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是如何保持弱鹼性的,我們吃的酸性東西多,鹼性東西少,人體如何中和了這些酸?
檸檬,橙子,草莓,糖,醋,都是酸性,鹼性食物少之又少。好像只有松花蛋是鹼性。但人體又是弱鹼性的,所以人體必定有中和酸的機制。是什麼呢?
謝不邀!
答主是外科醫生,雖然距離學習《病理生理學》已經過去了八九年了,但是剛才又打開書來複習了一遍。自信可以簡單回答一下題主的這個疑惑。內容較多,不願意看全文者請按黑體字部分看。
首先,題主問的問題是對的,人體確實是處於弱鹼性的狀態,但是為什麼呢?要回答這個問題,確實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說清楚的,醫學常識的普及很不容易,很多謠言混雜著部分真相,讓大眾難以分辨。在這裡實名反對Rui Luo 的答案!什麼叫了「靠謠言保持」?水(H2O)也有緩衝和中和功能?拜託,高中化學學好沒有?——————————回復陸遙的評論————————————————————————樓主,您看,血液如您所說,確實是弱鹼性。但是呢,我們有了「血液pH值」,我們什麼時候有過「人體pH值」?因此,「人體保持弱鹼性」根本是無稽之談,那確實是靠謠言保持的。
至於這樣的謠言有哪些?比如:「我們要多吃鹼性食物使人體保持弱鹼性」,上面說「靠謠言保持」的同學其實是在反感這句話。連「人體的pH值」這個概念都不存在,談什麼食物的酸鹼性對人體pH值的影響。
先回答「我們什麼時候有過「人體pH值?」」
確實,嚴格來說,人體並不是分布均勻的溶液,所以人體的酸鹼度是不能一概而論的,比如唾液的pH為6.0-7.0,胃液的pH為0.9-1.5,胰液的pH為7.8-8.4,膽汁的pH約為7.4,小腸液pH約為7.6,大腸液的pH為8.3-8.4,尿液pH約為6.5。
但是這裡涉及到一個說話的語境問題,題主的問法固然不嚴謹,但是這並不表示我們不能理解題主的意思。這就好比有人問「天空為什麼是藍的?」這個問題,我們當然知道天空並不是一直是藍的,有時候它是白的(陰天),有時候它是黃的(沙塵暴),有時候它是五彩繽紛的(極光),但是別人問出「天空為什麼是藍的?」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會去譏笑他嗎?然後糾正他說,天空並不是藍色的,只有在空氣質量良好的晴天的白天,天空才是藍色的,所以你這個天空是藍色的概念就不成立,所以沒有辦法科學的回答你嗎?
當題主問這個問題的時候,他顯然是受了諸多宣傳或者科普或者什麼資料的影響,而產生了這樣的認知,從而有了這個疑問。題主不是在一篇嚴謹的學術論文裡面提問,自然不必加那麼多限定條件,那麼在科學或者醫學的語境下,「人體的酸鹼度」,指的是什麼呢?
第一張圖片的第一句話,已經講得很明了了,「機體內環境必須具有適宜的酸鹼度才能維持正常的代謝和生理功能。」機體在這裡自然就是人體,在講小鼠的時候,就是小鼠的身體。內環境是什麼呢?這個概念說實在的,我也有些模糊了,於是又翻出了《生理學,八年制,第二版》人體內的液體稱為體液(body fluid),約2/3分布在細胞內,稱為細胞內液,其餘1/3分布在細胞外,稱為細胞外液。人體的絕大多數細胞並不直接下外界環境發生接觸,而是浸浴在細胞外液之中,因此細胞外液是細胞直接接觸的環境,又稱為內環境。但是身體內有些液體,例如胃腸道內、汗腺管內和腎小管內的液體,都是和外環境連通的,所以不屬於內環境。
血液屬於內環境的一部分,因此臨床上常常通過檢測血漿pH值來反應內環境的pH值。
因此很明顯,前面列舉了具有不同pH的體液,並不屬於內環境。
那麼普通人說的人體的酸鹼度,顯然就是醫學意義上的內環境的酸鹼度,因為這才是關乎到生理健康最重要的酸鹼度。
而醫學上要講也會講到人體內的酸鹼平衡,指的也是內環境的酸鹼平衡,請看《外科學 》人衛第八版18頁
再看《病理生理學》八年制教材,第二版P169。另外,反感一個謠言可以,謠言誰都反感,但是沒有必要為了反對一個謠言而另外造出一個謠言來吧。調侃一下可以,但是至少得讓多數讀者知道這是在調侃吧。不然的話,只會讓更多的讀者誤解更深。
———————————————下面是回答的正文——————————————————以下圖片基本來自《病理生理學》八年制教材,第二版,侵刪。不要說我只會背書,學醫的基本功就是背書。
首先來看一下酸鹼平衡的基本概念:看到沒有!!人體就是弱鹼性的,靠謠言保持什麼的可以洗洗睡了。
- 體內酸鹼物質的來源
題主也有問到,人吃進去這麼多東西,有些是酸性的,有些鹼性的,這個大概只是你的一個直觀印象,實際上,飲食當然是一部分體內酸的來源,但是人體的酸性物質大部分還是是靠代謝產生的,三大能量物質(糖、脂肪、蛋白質)的氧化的最終產生就是CO2和H2O,成年人每天產生大約300-400升的CO2,非常可觀。這兩個合在一起是什麼?是碳酸啊!不要說你不知道,要怪就怪高中化學沒有學好。CO2可以通過呼吸排出體外,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的緣故。機體會通過調節呼吸的頻率,增加/減少CO2的排出量來維持pH的穩定(這是其中一個機制)。碳酸的合成與分解見圖:
另外,代謝過程中還會產生一些不能經肺排出的酸,這些酸稱為「非揮發酸(或固定酸)」,主要通過腎臟排出體外。如:蛋白質代謝產物:硫酸、磷酸和尿酸;糖酵解(無氧代謝)的產物:甘油酸、丙酮酸和乳酸。脂肪分解的代謝產物:乙醯乙酸、beta-羥丁酸等。鹼的來源:與題主的印象相反,人體的鹼主要來自食物中的有機酸鹽。如蘋果酸鹽、草酸鹽、檸檬酸鹽等。這些鹽中的有機酸部分最終生成CO2和水,而鹽部分如Na+, K+繼續以離子形式存在體內。正常情況,人體鹼的生成量比酸生成量要少得多。
下面回答題主的關鍵疑問:為什麼人體攝入這麼多酸酸鹼鹼,卻仍然能夠巋然不動的保持弱鹼性(pH7.35-7.45)呢?請看酸鹼平衡的調節:
1. 這首先就要歸功於人體的強大的緩衝能力了(酸鹼緩衝的最前線:血液緩衝)。
這個反應的特點是:緩衝能力強,而且緩衝是開放性的,意思就是CO2可以通過呼吸排出體外,而碳酸氫鹽也可以通過腎臟經尿液排出體外。
2. 肺的緩衝:即前面提到的肺通過調節肺泡通氣量(可以簡單理解為進氣量)進行緩衝。肺的這種調節機制受到延髓的呼吸中樞的控制。
延髓是什麼??延髓在哪裡???請看下面這幅人腦矢狀面圖(即把大腦切成左右兩半看到的內側面圖,最上面部分是大腦):
醫學上把延髓稱為生命中樞,主要掌管呼吸和心跳。其中控制肺的呼吸是它的一個重要功能。延髓在頭頸交界處,離肺也有點距離,那麼它是怎麼知道血液的酸鹼需求,並來調節肺的呢?答案就是在延髓和頸動脈上面都有化學感受器。中樞感受器:當血液偏酸時,較多的CO2進入腦內,延髓上的感受器檢測到了過量的H+,於是就下令肺部加快呼吸頻度,加深呼吸強度。當然這個命令是通過神經來傳遞的。外周感受器:主要是頸動脈體,它是位於頸動脈上面的外周感受器。當血液中的CO2較多時,也就是CO2分壓增高時,頸動脈體檢測到之後,將信號傳給延髓呼吸中樞,從而使呼吸加深加快。
3. 腎臟通過增加/減少排出固定酸或保留鹼來調節體內酸鹼量。
這個機制就非常的複雜,也不是三言兩語講的清楚的。簡單的來說,就是體內酸多的時候,腎臟就多排出點酸,體內酸少的時候,就少排出點酸。因此人體的尿液pH值範圍可降至4.4或升至8.2.
4.組織細胞的作用:細胞通過細胞膜調節進行離子交換以及細胞內液的緩衝系統來調節酸鹼平衡。
心上就是四種人體的酸鹼平衡調節機制。正常人,包括許多病人體內的pH值都是處於7.35-7.45這個範圍的,一旦超過一點點,就是酸鹼平衡紊亂,那都是非常嚴重的臨床表現,都是必須採取治療措施的。
網路上流傳的什麼通過改變人體的酸鹼度,可以預防癌症,甚至可以包治百病,還有什麼酸性體質與鹼性體質,那才是徹底的謠言。人體通過這麼一整套調節機制,大部分情況下,無論你怎麼吃東西,體內的pH值都是穩定的。體內的pH值要是不穩定的話,癌細胞是沒法活,但是人也要掛了。
最後小結一下:題主和我一起翻開人教版生物必修三,,內環境,,對著牆有感情的朗讀並背誦全文。
反對那些仍然堅持說「鹼性食物」的答案。
本來在 @油貓餅 的答案下面評論了不打算再寫一個回答,結果今天又看到新的答案還這麼提,合著這套說法受眾還挺廣,忍不住還是認真寫寫。「鹼性食物」的說法沒有科學依據!
鈉鉀等金屬離子對人體不是鹼性物質!!!(好像不寫感嘆號沒人看是吧?)即使只有高中化學常識的人也知道鈉鉀鹽是強電解質,水裡是完全解離的吧?那些說因為碳酸氫鹽磷酸氫鹽裡面有鈉鉀所以鈉鉀對人體算鹼性的人哪來的底氣的?碳酸氫根和磷酸鹽的各種形式呈現的鹼性與鈉鉀離子沒有關係。
如果你們還不信只能上文獻了:
Adrogue, H. J.; Madias, N. E. Changes in plasma potassium concentration during acute acid-base disturbances. J. Am. Med.1981 (71), 456-467裡面明確提到各種實驗條件下當血液pH下降時血鉀濃度普遍上升。你們誰見過酸性越強濃度越高的鹼?鈣離子與碳酸根磷酸根形成不溶物質,其實好像是放出了更多的酸的吧?誰把它算鹼的?遊離的鈣鎂離子與鈉鉀同理,和酸鹼沒關係。
本來以灰分論酸鹼就是扯淡,有機物中最重要的鹼胺類都被你們忽略了好么?事實上產生尿素的代謝途徑才真的算消耗了碳酸,可以說是鹼性,然而這與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完全不成比例。因此「鹼性食物」的說法完全是無稽之談。
看到這個讓我想起了酸鹼體質的謠言,轉載一篇我司微信文章供大家參考吧。
謠言回放
酸性體質易不適、患病和衰老。酸性食物可以改變人體pH值並促進癌症生長。多食用鹼性食物有助於調節身體PH值,同時提高身體各個系統的氧氣含量。鹼性食物可以維持身體機能正常,保持身體健康,並且可以預防和抵禦癌症。
顯微鏡下看謠言
1. 酸性體質到底是概念炒作?還是確有其事?
酸鹼性其實是西醫的概念,用於描述水溶液中氫離子(H+)的濃度,其負對數就是pH值。所以,水溶液H+濃度越大,酸性就越大,pH值就越小。一般而言,pH等於7為中性,低於7為酸性,高於7為鹼性。
「體質」是中醫概念,指在「生理狀態」下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和適應上的某些差異性,以及發病過程中對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疾病發展的傾向性。既然是在「生理狀態」下的差異性和傾向性,那麼任何體質都不應該有明顯的「病理」表現。
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中醫體質學》將人體體質分成九類,然而其中並無酸性體質的說法。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院在2009年的闢謠聲明中也曾指出,「人體並無酸性與鹼性體質之分」。可見,在正統的西醫和中醫里,都沒有「酸性體質」的概念與說法。酸性體質是既不懂中醫也不懂西醫的人炮製出來的偽概念。
事實上,人體具有多種體液,pH值各不相同。健康人體血漿的pH值在7.35~7.45之間,胃液pH值0.9~1.5,尿液 pH值4.5~8.0、唾液 6.6~7.1、精液 7.1~8.0、腦脊液 7.13~7.34、胰液7.8~8.4。
「酸性體質」中的「酸性」指的是血液的酸鹼度,酸性體質支持者也承認「正常血液的pH值是7.35~7.45」,即健康人體的血液呈弱鹼性。但對於酸性體質的定義,其支持者內部存在分歧。根據網上的言論,部分認為「血液pH小於7.35的就是酸性體質」;另一些支持者知道在西醫里,血液pH小於7.35時就會出現酸中毒,所以他們在7.35~7.45這一範圍內做文章,「血液正常的pH值應該是7.4,小於7.35確實是酸中毒,但即使你的血液pH大於7.35沒有出現酸中毒,但只要小於7.4,那就屬於酸性體質」。
前一種說法根本就不值一駁,不管什麼體質的人,血液pH
2. 酸性和鹼性食物能改變人體的酸鹼平衡嗎?人體如何維持血液的酸鹼平衡?
多吃鹼性食物,少食酸性食物可以改變身體的pH值(酸鹼度),這種說法完全違背人體的生物化學理論。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過酸或過鹼都會導致蛋白質失去活性,並且這一失活過程是不可逆的。事實上,只有血液的pH值維持在非常狹窄的範圍內,人體各系統才能正常發揮功能。為此,人體有三大機制來嚴格調節血液的酸鹼平衡:血液中的化學緩衝系統、呼吸系統和腎臟系統。
一旦血液中的H+濃度出現改變,第一道防線——人體血液中的化學緩衝系統(碳酸氫鹽、磷酸鹽、血漿蛋白、血紅蛋白和氧合血紅蛋白)立馬響應,通過結合(而非消除)H+來穩定血液的pH值,試圖將這一改變降到最小。
第二道防線是呼吸系統,響應時間在幾分鐘左右,通過呼出二氧化碳,即排出多餘碳酸,來防止血液中H+濃度過高。
當前兩道防線不足以維持血液酸鹼平衡時,響應速度更加緩慢的第三道防線,腎臟開始發揮排酸或排鹼作用。雖然,腎臟響應較慢,大約需要幾個小時到幾天,但卻是最強大的酸鹼平衡調節系統。
短期吃「鹼性食物」或者喝「鹼性水」不可能(顯著)改變正常人體血液的酸鹼度。若長期的、大量的、單一的攝入酸性食物,則會讓腎臟持續高強度超負荷工作,出現調節酸鹼能力下降。
如果以上三種血液的酸鹼調節系統出現異常,人體就會因為pH過低或過高而出現酸中毒或鹼中毒癥狀,甚至出現生命危險。當血液pH大於6.8小於7.35,或大於7.45小於8.0時,人只能存活幾個小時。所以,腎臟疾病的患者需要依賴血液透析,肺功能障礙患者需要依賴呼吸機,來避免哪怕一點點的酸鹼平衡失調。
至於血液pH值的測定,不能用尿液的pH來代替,更無法用尿液pH試紙來測量。前面提到,尿液的pH值在4.5~8.0之間,既能呈酸性也能呈鹼性,變化範圍巨大。食物、飲品與營養補充品也確實會影響到尿液的酸鹼性。但事實上,正是因為腎臟強大的酸鹼平衡調解能力,多餘的酸或鹼才會通過尿液排出,尿液pH才會有如此大的取值範圍。尿液過酸或過鹼都是為了維持血液的酸鹼平衡,不能因為尿液pH值過低就說人體呈酸性體質。尿液pH值不代表血液的pH值,尿液pH試紙也不可能測量出血液的pH值。血液pH值的測定異常嚴格,要求專業的醫學儀器,如血氣酸鹼分析儀,才能得出準確可信的數據。
3. 酸性體質更易患病?更易患癌?
既然「人體並無酸性體質與鹼性體質之分」,同時人體具有眾多酸鹼平衡調節系統,「酸性體質更易患病或更易患癌」「酸性食物可以改變身體pH值平衡」「鹼性食物可以維持身體機能正常,保持身體健康,並且可以預防和抵禦癌症」說法也就不攻自破。
美國癌症研究所(American Institute forCancer Research,AICR)在其官網上的闢謠中稱,「實驗室研究確實表明,癌細胞可以在酸性(pH值低)環境中快速生長,而在鹼性環境(PH值高)中無法生存。然而實際上,要改變人體的細胞生長環境,創造酸性低、不利於癌細胞生長的環境幾乎是不可能的。」
美國癌症研究所(AICR)在建議中提到,「飲食可極大的影響一個人患癌風險,但食物的酸鹼性並不是影響因素。關注真正會影響患癌風險的飲食選擇才是正道:食用各種各樣的蔬菜、水果、全麥與全豆等粗糧;少吃紅肉與加工肉製品;飲酒需適量。」
盛諾一家評論酸性體質是「中西結合」炮製出來的偽概念。人體血液的酸鹼平衡受到嚴格調節,不是吃些鹼性食物或者鹼性保健品或喝些弱鹼性水就可以改變的,鹼性食物可以預防疾病、延緩衰老、預防癌症的說法純屬空穴來風。飲食確實會影響患癌風險,但食物的酸鹼度卻不是影響因素。美國癌症研究所(AICR)於2007年出版的《食物、營養、體格鍛煉和癌症預防:全球視角》可為大眾提供可靠的防癌指南。這本報告由世界癌症研究基金(World Cancer ResearchFund)資助,200多名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參與了報告準備和撰寫,篩查的研究達50多萬,最終找出7000餘項相關的研究,結果由21個世界頂級專家進行評估。
信息來源
Hall J E. Guyton and Hall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Enhanced E-book[M]. Elsevier Health Sciences, 2010.http://preventcancer.aicr.org/site/News2?page=NewsArticleid=13914news_iv_ctrl=0abbr=pr_http://www.hopkinsmedicine.org/kimmel_cancer_center/news_events/featured/cancer_update_email_it_is_a_hoax.htmlhttp://www.guokr.com/article/5080/http://www.liuyanbaike.com/article/133/http://health.sohu.com/s2008/suanxingtizhi/雖然已經有正確答案了,但混在大量無關細節中看著還是費勁。我給簡化一下吧。
除了體液確實為弱鹼性之外,問題里對於酸鹼性的所有理解都是錯的。人體的酸來源不是外源酸,食物酸人是不吸收的;人體酸來源是內源酸——生物活動需要能量來驅動,能量主要來源於葡萄糖氧化,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碳酸就有了。放任不管會酸中毒。於是人體通過肺排出二氧化碳,減少碳酸生成,但這隻能減輕酸性,並不能給出弱鹼性的體液。腎臟可將碳酸拆成氫離子酸根和鹼性的碳酸氫根,而後將氫離子排入尿中,碳酸氫根釋放入血。所以體液鹼化是以尿液酸化為代價的。綜上所述,肺臟減少酸產生、腎臟產鹼,共同防止體液酸化。所以呼吸障礙時,二氧化碳滯留於體內,引起所謂呼吸性酸中毒;腎衰竭時,無法產生足夠鹼,稱為代謝性酸中毒。參考資料任何一個版本的《病理生理學》初三化學和高中化學已經很好的解釋過題主的問題,雖然不是十分細緻,但基本原理已經說的十分清晰。所以。。。
1 人喘氣排出CO2 就是酸性的 .2 沒有"系統內酸鹼度總和守恆" 這一定律.3 食物酸鹼什麼的, 本身就是騙人玩兒的.
自己一肚子鹽酸,怕毛啊
人的體液中有強大的緩衝酸鹼對,能在幾乎所有的情況下將血液的pH保持在7.35-7.45之間。如果血液pH顯著偏離這個範圍,就將死亡。
而食物的所謂「酸鹼理論」是徹頭徹尾的偽科學。你吃的所謂的酸性食物或鹼性食物幾乎不會讓血液pH有什麼波動。不然你隨便吃點兒「酸性食物」然後血液pH就降到7.0然後你就死了。什麼是酸性和鹼性呢?就是電子在分子外層的張揚程度。誰家電子在外面丑顯擺,這是鹼性;那家電子藏得很嚴實,就像他們家錢一樣,他們家孩子(質子,H+)經常一分錢不帶在外面遊盪,這是酸性。通常活潑金屬表現鹼性,因為它外層的s電子秉性外向。非金屬呈酸性,但在組成大分子時,構成複雜的電子軌道(化學鍵),可以讓電子在分子外層裝點門面,這樣就呈現中性,甚至鹼性。但如果把大分子拆了,降解了,酸性本質就表現出來,有機物腐敗就是這樣的過程。
因此說食物,本質都是酸性的。即便食物本身沒顯示出酸性,代謝降解以後肯定是酸性的,為什麼呢?因為有機物都是碳為骨架的,到根上,二氧化碳是酸性的。食物都是酸性的,我們吃進這麼多酸進去,身體酸鹼平衡怎麼實現呢?呼吸。我們呼出二氧化碳,就是將吃進去食物的酸性排出了。
儘管我們身體局部嚴重偏離平衡點,比如胃腸(嚴格說來這是體外),通常組織內部對酸鹼異常敏感,不會說你吃點什麼就改變的,真要改變了,那是要命的。比如有一項測試叫MVV,最大自主通氣量,就是用最大的深度,最快的速度呼吸約10秒鐘,以求呼吸了最大體積的空氣。做完這個測試,人總要眼冒金星(不信的馬上自己試),為什麼呢?因為排出了過多的二氧化碳,血液比較偏鹼性點,視網膜神經工作就不正常了。想想,說吃什麼讓身體變鹼性,益健康,靠譜嗎?還見過一個病例:一小女孩,一生氣很容易休克。多家醫院無解,到協和才找到原因:女孩生氣的時候就大喘氣(許多孩子都如此),因此二氧化碳過量流失,呈血液鹼中毒,加之她這方面神經系統特別敏感,導致休克。
隨時間縱向比身體的酸鹼度是很有規律,很穩定的;可橫向比,雖然我們都叫人,個體差異又是很明顯,因此不要盲目跟別人學。體液偏酸性的人,把自己的牙都化了----容易得齲齒;體液偏鹼性的人牙齒容易結石,以後接吻的時候仔細品品,看能不能償出差別?題主請深呼吸到眼冒金星四肢發麻,恭喜你獲得了成就:呼吸性鹼中毒
首先你上述說的水果,大多是鹼性食物。而肉、蛋等食物,是酸性食物。
其次在人體內,含有多個緩衝離子對,在十二指腸內有碳酸氫鹽(HCO3-)緩衝液,可以緩衝胃酸排入造成的PH下降,從而保證小腸內的環境。而血液中含有的磷酸氫鹽-磷酸二氫鹽緩衝對,可以緩衝大量的酸鹼物質。學過無機化學的可以嘗試計算一下。20攝氏度環境下,如果向900mL水中加入100mL 1mol/L的鹽酸,PH會從7下降到1,但如果向900mL(HPO4 2-/H2PO4-)溶液中加入,PH可能只有零點幾的變化。多讀書。高中生物必修三,內環境和穩態。
人體內有緩衝對
1. 可以產生氫離子的為酸 可以接受氫離子的為鹼 。
2.人體弱鹼性指內環境,即細胞外液(血漿,組織間液,淋巴)保持7.35-7.45。食入物質的氫離子要吸收(大多在小腸)進入血液才可以考慮影響體內酸鹼。這樣就可以分吸收前,吸收後。吸收前:其實胃內胃酸pH就1.5左右= =。但胃黏膜有「物化防火牆」——黏液-碳酸氫鹽屏障,保護中和,除非過被破壞掉。向下十二指腸接受富含碳酸氫根胰液 至小腸pH弱鹼性,7.6 。過多。
吸收後:1,緩衝對 如前面答主所述。2,肺 調整呼吸,呼出CO2,減少可揮發酸H2CO3。3,腎排出多餘H,回收HCO3-。
醫學生一枚,如有錯誤,多多指教⊙_⊙。鉀啊鈉啊跟一些弱酸根在一起的時候,一水解就鹼了
很多人都在嘲笑題主,可是你們到底知道為什麼水果是鹼性而不是酸性嗎?知道機體怎麼調節酸鹼平衡嗎?知乎就是用來學習的,不是用來嘲諷的!!
體液中的酸性或鹼性物質可以來自體內的細胞分解代謝,也可以從體外攝入。酸性物質主要通過體內代謝產生,鹼性物質主要來自食物。1.酸的來源①揮發酸:糖、脂肪、蛋白質在其分解代謝中,氧化的最終產物是二氧化碳,與水結合生成碳酸,是機體在代謝過程中產生的最多的酸性物質。組織細胞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量也是相當可觀的,正常成人在安靜狀態下每天可產生300~400L,也是體內酸性物質的一大重要來源。②固定酸:一般情況下,固定酸的主要來源是蛋白質的分解代謝(硫酸、磷酸和尿酸),因此,體內固定酸的生成量與食物中蛋白質的攝入量成正比。2.鹼的來源:體內鹼性物質主要來自於食物,特別是蔬菜、瓜果中所含的有機酸鹽,均可與氫離子反應,分別轉化為對應的酸,鈉離子、或鉀離子則可以與碳酸氫根結合生成鹼性鹽。人體鹼的生成量與酸相比則少的多,辣么機體是如何調節酸鹼平衡的呢?ㄟ( ▔, ▔ )ㄏ①血液的緩衝作用:血液的緩衝系統主要有碳酸氫鹽緩衝系統、磷酸鹽緩衝系統、血漿蛋白緩衝系統、血紅蛋白和氧合血紅蛋白緩衝系統五種。碳酸氫鹽緩衝系統不能緩衝揮發酸,揮發酸的緩衝主要靠非碳酸氫鹽緩衝系統,特別是血紅蛋白和氧合血紅蛋白緩衝,而固定酸和鹼能被所有的緩衝系統緩衝,其中碳酸氫鹽緩衝系統尤為重要。②肺的調節作用:肺在酸鹼平衡中的作用是通過改變二氧化碳的排出量來調節血漿揮發酸濃度,使血漿中碳酸氫根和碳酸比值接近正常(大概20),以維持PH相對平衡。③組織細胞的調節作用:細胞的緩衝作用是通過離子交換進行的,如氫鉀交換、氫鈉交換、鈉鉀交換。④腎的調節作用:腎對酸鹼平衡的調節主要通過腎小管細胞的活動來實現的。腎小管上皮細胞在不斷的分泌氫離子的同時,將腎小球濾過的碳酸氫鈉重吸收入血,防止細胞外液碳酸氫鈉丟失。上述四方面調節因素中,血液緩衝系統反應最為迅速,腎的調節作用發揮較緩慢,但效率高,作用持久。(*/ω\*)臭表臉求贊通過謠言保持。
.........認真答題的分割線.........
其實原因如下:
人體中有一種物質叫氫氧化氫或稱羥基酸。這種物質有一個特性就是同時含有酸性的H根和鹼性的OH根。我們知道H根是一種化合物產生酸性的原因,比如鹽酸HCl,硫酸H2SO4。而OH根是形成鹼性的原因,比如燒鹼NaOH。
氫氧化氫的這一特性被人體利用,可以解決食物的酸鹼性偏移問題。吃到酸性食物,氫氧化氫釋放OH與之結合,反之釋放H根,所以食物的酸鹼性就可以被中和了,而不是產生什麼弱鹼性。
............深藏功與名的分割線.............
人體是弱鹼性,這不是謠言。
很多人利用弱鹼性做商業文章,放出謠言說這個可以弱鹼那個可以弱鹼,但實際上保持弱鹼性和用那些產品無關。
(竟然酸鹼飲食偽科學活生生的例子出現了!去看@聽雨的答案!)
具體原理很多人已經說了,不贅言。
我原本以為這麼低級的釣魚在知乎完全算不上釣魚…
成功地引出真正懂行的紛紛作答,我也算功德圓滿了。請去贊他們然後摺疊我謝謝。
【勿再贊】人體是如何保持弱鹼性的,我們吃的酸性東西多,鹼性東西少,人體如何中和了這些酸?修改
檸檬,橙子,草莓,糖,醋,都是酸性,鹼性食物少之又少。好像只有松花蛋是鹼性。但人體又是弱鹼性的,所以人體必定有中和酸的機制。是什麼呢?
----回答----
水果, 包括醋 , 都是鹼性食品. 對., 你沒看錯.
不存在什麼中和酸的機制, 先想想你的胃裡產生的是什麼? 胃酸. 類鹽酸的物質.如果你胃酸分泌過多, 可以適當服用鹼性藥物中和. 正常人何來中和酸的問題?鹼性食品和鹼性是一回事嗎?
當然不是. 就好像鹽不等於食鹽一樣.鹼性食品的劃分不是根據口感,而是根據食物在人體內最終的代謝產物來劃分的。如果代謝產物內含鈣、鎂、鉀、鈉等陽離子,即為鹼性食物; 反之,硫、磷較多的即為酸性食物,所以醋和蘋果味道雖酸卻是鹼性食物。含鉀、鈉、鈣、鎂等礦物質較多的食物,在體內的最終的代謝產物常呈鹼性。迄今為止,有關酸性體質和鹼性體質的說法在商業性期刊上出現的概率遠遠高於學術期刊,並且學術期刊多為質疑和批判。酸鹼食物的概念被認為是炒作宣傳意義大於科學研究意義。
其實不就是兩種緩衝劑,磷酸根離子和碳酸根離子
推薦閱讀:
※有沒有兩種細菌水火不相容,不能在一起生存?
※大腦如何分辨疼痛的強弱?
※為什麼壓力或緊急情況會導致腎上腺素分泌?
※胖對身體不好,人類為什麼沒進化出抑制肥胖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