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要正常運作50架殲20H戰鬥機,需要多大噸位的航空母艦?

換位思考一下,能否根據殲二零戰鬥機反過來設計與之匹配的航空母艦?

標題的50架數量,主要是參考美國航空母艦高效運作艦載機的經驗而來。


為什麼這麼多人堅定認為殲20能上艦呢?我個人不看好。

在殲20基礎上改出艦載版,會比借鑒殲20的技術和經驗「全新」研發一款「海絲帶(其實,這裡應該跟隨國際主流都改叫五代)」省錢省事還性能不打折?

全新研發全新招標,再給沈飛一個機會嘛。


先說明一點,殲20還不一定上艦,上了也不一定編號是H……

可能會重啟一個編號,比如殲21,殲22這種。

正常運作的話,五十架重型艦載機還是非常麻煩的。

尼米茲級當然可以,但是帶50架重型機,也就再帶5架預警機,5架反潛機,和10架左右(直升機的話可以帶多一點)的其他飛機(電子戰機,運輸機等)了。

這種情況下其實是不利於作戰的。

在最保守的情況下,既僅要求攜帶作戰,不要求最高作戰效率。

「小鷹」級的8萬噸就足夠了。

如果要求作戰效率高,戰鬥力比較強,就需要10萬噸的「尼米茲」級了,而要追求最高水準,至少就需要「福特」這種11萬噸級的航母了。

正常來說,即使是中國製造出「福特」級航母,要是殲20上艦的話,估計也會是24重+36中的搭配了,多的情況下可能會加12架多用途戰機。

中國確實需要四代機,但四代重型是否上艦確實是一個問題,我是比較支持四代重型,但從很多方面來看,可能美國的輕重搭配時隔不錯的選擇。


航母的全壽期長度遠大於艦載機,以適應艦載機來設計航母是削足適履。

尼米茲級經歷了F4一代,F14+F18一代,F35+F18EF一代共三代艦載機。

殲20的大小形狀和F14差不多,小鷹級可以搭載20架F14+20架F18+18架A6+其它輔助飛機,把F18和A6換成F14估計能運作50架。不過這樣沒意義,航母是進攻性武器,沒了F18和A6,靠F14是無法進攻的。

所以20架殲20+30架殲15搭配更合理。


有人說的很對,航母的壽命周期是50年。而且一級成熟超級航母的首艦到末艦的製造周期也許長達30年,那麼末艦再運行50年,這就是80年了。在2080年至2100年間,這級航母的後期型仍然具有優良的戰場生存力和戰鬥效能,是理所當然的設計期望。

航母在海軍體系中和一般船隻的概念完全不同,它主要是作為一個機場來看待的。機場是服務于飛機的。那麼我們就要展望6代7代制空戰鬥攻擊機的最大起飛重量,載油量和幾何尺寸,以及與其配套的預警指揮機和無人加油機、救援直升機、傾轉旋翼機的重量和尺寸。

剪大在NAAS寫過一篇幾萬字的文章,論述5代半和6代機的最大起飛重量將突破40噸,等效翼面積同步放大,幾何尺寸適當增長。同時,高低搭配的模式也就是單發中型機的戰場實用性將極劇下降。

制空戰鬥機的重量載油量作戰半徑擴大,主要是因為超音速巡航與超音速機動性的需求導致的。同時,航母編隊本身對防空防禦圈(包括反艦導彈)半徑的擴大也是急迫的需求。二者的發展方向正好契合。預警機和加油機將服務於這一趨勢,同步變大。

那麼這個海上機場的各型載機都有體型放大需求的時候,機場的尺寸應該怎樣變呢?

這涉及到一大套數學模型的運算。從直觀感覺和邏輯判斷上來說,船要變大是不可避免的,問題放到多大比較合適。10萬噸,15萬噸,20萬噸,相應的作戰效能測算變化曲線是怎樣的,選擇其中最佳效率的船隻尺寸即可。當然也要考慮實施層面的技術約束,對數學最優方案作出被動調整。航路適應性方面,反正巴拿馬運河是過不去的(美國二戰後也放棄了),蘇伊士運河是非常寬的。寬度約束不存在。唯一的約束大概是吃水深度。

下面說一下美國的航母為什麼從CVN65企業號到CVN78福特號只漲了幾千噸。首先,美國在二戰後就沒有對稱制海作戰的威脅環境。蘇聯海軍明顯是採用的不對稱水下套路。同時蘇聯的轟炸機和反艦導彈也沒有能夠先進到逼迫美國海軍繼續拓展航母防禦圈的半徑。這是技術戰術層面問題。其次,軍械的規格與成本再次遇到了既有編製規模的約束。也就是在預算帽約束下,顯著地提升作戰單位的規格與尺寸必將同步地抬高其成本。相應的就會倒逼該軍種主動縮減自己編製。比如現在日本陸上自衛隊買新坦克的錢不夠了,它除了立項研發小號的10式坦克控制成本以外,還被迫搞出了逗逼輪式坦克去充數,來勉強地維持住既有坦克部隊的編製規模。在福特級前期規劃的時候,海軍的軍費預算預期是剛性的彈性小的,編製縮減又猶如自殘,自己肯定不能主動割自己。同時,中國海軍的對稱制海權威脅根本毋需考慮,所以福特級項目組在考慮了包括全隱形外觀在內的N個設計方案之後,又走回了起源於1955款福萊斯特級的繼續改良路線的老路!這一路徑依賴的影響將長達100多年。除非未來USNAVY被徹底打痛了,它是無法主動跳出這個規格的。問題是,大概中美都不會給對方再戰一次的機會。

對於幾乎一張白紙來說的中國海軍,從一開始選對自己的福萊斯特級,關乎幾百年的國運。


汗,以殲20那機翼的布局上艦,還50架。。。咳咳!

好吧,既然開了腦洞,那咱們就用尼米茲級的艦身來腦洞一下。。。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50架殲20的面積問題……(出於懶惰的緣故,所以就先把「殲20改」看作是一款能夠執行對空、反艦和對地的5代多用途隱身型戰鬥攻擊機好了……XD……這魔改版殲20屌的飛起啊……)

然後,再把它看做是個長方形的飛機。

在然後,我們在假設我們成功地為其加裝了摺疊翼系統,並成功地為其減少了50%的機翼後所需要的大概的佔地面積吧……

那麼,12.88*0.5*20.3=130.732平方米/架(XD,這麼一算的話殲20比我家還大……)50架的話就要6536.6平米。注意,這只是殲20停著不動時的佔地面積。如果將其部署在空母上使用的話,至少還需要乘以2.5倍的空間才能順利和安全的調配和運用。那就是16341.5平米了。。。(換算一下就是長約400米*寬約40米的空母飛行甲板……)

那麼,現在我們把近10w噸級的尼米茲級航母看做是個長332.8米,寬40.8米的長方形小島(至於,斜角甲板那一塊,我們暫時先全部切掉,不去算。。。)於是,在不考慮其他其他作戰飛機的情況下,光是想要順利的調運這50架殲20,就至少需要一個類似於這樣的飛行甲板才能勉強達到使其起飛,而如果只讓一架起飛(比如說訓練的時候……),這貨就很肯能需要垂直降落了……XD!

好的,為了這架飛機的順利降落,我們只能給它加上斜角甲板……。

雖說,這麼做極大提升了作戰效率並緩解了飛機降落的問題。但在飛行甲板上卻也同樣沒辦法堆這麼多飛機了。因為,此時的多出來的甲板有很大的一部分空間需要被當成對方的降落跑道而清空出來。因此在這架飛機降落的時候,我們還需要暫時將先大概5-8架左右的殲20重新塞回航母內部機庫裡面之後,才能保證跑道的安全問題……

然後,是內部空間,其他依舊不變的同時,我們需要考慮殲20的高度,因為如果機庫太矮的話,依舊塞不下,對不對?

於是乎,咱們還得給這50架殲20加上高度,艦20在放平機翼時的高度是4.55米,但現在,由於要上艦,所以機翼被向上折起來了50%,也就是兩邊一共被折掉了6.44米,咱們在簡單粗暴點算,除以2……好吧……沒超過4.55米……但飛行員是要登機的吧?所以在殲20原先的那個4.55米的高度上,在給它加些高度應該沒有人會說什麼不妥的吧?為了方便計算咱們就把機庫的總高度以@框框框子童鞋給的8米高來算吧……

如果想要在空母的機庫裡面一次性調運這50架殲20的話,所需要佔用的空間總計約130,732立方米。。。(當然,沒人會真的把50架殲20全部塞在空母的內部機庫裡面就是了……)

而@框框框子童鞋給的尼米茲級的內部機庫的空間是8米高,206米長,33米寬,大概只有5W立方米。

所以在甲板上已經停滿了殲20的情況下,那些諸如預警機、直升機、電子戰的飛機上面的就得塞在機庫裡面。至於5W立方米的機庫能塞幾架呢??等我查下資料後在繼續算……

好的,查了下資料。中國的空警系列,尼米茲裝不下,太高了。所以這邊只好退而求其次的選擇了經典的E-2C……(美帝的黑科技啊,E-2C只有5.8米高……)然後數量是5架……於是,被我全塞機庫裡面了……

然後,直升機是海鷹或海種馬6-8隻,(懶得找了,所以這種輔助型的飛機咱就一律直接套用美帝的算了……反正美帝咋塞進去的,咱就咋塞進去……5W立方的空間塞這十來架輔助型飛機應該沒什麼問題,說不定還能在塞幾架殲20呢……)

另外,飛機也不是什麼長方形磚頭(先前只是用來方便計算的而已……),如果我們再通過對角線斜放的方法,估計還能使這條尼米茲級的空母空至少多出來將近30%的空間。因此,這邊得出的結論是,在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上面調運50架經過魔改後的殲20隱身戰鬥攻擊機,完全沒有一點問題。尷尬的時候,甚至70架都能勉強搞定。但前提是,需要將預警機,直升機,反潛機之類的所有輔助飛機全部拿掉,因而導致其作戰效率極其低下……(……尼米茲級核動力貨輪23333……)

如果在給這個艦隊在配上4條「055」、4條「056」、1-2條「弗吉尼亞」或者「機敏」級攻擊型核潛艇以及充足的補給艦的話,讓其吊打目前的整個「海自」應該都不會有多大的問題……

最後,感謝各位的及時糾正……


以美軍為參考,小鷹級滿載大概八萬多噸的排水量搭載F14/FA18共約40架左右,尼米茲級滿載排水在9-10萬噸的搭載FA18C/E/F約44架,加上EA18G勉強接近50架戰鬥機。(預警機與直升機不予考慮)

按這個數據,做個簡化,假設J20與超蟲尺寸大約相同(機翼摺疊),那麼想要調度50架殲20,起碼得滿載10萬+噸。


歪個樓,不看好J20上艦。

?J20氣動設計與上艦要求相悖

上艦的要求是【小仰角時的升力】足夠大。

而J20性能追求是【最大升力】足夠大。在小仰角下,鴨翼渦的增升效果無法發揮,使得(相比其他重四)翼載天生吃虧的J20若要著艦必須要更大的仰角——向陣風學習。然而腹鰭的存在使這一策略尤其不利於J20的著艦安全。

?若要J20上艦,修改氣動工作量太大。

根據超大的@某某某某 模擬風洞的結果,單憑加大襟副翼之類的簡單改進無法滿足一個安全的著艦仰角。甚至採取了諸如腹部減速板增升的異端都不夠理想。似乎除了加大翼面別無選擇。而這樣又勢必破壞鴨翼和邊條翼的耦合,很多設計要從頭開始,甚至很多設計經驗都要推倒重來,工作量遠超FC31上艦的工作量,不亞於重新設計一款新飛機(很可能把J20改成STOVL工作量還小一點)。

?回到題主的問題

J20上艦瓶頸不在於航母甲板調度——相反,有J15上艦經驗在先,海軍多半樂見重五上艦。如果當年中標的是沈飛三面翼雪鴞,沒準我們還可以小小地期盼一下J20H。

至於現在?你看人家鶻鷹2.0,又是放大機翼又是放大邊條的,不如給沈霍伊一個面子?


很多回答都拿f22沒有艦載型說事兒,試圖說明效費比「太低」損耗大,其實有個深層次的問題就是美國有大量海外軍事基地,而我國沒有!

以f22為例:

航母的作用就是考慮到戰鬥機的作戰半徑有限(比如f18,1000公里左右,可能有爭議)來方便運輸,而超過2000公里作戰半徑的戰鬥機,在這個星球上陸地上就綽綽有餘,因此美國在發展f22之時就是考慮到全球各地有大量軍事基地可以當作不沉的航空母艦,因此就沒有打算髮展其艦載型號,其實這也是美國海軍一直不看好f35c的重要原因,對!那種配置對於喜歡滿掛彈藥f18的飛行員來說簡直就是雞肋!

而且在以亞歐大陸為中心,美國幾乎每隔一千多公里就有軍事基地在沿岸存在,包括阿拉斯加在內的北冰洋,幾乎圍成了圈,對於亞歐大陸的縱深之處f22從沿岸軍事基地起飛打擊就足夠了,所以目前還不需要發現艦載型重型隱身戰鬥機!

但是中國可沒有海外軍事基地,至少名義上還沒有駐軍,所以題主的考慮並不像某些搪塞的回答一樣看似兒戲,其實是有現實原因的!

因此只要我國不像美國一樣有海外軍事基地那樣擁有絕對化的重型隱身戰鬥力保持制空權的戰略優勢,那就只能發展超級航母來保護兩條「絲綢之路」的運輸安全,以做好海上移動軍事基地保護能力!

我們先撇開與絲綢之路運輸線路周邊國的外交不說,僅僅是海外國民的人身安全也需要解放軍未來保持全球無盲點的空中打擊力量,畢竟戰略導彈不像戰鬥機一樣可以小規模打擊而隨便發射,而且首先發射戰略導彈容易授人以柄,導致引發眾怒、滿盤皆損,那不符合我國長遠利益,戰略導彈是執行亡國滅種前的必殺大招,不是為了護衛兩條絲綢之路而準備的,因此發展超級航母正如題主所設想,不是不可能!

……………………

以上是戰略層面,因此考慮到我國現實的必須性,戰術層面只說一點,按照題主所說配置,超級航母緊湊點至少需要10萬噸以上,滿載可能達到12萬噸左右(已經是考慮到電子戰飛機和艦隊預警機的美軍高端配置化了!還有155作反潛以及分擔防空護衛了,否則還要更大)…………


我們是不是可以稍等等F22上艦後再探討這個蛋疼的問題


尼米茲足矣


樓上的叫"海絲帶"不如叫"海飛絲"來的實在


50架重型機,姑且武斷地算成70多架中型機。再加上反潛、預警、加油、運輸、通用直升機,總數得破90架。那就直接照著10萬噸來唄。


航母主要作用是欺負小國用的,又不是去大洋決戰的

帶的艦載機制空能力過去的就好,最好還能兼職噹噹炸彈卡車。

明明乾的砍柴割稻子的活,要啥青龍偃月刀?


為啥都要殲20?要空優和對地一半一半吧,a12其實也挺能符合這個思路。


航母不是簡單放大就可以成功的


估計會重新設計新的型號,不是J20


重型制空戰鬥機為啥要上艦


美軍的F35還是F22可以在航母上放50架了?


麻煩先解釋一下殲20H是什麼東西?

官方文章、設想圖或者模型一樣都沒有,純粹由網友YY的型號有什麼好討論的?就算殲-20上艦也很可能不會叫這個名字。

討論前提錯誤,已舉報。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美國海軍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
如何看待國產首艘航母建造成型?
如何看待印度人把首艘已退役航母「維克蘭特號」熔了用來造摩托車呢?
看完新聞《遼寧艦改造致 15 人犧牲》是種怎樣的體驗?
是否有建造航空母艇的可能?

TAG:軍事 | 中國海軍 | 航空母艦 | 艦載機 | 軍事武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