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或病人怎麼解決沒有病床不能手術的問題? ?
01-03
說兩個親身事例。
第一個: 14年,一位同事突發闌尾炎,極痛苦,去了北大人民醫院(因為近,而且是單位定點醫院),但是醫院告知沒有病床,沒有辦法做手術。問醫院怎麼辦,醫院讓等有病床再手術!!!最後通過關係找醫院熟人,終於給了一張病床,當晚手術。第二個:15年,一位外地親戚心臟病,急需手術,外地做不了,親戚家把病人帶到北京,準備在阜外醫院做手術,但是阜外沒有床位,也讓等病床再手術!!!最後通過關係找了安貞醫院的熟人,在安貞做了手術。 回頭想想,如果醫院沒有熟人關係,在沒有病床的情況下,病人難道只能忍著劇痛等病床或者等死嗎?醫院有什麼解決辦法?病人又該怎麼辦?
題主提供的兩個病例,放在一起看會非常有意思。
第一個案例可以歸罪於體制(當然也有患者自己的原因)。闌尾炎為什麼一定要北大人民醫院手術?這種手術縣級醫院就能做,不論是開腹做還是腔鏡做,縣級醫院足夠。全北京能做這種手術的醫院起碼有一百家。正是因為這種小毛病都要跑到頂級三甲醫院去(而體制不限制這種小毛病的患者跑到頂級三甲醫院去),所以頂級三甲規模再大床位再多也會被擠滿。題主有沒有想過,你的同事因為小小的闌尾炎就佔用了北大人民醫院的病床,也許另一個只有北大人民醫院才能手術的大病患者就得不等待床位。第二個案例就沒什麼辦法了,心臟外科里阜外安貞這種級別的醫院全國也沒幾家,就好比清華北大級別的大學就那麼幾個。稀缺資源顯然是做不到按需分配的,所以清華北大也不是想去就能去。再和第一個案例聯繫起來,你的親戚非阜外安貞不能手術,然而此時阜外安貞的病床可能正被一些小病的患者佔據著呢?(僅為說明問題,並非證實或者否認這種可能)。開始回答問題,首先「忍著劇痛、等死」這種說法顯然是毫不負責的,難道做手術就是治病,內科治療就不算治病嗎?我才不信闌尾炎和心臟病患者(雖然不知道是什麼心臟病)在不能手術的時候沒有得到內科治療。JAMA上去年的文獻表明70%的急性闌尾炎是可以保守治療的。作為被患者選中的大醫院,只能是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儘力榨取現有醫護人員的勞動潛能,滿足更多患者的診療需要。然而這些工作早就做過了,你說的那幾家醫院早就在超負荷運行了,你讓他們怎麼辦?這個問題應該問國家,問有關部門,不要問醫院。患者以及潛在的患者怎麼辦?鍛煉身體,重視體檢,盡量自學一些靠譜的醫學常識(如果一定要通過百度學習的話,強烈建議搜索某種疾病+指南,比如「腹股溝疝指南」「膽結石指南」「肝癌指南」等,這是普通人所能最方便獲得的正規權威醫學知識),跟醫生朋友搞好關係,儘可能掌握更多的社會資源,在現階段的中國也就這樣吧。
最大問題還是醫療體制啊,題主卻隻字未提,只會把矛頭對準早已超負荷運行的醫院。簡單來說,一方面要完善分級就診,小病去小醫院,大病去大醫院;另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全面提高各級醫院的診療水平。打個比方,100個座的大巴車有三百個人要坐,我可以超員五十個慢慢開也不會出什麼大事,但如果我超員把三百個全塞車上了,呢么我敢開車你敢坐嗎?
我同學他妹妹,先天性心臟病,起初只是發燒不止,在本地市人民醫院檢查出來是先天性心臟病,建議去北京手術。去的是阜外,床位緊張啊,和人家預約著先,回去後找人,各種人際關係大搜查,終於找到路子了,花了點錢提前進入了,無非就是加個塞么,不加塞的結果就是等等等等唄……你要是說人人都要加塞怎麼辦呢?看誰錢多關係硬,也不是什麼現在不治立馬會見上帝的病,只是希望早早的結束這事兒,都是上班族,不想拖延太長時間。你說的那忍著疼痛等床位的或者等死的,太玄乎了,除非急診,如果符合立馬手術條件,馬上進手術室,要是做完了正常床位都滿了怎麼辦?有特需病房,或者叫高幹病房,300一天的床位費,可以選擇,也可以護士站旁邊加個床位,簡陋是簡陋了點,看著辦。
醫療資源分布不均衡,這不是醫院的錯,應該去問問衛計委,去問問咱們政府的相關部門。
兩個案例互相打臉啊
推薦閱讀:
※為什麼發達國家沒有互聯網醫院,互聯網醫院是個偽概念嗎?
※一個老太太做了去骨瓣減壓,後來病人家屬來醫院想要回缺損頭骨瓣要安回去,然而醫院並沒保存,大家什麼看法?
※市面上銷售的高電位治療儀究竟有沒有效果?
※體內心臟按壓與心肺復甦有什麼區別嗎 採用哪種方式取決於什麼?
※公立醫院檢查設備是由誰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