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為什麼要學習美學,學習審美?


先說一下,美學主要不是教人審美的,美學研究的範圍是很廣,但通常意義上的美學,只會回答你"美是什麼","美有哪些特徵"之類的問題。美學一般分在哲學系,期待美學來指導審美實踐是不太靠譜的,至少效率很低,而且枯燥乏味。當然反過來美學倒確實是應該立足於審美實踐。中國很多學美學的,審美還不如藝術愛好者,實在是捉急。所以美學是無法提高審美水平的,有時還會變成自己拙劣品味的幫凶。當然如果是一個有了成熟審美的藝術愛好者,美學無疑能錦上添花,但這就和題主的出發點不符了。

為什麼要「學習」審美

題主問為什麼要學習審美,我覺得這個想法是要不得的,審美再高,肯定也是然並卵的,當然這個用處指的是物質的用處。談到用處,似乎很少考慮精神上的用處,現在普遍忽略精神的重要,強調知識和物質。所以就會有很多類似於如何學習古典音樂,如何入門西方藝術之類的問題,潛台詞就是審美是一種知識性的東西。然而並不是這樣的,審美的意義並不是以其知識性存在,而是精神性,所以與其說「學習」,毋寧說「培養」。

席勒是最有名的宣揚審美教育的藝術家,當然他也是極重要的美學家,他認為審美能挽救墮落的人性,與之一脈相承的是蔡元培,呼籲"美育代宗教"。席勒認為美是審美活動中人"自由的沉思"的產物。這裡的自由意思比較複雜了,最重要的一個意思就是人心靈的自由。面對一個藝術作品,你可以用任何你喜歡的方式解讀,感受,想像甚至再創造,這一過程沒有限制,完全自由,其中很重要的一層意思就是,你心靈的自由不受現實利益牽絆。沉思則是指人在審美過程中的專註,你在審美的過程中心無旁騖,沉浸在對美的感受和思索中,故謂之沉思,這也就是美學中的「審美觀照」,可以是凝視,可以是聆聽,可以是沉浸式的閱讀,總之是一種全身心投入到審美對象中的狀態。每當你欣賞完極美的東西,你會產生一種世界上有這麼多這麼美的東西,還糾纏於各種瑣事真是沒有必要的感覺,美是心靈的庇護所,和宗教有類似的體驗,所以說美育代宗教確實不是沒道理的。

好了我想已經可以看到了,審美的心理過程和冥想,禪修,和宗教體驗是有類似之處的,他們的區別在於注意力投注的對象不同。而冥想和禪修對人心理狀態的積極作用早已有各種心理學研究闡發,這個就不細說了。

當然以上的種種說法都是為了滿足有用主義者對做事情要明確「有什麼用」這一需求而闡發的,其實每個人做很多事情的時候,都會有各種自己所不能知的好處,等你搞清楚情況,黃花菜都涼了,所以我覺得,覺得好看,就看;覺得好聽,就聽;覺得好奇,就去了解。不要搞得太複雜,就當是累了,放鬆下心情。


學了四年美術 發現自己一個人呆著(不是待著)都非常有趣,隨便看看想想身邊不相干的事物都可以欣賞或者從美學的角度挑刺解悶。眾所周知,全世界主流生活的審美品位都是很差的,看著想想經常能樂呵樂呵。

非要說美學和審美的作用的話,不妨從當代犬儒的角度想,如果人活著只有體驗爽才是真的爽,那美學就是讓你更容易從生活中汲取爽,審美就是告訴你生活中什麼東西可以讓你更爽,什麼東西大家都在耍但是不見得能爽,兩者都是起充實精神體驗的作用,越鑽研越開心。


首先人需要學習審美嗎

不需要 從詞根上來說 審美這個詞是從希臘語翻成日語然後翻成中文的

願意是「感受」

每個人都可以感受到美

這是康德的四個契機里說過的

但是貢布里希為什麼又說審美需要培養呢

因為在人類漫長的歷史當中 美有了一種人為的區別

比如 學院藝術在印象派發展起來之後幾乎被拋棄 但是在印象派發展起來之前又被稱作人類歷史的巔峰

但是到底是什麼在決定著人們的審美呢

可能還是集體認同以及潛在的道德的力量

這也就說明了審美的非客觀

說到底 如果你能聽下來六個小時的瓦格納 大家就會覺得你牛逼 如果你天天月亮之上 大家就會覺得你屌絲 (大家並不絕對 大家制定了標準 這個標準在於理論創新)

所以 沒什麼必要刻意提高審美 自然而然的去提高 根據你的社交等等去提高 不然你站在一幫連米開朗基羅是誰都不知道的人面前大談大衛多性感 那不叫裝逼 那叫犯傻

以上是刻意提高的情況

還有一個情況

就是你發自內心的想 喜歡 愛 行為即目的 不為在別人面前顯示自己的體面與博學

那你愛怎麼提高怎麼提高


有自己審美的人,更容易從生活中發現純粹的快樂的感官體驗,會形成自己獨特的精神世界,用以抵禦現實生活的枯燥和乏味,如同上面某個答案說的「會發現一個人的世界也可以很富足和快樂」;

另外,審美達到一定水平的人,工作和生活的行為水準也會隨之提高,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不會做出「將老城全部拆除蓋樣板房」這種事和做出一份五顏六色充斥著各種低解析度圖片的屁屁踢之類。


用更美的角度生活,過自己更美的生活。


給設計師一口飯吃吧


我覺得是能更多的發現與欣賞美,增添樂趣,愉悅自己與他人。


考研……

看看等一年我考上了 再來告訴你…

畢竟我現在是有目的的在做此事…


讓自己看到的東西更加的讓自己愉悅


這個問題我也不知道。

按照美學上的結論,美既不是客觀存在的也不是主觀判斷的,而是主體對客觀事物價值的主觀反應。這個就不是美學範疇的事情了,屬於認知心理學範疇,而這方面的研究需要認知神經科學提供更多的原始數據。所以我認為在這種情況下談論美學或者審美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我們並沒有掌握太多人類審美方面的基礎數據,這方面的實驗還太少。在這種情況下我們能做的也就是等待,運氣好的話死之前也許能等到這方面基礎數據的問世和心理學上的解釋,然後那個時候還存在美學的話我們就可以好好談談「人為什麼要學習美學?」這麼一個問題了。


美育的功能:培養審美心胸,審美能力和審美趣味。審美能提高人生境界。


推薦閱讀:

學藝術史有哪些好處?
如何理解日本美學中的 「物哀」 、「 艷情 」、 「寂滅」 、 「幽玄」?
更高級審美的意義在哪?
哪款武器最能代表非洲國家的暴力美學?

TAG:美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