往後發展的基礎。資本主義背後的真正驅動力——經營的直覺能力,或者追求利潤的動機——是不為政府或教會所容許的。由於教會對國王唯命是從,因此限制商人自由追求自我利益的職責,便落在國王身上。政府的管制便是源自於中世紀的思想——基督教大家長的倫理。
1688年光榮革命之後,力主政府權力的教條,由吹捧個人主義及經商本能的教條取而代之。這些變動是發生在一個土地所得,比經商利潤更能換取社會地位的時代。因此,1776年當亞當史密斯完成巨作「國富論」的同時,商人雖然不似隨後武士時代的商人受到政府的管制,卻仍未擁有追求利潤的完全自由。史密斯的論點是,人類的主要驅動力是自私與自我的動機,人類的行為都是基於自我保護,因此以自我為中心丶具有野心,並不是人格缺陷而是美德,引領著人們勤奮工作,並帶動經濟的繁榮。因此,政府應該盡量減少對經濟活動的干預,如此才能創造最大的個人及社會福利。
商人行為,也得到知識分子的支持許多人受雇於大型交易公司,他們滿腦子想的都是企業的利益。但是過分強調個人主義,使他們產生「無政府」的恐懼。史密斯的偉大著作化解了他們的恐懼感。他仔細地把資本主義作體系分析,併除掉個人主義的許多缺失,這些缺失使得個人主義難以得到一般的認可。
史密斯認為,生產廠商及工人是根據自我的利益,將他們的資金及勞力投注到最具生產力的用途上,要確保資源能運用到最具生產力的用途,便得靠自由市場那雙r看不見的手」。所謂的自由市場,是指企業家可以競相賺取顧客的金錢,恣意地追求自我利潤,而濟費者則可以以最低的價格,獲得最佳品質的產品。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廠商便得製造市場所需求的產品,並且使用最有效的技術,以求單位成本的最低化。在自由市場經濟體系之內,每個人都很愉快,廠商獲得最大的投資報酬,濟費者則滿意於,以最低價格(由生產效率最大化所達成),可以買到最佳品質產品。這些都是「看不見的手」所創造的奇蹟,而不是人類的貪婪慾望及商業行為所造就的。
史密斯大力抨擊無數保護獨佔企業的重商主義管制,因為獨佔會破壞了自由市場的運作,而不能確保社會福利的最大化。他一方面公開地嚴厲抨擊重商主義,另一方面則大力宣揚自由企業體系。儘管史密斯所提倡的自由企業體系,鼓勵廠商追求利潤,但是卻以競爭環境為前提。
自由企業體系首由亞當史密斯倡導,不久之後又由其門徒如大衛李嘉圖(David Ricardo)及賽伊(J. B. Say)精益求情,如今成為眾所皆知的古典經濟學派的理論。它的經濟觀念論也配合了「將政府視為必須的罪惡」的政治信念罪惡是因為它侵害了個人的自由,而必須是因為它是防範無秩序的堡壘。
史密斯寫這本書時,資本主義尚處於嬰兒期。他的競爭體系概念(消費者是至高無無上的,廠商則一味滿足市場需求),確實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經濟的實際狀況。到了19世紀末期,資本主義已進入青年期。在西方世界,尤其是德國與美國,產業巨人紛紛崛起,破壞了原本可以創造最大社會福利的市場裝置。儘管需求力量可以自由運作,但是供方卻被有效控制了。但是這些還是不能阻止一群經濟學家生力軍,去發展出一種更崇高的自由企業體系防衛理論。
就在產業集中化發生過程的同時,一些經濟學家,其中較著名的傑逢斯(Jevons)丶瓦拉斯(Walras)及馬歇爾(Marshall),開始以精密的數學方法,來表現古典經濟觀念論,他們仍然保留了完全競爭的假設。這就是所謂的新古典經濟學派的經濟分析,但是在擁護自由放任體制方面,他們的基本論調卻與先驅者有一點差異存在。因此,在資本主義的基本假設有重大改變之下,經濟理論變成了裝在新瓶中的老酒。儘管「強盜大王」正在竊取國家的財富飽納私囊,新古典經濟學家還是主張政府採取不干預的政策,以免大公司會被禁止去從事符合大眾利益的行為。
新古典經濟學家將亞當史密斯那隻「看不見的手」,推舉至一個更崇高的地位,同時加上他們自己的論調,更增加了自由放任主義的神秘色彩,卻無視於周遭的經濟實況。在社會大眾吵吵鬧鬧要求結束集權丶獨佔丶托辣斯以及企業界的腐敗現象時,這些經濟學家卻將自己局限在理想化的觀念世界裡。新古典經濟學家對於資本主義在政府不干預之下能夠免於任何危機,深具信心。以他們的觀點來說,政府的干預只會使得情況更糟糕。
1929年的經濟大恐慌,將經濟學家們困死在他們的理想化世界當中。他們向大眾保證不景氣不會持續很久,市場會再度顯現其力量,一切又會重回正軌。可是不久,整個西方世界陷入困境,而其摧殘的力量不是任何天災,也不是戰亂,而是無法逃脫的一場人為災難。在提出診方之前,我們必須先妥當地診斷出弊害所在,必須將那些被信奉的教條拋棄掉。
凱因斯重新組織經濟理論,使其符合現實狀況。他與主要的新古典學家(強調個體經濟,也就是個別經濟單位——如企業家丶消費者等經濟行為)的主張截然不同,他致力於整體經濟(整個經濟體系的分析)。凱因斯發現,企業執行著兩個分叉的功能:身為生產者,他們供應產品,但是他們也以薪資丶租金丶利息丶利潤的型態,支付所得給一家人。而這家人便將錢花在向商人買產品。如此便出現一個循環的流程,在其中,所得由生產者流向濟費者,然後再由濟費者流回生產者。只要生產者能以合理的利潤銷售其產品,這個循環的過程便能流暢運轉。
但是其中可能發生一些阻礙。個人的一部分所得會被儲蓄起來,存在金融機構內,另一部分則以稅賦的型態被政府拿走,而另一部分則花在外國貨上面。我們可以稱呼這些支出為總支出的漏損,而且消費者傾向於讓總需求量稍微落後於總供應量。為了要平衡這些漏損,就必須對總支出做三種投注。
企業貸款投資丶政府支出及出口。如果這三種投注能比得上或平衡漏損,總支出便能比得上所生產產品的總價值,我們也可以說,經濟處於平衡狀態,也就是不會有所起伏。如果漏損超過投注,供過於求,造成一些產品滯銷,廠商便被迫去縮減生產及裁減員工,在相對的情況下,若投注超過漏損,生產量與就業率便會提高。
這就是眾所皆知的凱因斯國民所得決定過程。在此體系當中,整體需求量扮演著一個相當活潑的角色,而整體供應量則扮演被動的角色,後者深受前者影響。高國民所得及其所導致的高就業率,便造成高整體需求。其推論也很容易了解:在低需求時代,經濟便為高失業率及其所暮致的衰退及不景氣所困擾。必須採取的因應措施也顯而易見:為了改善失業狀況,政府必須透過財政及貨幣政策,來增加經濟體系的總體支出。
財政政策涉及權衡政府的支出及稅收。衰退期間,必須執行預算赤字的財政政策,也就是讓政府支出超出稅收,但在通貨膨脹期,因應之道便在於預算過剩。相對地,貨幣政策卻對經濟產生間接的影響——透過貨幣政策會影響到企業投資。凱因斯認為擴張貨幣可以鼓勵投資,相對地,便有壓抑投資的作用。因此在衰退期,應採取貨幣擴張政策,而在通貨膨脹期,則應該採取貨幣收縮政策。
凱因斯的經濟理論,因此與新古典的觀念背道而馳,因為,如今政府扮演著監督者的角色,這是經濟要持續成長所不可或缺的。凱因斯理論的魅力在於,它不但適切地診斷出經濟弊病,同時也提出一些政府可行的政策。也就因為如此,儘管在開始時,受到一些崇尚空論,痛斥政府干預的純理論派經濟學家的排斥,凱因斯的思想還是迅速地傳播開來,最後變成各種學說挑戰的對象。其中最有名的挑戰,是在一九六。年代由諾貝爾獎得主彌爾頓弗利曼所提出來的。弗利曼被喻為「貨幣學學派」這種新方法的先驅者,以解釋資本主義之下的經濟波動。
就某方面來說,弗利曼的想法與新古典經濟理論有些不謀而合,他或許可以被公認為二十世紀的亞當史密斯,因為他在一個已失去自由競爭精神的經濟環境中,大力呼顢自由放任體制的哲學。
弗利曼認為,大多數經濟循環都是由貨幣部門所造成的,而凱因斯歸因為產品(或投資部門),也就是說,價格水準及就業率的單一,最重要是決定於貨幣的供給水準。對凱因斯來說,由儲蓄所造成的投資不足,是經濟衰退的觸媒,而弗利曼卻認為,其中因素在於社會貨幣存量的變化。他指出,在美國的任何一次經濟衰退之前,貨幣成長都會呈萎縮。而且,貨幣的成長萎縮,若不是由於貨幣權威的愚蠢行動,便是由政客的干預所造成的。因此,他不認為可以調整經濟的體質,而且希望它永遠體質健全。對他來說,政府的主要任務應該限制在保護財產權丶印製貨幣丶治理司法體系丶維持法律與秩序。因此,貨幣主義基本上與凱因斯的經濟理論不同。凱因斯認為,經濟基本上是不穩定的,而造成其不穩定的因素是投資的水準。為了穩定經濟體系,政府應該積極地採取適當的財政及貨幣政策,來干預經濟。
相對地,貨幣學家認為,基本上經濟是穩定的,而政府的干預則一無是處,最糟糕的狀況會因而引起變動。根據他們的看法,政府應該以平衡預算及允許貨幣每年有4%的擴張率(或者是長期產出成長率),來自我約束。因為一旦貨幣與產出以同樣的比例成長,就不會有通貨嘭脹。這意味著,政府可以控制貨幣的供給,貨幣學家認為,貨幣供給量是經濟活動的最重要決定因素。
目前的經濟思想,正處於眾說紛紜的狀態,其中一個例子便是所謂的「供給面經濟學」,一般人亦稱呼其為r雷根經濟主義」。這個學說在1980年雷根競選總統時,相當受歡迎。雷根經濟主義實際上是古典經濟學的一個被扭曲的翻本——之所以用「扭曲」這個形容詞,是因為它雖然呼顢縮減政府的規模,然而卻對古典學派的平衡預算處方毫不重視。供給面專家認為,政府應該協助私人企業增加其產品及服務的供給量,而不是提高市場的總需求量。政府應該減少個人及企業的稅賦,而且減少聯邦政府的管制。如此,便可以創造大幅的經濟成長,儘管稅率降低了,稅收還是可以提高的。1981年,國會通過了雷根經濟方案的大部分。此一方案大幅度地削減稅賦,有錢人及大公司享受到了最多的好處。然而,政府支出卻幾乎沒有變動,因為社會方案的裁減,被大幅增加的國防支出所抵消了。雷根以「在1984年之前平衡聯邦政府預算」的保證,贏得其法案的立法通過。而在前一任民主黨總統卡特的統理下,美國的預算赤字高達600億美元。
雷根的處方是標準的凱因斯診方(減稅以擺脫1980及1981年的經濟衰退)。這些政策只會使預算赤字擴大。雷根為自己的減稅措施冠上個「供給面裁減」,很顯然地,他認為自己可以推翻傳統的看法,而在1984年之前平衡預算。這就像語意學及修辭學將要創造一個經濟奇蹟一樣失靈。
不可避免的事終於發生了。到了1983年,政府赤字超過了2000億美元。事實上,比之於雷根在第一個任期內所累積的負債,共和黨成立以來所負的債,簡直是小巫見大巫。為此,國會在1985年通過了葛拉翰魯得曼赤字削減法案(Gramm-Rudman Deficit Reduction Act),欲圖在1991年之前平衡預算。此一法案是否能實際消除赤字或者縮減赤字,仍有待時間的考驗,因為1986會計年度,赤字又攀升至另一高峰——2200億美元。
供給面經濟理論,只是目前經濟理論群雄割據局面當中的一個例子。事實上,它是將凱因斯經濟理論的失敗政策,裝在一個新瓶內。儘管包裝是全新的,結果卻沒兩樣——帶來短期的繁榮,接著則是長期的萎縮。我將在第七章討論,雷根經濟學很可能會帶來另一次蕭條。混亂這不正是商人-工人時代的一個特徵嗎?
貨幣主義及社會循環
讓我們再來看看沙卡在這方面的看法。根據其社會周期法則,資本主義就等於是西方文明的第二個商人時代,商人控制的不只是經濟的杠捍,而是社會上的每一件事。
對沙卡來說,每個實體(不管有無生命)的進化,都循著一定的周期。雖然在每一個時代,統治階級本身會有些起伏,然而他們仍具有支配力,而他們的優越性,則決定了其他所有變數的周期。
在商人時代,社會層級的最上層,由於其財富控制權及擁有權,而獲得了權力與聲望。例如,在資本主義之下,有錢人由於握有大量的生產工具,而高高在上。
在目前的商人時代,統治階級——企業家的財富與貨幣的供應,有相當大的關聯。在資本主義之下,貨幣與財富具有相當密切的關係,它們幾乎等於同義字。因為有錢人目前高高在上,而且貨幣與財富是同進出的,在資本主義體制下,貨幣的供應量便成為所有社會變數(包括經濟),最重要的決定因素。這只是重複弗利曼的論點,然而,為什麽貨幣是資本主義之下,經濟活動最主要的決定因素?這隻有用沙卡的社會周期理論,才能做適當的解釋。
我們該如何證實上面的說法?如何化解凱因斯及其他懷疑者所提出的疑問?為了支持自己的論點,弗利曼引證了美國經濟的戰後行為,當時貨幣及國民生產毛額呈下降的局面。凱因斯提出反駁:首先,貨幣成長難以駕馭,其次是,國民生產毛額的變動,或許會造成貨幣供應的變化,然而,貨幣供應量的變動,卻不一定會造成國民生產毛額的變化,因此,貨幣並不全然居於經濟樞紐的地位。要證實在資本主義之下,貨幣並非是所有變動的起因,只有一種方式,那就是通過一項最艱困的考驗。每個實體都屬於周期性的,居於支配地位的實體,也有一個循環的周期,此一周期一定具有規則性,因為主要變數必須具有它自己的一個明確丶穩定周期,否則,它如何管制其他的循環?又如何能夠具有支配性。
因此,我們要進行的試驗如下:如果金錢是社會的主要變數,其成長必定循著一個規則性的周期,也就是說,除非經濟已搖搖欲墜,否則,貨幣成長每隔若干年,便會攀上高峰或跌至谷底。
這個評估標準可謂相當嚴苛。第一章所提到的不同期間的周期,沒有一個迎合上述的標準。如果有這種周期存在,它所需的證明,不只是這個變數在社會中的至高無上地位,而且也必須證明社會周期法則的基礎理論——更廣泛的歷史決定論觀念。注意,我們在此所關切的不是貨幣供應的時間軌道,而是其成長。因為,我們所分析的是一個不斷成長的經濟。
歷史決定論
貨幣成長長期周期,所代表的意義又是什麽?第一,貨幣供應或財富居美國社會的樞紐地位,其他各個實體(不只是經濟)則圍繞著它運轉。這種現象自美國獨立以來,便一直存在著。這意味著,美國長久以來,都處於商人時代。
第二,該周期生動地說明了歷史決定論的觀念。歷史循著一個既定的模式,已是個不可爭議的事實。各種學派的經濟學家一致認為,貨幣供給受了一大堆丶彼此似乎沒有關連的力量所影響,它們怎麽可能同心齊步地循著一個既定的軌道,而且長達兩個世紀以上!
這就像存在著某種自然法則,能將一些顯然雜亂無章的現象,導入正軌,此一自然法則也會指示貨幣成長率上升丶穩定或下降的時間。
在以下的兩章,我們將會看到一些對歷史決定論觀念,更強而有力的論證,顯示圖一的長期十年周期型態,也存在於兩種以上的變數——通貨膨脹率,以及政府對經濟的管製程度。因此,貨幣成長周期並不是僥倖發現的,其他很多變數也有這種現象存在。
第三,凱因斯學派有關貨幣供應無法由有關當局控制的論調是正確的。弗利曼認為,聯邦準備制度應該遵循一固定的貨幣成長法則。大多數經濟學家將1980年代的貨幣成長萎縮歸因於伏克(Paul Volcker),他在一九七九年被任命為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為了控制通貨膨脹,他採取了壓抑貨幣成長的措施。貨幣成長的周期對伏克來說,只不過是一股無形力量所握有的一項工具,就像亞當史密斯「看不見的手」一樣,指引著美國經濟的命運,伏克只不過是執行貨幣成長周期的意旨。1940年代是貨幣成長的高峰期,1970年代將是30年遇期的下一個高峰,因此1980年代將是貨幣成長的衰退期。因為高峰之後必出現下坡。
然而,什麽是無形力量呢?根據沙卡的說法,便是社會周期法則,也是進化一般性原則的一個層面。
聯邦準備制度在美國的金融年代,樹立了一個里程碑。該制度成立於1914年,是為了彌補美國建國以來,經濟上的一些缺失。在這之前,貨幣供給完全決定於貨幣市場的狀況。或許有人會認為,聯邦準備制度若不能使貨幣成長周期消失,至少也能加以控制。沒想到,該制度卻帶來了反效果。貨幣每10年成長比率的波動幅度,19世紀要比20世紀低。因此,聯邦準備制度只是增加了貨幣供應的長期變動,而並沒有干擾到其循環的型態。
事實上,貨幣年成長率的變動幅度,自1940年代以來已逐漸趨緩。這意味著,聯邦準備制度短期內可以抑制貨幣供給,卻不具有長期的控制力。換言之,在某個時點,人可以控制自己的命運,但是其運作範圍卻受限於一些更大的力量——這種範圍的限度是永遠無法界定的。
最後,貨幣成長周期意味著,資本主義基本上是不穩定,而且某些制度的設立,如聯邦準備制度,並不能發揮穩定的作用。這些制度只是權宜之計,長期以往,它們還是會破壞制度的穩定性。真正所需要的不是治標的方法,而是根本的經濟改革,我們將在第九章探討這個主題。
這是否表示,所有事件的發生都是預先安排好的?我們只好無助地做個犧牲者?不盡然!這意味著,事物循著可預期的周期,不斷地運轉,直到它們發生的原因被發現為止。一旦我們知道事件發生的原因,就可以防止事件的再度發生。畢竟,人類在過去已有打破災變性周期的紀錄,他們可以再度創造這個紀錄。這就是所有進化發生的過程。我們對一再發生的問題不斷容忍,直到受不了為止,然後某些人便發現了這些問題的真正肇因,協助人類打破了這個循環。不久之後,便由另一個周期取而代之。
然而,基於上述周期已有長久的歷史,顯然要將其打破並非易事,除非是一些基本的改革才能奏效。
安利一下筆者有關投資的專欄文章:【每天一讀】脫苦海的文摘
專欄短網址:【每天一讀】脫苦海的文摘
相關問題:
脫翁:想潛心學習,求教如何研究2000多隻股票?
脫翁:有沒有什麼簡單的操作股票模式?
脫翁:30歲前賺到100萬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脫翁:狙擊過李嘉欣、關之琳、袁潔瑩、蔡少芬等女星的劉鑾雄, 是如何成為千億富翁的?
脫翁:為什麼說瑞士銀行是世界上最安全的銀行?
別管硬著陸軟著陸,活人總不會被尿憋死的。
這人預測的是2013年
2013年發生了什麼事?2013年那誰在職業生涯最後時刻推出新版國五條,要求二手房買賣須繳納20%個人所得稅,此政策一出各地房價應聲上漲20%,全國人民沉浸在一片房價暴漲的喜悅中,根本沒有經濟危機發生的跡象。
2013年全國房價漲聲一片 調控目標已難實現
社科院:嚴格執行20%個稅政策或促房價上漲
「國五條」一大亮點兩大敗筆
看了幾個回答,感覺自己像是盜墓的,嚇得趕緊關了。。。
謝邀。
當年寫的答案,現在看看實現了多少: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477607/answer/84504759
簡要寫個提綱,將來也許展開寫。是否展開寫,看時間是否允許,有關內容在拙作《紙牌大廈》中有分析:
1、人民幣加息、貶值;2、清理三角債,大量債轉股,讓一部分中、小型金融機構(包括小型銀行)破產;3、國有企業大規模裁員,事業單位壓縮編製、公務員機構改革(也就是裁員);4、地方政府減持持有的國有資產;5、增加對社會中下層的稅收,嚴查偷稅漏稅;6、削減社會福利;7、出讓一部分國家經濟主權,吸引外來投資;8、推動農村土地流轉,促進資本擴張,攆農民進城,壓低工資;9、增加軍費開支和維穩開支,備戰。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450660/answer/143370675
猜猜下一步,還會有哪些陸續實現。
還有這個: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7572085/answer/254716409
這個: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7666538/answer/255622901
外加這個:
neo anderson:中國在委內瑞拉幾乎破產的情況下還向其提供大筆貸款的意圖是什麼?未來走向如何?
以及這個:
如果央行在美國的壓力下,繼續收縮貨幣,… - 知乎
如果央行在美國的壓力下,繼續收縮貨幣,大量的信用關係都會破裂。
一部分債務會爆掉,幾乎所有的資產都會貶值,還有很多金融欺詐會浮出水面。這種時候,往往是利率不斷上升的時刻。你惦記對方承諾的利息,對方惦記你的本金。現金為王,看好自己的血汗錢。
這個是最終預言:
neo anderson:如何看待 Boston Dynamics 2017.11.16 新發布的機器人 Atlas 視頻?
歷史上中國之前也爆發過好幾次經濟危機,分別是1989年到1990年,1972年到1976年,1960年到1962年,1967年到1968年。因為不能細講,知乎比較敏感,所以大概說一下。
1989年到1990年(GDP增速4.2%與3.9%)那次經濟危機之前,1983年到1988年中國GDP一直是高增長狀態,其中1987年和1988年中國GDP增速更是達到了驚人的11.2%和11.7%。那麼1983年到1988年發生了什麼事呢?大家感興趣可以了解一下(提示價格雙軌制)。1989年到1990年又發生了什麼事我就不說了呀,他們口號是啥我也不說了啊,只說兩句,首先雙軌制其實是吹經濟泡泡的行為,還有世界上某大國對中國展開了經濟封鎖。而1991年中國GDP又開始恢復高增長,1992年到1995年,一共四年的高速增長(14.2%,13.9%,13%,11%)。之後一直持續到今天,GDP增速一直很高。那麼1990年之後發生了什麼事呢?兩件事,第一件事是蘇聯解體,而蘇聯解體對倒爺經濟的影響也不細說了,這個年紀大的應該都知道。第二件事是1992年的南巡講話,講話內容我也不細說了。
再說下之前的事情,1960年到1962年也是一次經濟危機,那時期的GDP增速飛快的降到0%,-27.3%,-6%。但是之前是兩年飛快的經濟增長,GDP增速是21.3%,與9%,然後那麼之前兩年發生了啥事?你們感興趣可以自己去查,提示一下,一五計劃是哪一年?(1956年與1953年的GDP增速是15%與15.6%)一五計劃增長了中央的自信心以後,中央搞了個什麼運動?那個運動發生時段是哪幾年?然後1963年到1966年,我國經濟又開始高速增長了。(10.3%,18.2%,17%,10.7%)。那年我國發生了什麼事也可以去查,提示一下6401工程會戰,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某人退二線,之前的路線得到糾正。然後中國1967年到1968年中國經濟出了點問題(1967年-5.7%GDP增速,1968年-4.1%GDP增速,),這兩年發生了啥呢?某場運動的開端,1966年某人寫了一篇文章。之後1969年到1970年經濟不錯(GDP增速16.9%,19.3%),這兩年出了什麼事呢?1970年中國第一顆衛星上天,1968年年底有一場上山下鄉運動(這個運動的意義差不多相當於國企大下崗,甩掉國家負擔的行為)。然後就開始了某運動時期,1971年到1976年,經濟時好時壞(7.1%,3.8%,7.8%,2.3%,8.7%,-1.6%)。
從歷史上來看,之前的幾次經濟危機,引發原因主要有政府瞎折騰吹泡泡,路線出現問題。而走出經濟危機,一般是路線問題得到糾正和科技進步(科技可以增長經濟,並且作用極大,這個問題我覺得經濟增長模型那個理論里講的很好了)。至於說崩潰,我覺得短期內不可能。中國目前來說GDP增速會逐漸放緩越來越慢,平穩落地。
但是GDP增速肯定放緩不可逆,因為就算美國GDP增速也要放緩原因是因為,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經濟體,其實增長空間不大了,沒辦法再獲取超額收益一飛衝天的機會了,這個要認清(中國剛改開的時候是創業小公司,創業小公司增長高呀,上市以後股價也是biubiubiu的漲。但是現在是大公司大企業了,增長空間就沒那麼大了,當然也不會突然掉下來。在中國以後會比較穩定,人均收入也會提高,但是階級提升的機會不多,就像在大企業工作一樣。之前風險高,不穩定,但是階級提高途徑多,人均低,社會流動自由,就像在創業小公司工作一樣)。現在除非科學技術上有重大進展,科學進步可以帶來藍海領域,同時刺激經濟,這個已經得到很多數據的證實了。在提高人類生活水平,解決經濟危機方面,無數的政治家都趕不上少數的科學家的作用大。至於知乎上經常拿中國和日本比,覺得中國會像日本一樣,我覺得其實沒什麼可比的。日本就算是泡沫經濟末日狂歡時代,它的GDP增速和中國也沒法比。攤手
不管軟或是硬,只要是著陸了都是值得慶祝的。
或者用一個簡單的比喻可能比較恰當:
傷口在裡面化膿,為什麼還要繼續包紮呢?
揭開來清洗,換藥,哪怕會有些痛,但是值得!——————————————————————
既然引來許多爭論我覺得有必要更新一下「中國崩潰論」不是我的立場,我的立場是心理醫生。醫生如果確診了一種病,還有必要和家屬爭論病到底存不存在嗎?
心理學的藥方與經濟學的藥方是截然不同的。
心理學是探索主觀與感性的世界;經濟學是探索客觀與理性的世界。反對我的人其實搞錯了,我並不是來傳播西方經濟學的,我認為目前的經濟學並不是健全的學問。一門忽略了人的感受的學問根本不配用來指導人的生活。
大部分知乎上關於「中國是否會崩潰」的爭論僅僅是關於在經濟學藥方上使用中醫還是西醫,老實說i don"t care!因為無論是中醫或西醫,他們都只希望治癒肉體,而我更期待的是治癒心靈。心靈和肉體並不是分家的,同樣主觀與客觀也是一個整體,感性與理性也是一個整體。如果沒有主觀,就根本不可能存在客觀,如果人沒有感覺,他就根本沒有思考的必要。
經濟學必須結合心理學才是一門完整的社會學問。最近獲得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理查德·塞勒(RichardH.Thaler)才剛剛體現出一點點這種結合的進步。
所以我描述的根本不是中國經濟崩潰與不崩潰問題,或者中式和西式的經濟學哪一個有用,因為如果人感覺麻木的話哪一個都沒有用!也不用跟我說中國又建了多少條高鐵,簽下了多少國家的貿易訂單,或者人們的工資漲了多少,單獨說這些都是沒有意義的,我比較關心的是在這背後,人們心情究竟有多幸福。
再說句題外話,雖然我不太關心經濟學,但那些口口聲聲說西方經濟學不適合中國的人,你們有中國式經濟學嗎?別光說不練,拿出來,讓我看看你們是怎麼治國的好么?我個人認為:金融危機的爆發與金融制度沒有根本性的關聯。引發金融危機的根本性原因還是在於矛盾積累和政治博弈,而我們中國民眾更需了解風險和敏感。
從最近的三場金融危機來看,危機的爆發並非偶然,而是因為精心策劃,就是金融戰爭。金融危機不過是手段,政治目的才是動機,為了達到目的,完全不擇手段。
1、1987—1988金融危機:主要政治誘因就是廣場協議。
1985年9月,美國與德國等國逼著日本簽下廣場協議,聯手讓日元升值。在三年內,美元兌日元從1:250貶到1:120,美元貶值50%。
「黑色星期一」的爆發,帶動美元資產價格大幅走低,一切都是給日本人設的套。
2、1997—1998金融危機:主要政治誘因就是中國收回香港。俄羅斯政治危機則是危機過程中突發的又一次高潮而已。
攻擊日選在1997年7月2日,也就是香港回歸後的第二天,這天泰銖暴跌17%。這說明這就是一場精心策劃和組織的大規模攻擊行動。
當時很多西方媒體都認為,中國收回香港以後,必將如虎添翼,而且中國在收復香港過程的強硬,也讓西方強權如坐針氈。西方強權認為自己主導的國際秩序將面臨巨大的挑戰,所以打擊挑戰者,折斷可能助其騰飛的翅膀,就是最大的政治誘因。
3、2007—2008金融危機:主要政治誘因是撤軍法案。圍繞從伊拉克和阿富汗撤軍,美國白宮和國會之間進行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尖銳鬥爭。
在研究2008金融危機的過程中,最大的難點就是確定猶太人引爆次貸危機的原因,因為我們都知道,一旦引爆次貸危機,有可能動搖整個美國的金融基礎,除非給出一個非常堅決的理由,才可以讓猶太人不得不選擇下手。
猶太人對政治具有天生的狂熱性。911事件後,小布希政府以反恐為名,相繼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擺下戰場。這樣的軍事布局,其真實目的就是要最後夾擊伊朗。這也是猶太人的真實想法:利用美國,將伊拉克和伊朗全部幹掉,以色列就可以在中東一支獨大。所以一直以來,猶太人都在白宮和國會做工作,通過了向阿富汗和伊拉克繼續增兵的法案。而剛剛上台的民主黨,卻利用戰爭撥款之際,推出一個撤軍法案,無疑是給了猶太人當頭一棒。面對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難以掌控的美國,猶太人深感自身的影響力已經大不如從前,所以它渴望改變一切,甚至不惜推倒重來。
經過1998金融危機和2000互聯網戰役後,不但長期資本公司破產,而且老虎基金和量子基金也相繼或破產或清盤,這都極大的動搖了猶太人在華爾街的地位,極大的削弱了猶太人在華爾街的影響力。從1999年以後,保爾森開始帶領高盛強勢崛起,可以說是猶太人在華爾街的最後王牌。他們利用一個中國人提出的模型原理,在華爾街大投行的推動下,規模高達數十萬億美元的CDS債券沖向市場,既成為拯救華爾街的英雄,最後又成了摧毀華爾街的罪魁禍首。因為高盛和摩根參與了很多CDS債券的設計和發行,知道以CDS的龐大規模,足可以摧毀整個華爾街。現在只需要通過做空CDS債券,引發一場次貸危機,就可以摧毀華爾街的對手,讓猶太人重新贏回在華爾街的主導權。
以上只是我的個人見解,因為我個人覺得這個理由還是足夠堅決,足夠充分,足夠說服力。
因為第一個跳出來向新世紀金融公司逼債147億美元的就是高盛和摩根。也正是因為新世紀金融公司的破產,從而引發了整個次貸危機。再加上後來標普公司在那裡推波助瀾,故意調低CDS債券評級,於是整個危機就一發不可收拾,華爾街大部分金融機構包括投行和對沖基金都深陷次貸危機之中。但這個時候的高盛和摩根,卻是躊躇滿志的帶著一幫小兄弟到處攻城略地,做多原油,做空歐洲股市,做空香港股市等,大出風頭;所以我認為,在次貸危機里,猶太人可能是唯一的贏家。最後卻在原油上輸得屁股朝天,為他人做了嫁衣裳!
4、至於2017—2018第四次金融危機,我個人認為政治誘因也已經逐漸成熟:
(1)、特朗普被彈劾可能引發美國全面政治危機,重點是美元和美國股市。
(2)、卡達斷交事件可能引發全面中東危機,重點是原油和黃金。
(3)、中國在政治經濟上的一些不穩定因素,重點是人民幣和房地產。
我個人認為:以上三個因素中的任何一個都足可以引發一場大規模的金融危機;如果是其中兩個或兩個以上因素,那完全可以引發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金融危機。
誘發第四次金融危機的市場性因素已經成熟
我認為:誘發金融危機的市場性因素目前也已經成熟,下面5個市場有可能成為未來的主要戰場。
1、美元
美聯儲使出渾身解數,也無法將美元繼續推高的根本原因乃是市場認為強勢美元並不適合美國目前的經濟狀況,最要命的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也是這麼認為。特朗普和美聯儲在貨幣政策上的背道而馳為美元增加了巨大的做空風險。
根據美元與日元的歷史經驗,我個人認為,現在美元指數爬上100,已經是一個相對高風險的區域,具備很強的做空動能。如果特朗普在貨幣政策上最終獲勝,美元指數有可能回到75—80一線。
做空美元,現在越來越成為國際投機界的共識,只等徹底引爆的那一天。到時候美元飛流直下三千尺,誰也擋不住。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美聯儲敢擋,就殺美聯儲。
2、美股
同樣,為了吸引美元迴流,美聯儲採取強勢美元政策,推高美元資產,美國股市已經創下歷史新高,成為目前風險最高的一個市場,孕育了巨大的做空動能。我相信,那些國際投機資金不可能看不到這一點。所以,美國股市很大可能會成為未來投機資金做空的主戰場。
如果特朗普被彈劾引發全面政治危機,剛看到一點希望的美國企業可能再遭重創,美股很可能被打回到10000點,也就是說暴跌50%以上。
3、原油
如果卡達斷交事件引發全面中東危機,那毫無疑問將給做多原油帶來強勁機會。對於焦頭爛額的沙特等產油國來說,原油價格上漲,肯定將是一針強心劑。來自海灣國家的龐大資金很大可能會在華爾街的帶領下,一路推高原油,甚至推高到100美元,就像2008年那樣。
但對中國來說,原油的推高將是一種巨大的痛苦。
4、黃金
最近幾年,為了彌補頭寸,高盛一直在做空黃金,渴望打下黃金。如果中東危機全面爆發,原油被推高,那麼黃金就可以找到做空的最大借口。同時,作為黃金第一大消費國的印度目前在政策上的變化,也為高盛做空黃金提供了良機。
目前大多數央行包括中國都在紛紛拋售黃金。
5、中國
現在的中國,的確面臨著很嚴峻的金融風險。資本外逃,房地產存在泡沫,經濟復甦不如人意,人民幣貶值壓力,金融系統自身的風險,再加上一些不穩定的政治經濟因素,都有可能遭到別人的攻擊。
但和當年一樣,我們的優勢就是我們的市場還沒有完全開放。再加上A股市場,目前還在一個比較低的位置運行,具有較強的抗壓能力。特別是當資產價格大幅下跌的時候,中國人民的覺悟還是會非常高的,房子按揭還是會正常還的,這都將給金融系統減輕無數的壓力。
最後
可能有人問我,金融危機可以避免不?我們中國能不能獨善其身?對此,我只能說:金融危機無法避免,但可以轉化。這個就跟乾坤大挪移一樣,你打我一拳,我避不開,但我可以通過轉化,將你打我的力量轉移到其他人的身上;最後我依然還是可以打你!
總的來說,即將到來的這次金融危機,對美國來說,意味著人類最後一個帝國可能要徹底崩塌;但對中國來說,還是機會大於風險,只要政府把握得法,應對得當,民眾別輕易去股市,我們完全可以笑到最後。(套用一下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哈哈哈哈)
有玩基金和股票的朋友可能清楚自11月22前後開始,全線變綠,出現紅的可能寥寥無幾,認為股災就要來了這個倒不至於,只是別老想著抄底,因為目前局勢不穩,且已逼近年終,年內基本上沒什麼希望賺大的了有必要提醒下大家:雖然危機沒來,但是我們也要防患於未然,股市的危機表明,一旦投資失敗,中產階級就會變貧,更別說那些背著房貸的了――――――――――――碼字不易,路過的朋友們點個贊支持一下哦。願意交流學習的可以關注一下我,有需要諮詢的隨時私信探討老生常談的問題,算了,抖個機靈吧!
明天
但凡來我店裡吃涼皮白吉饃免費!飲料啤酒隨便喝!可憐見的,台灣人盼著中國崩潰再盼30年,正好湊滿一個世紀。
這是2013年的問題? 問題已經有了答案吧。2333
首先這是一個偽命題!在無限權力無限責任的情況之下,不存在硬著路!但是對於不同的階層硬著陸是一直存在!
如果大家的記憶超過金魚,是否是否從50年代開始回憶一下,公私合營的資本家,農村的大小地主,50年代末60年代初社員們,6070年代的知識青年到90年代的下崗工人,往近了說四千點牛市起點的散戶們!那麼2018年哪些群體有可能會硬著路了我幫大家分析一下:沿著今年的思路基本完成了找漲房價去庫存,既然槓桿已經由廣大買房不是為了住的人扛起來了,這個套是不能解的,房價是萬萬不能降的,如此就只有凍結交易量,18年不管是不是剛需銀行的槓桿不能再給你用了!這次環保風可不是一陣風,去產能是剛剛的,傳統的小作坊式工廠一八年沒有復盤的可能,在過去幾年投入的那些企業主你就當為國投資吧!所謂的內需將會進一步的萎縮,非信息產業的傳統行業失業率進一步提升,明年將迎來更更更更更難就業年!18年國考人數創新高,但新增的體制崗位會萎縮!18年體制改革的一大重點,部分醫院與大學將市場化!外匯市場不會有很大的振幅,大概率在7.0以內,出口增速將轉負,外貿生意越來越難做!餘額寶們有福了,妥妥的4.0以上,信託理財等風險進一步加劇!整個信息產業還將一枝獨秀,並非我們的國家有什麼樣的法寶,這是因為這個行業現在是國有企業玩不了,即刻搜索就是一個例子。所有的資本現在都在朝著地方跑,無論怎樣努力去coding吧!在網上搜了一份《中國曆年GDP》,分別用人民幣、美元,計算出了《中國曆年GDP增速》,走勢圖如下。
一般認為,增速在0~1%算是經濟低迷,在0以下是經濟衰退,連續兩年及以上負增長,就是經濟危機,在負增長情況還一路直下,那就是經濟崩潰。
從這兩條增速線走勢看:60-62經濟危機,67-68經濟危機,76經濟衰退,81經濟衰退,85-86兩條線走勢相反,90經濟衰退,94調整匯率,97-99經濟下行,08-09經濟下行,12-?經濟下行。
基本上呢,90年以後,中國長達26年的時間裡,不算出現過經濟危機,只有三次經濟下行階段。00年以後的重振是加入WTO與地產興邦,10-11年的重振是四萬億刺激。
看按美元計算的16年增速以及趨勢,不知道下次重振得靠什麼了。
推薦閱讀:
※金融衍生品對社會經濟的積極作用大還是消極作用大?
※2018年房價會漲嗎?
※美國GDP靠什麼來推動 ?
※請問物業管理公司是暴利嗎?
※最近幾年中國會爆發經濟危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