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釋部分優秀教育工作者無法讓自己的孩子優秀的事實?

沒有統計數據,但確實聽到不少優秀教師、甚至公認的教育家無法把孩子也教育好的情況,這都可能是什麼原因?

相關問題:

老師的孩子為什麼是兩個極端? - 教育

為什麼優秀的一線教師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 - 教育學


作為一名教師的孩子,不得不說,他們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心裡很容易失衡。為什麼?我媽每天上課的時候,班裡最好的那幾個孩子讓她心滿意足,甚至心裡暗暗佩服,回到家但凡我有點不會的,立刻就比上了,怎麼我給他們講一說就會,給你講怎麼都講不會。她當然沒有想,那些娃上別的課也許都在招姑娘什麼的,也就是說,她了解她的學生的時候是片面的,而她全面了解我,因此不能接受我的不完美。

還有,如果自己孩子不行,比普通孩子不行還丟人,因此教育起來很急躁。再有,家庭里基本不會遮掩自己的情緒。

最後,有些當班主任的老師,真的忙的四腳朝天,沒空管自己孩子。所有工作都有這個弊端。

以上。


我記得以前輔導過一個女孩子數學。

然後,她媽是年級組長,而且是數學老師。

但是她不教自己女兒的班級,甚至不做她女兒那年級的年級組長。

我覺得她媽的做法很明智。

首先,掰手指算算就知道,其實老師和自己孩子在一起的時間還沒和學生在一起的時間多(我們不算吃飯睡覺打豆豆的時間)。

其次,面對自己的孩子的時候心態真的很難擺正。


這是一個概念認知上的錯位。

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優秀的教育行業從業者,大概包括學校和各教育機構的教師、教育部門的官員、教育學學者之類的這一部分人。拿教師這個職業為例,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意味著,按照教育局下發的教學大綱完成好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做好學生管理工作、安排好學生活動之類。在養孩子這件事情上,他/她和其他的新手爸媽一樣,也是從0開始。當然,比其他的新手爸媽好的一點在於,他/她是學過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的人,雖然那些東西大部分停留在他/她的知識範疇,內化為言行舉止的部分很少很少,但是也保證了他/她不會做出要求孩子輟學回家背三字經這樣的事情來。

所以結論是,雖然優秀的教育工作者不一定能讓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但是肯定不會陷自家娃於深淵。

這個事情就好像「飯店的大廚回家還是吃著家人煮的飯菜」、「業界知名建築師還是要住普通的三室一廳」是一個道理。


上了這些年課,我越來越傾向於「易子而教」……

我主要出於這些考慮:

1、父母的角色,跟教師的角色,是不同的。

這話我跟很多家長也說,

對孩子而言,特別是小小的孩子,父母應當是後盾、是支持。

但教師的角色,則需要他去比較、去評判這個孩子比誰好,比誰差。

所以父母,應當首先做好父母,而不是扔掉父母的角色,把自己變成老師。

要知道,對孩子來說,「媽媽/爸爸批評我」和「老師批評我」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感受。

當父母跳躍過去把自己當成老師來批評孩子的時候,

成人以為做出的是「老師式的批評」,

但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式的批評」

這種錯位會使得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而顯然的,這種身份錯位,當老師當習慣了的人本來就容易出現……

假如還把孩子放在自己班上,那簡直是從頭混亂到底……

2、讓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

教育是技術活。

類似於醫院要分內科外科之類的一樣,

教育也是分學科分學段的。

雖然道理相通,但是不同學科不同學段的教育,都是有技巧的。

要憑藉著粗糙的「理念相通」,去自己摸索一遍,實在是太浪費時間了……

特別是咱只有一兩個孩子,真的比不上人家專門教這個的,幾百上萬個孩子過手。

所以利用專業優勢,幫孩子挑個好老師,就足夠了。

順便,跨學科還很有自信的,不是很多見,尤其是特別遠的學科……

但是跨學段然後對自己迷之自信的……我真是受夠這樣的家長了!

教大學生和高中生,跟教幼兒園和小學生,完全是兩碼事好嗎!

別說你跨那麼遠了,5、6年級老師和1、2年級老師都不太敢交換年級好嗎!

不要隨便把你對大孩子的方法往小孩子身上扔啊!不要忘記因材施教啊!

3、關心則亂

俗稱「教自己家孩子容易起急」

對學生可以很耐心很耐心,對自家娃兒就容易壓不住脾氣……

可能是「對親近的人更容易粗暴」的變種吧,類似於「好哥們都是互相損的」這種。

然而小孩子不像哥們兒那麼抗壓啊……

4、以前看到過一個說法,從性格之類的角度來說,

教師由於有班級管理之類的事務,長期負責發號施令、評價判斷之類的事情,

可能會影響到性格,變得更加粗暴和傾向於要求對方服從。

類似於當領導當久了……

啊,當然,教師畢竟和領導不同,

也有「因為不斷要考慮學生是否能接受這個知識,所以變得越來越會換位思考」的影響。

多說一句,這兩類事情教師都要考慮,並不是前者不好而後者好。

動輒四五十人的大班,純碎耐心體貼是無法開展正常教學的……

==

總的來說,我是覺得,為了努力做一個好媽媽,已經要竭盡全力了……

所以老師的角色,還是甩給專業老師吧……

當然,「把我覺得有趣的東西展現給孩子看」以及「培養基本的習慣」是父母的職責範圍。

==

另外,其他回答也有提到,單獨一個成人對孩子的影響是有限的。

且不說老師是否有精力做孩子的主要撫養人,

如果周圍其他環境不好的話,主要撫養人再靠譜,也是胳膊擰不過大腿啊……

最後,我粗糙的感覺,

僅僅是「有渠道和能力,為孩子找到和挑選出優秀的老師」這件事,

就足夠讓教師子女甩其他孩子一大截了……

更何況,有教育技能在手,可以提前發現類似於我列舉的這種教育中有坑的地方,然後繞過去……

所以整體上,我還是覺得教師子女的成材率是要更高的……


孔子弟子3000,賢人72。乍一看好多賢人,統計一下概率:2%-3%。

那麼問題來了,所謂的好老師帶出來的好學生,這個生源是什麼素質的?是孔子的2%-3%呢,還是孔子的97%-98%呢?

換句話說,學生的素質是可選的,他在見到這個老師之前,他已經接受過很多人的幫助了,所以有一些我們可能沒有注意到的好因素正在孩子的內心萌芽,再加上這個老師的合力,那麼孩子就順利發展起來了;而自己孩子的是不可選的,


利益相關:母親大學教授,家屬區成長本人從小到大鄰居皆為大學老師。

題目中所說的「部分」確實只是部分,而且僅僅是很小的一部分畢竟有這樣的出身,所以當他們不成功/優秀的話,更容易被大家所記住。

其實本題所說的問題絕對是以偏概全。我從小的鄰居、發小全都是大學老師、教工子弟。

我與我的幾個發小當前境遇如下,所有能想的起來的發小我都寫,絕無故意篩選:

胖子A:當前在新華社做編輯工作,母親為自動化專業教師。

學霸B:南洋理工大學博士在讀,父親為化學系教師。

學霸C:南開大學博士畢業,父母皆為大學教師。

學霸D:台灣成功大學碩士畢業,父親為中文系教師。

妹子E:當前同在新華社工作,母親為大學教師(忘記哪個專業了)。

妹子F:中文系畢業國外支教2年,現北京公務員,父親為大學教師(忘記哪個專業了)。

本屌絲:現新浪產品、原網易產品,母親為教育系教師。

其他兩個發小一男一女貌似不是很優秀。但我覺得這種情況在其他群體中絕對數據比較好看的數據了。

我總結一個我從教師子女身上能發現的三個優點:

1、對書籍、知識的尊重。

2、對書籍、知識的尊重。

3、對書籍、知識的尊重。

說三遍。 :)


再好的教育工作者也只是個體,而孩子的教育不光來自個體更有賴於整個生活環境和周邊人的影響,以及自我的認知等因素。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這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把心思都花在了工作上,也就是教育別的孩子身上,忽略了對自己孩子的教育,這也可能導致孩子的心理失衡,最終走向叛逆的道路。


醫者不自醫。

教育分析別人孩子頭頭是道,客觀耐心。到自己孩子就全不是那麼回事了。


很正常,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行業是佼佼者,也許他們資質很好,也許非常努力,也許能力很強,也許時運加身。但他們的後代也許只是個資質平平的普通人。一個人是要成才,既有先天條件,也有後天條件,先天不足,能做個普通人就不錯了,不是誰都可以成為優秀的人,優秀的人本來就是少數人。總之,教育工作者的後代不是每個人都能成才,但總體成才率應該會高於社會平均水平。


說實話不覺得有的優秀教師其實也就那樣嗎,評價一位老師的社會標準主要是能否提升學生的成績,增加學校的升學率。帶的學生上線率高,資歷一長自然就是優秀或者特級教師了。我曾經的老師就是省里有名的特級教師,高考命題人,他的特點就是押題很准,人品或者說對待學生其實也就那樣。

教育家就更不好說了,還記得曾經紅遍大江南北的陶宏開教授嗎?其實我覺得教育學家也算商人,不過販賣的是屬於自己的獨特的學術觀點或者個人魅力,對或錯無所謂關鍵是讓家長接受政府接受,我小時候被迫讀了不少教育專家的書,基本每一本都讓我想翻白眼。十年育樹百年育人,誰還能驗證你說的對不對不成。稿費先收了再說。


完全沒有什麼好解釋的好嗎?世界上總有特例的可能。我覺得如果教育工作者的小孩全都優秀,才是一件值得解釋的事吧?


完全不覺得。

本人父母都是某末流一本大學教授,同事們的孩子也是很大比例不成才,不過我們指的不成才的標準是,本科讀本校,碩士讀個省內211,回家鄉做個公務員或者父母幫助進本校做個實驗員之類的。跟社會上其他父母學歷比較低的群體相比,已經強太多了吧。

就我父母同事的子女情況來看,如果是父母都讀過大學的家庭,至少本科都讀了個211的,至於以後是否成才,是另一回事了。


沒什麼原因,正常概率。這麼多老師,總歸有幾個教不好孩子的,就像這麼多公務員,也總有幾個拿錢不干事。


一個孩子的優秀啊,不僅取決於個人的奮鬥,家庭,學校的教育,還要考慮


談談自己的看法~

我的父母都是老師,不過我從小學習幾乎沒讓他倆操過心,反而上了高中,有很多問題他們也回答不了(因為我參加競賽)。

所以,父母是不是老師,和孩子學習怎麼樣,是沒有什麼直接關係的。題主也說沒有統計數據,所以,這個問題的關聯性就不是很強了……

如果說影響,那肯定是有的,畢竟父母是老師,家裡面的書就都一些,這應該會對我的成績有正向激勵吧!而且,父母作為老師,知道學生容易養成的壞習慣,就會提醒我多注意。所以在不知不覺中,好的學習習慣就養成了。

對於那些父母是老師,成績不好的學生,我覺得,要不然是父母太忙,沒有時間管孩子的學習,要不然就是父母管了,但是孩子不聽,非要和父母對著干。大概就是這兩種吧。


我只就我身邊的例子來給出一種可能的答案,不代表大多數:我媽的一個同事家裡人是個很會講課的英語老師,不敢說多有名氣,但是只要讓他輔導的學生對他都很服氣。做老師能做到這樣我覺得很不錯了,那麼是不是他家孩子英語絕對也差不了呢?!在這個問題下的回答我想大家應該都能猜到,是的,他兒子不光英語不行,其他科目也不行,最後只去讀了個三加二的專科。他和他兒子不敢說是世代仇敵,但是矛盾也很大,作為父親他對他兒子的學習也很苦惱,還曾經多次暴打他兒子,然並卵。

歸根結底,他作為優秀的老師可以讓學生服氣,可是在面對他兒子的時候他還是沒能真正的做到老師的責任,還是父子倆的關係,結果父子關係還是緊張


教師子女吊車尾二十年不請自來回答一波。

坐標浙江,爸媽都是小學老師,我上小學的時候三個人都在一個學校,當其他教師子女都在好好讀書的時候,我在......和男生打架......不肯交語文摘記......不肯寫數學口算訓練......而現在,他們都在211985......我在一所很普通的二本讀師範。

小時候爸爸媽媽很忙,媽媽做班主任的時候忙到飛起,小孩子要是放學不見了沒回家更是要找一整天,雖然二老對我很嚴格......但是太忙了所以我依然放蕩不羈愛自由。

小孩子把老師的話奉為聖旨,但女兒不一定喜歡父母也和老師一樣說話,所以我常常冒死抗旨,對,然後就被吊打。

這種吊車尾二十年的感覺怎麼說呢?小時候很介意很介意,因為幾乎天天都有人說老師的孩子成績怎麼這麼差,小時候會直接打架,這麼多年也習慣了,就上個學期!在大學還有人說這種話【捂臉】。

教師們之間絕對會互相比較孩子,這個無可避免,我爸爸媽媽經常因為我沒出息掉臉,小時候有些話說的比較過分也在我心裡留下了一些東西不過長大了也就好了。

至於我為什麼選擇師範這個專業,我多想試著做好一個老師也做好一個母親。

最後,如果大家生活中也碰到教師子女吊車尾,那個,嘴下留情,他們身上的標籤已經很重了。

打了這個多字不給我贊嗎(≧▽≦)/


只有我一個人覺得教師子女更容易優秀嗎?高中在某市最好的班裡同學幾乎都上211,三分之一都是教師子女。


誰說優秀教師一定懂得兒童教育了。我爸,退休小學教師,上課幽默深受學生喜愛,老師同事也很喜歡和他相處,可那個年代,我爸連師範都沒讀過,單位安排就直接去當老師了好么!他從來沒看過半本兒童教育的書好么!他嘴裡說出來一些關於兒童教育的觀念,常令我覺得有失偏頗,可以說那些觀念和普通家庭的家長並沒什麼區別,你家父母怎麼想的,我爸也是同樣那麼一套。只是說他對孩子比較有耐心,教孩子一些事時,不會像某些家長那樣幾遍就抓狂「卧槽你怎麼這都不會」,他會比較職業的,嗯,更細緻的換個方式講。

但是觀念上,我是說對於人的本性上的一些觀念,比如孩子內向、孩子愛哭、孩子和別人搶東西了、孩子嘴不甜、孩子不喜歡參與他認為健康向上的活動、孩子叛逆……這些事,他和其他大多家長的看待角度都是一樣一樣的,並沒有更高明的角度。


人各有命。

大部分教師子女的素質是高於平均線的,哪怕教失敗了。


推薦閱讀:

作為學霸的父母是一種什麼體驗?
父母是老師,自己在父母的班上上課有哪些有趣的經歷?
如何看待『初二女生在老師上課批評其「自己不學,不要打擾其他人學」後找人毆打報復』這一事件?
「家長陪孩子寫作業急到心梗」反映了中國兒童教育中存在的哪些問題?
小時候你做過什麼熊孩子的事?

TAG:教育 | 心理 | 兒童教育 | 家庭教育 | 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