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價格,合資品牌汽車和中國品牌汽車倒底有什麼本質上的區別?


不懂車,但車企我最服一汽,作為一家央企,發展了這麼多年,享受各種政策紅利,最終卻在市場換技術的指導思想下淪為國外車企的代工廠,完事造的車還比原版的又貴又差還簡配。說真的,提到國內品牌,不管實際產品好壞,人們會列出吉利,奇瑞,比亞迪,長城等,但恐怕就沒幾個人會想到本應作為老大哥的一汽


突然想到個事,也算合資和自主的一個縮影吧。

前一陣發改委想要開放合資車企股比,也就是長安福特,一汽大眾,東風標緻,北京現代這種合資企業,不再強制外資50%的股份上限,如果外資願意,完全可以回購股份,話語權更重,利潤更高。換句話說中方純粹成為代工廠。

這時候,中方里反對聲音最強烈,動不動扯上民族汽車業危亡的企業,他們的自主品牌不要買。明確反對的包括東風,北汽,一汽。

從第一個合資車企成立到現在,你們他媽的有30多年時間用市場換技術!當年的大眾還是桑塔納,現在的大眾已經是輝昂了!結果你技術沒學來,市場也沒有了,急眼了??活該!


我不是專業人士,沒辦法從非常專業的角度去分析這個問題,只能說說自己的一些理解。我以前在4S店待過一段時間,家裡的車也是自主品牌,身邊有人買自主,有人買合資。20萬以上的車,我沒接觸過,就暫時不說了,大神太多不能亂說。

從我自己的角度來理解,一般來說10萬左右或者10萬以下價位的家用車,其中同樣價位的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駕駛方面差距不是特別大,但是配置差距還是有點大的。這個價位的車,自主品牌的配置一般還能優於合資品牌,現在自主品牌主要是賣配置。自主品牌目前做的還是低端車市場,很多技術還是山寨,自己真正拿出手的技術不多,但是山寨也分等級,一些老自主品牌真的也能看到不斷在進步,山寨的漂亮也是本事。師夷長技以制夷的路還是任重道遠。以前帶我汽車入門的師傅說,如果買手動擋汽車,更推薦自主品牌,因為自主品牌做手動擋比自動擋更成熟,但如果買自動擋的話合資品牌做得更好。這個是我師傅說的,我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反正我身邊包括我自己開手動檔的都是自主品牌車,開合資車的都是自動擋2333

然後一般10萬以上到20萬左右的價位,同樣價位的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還是可以感受到區別的,發動機,底盤,懸掛,一般來說只要有對比,就能感受出來,如果是對汽車一竅不通還是不容易發現,專業玩車的人有,但我相信還是普通老百姓更多,所以細節方面肯定還是有差距,畢竟國產汽車起步晚。不過自主品牌現在生產的汽車質量暫時沒辦法和合資品牌的中高端車進行競爭,還是更多在薄利多銷,我印象里20萬以上的自主品牌車找不到啊...目前自主品牌還是以拓展低端車市場為主,可能也是因為普通老百姓比較多吧,話說回來真造個20萬以上的車以現在的情況國人也不願意買帳,比如觀致,還沒賣到20萬那個價格,已經苟延殘喘了,心疼下,自主品牌還有好長的路要走啊...

我並不鄙視山寨,相反我覺得山寨好了也是本事嘛,關鍵就是山寨久了能不能找到自己的特色,開發出自己的技術,山寨不能解決你的短板問題,我自己家的奇瑞車買之前我也對比過同價位的合資車,對比過後我還是選擇奇瑞,不是說它多好,至少我覺得這錢花的值,我對比的那個合資車我感覺就是坑。

好像講的有點跑題,做個總結吧。同樣價位的車是選自主品牌還是合資有好幾個方面要考慮。一個是自己的購車預算,是選國產高配還是合資低配呢?(一般國產高配的價格只能買合資低配)一個是買車的主要用途,是家庭用車追求實用性,還是商務用車,還是出去玩各種浪追求越野性能?還有一個就是有沒有自己特別鍾情的品牌,如果有而且你的錢也可以買,那你還比較什麼,當然選自己喜歡的了。當然,車還在於人開,車子好不好開了才知道,良好的駕駛習慣也會增加愛車使用壽命,這個不細說了。

自主品牌也有良心造車的企業,合資品牌也有越來越敷衍中國車主的企業,大家購車多做功課,不要老聽身邊一些「老司機」吹什麼什麼牌子好或者不好,排除車輛自身的質量問題,車子好和不好的很大程度也在於人駕駛,同樣的車不同的人開,最後車況區別也很大。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車子好不好,自己開了才知道。以上都是小女子個人愚見,拒絕撕逼,求大神們放過2333


很殘酷的事實是同樣的供應商,同樣的質量,國產車反而要比合資車貴。

因為人家量大,可以拿到更好的價格。

自主品牌只有個別車型可以做到。能做到的毛利率就高的令人。

自主的低價很大程度上是靠低質才能保證的。

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有規模,有足夠的量才有可能造出高品質低價格的產品


先說結論吧,到目前為止:如果你想購買低端乘用車,那麼還是可以選擇民族品牌的。因為在這個級別的車型中,民族品牌的質量已經很不錯,甚至可以做到比合資品牌更好。但是如果你希望選擇中高端乘用車,那麼合資品牌的質量明顯優於民族品牌。(你可以參考國內自主品牌汽車真的那麼差嗎? - Richard 的回答)

更針對性地回答你的問題:

1.成本構成:合資品牌相對設計費用成本更高,而民族品牌的物料成本很可能偏高一些;

這個看上去似乎有點不合理對嗎?但在都採用同樣的零部件情況下,民族品牌的採購成本基本上都會高於合資品牌。主要因為a.目前汽車行業中高端零部件企業多數都是幾大汽車集團與外商合資的;b.民族品牌銷量比較小,開發價格高而且議價能力就低一些。

關於@蘆建斌提到的營銷成本,我覺得要考慮銷量的話,單車營銷成本恐怕合資品牌還是略低一些。

2.外觀質量:民族品牌在設計/工藝方面欠缺得太多了。這個不是說去合資廠甚至國外挖幾十名甚至幾百名技術人員就能解決的。例如一輛車看上去高檔不高檔,除了造型外還有質感。這個質感與衝壓件的設計、鋼/鋁板板材的選用、衝壓工藝設計、塗裝工藝都有關係。而我了解的幾個民族品牌在這些方面很多都缺乏實用的標準。更不用說更複雜的整車尺寸精度控制了。所以很多民族品牌的汽車「不可近觀」。

3.內在品質:民族品牌在研發/工藝上的技術水平差距只是其中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蘆建斌提到的開發流程問題。其實流程很重要,技術水平的提高是一個不斷總結提升的過程。如果每次開發的流程都不統一,那怎麼可能持續改善呢?可惜的是,民族品牌對開發流程實在是太不重視了。好消息是現在好像逐漸有所重視了。忽視流程的第二個惡果就是產品質量不穩定。

民族品牌與合資品牌在管理和技術上都還有比較大的差距,我覺得民族品牌要做的不是自欺欺人地否認這些差距,而是要在認清差距的基礎上大力追趕。


本人是做汽車零配件的,上至國外賓利,下至國內三流汽車廠商都有供。

看見好多人都從整車質量出發,我這邊從從車載供應商零部件源頭出發,來解釋為什麼國內外品牌質量相差這麼多。

【供應商篩選】

車廠 - Tier One零配件 - 二級零配件供應商....

國外Tier One零配件之所以貴,全球化下材料成本差別已經很小,重要的是其管理費用及開發費用,這些都是攤銷到最終價格上的。國外車廠選擇的都是頂尖的Tier One, 國內產商因為市場價格必須殺低,只能選擇一些二流的Tier One零配件供應商。而二流的Tier One本身品質把控體系不完善,擁有的二級供應商質量也就參差不齊了。

一句話,早期都是缺錢惹的禍。

【審核】

國外對零部件供應商的審核流程非常嚴格,分為初審(導入審核供應商資質)、項目審(nominate前審核)、批量審、突發性審核(除了質量事故)。每一個審核中,老外對工廠的審核都是異常仔細,每次審核後都會有長達幾十頁要求供應商做改善的報告,每年對供應商進行評級審核。

老外經驗豐富,通常面對供應商的品質人員都有長達20+的品質管控經驗,做事是趕趕的。

國內也開始模擬這樣的一套體系,但是頻率,次數並沒有國外多。

最重要的是,國內的辦事方式,是先搞定人,再來談事。所以一切問題,只要不太嚴重,搞定了人都好商量。

這也就導致了在對供應商篩選和把控這個起跑線,就落下一大截。

【項目開發】

國外某迪項目,一個零部件從立項到量產的周期是3-4年,期間還要經歷各種變更、可靠性試驗及PPAP流程才可以量產,稍微有個技術參數不過關,就要各種電話會議,各種審核監督,直到你符合量產參數要求。

但是國內項目不一樣,為了趕上市,開發周期設定是1-2年。可靠性這塊會參照國外標準甚至偶爾會高於國外標準,但是把關上並不嚴格,規格書雖然這樣界定,實際實驗卻可以草草一筆帶過。

從自身工作角度出發, 選車時有以下兩點建議:

1. 了解關鍵部件的供應商,最好是能拿到該車型的供應商清單。如果是國外進口配件、或者國內主流合資品牌,那麼可以放心。如果是國內的零部件供應商,那就要小心了。

2. 新上市的車,千萬不要買。因為所有零部件的質量,在批量初期都會有一個爬坡過程,性能不穩定,搞不好還容易鬧得個召回。

PS:留意到最近國內車廠也開始用國內合資品牌零配件了,這是一個好現象,能展望未來幾年內國內車企質量會有質的飛躍。

但是說到底,國內質量水準是永遠達不到國外質量水準,這是根深蒂固的中國商業文化導致的。


先舉個例子:

我爸的一個同事,前年買了一輛H6,也是看著這車又便宜配置又高空間又大還是個SUV,腦子一熱就買了。今年3月把車賣了換了一輛逍客。

他自己開玩笑說自打買了H6之後,從家門口到去4s店的路上所有修車店基本都混熟了2333

檔掛不進去,底盤散的不要不要的,配置是高但是成天叮了噹啷亂響,懸掛一會兒軟一會兒硬總沒個准。然後動力也差油耗也不是很理想,反正開著挺不讓人省心的。

其實大家可以想想看,當年長城最早在國內掀起第一批低價SUV風潮對吧,2002年滿北京的公交站台上都是長城汽車「80000塊錢就能買輛suv」的洗腦廣告,那個時候長城還是模仿了比較成熟的豐田HILUX做的車,這車當時賣的相當火,但是兩三年後基本全開到二手市場去了,一下子就絕跡了。

為什麼?

-------------------

插一句,很多人說我黑長城,但是我只是把我身邊碰到的事實列出來而已,你們也可以看看汽車之家上的口碑,那個樣本容量比較大,應該會更客觀,還可以看看YYP之前出的一期國產SUV的橫評,我只是個鍵盤車渣,YYP應該算是有權威的人了吧,他說的肯定比我說的靠譜多了。在這個答案里我只是舉個例子而已,所以不要在意這些細節,如果你們看不過去,聯繫我讓我把這段刪了就是。

貼個鏈接好了。

【圖】哈弗_哈弗H6 2015款 升級版 1.5T 手動兩驅精英型怎麼樣

新車評網對比風度MX6、哈弗H6、傳祺GS5速博

-------------------

造車不負責任,車企浮躁,沒有質量把控,奉承拿來主義想山寨誰就山寨誰,沒有自己的科研機構。

最重要的是,腦子裡根本沒有汽車文化!只有對金錢的貪婪!

汽車是德國人發明的,但是真正普及汽車的是美國人,現在世界上車企做的最好的是日本人,而目前發展最快的是韓國人。

四個不同的階段四種不同的成功,也屬於四個不同國家的人,但是他們都有一個共性,就是去不斷的挖掘,去創新,去思考,去改變。

德國人創造了汽車,是開路的人;美國人發明了流水線生產,顛覆了產品製造的過程;日本人發明了LEAN Management,降低了成本也提高了質量;最後韓國人告訴我們即使你技術水平上還差點,也可以從由外到內的提升來逐漸追上別人。

中國車企還有很大一部分停留在山寨階段。。。。。

山寨也分三六九等,玩的好的像是長城基本已經上岸了,玩的還湊合的像是眾泰陸風,也能混的不錯,玩的不好的像是什麼川汽野馬之類的,那就。。。

我們國家,說實話,製造技術水平比國外真的是還有不小的差距,所以汽車上很多東西我們造不出來或者造出來也並不優質,簡單來說CVT變速箱的傳動帶,日產的CVT夠牛逼吧,用的還是博世的傳動帶呢,日本人都慫了,所以這個製造難度可見一斑。但是我們並不會一直停留在這個階段,我們的製造企業也在進步,在學習,現在我們跟列強的差距肯定比10年20年前縮小了很多很多,恐怕10年後中國汽車跟外國汽車沒有什麼差別,我們可以造出好東西,只是還需要時間,現在尚不成熟。

但是問題就出在了車企的心態上,車企有沒有真正的RD,對汽車的理解是在哪個階段,對市場的理解又在哪個階段。

15年之前,我們眼中的長安只是個造微面以及給奧拓代工的廠子,現在,提到長安大家都會說這是我們的民族驕傲,因為長安的車沒有明顯的模仿誰,因為長安有自己的專業的開發體系,有境外研發中心,有豐富的產品布局,有還算不錯的口碑和過得去的品質等等等等。。。。

15年之前,比亞迪還只是個造電池的,收了個西安的汽車廠造出了一個叫福萊爾的小車車,現在,提到比亞迪大家都會說他是中國搞技術汽車的典範,雖然燒油的車給人的感覺還是高配低價品質差,但是車上的硬貨都是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電動車產品牛逼的不要不要的,都已經不屑於出口第三世界國家了,甚至我們可以在美國英國荷蘭日本這些超級發達國家看到比亞迪的電動大巴。比亞迪還有著比我們國安球迷還狂熱的迪粉等等等等。。。。

15年之前,奇瑞還只是山寨了一款西雅特的外形的車,然後車主們都會苦笑著說奇瑞奇瑞修車排隊,現在,提到奇瑞大夥也知道他前幾年還是中國自主品牌的輝煌,雖然這些年的發展歷程有點心酸有點折騰,但是奇瑞也有了自己完善的開發體系,並且還是中國第一個可以跟外資品牌合資的民營自主車企,而且合資的品牌還是捷豹路虎這樣的高端豪華品牌。當然賣的好不好這事兒咱們另說。。畢竟路虎能跟奇瑞合作,某種角度講也是說明對方看得起奇瑞對吧。

15年之前,吉利還在山寨夏利,老李還在為了自己造的車質量連湊合倆字都當不起而發愁,現在吉利收購了沃爾沃轎車,還收了澳大利亞的DSI,有了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動力總成,也在今年推出了顏值爆表的博瑞,並且還被選用為國賓車。

以上都是積極的,都是中國車市的驕傲

當然,還有很多到現在還在山寨的,比如十年前眾泰以山寨大發特銳(經@大老虎 指正,原型車是特銳不是吉姆尼,多謝提醒!!)起家,現在開始山寨保時捷。。。

就更甭提什麼陸風啦野馬啦之類的了

我們的車企如果想做好,那他是可以做好的,只不過這需要時間。這是很正常的,日韓的車企起步也是靠著模仿外國成熟汽車起家的,但是人家有了第一桶金之後,就在大力的搞科研,努力把自己變成真正掌握技術的企業。踏踏實實做好每一步,不去求急功近利,著眼於長期目標,真正的以造好車為己任。這才是我們真正應該學習的,首先要把態度扳正,把心態放對了,才能好好的做事。

所以,我認為,真正的差距,體現在態度上。

挖掘,創新,思考,改變。

您怎麼看?


前年買車,由於當時手裡錢有點緊張,也不太想貸款,於是買了個哈弗H6高配手動兩驅

3k公里首保,覺得還行,就是檔位不清晰,車架感覺做工一般,有時會友異響

1w公里,發現胎噪,風噪特別大,上高速不開音樂會被吵死,同時,檔位還是不清晰

2w公里,大保健,打火有問題,懸掛突然就軟了,檔位繼續不清晰。與4s點交涉,技工找出原因是我腳墊太厚,影響離合……我去掉腳墊後依然檔位不清晰。技工說道:哈弗通病

3w公里,油耗11個,排量1.5T,後備箱貌似有變形,開關費力,踏板有鬆動

總評:動力弱,做工差,花里胡哨配置多,這就是自主品牌的現狀

再換車,不會考慮自主品牌了


我想以我自己舉個例子,家裡買車的時候,我上高中,那時候總想要個好看的,但父親拍板定了花冠,十萬出頭。同年,叔叔買車,買的長城c30高配,也十萬。回老家坐過幾次長城,配置是真高,無鑰匙進入,八個音箱,液晶屏,導航,可視倒車雷達應有盡有,但是坐在副駕駛,滿滿的塑料感,還有對於我這樣一個一米九的人的滿滿惡意的車頂買車幾年沒有大修過,但是各種地方的異想一直沒解決。反觀花冠,11年買的車,到現在為止,除了左後剎車燈不亮了換過一次,其他一切正常,除了按時保養沒去過四兒子店。。。。。補充一點,上次回老家分別開過兩款車,花冠1.6c301.5動力差距不是一個數量級,不是一個數量級。。。絲毫不誇張地講,豐田對於這套4at和1.6的調配,動力可以從第一腳踩下去一直到大概60公里左右一直給你信心,我就沒踩過地板油,在高速上120車速可以很從容給油門降檔超車(危險臉,表學我。)而c30得在油門踩一半大概轉速2500到3000才感覺到動力輸出,而且踩一半和踩地板一樣,都得等轉速升上去才能感覺到加速。。。。開過花冠以後叔叔已經表示下次換車不會考慮自主品牌了。。

最後總結一下,一輛設計良好的汽車,不會讓你感覺到車是幾個音箱,中控什麼材質,發動機動力數據是多少,變速箱是什麼,它只是會給你同級車中優秀的聲音,優秀的質感,一踩油門就有的動力,察覺不到的換擋。。。前面那幾個數據,差的車會讓你感覺到,僅此而已。

開學啦,挖個墳多說兩句,其實吧,同價位理論上合資品牌國產品牌產品力是差不多的,比如國產的a級車,他不能達到合資a級車的水準,自然也就賣不上價格只能降價了和合資a0搶市場,一個車好不好,看他在同級車裡的銷量基本就能看出來,當然如果有公關硬廣口碑的話另算對對對我就是指某眾。國產車並不是沒有好車,舉幾個例子,比如說吉利的博瑞系列,帝豪系列,奇瑞的艾瑞澤系列,瑞虎系列也勉勉強強吧。

我想說的是,我們要抱著辯證的心態去看車,合資車中也有小部分做的確實差的比如鄭州日產那幾個車,長安福特那幾個,斷軸速騰蜜汁克魯茲啥的,國產車也有小部分做的確實好的,如果汽車小白啥條件也沒有直接紅口白牙問選哪個,當然是合資車靠譜,但是如果你仔細甄別,稍微研究一點車,在滿足自己用車需求的情況下,也是可以選到不少能用的國產車的。

最後的最後,我建議大家購車的時候根據需求和預算來,預算能滿足的時候儘可能選擇可靠,產品完成度高,市場認可度高的產品。


親戚有台94年的雅閣,自己家有台04年的國產車,後來換了個君威。

04年的國產到了06年懸掛開始變的很散方向盤各種歪,08年開始開鍋虧電,到13年開鍋十多次換了好幾次大件小毛病天天都有,找零件各種找不到各種等,原廠漆五六年後各種不防水鋼架生鏽各種大泡,鈑金都弄不回來

老爸煩了,怒提2.5君威,小毛病也有油耗高,但沒有大毛病。

說是國產車沒這麼不靠譜了,但個人不是很信任,因為見證過國產車最黑的一段歷史


抽二十塊錢的利群和抽50塊錢的中華有什麼差別,就是這種感覺


那個說E級鋼板門的,有種你別刪我的回答啊,呵呵。拿國產加長自動頂配跟德國標準軸距手動丐版比車重,你丫知道手動自動變速箱重量差多少嗎?


我的感覺蛇鼠一窩,至少某合資品牌工廠還在代工某自主品牌的的生產。


09年比亞迪f3到現在,就保養時候換過一次懸掛配件,其他沒任何問題你敢信?


謝邀

本質是什麼?

如果是代步載人

那麼可以說沒有區別

然而在細節、感受等方面,存在著不可言傳的差異

例如,視覺質感。這東西完全就是一個主觀評價。同等價位的合資車,質感層面就是比自主車要強。價格越高,差別越明顯。而質感並非是高檔材料的堆砌。

再比如說,駕駛質感。同價位合資車就是要明顯好於自主車,例如方向助力的感覺,換擋的感受,油門踏板的反饋,剎車踏板的反饋等等。

還有,比如說操控、駕駛極限等等

這麼說吧,自主品牌用合資車60%甚至更低的價格,給你80%的產品。然而剩餘的20%,你再掏額外的150%都未必能給你。

這就是差別。

而這種差異,不是自主品牌複製別人的產品,就一定能找得到的。


所有中規車(國產 進口)都在安全配置上減配。

所以我只信自主品牌和平行進口車。


我並不是來回答的,我是看了@大象腿好吃嗎的回答實在忍不了如此偏頗的言論而來的。

賓士e級的「鋼材門」!拜託,好好想想好不好,國產和進口有什麼區別?加長了啊!!!加長知道嗎?!加長了重量難道還一樣,你以為國產換成了碳纖維啊?!

另外,能不能仔細地對比一下國內外的車型,配置不一樣,車重肯定不一樣。

這裡附上某位內行人的回答:

http://www.zhihu.com/question/50028386/answer/119154498(我覺得有理,供參考)

最後我想說,不要總是一套套陰謀論,就像有人問蘋果手機在中國賣的是不是差一些?別人不會賭上自己的信譽花更多的成本來專門搞一套中國特供(對於汽車,不排除部分零件換用國產)

-----------------------分割線-----------------

我來嘗試回答一下,合資車還是有進口車「血統」的,外觀設計就不用說了吧,除了某些「腦殘」把好端端的掀背車硬生生地加上一個三廂屁股。另外,工藝設計,還有零部件是進口的。(零部件的問題要看品牌,豪華品牌一般用的進口件多一些)。合資和進口的差別主要是技術可能是國外上一代的技術,還有國產加工工藝比不上國外,以及一些配置會被簡配。但是基本上東西都擺平了,就是國內組裝一下,還是有保障的。而自主品牌就基本上一切都得自己搞了,很多企業沒有那個技術實力,三大件都搞不定,大概就是做個車殼子,比如眾泰之類的,發動機、變速器都是國外買的。人家賣給你的肯定都是很老舊的技術,而調教的技術那就差更遠了,比如懸架的調教,變速箱的調教等等。這方面國人大多都忽略了,而更多關注車大還是車小。

我並沒有充分準備答題,主要是反對某個答案,所以可能回答有很多問題,請指出


同樣的價格看你想買配置單還是想買開著還算放心的車。

國產車目前的狀態就是同樣的價格給你一堆東西,但是質量如何真不好說,反正都給你了。合資車由於成本高要留出利潤空間所以除了必要的裝備以外能不給的就不給了。

但是,核心的東西是有差距的,10萬的車,合資車發動機可能值6萬,所以你就別想什麼真皮座椅什麼自動空調之類的了。但是國產車的發動機可能也就4萬,剩下的錢就都給你把面子工程搞起來。

對於車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發動機、懸掛系統、制動系統等等。這都是拿錢和時間砸出來的,不是說國產車不行,也許有一天可以,但是絕對不是現在。

所以,多掙錢買進口車!


有點田忌賽馬的味道


看到大馬路上那些美其名曰「借鑒外觀」的車就抓耳撓腮納悶不已。你說你們這麼大一個都能生產汽車的企業,怎麼就沒點自我創新意識。高仿的不要不要的。

部分國產車企缺乏創新,部分國產車企缺少核心,部分國產車企唯利是圖。


推薦閱讀:

本田繽智安全性能怎麼樣?
買車一定要去 4s 店嗎,在經銷商買有什麼不同?
如何評價日產新軒逸在C-ECAP中獲得白金牌的成績,有沒有水分?
10萬左右落地家用車,有具體需求,求推薦!感謝?

TAG:汽車 | 汽車行業 | 汽車選購 | 國產車 | 合資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