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題與數學?
讀gtm不做題有用嗎,身邊的同學就是一味的讀書看定理,不做題。雖然感覺他進度的確快,定義定理也掌握的挺好,問他一些基本問題也能講,但感覺這樣學的一點也不紮實?
謝邀。
不同人學數學的方式本來就不一樣,沒必要太教條。做題是為了增進對定義定理的理解和運用能力,有人理解能力強單純看定理就能看明白背後的思路也是有可能的。
另外,做題不要一味地追求難題怪題,有時候反而是基礎的東西比較重要。賓大這邊幾何方向的PhD的oral exam(等價於qualify,賓大數學已經取消了qualify的筆試),老師一開始問你的問題可能是:「球面上的測地線是什麼?請證明它們是測地線;證明過程中順便講一下測地線的定義和聯絡的定義;給定半徑的球面的截面曲率是多少,請證明;常曲率空間有哪幾種,請證明;常曲率空間中的全測地子流形是哪些,請證明」 當然這些都是基礎問題,但是以往還真有學生在這種基礎問題上翻了船的;問完這些基礎問題以後,老師才會逐漸加大難度,一直問到你不會為止——不用擔心,如果你能活到很後面,說明你表現就已經很好了,通過考試沒問題了,老師就是要問幾個你不會的問題才讓你下台。
謝邀,我多次提過,作為學生看書學習,首先把定義和定理弄明白,這個比做什麼習題都重要,一些主科的主要知識千萬別「只是知道它是對的」,連定理證明都不看,急急忙忙地開始找習題做。 是,有些定理的證明很冗長;是,有些定理的證明的方法估計就只能用一次;這些可看可不看。但是很多定理的證明思路本身才蘊含其內在的數學實質,通過學習它,你才能實質性的明白為什麼需要某個定義,為什麼需要某個性質,它們是如何聯動的。 數學學習過程也可以說一種「體驗過程」,你把自己置於困難的問題之前,看證明的過程就是在體驗作者的思考過程。
至於做多少習題看你學習這個科目對自己的要求是什麼,有些人本質上學習一個科目的目的在於「只要知道怎麼回事」就好,如果抱著這個目的,那麼把每個習題做一次就不是那麼有效率了。如果你以後做研究看論文就是靠這個方向的知識,你不做習題是自找麻煩,因為很多書都會把「推論」,「常用的結論」作為習題讓讀者自己去證明,更別提做研究往往涉及對於某種方法的改造,需要你在這方面的技巧性很高。當然了,還有一種做法是先大致學一遍,以後處於出於需要再回頭看。如果是你的qualify的筆試科目,那麼呵呵,我勸你把習題都擼一遍比較好,總是過不了考試可不是開玩笑的。
不同的門類,不同的目的自然要求是不一樣的,你需要慎重選擇自己的讀書看法,最好和自己的導師交流一下比較好。還有,每個人的閱讀和理解速度不同,有些人理解速度慢,但是理解程度深,有些記得快,忘得快。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進度,你按照自己的步調來即可,沒必要在乎別人的進度。如果那些讀書飛快的嘲諷你,你直接甩他一道習題,情真意切地問他證明做就好。這樣就可以防止他在你面前無謂裝逼了。別人比你慢也別覺得他們就「傻」,他也許比你學得細緻多了。
別人學的紮實不紮實只有他自己知道,你別替他擔心,也不用糾結。你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就好了。
看書一定要有motivation,也就是心裡要有一個想搞清楚的問題。這樣看書才不會迷失在瑣碎的細節中。做題可以檢驗自己是否真的理解書上的概念或者定理,也可以給你一個動機重新思考一下第一次看書沒徹底搞懂的東西。至於解題的技巧,那是次要的東西。看書根本的目的是在心中建立一個對數學的全面的圖像,而不是會做書上的習題。
如果你要應付考試,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多做題對提升考試成績還是很有用的。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的時候我們只要知道這個東西它在那裡,可以放心引用就行了。
推薦閱讀:
※數學或物理方面有什麼沒有得到應有重視的佳作?
※如何證明a3+b3=c3沒有整數解?
※數學裡有哪些被認為是Folklore的命題,但是一直沒有人去證明的?
※微積分里一致連續、一致收斂里的「一致」是什麼意思?
※數學中的靈魂猜想和靈魂定理是什麼意思?
TAG:數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