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今天大陸的民謠和搖滾現狀?

可與十年前比,可與其他地域比。


先說下結論:

目前這10年確實搖滾和10年前比沒有太多進步甚至整體而言是在退步的。除了公認的90年代初的大爆發之外,個人覺得90年代末到2005年之前,依然是個春天,多樣性、各個領域的質量都相當不錯。

但是這十年,老樂隊們、藝人們還在堅持,質量依然沒有下降多少個別還有繼續提高,但是新冒出頭的數量大幅銳減。

大家可以自己數數看,現在活躍的樂隊藝人,有幾個是這五年冒出來的,有幾個是這十年冒出來的。

隨便一數,都是05年前出道的吧?對不對?

但是,現在就是黎明前的黑暗,希望就在眼前。搖滾/電子的下個春天將在最近的5-10年內爆發。

而民謠,已經從10年開始,進入新的春天了。相信這幾年會更多的進入主流,星火燎原。

  • 1. 市場大環境

首先不論搖滾還是民謠,他就是娛樂產業的一部分。天天喊地下的是根本沒看清音樂的娛樂本質。不是地下決定搖滾的整體質量,而是地上決定搖滾的整體質量。地下有地下的價值,但是沒有地上能站著把錢掙了的,就不會有大量長久堅持的、高質量的地下。

而從2000以後全球唱片業的大衰退而論,全球的地上市場都在萎縮。中國的地上市場則幾乎到了崩潰邊緣,君不見現在幾個歌手靠發唱片能掙錢的?

但是這幾年開始,又有了回暖的跡象。尤其是演出市場的紅火,偏嚴肅一點點的音樂電視節目的進步和紅火,這讓地上搖滾、民謠有了新的生機。尤其是中央台的中國好歌曲,簡直搖滾、民謠扎堆啊。

這是個好事,越來越好的市場環境,一定會帶來越來越好的創作者和演繹者,也會帶來地下音樂的更好的生存環境。

  • 2. 歌迷環境

互聯網和mp3盜版雖然毀了傳統唱片工業,但是卻培養了無比龐大的歌迷也就是潛在消費人群。90年代我家鄉小城聽過搖滾的民謠的,都聚集在一個叫螞蟻音樂屋的唱片店和一個荒漠琴行,但凡聽過點的,互相都認識,就這麼一點人。

現在呢,2010年左右我回家,我原來的高中在籃球場舉辦社區居民消夏晚會,裡面的高中樂隊,就在彈Pink Floyd的作品了!底下還一堆小粉絲們,這是什麼概念!我相信現在高中隨便哪個班都能有聽過幾百張以上搖滾專輯的小孩子了吧?我到上大二,開通校園網之前,大概也就聽過100張搖滾專輯(那就已經是1500塊錢以上了啊,那時候我高中一個星期10塊錢零花錢,一個月能買2盤磁帶,其他的都買書了)。

所以在歌迷環境方面,應該在這幾年其實是越來越好了。我相信這些歌迷在有能力支出一部分錢在這方面的時候,也一樣會至少可以支持現場演出的。

-------------

修正,一些高中生表示他們那邊沒有誰聽過那麼多搖滾~~~~也許真的分地域的

-------------

  • 3. 校園樂隊環境

個人一直覺得,校園樂隊是搖滾的潛力所在,生命所在。因為基於中國特殊國情,在這十年,不上學就混社會的,我個人覺得裡面出很好樂隊的概率只會越來越低。而工作後再去組樂隊的(上學時候沒組過樂隊的),只能玩票了。

所以,好的樂手基本上都是校園時候就要組起樂隊走起來的,甚至風格已經定型的。

比如car sick cars,比如刺蝟,都是在上學時候就組隊一直到現在的。

校園樂隊環境如何呢?98年我上北郵,學校只有一個rainbow樂隊,玩beyond翻唱為主。02年我本科畢業,有師兄樂隊在翻Metallica,05年我研究生畢業,學校里有我這樣玩實驗、No Wave的,柿子這樣玩實驗電子和爵士的,有北方這樣玩前衛交響力量金屬的,有老吳的樂隊玩X Japan那種重金屬的,有別的學校玩流行朋克的。這幾年北郵的搖滾夜搞得越來越好,我有時候看到相關宣傳時候都有特別欣慰的感覺,風格越來越多樣化,樂隊越來越多,技術的平均值越來越好。

所以,不要灰心,我覺得這幾年就是黎明前的黑暗,我相信未來5-10年才是中國搖滾、民謠的再一次復興的年代,可以比肩90年代初那一次輝煌的年代。

不過呢,可能這次復興的搖滾,大家會說他們不是搖滾.......


完全同意 @郭佳的觀點,在我看來,這五年來中國搖滾音樂上基本是一潭死水

十年前出道的那些「當紅樂隊」,在這幾年間基本沒有創作出好作品,只是吃老本,演奏那些知名度高的作品,穿梭在各個音樂節間走穴賺錢。還有參加選秀的,以獲得更高的知名度,圈到更多的粉絲,吃老本吃的更加美味,走穴賺更多的錢。

而市場彷彿也心安理得的接受了這些「當紅樂隊」吃老本,這是11年北京草莓音樂節的陣容:

2011草莓音樂節將當下國內最當紅樂隊幾乎一網打盡,謝天笑、重塑雕像的權利、後海大鯊魚、二手玫瑰、痛仰、腦濁、萬能青年旅店、扭曲機器、反光鏡、刺蝟、旅行團、聲音碎片、頂樓馬戲團、杭蓋、液氧罐頭、左右、病蛹、夜叉,每一支都足以令台下全場瘋狂。

怎麼樣,是不是覺得恍如隔世,跟現在音樂節陣容基本沒啥區別?五年沒有新的現象級樂隊,這在歐美樂壇幾乎是不可想像的。

雖然音樂上毫無建樹,但是國內的音樂市場確實是呈指數增長趨勢。拿逃跑計劃舉例,五年前在天津的某club看了他們一場,一兩百人的場子愣沒站滿。現在估計把他們放到同樣的場地里,馬曉東會被迷妹們摸死。

這當然是好事,有市場才有錢賺,有錢賺才會有新的人玩音樂,玩的人越多平均水平就越高。不指望靠錢能砸出Sonic Youth或者Radiohead,但是複製幾個Carsick Cars啦刺蝟啦還是沒那麼難的。而且音樂這個東西在網路時代走紅也是超級快,草東幾乎是一夜之間就紅了么不是。總之對於未來的中國土搖我還是十分樂觀的,只要大家老老實實掏錢,好樂隊總會有的。


搖滾民謠化,民謠流行化。


我覺得每一個今天都是最好的時代。

今天比十年前,多了發達的資訊平台,多了實時通訊軟體,多了那麼多電台電視台視頻網站,多了那麼多的音樂節舞台(先不論水平高低,先有數量才能論質量),多了那麼多的歌迷和觀眾。

今天比昨天,絕對是更好的,未來會更好,因為大家都在努力。


民謠 嘻哈 搖滾,我相信他們唱出來的詩都是被生活按在地上打出來的。

民謠被打完之後,看著自己的鼻血覺得像是昨夜偷偷綻放的那朵紅花,哦對,他們的詩里還不能少了姑娘這個詞兒。民謠什麼也不怕,去醫院縫針沒醫保也不怕,現在不就數唱民謠的票子多麼?

搖滾被打完之後,站起來又一拳一拳的打了回去。伸出食指和小拇指的同時,還要緊咬下嘴唇,高吼rock。他們也追姑娘,靠的是一塊紅布,靠的是說yellow時門牙間的牙縫,靠的是扛下華語樂壇的半壁江山。曾經也很澎湃,那首螞蟻螞蟻能把大象給掐死,如今偶爾搶搶頭條,帶帶五角星的帽子。

嘻哈被打完之後,跑出去二十米遠,提著褲襠罵你娘。人家的罵娘不僅靠cnm三個字,人家那是一串都出來了。提前寫的詞兒還好,跟數來寶融合融合,人家也許不愛洗腳,卻玩命追求韻腳。可最要命的是,如果你們對他搞的是突然襲擊,他依然能一拽一拽的賤不兮兮的,提著褲襠罵你娘,因為人家還有freestyle。

如今有人攢了這麼一個局,請民謠 嘻哈 搖滾來吃茶,嘻哈來得晚,一嘴ABC,話也說不囫圇。人家敬兩位來得早,心想著那就收起那一句句cnm,笑眯眯的說peace yo homie。

搖滾口含金嗓子,點頭示意:來了?坐,來了就是客。

民謠手裡摟著傲寒,嘴上叼著大麻:用不用我教你幾個和弦?悄摸告訴你,唱啥都能用。


搖滾與民謠已經成為了大多數青年頹廢和反叛的借口

大多數音樂人不是吃老本就是創作一些詞藻華麗毫無意義的歌

歌詞里隨便加入一些髒話就可以讓聽眾高潮

注重編曲的寫不出好詞,寫得出好詞的唱不好歌

音樂節上無論民謠還是搖滾觀眾總是做出搖滾或我愛你的手勢

用搖滾和民謠去宣傳愛與和平始終是音樂人的一廂情願


現狀就是如果我不是因為哪天心血來潮主動去搜索相關的音樂或者相關的專題來聽一聽以外,根本不知道現狀是什麼


肯定是越來越不行了,國內外皆然。

這跟聽過多少東西關係不大,40年前也沒有互聯網,不妨礙出了很多牛逼音樂。

當然歐美整個底蘊跟中國不是一個數量級,瘦死的駱駝也比耗子大。


我是金屬黨出身,後來越聽越輕,終於成為民謠迷。

金屬沒啥好說的,國內金屬一直沒有很大進步的本質原因在於底蘊不夠。金屬是要深厚的交響樂基礎的。但是世界範圍內金屬都呈現退潮趨勢,時代使然。

搖滾方面,越來越細分化,風格越來越豐富。尤其後搖,後朋這一塊。音樂質量也進步很快。但是作為一個老逼,逐漸聽不懂他們唱的是什麼了。跟現在的比起來,早年間樂隊的音樂完成度其實還是比不上現在的孩子們的。只不過土搖的大旗是他們在絕境之中扛起來的,功德無量。

有些優秀的音樂人--比如個人特別喜歡的趙牧陽和蘇陽其實很難界定是搖滾還是民謠。通通裝進泛搖滾的框子里肯定沒錯。

民謠方面,作為當年和逼哥在破酒吧喝6塊一瓶的青島並多次喝醉的傢伙,跟欣喜看到逼哥吸金能力有了指數級成長。當年在個人網站上放支付寶求捐助的逼哥現在也是個流量明星了。

左小,趙雷,周雲鵬,萬曉利,小河,布衣樂隊這一代逐漸修成正果,成功進軍主流音樂與演出市場。黑撒的曹老師現在在知乎肥腸活躍。

根本上來說,中國特殊的市場情況決定了民謠與搖滾的受眾群體是整體上比較精英化的群體。而這群精英化群體大規模走上工作崗位,有了消費能力就導致了民謠市場的繁榮。

先民謠,後搖滾,最後出好的金屬樂隊這個是客觀規律,也是受眾群體的三步篩選之路。中國搖滾商業化的路其實才剛剛起步。


搖滾在香港的新勢力演出走上了頂峰,在張炬的車禍、何勇的禁演之後基本已經成為了回憶。

可是這些年又有很多搖滾,民謠樂隊冒了出來。

他們沒錢沒宣傳也沒有太多的熱情,心血來潮創作了幾首歌曲,玩著長者們、先驅們玩剩下的

他們開開小演唱會去去音樂節騙吃騙喝,和朋友們吹吹牛,和姑娘們打打炮

他們的歌靜靜地躺在那裡,直到某一天其中的一首在哪個音樂節目綜藝節目上被人唱了,他們才火起來

成千上萬的圍觀群眾跑到音樂網站上去留言,也能有商業演出了,也能上節目了,終於火起來了。節目上他們感慨著無人關注時的辛酸,生活的不易,至於他們付出多少努力,其實根本就沒啥努力。

和那些辛辛苦苦研究音樂創作音樂的人比起來,哪怕和普普通通認認真真工作的人比起來,他們就是愛玩,就是混子,不用苦練唱功鑽研樂理埋頭創作就能紅,就是想走個捷徑。搞個三大件吼兩嗓子就能組樂隊了,拿個吉他捏個和弦就是民謠了。

時無英雄,豎子成名。

國內的搖滾、民謠門檻太低了。樂隊歌手們質量低下 ,層次不齊,而且卻還有一幫腦袋空空的粉絲違背市場規律去配合他們。矯情的歌詞感動了粉絲,粉絲的意淫感動了粉絲自己,腦殘粉的支持又感動了樂隊,他們互相感動著,音樂卻沒有發展,創作也沒有發展,民謠也一塌糊塗。

很多歌手心中明白這個現狀,堅持著自己的選擇,也在痛苦煎熬著(比如李志)。很多歌手也看的清楚,變成了賺錢機器,恬不知恥地發著專輯接著商演(我猜好妹妹)。很多樂隊歌手本身就是智障,還在無法無天之中(類似GALA)......


音樂和社會大環境息息相關,你覺得我們的社會在進步,那麼音樂肯定是在發展的,排除第三方干預。你覺得社會在停步,音樂再進步,也只是是技術表現手法的改進。個人愚鈍,望指教。很贊同第一名的答案。


對外界(國外)的各類音樂吸收的多了,自然會進步~


理想:看山看水看姑娘 操天操地操空氣

現實:操山操水操姑娘 看天看地看空氣


現在會彈電吉的,再拉上個打鼓的,就敢說是搖滾的。可能路上還能遇到個彈貝斯的。

會彈木吉的,在有個小清新的調音,就敢說是民謠的。旅個游賣個唱,文青都被他佔了。


唱片業不好混了,行業規模小了,人物也就少了。

姑娘 流浪 遠方 各種造句。

夢想 彷徨 故鄉 亦復如是。


個人感覺真心做音樂的人少了,出來的作品也可想而知了。十年前的搖滾樂帶著一種訴說,一種情緒的釋放或是對社會一些看法。現在的搖滾樂更多的趨於流行,少了些批判。另外,想說一點,一個歌者,最需要的往往是經歷,經歷豐富才可以寫出好歌。


民謠和搖滾基本上不分家了。

大的趨勢就是民謠金屬化朋克化,金屬和朋克民謠化。


:迄今我聽過的最生猛、最深刻的搖滾樂隊,沒有之一

羅大佑:只有一個羅大佑

許巍:有人說他忘卻了憤怒,我說他更接近真實

李志:四分浪蕩,六分想法

崔健:最後的老青年

張淺潛:我是個戰士我也有悲傷

尹吾:有些人一輩子只需一張專輯就足以被銘記

左小祖咒:再也沒有了愛的勞工的驚艷

竇唯:走自己的路還是好的,走的怎麼樣那就是另一說了

狗毛:no fucking superman

萬曉利:讓人有不會再去聽第二遍的衝動

張瑋瑋:平淡到讓人記不起

花粥:一半清新、一半矯飾

趙雷:純真的小青年

萬青:有想法,欠功底,文藝腔兒太濃

堯十三:再也沒有了瞎子的神韻

張楚:文藝不應是文藝腔兒

宋冬野:文藝病也是病,得治

周雲蓬:典型的沒音樂天賦,拚命擠出點什麼人文、意義的歌手(引用)

舌頭:不明白複製者怎麼可以上熱搜榜

盤古:盲目地煽動,盲目地反對,有時可能是另一種形式的傻逼

二手玫瑰:認認真真搞形式

謝天笑:搖滾界的鳳凰傳奇(引用)

痛仰:同謝天笑

「註:1.一些沒評論到的歌者可能是因為我接觸得少,或者認為他們太普通,沒有評論的必要。(事實上,上述名單里有太多太普通以至於沒有評論必要的歌者,但介於他們還挺紅,在一些所謂的文藝小清新眼裡高大偉岸,我想我也有必要潑一潑冷水。好吧,我挺無聊的╮(╯_╰)╭ )

2.由於獲取信息的不對稱,對一些人的評論難免會出現偏頗。如有偏頗,在此致歉。觀看楊瀾於2010年對崔健的訪談後,我修改了對他的看法,本以為他早已忘記了搖滾、在吃老本,才明白他直到這個年歲仍沒有停止對社會問題的思考。

3.所有評論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雷同,都是緣分。」

據說敵軍還有30秒到達戰場?


藝術 仍然是國家裡 最普遍的那一種便秘


中國搖滾根本沒有核,硬性和諧不允許硬核的出現,只有汪皮褲這種口水歌才能生存。


推薦閱讀:

怎樣評價中國搖滾?
搖滾樂在中國的發展如何?
搖滾、金屬樂在中國的前景?
如何看待西方音樂與中國文化相結合的各種嘗試?
如何會喜歡上死亡重金屬這種風格?

TAG:音樂 | 搖滾樂 | 民謠 | 中國搖滾 | 搖滾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