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許晨陽將加盟MIT數學系?
國內數學難得的青年數學家,為什麼很難留得住?
等什麼時候我們不再這麼斤斤計較的時候,才能「留住」人才。。。哈佛mit每年都有人來,有人走,每年都有不少外國本科生/博士生拿了三年全獎,包吃包住,學了一身本領然後離開,拿了美國二十多萬美元的獎學金,沒有給美國做一點貢獻,但從來沒見mit抱怨過,這就是差距
中國想留住人才,憑什麼?
憑尊重?先看看輿論對楊振寧的態度,對博士生一個月加250的工資,有尊重嗎
憑待遇?再看看給博士生/科研工作者/大學教授的工資吧,和美國能比嗎,電視上「最美」xxx,大國工匠等等簡直了。。。記得在知乎上看見的,北大教授工資在北京買不了房,快四十歲了帶著妻子兒女黯然回鄉
憑學術平台,科研資源?北大比不過MIT是不爭的事實吧,要有人非要說北大超mit,那我只好說。。。。「都世界第一了計較這幾個人才幹嘛」
學術氛圍,自由度?國內半官僚的學術圈,還能說什麼
..
.憑愛國情懷?不好意思,等什麼時候學會區分「愛國」和「道德綁架」的時候再談這些學術是無國界的,尤其是數學,對於這等天才,不論他在哪兒,只要他能將自己的潛能最大化,就是對中國發展最有利的(畢竟,在mit教室證明一個不等式和在北大教室證明不等式,對中國來說真的有差別嗎?)今年早些時候就知道許晨陽和張偉要去MIT的,今天上網看惲之煒的簡歷才知道他也要去了。
無論是科研水平上還是經費上(沒錯我說錢了),國內離美國的差距還是很大的。而且這幾位學長的水平去MIT也是足夠的。
想留住人的話無非是一給人二給錢,北大這方面做得已經算不錯的了。但是國內代數幾何做得好的,能和許晨陽討論的有幾個?兩隻手基本上夠了吧。在美國呢?
為什麼錢重要?美國開個會AMS先給上幾萬美金,加上教授自己申請的NSF funding,基本上不用動工資就夠花了。研究生去參加的基本能報銷大半,幾個會開下來領域裡有誰,水平怎麼樣都一清二楚了。在中國能做到么?不要看不起研究生,牛人都是從研究生階段就會stand out的,最清閑沒啥教課寫基金申請之類的破事,專心看書找題目做,說是創造力最高的階段不為過。
在國內能么?
像HMP之類的學校,自己的AP基本留不下來(上一個我有印象的留在本校tenure的還是B神)。想招人只好去外面挖,而且一定是用full professor的職位去挖。所以一下挖了三個華人教授,部分也反映了最近幾年華人數學做得好的越來越多了。
而且我總有個MIT的數學系老化得很厲害的感覺,有很多老教授還在教課,比如M Artin。感覺人手不是很夠。
上次見許晨陽發現他回國幾年胖了大概有十幾二十斤吧,不知道去了美國以後還能不能瘦下來XD。
應該這麼看:許這種水平的數學家能在北大全職工作幾年是北大的幸運。像他這個水平的數學家,錢和待遇問題早就不是考慮因素了。如果在乎,當初就不會去做純數。
本來國內的數學水平就和美國差距巨大(是巨大,比實驗學科要大得多),再好的數學家也需要一個平台。許離開北大也並不會影響我國數學研究水平逐漸提升的大趨勢。
MIT今年同時也從哥大和耶魯挖了他的北大師弟張偉和惲之瑋任正教授。在此之前,MIT在2005年就挖過北大教授張永和去作建築系主任。
許晨陽走了北大國際數學中心還有劉若川、范輝軍、關啟安等優秀青年數學家。一個好的研究機構不怕人才流動,最重要的是有好的機制和研究環境。我在群里看到P大的某位說:
我們的人事部長公開宣稱,你們這幫傢伙就是在美國混不下去的博士後,從各種層面上進行刁難。
許晨陽走,學校是真慌了。
某位大千人倒是對此很樂觀:
It is very common for good people to move about. So, what is the fuss? People seem to think that losing a faculty member is like having your kids run away. No, they grow up and get married. They like you but do not want to live in the same house with you. People should be happy that way. In 19xx, we lost x full professors and in the next two years we got x better ones in XX at XX.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Good people do not choose institutions perceived by others to be "the best". If we are good, we know what we can do as long as as some conditions are satisfied (many institutions can provide these). Look, you can be miserable in the best place to be. You can also be as happy as a clam and as productive as Franz Schubert in a 5 year span in a dump.It is great that our best people can go out to take high level positions. In the long run, it is good for Chinese people. Do not be bothered by those stupid declaration. The world is full of them, much like there are germs, viruses and varmins of all kinds. Just do what we have to do.
具體個人隱私信息已經抹去。
====================
Update 1
懷疑真實性的,抱歉,總不能直接說這兩位誰是誰吧?我只能說第一位真的是北大的教授,第二位真的是一位大千人。
這個問題是問「如何看待許晨陽將加盟MIT數學系?」 那麼我這裡貼的只是以某個北大教授,某位大千人老教授的角度對這個問題的觀點,並不是許本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不過我確實覺得是不是某些站在國內大學行政方立場的評論者對海歸們在國內的感受太過樂觀了?
他將結束在國內的支教生涯
李鐵映談留學生不歸國:不管拿什麼護照都是中國人
今年是2017年了,我國的經濟水平和發達程度比起90年代初早就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很多人心態卻還不如90年代的國家教委主任開放……現在西方几乎每個像樣點的大學都能看到華人教授,這些華人教授在推動雙邊合作,培養中國學生上做出了很大的貢獻。這些華人教授是怎麼來的?很多人還不就是當年國家派出來的留學生。在一個國家經濟落後急需人才且外匯異常寶貴的環境下,中國政府都能提出「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這樣開放的留學政策,為什麼到了今天還有很多人覺得人才只要不在國內就是國家的損失?
許晨陽是個理論科學家,他做的一切成果都是全人類共享的,他在美國做的論文中國人就不能看了?他在美國就和中國一刀兩斷了不回來做講座了?他在美國就不帶中國博士生了?楊振寧李政道當年拿著美國護照在美國大學任教,但那段時間他們為國內物理的發展做出了多大的貢獻我相信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一個科學家,並不是只有留在國內做研究這一種貢獻方式嘛。
隨著國家的不斷發展,中國的科研實力也不斷提高,中國學者前往世界一流大學任教的例子也會不斷湧現。一個強盛大國,不僅向全世界輸出產品,也會向全世界輸出人才;這種人才,既包括工程師和初級研究人員(博士博士後),也包括正教授這一級別的高水平人才。我相信大家漸漸會對這類新聞習以為常的。
應以學術環境和待遇吸引人才,而不是道德綁架。中國要復興,不僅要留住中國人才,更要吸引世界人才,這更不是道德綁架能做到的
這個其實早就不是新聞了,至於原因嘛,不是許本人其它的都是亂猜,要我說也和他的方向有關係,在中國太孤獨了,和美國又有著時差這個互聯網也解決不了的因素,在如今越來越講究合作的數學界是不利於做出好的數學的,歸根結底,歐美還是當今數學界的中心,無論是純數、應用還是計算。
看到有人說張惲二人也去了MIT,這也和他們的方向有關係,不得不說整個波士頓地區的大學,在數論和表示論方面的人才儲備實在是太豐富了,單看這兩方面,普林和芝加哥都是翹楚,但波士頓的好大學真挺多的,惲和張去MIT從學術上還是家庭上都非常完美。
純理論的科學家無祖國,因為他的成果屬於全人類,難道他還要把公式定理申請專利不成?工程技術人員則否,否則為何現在歐美還對中國高科技搞封鎖呢?
他怎麼長成這樣了。。。一般體重增加說明膳食結構不適應,可能回美帝好點。
謝大神們帶逛。
有知友覺得物理數學是天才的學科,因此生源減少只是一次提前的篩選,影響不大。我不贊同這個說法。對物理學研究來說,短期影響確實不大,但物理非必考的最大惡果,是廣大的高中生,不會再在物理上投入精力,參考體音美,非該專業學生的水平如何,大家心知肚明。一旦全國物理都淪入那種境地,那麼每年畢業的近千萬高中生,能有多少基本的物理素養,不必動用腳踝以上的部分去想。而物理,是最基本的解釋和驗證這個世界的科學工具,就算眼下,在與蒙昧的戰爭中,科學也遠遠遠遠沒有佔據優勢。在各位周圍,那些對世界的巫神化解釋,以想像和臆測為基礎的千形百色的道理,以所控制的人口比例而言仍佔有絕對絕對的優勢,有太多的人在純天然,祖宗成法,XX年歷史的泥潭中掙扎沒頂————他們並不是拒絕明白這個世界,只是沒有機會去明白,或者說,有形形色色的黑手,遮住了他們看向真實世界的眼睛————就和幾年前的我一樣。但我的幸運是,即使在最迷茫和疑惑的那些年月里,也因為能知道一點最基本的科學道理,因而不至於受欺至死。而現在,有人要在高中階段,斬斷這條線。原答案的分割線。
不走幹嘛?起先是生物江河日下,做生物都買不到早餐的茶葉蛋了,後來大家開始恨化學,傻逼媒體和傻逼們一起逼逼。
心裡頭正想雖然大眾無知,但好歹當權者還曉事,知道正本清源。就聽到高考不用必考物理,生源斷了崖,然後看到雙一流中醫藥滿目,物理八個。等哪天宣布數學是唯心邪論,不是祖宗道理的時候再走么?這件事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如果這樣的事兒多起來,優秀研究者不再空被愛國熱情所感染,而是去往最好的地方。通過這種大範圍的高層次人才流動,倒逼中國的科研體制改革和科研環境的改善。畢竟中國領導層有頂層設計和勇於改革的能力和決心。而且從廣義上看,他所研究的領域由於過於超前,其純數學和科學技術的實際應用差距較大,並不會對中國的經濟科技競爭力衰減造成威脅,反而極大地提高了數學理論由於信息對稱而達到的正的外部性。有利於全人類尤其是中國。雖然在短期內,由於許老師長期不在國內,稍微不利於中國純數學人才的培養,但是更有利於長期的人才培養。在MIT,通過擴大中國人的力量,多招收中國留學生,學成之後必將有利於中國長久的科學進步。而這次去MIT更是實至名歸,許老師的超群能力有目共睹。
比如,他通過與田剛老師的合作,解決了田老師率先提出的K-穩定性兩個定義的等價性猜想。介紹一下這個理論:K-穩定性的概念是田剛在1996年引進的,用來刻畫Fano流形上Kahler-Einstein度量的存在性。2002年,Donaldson用代數方法給出K-穩定性的另一個定義。許晨陽與李馳合作,通過系統引入極小模型綱領為工具,完全解決了田剛的猜想, 實際上他們的結果更強, 發現一類奇點(稱為klt奇點)在Kahler-Einstein度量的研究中的重要性。更有意義的是,他們的結果揭示了數學兩個不同領域之間的深刻聯繫,並在利用純代數幾何的方法構造Fano簇的模空間這個理論方向取得了一大進步。論文鏈接:ACC for log canonical thresholdshttp://annals.math.princeton.edu/articles/8361Special test configuration and K-stability of Fano varietieshttp://annals.math.princeton.edu/articles/8371祖國強大,基建支援非洲,人才支援美帝
恭喜許師兄。搞純數,美國的環境和條件要比國內好太多,去美國自然會更容易出成果。 目前階段,中國基於國情,對基礎研究這種投入大、周期長、收益不可期的科研工作仍未重視。這也是基於現階段國情的無奈之舉。 但是像許師兄還有清華的顏寧教授這樣的人走出去,對中國的基礎研究也是好事。 這一方面證明了中國基礎研究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在可期見的未來,隨著中國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中國對基礎研究的重視程度將逐步提升。未來二十年,將會有大量的基礎學科科學家再次選擇回到中國。屆時,他們這段在一流學術機構的研究經歷將會成為中國科研人員迅速成長的重要助力。
既不認識許晨陽,也不是數學專業...
只能用我豐富的經驗「強答」一下...
我不管這個消息的真假,我就當他是真的。
以前我聽都沒聽說過許晨陽,直到一個新聞:
『施一公、潘建偉、許晨陽獲未來科學大獎』
雖然這獎我也沒聽過,但是...
施是T大副校長,CNS全國最多,沒有之一;
潘是南七常務副校長,NS物理類最多應無壓力;
能和他倆並列...
那我認為許拿個P大副校長無壓力,文章或者說學術影響力那也是沒問題的,可怕的是,他還辣么年輕…
我就以小人之心來分析一下這個情況吧。
我不希望有人拿什麼愛國、留不住人之類的說事,那些鐵血相信也和我不是一個世界...
我一個師兄將要從德國回來做青年千人的時候,一個毛子勸他不要回國,要去哈佛、斯坦福,那裡有全世界最好的學生!
(學生和老師之間的關係我專門寫過的 教師節的猛毒雞湯 要噴看完再噴)
數學這個學科和其他的非常不一樣,不知道是不是獨行俠無視一切;
如果是其他的那些物理化學生物、更別提那些工科,就學生這一條,就足夠可以走了。
有人也說國外的數學和國內差別不是一般的大,這個學科我倒是不懂,如果果真如此,那出去可以更方便更潛心學術;
國內能給什麼呢,院長、校長?這東西成百上千,過幾年之後甚至都不會有人記得你愛過...
但是學術上的名字,可以留在歷史上!
再說了,他無論啥時候回來,這種仕位能跑得了么;
這麼年輕的歲數,搞了太大的官,是對自己的折磨,以及自我才能的埋沒!
要抓住重點...
希望他成為大家!
目錄&>&> 賤賤『分類』合集
專欄&>&>『研』『組』『文』
放個之前顏寧教授的事情發的朋友圈,需要用平常心來看待
學者,哪邊更能讓其心無旁騖地搞學術,搞研究,就去哪,合情合理。
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加強物質條件,提升科研環境,提高科研工作者的受尊重感和成就感,不愁人回不來。
不得不承認我們的純數學研究和美國俄國差距巨大,去mit對許來說可以說是對職業生涯最有利的規劃。可是這個消息還是讓我感覺到很遺憾。有時我在想,一個個青年才俊都走了,我們國家自己的數學發展該怎麼辦?到底是時代變了,還是我們變了?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是不是就是錯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天下在哪?真的是堂吉訶德的風車嗎?
這新聞放在UC上我打賭底下評論全是漢奸賣國賊什麼的
我們養不起的基礎學科人才,美國花美國人的錢替我們培養,成果全世界共享。挺好的。
推薦閱讀:
※如何審稿?
※神經經濟學(Neuroeconomics)在經濟學界的地位和前途如何?
※中國的醫療器械水平?
※搞科研最重要的是什麼?
※去新加坡國立大學交流是一番怎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