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可以把事情做大做強,但小而精細的事情很多都做不好?

大企業的項目或國家工程都可以做到世界頂尖,但中小企業普遍層次太低。小而精的東西往往做不好,如果哪怕一個二三十人的小企業都專門攻克一個產品的一小部分,做到極致不分心。社會上無數的大大小小企業集成的整體工業水平會指數級上升。


看見大家的批評,製造業的屌絲表示更受傷。

有的時候一些問題和差距在製造業讓人絕望,有些時候也會有一些人和企業站出來,但比較少,行業內冰山一角,短時間很難撬動老外封鎖和坑錢的壁壘。


你給的錢不夠多!(看了評論確實說話太滿)

下面是看完評論區後加的:

「另外,給中國的時間不夠!

那些說光刻機、航空發動機的,十年之後如果還健在,看看事實會打誰的臉。

另外: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是任何東西都自己生產。

都是全球採購適合自己的產品。

要求中國能生產任何產品,並且任何產品質量都要世界第一,這是種病,要去治。

但是,我有信心,只要你給的錢夠,給的時間和國外一樣多甚至更少。只要地球上有人能生產出來的 ,中國人也能生產出來。

什麼是技術,技術是干出來的。

日本50年代到70年代是世界有名的(日本浪貨)山寨、質量差。

日本人心理素質極強,踏踏實實幹了二、三十年,80年代以後,日本產品質量才差強人意,隨後質量越來越好。

造就了一大批日吹!

最近曝光的日本鋼鐵企業幾十年如一日的數據造假。

說明了日本人,就那麼回事兒!

德國大眾車排放造假的事兒說明什麼?

全人類都一樣!」

現在中國的加工工藝,謙虛的說:你要多小多精都能滿足。

關鍵是成本控制。

比如:精度1mm成本10元。

精度0.1mm成本100元。

精度1微米0.001成本1千元。

三個都滿足使用,你選哪個?

以女士包為例:

正品LV10000,高仿3000(肉眼無法分辨)普通仿300,都有人買。

一分錢一分貨,一毛錢兩分貨,一塊錢三分貨,一萬塊十分貨。

你就出一分錢,你說應該是什麼貨?

另外,很多大而強的產品是由很多小而精的零件組成的。

不要再用幾十年前的眼光看中國現在。

要認清一個現實:中國出口60%以上是機電產品。

對美國和歐洲的出口也是機電產品點比例很大。

中國早就不是用襯衫換飛機的時候了,你們還活在過去。

2016年:

美國:自中國的進口商品以機電產品為主,佔美國自中國進口總額的49.3%。

傢具玩具、紡織品及原料和賤金屬及製品分別居美國自中國進口的第二、第三和第四位大類商品,佔美國自中國進口總額的11.0%、9.2%和5.0%,增長3.5%、0.1%和6.7%。中國的傢具玩具、鞋靴傘等輕工產品和皮革製品箱包佔美國進口市場的61.2%、72.8%和64.7%,具有絕對競爭優勢。

二:歐盟自中國進口的主要商品為機電產品、紡織品及原料和傢具玩具等,占歐盟自中國進口總額的68.8%,這些產品在歐盟進口市場中分別佔有20.5%、5.4%和2.1%的份額。另外,歐盟自中國進口的運輸設備和陶瓷玻璃的進口額正在減少。


降溫,隨手聊

最近幾個月,CCTV各頻道天天唱歡樂頌,尤其各種大國重器鬼斧神工。寫年度總結有一種技巧,叫功績適當拔高,缺點最好靜悄悄

對於國家成就,可能最需要的並不是成就本身,而是評價的態度

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要夜郞自大,這些年以來,正能量思想全面開花,但在這些夜以繼日的歡樂頌面前,過度的正能量,漸漸偏離了一個基本的認知態度:客觀與冷靜

不貶低成就,也不應迴避缺點,眼下的輿論氣氛,不太正常

提問說,中國社會中,小而精細的事情很多做不好,因為這中間,穿插了一個「很多」,這句話就不太好反駁了,但小而精細的事情,中國企業做得也許並非表面那麼「不好」

在國際商業領域,中國製造雖然一直被人詬病劣質低價,但每年的採購談判中,你見到的是國際採購商拚命壓低價格,在中國,他可以拿到全世界無法競爭的低價

正常人都應該明白,一分錢一分貨。如果換一個角度,在同等的低價位下,中國製造的質量,至少可以說名列前茅

唯一的問題,就是這個質量,在成本限制之下,必然高不到哪裡去。用買大白菜的價錢,希望得到松露般的品質,這種期望,其實有點荒唐

產品製造,並不是簡單地以追求高質量精細化為唯一原則,而是在成本上,追求市場的接受程度,追求與經濟消費能力同步

在一個人人吃不飽飯的地區,你制售鴉片香水,碳纖跑鞋,這是一種不切實際的市場錯位行為,也不可能有企業生存的空間

低端製造,能夠存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必然有它的生存市場,也必然有它的合理性因素。當一個地區的人,都能吃得很飽,甚至開始養肥膘得糖尿的時候,市場的消費需求,就開始出現錯落參差的上升

就開始有少數人需要鴉片香水,需要碳纖跑鞋

這是一個因經濟發展帶來的消費升級,會反向推動企業投入這類產品的生產,這是很基礎的經濟概念,因需求而驅動生產供給

中國眼下的經濟發展並不平衡,而且,面向全球化的生產方式,存在巨大的品質錯位差異,對這種現狀,不能簡單地幾句話,質量不行,責任心不行,眼光不行

因為產品的營銷,還涉及到一些更加複雜的因素,品牌效應,設計能力,貿易競爭等等

中國製造中,有一大批屬於貼牌型加工,它們的質量水準,代表了當今世界各自領域的最高標準,這是一個特別痛苦的商業困境,加工質量高,但沒有品牌,產生不了溢價

做大做強,與小而精細,其實並不是簡單的對比關係

做大做強的基礎,必然存在小而精細的細化與聚合,沒有小而精細的各個微系統支撐,怎麼可能有大而強?

以服裝行業為例,優衣庫,在服裝行業中,算得上大而強,但它的設計、面料、配件、裁剪、車縫、燙染、包裝、運輸等等一系列流程分工,一級一級都需要小而精細的專業化支撐

小而精細做不好,不可能誕生所謂的大而強

如果理解不了,換個正能量爆炸的產品來看看,高鐵的製造,沒有各個分系統的小而精細,沒有各個零件的小而精細,哪來的大而強的高鐵這個產品?

因此,提問之中,存在一種不盡合理的邏輯

生硬簡單地割裂二者的關係,並不是太合適


因為中國生產力強大且多元化

各個品質的都有,所以整體產品各個部件容易選擇性價比合適的,利潤最大化而且大家都可以用

而做不到的國家要麼全都垃圾,要麼全都出血,要麼是又出血又垃圾。


DJI實名表示題主說的是個偽命題

這是大疆創新剛剛發布的X7和去年發布的inspire 2系統。X7最大的賣點就是S35畫幅,6k解析度視頻拍攝和14檔的動態範圍(佳能直到今天,無論賣多貴的照相機也沒有能到達14檔動態範圍的)。完完全全可以滿足專業視頻團隊的需求了。甚至是可以參與電影製作。

直到幾年前要拍攝這樣的需求需要數十萬價格的電影機和鏡頭配合陀螺儀與減震器加裝在直升機上。需要飛行員和專業團隊伺候。一個鏡頭的燃油成本都是上萬。現在DJI最強的地方在於不僅把這套系統做到如此廉價(數萬元),而且如此小巧的同時使用起來還如此簡單。一到兩個人的小團隊就能操作,甚至學習成本低到按分鐘來算(太笨的就算了)。對於使用場地的限制遠遠小於直升機,各種新的視角和創意能被拍攝出來。原來電影拍攝需要的大型搖臂等器材也在某種程度上能被替代。最關鍵的是,在同一場景能實現多航拍機位,這對於時間成本的節省,拍攝效率提高和後期空間已經效果的達成可是帶來了巨大的變化。DJI不是一個無人機公司,而是一個影像方案提供商。可以說對於影像創作帶來了一場實實在在的革命。

我自己也先後購入了phantom 4pro和mavic pro。近期打算購入osmo pro或者plus。大疆真真正正的讓原來遙不可及成本高昂的航拍走進了千家萬戶。在影像行業里,智雲科技和大疆創新的穩定雲台也把以往昂貴龐大的斯坦尼康系統的體積重量以及價格做到了之前難以置信的程度。

說到精緻,大疆的產品做工可以說是行業標杆了。大疆創新和智雲科技只是兩個例子,這樣的企業可以在各行各業中找到很多。影像器材行業中老蛙也是一個在規格創新上不斷挑戰自我而且真正思考目標群體需求的一家企業。當然也不乏小蟻、永諾公司這樣接著走低質低量抄襲模仿的「傳統」中國企業老路的企業。

我也希望未來像大疆創新,老蛙這樣的企業可以越做越好,越來越多。而小蟻這樣的公司如果不思進取也會被產業升級的歷史潮流所淹沒。

國貨當自強,希望made in China在不久的將來能成為眾多中國企業一張閃亮的名片。


其實看什麼東西,比如工業品,有些機械方面的中國還是落後如德國這些國家

畢竟中國工業化才幾十年

德國都100多年了,

工業產品還是需要積累的

經驗等也需要積累

還有更重要的方面是中國消費水平沒要到那個地方

看看中國的瓷器

還有如刺繡

還有

這全部是用針一針綉出來的

中國產的

但一般人買不起

這上面這個大爺的畫像10萬左右

買不起啊


民營企業是為了賺錢,而不是為了提升民族自豪感

能夠長期生存下來並且經營狀況還行的民營企業說明是比較適應當前市場的


說句可能有點扎心的話,可能是因為你出的錢太少了。


因為只要中國做出來了,這個東西在大家眼裡就不再是高科技了呀。

只有中國現在還不能造的才被稱為高科技或是「小而精」嘛


別扯什麼大道理了,還地理、大而強。

高端加工業哪個不需要精緻?這部分市場還在搶呢,中國一時間還拿不下。拿下之後,中國就是精緻的代名詞。

別扯什麼政策的鍋了,政策是支持提倡向高端製造業轉型。


一般都是生產力強的公司通過性價比佔領市場,生產力弱的公司追求品質差異化競爭。

當然不能說生產力弱的公司實力就弱。


政府上個時代在忙著做大基本盤,首先你得保證自己和平發展的環境,然後還要有更多的資產養活國民。小而精的東西當時在中國沒有必要,而且確實是做不出來。就算是現在你不能要求還在用不鏽鋼盆吃東西的地方購買小而精的陶瓷碗不是?成本是一件事,耐操又是另一件事。:一個不鏽鋼盆用10年還是它,除非熊孩子用它放炮仗。陶瓷碗?那東西掉地上就碎了又不便宜,用不起用不起!同理,在大部分民眾還在溫飽線掙扎,教育醫療資源嚴重不足的當時,政府不就應該先把基本盤做大,優先佔領低端市場么。市場佔有率做好,有了足夠利潤才能提升自己產品(媽的那幫蠻子一朝得勢居然給我搞技術壟斷,老子們當年出口文化的時候怎麼沒想到藏一手呢,哎,求人不如靠己,勒緊腰帶攀升科技吧?)現在產業升級,淘汰落後產業,去產能,提高產品品質。好像是政府整天掛在嘴邊的話吧?誰敢說明天的中國還是今天這個樣子呢?中國的發展速度……已經可以開另一個課題來討論了:論中國發展速度在世界上算什麼水準:)

總之身為發展中國家,中國做到了發展要做的很多事,就算有這樣那樣的不足,給她一點時間她一定能發展的更好,更是你我想要的樣子。畢竟你不能奢求一個100年前舉國奴隸80年前差點淪為殖民地50年前還吃不飽飯的國家一步跳躍到發達國家水平。相信中國的大招速度,畢竟發展不足30年的中國現在與外國的計量單位都是美國了(戰忽局的同志們今年沒有獎金?)另外,中國不是強國,中國是發展中國家,發展中國家,發展中國家。嗯,中國還年輕剛進入青春期而已。要對她的未來有信心,你可是有世界上最難加入的國籍身份證的人

個人觀點,不喜來噴


我認為題主說的不錯。而且我感覺回答裡面很多人誤會了題主的意思了。

我國在一些高端行業做的不僅大、強,品控方面也做的非常好,比如航空,比如高速鐵路。做的很精緻,很高科技。並且看上去非常牛逼,和我們吃穿用的這種小玩意比簡直龐大、偉大太多了。

但是實際並不是我們所理解或者想像的那樣子的。我們看到的接觸的是這件產品的結果,而不是它的開端和過程。

真正的航空設計團隊,高鐵項目的設計團隊,有多少人呢?我覺得應該也不會太多人真正的直接參与進去。

他們是我們這麼龐大的一個國家所培養出來的精英,千百萬工程專業的高等人才里,萬里挑一選出的這麼一些人,這些人無論在哪裡都代表了人類的尖端水平。

而能夠參與到航空、高鐵建設的企業廠家,也不是哪些日常為我們生產消費品的企業所能相比的。所選購的材料,施工人員,都是一流的水平水準。

為這些尖端項目服務的人都是那麼一些高級人才,都是用著我們行業里最尖端的技術和材料,和施工人員。根本不是哪個平時給我們生產劣質水泥的廠家,老家進城學汽修的一個親戚能比的,也不是他們所能觸碰到的。

這樣一層層過濾下來的高級人才們,和我們生活中所接觸的工程師、設計師們比起來,其實數量並不多。所以我們的航空產業,高鐵產業,我們都說它體量很大,但是和一些為我們生活服務的常規項目比起來還是微不足道的。

所以我們就看到南方某地數日降雨,將路面衝垮等這樣是事件發生。大家可能就覺得修路這樣的小事我們都做不好。其實想做好很簡單,別有人項目資金裡面動手腳,請一些高水平的企業提供材料,不要為了省錢而把工程轉包給一個鄉下出來找活的游擊隊。就不會有那麼多豆腐渣工程了。這種事情根本就不怪我們國家水平怎麼樣,怪的是那些黑心的辦事員。

而關於一些中小企業生產的產品的質量問題。這個問題我認為是在於我國工業設計水平不高,市場不健全導致的。西方工業發展了一兩百年了,最早的英國18世紀都開始工業革命了。19世紀末,基本上我們目前所了解的這些發達國家,包括日本、德國、北歐國家這樣的後起之秀都成功轉型工業國,建立工業生產體系。他們都發展太長時間了,他們共享一個資本主義大市場,各個國家的產品在這個世界市場里相互競爭。

在20世紀20~70年代這樣一段時間裡,美、英、德、日、意、芬、瑞、荷每一個國家都發生過對世界造成影響的大規模工業設計運動。我剛才舉的這幾個基本上概括了公認能夠生產優良工業產品的國家了吧?還有一個法國可能還不太算不上,法國除了早期的傳統工業設計,在工業生產水平上也是很薄弱的,相對應的,法國的工業設計一直也沒有得到良好發展。

歐洲國家體量都很小,內需不足,所以早在殖民地時期,為了增加出口,和其他殖民國家做競爭。英國、法國這些國家就不得不提高自己產品生產水平,確保自己殖民地市場不被其他國家產品佔領。英美依次成為世界工廠後就更需要提高工業設計水平,用高水平的質量和設計來碾壓其他國家產品,往全世界傾銷貨物。

而像德國這樣沒有殖民地的國家,資源匱乏,沒有殖民地銷貨市場,只能和其他強國搶肉吃,只能更加重視產品設計,重視產品質量和加工水平,重視技工培訓。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就是因為德國變強了,但是分不到殖民地,所以企圖發動戰爭搶地盤,希望重新劃分世界的勢力範圍嘛。歸根結底還是沒資源沒市場,自己當時產品水平又不行,賣不出去貨。戰敗後,就老老實實的搞了一個現代主義設計。

要知道一戰前1900年左右的德國設計可不是現在這樣的。質量很差,也很醜陋難看。英國人因為討厭德國人總是抄襲他們的產品,所以公布新商品法法案,所有德國進口產品,必須註明made in Germany,以和英國的優良產品做區分。要知道當時產品生產大家都不會標註產地的,這給德國人氣壞了,擺明了是一種侮辱啊。不過這這個事件也是我們現代產品標註產地的起因由來。德國人過了幾年後,1907年就在國內成立了半國企性質的德國工業同盟,聯合全國工廠企業,培養一大批設計師,全國辦展,介紹工業設計,提高全民設計意識和對工業的認識。沒幾年,德國就開始引領歐洲大陸的產品設計了。

所以從這些外國的歷史裡我們能學習到什麼呢?其實,工業設計還有市場才是產品生產最關鍵的因素。我國首先工業發展晚,工業設計更是90年代之後的事情,我們以前的設計教育都是工藝美術教育,建立在手工藝基礎上。

我國的市場經濟發展也晚,改開之後才有國內市場。進入國際市場都是21世紀了。要知道,壟斷,是不會發展設計的,因為無論什麼樣的產品,消費者也沒法選擇。21世紀初,我國產品肯定競爭力不足。首先一點,技術水平沒有,工業設計更沒有,只能被外來貨吊打,針對國內低端廉價市場。

但是廉價市場也是不斷發展的啊!廉價市場里,企業競爭多了,大家也是在不斷進步,不斷提高。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我們的國產手機行業,最初的國產手機就是垃圾的代言人。現在隨著小米,魅族,oppo,華為,這樣一堆企業不斷出現,不斷提高設計水平以在市場里競爭。我們的手機產品變得越來越高端,設計水平越來越國際化,市場也跨出國門,和老牌品牌在國際市場廝殺。

我們的產品,目前的低質量是短暫的。隨著國內市場不斷完善、飽和,競爭變得更加激勵。我們的產品質量,設計水平,也是在水漲船高。從低端市場向中端、高端邁進。踏出國門,和世界玩家一起爭奪市場。

--------------------------------------------------------------------

(法國傳統工業水平不差,但是我在這裡回答的是題主所問,國家的整體工業和設計水平。法國工業集中在傳統的幾家大企業裡面,鋼鐵、汽車、核工業這些,而航空業我表示質疑,空客背後存在著一堆國際巨型公司之間的py交易。總體而言,法國工業發展極其畸形。第四次中東戰爭導致石油危機,法國工業遭受巨大打擊,一路下滑。第三產業逐漸成為法國支柱產業。而如今法國產品設計水平之落後,與我國都沒法比。日常用品設計極差無比,在國際上毫無市場。作為一個資本主義強國,實屬罕見。現代設計轟轟烈烈了幾十年,而他們唯一的一家工業設計學院1982年才出現,還基本上是面向國際招生,可見法國人對現代設計抱有的偏見之大。而我國在1979年就成立工業設計協會,中央工藝美院,廣美等等紛紛考察且引進產品設計專業,進行現代設計教育,經過這二三十年的高速發展,現代設計在我國遍地開花,所以我認為我國工業設計水平比法國人不知道高到哪兒去了。法國人作為五常之恥,果然在各個方面都在給歐洲人丟人啊!)


前面關於日本高鐵的例子還不錯嘛,至少還懂得關評論,並不是蠢而是太壞了。


我的天評論里居然還有人扯什麼都是中國代工made in china

nili蘋果手機還是中國組裝的呢他也是中國貨?

惹不起惹不起你們這些沒邏輯的人

================

就是不在乎用戶反饋罷了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我買了一個膳魔師和一個蘇泊爾的保溫杯

膳魔師的那個杯蓋里大部分零件、膠墊都可以直接拆下來清洗

而蘇泊爾的那個卻都是固定在杯蓋上

如果我還要買第二個保溫杯的話

我會選哪個?


其實樓主加強了解之後,發現很多吹捧中的東西,中國並沒有做到世界頂尖。

就拿被吹了很多年的高鐵來說。

早年以學習為名,偷了西門子和川崎多少技術。然後拿50%品質的東西以30%的價格賣給全世界,這些年花了重金把品質提升到了70%。關於高鐵這方面,很多被起訴之類的新聞都被長城擋在網路之外了而已。現在西門子川崎被迫開始合作共同對抗中國高鐵,但是中國依然可以選擇降價保市場。

中國製造業成本之低、中國人的「善於模仿學習」、還有各種帶著XX色彩XX主義的吹捧,我想是讓國人看中國製造覺得很強大的原因。

成本低可以參考製造業工人的工資水平,和被國外一直在罵的各種高出口退稅、補貼。

近代工業上的「善於模仿學習」可以參考中國1958年通過拆解1955型克萊斯勒轎車製造第一輛紅旗汽車的歷史。「模仿學習」了這麼多年,國產車依然那個檔次和德性。

而國外發達國家或者頂級企業的價格過於昂貴,所以對於大部分中低端市場,中國製造有一定競爭性。

國產車和國外汽車的差距可以完美代表中國製造和發達國家製造的差距。如果市場上只有進口車和國產車可以選,客戶有錢當然選擇進口車,沒錢不就是老老實實買個國產車。

可能生產一輛同檔次列車,國外成本是五個億,賣出去價格是八個億。而中國製造的成本可能不會超過兩億,賣價僅為兩億五。(剛剛看了一下中國中車公司財報中的軌道交通產品毛利率,為22%左右,這個比方是恰當的)

記得前幾年看央視紀錄片,講到南北車的故事,在某國列車市場的競爭中,北車的價格僅為國外品牌的40%,就快談下業務來了。南車突然殺入,以半價提供和北車同檔次的產品,搶到了訂單。而這樣的惡性競爭引起了高層的注意後,南北車開始合併。

現在懂了一些市場競爭和行業分析的我回想起來,簡直嘖嘖

而現在也不得不承認的是,中國的高鐵技術依然落後日本高鐵大約1.5-2世代。


誰都不是一下子把事情做好的。萊特兄弟發明的飛機也是一步一步升級到了今天的波音和F-35.中國的企業進步已經很快了。但也不可能超越規律。


中國真正發展是從改革開放,時間短,外國的技術封鎖,要知道很多頂級的產品是經過時間打磨的,技術沉澱,比如IC製造,從1到2簡單,但是從0到一很難,市場導向,中國趕上製造業的末班車,但是基礎差只能做簡單製造,但是最近幾年的發展,中國的製造業,已經在轉型,得益於互聯網的革新,中國製造會有更新的方向,大數據將會縮短中國的研發時間,智能化將會提高生產效率,很多技術工人會下崗,新興產業勢必會對傳統造成衝擊,但是會有新的市場接盤這些人力。


大事於力,小事於心。


真有世界頂尖的東西,就該換回世界頂尖的利潤,老百姓就該有世界頂尖的生活


這個問題把我問愣了好幾秒…

題主,什麼大而強的東西不是由小而細的東西組成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不實行低稅政策?
GDP 是一個好的衡量經濟發展的指標么?
從夜景圖、汽車普及程度來看,龍城柳州不輸洛杉磯,可為什麼都說柳州沒有洛杉磯發達?
傳聞優先股將在近期推出,實質性的好處是什麼?對我們普通百姓有什麼好的投資建議嗎?
柯震東涉毒將會造成多大經濟損失?

TAG:製造業 | 經濟 | 汽車製造 | 中國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