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噸位核動力補給艦(8萬噸以上)有無必要?

幾萬噸的補給艦自己也要耗油啊。。。不如直接上核動力怎麼樣

10萬噸級核動力補給艦。。採用新船體設計,可同時補給五艘軍艦,或者專門用於一艘補給一個航母戰鬥群


好,謝邀。(?(?)?)

本問題由兩個子問題組成:

1,核動力補給艦有無必要;

2,8到10萬噸滿排的補給艦有無必要。

我打算做一點微小... 做一些粗略的分析。

1,核動力補給艦有無必要?

我們打一個最最簡單粗糙的比方吧。小鷹級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大約8.1萬噸,載航空彈藥1800多噸,航空燃油5800多噸;尼米茲級航空母艦滿載排水量超過10萬噸,載航空彈藥2570噸,航空燃油9000多噸。從常到核,每萬噸排水量攜帶航空彈藥數量增加了15.7%,攜帶航空燃油數量25.7%。而小鷹號和尼米茲號的2012年幣值造價分別為30.7億美元和42.7億美元。考慮到6、70年代軍用艦船造價和噸位的關係還並不反「直觀」,我們考慮每噸造價,發現漲幅達到了12.7%。可以看出,常改核以後,攜行物資數量增幅相對於建造成本增幅,有著不大不小、不深不淺的優勢。

至於全壽命成本、人員成本(包括核補貼)、退役處理成本等等加入進來以後,這一點優勢是否還能維持,就需要另外討論了。(不過不要想當然地認為這些東西一定會導致核方案更貴,萬一後來油價漲到幾百刀了呢2333)

2,8到10萬噸滿排的補給艦有無必要?

如果搞這麼大,那得跑多遠……跑這麼遠了你都不靠港的嗎……

使用靈活性太低,對補給環境要求高,小港口停不下

這麼大的玩意更類似於倉庫,而不是在基地與前沿之間穿梭運輸。

如果你不是美國海軍,不考慮高烈度遠洋作戰,而選擇像中國海軍一樣直接使用AOR、AO、AE、「綜合補給艦」等等船隻包干從港口到艦隊的運輸,那麼你大概既沒有消耗巨
大的航母編隊,也不要求補給艦跑上20節,你的補給艦恐怕也不可能比澳大利亞海軍的Sirius號(滿排約4.6萬噸)更大了。

(source: GlobalSecurity.org)

如果你是美國海軍,或者考慮使用如美國海軍的Sacramento級和Supply級這樣的AOE,那麼它和後勤港口之間會有各種更小(更慢更脆弱)的AO、AE等船接力,AOE本身的大小並不會影響到後勤系統的港口適應性;

10萬噸級核動力補給艦。。採用新船體設計,可同時補給五艘軍艦,或者專門用於一艘補給一個航母戰鬥群

(source: File:US Navy 080123-N-0535P-548 The aircraft carrier USS Harry S. Truman (CVN 75), top, performs a replenishment at sea with the fast combat support ship USNS Arctic (T-AOE 8) and the Arleigh Burke-class guided-missile destroyer USS.jpg)

(source: 越來越牛:海軍新一代後勤裝備保障演練[圖]--軍事頻道)

而不管你是不是美國海軍,實際上能用得上的補給能力多也不過是「兩橫一縱加垂直」,再大的補給艦,哪怕和尼米茲一樣大,難道還能在一側同時接兩艘驅逐艦么。再考慮到補給作業進行時的警戒兵力分配,「一補五」就更無用武之地了。

美國海軍的Supply級快速戰鬥支援艦原計劃建造8艘,配合已有的4艘Sacramento級支援80年代末90年代初值班的12到13個航母戰鬥群。對美國海軍而言,一艘5萬噸滿排的AOE支持由一艘8到10萬噸的航母、至少一艘巡洋艦、至少兩艘防空驅逐艦、一到兩艘反潛艦艇組成的編隊是完全足夠的。10萬噸的補給艦一次轉運的油、水、糧、彈數量可能比5萬噸補給艦多一倍,但戰鬥艦艇的自持力並不能輕易加倍。想通過這種方法延長艦隊補給周期、拉大戰鬥艦隊和物資轉接海域的距離,恐怕還得再增加一艘10萬噸補給艦,得不償失。

結論:

除非你是美國海軍,或者從今天起立志成為美國海軍,並且非常渴望一艘補給艦支援一支兩艘尼米茲或福特、兩艘巡洋艦、四艘伯克、若干反潛艦組成的編隊的前景,同時又發自內心相信未來油價會高起來的話,那麼不要考慮搞什麼10萬噸核動力補給艦了。


試問這麼大的補給艦是不是也要搞個艦隊進行護航啊?

1,很容易成為第一打擊目標,被擊沉的話損失太大

2,使用靈活性太低,對補給環境要求高,小港口停不下

3,性價比低,造價太高


這麼大的玩意更類似於倉庫,而不是在基地與前沿之間穿梭運輸。感覺這種概念更類似於海上預置艦一類的玩意。

至於為什麼不做成這樣,我也說不好,大概與具體的海軍運用方法有關。比如使用起來缺乏靈活性?


美軍全球密布岸基補給點,對美軍沒必要。對別家來說,如果不搶島嶼就直接全球搞事,其實有必要。而且是20萬噸以上的。

試想在16夏活E4這種缺德圖中,進boss點之前,某超級速吸給一隊二隊油彈鋁全部奶滿,甚至外加明石間宮伊糧湖三飛效果....

核動力補給艦,如果要造的話,就不用考慮靠小港的適應性,噸位越大的船,常規動力下自己吃的最多的船,改成核動力收益其實才是最大的。而且噸位是三圍尺寸的立方關係,60萬噸的船也就400多米長,比10萬噸沒有明顯大多少。


謝邀。

軍用的綜合補給艦搞這麼大沒有必要。

如果搞這麼大,那得跑多遠……跑這麼遠了你都不靠港的嗎……

即使能跑這麼遠,船上的食物也都壞了……那不還是得靠港……


毛子需要,我們無所謂


那直接把所有船都改成核動力不就行了,在我不需要油水補給艦了。


美國的快速戰鬥支援船噸位接近五萬噸了,是最大的。中國最新裝備的補給艦也3萬噸了好像,也不小了


會飛才是最重要!


沒有必要,不是說不好用,是貴,性價比低了點。


推薦閱讀:

戰艦襲名是否為世界海軍的傳統?
如何確保軍艦上的艦炮和近防炮不會擼自身?
關於軍艦的一些問題?
二戰時期的航母上有魚雷艦載機,那麼明明有很多魚雷,為什麼不裝魚雷發射管?
為什麼遼寧艦不沿用以前的艦船稱號?

TAG:核動力 | 航空母艦 | 海軍 | 軍事裝備 | 軍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