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中文的日本史料?
後漢書 東夷傳:
倭在韓東南大海中,依山島為居,凡百餘國。自武帝滅朝鮮,使驛通於漢者三十許國,國皆稱王,世世傳統。其大倭王居邪馬台國。樂浪郡徼,去其國萬二千里,去其西北界拘邪韓國七千餘里。其地大較在會稽東冶之東,與朱崖、儋耳相近,故其法俗多同。土宜禾稻、麻B076、蠶桑,知織績為縑布。出白珠、青玉。其山有丹土。氣溫暖,冬夏生菜茹。無牛、馬、虎、豹、羊、 鵲。 其兵有矛、CF48、木弓、竹矢,或以骨為鏃。男子皆黥面文身,以其文左右大小別尊卑之差。其男衣皆橫幅,結束相連。女人被發屈糹介,衣如單被,貫頭而著之;並以丹朱坌身,如中國之用粉也。有城柵屋室。父母兄弟異處,唯會同男女無別。飲食以手,而用籩豆。俗皆徒跣,以蹲踞為恭敬。人性嗜酒。多壽考,至百餘歲者甚眾。國多女子,大人皆有四五妻,其餘或兩或三。女人不淫不妒。又俗不盜竊,少爭訟。犯法者沒其妻子,重者滅其門族。其死停喪十餘日,家人哭泣,不進酒食,而等類就歌舞為樂。灼骨以卜,用決吉凶。行來度海,令一人不櫛沐,不食肉,不近婦人,名曰「持衰」。若在塗吉利,則雇以財物;如病疾遭害,以為持衰不謹,便共殺之。
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倭國之極南界也。光武賜以印綬。安帝永初元年,倭國王帥升等獻生口百六十人,願請見。
桓、靈間,倭國大亂,更相攻伐,歷年無主。有一女子各曰卑彌呼,年長不嫁,事鬼神道,能以妖惑眾,於是共立為王。侍婢千人,少有見者,唯有男子一人給飲食,傳辭語。居處宮室、樓觀城柵,皆持兵守衛。法俗嚴峻。
自女王國東度海千餘里,至拘奴國,雖皆倭種,而不屬女王。自女王國南四千餘里,至朱儒國,人長三四尺。自朱儒東南行船一年,至裸國、黑齒國,使驛所傳,極於此矣。
三國志 烏丸鮮卑東夷傳:
倭人在帶方東南大海之中,依山島為國邑。舊百餘國,漢時有朝見者,今使譯所通三十國。從郡至倭,循海岸水行,歷韓國,乍南乍東,到其北岸狗邪韓國,七千餘里,始度一海,千餘里至對馬國。其大官曰卑狗,副曰卑奴母離。所居絕島,方可四百餘里,土地山險,多深林,道路如禽鹿徑。有千餘戶,無良田,食海物自活,乖船南北巿糴。又南渡一海千餘里,名曰瀚海,至一大國,官亦曰卑狗,副曰卑奴母離。方可三百里,多竹木叢林,有三千許家,差有田地,耕田猶不足食,亦南北巿糴。又渡一海,千餘里至末盧國,有四千餘戶,濱山海居,草木茂盛,行不見前人。好捕魚鰒,水無深淺,皆沈沒取之。東南陸行五百里,到伊都國,官曰爾支,副曰泄謨觚、柄渠觚。有千餘戶,世有王,皆統屬女王國,郡使往來常所駐。東南至奴國百里,官曰兕馬觚,副曰卑奴母離,有二萬餘戶。東行至不彌國百里,官曰多模,副曰卑奴母離,有千餘家。南至投馬國,水行二十日,官曰瀰瀰,副曰瀰瀰那利,可五萬餘戶。南至邪馬壹國,女王之所都,水行十日,陸行一月。官有伊支馬,次曰彌馬升,次曰彌馬獲支,次曰奴佳鞮,可七萬餘戶。自女王國以北,其戶數道里可得略載,其餘旁國遠絕,不可得詳。次有斯馬國,次有已百支國,次有伊邪國,次有都支國,次有彌奴國,次有好古都國,次有不呼國,次有姐奴國,次有對蘇國,次有蘇奴國,次有呼邑國,次有華奴蘇奴國,次有鬼國,次有為吾國,次有鬼奴國,次有邪馬國,次有躬臣國,次有巴利國,次有支惟國,次有烏奴國,次有奴國,此女王境界所盡。其南有狗奴國,男子為王,其官有狗古智卑狗,不屬女王。自郡至女王國萬二千餘里。
男子無大小皆黥面文身。自古以來,其使詣中國,皆自稱大夫。夏後少康之子封於會稽,斷髮文身以避蛟龍之害。今倭水人好沈沒捕魚蛤,文身亦以厭大魚水禽,後稍以為飾。諸國文身各異,或左或右,或大或小,尊卑有差。計其道里,當在會稽、東冶之東。其風俗不淫,男子皆露紒,以木綿招頭。其衣橫幅,但結束相連,略無縫。婦人被發屈紒,作衣如單被,穿其中央,貫頭衣之。種禾稻、紵麻,蠶桑、緝績,出細紵、縑綿。其地無牛馬虎豹羊鵲。兵用矛、楯、木弓。木弓短下長上,竹箭或鐵鏃或骨鏃,所有無與儋耳、硃崖同。倭地溫暖,冬夏食生菜,皆徒跣。有屋室,父母兄弟卧息異處,以硃丹塗其身體,如中國用粉也。食飲用籩豆,手食。其死,有棺無槨,封土作冢。始死停喪十餘日,當時不食肉,喪主哭泣,他人就歌舞飲酒。已葬,舉家詣水中澡浴,以如練沐。其行來渡海詣中國,恆使一人,不梳頭,不去蟣虱,衣服垢污,不食肉,不近婦人,如喪人,名之為持衰。若行者吉善,共顧其生口財物;若有疾病,遭暴害,便欲殺之,謂其持衰不謹。出真珠、青玉。其山有丹,其木有柟、杼、豫樟、楺櫪、投橿、烏號、楓香,其竹筱簳、桃支。有姜、橘、椒、蘘荷,不知以為滋味。有獮猴、黑雉。其俗舉事行來,有所云為,輒灼骨而卜,以占吉凶,先告所卜,其辭如令龜法,視火坼占兆。其會同坐起,父子男女無別,人性嗜酒。(魏略曰:其俗不知正歲四節,但計春耕秋收為年紀。)見大人所敬,但搏手以當跪拜。其人壽考,或百年,或八九十年。其俗,國大人皆四五婦,下戶或二三婦。婦人不淫,不妒忌。不盜竊,少諍訟。其犯法,輕者沒其妻子,重者滅其門戶。及宗族尊卑,各有差序,足相臣服。收租賦。有邸閣國,國有市,交易有無,使大倭監之。自女王國以北,特置一大率,檢察諸國,諸國畏憚之。常治伊都國,於國中有如刺史。王遣使詣京都、帶方郡、諸韓國,及郡使倭國,皆臨津搜露,傳送文書賜遺之物詣女王,不得差錯。下戶與大人相逢道路,逡巡入草。傳辭說事,或蹲或跪,兩手據地,為之恭敬。對應聲曰噫,比如然諾。
其國本亦以男子為王,住七八十年,倭國亂,相攻伐歷年,乃共立一女子為王,名曰卑彌呼,事鬼道,能惑眾,年已長大,無夫婿,有男弟佐治國。自為王以來,少有見者。以婢千人自侍,唯有男子一人給飲食,傳辭出入。居處宮室樓觀,城柵嚴設,常有人持兵守衛。
女王國東渡海千餘里,復有國,皆倭種。又有侏儒國在其南,人長三四尺,去女王四千餘里。又有裸國、黑齒國復在其東南,船行一年可至。參問倭地,絕在海中洲島之上,或絕或連,周旋可五千餘里。
景初二年六月,倭女王遣大夫難升米等詣郡,求詣天子朝獻,太守劉夏遣吏將送詣京都。其年十二月,詔書報倭女王曰:「制詔親魏倭王卑彌呼:帶方太守劉夏遣使送汝大夫難升米、次使都巿牛利奉汝所獻男生口四人,女生口六人、班布二匹二丈,以到。汝所在逾遠,乃遣使貢獻,是汝之忠孝,我甚哀汝。今以汝為親魏倭王,假金印紫綬,裝封付帶方太守假授汝。其綏撫種人,勉為孝順。汝來使難升米、牛利涉遠,道路勤勞,今以難升米為率善中郎將,牛利為率善校尉,假銀印青綬,引見勞賜遣還。今以絳地交龍錦五匹、(臣松之以為地應為綈,漢文帝著皁衣謂之弋綈是也。此字不體,非魏朝之失,則傳寫者誤也。)絳地縐粟罽十張、蒨絳五十匹、紺青五十匹,答汝所獻貢直。又特賜汝紺地句文錦三匹、細班華罽五張、白絹五十匹、金八兩、五尺刀二口、銅鏡百枚、真珠、鉛丹各五十斤,皆裝封付難升米、牛利還到錄受。悉可以示汝國中人,使知國家哀汝,故鄭重賜汝好物也。」
正治元年,太守弓遵遣建中校尉梯俊等奉詔書印綬詣倭國,拜假倭王,並齎詔賜金、帛、錦罽、刀、鏡、采物,倭王因使上表答謝恩詔。其四年,倭王復遣使大夫伊聲耆、掖邪狗等八人,上獻生口、倭錦、絳青縑、綿衣、帛布、丹木、犭付、短弓矢。掖邪狗等壹拜率善中郎將印綬。其六年,詔賜倭難升米黃幢,付郡假授。其八年,太守王頎到官。倭女王卑彌呼與狗奴國男王卑彌弓呼素不和,遣倭載斯、烏越等詣郡說相攻擊狀。遣塞曹掾史張政等因齎詔書、黃幢,拜假難升米為檄告喻之。卑彌呼以死,大作冢,徑百餘步,徇葬者奴婢百餘人。更立男王,國中不服,更相誅殺,當時殺千餘人。復立卑彌呼宗女壹與,年十三為王,國中遂定。政等以檄告喻壹與,壹與遣倭大夫率善中郎將掖邪狗等二十人送政等還,因詣台,獻上男女生口三十人,貢白珠五千,孔青大句珠二枚,異文雜錦二十匹。
比較著名的應該有《日本書紀》和《日本史記》吧,都是純中文的。上海交大出版社曾出過一套《日本漢文史籍叢刊》 ,到現在應該一共是一共出了六緝一百七十冊。以前看過一點,在我看過的影印版書籍里算是不錯的。比較大的圖書館裡應該是有收錄吧。
附一張內頁照。以四川大學東亞漢籍研究所所編的《日本漢文史籍叢刊》為例,擬收書五百餘種。
日本漢文史籍叢刊第一輯
《大日本史》 《野史》 《鎌倉史》 《南山史》 《日本史記》
日本漢文史籍叢刊第二輯
六國史
01.日本書紀三十卷,舍人親王撰,慶長十五年(1610)刻本
02.日本書紀通證三十五卷,谷川士清撰,寶曆十二年(1762)伊勢刻本
03.日本書紀纂疏二卷,藤(一條)兼良撰,舊刻本
04.書紀集解三十卷,河村秀根撰,天明五年(1785)序刊本
05.釋日本紀二十八卷,卜部懐賢撰,舊刻本
06.續日本紀四十卷,菅野真道,藤原継繩撰,明曆三年(1657)跋刊本
07.續日本紀考證十二卷,村尾元融撰,明治三年(1870)大坂刻本
08.日本後紀四十卷(存十卷),藤原冬嗣等撰,寬政十一年(1799)刻本
09.續日本後紀二十卷,藤原良房等撰,寛文八年(1668)刻本
10.續日本後紀纂詁二十卷,村岡良弼撰,明治四十五年(1912)東京近藤出版部鉛排本
11.日本文德天皇實錄十卷,藤原基經等撰,寶永六年(1709)刻本
12.日本三代實錄五十卷,藤原時平等撰,寛文十三年(1673)刻本
普通編年體
01.日本紀略十四卷,佚名撰,山崎知雄、山崎彌左衛門校,萬延元年(1860)刻本
02.日本逸史四十卷附考異,鴨祐之撰,享保九年(1724)紫軒烏谷長庸刻本
03.先代舊事本紀十卷,蘇我馬子等撰,寬永二十一年(1644)京都刻本
04.扶桑略記三十卷,皇圓撰,明治三十四年(1901)東京經濟雜誌社鉛排本
05.本朝世紀不分卷,藤原通憲撰,明治三十四年(1901)東京經濟雜誌社鉛排本
06.新刊吾妻鏡五十二卷(一名東鑑,存五十一卷,卷四十五佚),佚名撰,寛永三年(1626)跋刊本
07.百練抄十七卷(存卷四—十七),佚名撰,享和三年(1803)塙保己一校刻本
08.愚管記二十六卷,近衛道嗣撰,明治三十九年(1906)東京吉川半七刻本
09.本朝通鑑八十四卷,林羅山(道春)、林恕(春齋)撰,明治八年(1875)東京刻本
10.皇朝編年史七十卷,岡谷繁實撰,明治四十二年(1909)金澤文庫、敬業社鉛排本
11.續史愚鈔八十一卷,柳原紀光撰,明治三十五年(1902)東京經濟雜誌社鉛排本
12.國史纂要十三卷,星野恆編,明治十八年(1885)東京尚不愧山房刻本
13.倭史後編三卷,栗山願撰,弘化三年(1846)江戶山城屋佐兵衛刻本
14.烈祖成績二十卷,安積覚(澹泊)撰,明治十一年(1878)東京府鶴鳴館刻本
15.逸史十二卷,中井竹山(積善)撰,明治九年(1876)大阪刻本
16.昭代記十卷,鹽谷世弘編,明治十二年(1879)東京鹽谷時敏刻本
17.府朝事略十二卷,吉川久勁(松浦)撰,明治三十四年(1901)茨城縣若不足塾鉛排本
18.野史纂略五卷,靑山延光編,水府(水戶)鐡槍齋木活字本
19.大日本維新史二卷,重野安繹撰,明治三十二年(1899)東京鉛排本
20.明治新史八卷,北川舜治編,明治十年(1877)大阪刻本
21.皇朝小史十卷,龍三瓦撰,東京博聞社明治九年(1876)鉛排本
特殊編年體
(一)史略之屬
01.皇朝史略十二卷,青山延於撰,青山延光校,明治十五年(1882)東京府松林堂刻本
02.續皇朝史略五卷,青山延於撰,青山延光校,明治十五年(1882)東京府松林堂刻本
03.續續皇朝史略七卷,石村貞一撰,大槻磐溪刪定,明治十四年(1881)大阪刻本
04.國史略五卷,源(岩垣)松苗撰,明治八年(1875)京都府五車樓刻本
05.續國史略五卷,後編五卷,谷寬得撰,小笠原勝修刪補,明治七年(1874)東京柏悅堂刻本
06.續國史略三編三卷,小笠原勝修、佐治次太郎撰,明治十三年(1880)東京柏悅堂刻本
07.大日本史略二卷,重野安繹撰,明治三十一年(1898)臺灣總督府民政部學務課鉛排本
08.國史略七卷,石村貞一撰,明治十六年(1883)東京東生書館刻本
09.新國史略三卷,近藤圭造撰,明治九年(1876)增田氏刻本
10.新國史略後編不分卷,近藤圭造撰,明治十二年(1879)東京玉養堂刻本
11.國史略初編五卷,二編五卷,三編五卷,菊池純撰,初編及三編明治十八年(1885)刻本,二編明治十一年(1878)刻本
12.漢文近世史略初編三卷,山口謙撰,明治十六年(1883)刻本
13.漢文內國史略五卷,藤田久道撰,明治十二年(1879)東京刻本
14.漢文日本略史三卷,藤田久道撰,明治十四年(1881)東京同盟舍刻本
15.萬國記注國史略七卷,近藤瓶城、新井新撰,明治十六年(1883)大阪刻本
16.新撰國史略十二卷,近藤元粹撰,明治十六年(1883)大阪森本文金堂刻本
17.日本略史三卷,石村貞一編,明治十五年(1882)東京刻本
(二)政記之屬
01.日本政記十六卷,賴襄(山陽)撰,文久元年(1861)大阪刻本
02.日本政記箚記正誤不分卷,雨森精翁撰,舊刊本
03.日本政記摘注二卷,佐藤牧山(楚材)撰,明治9年(1876)名古屋慶雲堂刻本
04.續日本政記十二卷,近藤瓶城撰,明治十二年(1879)東京坂上半七刻本
05.近世日本政記五卷,須田要、高橋易直撰,明治十一年(1878)東京山中市兵衛刻本
06.明治新撰日本政記十二卷,笠間益三、三尾重定撰,明治十三年(1880)東京東崖堂刻本
07.江戶政記六卷,鈴木貞治郞編,明治十六年(1883)內田正榮堂刻本
(三)綱目體之屬
01.國史綱鑑二十卷,馬杉繋撰,明治十二年(1879)靜岡文林堂刻本
02.本朝通紀前編二十五卷,後編三十卷,長井定宗撰,元祿十一年(1698)刻本
03.霸略三卷,太田善世撰,天保六年(1835)序,文種堂刻本
04.日本通史三十卷,藤澤南嶽撰,明治十七年(1884)大阪刻本
日本漢文史籍叢刊第三輯
《元亨釋書》《參天台五臺山記》《吉水實錄》《淨土傳燈總系譜》《興福寺年代記》《扶桑伽藍紀要》《入唐求法巡禮行記》《參天台五臺山記》《神道五部書》《祖志》《古事記》《策府》《慶安小史》《十三朝紀聞》《近古史談》《遠野史談》《在津紀事》《西京傳新記》《幽囚錄》《尊攘紀事》《尊攘紀事補遺》《日本智囊》《戰略新編》《日本詩史》《回天詩史》《本朝畫史》《雲煙所見略傳》《日本外史前記》《日本外史》《日本外史補》《續日本外史》《近世日本外史》《江戶將軍外史》《皇朝金石年表》《日本金石年表》《近世儒林年表》《日本外史年表》
日本漢文史籍叢刊第四輯
《聖德太子傳曆》、《義魁清河正明傳》、《義公行實》、《水戶烈公行實》、《津輕藩祖略記》、《藩祖盛烈記》、《仙臺藩祖實錄》、《惺窩先生行狀》、《羅山先生年譜》及《行狀》、《鵝峰先生林學士自敘譜略》、《自敘譜略》、《國史館日錄》、《蕃山先生年譜》及《行狀》、《先考行狀》、《加藤清正傳》、《朱舜水記事纂錄》、《日間瑣事備忘錄》、《本朝言行錄》《擊壤錄》、《本朝言行錄》、《皇朝言行錄》、《先哲叢談》、《前賢故實》、《名賢言行略》、《日本古今人物史》、《本朝孝子傳》、《本朝列女傳》、《大東列女傳》、《扶桑隱逸傳》、《本朝遯史》、《隱逸全傳》、《日本忠臣錄》、《日本義烈傳》《明治史傳》、《近古史傳》、《近世先哲叢談》、《近世人鏡錄》、《大日本中興先覺志》、《近世偉人傳》、《近世佳人傳》、《尾張名家誌初篇》、《仙臺人物史》、《河內名流傳》、《續浪華鄉友錄》、《赤穗義人錄》、《赤穗四十七士傳》、《日本藩史》、《柏原藩史》、《津輕藩史》、《鹿島外史》、《足利將軍傳》、《豐臣四將傳》、《本朝武林傳》、《今世武臣傳》、《南木誌》、《三楠遺規》《尚友小史》、《師友志》、《帝王御譜》、《皇親譜略》、《茶人大系譜》、《平安人物誌》、《南山小譜》《日本外史系譜》、《日本外史補系譜》、《新編纂圖本朝尊卑分脈系譜雜類要集》、《京都將軍家譜》、《鎌倉將軍家譜》、《織田信長譜》、《豐臣秀吉譜》、《皇國姓族志》、《伊達世臣家譜略記》、《諸家知譜拙記》、《源平系圖》、《柏原織田家臣系譜》、《華族鑑》、《系圖綜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