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依德和榮格誰的逼格更高?
著名心理學家榮格用了一些特定的辭彙來描述心靈的各個部分,包括意識(conscious)和潛意識(unconscious)在內。這些概念源自於他大量的臨床觀察經驗。榮格概念中的心理圖譜可劃分成兩個基本的區塊:意識與潛意識。潛意識又可以進一步地區分為個人潛意識和集體潛意識(collective unconscious),這個詞至今依然是討論心理學時使用最廣泛的辭彙。人類心靈的深度一如外在、「真實的」、集體意識的世界一樣的客觀真實。 心靈有四個層次:
一、個人意識(personal consciousness),或稱日常的覺察; 也稱自我,是人有意識的心智,是心靈中關於認知、感覺、思考以及記憶的那部分。
二、個人潛意識(personal unconscious),其之於個別心靈而言是獨特的,但無法被察覺;由心靈中曾經被意識到,但又被壓抑或遺忘,或一開始就沒有形成有意識的印象構成。
三、集體潛意識,是人類心靈普遍存在的結構;「集體潛意識」是榮格理論中最神秘的概念,理解集體潛意識就理解了榮格理論的最核心部分。集體潛意識反映了人類在以往的歷史演化進程中進程中的集體經驗,或者用榮格本人的話來說,它是"一種不可計數的千百年來人類祖先經驗的成績,一種每以實際僅僅增加極小極少變化和差異的史前社會生活經驗的回聲",不僅全部人類歷史的各個片斷能在集體潛意識中找到,而且進化為人類的靈長類動物或動物祖先的蹤跡也能在集體潛意識中發現。
四、集體意識(collective consciousness)的外在世界,有共同價值與形式的文化世界。 人格中最深、最不易碰觸到得層次。在榮格看來,如同我們每個人在個人潛意識裡積累並存放所有個人記憶檔案那樣,同樣人類集體作為一個種族,也在集體潛意識裡存放著人類和前人類物種的經驗。
榮格治療過大量病人,他晚年回憶,他分析過的夢,總數不下八萬.作為一位能夠一直深入到他人靈魂深處的醫生,許多曾經接受過榮格治療的病人,後來雖然恢復了健康,卻一直保留著對榮格的深刻記憶。
榮格的世界性聲譽:
1910年,榮格再次出席國際精神分析學大會並出任國際精神分析學學會的終身主席,後來因為與弗洛伊德發生分歧而辭去這一職務。1932年,以其深邃的思想、不懈的寫作和在自己領域中獨樹一幟的發現,獲蘇黎世城特別文學獎.1934年,創辦並出任日內瓦國際心理治療醫學會主席.1936年,獲美國哈佛大學榮譽博士頭銜.1938年,獲英國牛津大學榮譽博士頭銜,並成為英國皇家醫學學會成員.1943年,成為瑞士科學院榮譽院士.1945年,榮格七十誕辰之際,獲日內瓦大學榮譽博士頭銜。儘管生前就已經獲得了如此巨大的聲譽,榮格卻一如既往地保持著自己的「平民風度」,而僅僅在精神上顯得是一位「巨人」或「貴族」。然而,對於自己所面對的各種褒獎、崇拜、非議甚至是責難,榮格總是以他始終如一的謙遜視之。他似乎從來沒有站到過專家、學者或是大師的位置來看待任何問題。榮格是弗洛伊德的弟子,同時又是師門的叛逆者,按照某些社會聞過則喜的常理來說,敢在聖人雞蛋裡挑骨頭的人,Big當然是更高咯。
在談論弗洛伊德和榮格誰的Big更高之前,首先得亮出弗洛伊德金光閃閃的成就:1.弗洛伊德是心理學史上第一個對人格進行全面而深刻研究的心理學家;2.他創立的精神分析學派是一種深層次心理學的分析方法,精神分析是第一個心理病例和心理治療技術的體系,是各種心理治療流派發展的基礎;3.精神分析不僅對心理,也影響了當代的文學藝術、宗教、倫理學、歷史學等,影響波及了人類思想領域的各個方面。
但是就有人說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文學色彩太過濃厚(夢見氣球就是想起表妹的胸脯,羞羞有木有,刺破了你們有木有),方法缺乏嚴謹性,看上去更像是他個人解釋的匯總(你說得很有道理可是思路完全沒法複製,不能就光你一個人厲害呀)。
於是乎,以榮格為代表的新精神分析理論,開始走叛逆路線,雖然不至於啪啪打臉這麼嚴重。相較於經典分析理論,新精神分析理論的人格結構是自我而非本我,人格動力也由消極的內心衝突變為了更為積極的社會文化和人際關係,人格影響因素主要為社會文化和主管奮鬥,人格發展則突破了性心理階段,提出終身發展的觀點。
來簡單看看榮格大大的成長史。和老師弗洛伊德一樣,來自瑞士的榮格(1875-1961)也是學醫出身,從事精神治療,1907年榮格和弗洛伊德在維也納進行了13個小時的面談,算是正式拜師了。此後他陪同弗洛伊德訪美,並在老師的支持下出任國際精神分析協會的第一任主席,看上去二人相濡以沫很恩愛的樣子。然後(我要說然後了),在1912年他出版了《潛意識心理學》,二人矛盾加劇,斷了書信往來。此後的6年間,榮格出現個人精神危機,直到1921年《心理類型學》的出版才標誌危機結束。1944年後,榮格隱居在瑞士某個湖畔,探索人類心理的奧秘(嗯),直至去世。
榮格的理論中最重要的是人格結構理論,在他的理論中,人格作為一個整體被稱為精神或心靈,精神由意識、個人潛意識(the personal unconscious)和集體潛意識(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組成,其中集體潛意識是榮格理論的核心概念。它是人類中西發展的整個過程的沉積物。它是「一種不可計數的千百年來人類祖先經驗的沉積物,一種每一世紀僅增加極小極少變化和差異的事前社會生活經歷的回聲」。
前面我們講到,弗洛伊德和榮格的分歧始於《潛意識心理學》的出版,弗洛伊德將意識劃分為:前意識、意識、潛意識。而榮格則提出「集體潛意識」,「與個人潛意識不同,集體潛意識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共同的,因為它的內容到處都能找到。」所以跳出個人範圍,集體潛意識被賦予了更多社會意義,相比弗洛伊德過於局限的理論也更具有推廣性。
在集體潛意識中,原型(archetypes)是一種古老的意象,是那些經歷許多世代一直保持不變的經驗累積於心中的結果,是對某一外界刺激做出特定反應的先天遺傳傾向。有一些原型對形成個人的人格行為特別重要,比如人格面具(persona)、阿尼瑪(anima)、阿尼瑪斯(animus)、陰影(shadow)和自身(self)。比如人格面具是一個人公開展示的一面或精神的外部形象,目的是給人一個好的印象以便得到社會的承認。
舉個例子來說,空中乘務員總是給人溫柔而美好的感覺,用時興的網路用語說是「氣質」,其實她們並非生來如此,這種氣質是依據所扮演角色發展起來的,別人據以了解的那個人的那部分精神的外化表現。這一點區別於社會學中的擬劇論和情緒勞動,擬劇論中自身既是演員又是導演,是清楚地知道劇本走向的,包括在行動中表現出的精神狀態,情緒勞動的目的性和可操控性則更強,無需多言。而人格面具往往是潛意識中形成的,會在要求的情境下自覺激發,操控的痕迹也不如上述二者明顯。
而阿尼瑪(男性精神中所帶有的女性特徵)以及阿尼姆斯(女性精神中所帶有的男性特徵)等等都與社會交往緊密相關,並認為這些經驗可以通過遺傳積累起來,這從社會意義上更為深入地剖析了人的意識,與生理學的結合有待考證,也為榮格的理論籠罩上神秘色彩。
那麼集體潛意識的證據何在呢,它難道僅僅只是一個大膽的假設?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主張「夢的解析」,以個案為主要的研究單位,榮格既然將其社會意義拓展,那麼他的求證方法也更為廣泛。事實上,這一富有神秘色彩的理論通過對深化、文物象徵物、夢、精神、病人的自述甚至煉丹術的考察來證明。榮格認為,原始意向不僅僅在夢中表達出來,還會以藝術象徵、民間傳說和深化故事等形式出現。此外,精神疾病患者描述的內容是基於原型的意向。
說到這裡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這怎麼離科學越來越遠了?說到底還是個人的解釋決定一切嘛,這種言之有理的答案和弗洛伊德有什麼區別呢?既然「集體潛意識」表達的是一種共性,榮格認為如果存在著對我們每個人來說基本上是相同的集體潛意識,那麼就應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文化中找到某種形式的原型。尋找到了控制變數,那麼集體潛意識的呈現便更具有可證偽性。
除了榮格集體潛意識中的原型、特徵和證明方式外,需要補充說明的是,榮格的人格結構研究主要採用的是詞語聯想技術和釋夢技術。詞語聯想技術(word association)是一種研究情結的方法,通過被試對詞語的聯想內容及反應時、皮膚電頻率以及呼吸頻率的變化,探測隱藏在個人潛意識中的情節。這種方法在不同文化語言背景下進行研究十分有意義。至於釋夢技術和弗洛伊德的解析相似,無需贅述。
總的來看,榮格的是青出於藍的,但是老師弗洛伊德所建立的體系永遠都是基礎,意識三層次理論也是不可磨滅的經典。敢於挑戰權威的榮格砍掉了長歪的枝杈,但是別忘了是弗洛伊德種下了這棵樹。
這個問題恐怕並不明確,因為逼格這個詞的含義從不同角度會得出不同結論。弗洛伊德為心理學做過許多開創性的貢獻,但是榮格嘗試了從更加恢宏的角度分析人的心靈。論逼格恐怕難以比較。
大家好,偶是弗洛伊德,我覺得世界上所有人類行為和文明都是與性壓抑程度有關,什麼?你不承認?那你一定是性壓抑的太深了。大家好,我是榮格,我覺得世界上所有人類行為和文明都是出於每個人的理想和追求,什麼?你不承認?那你一定沒有理想沒有追求。
逼格這個詞用在科學家身上是一種不尊敬,即使是心理學家
推薦閱讀:
※怎樣界定「精神病人」與「正常人」的?
※大家如何理解過去和未來?
※曼陀羅繪畫有什麼功能?
※鍊金術和榮格心理學到底是什麼關係?
※榮格說的「往外看的人夢著,往內看的人醒著」出處是哪裡?原文是什麼?
TAG:榮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