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美國人習慣簽名消費,而中國人幾乎都要設置密碼?
在現實生活和影視劇中.美國人在用銀行卡(信用卡)消費的時候從來沒有看到有輸入密碼的.而中國都要輸入密碼? 是消費習慣問題嗎?
簡單點說:是歷史遺留問題。
稍微解釋一下,就是當年美國在推廣信用卡的時候,各種刷卡機都還不能聯網,所以根本做不到實時去商家校驗密碼。而到了現在,讓全美的商家統一升級刷卡設備,各種投入也是不小的。而且商家們會很不爽:以前一直用得好好的,為什麼非要我再多買一台東西,然後再干同樣的事情?
而中國等國家推廣信用卡比較晚,推廣的時候,技術上就已經具備同步推廣實時密碼校驗的刷卡機了,所以自然就推廣憑密碼消費了。對了,再多說一點:注意到信用卡上的字,都是凸起來的嗎?這也是當年美國在沒有無線網路的情況下,為了移動手持設備刷卡而設計的。只要拿一張紙拓印出卡上的字,再簽名,就可以當作刷卡了。
在中國好像就很少見到這種刷卡形式了。但是為了避免持卡人到國外遇到這種情況不能刷卡,所以也大都遵循了這樣的設計(不排除有例外的)。但是儲蓄卡,我就見過很多字是不凸起來的。好不容易終於到了可以讓姐姐得瑟一下的Q咯……前面回答的內容里說的蠻清楚的……不過姐還是想用自己的角度講一下這個事情。以下內容,沒用……百度。在很久很久以前……遼闊的美洲大陸上,一群聰明的小商店,發明了一類特殊的小卡片。這個小卡片呢有個特殊的小功能,可以記賬,可以代替貨幣使用。當然至於是先充錢後付費……還是先記賬後充錢都是小事情。一開始的時候,大家都比較講信譽,找個小紙條啊,小本子啊記錄一下就好咯。不過隨著美國人民智力水平的提高,慢慢有人開始琢磨咱要不要糊弄糊弄商鋪,或者是商鋪糊弄糊弄客戶?不過商鋪也很厲害,估計在吃了幾回虧以後,開始使用拓字技術把卡號保存在一張紙上,然後再拿這個紙條去索要欠款。這樣你今天看到的銀行卡的雛形就誕生咯。好吧……你們都說歐洲好、美國好。其實人家是挺好的,不過……我真心不認為美國……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其實銀行卡的誕生和銀票的誕生有異曲同工咯。人家使用簽名很大程度是發展過程。這裡有個不可忽視的因素,社會的科技民用程度同發展總水平之間的匹配問題。
為什麼說科學技術在民用領域的應用?
我自創的小辭彙,你們隨便看隨便理解。如今大多數習以為常的工業品,當年……其實都是軍工產品,都第一時間提供給軍隊,作為戰爭機器出現的。(例如計算機、例如百萬噸的貨輪)遙想小塑料片的製作都需要大型設備,動輒工廠,動輒數百萬的設備(價格是個虛數)才能做出之時代……違法製作信用卡的成本,要比從信用卡詐騙中攫取的利益大多了。而社會發展程度,依然是現金貨幣流通和使用較為方便的狀態。那個時候能使用信用卡的,不敢說貴族富翁……也大體付的起賬啊。你給路邊一小孩送一信用卡,先不說孩子有沒有拿這個小卡片當飛鏢玩,就算能拿著去買東西,在當年那個條件下,估計沒有哪個商鋪肯受理這張卡。好吧……退一萬步說,這張卡真的被受理了……那,總得有個憑據不是。那個時候,現代密碼學理論還在大山裡和德國開戰呢……你想讓這麼高端、大氣的密碼學民用化?開玩笑呢……對於社會而言,密碼學可能還是個不存在的」存在「學科。第一反應當然是簽字啊……於是這個傳統就被保留了下來。至於今天為什麼還用簽字?第一、習慣。第二、美帝國主義屬於難度較低的副本,一個美國人只要別過於偷懶耍滑,好好工作都能吃得飽、穿的暖。於個人而言……而違法使用信用卡和犯罪,就是災難!大多數美國人都會很認真的對待自己的信用卡,於是一個比較好的經濟環境、社會環境、用卡環境就循序漸進中誕生咯。而與此同時,民用科技的進步也實現了製作、偽造信用卡的技術門檻和成本降低……不過人家的社會發展水平高,使得信用卡詐騙的發案率明顯低於亞洲國家。換而言之,美國和歐洲的信用卡除CVN2(保證輸入卡號為真實持卡人),基本不用過於專心防備信用卡被盜。在線下交易中使用簽名,形式意義大於實際意義,大體是一種傾向於偏袒持卡人的認證方式。而人家國家信用卡詐騙發案率也不高……採取簽名的方式,更多的是為了保護持卡人利益。因為讓商戶去識別一張卡的簽名是否與簽名條預留相符,這顯然超過了一般商業活動參與方的承受能力。而這種偏袒,一定有其社會基礎的存在。而亞洲恰恰缺乏這一情形。第三、使用信用卡,大體還是需要驗證的。驗證分兩個部分:1、聯機交易……確定卡片交易合法性。2、驗證卡片簽名、密碼。大多數普通持卡人……他們一定不會注意到第一步。好吧,你們造么……每一筆交易後面,都有無數個無名Hero去維護第一步啊。至於第二步,我剛剛說過了,這是用卡環境的問題。中國如果使用簽名作為驗證方式,你要是丟了個萬八千的,別哭啊。姐姐抱抱……
最後我想為銀行卡說幾句公道話……1、不要隨意相信新聞媒體挑撥社會矛盾之任何企圖。銀行卡能有今天的方便易用,已經是最好的狀態。儘管依然在發展,在規避各種用卡風險,但是從數學角度講,目前銀行卡所採用的任何技術方案和手段都是可以破解的,所以不要追究什麼丟了錢,一定要不要銀行賠之類。沒意義……2、不要隨便就把中國和外國孤立開看問題……中國用密碼、美國歐洲用簽名……僅此而已。首先,簽名的法律效力不同。
在歐美,個人的簽名有很強的法律效力,簽名就代表了一個人的法律態度。(例如:商業合同並不是以公章而是以簽名來認證)在中國,個人簽名沒有那麼強的法律效力,大家覺得光是一個簽名很不正式,一定需要個額外的認證,所以信用卡剛剛在國內推廣的時候,用戶常常會覺得沒密碼很不安全。其次,和支票的大量使用有關,因為支票也是簽名的,信用卡某種程度和支票類似,所以用戶習慣也是簽名,簽名比使用密碼簡單,銀行為了鼓勵用戶大量使用信用卡,寧可冒風險,這也是歐美銀行會在丟卡24小時內承擔盜刷風險的原因。
然後,積累,因為大量使用簽名的支票、信用卡、合同等,歐美人一般都有經過設計的簽名(其實是鬼畫胡),而中國人很少。而歐美的相關機構(如銀行)和執法機構(如FBI)發展出了一整套鑒別偽造簽名的方法和相關的技術工具(在漫長的和支票詐騙的鬥爭過程中),銀行從業人員也經過有效訓練,商鋪也有意識檢查簽名(在中國我就沒見過一個商鋪會檢查簽名的,在國外,如果簽名明顯不符,商鋪很可能要承擔盜刷責任),這使得簽名相關的安全風險控制手段比較成熟,反過來,由於網路盜竊,惡意POS機,偷窺等原因,密碼才是更容易丟失的。
第三,環境,現代的歐美沒有中國這麼猖獗的黑色產業鏈(當年有,都是玩支票詐騙的),也沒有那麼大量的小白級用戶。
補充一點,並非所有的情況都只依賴簽名,高額款項要查Photo ID,網購要提供CVV碼,加油站經常會要輸入Zip Code,這某種程度降低了風險。
而且,因為VISA/MASTER在網上購物的時候不需要驗證PIN碼(只要你卡上有VISA或MASTER標誌),所以,無論你的信用卡是否有PIN碼,盜卡者都可以拿去進行在線購物,所以PIN碼的保護作用有限,當然,現在很多網站要求驗證地址、Zipcode,不過這不是信用卡公司強制規定的,對盜卡者來說很簡單,去不驗證的網站就好。
再澄清一點,現在國內不少銀行也執行24小時賠付策略了,無論你用密碼還是簽名。美國現在也在改革。每次去美國我的信用卡信息都會被盜。法國也是。導致後來我離開英國只用運通卡,他們防盜監控做得不錯。
所有的信用卡都可以自己選擇是消費是憑密碼支付還是憑簽名。個人選擇而已。
其實這是因為承擔風險的人不同。
歐美簽字消費,承擔風險的一方是銀行,商家。如果出現錯誤,是銀行,商家在交易時對消費者簽字的審核不力,責任由銀行,商家來負。
中國的輸入密碼消費,實則是把交易風險轉嫁給了消費者,銀行是不用為風險負責的。
表面上看是輸入密碼更安全,其實對消費者而言,風險更高了,因為風險從銀行,商家,轉嫁到了消費者的身上
澳大利亞從今年開始,信用卡也只能用密碼,不能用簽名了。不過還有PayWave和PayPass,怎麼感覺盜刷更容易了……
中國信用卡開通之後也沒密碼好不好。用戶自願設定密碼,那是信用卡開通之後另一個額外的步驟,不是必須的。
中文筆畫多···
這根喜歡不喜歡沒什麼關係把,是安全性的保障問題。
我怎麼覺得國外卡都是帶晶元的 要密碼 回國反而都是簽字....
我國引入信用卡時間很晚,改革開放好幾年才有借記卡這種東西,又過了好幾年才有信用卡這種東西。本著財產安全的原則,憑密支付是最保險的了,我國銀聯旗下銀行卡產品一直秉承憑密+簽名原則。
國外就不一樣了。在美國,先是卡號與簽名支付這種原始手工方式,再後來有了磁條卡,支付就成了刷卡與簽名支付,再後來就出現了CVV碼這種無磁軌支付的異常方便的東西。現在在國外網購海淘,只要輸入國外信用卡號,姓名有效期還有cvv碼,你信用卡的錢就划走了。換句話說只要你在酒吧搭訕被要去名字再偷了錢包信用卡你錢財就不保了。
抑或是在餐廳結賬不小心被黑心服務員偷偷複製磁條。磁條卡不保險啊,要不怎麼大天朝強推IC卡。中國以安全為原則,外國以便捷為原則。
不過外國銀行很隨意。如果你國外信用卡被盜刷了?OK你告訴我你不用還了。
有錢,任性。
主要是盜刷是犯大罪作大死。打擊力度很大。國內的話。呵呵。國內銀行可是多找你錢都要打死你的。
PS:我就不說中國國內銀行的visa和mastercard借記卡在國內的無磁軌交易被屏蔽了。都是淚。中國被銀行坑了不好講理,比如你銀行卡突然多了很多錢,結果你們都是知道的,無期徒刑等著你。銀行的風險都轉嫁到個人身上了,左右都是個人承擔所以還不如設置密碼。
推薦閱讀:
※電影《風聲》中利用唱戲的曲調節奏等傳遞密碼在實際中可行嗎?
※電子簽名的認證、防篡改機制是怎麼實現的?
※Ulterior 第50關怎麼過啊?智商已欠費!
※這封包含二進位數碼和函數解析式的密信是什麼意思?
※銀行卡在境外消費和取現時,提示輸4位密碼,但密碼為6位,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