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來說中國是否還有更多更牛更精緻的文物沒有被出土?

以曾侯乙墓出土文物為例,這個曾國國君並非算是有多麼豐功偉績的人物吧,即便如此也能出土如此驚艷的文物,那是不是可以推斷古時候那些未被發掘的,擁有著各種偉業的王公諸侯的墓葬文物更佳豐富呢?


是啊,武王伐紂號稱集合三千諸侯呢,現在找到的封國墓地不超過一百吧,哈哈!

就拿曾國墓地來說,繼湖北隨州擂鼓墩曾侯乙墓之後,又發現了湖北隨州文峰塔、葉家山和棗陽郭家廟墓地,最近葉家山出土文物正在首都博物館展出,貼幾張圖閃閃眼:

葉家山墓地為西周初年,埋了三位曾侯,比曾侯乙墓早五百多年,同樣沒有被盜,同樣精品迭出。

你想著只是一個諸侯國,就搞出好幾處墓地來,何況還有2999個諸侯國,哈哈哈!(即使沒有3000個,上百個肯定是有的)

不過曾國不算小國。原來以為曾國在史書上沒有記載,後來發現其實與史書中的隨國是一個國家,只是名稱不同,就好像燕國在青銅器上被稱為匽國或者郾國。隨國是湖北地區的姬姓大國,掌握運輸銅料的要道,在西周很威風。

除了沒有發現的新墓地、新遺址外,已經發現的墓地遺址同樣有可能出土更牛的文物。

已經發現的遺址不代表已經發掘完畢了,比如湖北荊州熊家冢楚國墓地,主墓可能是楚王墓,放著沒挖,只挖了些陪葬墓,就出土了1300多件玉器……太多了……

湖北襄陽九連墩楚墓群,聽名字就知道有九個「墩」,為了基礎設施建設只挖了其中一個墩,出土的青銅器和漆器就塞滿了湖北省博一個展廳。

其他一些大家很熟悉的遺址,比如秦始皇陵兵馬俑坑,目前僅發掘了四分之一;中國考古學聖地殷墟,挖了一百年還沒挖乾淨;著名的三星堆,到現在還沒有找到貴族墓葬區,相信遲早會找到的……

所以沒出土的精品肯定有很多很多。當然,一些歷史名人的墓因為太顯眼,往往古代就被盜了,能完整保留至今很不容易。比如曹操墓就被盜得很厲害,出土文物不多,導致專家認定墓主人身份爭論了很久。

當然啦,總有幸運的,像海昏侯那樣。咱們就拭目以待吧。


謝知友提醒更新

柴窯是五代十國皇帝周世宗柴榮的御窯,據記載,柴窯創建於五代後周顯德初年河南鄭州。 鄭州下屬新密市牛店鎮有個月台行政村,離市區20多公里,農曆每月單日有集。「月台」原來叫「陽子台」,還是春秋時期鄭國的屬下弭邑城,後來才改名為「月台」,並且與大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有關。2008年8月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將月台「唐宋瓷窯遺址」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出產的瓷器「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滋潤細媚有細紋。」製作精美光彩絕倫,是當時諸多窯中最佳的。(來自百度百科)

現今柴窯即便是碎片也是價比黃金,燒制方法宋朝時候已經失傳。宋朝五大名窯(官汝哥鈞定)中的定窯據說就是仿造柴窯,但是並未達到柴窯的高度,即便如此定窯已經美輪美奐,且如今好像並未有完整的柴窯瓷器傳下,明朝嚴嵩當年費盡心機也只搜集到十幾件,還不能肯定真假。

提到柴窯就不能不提到秘色瓷(越窯瓷器),在六七十年代以前,人們根本不知道何謂秘色瓷,燒制方法肯定也已經失傳,但是在法門寺出土了十幾件,讓人辨識了其真面目,而後虎丘塔地宮中出土了秘色瓷蓮花碗,現今為蘇州博物館鎮館之寶。

柴窯只要出土一件完整瓷器,必將價值連城。

有其他答主提到唐刀。唐刀發現稀少的原因就是當年規定刀劍不可以陪葬,在將士死亡或者刀劍損壞必須將其毀掉,因此造成世人只知仿唐刀的日本武士刀而不知唐刀,實在是一大悲哀。

更新一些傳說中的寶藏吧

太平天國寶藏。

據說在太平天國的都城天京即南京被攻破之前,這一群所謂的農民起義軍已經開始將辛苦搜刮的財寶分批埋藏。太平天國聖庫寶藏它源出李自成寶藏,天京失陷頭數年,己從天京運囬湘桂邊境,與李自成寶藏放在一起,名「三窯金」。天京失陷,全軍覆沒,大批珠寶從人間蒸發。中外紛傳洪逆之富,金銀如海,百貨充盈,更多財物被藏地下。依洪秀全女婿寫記《太平天國聖庫寶藏書》記載,仍有三大國庫由我太平村掌控。這三大國庫自然是李自成餘下的「三窯金」傳襲。李秀成被擒後,曾國藩威逼利誘,多次追問寶藏所在,這也是忠王被處死較晚之故。威武不能屈,忠王倒也忠誠,始終未曾吐露珠寶下落。有人甚至將天王府後花園湖水放干,掘地三尺,結果一無所獲。如此窖藏珠寶,甚吊世人胃 口,對於寶藏追蹤,始終沒個消停!當時有人認為是曾國藩將其運回湖南老家了,不知是否如此。

大海盜吳平的瑰寶之謎

吳平是南澳島著名的海盜,在戚繼光和俞大猷的合擊中,倉促將 搶掠來的金銀珠寶埋藏在某個奧秘當地。跟著吳平的死,瑰寶的 隱秘也伴隨吳平深埋在地下。

黑水城瑰寶傳說

黑水城是西夏王朝的軍事重鎮,終究被蒙古馬隊攻陷。守將在失 敗前夕,將城內白金八十多車連同其他瑰寶埋藏起來,至今,這 筆瑰寶的下落仍是一個謎。並且至今西夏仍然比較神秘,留下的資料和文獻也比較少。

————————————分割線————————

再來更新一波

王莽的新朝的寶藏。當時王莽鑄造新錢幣來作為流通貨幣,推行幣制改革,實行黃金國有化,民間私藏黃金,即為違法。西漢時期,黃金使用十分普通而且數額巨大,如王莽聘以公主禮金即三萬金;皇帝賜賞,動輒數萬金。王莽被殺時,尚有黃金三十萬匱,但這批黃金隨王莽被殺而下落不明。因此,王莽的這批寶藏應該也是一個儲存巨大的寶庫。

秦始皇陵如果被發掘,可能算得上最驚人的發現之一。裡面是否如同司馬遷的記載,水銀為江河,寶石為日月星辰。並且,希望有一天能夠解決物體出土被氧化的問題,兵馬俑原本是彩色的,只是一出土就成了那幅灰撲撲的樣子,算得上一個最大的遺憾。另外一個提到秦始皇不能不提到十二銅人,不是少林寺十二銅人:),史記記載秦始皇采天下之金,鑄成十二銅人,但是到了秦二世天下大亂的時候就已經消失不見,神秘失蹤。也有人認為十二銅人傳到了漢朝,最終被王莽熔鑄成兵器,也有人認為被放在了秦始皇陵里,也有人認為被項羽熔掉。

秦漢以後民間就廣泛流傳禹鑄九鼎傳於商周的故事,如《史記》說「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用於祭祀,「遭聖則興」,周滅亡「鼎乃淪伏而不見」。《資治通鑒外紀》更說「禹復為九州,收天下美銅,鑄為九鼎,以象九州」。大禹治水不僅使九州恢復了生機,而且加強了各地的聯繫。九鼎就是由九州的貢金所鑄,所以可引申為國家統一的象徵。它遭聖則興,亂世淪伏,因此不僅是統一國家最高權力的象徵,還是盛世的象徵。

夏亡,成湯把九鼎移至商邑,又為殷鎮國重器。殷亡,九鼎為周所得,周武王又遷至洛邑。陳於西周鎬京。周公制禮作樂,創列鼎制度,所謂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大夫五鼎是也。鼎於是成為權利的象徵。「問鼎」成為爭奪天下權利的表現。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秦掠取九鼎時傳說九鼎突遇風浪沉沒於泗水,秦始皇曾派人多次打撈,始終沒能得手。不過有另一種說法,九鼎根本不存在,或者已經被秦始皇重新熔鑄成十二金人。

古文尚書的失傳,今天流傳的尚書有部分偽造,大概只有二十八篇由伏生口述流傳下來,為真,另25篇為魏晉人偽造。但是據說魯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牆壁時發現了一系列經書,應該是秦火時儒生為保存典籍,封存在牆壁中,古文尚書後經孔子後人孔安國整理,放在宮中藏書庫中。但是,因為當時漢武帝深陷巫蠱案,所以並沒有傳抄,後來一場大火,沒了。現今只能寄希望於春秋戰國秦漢時期的墓葬裡面能夠有一些殘存了。

司馬遷的史記。司馬遷在自序還是報任安書中說,史記要有兩份,一份給後人,一份放在名山大川哪個旮沓里。現今流傳的史記也不完整,比如說漢武帝本紀就失傳,現今的只是從封禪書里劃拉出來的,還有一些文字也是明人補充的,並不是當年的史記原貌了,因此,史記的另一份還存在世間,只能寄希望以後突然發現。

戰國時期的名劍。比如說魚腸,幹將莫邪,湛盧等等,這些劍應該也能夠保存下來,越王勾踐劍如今不也鋒利如初,據此推測,這些名劍應該還在某些墓葬里。

另外和和氏璧齊名的春秋二寶之一的隨侯珠。同是「春秋二寶」,隨侯珠大家可能比較少聽說,也許跟歷史記載的匱乏有關。相傳春秋隨國君主在路旁救下了一條大蛇,並將其放生,大蛇為了報恩,銜著一顆夜明珠送給了隨侯(還有一種說法是隨侯坐船時突遇風浪,一大蛇於水中銜大珠獻上),這就是「隨侯珠」,又被稱為「靈蛇之珠」、「明月珠」。《搜神記》記載隨侯珠:「徑盈寸,純白而夜光,可以燭室。」後楚武王伐隨,隨國抵抗幾次後終於滅亡,隨侯珠也就落入了楚國的手裡,但究竟是如何、何時、於何地落入楚王之手,尚無發現史料記載。秦統一中國後,隨侯珠隨和氏璧落入了秦始皇的手裡,《諫逐客書》可證明這一點。但隨侯珠自從秦亡後便再無下文,專家考證,很有可能是成為了秦始皇的殉葬品,在墓中「以代膏燭」。其實隨侯珠和夜明珠是沒什麼區別的,但因為有著神秘的傳說,才給他覆蓋了一層神秘的面紗。隨侯珠(或者說是夜明珠)究竟是什麼,眾說紛紜,總結起來有四點:一、珍珠說;二、玻璃珠說;三、鑽石說;四、螢石說。目前學術界較為認可的是後兩種說法,因為珍珠容易被分解,玻璃珠也無法自行發光,而鑽石和螢石都較為符合歷史記載(鑽石比較特殊,需要它內部的晶體形成一定角度才會煥發出絢麗的光彩)。現今所謂的夜明珠,其實基本上是人類巧奪天工的產物,歷史記載中的夜明珠在考古中從未見到原物,要完全地解開夜明珠發光之謎,還是得找回原物,而這個最好的研究對象便是傳說中的隨侯珠。

還有一些典籍如據說孔子著的連山易,遠古史書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墨子說的各國的各國春秋,大名鼎鼎的竹書紀年就是魏國史書,然鵝已經失傳,現在流傳的是清人輯佚本,這個本子就已經糾正了許多司馬遷的錯誤。

~~分割

肯定還有很多啊,比如說元朝皇帝的墓葬,一個都沒被發現過。他們採取的下葬方式就是為了不讓人找出來啊,還伴隨著許多傳說,比如說萬馬踐踏封土;將羊羔殺死,血液淋在墓上,用母羊帶路進行祭拜啦,但是只要找到一個就將震驚世界。

大名鼎鼎的傳國玉璽消失在五代,據說和後唐末帝李從珂一起葬身火海之中,但是製造傳國玉璽的和氏璧據專家考證不會被火焚化,所以依然存在在世間,這稱得上是中國最頂級的文物之一。

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的真跡,據說和唐太宗一起陪葬在昭陵,但是昭陵在唐末已經被盜了,墓門在宋朝才被封上。當時盜出一批王羲之和鍾繇等人真跡,但是就是沒有蘭亭序出土記載。因此,後人推測蘭亭序真跡很有可能在李治和武則天合葬的乾陵中。

明朝的最著名的一部類書,由解縉主編的《永樂大典》,因為一次失火,原本無毀,但是明世宗依然令人抄錄一份,抄本流傳到八國聯軍時期被焚毀,僅有少量流存,並且傳到清朝時期的永樂大典並不完整。到明末,大概明神宗時期,原本神秘失蹤。據錢鍾書等人推測,很有可能抄本本身並不完全,而原本應該就藏在嘉靖的永陵之中,抄本不完全的原因就是嘉靖突然死亡,導致原本要和嘉靖一起陪葬,因此匆忙之間,未能抄完。

未完待續。。有人看再更。。。


請時刻關注西安等古城的城市化進程,搞不好就有發現高價值文物,國家可能會搶救性發掘。

1953年,灞橋區灞橋火力發電廠施工中偶然發現5萬平方米的母系氏族半坡遺址!分居住區、制陶區和墓葬區3個部分。

1970年碑林區何家村發現唐朝一千多件金銀器,現藏於陝西歷史博物館單獨開闢的珍寶館博,包含博物館鎮館之寶!物館其他地方免費,珍寶館要單獨購票。

1974年臨潼區下河村打井發現秦兵馬俑... ...

近年來西咸新區城市化進程中,搞不好會有秦阿房宮、周都豐京、鎬京等歷史遺迹...


理論上來說是的,中國目前有大量未挖掘的帝陵。

比如說

秦皇陵

漢武帝茂陵

漢光武帝原陵

漢高祖長陵

唐高宗和武則天合葬的乾陵。

明太祖孝陵

清太祖的福陵

還有明十三陵(有一個被挖了),清東西陵,以及各個分裂朝代的皇帝的陵墓等。裡面肯定有很多非常有價值的文物。不過現在這些,在我們這代人之內估計都不會挖。現在會挖的自有被盜的需要搶救性挖掘的墓。比如海昏侯墓。(B站有紀錄片)

雖然歷史上很多皇陵都別盜過,但最算被盜過墓力剩下的文物也不可估量的寶藏,不論是在物質上還是在歷史研究上都是。或者說皇陵本身就是一件無價的文物。歷史無法改變,而我們能做的是現在和未來都不會再損失這些寶藏。Ps.南宋帝陵和元代帝陵真的非常可惜,南宋的連墓都毀了。而元代帝陵很可能在蒙古國。當然在內蒙古的可能性也很大。


有一個文物,牛是肯定,但要看怎麼定義「精緻」。

我們都知道海昏侯墓出土了《齊論語》,但甘肅省的肩水金關遺址中,也有《齊論語》。

這是失傳一千八百年的《齊論語》,《問王第二十一》篇與《知道第二十二》篇都在其中,牛是肯定牛。

如果要是指文物的「精緻」,比曾侯乙這類的青銅器比,簡牘本身肯定差一些,但要說文字的話,你可以看到他的隸書很規範工整,某些筆畫已經有了楷書的味道。

不知道合不合提問的要求。

鏈接如下:

王楚寧、張予正《肩水金關漢簡&<齊論語&>整理》

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3084

王楚寧、張予正《海昏侯墓&<問王&>章句蠡測》

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3090


幾乎可以肯定的說是。這是中國網關於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的報道的鏈接:

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2-07/24/content_25997583.htm

統計結果截圖:

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增的不可移動文物幾乎佔了七成,而遺址總數接近八十萬,對,單位是萬,09年王巍寫的《新中國考古六十年》中提到當時全國每年畢業的考古專業的學生才幾百,現在自然也增長不了多少,考古工作者的數量和遺址數量相比,說以一敵百遺址都不誇張。這麼多的文物之前連登記都沒登記,更不用說發掘了,而以前登記過的遺迹發掘進度其實也很緩慢。

以我了解的古史傳說時代(即黃帝至商早中期這一段有史書記載但無自證文字發現的時代)和比較出名的聚落遺址為例,古史傳說時代的遺址根據第二次文物普查的數據就有五六千處,第三次文物普查則差不多是這個數字的三倍,有的地方據學者在論文中的說法是幾乎是一個自然村就有一處遺迹。陝北石峁文化雖然早有部分文物流出,但直到最近才開始探測發掘,然後發現一座四百萬平方米的巨城以及數以千計的中小型遺址。四川寶墩和山東堯王城很早就探測過一次,但最新的探測結果表明原來覺得很大的幾十萬平方米的城址只是內城,外面還有三百萬平方米的外城,而良渚就更誇張了,原來290萬平方米的城址居然只是內城,外面還有一個五百萬平方米的外郭城,而120萬平方米的石家河現在也有人猜測可能只是內城,連遺址大小和數量都被顛覆,發掘進度更不用說,基本只是發掘了極少一部分重點區域,山西陶寺這麼久了,真正發掘的面積貌似在百分之一,二里頭也沒好到哪去。幾十平方公里的殷墟發掘了百年都沒發掘完,別以為發掘到甲骨文很賺了,要知道甲骨文就有「冊」字了,跟現在的冊字幾乎一模一樣,就是竹簡的形狀,《理解早期文明:比較研究》的作者也認為商朝應該是有竹簡的,但是目前沒有發現。秦始皇兵馬俑也發現幾十年了,除了早期大規模挖掘了四分之一,後面就只有一次幾百平方米的小規模挖掘,現在都還留著六千平方米沒動。還有300萬平方米的偃師商城,2500萬平方米的鄭州商城,不說秦漢以後的各種帝陵沒發掘,周朝王陵甚至還沒發現。哦,「勒石燕然」 不也是最近才發現嗎。 發現的遺迹都應付不過來了,好多遺址甚至遭到了破壞,以致有人希望暫停文物普查工作,因為文物不被發現登記說不定更安全。而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涉及範圍太大,根本做不到更精準耗時的探測,必然還有大量遺址深藏於地底。對比遺址總面積和發掘進度,有更多的精美文物沒被發現接近必然。我就一直期待著戰國以前的竹簡出土,雖然甲骨文就有冊字,但是從殷墟到目前發現的最早的竹簡之間,差不多有一千年,若能發現更早的竹簡,中國早期歷史能明確不少。當然竹簡的材質本身不利於保存,或許目前能發現戰國時期的竹簡,就已經是極限了,可如果真是這樣,就太可惜了。


別的不說,傳說中的九鼎找著了絕對震驚世界。


作為一個戰國史愛好者,真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更多類似《孫臏兵法》、《戰國縱橫家書》之類的孤本記載出土,現在的材料真的太亂太散了,《史記》、《戰國策》等書里的bug都是遍地走的存在,逮個諸子百家記的小故事都要當真的一樣……唉,每每想到這些,就真的很羨慕兩宋明清,一手資料越來越多,史書相較來說反而不重要了。


周王室天子的陵墓貌似一座也沒發現,諸侯墓都這麼nb天子墓還了得。


應該還有。

如果能夠出土一些文物和中國神話或者傳說中的事件相佐證的話,這個可能價值超乎一般的大


比甲骨文更久遠的文字記錄。

甲骨文已經是相當成熟的文字體系了!它的成熟性體現在,即使是古文字學零基礎的當代普通中國人,經過短暫講解,也能夠明白若干經過現代漢語轉寫的甲骨文記錄。所以從邏輯上說,必然存在比甲骨文年代更久遠的文字體系。這也是我對當代中國考古的最大期待!


別的不好說

一座秦始皇陵能帶來的絕對會超過我們的想像


乾陵裡面有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那我僅從理論分析一下

作為有著五千年燦爛文明的古國,各種各樣神奇的文物多到數不勝數,它們精美絕倫,巧奪天工,讓我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高超工藝。

然而這麼多文物中能稱得上是題主所問更牛,更精緻的卻並不多,在下看了許多回答者的答案,發現了一個共同點,就是大家眼中這些逆天文物除了展現精湛的工藝外,都包含著特定時期的文化含義,或者說是精神崇拜。

比如很多人提到的傳國玉璽,這是代表著國之大器的物件,象徵著中華文化中權力的巔峰,代表古人對權力的追求和崇尚。

還有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真跡,從根本上看,代表著中國文字藝術的巔峰,可以稱得上眾所周知的絕贊文物卻至今仍下落不明。

所以從這幾點分析來看,答主所問的這種逆天卻未被發現的文物,也一定是具有某種被大多數人崇拜的,同時具有較大文化意義的歷史文物。

小生不才,推測一番後圈定了一個大致的方向,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在眾多動物圖騰和神明崇拜中,青蛙算得上是人類最為古老的動物崇拜之一。在森林文明時期,人類由於生育能力及成活率低,所以,古先民祈盼能像「蛙」一樣產子繁多、健康,企望生生不息,另外青蛙作為一種圖騰,表現了先民希望繁衍後代的願望。也是對強盛的繁殖力崇拜,代表著先民對延續部族的渴望。

然後,我們把目光放開來,中華先民在內蒙古的陰山岩畫、廣西花山岩畫都留有「蛙形人」圖案。世界範圍內,北美、阿爾及利亞以及澳大利亞等地也有大量的「蛙形人」岩畫,證明世界上古老人類崇拜青蛙具有廣泛性。但是此項研究的初期階段,古老的中國卻沒有具有意料之中具有轟動規模的發現,這很有可能說明一點微薄的探索極有可能填補中華考古屆的空白。

緊接著,我們把視線定格在農耕文明時期,崇拜青蛙與祈雨有關,民間俗語:「天雷動,蛙聲鳴。」意寓靈動的蛙能帶來風調雨順、五穀豐收,古代文獻中有不少此類的記載,如《春秋繁露》:「春旱求雨,取五蝦蟆」。從這裡就不難看出,古人青蛙圖騰的崇拜可能不僅僅停留於意念階段,極可能也留下了許多精美的文物。

事實上,近年來在中國的考古中不斷發現很多青蛙文物,如黃河流域仰韶文化和馬家窯文化中有不少蛙形彩陶紋飾,北京平谷劉家河遺址出土的商代蛙龜銅泡,廣西恭城發現有青銅時代的蛙蛇紋青銅尊,越人銅鼓中的青蛙就更多了。

這些發現再一次驗證了我們的推論,最後,請容我抬一抬厚重的黑框眼鏡,站起來提一提下垂的褲腰,做一個大膽的猜測,在眾多未被發現的逆天文物中,必定有青蛙圖騰崇拜濃墨重彩的一筆,而這些文物的特徵就是在器物表面刻有加一,或者愛國詩詞,如果各位能夠發現一些蛛絲馬跡,請務必儘快聯繫到我,中國考古學的未來,就要仰仗諸君了。

參考文獻:

安陽網·安陽日報·《古人的青蛙崇拜》


不邀自答,勿怪。

有一件,出沒出土不曉得,但是顯出來肯定震全國。。。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


我現在還記得第一次看到越王勾踐劍的那種心情,我幻想著,這種名劍拿在手上,會是一種什麼感受。

可是,我們的歷史上,有著比越王勾踐劍更傳奇的名劍。

太阿、幹將、莫邪、七星龍淵、魚腸等等等,有些可能真的只是傳說,但要是有一把傳說中的劍出土了,那該有多麼轟動啊。


我好奇秦始皇墓裡面有沒有《歸藏》呀。


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


如果虞朝能被證明是真的朝代 那更是轟動了吧


當然有,大部分帝陵都不能挖掘,陪葬品必然更精美


推薦閱讀:

北宋謚號等級是什麼?
如何評價張學良的一生?
撒切爾到底有沒有談判時差點從台上跌下?
中共地下組織把楊靖宇的遺首轉移到哪裡了?
鄭成功被賜姓朱,為什麼還姓鄭?

TAG:中國歷史 | 考古 | 文物 | 歷史人物 | 文物保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