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和阿里有什麼優勢互補呢?
01-03
浪潮分浪潮信息和浪潮軟體。浪潮信息和阿里合作是為了賣硬體。
浪潮軟體為什麼要和阿里合作? 浪潮軟體今年主打政務雲,浪潮集團有雲服務公司和大數據公司,有全國最好的政府銷售渠道,並且軟硬結合。完全可以自己賺自己的錢。卻要和阿里一起合作開拓政務雲市場,這不是把自己的業務送人么?根據報道上說,阿里的雲服務依靠浪潮信息的定製硬體和浪潮軟體的系統和應用軟體。感覺阿 里雲只是把浪潮的東西買來放到機房插上電,接著出錢找浪潮維護軟硬體。阿里能拿得出手的有大數據演算法和CDN,當然還很有錢。而政務雲不太需要太強的大數據演算法。浪潮兩個上市公司不斷增發,營業凈利潤也增長很多,連續幾年還有財政補貼,不缺錢。
阿里雲打通了CDN和浪潮合作出擊政務雲。看上去搶佔了浪潮集團的市場份額。 宿科與浪潮也達成合作,網宿的CDN也很強。雲計算和CDN是天然在一起的。網宿沒有雲計算,買伺服器可以理解。阿里公開說和浪潮軟體合作是看重浪潮軟體的政府渠道,浪潮軟體會把政務雲市場讓出一部分給阿里雲么? 浪潮和阿里有什麼優勢互補呢?
我回答下這個問題,個人見解,不代表官方。 通過網路搜索可以看到,在2014年7月,阿里雲計算和浪潮集團正式達成戰略合作,合力開拓智慧城市和政務雲市場。根據協議,浪潮集團和阿里雲雙方以阿里雲計算平台作為基礎,提供政務雲和智慧城市的整體解決方案。阿里雲提供政務雲和智慧城市所需的雲計算核心平台,浪潮則提供伺服器硬體和上層應用服務,包括應用開發、數據遷移、運行維護等。這種合作方式在我看來是目前對浪潮和阿里雙方最互補的方式,為什麼這麼說,我們來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首先是浪潮的優勢在哪裡,對於浪潮來說,有四塊很突出的優勢:1、硬體優勢,浪潮目前是國內伺服器這塊的龍頭企業,目前在伺服器領域屬於國內領導者地位,如果是合作,這裡不僅僅是提供硬體和後期的維護這麼簡單。舉個很簡答的例子,雲計算這個概念很大,但是不管怎麼去定義,有一點是不會變的,就是需要非常多的伺服器,伺服器不是隨便拿一個型號就能用,需要考慮很多方面:小到電路板設計、機箱設計、散熱設計,達到整個機房的整體布局,例如空調的布置、機箱的布局等等,這些都考慮進去的話,比如從採購、設計、開發、生產、檢驗、測試等等很多環節的嚴格把控,當然這只是很小的一方面,還有很多其他的方面都需要進行考慮,阿里雖然在雲計算應用上有很深入的研究,但是術業有專攻,硬體部分算是一個薄弱環節;2、渠道優勢,浪潮深耕政府行業幾十年,可想而知,其強大的政府渠道優勢,絕對是所有其他廠商所忌憚的,再舉個例子,在浪潮內部最牛逼的是銷售,感覺沒有賣不出去的東西,即使這個東西還不存在,通過產業、行業、區域的三維體系,基本上可以覆蓋中國所有的城市和政府機關;3、健全售後保障體系,中國人很看重你賣出去的東西是不是可以保修,是不是可以給維護,阿里之所以和浪潮合作,個人認為也是看到這一點,比如,你給一個地方政府賣了一個行業軟體,出了問題,最後最先去的肯定是浪潮的售後工程師;4、信息安全龍頭企業的金字招牌,阿里雲的詬病一直是不安全,有框架的原因,也有政府對互聯網企業的不信任等等,但是浪潮是國家信息安全戰略主推的幾個廠商之一,他們倆的合作,很大程度可以減輕對安全的顧慮。那麼對於浪潮來說,阿里有哪些優勢:1、採購訂單巨大,阿里一年的伺服器採購訂單可以達到幾十億,這對於所有的伺服器廠商來說都是一塊大蛋糕。所以是否能和阿里建立長久的合作體系,直接關係到每年的幾十億的訂單,浪潮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設計了一塊專門針對雲計算中心的產品Smartrack,目前在百度、阿里、360都佔有絕對的份額;2、牛逼的開發實力,浪潮作為傳統的IT服務商,其實從軟體技術能力上比阿里落後了很多,如果在投標中獲勝,硬體上的優勢算是一個點,如果再把阿里這個巨頭拉進來,絕對是不可小覷,中標的幾率會大很多;3、阿里可以對原有浪潮行業雲進行指導或者是一起進行設計開發,這樣對於浪潮來說,可以提升產品的實力,當然這一點不太好實現,目前就想到這些,等有新想法了,再補充
簡明扼要,技術GG中流傳最牛的技術在阿里,市場告訴我們最大的硬體銷售在浪潮,一個專攻服務,一個專攻機房構建等重要的基礎環境建設,術業有專攻,發揮自己的長處的互補!
沒什麼互補的,你見過google fb aws去擁抱dell嗎?浪潮擁抱阿里只不過是以地事秦,猶抱薪救火,薪不盡,火不滅。阿里要浪潮,要的只是浪潮背後沒上雲的客戶,阿里會輕鬆的拿到所有地盤,浪潮日後只會成為附庸!
結論,B2B領域的縱向產業鏈價值整合。
阿里重要的布局是企業應用和社交,這一點從釘釘的發展可以看出,老馬這是想曲線救國迂迴包抄對抗騰訊。
阿里的長處是做PaaS和SaaS也就是平台和軟體應用服務,浪潮的優勢是在IaaS也就是基礎硬體服務,這個是更前端的企業需求,讓阿里的從IaaS到PaaS再到SaaS的B2B產業鏈更完整了。阿里通過支付寶,淘寶賬號,微博,各種關聯,地址管理,消費喜好,親屬關係,迅速鎖定虛擬id後面的人,分析他的心理,鎖定他的生活,這個系統交給ibm?
馬蓉出軌了,馬雲來破案,看下馬蓉的微博,關聯的手機號碼,在淘寶信息里鎖定id,購買記錄,消費喜好,收貨地址。支付寶,交易記錄,轉賬信息,地理位置鎖定,行進路線。關聯應用,攜程訂酒店,機票,這個人就透明了。現在需要把大量數據合併,這個活誰干合適,如何和另一個網路快速接通,從介面,到平台統一設計國企最合適阿里從來就不是一個技術型企業,互聯網終究只是另一條銷售渠道。一家以提供商業和數據服務為基礎的企業,為了提高服務質量、提升客戶體驗和黏度,與另一家提供高質量商用機器的企業合作,我看不出有啥值得驚訝的道道來。這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么?
未獲書面授權而轉載或洗文後刊載,必究。
推薦閱讀:
※阿里雲ECS伺服器被DDoS無解,請問我該何去何從?
※為什麼要用阿里雲做存儲?
※如何將自己開發的網站部署到阿里雲上?
※BAT 做 CDN 後,網宿科技的收入增長和利潤率還可以保持嗎?為什麼?
※應屆生offer比較:滴滴杭州 vs 阿里雲杭州。該如何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