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繼續風景園林博士研究?
有時候想太多不是好事。
我曾經在博客里詳細談過,一時找不到,大致觀點如下:第一,不要隨便讀博士,讀博士是鑽牛角尖,如果鑽不出來耽誤一輩子;第二,確實想讀博士,準備好了在讀博士,準備「好」的標準是「是否只差一篇博士論文」;第三,生活同等重要,戀愛結婚生子要同步考慮;第四,博士意味著某個專業領域最頂尖的學者,艱苦卓絕的勤奮必不可少。
本人同景觀碩士,無深造打算,對於景觀行業特別於高校中的現象,可謂十分了解。總的來說,博士於我校,並不是一味做研究之人,往往是此行業當今現象之最大受益者。掛著博士的名號,利用手中的資源,想賺些錢,怕是不難的。你感覺那些老先生不交真東西,我能理解,但不可否認其定是有真才實學的。景觀讀博也有很多方向,做植物這塊環境會單純些。但,社會之灰色並非在學術這塊就不存在,它深植於每個角落。
扎心了,題主。作為思考過同樣問題的人,僅交流一下看法哈^_^
我覺得這個問題可以從博士學歷和風景園林專業兩方面來思考。
博士吧,身邊很多同學都讀了,而且讀的人大多帶著一種理所應當的心態(很多人生贏家是直博的),詢問後發現他們大概是這麼幾類:1、熱愛科研,導師給力,課題有延續性,為什麼不繼續呢? 2、無家庭負擔,學校環境總比社會環境單純美好吧,那就能留則留。3、不管是由於同儕壓力還是好奇心,感覺不讀博的人生不完整。4、讀博不讀博你也會30歲,又不急著在特定年齡做成特定事情,那為什麼不選自己熟練且喜歡的事情做?
相反地,計算「性價比」「能不能改變行業」「有沒有意義」的人往往會陷入糾結,因為讀博不是一件「性價比」高的事情,任何研究你不做也永遠不知道能不能改變行業、有沒有意義。退一步講,設計院或其他相關工作就一定「能改變行業」?「有意義」?行行出狀元,在沒投入之前,無需對博士這個「職業」賦予過高的特殊意義,否則恐怕是空想,無益於事。
風景園林這個專業的研究方向,感覺形勢不十分明朗。在實際教研和操作上,一級學科下屬分類不夠明確,大多院校似乎也沒有做到研究方向分明、有特色專長,學科發展不成熟。有的導師認為實踐比科研重要,不但自己「沉迷項目」,而且對國內外的「純科研」不以為然,這就讓想搞科研的人覺得很可怕了。
隔行如隔山,在我們看來,發展比較成熟的學科如「建築學」、「生態學」、「園藝學」,可能沿著前人提出的一個方向或課題,攻堅克難,就夠畢業甚至研究一輩子;而「風景園林學」呢?不說博士,連很多導師都是研究方向換來換去,追逐熱點,前兩年是「海綿城市」,過兩年就變「特色小鎮」。學術研究的連續性不能保證,使得「博士學歷」的存在意義和作用成為迷思。
綜上,風景園林學的博士,大概需要做扛大旗的引領者吧,為學科的完善和成熟做一些推動,找到專業的「核心精神」。如果不能,至少也要能為專業站穩腳跟,傳承下去,使之不要迷失在無窮盡的「跨學科外延」中,名存實亡。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向所有風園博士們致以敬意。
PS:不好意思,題主提出的兩個問題,我有不同意見。
1、老先生們不務正業,不教真的?風景園林融合了工、農、藝三科,感覺講工程和植物的應該都是硬貨吧,但是藝術這玩意兒可能確實不好教,也許美術、設計等專業教的更虛,只是我們不知道罷了。很多老先生像古代文人,而學生像工匠學徒,一個論道,一個學技,認知水平有斷層,不是他們講的不好,而是我們水平不夠聽不懂。這中間就缺「工匠師傅」給二者搭橋,這大概應該是青年教師的職責吧。
2、聯名反對俞孔堅,和「百家爭鳴」矛盾嗎?沒覺得啊,爭論有助於推動行業進步,大家心理應該沒那麼脆弱吧,不認同就說出來,挺民主的啊,安啦~
等你寫完碩士畢業論文就不會問這個問題了。你只會有兩種感受:1.我根本不是搞學術的料,連碩士都快畢不了業了還讀毛的博士;2.導師的課題研究的是什麼鬼
正面對是否直博的選擇,我也非常苦惱,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想來聽聽各方意見
推薦閱讀:
※有哪些有禪意的植物?
※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植物景觀設計師?
※學習或從事景觀的你,是如何跟外行人介紹你的專業的?
※從人居環境上來說,未來的城市建設有哪些發展方向?
※本科學景觀設計,研究生讀土木建築,可是上的課都是城市規劃,怎樣做自己的學業規劃和職業規劃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