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出能引起共鳴的文字?

如何解決語言蒼白空洞,感情刻畫不夠深刻等問題?

並不一定需要堆砌華麗的詞藻,那麼如何能引起讀者共鳴,讓人感到「哇,寫的好棒。」而不是「哇,寫的好像不錯,但是不明白他在寫什麼。」


曾經在廣播里聽過一篇文章,印象深刻。找出文稿,可能會對題主有所幫助:

《細節》

很多寫文案的人,絞盡腦汁,在文案里用了一堆詞兒,效果也不好。

比如用各種辭彙說創業要注重粉絲經濟啊,要順應趨勢啊,不管說多少遍,都趕不上雷軍的一句「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因為雷軍的這句話,畫面感特彆強。

有本書叫《細節》,它說,好的文案必須要有畫面感

為什麼要有畫面感呢?因為我們天生不喜歡抽象的東西,形象化能讓我們不費腦子。心理學有個說法,叫「鮮活性效應」,意思是說,我們不太關心某件事的真實意義,但要是它有視覺感,就更容易喚起我們的感情。比如當年伊拉克戰爭的時候,美國媒體不斷報道說「數千美國士兵死亡」,但是美國公眾對這些數字沒啥感覺。後來有位記者報道了一個家庭里,妻子失去丈夫的故事,整個國家的反戰情緒都被調動起來了。這不是說,一個丈夫的生命比幾千人的生命更重要,只是因為這樣的故事更加鮮活,更有畫面感,更容易打動人。

正因為這樣,很多文案都要努力給用戶製造出畫面感。比如奧美公關給一個出版社推廣閱讀的文案是這麼寫的:「我害怕閱讀的人。一跟他們談話,我就像一個透明的人,蒼白的腦袋無法隱藏。比較之下,我只是一台在MP3時代的錄音機;過氣、無法調整。」讀者一看就能意識到不讀書的壞處,可能看完文案就去買書了。

其實,不光是廣告文案,生活中凡是需要講故事的地方,只要能製造出畫面感,效果就會不錯。比如徵婚啟事,一位男士是這樣寫的:我在為孩子尋找母親,為孫兒尋找奶奶,所以希望你少而美麗,中而強幹,老而慈祥;我出差的時候,你能為我收拾行李,這樣當我在異地他鄉,打開箱子就能想起你;咱們爸媽年紀都大了,應該常去看他們,如果我忙糊塗了,你會記得提醒我;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你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進入婚姻,並經營好它。

聽完以後,你是不是就像看到了,這位男士未來的生活畫面?如果你是一位女士,會不會就被這個文案打動了,發出一封應徵信呢?實際上,這位男士的意思是,我希望我的妻子長得漂亮還能幹、對我父母好、我出差的時候能給我收拾行李,能儘快結婚。要是這麼寫,你還會被打動嗎?

好了,現在你可能已經意識到了畫面感的重要性,那你可能會問,到底該怎麼寫出這種畫面感強的文案呢?其實啊,寫文案跟寫故事一樣,有三種方法可以嘗試。哪三種方法呢?

第一個方法是多用動詞和名詞,少用形容詞和副詞。因為形容詞和副詞要是用得多,看起來很華麗,但它們很抽象,每個人的腦子裡反應出來的東西不一樣,很可能達不到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樸實的名詞。比如你想說你的產品是簡潔風格,再多的形容詞都不如一句「和蘋果產品的理念一樣」。再比如烈酒紅星二鍋頭,文案用詞要有硬漢風格。像「灌進喉嚨」、「放倒兄弟」這些詞,不僅符合烈酒產品的本質,也表現出了兄弟之間的熱烈感情。

第二個方法是多用比喻。為什麼好多人愛看視頻和圖片,不愛看書呢?因為視頻和圖片能直接展示畫面,可是看書的時候,我們得靠想像力把文字轉化成畫面。所以,要給抽象的東西打個形象的比方,用戶看起來越省勁兒,效果就越好。比如一個網吧的文案是「網速實在太快,請系好安全帶」,就很形象。

第三個方法是強調細節。舉個例子,新書《細節》里就提到,已經有研究證明,如果慈善組織要給一個人募捐,只要在文案里寫上求助者的年齡、性別甚至是頭髮的顏色這種細節,就能打動更多的人來捐款。因為這些看起來不重要的細節,塑造出了一個活生生的人,有困難需要幫助,很容易打動捐款的人。如果這個求助者是抽象的、匿名的,大家會覺得他不過是群體里的一份子,捐款的意願就會比較低。

你看,文字表達的缺陷就是抽象、不好理解,如果有畫面感呢,用戶理解起來更方便,更容易被打動,也更容易達到你想要的效果。低級的文案只是一張說明書,高級的文案,講的是有畫面感的故事


這兩年一直在學機器學習,好久沒寫關於文案的答案了。雖然以前在文案營銷里講過,這裡再簡單說一下吧。

說到共鳴,共鳴是什麼?

一句話總結:「感受到相同的感受」

那麼。這個問題其實可以換個角度:如何寫出能讓別人感同身受的文字

感同身受,那麼,有哪些感受呢?

最直觀的,五感:

視、聲、嗅、味、觸

那麼,入門的「引起共鳴」,其實就是塑造這五感,比如,我想形容一塊豬肉很好吃,我直接說:「香噴噴的紅燒肉」,很一般,對吧?

我塑造一下視覺,說,融化的蜂蜜一般剔透的肉皮,紅燒醬汁鮮艷美妙的紅燒肉。是不是就好一些了?

我再塑造一下觸覺,比如,一塊麻將大小的肉塊,咬下去就如同蜂蜜一般入口即化,滿嘴都是滿足。是不是比上一個更好一些了?

所以,入門的「引起共鳴」很簡單,塑造出五感能感受到的東西就好了。

那麼,要進階呢?

答案是,不僅要塑造出「五感」,還要塑造出用戶體驗過的「五感」。

上面紅燒肉那個例子,如果你給沒吃過蜂蜜,也沒見過麻將的人舉,很明顯,他的「共鳴」就不會那麼好。

我們拿牛排來舉個例子:

香噴噴的,用果木烘烤而成的牛排,撒上碎末的黑胡椒,回味綿長。

超時代高科技烹飪儀烹飪的牛排,自動為你生成佐料的味道,回味綿長。

簡單的兩句文字,哪個更好?

顯而易見,大部分用戶都見過「果木」烤肉,能回味起和朋友坐在一起,吃木炭烤出來的肉的那種美好的感覺,而黑胡椒末,也是看到過的。

反而所謂的「高科技」,誰都沒見過,能有什麼感受呢?

達到了「形容出五感」以及「這個感覺是你的目標客戶感受過的」,那麼,你的文案已經能讓客戶有畫面感了。

告訴你個秘密,你可以用「目標客戶可能的感受」來作篩選,大大提高引流文案的引流效果,降低轉化,銷售時時間的浪費。

好,那麼再進階一下如何進階呢……?

哪兒那麼多廢話,我兩年前已經把文案營銷關於畫面感,標題,細節描述的東西,錄製成視頻,放在淘寶教育上面了。躺在沙發上吃著薯片,看著圖文並茂的例子,豈不是比在這得大拇指一下一下下拉看來得愉快?


不要讓我直接看到月亮,而讓我看到玻璃碎片上的反光。

——契科夫


小學老師教的,先感動自己。

然後把東西給跟自己差不多的人看。

永遠不要嘗試博得跟自己不一樣的人的好感和欣賞。


青澀不及當初,聚散不由你我。


走心且準確

看看莫言的中篇《牛》 毫不華麗的平鋪直敘就把那個荒謬時代展示在面前


生動形象地寫出某種現象,比如

美國小龍蝦、鯉魚泛濫,而中國泛濫成災的,是男神女神。

痛苦像土匪,總會搶走你人生中的一些東西,而且你無法知道它什麼時候給你敲一記悶棍。

表白像炒菜一樣,有它最好的時機。太早炒出來,還沒味道;太晚炒出來,又失去了很多味道。

希望拋磚引玉,引出更好的句子


推薦閱讀:

詩歌是否應該生活化?現代城市生活還能達到古代中的詩意嗎?
如何用不同風格翻譯紀念碑谷2?
現代人寫的古/近體詩和詞還有沒有可能出現李杜、蘇辛的那種傳頌千古的名句?
為什麼翻譯後的外國作品讀起來很晦澀?
為什麼中國、日本都有知名的文學作家和作品,而很難聽說韓國的優秀作家和作品?

TAG:寫作 | 文學 | 文字 | 寫作能力 | 寫作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