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的貧富差距這麼大?

剛剛在日報里看到日本社會貧富差距很小,大體原因是稅負比較重且福利好,那中國能借鑒日本的方式縮小貧富差距嗎,如果這樣做,對中國社會發展會產生哪些影響?


當你從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飛到紐約紐瓦克機場,你會感受到什麼叫做從第一世界的機場,到第三世界的機場。

從布魯克林髒亂的河濱公園遙望曼哈頓島,我覺得似乎並不比從外灘眺望陸家嘴更令人驚嘆。從杭州到上海,和諧號曾以350公里的速度飛馳;但從東京去仙台,東北新幹線的速度卻鮮能超過250公里。在德國漢堡,當地正如火如荼推進智能城市建設,但所用互聯網技術卻並不比北京的更為先進……

三十年前,當一個中國人來到美國,會被機場、高速公路、超市、摩天大樓所震撼;而對今天的中國人來說,這種視覺衝擊感已經蕩然無存。於是乎,問題來了,為什麼中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怎樣才算是發達國家呢?

當然,是否是發達國家,可以用很多指標來衡量,例如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國民收入、人均壽命、識字率、工業化水平……但近年來我在跨國旅行中,漸漸形成了一些主觀判斷方法。概括來說,發達國家會不計成本地做三種付出。

首先,為弱者付出。正如決定一個水桶容量的,不是長板而是短板;評價一個國家的發達程度,判斷標準不是強者的高度,而是弱者的地位。

弱者地位體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大阪,公交巴士到站後會利用液壓側傾車身,方便腿腳不便的老人或殘疾人上下車;在東京,所有地鐵車門上都刻有盲文告知盲人所在車廂位置;在美國紐黑文,政府補貼令當地窮困人群得以和耶魯醫學院博士生住在同一幢公寓。

為弱者付出,這首先意味著成本收益完全不成比例的金錢付出(例如服務盲人和老人的公共設施不產生經濟效益),這是社會強者為弱者買單。反之,過度追求金錢效益,由弱者為強者買單,則是社會不發達的表徵(試想北京還有幾條盲道沒被車位或店鋪佔據)。

為弱者付出還意味著整個社會的精神升華。在很多人看來,帶來社會問題又不產生經濟效益的難民不受歡迎。當人道主義精神超越實用主義精神,當整個社會出現大量願意不計成本服務弱者的社會群體時,這個國家必定是發達國家。

其次,為細節付出。注重細節品質,而非宏大外觀,這是所有發達國家的共性。東京成田機場或許不如北京首都機場現代化,但新宿街頭的公廁設施,絕對堪比北京五星級酒店。雖然中國一座三線城市的高樓大廈都不遜大阪,但在日本,你到再偏僻的小城,都可以放心直飲自來水。

為細節付出,還意味著急不得。在紐約布魯克林區。當地社區發展,在一塊荒地前,當地人說由於該地曾被用作化工廠廠房,當地政府花了40年時間仍未完成土壤和水體污染的清理,因此即便地價很貴也不得不閑置荒廢。

面子易學、里子難補;經濟發展可以很快,但社會發達則需要耐心。吹噓高樓大廈硬實力,忽略生活品質軟實力,這不是發達國家心態。

再次,為未來付出。在人口僅有12萬人的德國小城博特羅普,剛成立不久的大學HRW,這是這座城市的第二所大學,共有70多名教授。而中國百強縣級市經濟實力排名第一的江陰,擁有36家上市公司、160萬人口,卻沒有一所真正的大學。

在油價便宜的美國,美國人民僅僅為了一個環保理念,自2000年以來購買了260萬輛比同等汽油車貴一倍的豐田混合動力車普銳斯。

所有這些看似沒有經濟理性的行為,實則都是為未來付出。如果一個國家的居民只斤斤計較眼前經濟利益,只願意為廉價的服務和商品買單,不意為未來做長遠規劃和投資,則這個國家很難從「跟隨發展」的發展中國家升級成「引領發展」的發達。

落後的高鐵網路、陳舊的基礎設施、低矮的建築,日本似乎沒有大多數中國人以為的那麼「發達」。「什麼叫發達?」日本聯邦外貿與投資署專家中村先生如此反問。發達的建築、發達的鐵路、發達的技術……「這些都只是實現目標的工具,而非值得追求的目標本身」。


蟹妖。

請記住一個關鍵詞:資本

注意觀察資本的力量,很可怕的。

貧富分化的根源在於:在相對自由的商業環境下,資本回報必然大大高於勞動回報,必然導收益、財富、資本的日趨集中,也就是貧富分化。貧富分化只能依靠國家有效干預才能控制。

更具體地,貧富分化產生於:

底層創造出了財富,最後大部分進入頂層權貴腰包,其間需要哪些偽裝、搗手、盤剝? - 李可-集慧智佳的回答


不算大。處於世界的中游,比發達國家高一點,普遍好於發展中國家。

根本原因是原始資本積累還沒有結束。

下圖是各國基尼係數排名。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F%BA%E5%B0%BC%E7%B3%BB%E6%95%B0#/media/File:2014_Gini_Index_World_Map,_income_inequality_distribution_by_country_per_World_Bank.svg


日本貧富差距不小,只是相對來說各個人群過渡比較多


我專門查過歐洲的基尼係數,在稅前它們都在0,4以上,甚至有幾個都可以達到0,5。

但稅後,一片和諧。

轉自觀察者網

賈晉京/文

財經評論員,北京集成創新經濟諮詢中心研究員

中國人的收入差距狀況如何?國家統計局日前表示,中國的基尼係數在2008年達到峰值,為0.491,然後逐步回落,到2012年為0.474。根據基尼係數的定義可以得出,在基尼係數為0.5時,相當於25%的人得到75%的收入,2012年中國基尼係數為0.474的水平要比這個狀態稍微公平一些。

有媒體說0.474這個數字相當嚴重,因為它高於「國際公認的警戒線0.4」,「發達國家一般在0.24到0.36之間」,「2010年全球基尼係數平均值0.44」。事情果真如此嗎?

實際上,流行於網路的這三個「對照組」數據都與實情有很大出入。

首先,「國際公認的警戒線0.4」這一說法僅流傳於中文傳播空間,搜索相關英文材料,除中國媒體寫的英文報道之外,各種權威、非權威的英文資料均未見「基尼係數0.4」有任何特殊之處的說法。美國1980年之後基尼係數一直超過0.4,法國等數個西歐工業國在上世紀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工業發展時期基尼係數也長期在0.4以上,80年代之後隨著工業化停滯基尼係數才逐步下降。如果說基尼係數0.4是警戒線,難道「警戒」的是處在主要經濟增長時期的美國、法國?

其次,「發達國家一般在0.24到0.36之間」說法也不盡準確。根據美國人口調查局數據,美國2010年基尼係數為0.469。歐洲統計發布的基尼係數數據,2011年歐盟27國如果看稅前基尼係數,英國為0.51,義大利為0.53,希臘為0.44。中國基尼係數0.474從方法上看更接近歐洲「稅前基尼係數」概念。

最後,「2010年全球基尼係數平均值0.44」則是錯誤的說法,這顯然是把各國基尼係數相加後除以國家數得到的平均值,但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基尼係數是基於收入數據經過數學計算得出的,各國「收入」概念不同,不具可比性,不能簡單平均,只能把「全球」作為一個單獨對象,研究「全球基尼係數」。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估計,「全球基尼係數」2002年為0.71,2005年為0.68。


哪裡貧富差距不大,你告訴我?

暴民們,不患寡而患不均而已!

現在也不存在絕對意義上的寡的問題,貧富差距也是相對意義上的!

如果你是千萬富翁,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因為你的參照對象是比爾蓋茨或者李嘉誠!

那你是不是應該十分憤怒?

當然不會,因為還有一大堆我們這樣的人給你們做參照呢!

所以,貧富差距是客觀存在的,沒有什麼誰對誰錯,也沒有什麼合理不合理,和你沒有那麼多為什麼!

而且最有錢的人和最貧窮的人的財富差距會持續拉大


本文首次發表於證券分析第一平台

「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的基尼係數是0.465,比2015年提升了0.003,貧富差距開始拉大。基尼係數作為衡量居民貧富差距的重要指標,數值越大,表示收入分配差距越大,國際上通常把0.4作為貧富差距的警戒線,大於這一數值容易出現社會動蕩。」

中美貧富差距水平相差不大

但根源卻大不相同

西方國家像美國的貧富差距水平與中國差不多,美國金字塔頂上1%的人佔有全社會財富的40%,實在驚人,而且這一佔比還在持續擴大。中美貧富差距水平相同,但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卻不同,50-80年代是歐美最好的年代,橄欖形的社會結構,中產階段佔到大多數,人人安居樂業,生活幸福。但是隨著全球化進程,從中國改革開放後,這一現狀被打破,貧富差距迅速被拉大。

這一過程原因很簡單,打個簡化的比喻:中美兩個經濟體,一個富有,一個貧窮。美國有技術有資本,總人口3億。中國沒錢沒技術,總人口13億。80年代前,這兩個經濟中間之前有一道牆隔開,大家各過各的日子。改革開放後,就是把這道牆打通,打通了以後,美國的技術和資本,原來只有3億人搶,現在兩個經濟體加到一起算,就是16億人搶,資本和技術一下變得極為稀缺,華爾街和矽谷賺得盆滿缽滿。但是,美國那些中低階層的人就難受了,原來只是3億人,現在變成16億人一起競爭工作機會,對於改革開放初的中國人來說,只要比種田賺錢的活都願意干,不管多臟多累。但西方發達國家過慣好日子的人就很難忍受,因此大量的工業開始向中國遷移。造成了西方國家失業率特別是年輕人的失業率一直都居高不下。正因為這樣,占人口絕大多數的中下階層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之後才有了佔領華爾街,英國脫歐,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逆全球化潮流等一系列事件。

回到中國,造成貧富差距的又是另外一回事,這要結合中國的稅收制度和財政支出制度兩個方面的機制來看,才能看得透徹:

中國特色的稅收制度

2016年全國稅收收入15.9萬億元,GDP是74.4萬億元,也就是說,全國老百姓每創造1塊錢GDP,就有0.21元是向政府採購公共服務的,這還不包括政府的土地收入。但是中國的稅收比例中,間接稅佔到了絕大部分,而西方的發達國家剛好相反,是直接稅佔到了絕大部分。間接稅與直接稅最大的區別在於,間接稅主要面向企業徵收,像營業稅、增值稅,企業再把稅算入商品和服務的成本中轉嫁給消費者;直接稅主要面向老百姓個人徵收,像個人所得稅、財產稅、房產稅。

間接稅和直接稅最終還是由老百姓承擔,但間接稅的好處在於沒有直接面向個人,這就是中國這麼高稅負的國家,居民稅負痛感卻不敏感的原因。而直接稅的好處在於更有針對性,像西方發達國家就針對高收入群體徵收更多的稅,緩解貧富差距。但是從中國目前的國情來看,間接稅仍是最好的選擇,未來10-20年不會有太大改變。

財政支出

你掙的錢是怎樣被重新分配的

政府錢收回來了自然要花出去,但錢怎麼花各個國家也很不一樣,像歐洲收了那麼多稅,主要就用在了各種福利上,各種免費醫療、免費教育,還有失業有補貼,生孩子有補貼,連買「偉哥」都有補貼,正是因為歐洲政府大量的福利,一個人混得再差,生活也不至於太糟糕,這樣就大大的拉低了貧富差距。

而美國卻不同,稅收收回來的錢主要花在了軍費上,世界各國軍費排名,美國一直穩守第一名,而且還比第二名拉開4倍的距離。再加上美國在伊拉克、敘利亞兩場戰爭中,一共消耗了6萬億美元的天文數字的戰爭的費用,這相當於把2015年的全國的政府收入都花得差不多了。美國保持世界第一的軍事力量好處還是很明顯的,例如可以給確保沙特王朝不倒的承諾(不然在21世紀的今天,沙特還想保持王權統治這種落後於時代的產物是不可能的),換取沙特出口所有的石油都用美元結算,構建起的石油美元體系,世界上所有要發展的國家需要工業化,就需要石油,就要用借美元或賺來購買,這樣就富了美國政府和華爾街那幫人。

回到中國,中國收了這麼多稅,花的地方又不一樣,主要就集中在基礎設施這裡,2015年,整個中國城市基礎設施的總投入達到了10萬億之巨,政府總收入才23萬億花了10萬億,多麼驚人的數字。這些基礎設施主要就是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地鐵、機場、碼頭等等。正是因為這樣,中國才能用短短三十年的時間變成現在世界第一的製造業大國,中國現在的工業產值已經是美國+日本之和,以尚德為首的光伏產業,把國外主流生產商全部打垮破產;以格力為首的家電產業,全球市場份額直指第一;還有京東方的液晶面板、小米的智能手機、聯想的平板電腦、華為的伺服器等等仍在不斷攻城略地,全球市場份額不斷增加,上演著一個又一個中國奇蹟。

不動產

中國貧富差距的根源

在這些奇蹟的背後,需要完善的基礎設施支撐,政府投入了天量的基礎設施費用,本質上都是在提供公共服務,但公共服務的任何改進,都要先以不動產升值的方式轉移給土地或房子的所有者。再加上前面說到的,中國是以間接稅為主的稅收制度,那就是從全國老百姓收回來的錢是平均的,不像歐美直接稅為主的制度,可以針對性地向高收入群體收更多的稅。

這就產生一個問題,錢是比較平均地收回來的,但花出去的地方卻不能平均。像早期改革開放的深圳,以及後來西部大開發的重慶和成都,現在的國家中心城市,都是集中力量在某個地方重點打造,舉個簡單的例子,中國世紀第一工程港珠澳大橋的建設,連接香港、澳門和珠海,珠海因港珠澳大橋的利好(其一),主城區房價暴漲,目前三到四萬元每平方米,比一線城市廣州還貴,基礎設施建設帶來的不動產升值效果非常明顯。再加上城市發展到一定程度後,人口不斷遷入,房價越高,賣地收入不斷提高,政府就有更多的錢投入到公共服務,房價因此更高,形成正反饋。

就這樣,僅靠投資不動產就能在一代人之內完成數代人都不敢夢想的巨額財富積累,成為過去十年「中國夢」的最好註腳。但與此同時,沒有機會投資城市不動產的居民,與早期投資不動產居民的貧富差距迅速拉開。擁有不動產的居民,即使不努力,財富也會自動增加;而沒有擁有不動產的居民,即使拚命工作,擁有不動產的機會也會越來越渺茫。像「打工十年都是在為房東交房租」,「賣掉北京一環的房子出國三十年賺的錢僅夠買回一套四環的房子」這類段子雖然搞笑,卻很能反映現實。


這和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發展模式有關。改革開放後中國大力發展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的發展是一個資本不斷累積和集中的過程,西方國家依靠殖民剝削來完成原始的資本積累,中國同樣有這個過程,有點類似於「內殖民」。先進地區對落後地區,精英階級對底層的勞動人民,再加上中國擁有龐大的廉價勞力市場和原料市場,通過這幾十年的發展,國有資本和大型私人資本已經完成了規模非常龐大的資本積累,當然這也導致了貧富差距的產生和擴大。首先我並沒有任何貶低批判這個過程的意圖,畢竟資本的發展集中必定伴隨著剩餘價值剝削和掠奪,也必然產生貧富差距,這在每一個國家哪怕是發達國家都是一樣的。我這裡想說的是中國在這個過程中的一些特殊性。

首先中國在這改革開放的幾十年里經濟發展是非常快的,可以說快到讓人恐懼。在中國這個一開始沒有原始資本,也沒有技術優勢的落後國家來說,為什麼可以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集中積累如此龐大的資本?

可以看出,中國資本的對內剝削,是異常地高效而殘酷的,這對提升國家實力而言,可以說是無比成功的,當然也產生了較大的貧富差距。

資本剝削過程中需要平衡一個矛盾,就是一方面要儘可能地剝削剩餘價值,另一方面需要緩和剝削所帶來的階級矛盾,兩者互相制衡。歐洲和日本採用有利於底層勞動者的二次分配,以及完善的福利制度來進行平衡,這些政策意味著大筆的財政支出,本不利於資本集中,但是總比引發社會動蕩好。

這就凸顯出中國的不同之處,因為中國既沒有像樣的二次分配,也沒有完善的福利制度,而且經濟政策對於基層勞動者來說也並不友好(相對於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程度而言),到底是怎麼一方面進行如此高效的對內資本積累,一方面又不會使一個十幾億人民的社會因為較大的貧富差距而發生動蕩?

這也是很多西方學者在思考的問題

高壓的教育制度帶來的抗壓性?思想上的「先進」性?

還有一個問題,為什麼一些西方國家老喜歡攻訐中國的「人權」問題?

最後,換個角度,你可以把貧富差距看作是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的一個副作用。馬克思學說強調先進生產力的重要性,把社會的基本矛盾看作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的矛盾,有時這不可避免會導致一種「唯生產力先進性」的思想,如今較能體現一個國家先進生產力水平的,是尖端科技和高端人才,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無論哪一個都需要資本的高度集中來作為其經濟基礎,如今中國的發展模式有點太過於極端了,像貧富差距和環境問題都不夠重視。但是現在政府也在有所改進。

我覺得貧富差距的產生擴大是必然的,問題的重點在於貧富差距為什麼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更重要的是,為什麼「不必」得到足夠的重視?

不可否認中國國家建設的巨大成就,相信在未來一段時間也會繼續發展,但是總有一些隱隱的擔憂。

我並不是這方面的專業人士,也是希望能夠拋磚引玉吧。


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然後帶動別人一起富,結果先富的人並沒有帶動後富,而是想盡一切辦法阻止自己領域的後起之秀,儘可能讓行業處於壟斷,中國對富人來說是一片賺錢的土地,而不是世世代代生活的土地,可能還是害怕再一次蚊鴿,所以都把資產轉移出去了,即一幫「外國人」繼續在中國這片土地做生意賺著「外國人」的錢了。真感覺是這樣,封建社會貪官起碼肉爛在鍋里,今天可好,都在不斷外流,也因為中國是發展中階段,很多法律法規不完善,很多商人就靠鑽空子甚至犯法包括官商勾結,同流合污,讓國家吃虧,讓百姓吃虧的方式來賺錢,做大了再慢慢洗白,所以更加不敢把錢留中國了,以上這些都是我狹隘的根據這麼多年各種新聞潛移默化表露出的現象的個人武斷理解,希望我是錯的,可惜似乎很對。


想要發展,必要有錢,要先期資本積累。

資本的積累過程就是剝削過程。

而中國到了資本積累的時候,環顧四周:我們沒辦法剝削別人啊。海外殖民?找打呢有這個實力么打自己臉呢說好的共產主義愛和平呢……

於是我們走的路子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後富。

歐美在不那麼nb可以發展海外業務的時候,也是這麼做的,圈地運動霧都孤兒農奴華工……

只有攢夠了錢才會想福利稅收醫療教育。

中國現在還好了,想想二百年前的英國農民,不比現在慘?好歹國家一直在勞動力輸出的地方補貼開發。

其實朝鮮現在也差不多,只是他們基數實在太小了。中國人每個人頭上那一塊錢就是十三億,朝鮮呢?幾千萬,不夠資本積累啊……所以金三胖搞得滿狼狽,這麼攢錢還搞不起來發展。


許多西部貧困山區的孩子就沒見過甚至沒聽過我們熟知電子科技,更不用說知乎等網站。

青春期的孩子們幾年如一日學習比不上某些城市裡幼兒園水平的課程,因為他們別無選擇。

媳婦靠買,女孩成為可交易的商品(這些現象在偏遠山區確實存在,而且不罕見)

四線城市裡工廠最底層的小工都是許多山裡年輕人的夢想或者說……夢。

這些人,他們沒有精力和思想去幻想未來,為了果腹在貧瘠地山坡上種植低結實率的作物而辛苦忙碌,艱難活著以及傳宗接代就是唯二的人生任務。

相比之下,網上許多炫富的圖片都是些「偽富豪」,真正的富人是掌握各種資源的金融寡頭他們不會炫富,而是時刻隱藏在眾人視線的盲區貪婪吸食平民的財富。

或許某企業CEO可以輕鬆擁有幾輛百萬、千萬級別的豪車,但真正的權勢者可以操縱股市、控制物價,甚至影響RMB的價值,自由的市場經濟對於資本家而言簡直如魚得水。

絕大多數人們只是為他們的賺錢工具,高付出後得到極低的回報。

不僅僅是中國,包括英美日歐等發達國家在內,貧富差距都有日益增加的趨勢。

先富帶動後富是十分理想的情況,需要強力且十分廉潔無私的監督體系才可實現,目前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做到(廉政為名的香港也是被幾大家族牢牢掌控)。

因為人的劣性,富人會加緊掠奪窮人來滿足對金錢和成就慾望(典型如《摩登時代》里的工廠),而人對金錢和權力的慾望永遠不可能滿足。

那麼,一個普通人如何改變命運從而跨越到另一個階層?

雖然非常非常艱難,但學習是最簡單的辦法,這不僅僅是在學校考一個很高的分數,人的一生都要不斷的學習充電從而超越同儕從而躋身更高層次。

我所認識的那些「富N代」幾乎都在瘋狂的學習,

他們有的已經拿到的哈佛的PHD,有的考取了日本一橋商學院,有去了英國約克————全部是自己努力考上的,一年至少300天,每天學習到後半夜。當然一般人是幾乎沒有機會去世界頂級名校,天賦、身處的平台、明確的方向、超人的努力和家庭給予的各種保障缺一不可。

他們是不需要努力就有一輩子也花不完的錢的N代們,但是或許為了更多的財富,或者他們追求的更高層次,會提升自身,所以他們不會讓財富縮水而是更好的經營這些財富。

而同時,沒有錢權和視野以及平台的平民們就失去了大量的機遇,即便和富N代同台競技,也很快會發現極大極大極大地差距——難以望其項背的差距,而且無力改變。

因為當平民在看電影、電視劇、小說、動漫,在玩電子遊戲、偷懶以及無意義的交友撩妹(漢)時,富人們在建立有益於自己的社交網路,在結識業界更牛的人,於是有了更多的資源,更廣的人脈,更多的賺錢渠道和信息。

蝴蝶效應和馬太效應無時無刻不在發生。

平民只獲得了短暫的虛無的滿足感,同時喪失了大量寶貴的機會。

更何況現實中根本沒有機會平等競爭……

是什麼讓貧富差距這麼大?

客觀因素不可推脫,但是,個人的努力與否也是關鍵。

努力了,你會上一個層次,即便仍是受害地弱勢群體。但至少還有比你更底層的人。

如果不努力,依舊是被剝削者,只不過剝削你的也包括曾經和你同一層次的人。

世界上的財富是一定的,無論國家印製多少鈔票。

你若想成為有錢人,那就要從別人身上賺錢,從比你底層的人則會提供給你一個渠道。

你的財源廣度取決於你所在的層次。

有點偏題,但是這是人們忽略的一點,個人難以左右的客觀條件占多數,主觀也不可忽視。

是誰讓中國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答案:

是你,也是我,更是全世界所有的人。

如何改變?

唯一答案:

努力讓自己從被動者變成主動者。

這太殘酷了,我想改變這個體制,讓貧富差距減小,怎麼做?

答案:

毀滅世界,滅絕所有生物,因為只要有生物存在,就有不平等,這是自然法則。


華東圖解 | 中國貧富差距新特點

在研趣網看到的,很有意思的大數據網站


先富的不帶動後富的,後富的自己瞎撲騰?


有錢的人拿錢來理財投資 想方設法掙更多的錢 沒錢的人只會攢錢 同時 中國人多 很多主流趨勢很容易被帶動 加上網路媒體的興起 炒什麼都很容易熱 熱了就能掙錢 於是貧富差距真的越來越大


講老二的歸宿。動物世界裡,老二應該何去何從。第一條路,另立山頭,把對手pk下去,失敗會死得很難看的,第二條路,做小弟,老二要是有天賦穩紮穩打也就罷了,偏偏喜歡動歪心思,個人能力不如別人,喜歡畫餅收買人心,合起伙買彩票,終於有一天中獎了,結果他去領獎了,給其他人個零頭,別人說他不公,他說,你沒錢沒能力,你活該。老二老老實實輔佐老大,一點歪心思不能有,看人臉色活著,也是伴君如伴虎,與其這樣,不如博一把。


難道歐美國家貧富差距就小咯?

當今世界資本社會,消費社會,既不探索,也不打仗,全民享樂,做金融,做編程,大家集體混吃等死,有錢屌就大,沒錢綠茶婊

以雅利安人為主體的歐美國家已經完全按照資本實力給人劃分了細緻的等級制度

窮人家的孩子從一出生開始就註定是窮人。沒錢只能上公立學校,公立學校邊學邊玩,根本沒東西可學

日耳曼人拉丁人還算好,在盎格魯薩克森人國家的大學中,學校的質量居然和學費成正比!刻苦學習的孩子連高考的機會都沒有,即便僥倖被名牌大學錄取,也交不出學費,好不容易貸款借錢湊出學費了,進去被同學老師當個傻逼一樣看待,4年出來還是孤家寡人,回到窮人世界還學費按揭

窮人生了病先打電話給診所醫生,周五傍晚發病,要周一能打通電話,然後周二去看,看10分鐘,發現看不好,醫生開條子,幫患者預約公立醫院,再過若干天去公立醫院看。基本排到自己已經快病死了。

窮人一生買不起房,只能租住在難民移民混雜,治安非常糟糕的地區,從小耳濡目染社會上的不良風氣。若不同流合污就有人身安全的威脅

窮人家女孩子為了零用錢出賣身體,價錢比國內綠茶婊還低,中國綠茶婊還想要個蘋果手機,她們可能就是為了件普通的衣服

窮人因為窮,基本沒有什麼邏輯清晰的政治觀點,而是淪為左翼政黨的政治妓女,成為民主政治的耗材或者消費品,呼之即來揮之即去,被一次次玩弄後繼續選擇一次次相信

窮人被頂在對抗黑人穆斯林和其他外族移民難民的第一線,與這些人爭奪稀有廉價的社會公共資源。

窮人對當今中國人普遍心態複雜,羨慕嫉妒恨,提到中國人就咬牙切齒或者故作不屑姿態,真的面對面相處給了幾個小費又恨不得給你BJ

總的來說,雅利安人國家,尤其是盎格魯薩克森國家等級制度森嚴,人均社會資源比我國充裕,但公平公正分配程度被我國完爆

日本沒去過,不了解

本人不是在說反話,不是高級黑,是十幾年真實的心得體會,全世界一個屌樣,大家都不要假謙虛了


中國的現狀是稅負重且福利不好,工業底子薄實體經濟差,人口增長放緩,地方財政依賴放緩的地產,一步走不好經濟增長隨時可能面臨停滯。財富的積累畸形————對,很現實又荒謬的事實是:貧富差距的一大部分來源於有房和沒房,有戶口和沒戶口。粗暴的照搬根本是不可能的事。


當初制定的政策就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至於能不能帶動大家共同富裕,就要看以後得發展了。


改革不成功,先富沒有帶動後富。上屆政府被資本滲透了,徐,谷集團便是官商勾結的集團。希望加大對富人的控制,千萬不能讓富人控制中國。


最有錢有權的,第二有錢是有知識,沒錢沒知識沒權自然就是下九流磊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日本人在中國非法測繪?他們能獲得什麼信息?這會導致什麼結果?
為何今天奧巴馬再次呼籲修改槍支法案?美國槍支管理現在不夠安全么?
為何美國能做到如此信息公開?
怎樣看待媒體對社會輿論的過度引導,導致公民意識被輿論裹挾?
如何評價部分國人對音樂《梁祝》超過一般的喜愛?

TAG:經濟 | 社會 | 貧富差距 | 社會保障 | 社會保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