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大蕭條時期有錢人為什麼被迫上街賣水果?

很多資料寫經濟大蕭條時期,人們破產了就會去經營水果攤。甚至據傳它是the big apple的由來。

那麼我不理解的是:經濟都這麼不好了,怎麼還有小販生意可以做呢?

還是我誤解了什麼?


這件事是這樣的:1930年,華盛頓州和俄勒岡州蘋果大豐收,但是因為經濟崩潰,大批的蘋果賣不出去。於是國際蘋果販運協會(International Apple Shippers Association)主席約瑟夫·西克爾(Joseph Sicker)想了一個主意,把積壓的蘋果以2美元/箱的超低價格賣給失業的人,再讓他們以5美分/個的價格賣出去。按每箱有60個蘋果計算,如果能順利賣完的話,至少能賺個1美元。那時候看一場電影才10美分,1美元能看10場呢。

不過大多數失業的人就連2美元都拿不出來,只能以個人信用作為抵押。於是美國各大城市的街頭巷尾出現了許多買蘋果的人。在1931年春,紐約州紐約市有超過4000人,將近6000人賣蘋果,蔚為壯觀。

但是到了1932年,基本上就沒人再做這個生意了。聰明的你一定猜到了原因。因為1930年積壓的那些蘋果都賣完了,沒有更多的便宜蘋果可以拿出來讓失業的人賣了。蘋果販運協會畢竟不是慈善機構,也是要賣蘋果賺錢的呀。

======================================

參考資料:

Linda S. Watts. Social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Santa Barbara, CA: ABC-CLIO, 2009. Print.


當時銀行不是破產就是限制支付 股票又是一片暴跌 人們資金都被套在銀行里 只能做水果攤這種小本生意啊


我有一套房,我是百萬富翁,等到房地產泡沫破裂的時候,我要是有一個攤位賣水果就好了。


推薦閱讀:

經濟學中有哪些與別的學科交叉而形成的新研究領域?它們對經濟學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影響?發展前景如何?
如何購買比特幣?
中國有可能發生西方式的金融危機或經濟危機嗎?
資本主義國家中的資本家如何執政?
評價經濟學家的學術水平有哪些維度?

TAG:經濟學 | 世界歷史 | 美國歷史 | 經濟大蕭條 | 世界近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