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時是如何保護剛出土的文物的?
01-03
好問題,一兩句可說不清。套用大俗話叫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理論、概念和理念上面各位都說的很好了。所以舉個簡單的實操例子。
回答這個問題只為說明保護工作的實際情況,讓更多的人了解和關注這些問題,所以時間、地點、人物,所使用的試劑、材料一概隱去,同時所有圖片和文字謝絕任何形式的轉載和引用。
具體操作步驟看圖就能明白,不必多說。
搭建好用於提取,保證穩定性的檯子,對串飾依存的土層進行加固,之後進行遮蓋封護;填充材料,上套箱,最後小(ci)心(ya)謹(lie)慎(zui)地把套箱連同裡面的那一大堆玩意兒從墓壁上搞下來,運走。實驗室清理的過程不多說。
啰嗦兩句
1. 考古現場的文物保護非常非常重要,尤其對於有機質文物來說,因為環境的迅速變化(說你們三個呢,光線、水分和氧氣)所引發的新的不平衡狀態是這些脆弱的文物無法承受的。因此我們強調現場過程中環境的控制,但實際情況很複雜,比如剛出土的大型木材,如何在考古工地給它提供合適的安全暫存環境,也許你可以找個池子把它泡進去,也許兩大卷塑料布也能解決問題,原則就是依據文物和現場的現狀審慎的應對,還有就是動作要快。2. 文物保護是一個不斷在保護原則和實際情況之間尋找平衡的工作。脆弱文物的發現很多都是突發事件,現場保護更像是120急救,精妙高深面面俱到的準則很容易在實際操作中被踐踏,更需要著眼於因地制宜的依據文物現狀和出土現場的條件來制定合適的現場方案。首先說我不是在國內學的考古, 學的時候也並沒有多少筆頭上的東西, 基本都是從實驗室和現場得到的經驗. 一些用詞或者做法也許不是很恰當, 我就照著我的實際認知來說吧. 總體來說考古的作業環境並不理想, 而且如果工程較大的話一般也不一定有完美的條件第一時間全局轉移. 如果在作業之前沒有對土層, 空氣, 鹽度以及對浸泡文物的水樣進行測定, 那麼在作業的過程中由於環境的改變, 文物[不管是屍體骨植礦物漆竹木石]都會發生無法預料的瞬變. 所以在開始"動手"之前會要求對現場環境進行採樣, 給以後的保存製造一個擬態的標本.真正等文物出土的那一刻, 所有的保護工作都要在基於簡潔有效的前提下進行操作. 因為出土之前文物是長期放置在一個少光/無光, 深埋, 缺氧, 濕度也比地表大很多的一個環境中, [味道往好了說是蔬菜大棚或者新挖好的地窖],突然的環境改變就會打破文物本身的穩定性.如果按分類來保存出土那一刻的文物的話, 木漆竹器會用化學試劑沖洗, 實在沒有條件可以用浸泡過試劑的軟布包裹.土質紙質皮革質都會第一時間進行保濕以及空氣隔離,角質和陶制[不管有彩沒彩]會用溶劑浸泡加固,[有點像給陶瓷抹蛋清加固的民間驗方],金屬要儘快剔除附著物,否則會加速細菌的繁殖.
其實保存手法都是為了給文物一個相對穩定的擬態環境, 同時進行相當必要的殺菌, 上保護試劑, 抽取容器的空氣或者加入其他化學氣劑, 這些都是為了讓文物的整體質量最大可能的保持不變.
所以就像杜寧說的那樣, 要有針對的進行保護,太細緻的東西我也不太好說, 半瓶晃的新手,畢竟沒有到真正大牛的份兒上. 但是我個人認為不管出土的東西有沒有經濟價值都應該受到保護, 木石器礦骨都是很有研究價值的.文物和其他考古材料剛暴露到大氣環境中到實驗室進行科學保護之前,對其進行的樣品採集、數據記錄、搶救性保護以及後續處理等一系列工作,這叫做考古發掘現場文物保護,屬於文物保護工作的一個分支。現場保護的目標是保證文物和考古資料信息的完整以及不影響之後的實驗室保護的基礎上,依據平衡狀態理論,使用恰當的措施減緩甚至停止新環境對文物的破壞。進行現場保護一般遵守的原則是少干預、可再處理、少量和事先採樣,前三項原則符合文物保護的基本原則,最後一項是現場保護的特殊原則。根據要求不同,現場保護可以分為非主動性保護、選擇性保護、全面保護和展陳標準保護四個級別。現場保護一般的工作程序是:1.前期調查。主要是對發掘地的歷史信息、周邊環境和埋藏環境進行調查研究,對需要現場保護的文物做到心中有數,知道採用何種材料、方法較為恰當。2.制定預案。詳細安排保護工作。3.建立臨時實驗室。據說四川高大倫先生那邊搞了個考古車,兼備了XRD、XRF、SEM、偏光、拉曼等一系列先進設備進行現場研究,不過受條件限制,臨時實驗室一般都比較簡陋,主要是為了給出土文物在快速時間內提供一個易於控制的微環境,提供能夠進行細緻保護處理的條件。
4.現場提取保護。一般是考慮到力學條件的基礎上,將文物安全從埋藏環境中提取出來。比較難於發掘的,比如文物碎塊嚴重或十分脆弱,就可以整體提取,可以使用背襯提取、石膏提取、套箱提取、凍結法等進行提取。
5.臨時保護。臨時對文物進行保護。首先清洗,包括以乙醇、丙酮、甲苯、水等為介質的濕法清洗,還有以氣體為介質的干法清洗。之後是加固,包括用繃帶、石膏繃帶、樹脂繃帶進行物理加固,以及使用PVac、Paraloid B72、Primal AC33進行的化學加固。6.包裝運輸。一般是對文物進行包裝,包括以儲存為目的的儲存包裹,以運輸為目的的運輸包裹。前者有乾燥、保濕、低氧等要求,目的在建立密閉穩定的條件。後者主要是建立緩衝體系,保證文物運輸中的安全。文物到達實驗室進行科學保護之後,現場的保護的工作才能終結。根據不同材質,採取不同方法。理想情況下控制局部環境,或整體轉移到實驗室進行。
採取現場保護,根據不同材質的文物以及主要影響其腐壞的因素,制定相應的現場保護原則。
推薦閱讀:
※人類祖先為什麼要走出非洲?
※既然人類起源於非洲,那古人類是如何遷徙至各大洲的?
※為什麼漢長安城遺址保存完整,而唐長安城卻被現代建築覆壓?
※古代首飾的螺鈿、百寶、琺琅、琉璃都是什麼?現在珠寶上還用嗎?
※請問古埃及有多少個小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