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看待啟辰這種老平台造合資自主新車的做法?

基於老逍客平台的T70上市有幾年了,不溫不火吧,現在T90也上市了,這種基於日產老平台的合資自主車比起國產車在可靠性上算不算有優勢?如果有,那為什麼不慍不火呢?


啟辰50系(D50/R50/R50X),T70包括T90的發動機,變速箱,底盤都是用的日產上一代的產品。全部在鄭州工廠生產,同樣在鄭州生產的還有日產的SUV家族——逍客和奇駿。

對於三大件來說,技術上亮點的確不多,但是勝在可靠。一是有日產採用實績在前,市場不良早已對策,並且形成了內部的Lesson Learn,二是,即便有一些變更的零部件,也是按照日產的設計變更流程在走,各階段的設計審查,實驗評審,基本上都是規規矩矩地參考日產的標準體系,誰讓咱們目前都還是學生呢。所以,從這一角度來說,可靠性是能夠放心的,至於和自主品牌可靠性進行比較么,就不說了,容易撕逼,很難得到客觀真實的判斷。

再說到不溫不火的問題,的確,啟辰這幾年發展的確算不上好,一直都是年銷量10萬的水平,只有日產的1/10,相對來說,中國品牌這幾年可謂是風生水起,比如說長城哈弗,吉利博瑞博越,傳祺GS4,長安CS75,當然還要包括秋名山神車五菱與他二哥寶駿品牌。

可以看到這些品牌成功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幾點:

⒈動力總成布局較早,逐漸形成自有的動力總成系統。

⒉造型上肯下本,海外布置造型中心的有,下血本挖人的有。總之,樣子是越來越好看。

⒊產品配置豐富,成本優化較好。

⒋SUV上快速布局。

反觀,啟辰,除了可靠性就真的沒有什麼好說的了,動力系統與日產一脈相承,沒有當下熱門討巧的小型渦輪增壓技術,啟辰造型中心2016年才落成使用,之前的50系造型不說也罷,70/90可以看到一些進步,但是依然算不上太好,甚至有用力過猛的嫌疑。配置上,算不上有什麼優勢,主要是因為沿用日產的那一套三大件,成本其實是很高的(日產不是隨便就給你用的哦)。最後,SUV布局較慢,T70上市才1年多,T90剛上市不久,之後市場反響如何,仍待檢驗。

總之,啟辰不溫不火的原因只有四個字:

可靠,

平庸


1.首先合資自主品牌的出現是國家政策的產物。主機廠既然做了這個東西,當然想賺錢,但一個頂著二鬼子的帽子出現的新品牌,在有限的車型連親兒子(合資品牌)都不夠分的情況下,怎麼可能還有剩下的肉?

所以我覺得,做好一個合資自主品牌的難度 不亞於 一個自主品牌。

而時間也證明,13年如雨後春筍冒出來的近十個合資自主,三年後的今天,真正活下來的,就兩個。一個是東風日產的啟辰,另一個是逆天的存在上海通用五菱的寶駿。

至於剩下的,華晨寶馬 之諾,上海大眾 天越,一汽大眾 開利,廣汽的理念,有的已經破產,有的銷量在一位數和兩位數之間徘徊。

2.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先看看啟辰2016全年的銷量。

啟辰全年終端賣出116608台車。與這個數字相近的品牌還有力帆,凱迪拉克,jeep。

而啟辰的走量車型T70 12月的銷售在一萬台出頭,與這個數字相近的車型有雷凌,科魯茲,以及確實很醜的凌派。

對應啟辰本身的產品力,以及有限的營銷投入,我認為這個成績已經可以接受。

至於為什麼感覺大街上少,因為啟辰就沒打算賣給年入百萬的知乎人。他們在深耕小城市,縣城,農村。

3.「老平台」到底怎麼樣?拿T70來說,基本可以認為是上代的逍客從新設計外形和內飾的產物。當然T70在供應商和品控方面是肯定不如老款逍客的。

對比同價位的國產車型,他的優勢不僅僅在於可靠性,而是完善度。動力總成,特別是自動擋車型的完善度,以及地盤懸掛的表現。而這些,對於一台車開起來怎麼樣,至關重要。

缺點也非常明顯,設計差勁,品牌形象糟糕。

利益相關:某八線城市啟辰,日產及其他經銷商。


先來回答為啥……"不溫不火"?建議換個詞。。

其實說白了,就是品牌的因素。很典型的例子,同樣是老平台,朗逸的銷量……

"品牌"這個因素在中國消費者的購車因素當中排名極為靠前(我司用研一手數據)。對車有較為深入的了解的消費者鮮有品牌迷信或者品牌不信,我買車那會兒是翼虎鬧斷軸鬧得最厲害的時候,一樣買。但是對於一般消費者來說,可能聽到翼虎斷軸了,就會自動腦補哪怕是進口福特也不安全,更不會去考慮那些案例的真實比例是多少,有沒有營銷活動在裡面攪和,和用戶的使用和維護有沒有關係等等問題。有一年就有人曝福克斯ST斷軸,然而被論壇吃瓜群眾根據裂口特徵看出來傳動軸不是疲勞斷裂而是爆胎後被瞬間拉斷,但是如果換成消費者普遍對汽車了解程度要差一個級別的普通福克斯出這樣的事情,很有可能就會將鍋甩給廠商。這樣的冤案其實也為數不少。

所以對於一般消費者來說,品牌意味著定位、地位,也意味著質量、售後,甚至可以推廣到油耗、舒適性等等的某種"普遍形象"。(同樣是我司用研時Focus Group里消費者親口這麼說的)

雖然在從業者看來這簡直是扯淡得可以的"歸納"。

更有甚者可以將這樣的"特性"給推廣到"X系",那個當然更扯淡。

充分說明了中國消費者在歸納總結然後推而廣之這一方面有很不良的習慣,即只看到了一部分產品,便以為在某方面有相同屬性的另一種產品也是這樣——而且是在不加親身調查和對比體驗的基礎上就開大嘴。我在專欄的評論里就見過有人從翼虎"斷軸"推而廣之到"所有的福特都斷軸"然後懷疑福克斯RS能不能撐得住那麼大的輸出。。拜託先弄清楚翼虎斷的是傳動軸還是轉向節、這些車分別是哪家工廠生產的再來說好嗎?

別笑,知乎汽車這塊的風氣很多時候尚且是這樣。普通消費者是如何"歸納總結"的,可想而知。

品牌的地位如此,那麼從一個熟悉的品牌換成一個不熟悉的品牌,哪怕是同樣的技術、同樣的工廠、同樣的原材料與供應商、同樣一波人乾的活,最後僅僅是貼標不一樣,銷量就有可能根本不在一個星球。啟辰其實算不錯了,已經是合資自主銷量第一了,思銘和理念挺屍更徹底。

========================================

可靠性不確定。

老平台也是可以換裝新的動力總成的,還是朗逸。PQ34不假,發動機和變速箱都已經和Jetta Mk IV不是一個時代的了。

真要追求原汁老車,銳志在召喚,十年如一我自豪。

========================================

忘了沒寫,從產業角度:

合資自主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鍛煉中國團隊。實際上不僅是合資自主,朗逸這樣掛海外品牌的中國車也是一樣的。

MG和榮威是不是看起來越來越順眼了?上汽乘用車的造型設計總監原來就是弄朗逸的,僅在造型設計領域,這樣從合資廠干到中國品牌廠的設計總監可以抓出一把。


老平台並不代表著落伍,幾十年來,除了材料進步以外,平台反而退步了。這是因為基於節約成本的緣故,開發低成本、多適用性的平台。典型的就是大眾。PQ35是偏向運動型的平台,前麥弗遜後多連桿,新的平台就變成了可板可獨了。另外如馬自達阿特茲、本田雅閣,紛紛放棄前雙叉臂的結構,改用麥弗遜。所以,老平台造新車無所謂。


不請自來,吐槽。R50車主,這部車讓我對啟辰再無好感。幾乎所有款都有中控台異響,北方冬天尤其明顯,非常嚴重,這是因為用了次品塑料。半軸漏油不常見,手動擋離合器總泵幾乎全部都有不回彈的毛病,就是不召回。500公里我換過一次,現在25000公里已經又不好使了。查了資料,變速箱唐山的,發動機和老頤達不一樣,發電機,壓縮機全成了國產配套,好吧支持國產,但功率指標全部降低,升窗抖,燈暗,空調製冷制熱慢。我問銷售這發動機是不是雙可變正時?不知道,反正和驪威騏達們的不一樣,而且也有不少漏冷卻液的問題。你說這一款動力總成都這麼久了,還這麼多問題,都是縮水簡配後出現的,東風對這種零部件質量把關不嚴負直接責任。

保養吧,啟辰的4s店不多,大部分和日產在一起,於是定位是個國產,享受的是合資的價位。前幾次修離合時,一言不合日產客戶經理對我說你對啟辰的期望值太高,呵呵呵,果斷投訴,換來幾個不痛不癢的道歉而已。

T70坐過,動力油耗很好,但那次坐了兩個小時仍然發現這啟辰是不是就是異響的代名詞了?還是那中控台。

你可以說這些都是壓縮成本的做法,畢竟啟辰的價格在那,但這些壓縮成本已經明顯影響到了用戶使用感受了,你還怎麼去和現在強勢發展的國產們同台競技?

以啟辰為代表的這類品牌,依靠淘汰的老平台,有先天的成本和短周期的優勢,開發風險很小,因為國內用戶對外觀的關注大大高過了平台。有個例子就是大眾幾十年如一日的平台,但好歹兩眾沒縮水,套來套去品質是沒的說。但啟辰和現在大熱的純國產相比,性價比實在不高,而且質量是國產中的國產,非常之差,東風看來是把大部分心思都放在公關和廣告上了。另外我要問一句,啟辰的新產品是不是都要等到日產車型換代的時候才發布?東風旗下所謂的自主們,風神,思銘,啟辰,這種說難聽點就是借屍還魂的做法,再加上小聰明的縮水簡配和差勁的裝配工藝管理,註定你的發展永遠慢人一步,也不會有什麼品牌忠誠度。


國產車沒有從前那麼不堪了。家用三台都是國產車,可靠性挺高的啊。再說基於合資平台推出的所謂自主合資品牌,其實買車就是看發動機+變速箱+底盤這三大件,這是真正的核心競爭力,自主合資品牌只不過是把合資品牌的舊產品翻新重造罷了,說的過分一些就是買了一輛嶄新的舊車,所以不慍不火也在情理之中。


嘿嘿嘿,我家有一台啟辰R50,我也加入了本地一個啟辰50車友會的群,僅從我個人的使用情況來看,這車,還成,尤其是作為上下班買菜接孩子之類的代步車,那性價比簡直不要太高。手動擋,儀錶顯示,市區7個油,純快速路5.1個油,當然,實際上要在這個數據上加上0.8才是真實油耗。啟辰50用的日產HR16的發動機,怎麼說呢,這款發動機,日產公司也還在使用,保有量巨大。質量穩定,可靠,油耗低,保養方便,排量1.6L,唯一的缺點就是動力調教的比較柔和,3000轉速一下,聲音比較安靜,3000以上有點吵。一般120公里,轉速在2800-3000之間。13年年底買的時候六萬八,手動。當時汽油價格7.75元每升,看了半天福克斯,最終選了啟辰,剩下的錢,能養兩年多三年的車了。現在開了兩萬公里,一切良好,正常5000公里保養一次。然後據群里的人交流,看法和我差不多。缺點是車比較單薄,塑料件在冷的時候有異響,開一會兒暖風就不響了。大家選擇這個車主要是因為,發動機質量好,油耗低,空間大。後來啟辰又出了70,感覺沒有50賣的好,現在又出了90,暫時還沒看到。還據說,原來叫「東風日產·啟辰」以後改名叫「東風啟辰」另外說一句,現在我在街面上觀察的結果是啟辰50的量逐漸在向老騏達看齊了。


老平台和自主新平台而言,最大的優勢就是所謂的可靠性了吧,但是在經濟性還有功能上可能也是落後了一個時代,還有就是這種舊瓶裝新酒,自身定位也是模糊,再說現在的消費者也不傻了


有捷達的平台老么?


合資自主從一開始玩的都是借屍還魂,鑽政策的空子撈點利益。理念、思銘這些該亡的基本都看不見了。


推薦閱讀:

為什麼校車要做的特別堅固而不是做成日系車的那種吸能車身?
汽車行業的 CAD 工程師是做什麼的?前景怎麼樣?
如何評價此種縱臂與橫臂結合汽車懸架?
豐田以及其他日本車的高可靠性是怎麼得來的?
為什麼懷檔沒有推廣?

TAG:汽車行業 | 汽車製造 | 汽車設計 | 啟辰T90 | 東風啟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