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TD-SCDMA的在中國通信史上的歷史地位?

有感於這篇報道 TD專利長期免費成活雷鋒 曾與高通談判遭拒

TDSCDMA的最後一期招標去年也已經結束了


【轉載】中國標準TD-SCDMA之殤:2000億投資打水漂

(轉帖有點長,大家給點耐心看,挺有意思的)

TD-SCDMA網路可能是有史以來最短命的一張3G(第三代移動通信)網路。

財新記者從多位知情人士處獲悉,隨著4G時代的到來,中國移動將不再追加TD-SCDMA的新建投資。TD-SCDMA網路未來的目標是維護以保持網路穩定,逐步將過去發展的TD-SCDMA用戶過渡到4G(第四代移動通信)網路上。這意味著從現在開始,TD-SCDMA網路將走向自然衰亡。上距2009年1月3G牌照發放,TD-SCDMA網路從2萬個基站開始踏上商用之路,不過短短五年。

實際上,早在中國移動一年前上馬4G時明確將4G的語音服務回落到2G(第二代移動通信)網而不是3G網時,TD-SCDMA就已被放棄了。

或者說,在更早以前的2009年,當中國移動受命組建TD-SCDMA網時,便明確這張網只是一張過渡網路,要求製造商在組網時必須兼容TD-LTE(第四代移動通信的兩大標準之一,另一標準為LTE FDD),TD-SCDMA的命運就早已註定。

這是一張舉全國之力打造的3G網。儘管運營商被迫為之,多年來花在TD-SCDMA網路上的投資仍然不菲。根據野村證券的統計,截至2014年底,TD-SCDMA網路建設累計投資超過1880億元。加上中國移動投入的終端補貼、營銷資源,保守估計投入遠遠超過2000億元。

「現在,TD-SCDMA網路的利用率約30%。隨著TD-SCDMA用戶轉向4G,這筆巨大的投資永遠收不回來了。」野村證券副總裁黃樂平對財新記者說。

TD-SCDMA曾經賴以立足的「自主知識產權」,如今很清楚是一個被誇大的神話。中國一家知名設備廠商負責專利研究的中層告訴財新記者,有沒有TD-SCDMA都不影響中國企業的專利實力。一是在其他兩大國際3G標準裡面,中國企業經過多年研發已經擁有核心專利,如華為在WCDMA領域擁有的專利超過6%,在LTE里擁有的專利達到15%,中興在LTE里的專利也有13%;二是在一個國外無人使用的技術里,擁有再多的專利又有什麼用?何況,中國企業在TD-SCDMA里擁有的核心專利,業界主流的看法是只有百分之十幾,並不比中國企業在WCDMA及LTE里擁有的專利多。

「你不能因為在通用跑道上起步比別人晚,就以為不能追趕,轉而自己去挖一條跑道。現在看得很清楚了,挖的跑道最終還是拐到通用跑道上去了。」擁有30多年電信從業經驗並曾在中國知名電信製造商擔任高層的一位加拿大電信專家說,「中國的TD-SCDMA實際上是把中國的電信企業引上了一條背離主流技術的路,等於是花中國移動的錢,在錯誤的技術方向上,培養了一批無法跟上國際主流技術的企業。」

中國標準橫空出世

一位早期曾經積極為TD-SCDMA奔走的電信老專家,幾年前就開始後悔。他說:「我沒想到TD-SCDMA最後會演變成一場運動,會要求運營商只能上TD-SCDMA。我們的初衷不是這樣。」

他仍然認同當年支持TD-SCDMA成為國際3G標準。「在當時,這是一個必然的選擇。」他認為,2G時代,中國只是看懂和學會使用別人制定的標準,後來中國整個電信產業界都希望能真正參與3G標準制定,搞懂遊戲規則,同時為中國企業贏來一點話語權。

這位專家回憶:「世界無線電大會給3G分配的頻率有FDD和TDD兩種。GSM/WCDMA都是FDD頻率,國外廠商在FDD上耕耘了幾十年,中國廠商包括華為、中興都是剛剛起步,根本沒法競爭。而國外廠商關注TDD比較少,我們認為,中國在TDD領域提自己的標準,成功的希望要大一些。等成功之後,再慢慢深入到更多領域,一點點積累自己的實力。」

一開始,中國人曾經嘗試在WCDMA中增加話語權。其時,歐洲電信標準化協會(ETSI)宣布採用與國際合作的方式制定3G標準,特別是歡迎中國、日本、韓國加入。中國於是成立了3G無線傳輸技術評估協調組,由李金清、李默芳、曹淑敏、沈少艾等電信專家組成,參與歐洲3G標準的評估。他們參加了歐洲標準組織在西班牙舉行的3G標準討論大會,當時傾向於支持WCDMA。他們也希望將自己的技術融入歐洲的WCDMA技術標準里,還曾專門邀請歐洲標準組織來到中國,組織北京郵電大學、東南大學的電信專家們與他們討論。

「我們想著通過指出別人的WCDMA存在缺陷,趁機把自己的專利加進去,結果中國的幾個專家一說話就被人家駁了回來。他們提的問題別人早就考慮到了,每個參數都有理有據,連怎麼來的都說得清清楚楚。」 一位參與標準制定工作的專家感嘆,「我們根本沒有機會。」

轉向TD-SCDMA的過程來得突然。1998年6月29日,國際電信聯盟(ITU)規定的提交3G標準提案截止日的前一天,中國以「CATT」(郵電部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的名義提交了TD-SCDMA標準提案。而中國是在1998年初,才由時任國家郵電部科技司司長的周寰在一個內部會中提出,要提出中國自己的標準。之後周寰找到當時郵電科學技術研究院相關技術帶頭人李世鶴,請他主持,給定三個月拿出提案。

如果追根溯源,倉促上馬的TD-SCDMA 源自西門子的TD-CDMA技術。當時,西門子的這一方案因技術上過於繁複,在歐洲標準組織關於3G標準的競爭中已經敗給了愛立信、諾基亞等支持的WCDMA標準。用一位電信業內權威人士的說法,在西門子研究部參與3G研發的李萬林的推薦下,西門子決定用這一技術與中國人合作,由中國人來提出新的3G標準。「TD-SCDMA裡面真正中國人研發的專利主要就是智能天線。」上述電信權威人士說,按照李萬林當年的說法,郵科院的智能天線及相關技術正好解決了一些西門子方案無法解決的問題。

不過,智能天線在新標準里的作用在當時就有爭議。長期擔任中國移動總工程師的李默芳曾在歐洲標準組織介紹TD-SCDMA的智能天線有優勢,遭到一位外國專家的反駁:「天線技術可支撐任何無線傳輸技術,如果一個系統過分依賴天線,說明這個技術或許有缺陷。」李默芳當時無言以對,只能強硬表示中國的運營商要使用這個技術,希望納入國際標準。據與會人士透露,在整場討論中,焦點都集中在FDD的3G標準討論上,圍繞WCDMA、CDMA2000的標準融合成為爭論最熱烈的議題,而對TD-SCDMA的討論比較冷清。在頻譜的劃分上,TD一直就處於輔助地位。

郵電部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不久改製成為大唐集團。「大唐集團在各個場合都強調TD-SCDMA是中國主導的標準。但國際標準實際上是『有你、有我、也有他』,即便提交了提案,還需要各個成員共同討論形成真正的標準。大唐既然說是中國自己的標準,那你就自己做去吧。」上述參與標準制定的專家直言,「很長一段時間,TD-SCDMA提案幾乎無人理睬,沒人將這個提案轉化為標準。」

直到1999年國慶前夕,大唐集團負責標準制定工作的李軍找到時任中國移動技術部總負責人的李默芳,讓李默芳連夜奔赴德國參加運營商融合工作小組(OHG)大會,請OHG發函給國際標準組織,才真正啟動TD-SCDMA由提案向標準轉變的工作。

2000年5月,在國家信息產業部、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等運營商的強硬表態支持下,ITU(國際電信聯盟)正式宣布將中國提交的TD-SCDMA,與歐洲主導的WCDMA、美國主導的CDMA2000並列為三大3G國際標準。對TD-SCDMA的出爐,國外廠商反應冷淡,甚至有設備商稱「我們有能力做TD-SCDMA,但我們不會做」。

大唐很快將TD-SCDMA冠以「自主知識產權」之名,中國標準由此名揚四方。

大唐的煎熬與轉機

TD-SCDMA確定了3G國際標準的地位之後,大唐集團並不滿足其僅僅作為一個紙面的學術標準存在,而是全力以赴推動其成為一個實際的產業標準。

大唐將未來都押在TD-SCDMA上。2001年9月,時任大唐集團董事長周寰決定,集中大唐集團內部從事移動通信技術開發與產品製造的各類主要資源,組建大唐移動,全力以赴開發TD-SCDMA技術及其產品。這意味著大唐集團改變

WCDMA/CDMA2000/TD-SCDMA三大標準同時研發的策略,一心一意撲向並不成熟的TD-SCDMA。一旦TD-SCDMA失敗,大唐集團將無法像它的競爭對手那樣在其他3G技術上騰挪。

2002年2月,大唐移動成立,從一開始就面臨資金匱乏。在原大唐移動總裁唐如安看來,2002年-2004年間,大唐移動實際的資金用量不算大,「每年大概人民幣1億多到3億多」。但大唐移動自身盤子很小,註冊資本為1.5億元,現金只有8000多萬元,依靠自有財力無法支撐TD-SCDMA的研發。

為了融資,大唐移動幾乎接觸了在中國的所有一流投行,最後只與上海貝爾達成協議。2004年11月,上海貝爾向大唐移動注資1.5億元獲得3%的股份,另外投資1億元用於TD-SCDMA的研發。同時,上海貝爾向大唐移動開放—條生產線,用於TD-SCDMA基站的生產。這筆資金緩解了大唐移動的燃眉之急,但相較於其他設備商在WCDMA、CDMA2000上動輒幾十億元的研發經費,實在是少得可憐。

截至2007年底,大唐移動在TD-SCDMA上累計投入約20多億元,其中約60%是銀行貸款,約40%來自國家項目資金、技術有償轉讓、專利許可授權等。

一邊是大唐移動孤注一擲投資TD-SCDMA,一邊卻是遲遲不見啟動的TD-SCDMA市場。

時任信息產業部部長的吳基傳始終堅持市場為主、技術中立的態度。他曾在2000年12月的一次發布會上表示,TD-SCDMA雖然被列為國際3G通信標準,但不意味著它一定就是中國的3G通信標準。3G什麼時候上,以哪種方式上,最終還是要看需求,看市場,看應用。他還回顧了早期中國移動通信發展的經驗與教訓:第一代移動通信,也就是大哥大時代,中國採用歐洲的技術、美國的頻段,非驢非馬,結果沒有規模經濟性,設備昂貴,還不能漫遊;到了2G時代,中國採用了「原汁原味」的GSM技術,才創造了當時移動通信大發展的好局面。他的接任者王旭東對於發展TD-SCDMA也心存猶豫,覺得技術和時機並不成熟。

當時運營商也不太買TD-SCDMA的賬。「沒有運營商想要TD-SCDMA,因為大家都知道TD-SCDMA不成熟,若混合組網還好,獨立組網誰做誰虧。」一位運營商資深人士描述,「TD-SCDMA就像個不討喜的皮球,被運營商踢來踢去。」

大唐集團心急如焚。原大唐電信集團總工程師李世鶴在一次訪談中回憶過當時的窘境:為了TD-SCDMA,沒錢的時候把大院里的樓、地都抵押出去了。「如果那時垮下來,整個研究院、房子、地都沒有了。」

大唐集團必須推動TD-SCDMA儘快商用。在它的遊說之下,信產部劃分了155M頻率給TD-SCDMA,並與**、科技部一起支持TD-SCDMA產業聯盟成立,2004年還耗資7.08億元啟動TD-SCDMA研發和產業化項目。

在前述電信業權威人士看來,在這個階段,中國相關**部門對於TD-SCDMA雖然給予了必要的支持,但還保持克制,並沒有將整個中國電信產業的發展都押進去。

不過,這樣的支持不足以使已經在商業化進程中落後的TD-SCDMA被運營商接納。最終將發展TD-SCDMA推進為國家意志的,是2005年的一封信。據知情人士透露,周寰找到了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等重量級科學家,請他們聯名上書**相關部門,支持中國「自主創新」的TD-SCDMA。

信的後續影響極大。在當時舉國提倡自主創新的氛圍里,國內三大科研機構的領導聯名上書,引起了決策層的重視。高層批示:此事重大,關係到我國移動通信的發展方向。這被解讀為中國要「舉全國之力」做好TD-SCDMA。唐如安曾在回憶文章中直言不諱,稱只有上升為國家意志,TD才獲得了真正的出路。

2006年1月,新世紀的首次全國科技大會召開,TD-SCDMA與神州五號載人飛船、水稻超高產育種等一起,被列為「十五」期間自主創新取得的最具代表性的重大科技成就。

之後不到兩個星期,TD-SCDMA被明確定為中國3G通信標準。再接下來開展規模試驗、劃撥研發基金、進行友好用戶體驗等,TD-SCDMA的商用化進程明顯加快。

「整個氛圍都變了,一般會上很少聽到不同意見,都是講TD-SCDMA可以獨立組網,都是講TD-SCDMA的好。一次部里召開會議討論TD-SCDMA,李默芳提了不同意見,認為TD-SCDMA本身就不是最先進的,不可能成為3G的主導,後來就看不到她來參會了。」一位電信業內專家回憶稱。

李默芳從TD的早期支持者轉而反對獨立組網是有原因的。據中國移動內部人士透露,2005年大唐做驗證TD-SCDMA的獨立組網實驗,專家組考察時,一開始網路沒接通,後來大唐重新鼓搗了很久才接通網路,但中國移動後來了解到,那只是臨時性接通了,「做個樣子」。

2006年3月,中國移動宣布李默芳因年齡到點退休。業內不少人認為她是因為反對TD-SCDMA獨立組網而「被退休」。幾乎與此同時,TD-SCDMA在廈門、保定、青島三市開始規模試驗,真正由實驗室走向市場應用。

前述電信業內權威人士透露,當年三院士的信由周寰起草,但後來其中一位聽電信業內人士詳細講解後感覺不妥,曾希望有懂行的人再寫信遞上去,並且從此表態轉為謹慎。

中國移動逼上梁山

從外場試驗到規模試驗,運營商對於TD-SCDMA在商用化過程中暴露的問題已了如指掌。儘管高層已表態,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都在左躲右閃,希望避免發展TD的任務最終落在自己頭上。

2005年,時任中國移動總經理王建宙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我希望中國移動在切入3G的時候直接從現有最好的技術入手。」之後,他更明確中國移動要用更高速的HSPDA技術支持2008年的奧運會,這是WCDMA的向上演進技術。在此之前,中國移動的領導班子就達成了一致:在FDD頻段,中國移動由GSM平滑演進到WCDMA;在TDD頻段,採用TD-SCDMA,以滿足高密度地區的覆蓋。

這是一個以WCDMA為主的混合組網的設計。在2008年之前,中國移動從未想過自己將來只有TD-SCDMA這一張牌。2005年前後,包括中國移動在內,三家運營商都曾在全國多個城市搶建WCDMA試驗網,意欲生米煮成熟飯,搭上WCDMA的快船。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高級工程師李進良接受公開採訪時稱,2005年,全國有30多個城市建了80多個WCDMA網,有上千個基站。在TD的支持者看來,TD即將胎死腹中。李進良也是上書者之一,懇請國家立刻制止這種違規行為。**因此批複要求**和信息產業部聯合調查,電信運營商違規建設的WCDMA網路很快被拆除。中國移動只能將自己在廣州、深圳、廈門等地搭建的WCDMA網路改造成TD-SCDMA網路。

將中國移動綁上只能上TD-SCDMA這條船的推手是大唐集團。

「大唐擔心運營商同時有兩張3G牌照,會優先發展更成熟、具有更大經濟規模效益的WCDMA或CDMA2000,TD-SCDMA會被邊緣化,因此明確要求給運營商發一個『乾淨的牌照』。」前述曾在大型電信製造商任職高層的知情人士說。

2008年4月,前**參事郎志正聯合了另外兩名參事再次上書,明確建議由中國移動來做TD-SCDMA,理由是中國移動有用戶優勢、有充足的資金且是國際品牌。這一建議很快得到批示。

最終,中國移動被釘在了TD-SCDMA上。2008年5月5日,工信部召集三大運營商開會,要求「TD只能成功,不能失敗」。隨後的5月8日,中國移動董事長王建宙表態:中國移動將發展TD-SCDMA作為義不容辭的責任。至此,中國移動接盤TD-SCDMA大局已定。

2009年1月7日下午,工信部舉行了一個小型的內部發牌儀式,將TD-SCDMA給了中國移動,與此同時,中國聯通獲得WCDMA牌照、中國電信獲得CDMA2000牌照。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闞凱力,當時曾問中國電信科技委的一個負責人沒拿到WCDMA感覺如何。這位人士坦言,只要TD-SCDMA沒落到電信手裡,就是賺了。

一名中國移動前高層向財新記者透露,TD-SCDMA的技術到底怎麼樣,工信部心裡有數。只發一張TD-SCDMA牌,且發給中國移動,工信部實際上有平衡三大運營商的考慮。當時,還在信產部任副部長的奚國華在中國移動的年度大會上曾直言:讓中國移動一家獨大是**的失職。對主管**而言,讓中移動發展商業化落後的TD-SCDMA可謂一舉多得,一來對上面有交代,二來可平衡產業格局。犧牲的只有中國移動的正常發展。

對中國移動,2009年是一個轉折。財報顯示,2008年上半年,中國移動凈利潤為548億元,同比大增44.7%,而中國聯通、中國網通、中國電信凈利潤分別為44.2億元、58.77億元、126.3億元,合計起來剛達到中國移動的一半。拿到TD-SCDMA牌照的2009年,中國移動實現營業收入4521.03億元,同比增9.8%;凈利潤 1151.66億元,同比僅增長2.3%。

業內人士都心知肚明,中國移動拿到一手爛牌。中國移動獲得TD-SCDMA牌照之際,中國的TD-SCDMA僅有2萬多個基站,還算不上一張完整的3G網路,用戶總數不到42萬,且國際上找不到任何盟友。與之相較,同為3G國際標準的WCDMA已經非常成熟。2008年底,全球WCDMA商用網路已經有254個,其中超過90%的WCDMA網路升級到HSPA。全球WCDMA/HSPA用戶為2.87億,預計 2013年將超過18億。

從2009年到2013年,面對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的猛烈進攻,中國移動幾無還手之力。

曾經作為優勢的智能天線在組網時成了麻煩。一位參與網路建設的技術人員對財新記者直言:「TD-SCDMA天線像門板,特別大,裝在屋頂上,一颳風都快要把屋頂掀翻了。」中國移動不得不組織各大設備商進行技術攻關,改進天線、傳輸等各方面的問題。

面向用戶,中國移動也拿不出像樣的終端。相較於中國聯通、中國電信開售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等的成熟終端,中國移動一開始只能賣大唐、新郵通研發的低端機。中國移動不得不每年拿出數百億元補貼終端,用於推動TD-SCDMA終端產業鏈的成熟。

但是,由於高通不願生產TD-SCDMA晶元,中國移動遲遲不能獲得蘋果的青睞,只能眼睜睜看著它的競爭對手大打「蘋果」牌,硬生生搶走自己的高端用戶。

最難的還是網速上不去。3G相對2G的優勢就是數據傳輸速度。「無論是網路建設,還是終端,只要砸錢進去,給予一定時間,最終問題都會解決。但TD-SCDMA的技術本源決定了它的低速率,再怎麼優化也趕不上其他的3G標準。」一名曾主管中國移動技術部的高層稱。在中國移動的努力之下,TD-SCDMA網路經過了多輪優化,終端也由初期的種類極少變得豐富多樣。但它的速率多數情況下只能達到1兆/秒。至2013年,中國聯通的WCDMA下載速度普遍可達21兆/秒,未來可向42兆/秒、84兆/秒演進;中國電信的CDMA2000普遍達到3.1兆/秒,未來可向9.3兆/秒演進;但中國移動的TD-SCDMA只能達到2.8兆/秒,即便未來演進也只能達到3兆-4兆/秒。

先天不足,中國移動只能一邊繼續砸錢建設和優化TD-SCDMA網路,一邊眼睜睜看著市場份額不斷下滑。在3G剛開始商用的2009年,中國移動的用戶數為5.22億,在全國7.25億移動用戶中佔比達72%,其次為中國聯通,佔比20%,剛剛運營CDMA網路的中國電信佔比為8%。2013年11月,4G商用之前,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的移動用戶佔比分別為62.2%、 22.7%、 15.1%。

回歸主流的TDD LTE

從拿到TD-SCDMA這張牌開始,中國移動就在尋找出路。在內部,中國移動明確TD-SCDMA只是一個過渡網。

一位在電信行業地位很高的權威人士很早就建議中國移動與其投TD,不如儘早關注LTE(Long Term Evoluation,長期演進技術,為第四代移動通信的標準之一)。在他看來,2G時代的技術有兩種:GSM和CDMA;到3G,分別演化為WCDMA、CDMA2000;再往上走,都會走到LTE那條路上去。

國際標準組織3GPP關於LTE(4G)標準的研究是從2005年初開始的。2007年11月,3GPP接受了中國移動聯合27家公司提出的TDD LTE幀結構方案。前述電信製造商的前高層告訴財新記者,當時,國際上提的4G備選標準有Wimax、LTE,LTE又包括全球標準化組織提出的FDD LTE、TDD-LTE以及大唐提出的中國TDD-LTE。「中國移動非常清楚地知道,若再按照大唐的方式搞那套中國的TDD LTE標準,中國移動的4G將淪落到3G同樣的地步,於是中國移動積極斡旋,一方面勸大唐放棄一些自有標準,盡量與歐洲標準同步,一方面以中國移動的巨大市場說服愛立信,讓愛立信帶動其他設備商接受大唐在TD方面的堅持。最後,形成了一個融合的TDD-LTE標準,裡面保留了大唐提出的幀結構,其他多與LTE FDD一致。在中國,TDD LTE標準被叫做 『TD-LTE』。這是在當時的社會政治環境下,中國移動所能得到的最好結果了。」這位專家稱。

2008年2月,在TD-LTE標準達成一致之後,中國移動宣布加入英國沃達豐及美國Verizon的聯盟,共同研究LTE 4G技術,包括TD-LTE、 LTE FDD。隨後,王建宙在業績發布會上強調中國移動要密切關注LTE網路演進技術,並宣布TD-LTE正由信產部電信研究院牽頭,以大唐、中興、普天、展訊等廠商為核心加緊研發。

整個TD-SCDMA產業鏈都沉默地支持了中國移動的4G決策。TD產業聯盟秘書長楊驊對財新記者介紹,TD產業聯盟從2008年開始要求TD-SCDMA基站要兼容TD-LTE,基本上2009年開始建網的產品都是同時支持TD-SCDMA和TD-LTE的。至於2008年為支持奧運會在十個城市建設的TD-SCDMA網路,因為是2007年生產的基站,只支持TD-SCDMA,這批基站後來被替換掉。

「中國移動實際上在投資TD-SCDMA的同時就在為TD-LTE做準備。一旦上馬TD-LTE,不僅可以與TD-SCDMA共用核心網,還可以共用射頻天線、基站、基站架構和站址。」前述電信製造商的前高層解釋說。

2010年底,TD-SCDMA網路商用不到兩年,在中國移動推動下,工信部批複了TD-LTE工作小組提交的《TD-LTE規模技術試驗總體方案》。「當時,中國移動已騎虎難下,一是分配的TDD頻譜沒法做FDD LTE, 二是如果當時申請FDD LTE,不是打TD-SCDMA的臉嗎?工信部也不會同意。」上述高層坦言。

TD-LTE規模技術試驗啟動之後,王建宙在多個場合表示2011年將是TD-LTE的商用元年,並通過邀請工信部、**領導去試點城市體驗TD-LTE等方式強力推進TD-LTE發牌進程。「TD-SCDMA的既得利益者不願意看到TD-LTE這麼快起來,它們也在千方百計盡量延緩TD-LTE發牌。在雙方的拉鋸戰中,直到2013年12月,工信部才下定決心發放4G牌照。」中國移動內部人士分析。

同樣是考慮到TD-SCDMA產業鏈的利益,工信部給三大運營商都發了TD-LTE牌照。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叫苦不迭,卻寧願等LTE FDD牌照,也不願大規模建設TD-LTE網路。無奈之下,工信部在2014年6月批准中國聯通、中國電信開展混合組網實驗。對於中國移動,工信部堅持不許其進行LTE FDD 試驗。

一位電信業內權威人士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實際上,LTE FDD與TD-LTE 的內核一樣,不同的地方只在於射頻部分,就像一間屋子有兩個門,LTE FDD門大一點,TD-LTE是小門,但從門裡走進去之後看到的都是同樣的東西。」

LTE FDD是全球運營商普遍採用的技術。GSA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2月,全球共有93個國家商用244張LTE網路,包括219個LTE FDD網路和25個TD-LTE網路,其中有12個FDD/TDD雙模網路。

「走到TD-LTE,中國移動就算從TD-SCDMA裡面走出來了。一旦LTE FDD的門打開,中國移動完全可以走大門,與全球融為一體。不像TD-SCDMA,就算走到了屋子裡,裡面的操作也和別人不一樣。」上述電信業權威人士說。

提前上4G

2013年12月,工信部發放4G牌照之際,中國的3G用戶滲透率剛剛達到34.1%。「在海外,一般都是3G用戶滲透率超過50%之後,運營商才開始真正商用4G。中國從3G到4G的發展路徑很有中國特色。」前述電信製造商的前高層介紹說,「歐洲現在仍是以3G為主。」

這一切的根源在於TD-SCDMA。到了2013年,中國移動受TD-SCDMA之累的情勢已很明顯,為了平衡產業格局,中國只得提前上4G。「因為等待TD-SCDMA成熟,中國錯過了2003年發放3G牌照的最佳時機,沒有與全球走在同一時間點上。而2009年,中國硬要TD-SCDMA獨立組網,為了改變由技術劣勢影響而帶來的市場競爭力下降,中國移動只能迅速推動TD-LTE標準和市場的成熟,用4G彌補TD-SCDMA的不足。這也導致了中國4G的時間表提前。」前述製造商高層感嘆。

為儘快上馬4G,中國移動的TD-LTE基站建設規模從2012年的2萬個迅速增加到2013年的20萬個,再到2014年的70萬個,遠遠超過多年來TD-SCDMA基站的總和。

中國移動還為4G選擇了過渡性的語音方案。實際上,無論是TD-LTE還是FDD LTE,4G都是為數據傳輸而設計,都需要額外尋找語音解決方案。通常的解決方案有三種,一是VoLTE,即在LTE網路上增加一層系統,語音、數據都由LTE網路控制。該方案有利於提升客戶語音感知,但對LTE網路的連續覆蓋要求高、所需時間比較長,被業內普遍認為是終極解決方案;第二種是CSFB (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下稱回落方案),即上網時待在LTE網路上,打電話則從LTE網路切換到相應的承載語音的網路;第三種是雙待機方案,通過終端裡面的兩套通信系統同時待在設定的數據、語音兩張網路上。CSFB和雙待機都被稱為過渡方案。

少有運營商一步到位走到了VoLTE方案。在實行規模組網之前,全球多數運營商選擇使用回落方案來解決4G的語音服務。

在回落方案的選擇上,因為多數運營商一般4G採用FDD LTE制式,3G採用WCDMA/CDMA2000制式,直接由FDD LTE回落到WCDMA/CDMA2000,能保證同時打電話、上網,還能很好地解決國際漫遊、時延等問題。

中國移動的3G採用的是TD-SCDMA技術,在全球沒有任何參照。為了給用戶更好體驗,中國移動反覆討論解決方案:若從TD-LTE回落TD-SCDMA,用戶可以同時打電話、上網,但是受制於網路性能和網路覆蓋問題(特別是在室內深度覆蓋),用戶打電話的體驗可能會更不穩定,且3G覆蓋不到的地方要再從3G回落到2G,時延過長,甚至有可能中途斷掉,而且一旦到了國外就沒法漫遊;若回落到2G,用戶的通話時延可以減少,但沒法同步打電話、上網。

最好的語音解決方案自然是VoLTE。不過,VoLTE要2015年上半年才開始商用,中國移動2013年12月甫一發牌就推出了4G業務,根本等不及。中國移動最終選擇了回落和雙待機兩種方案。

至於回落到3G還是2G,中國移動最終選擇回落到2G網路上。「一是考慮到2G網路的覆蓋比較好,二是從用戶角度出發,打通電話是硬需求,用戶打不通電話的體驗要比不能同時打電話、上網嚴重得多。」中國移動內部人士介紹。

由TD-LTE回落到GSM,中國移動少有借鑒。為了讓4G能儘快商用,中國移動只能爭分奪秒地摸索解決辦法。目前,使用中國移動4G手機打電話的時延縮減到6-7秒的常規水平,打完電話可在1-2秒內瞬間返回4G網路。當然,對用戶而言,想用4G同時上網和打電話,暫時還是不可能的。

TD-SCDMA曾帶來的負能量現在轉化成中國移動手裡的籌碼。從產業鏈層面,國際主要設備商都沒有在TD-SCDMA方面投入過多研發,反而對TD-LTE投資巨大,譬如愛立信2005年即啟動了TD-LTE研發工程項目,分別在瑞典、加拿大、中國設立研發中心,投資規模是「非常非常大」; 諾西僅在杭州設立研發中心和全球首個TD-LTE開放實驗室,研發投入就高達數十億元。它們希望TD-LTE能儘快商用,無形中給工信部壓力。

從全球技術進程來看,LTE FDD的強勢鋪開也從另一方面推動了中國儘快上4G的決心。諾西中國區市場總監張健告訴財新記者,一般來說,在通信行業,技術差距在一年左右可以彌補,但如果差距拉長兩年或更長的時間,這個技術引導的產業可能就處於從屬地位,主流運營廠商只會跟進,不會將其作為重點。

美國運營商Verizon自2010年開始商用LTE FDD,之後不斷有運營商跟進LTE FDD網路。中國如果不願意讓TD-LTE成為邊緣化的技術,應該儘快發4G牌。

2013月12月,工信部向三大運營商發放了TD-LTE 4G牌照。出於保護TD-LTE產業發展考慮,工信部沒有發放LTE FDD牌照。這等於給了中國移動搶跑4G的機會。

失去的機會

在中國移動商用4G時,TD-SCDMA網路已經初具規模。數據顯示,截至今年年底,TD-SCDMA基站數達到50萬個,全面覆蓋所有城市及鄉鎮。野村證券統計,僅網路建設,中國移動在這張TD-SCDMA網路上耗資超過1880億元。

TD-SCDMA借著「自主知識產權」之名實現了大規模組網,但在電信業內,一個公開的秘密,就是與對於提升中國企業在電信製造領域的專利實力並無多大作用。

最根本的原因在於TD-SCDMA並不是中國自己研發出來的標準。一位曾見證過大唐、西門子合作的權威人士對財新記者說,TD-SCDMA實際上是西門子和大唐一起搞出來的,大唐最重要的貢獻是智能天線,系統主要用的是西門子的。

另一名參與標準制定的老專家認為,在TD-SCDMA裡面,大唐擁有一些核心專利,但絕對不是像想像中那麼多。

關於TD-SCDMA的專利,目前並沒有一個業界公認的權威統計,主要原因是應用太少,企業認為統計沒有意義。工信部電信研究院早年曾經做過一個TD-SCDMA專利的統計,結論是大唐的專利佔比為7.3%,中國企業的專利佔比大概是20%。不過,工信部電信研究院沒正式公布過統計結果,大唐也不認可這個統計結果。周寰堅持認為,3G三大標準的真正區別在接入網上。在接入網上,TD-SCDMA無線方面的專利90%都掌握在TD-SCDMA產業聯盟手中,其中大唐佔了70%。

「可以確定的是,在TD-SCDMA從提案變成標準的過程中,愛立信、西門子、摩托羅拉、北電等國外企業都參與了討論,雖然他們並沒有開發TD-SCDMA產品的計劃,卻在TD-SCDMA技術標準中安插了不少自己的專利,主要是用於防禦。」前述電信製造商的前高層稱。業內人士多估計,中國在TD-SCDMA上的專利為百分之十幾。

也是因為執著於中國專利,TD-SCDMA錯失了成為真正國際標準、全球使用的機會。在李默芳最初的設想中,世界無線電大會給3G分配的頻率包括FDD和TDD,作為TDD頻率的3G標準只有中國提交的TD-SCDMA,TD-SCDMA有望成為真正的全球標準。

「若3G早點發牌,在FDD頻率,中國的運營商可以根據既有的2G技術自主選擇3G標準;在TDD頻率,中國的運營商全部都用TD-SCDMA。」上述電信專家設想,等中國用好了TD-SCDMA,再讓全球都跟著用,不是不可能,「但可惜的是,中國直到2009年才發放3G牌照,還是以TD-SCDMA獨立組網的形式,國外運營商壓根就沒興趣了。」

TD-SCDMA至今只有中國使用,若不進行專利共享,很難吸引設備商尤其是國際通信廠商參與到TD-SCDMA產業鏈里來。如此一來,TD-SCDMA既收不到專利費,又沒法進行市場防禦,已經失去了影響市場的意義。

之後,TD-SCDMA也未能幫助中國企業在LTE里獲得更多話語權。「從技術角度,TD-SCDMA與TD-LTE的連續性不大,只能在5%的TDD標準里佔到10%左右。」一位電信設備商專利研究人員稱。

但是,楊驊對財新記者表示,從技術標準的角度,從TD-SCDMA到TD-LTE有接近10%的技術繼承性。

「現在,海外運營商正在試驗載波聚合技術,試圖用FDD頻率聚合TDD頻率。一旦成熟,中國當時推的TDD核心專利就徹底無用武之地了。」 前述參與標準制定的老專家呼籲,「中國應該趕緊推TDD聚合FDD的技術,譬如中國移動可以用TD-LTE融合LTE FDD,以便在未來的標準之爭里佔一席之地。」

一邊是中國通過力推TD-SCDMA標準獲得的專利面臨「架空」的危機,一邊卻是華為等設備商在主流技術里的專利實力不斷增強。

數據顯示,華為在無線通信領域國際標準中擁有2370件次基本專利;LTE/EPC領域已經在ETSI上聲明1099件基本專利,佔全球該領域的15%。緊密跟進主流技術的華為,在2003年12月建成了第一個正式投入商用的WCDMA網路,至2008年中國的TD-SCDMA商用前夕,已在國外斬獲100個WCDMA商用合同,如今更是超越愛立信成為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商。

前述電信業內權威人士認為,中國在TD-SCDMA里的專利大約是百分之十幾,主要集中在智能天線部分,其他專利都在國外廠商手中。現在看華為、中興,它們在WCDMA/CDMA2000以及LTE都有很多專利,與TD-SCDMA也差不多。他反問:「中國支持自主知識產權到底是支持什麼呢?我們應該在同樣的賽道上與別人競爭,而不是一看競爭壓力大就自己另外畫一條跑道。」

複雜的後遺症

截至2014年10月,中國移動公布的3G用戶數達到2.43億,在全國4.82億的3G用戶總盤子里佔比超過50%。這一數字看似龐大,實則摻雜水分。

在中國移動的統計中,凡是使用TD-SCDMA終端就算作3G用戶,包括早期發展的TD-SCDMA無線座機用戶。實際上,所謂的2.43億用戶中,很大一部分是沖著中國移動豐厚的補貼購買了終端,卻很少使用3G服務,是「拿著3G手機做著2G的事」,並沒有給中國移動帶來收入的增加。

TD-SCDMA網路的利用率一直不高。中國移動CEO李躍曾在出席2011年度業績會時坦言:中移動的3G網路2010年利用率為9.9%,2011年已升至13.8%,2012年的目標希望增至超過15%。

在移動互聯網啟動的黃金時期,TD-SCDMA實際上很少有人真正使用,這是中國移動最大的痛。一個更明顯的對比是:直到2014年10月底,已經發展五年多、擁有2.43億用戶的TD-SCDMA網路數據流量佔比還只有23%左右,而剛剛發展不到一年、擁有5000多萬用戶的TD-LTE網路數據流量佔比達到39%。

「曾經,中國移動某個地區的TD-SCDMA網路出了問題,壞了一個月也沒有人發現。」中國移動的一家設備供應商內部人士說。

現在,TD-SCDMA網路的作用已經不多:主要是在4G網路未覆蓋的地方提供網路數據服務,隨著中國移動的3G用戶升級或離開,它將自然消亡。

中國移動正全力以赴投入4G。統計顯示,今年6月,中國移動的4G用戶突破1394.3萬,之後以每月千萬量級的規模瘋長,至今年10月突破5000萬。而達到同樣的用戶規模,2G時代用了5年,3G時代用了3年。

與此同時,受4G網路條件和優惠政策影響,駐留在TD-SCDMA網路的用戶已經開始轉向4G。今年10月,中國移動3G用戶總數為2.43億戶,較上月下降157.1萬戶,為中國移動推出3G業務以來的首次下降。

TD-SCDMA作為數據承載網路的功能也受到挑戰。數據顯示,今年10月底,中國移動的4G網路承載了約39%的數據流量,超過2G/3G網路成為數據流量的主導;其次是2G網路承載了約38%的數據流量。TD-SCDMA承載的數據流量佔比只有23%。

中國移動已經調整了過去「四網協同」的網路策略。一位中國移動中層向財新記者透露,未來,中國移動將把更多投資放在打造一張4G精品網路上,通過對4G網路的不斷擴容和優化提升網路質量。他介紹說,在VoLTE成熟之前,4G的語音需要2G網路來承載,因此中國移動對2G網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還會有少量投資,主要是用於「補盲點」,目標是為了保語音。至於TD-SCDMA網路,則維持穩定,不再新增建設投資。

除了不可能收回的投資,TD-SCDMA網路給中國移動留下的還有一堆爛攤子。

TD-SCDMA網路上駐留了上億的用戶,現在中國移動不能貿然清網,只能等待用戶自然退網,這意味著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裡,中國移動需要維持2G/3G/4G三張網路並存的局面。網路複雜度高,網路之間如何協同、切換都給中國移動帶來更大挑戰。

「國外運營商很少長期同時運營三張網路,一般是2G/3G並存。4G到來之後,由於3G承接了大量的2G用戶,可以選擇清退2G網路,讓3G/4G並存。TD-SCDMA則給中國移動出了個大難題,因為3G用戶滲透率不高,且中國移動的4G網路選擇了將語音回落至2G,現在的中國移動根本離不開2G網路。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移動在積極推動VoLTE,希望能有一天用VoLTE取代2G語音服務。」上述電信製造商前高層分析。

網路複雜度高帶來各種各樣的問題讓中國移動備受其擾,也影響了4G用戶的體驗。中國移動一推出4G服務,一名難以忍受3G龜速的中國移動用戶就換了4G手機,升級到4G網路。她很快發現自己不能同時打電話、上網,而且通話質量也受到嚴重干擾,有時電話打到一半突然聽不到對方的聲音,有時撥出電話老半天也接不通,甚至有時會莫名其妙串話。

這並非孤例。財新記者了解到,隨著4G網路的鋪開,中國移動接到了大量的類似投訴。中國移動成立了專門的網路優化項目小組解決這些問題,包括金屬音、單通、串話等。

「在山西,單通是反映得最多的問題。」一名山西移動中層解釋,「原因很多,總結起來,一方面是網路越來越複雜,一方面是終端支持的制式越來越多,帶來許多新問題。」

對中國移動而言,儘快發展4G網路是跳出3G火坑的惟一可能,它只能在商用時點與用戶體驗之間平衡。前述電信製造商前高層對於中國移動的處境頗為理解。「TD-SCDMA只有中國使用,產業鏈已成孤島,中國移動如火車頭拖著產業鏈向前走,難免有獨木難支的吃力感。只要4G的語音過渡方案能被市場接受,中國移動就會力推全球融合的標準,然後不斷地優化改進。」他評論說。

在這種情況下,原本的包袱——TD-SCDMA轉而成了保護它的籌碼,也進一步改變了中國電信產業的發展進程和格局。

由於中國提前發放4G牌照,剛剛嘗到3G甜頭、還沒收回投資的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也迫不得已地跟著中國移動奔向4G,卻至今遲遲拿不到想要的牌照。儘管工信部6月27日批准了中國電信、中國聯通進行4G混合組網試驗,但在牌照未明之前,它們只能在**曖昧的表態下,讓不少已經搭好的4G網路「空轉」。這無疑又將拉長其投資回收期,電信產業和公司的發展路徑進一步被扭曲。

有「TD之父」之稱的李世鶴早年曾稱,TD-SCDMA在全世界都會得到運用。面對TD-SCDMA的現狀,他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堅稱,現在的TD-SCDMA發展得很好,它將中國的通信行業帶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從TD-SCDMA走到TD-LTE是一個自然的發展過程。

TD產業聯盟秘書長楊驊也堅持認為,TD-SCDMA改變了世界通信業的格局,使中國在全球通信業的技術標準里有了發言權。他還認為,TD在人才培養、引領創新、產業鏈養成等層面做出了貢獻。

大部分受訪的電信業內人士不同意上述看法。

前述電信製造商前高層認為,推動TD-SCDMA的過程既不符合市場規律,也沒有遵循技術規律,其客觀結果是過大於功。「它不僅讓中國移動用整個3G時代的市場來埋單,還影響到了用戶在現在4G網路中的體驗。」他說,「以國家意志強力推進TD-SCDMA,延緩了中國移動成為全球最大電信運營商的步伐,也使得所有運營商的戰略選擇變得困難,不得不在3G還沒收回投資的情況下就匆忙投入4G。」

「同時,它也引導中國的電信製造業走了一段不應該走的彎路,把有限的資源和智慧投入到了錯誤的方向。」這位專家說。

多位電信業內權威人士認為,「TD-SCDMA更大的影響是延誤了中國的整個電信市場,用戶和整個產業的發展都付出了代價。用戶在很長的時間裡,失去了享受更好移動互聯服務的機會,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TD-SCDMA阻礙了整個中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


如果當初的方案是給移動WCDMA(移動早就開始搞WCDMA試驗網),聯通把GSM給電信,專心運營CDMA系同時退PHS,電信則退PHS上TDS,現在不知會發展成怎麼樣。

但至少比起移動用5年都未能實現TDS高頻段的廣覆蓋,也沒有試圖和GSM聚合搞低頻TDS,然後TDD一開始試運行移動就直接棄療,搞通話回落GSM,TDS網未完全建成很多地方就開始把TDS基站下電,使得移動即將成為世界唯一2G+4G運營商的笑話要好。

----附錄分隔線----

給三家都一起發TDD牌照的事情可以說是TDS問題的延續,聯通、電信都不太買賬TDD,都是主建設FDD,使得移動在4G時代佔了嚴重先機。聯通早已在做退GSM的準備,不僅把G1800減少頻寬改成L1800,也已經在很多地方建設U900,L900應該也開始試驗了。而且,U2100應該也在部分FDD,一旦低頻U/L建設好了,退GSM就理所成章。至於電信,我沒有足夠的信息,只知道他們已經在搞L800,在全球都在準備退CDMA的時候,電信必然也有這個計劃。

不過,退2G和CDMA有個前提,要有廠商做便宜的VoLTE功能機方案。KDDI在2015年出的夏普SHF32可能是世界上第一款VoLTE功能手機,它不支持KDDI的CDMA,KDDI網內全程都在LTE狀態,解鎖後支持WCDMA和GSM。但是,它一個是使用的高通400這樣的低端智能機主控,二個使用Android深度定製系統,同時具備1300萬像素攝像頭和WiFi功能,和國內的功能機定位並不一樣。我們需要的是整機價格可以壓到200元以下的VoLTE功能機方案,這樣才能滿足無數的老人機用戶、備用機用戶而使他們轉向VoLTE。而且,不僅要有高通的,還要有MTK、展訊的。同時,對於現在大量的移動副卡/聯通副卡用戶,現在多數雙卡雙待機種只能有一張卡上LTE,以後需要普及雙LTE雙通雙待的機器才能滿足這些用戶全面轉向VoLTE通話的要求。

-------

我預計在我yy的方案下,移動應該在2008年初之前就商用WCDMA,2012年左右商用FDDLTE,2017年應該已經開始著手退GSM了,用部分GSM的頻寬改為WCDMA或者FDD。聯通應該很快就把新時空1X升級到EVDO,最後也是演進到FDD,用退網的PHS的頻段。至於電信,一開始就會以TDS代PHS和GSM1800,然後應該會很早就退GSM保TDS,搞低頻(900MHz)TDS廣覆蓋,最後演進到TDD。

三大肯定會爭取向廣電要700MHz頻段,而且由於頻段有限,三家都會搞聚合。

這樣到2017年最後三大運營商會變成這樣一個狀態。

移動

GU900,GL1800,UL2100

聯通

CL800,L1800,CL2100

電信

T900,TL1800,T2000,L2500

當然我yy這方案是參考了日本的三大運營商頻率。

Docomo

L700,UL800(原PDC頻段),L1500(原PDC第二頻段),U1700(已經基本退了),L1700,UL2100

Softbank

UL900(2012年才開通的頻段),U1500(Softbank的最早前身Digital Phone時代開始用的PDC頻段,PDC退網後改為移動WiFi專用頻段,已經於本月退網準備改為LTE),U1700(原Emobile的頻段,明年退網),L1800(原Emobile的頻段),UL2100(J-Phone末期就獲得的WCDMA頻段),L2500(原Willcom AXGP網即TDD網頻段),PHS1900(繼承自Willcom,2015年之後無新終端,最晚2022年退網)

KDDI

L700,CL800(以前還有個老C800,上下行頻率和現在的不同,2012年退網),L1500(老tu-ka的頻段),CL2100(下行和SB的PHS頻段距離很近)。2015年之後全面開通volte,新定製機甚至都不再支持CDMA,釋放出CDMA全面退網的明確信號。


轉載:年代久遠,出處未知,侵刪

淺談中國通訊產業博弈和4G現狀

近日,關於TD-SCDMA的討論再起風波,作業較資深的通信業內人士,我認真寫了篇8000字的文章,對這個問題進行了全面的梳理,文章沒有專業術語通俗易懂。我確信,有相當多的科技人員與我的觀點一致,只是他們沒有時間沒有興趣系統的表達。

TD風雨20年

奧卡姆剃刀 發佈於2014年12月15日 19:33

1、國際電信標準是咋回事?

當年作為通信專業的學生,我曾長期困惑一個問題,為什麼同一項通信技術總會有美國和歐洲兩種國際標準?例如電話語音的數字化就有歐洲A律和美國u(謬)律兩種。學習後發現,兩種標準的技術原理是一樣的,但基礎性的參數被故意搞得不同,而標準參數的不同就導致了遵循不同標準的設備之間不能互通互聯。

國際電信聯盟規定,在A律和u律兩種設備互聯時,u律應做轉換成A律。中國遵循的是歐洲A律,日本遵循的是美國u律,我當時挺高興的,覺得中國跟從了主流,但就不明白了,明擺著國際互聯時u律標準更麻煩,為什麼日本還要跟著美國跑?全世界人民都用A律不就得了,為什麼美國非得搞個u律出來攪A律的局?還有個疑問,很多國際通信標準明明是以企業為主導提出來的,為什麼不叫摩托羅拉標準、愛立信標準?而是被叫為美標和歐標?

在通信企業界長期流傳著一句話:一流的賣標準,二流的賣產品、三流的賣服務,只有技術最強實力最雄厚的團隊才能搞標準研究,只有征服了國際電信聯盟專家的提案才有可能成為國際標準。國際標準首先是個專利集,有大量原創性的技術規範,甚至在標準外圍還有不少支撐性技術。標準提出方自然就成為了該技術的主導者和長期獲利者,標準中的基礎性專利是很難繞開的,專利授權坑是一個接一個的,想玩大了還不掉坑裡是不可能的,要接著玩就得乖乖地大把掏錢。

美國技術全球領先,提出了非常多的國際電信標準,極大地推動了全球通信業的發展,為人類社會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但美國人並不是活雷鋒,壟斷國際電信標準的目的還是為了自己獲利,而制定國際電信標準的門檻又很高,高新技術和雄厚資金缺一不可,甭說亞非國家了,就是單個的歐洲國家都沒一家能與美國抗衡,於是歐洲國家抱團取暖,合力成為了國際電信標準的另一極。

如果沒有企業去研究和推廣,那標準就是一疊子廢紙,在標準的實施過程中,國家的力量非常明顯。簡單地說,那就是自己人幫自己人,美標一出來,摩托羅拉肯定宣布支持,並會應用到全線產品中,而歐標一問世,愛立信和諾基亞當然也會力挺,這些巨頭企業的支持,才是標準產生真正影響力的前提和關鍵。

總而言之,標準就是行業的燈塔和指南針,誰掌握了標準誰就能引領行業的發展,這是長期獲利持續發續的國際保證,但制定標準的門檻是極高的,不僅要有大量原創性技術,還得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去推。國際電信聯盟專家是來自全球的頂級技術行家,他們審核通過的國際電信標準都是好的,但好的標準也得有巨頭企業去研究和推廣,得不到推廣的好標準過幾年也就爛掉了。提請國際標準特別是劃代的關鍵性標準,遠遠不是一個企業內部事務,背後都有著國家的力量,甚至是一堆抱團國家的力量。

2、TD標準的由來

1985年7月,七個人在美國雅各布博士的家裡議事,最終達成一致意見,決定創建高通公司,一家靠賣標準獲利的一流公司就這樣誕生了。公司成立後不出幾年就擁有了約4000項的CDMA相關專利,而且很多被國際電信聯盟採納,其盈利手段就是給全球100多家通信設備製造商進行專利授權,賺的可謂是盆滿缽盈。

從2G時代開始,中國就因缺乏自身的技術專利而支付了巨額的專利費,更因為中國人基數龐大,從而顯得更加地肉痛,成千上萬的員工在巨型工廠苦哈哈地幹活,賺到的利潤自己能留下的很少,其實都是在給國外老闆打工,這種痛不是小國家能夠體會到的。

賣標準的高通公司非常厲害,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就把3G標準跑馬圈地搞得差不多了,一道道的技術壁壘和一圈圈的專利陷阱都已建好,外人再難打入分得一杯羹。中國怎麼辦?改革開放令國家經濟發展,政府手裡有了倆錢後想法也多了膽子也大了,不想再跟著美國和歐洲屁股後面跑了,想在3G標準上撲騰一把。

在人家已經建好的壁壘和陷阱縫隙中撲騰肯定得死,必須得另闢蹊徑,中國選擇了「時分雙工」作為突破口,而當時被看好和進行專利經營的方向是「頻分雙工」,倒也不是「頻分」先天就比「時分」好,而是「頻分」具有繼承2G技術設備的優勢,而從天而降的時分令人不放心。

1997年4月,國際電信聯盟向世界各國發出徵集函,徵集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標準,要求全部提案在1998年6月30日之前提交。現在已經很強大的華為和中興,在當時主要是生產程式控制交換機,在移動通信標準上也沒經驗,這事就交給了大唐來辦,但咕唧了大半年也沒啥進展。

1998年1月的「香山會議」拍了板,4月30日前必須向國際電聯提交TD-SCDMA標準提案,還有三個月的時間,而八字只畫了一撇,中國手頭的專利不足以發起國際電信標準的申請,數量幾乎差了一半,於是盯上了西門子搞的TD-CDMA(注意沒有S),這套專利與我們搞的技術體制是一樣的。中國政府不差錢,整套地買了下來,結合自己搞的打了個包按時提交了申請,連滾帶爬地趕上了申請3G國際標準的末班車。

這事是個啥性質呢?好比有一個菜場,美國和歐洲有錢有勢動手早,把絕大部分的好鋪面都占上了,中國是個給菜場老闆拉貨扛活的夥計,在菜場的二期運營過程中,通過辛苦勞作掙了點本錢,但不想再賣苦力了,也想擠進菜場來當老闆,可海鮮和肉類鋪面都被佔了,只剩下犄角旮旯的蔬菜鋪面,而且新人註定要被排擠,前途並不樂觀,眼看著三期菜場馬上要開張,沒時間再考慮了,你干還是不幹?

這個夥計當時的決定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幹起來再說」,隨後幾年裡,菜場里屬這小子折騰的歡,把自己的親戚安插進了管委會,在菜場里說話的份量也越來越重,在四期菜場洗牌重組中挪了攤子,不賣菜該賣海鮮了。當然,質疑反對的聲音一直沒斷,三期菜場開張前嘲笑的是,一個長年扛活的窮小子也想當老闆?四期洗牌時的指責是,當年2000多塊購置的菜架子說丟就丟了?又投錢買了冰櫃,這不是敗家子嘛。

3、TD標準是好是壞?

太多網友們罵TD標準是垃圾,網上嘲諷TD標準的段子也舉不勝舉,我曾不止一次地跟他們對話,想跟他們公開辯論下TD標準的優劣,但從來沒有一個人接過招。其實,絕大多數網友對TD標準的惡感來自於對移動3G的不滿,但對標準本身的好壞並不清楚,畢竟這是個門檻很高的專業性問題。

TD-SCDMA標準本身是好的,具有足夠的技術先進性,否則也不會被國際電信聯盟批准通過並成為3G的三大國際標準之一,國際電信聯盟的專家可是頂級的,您可以認為我是個不懂裝懂的棒槌,但不能認為這些頂級專家也不懂吧?

但為什麼經營的不好呢?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它不像WCDMA標準那樣有2G時代的技術和設備的積累,二是智能天線等核心技術的工程化應用不給力。前面說過,如果沒有企業去研究和推廣,那標準就是一疊子廢紙,而美標和歐標一旦頒布,就會有企業巨頭研究開發和商業應用,全球的研究機構也會主動跟進,以圖在該標準下的技術層面有所創新,研發出遵循該標準的新產品來,例如華為公司當年就有個專門研究WCDMA的小組,我的一個師長曾負責過這個團隊。美標和歐標是世人都有信心的金礦,一問世就打上了「跟著我混就能掙錢,不跟著我混就會被邊緣化」的標籤。

中國提出的TD-SCDMA標準的待遇就差多了,雖然與美標CDMA2000和歐標WCDMA同為三大國際標準之一,但並不被國際通信企業所看好,這當然也是正常現象。後來三星表示支持,韓國還建了TD-SCDMA試驗網,這是因為中國砸了錢,但也沒整出個持續效果來。當時我就覺得拉攏韓國是失策的,韓國也是個菜場外扛活的野心夥計,他會真心幫助你的買賣?

有了標準當然要推廣,別人不推只能自己推,於是政府對電信企業進行了改組,這項艱巨的苦差事就落在了人材最多實力最強最有錢的中移動身上,並形成了新移動經營全新的中標TD-SCDMA、新聯通運營最成熟的歐標WCDMA、新電信經營美標CDMA2000的局面。

這個決定把中移動的員工坑得不輕,作為政治任務想幹得干,不想干也得干,除非是自己不想幹了。簡而言之,移動員工苦幹苦熬了多年,TD-SCDMA網路於2013年底算是基本成熟了,速率和穩定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正準備著來年好好乾,把失去的客戶再抓回來。結果12月4日政府發了TD-LTE的牌照,中移動高層決定全力上4G,TD-SCDMA網路不再繼續投入了。

這事咋看呢,好比還是那個菜場夥計,當了小老闆後守著犄角旮旯的菜攤子苦苦經營,買菜的還多是自家親戚,剛要開始盈利了,菜場要搞四期建設了,他果斷棄了菜攤改賣海鮮了。這事該如何評價呢?單從這幾年的收益來看,小夥子不如繼續扛活掙的錢多,但自己當老闆的機會就會越來越渺茫,雖然盤下了鋪子後頭幾年沒掙到錢,但打下基礎了,從長遠看是正確的選擇。

4、韓國和日本也在撲騰

甭看韓國和日本比中國發達,但也沒能進了國際電信標準圈子,跟3G之前的中國一樣,是菜場外面扛活的夥計。當然了,韓國日本有技術有財力也有抱負,在國際電信標準方面也一直在撲騰,但爭奪標準實在是太難了,他們也非常地不容易。

前些年有段時間國產行貨手機閹割了Wi-Fi功能,遭到了用戶的一片罵聲,後來又恢復了,這背後其實是一場國際電信標準的爭奪。很多人不知道,韓國搞得比中國更凶,他們力推自主的標準並拒絕Wi-Fi,下了大力氣也砸了大錢搞國內市場,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大家都知道的小靈通,是日本研發出來的數字移動通信系統,它以費用低廉而著稱,曾一度風靡於亞洲。小靈通也想打入國際標準,甚至日本政府為它頒布了高速無線通信的牌照,在原有技術上發展出來了XGP(eXtended Global Platform)技術,作為日本自主技術試圖向4G進軍,結果也是砸錢無數後徹底地失敗了,承辦的企業也因此破產。

韓國日本的努力看起來是失敗了,但並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他們在相關研究方面得到了許多收穫。進軍國際電信標準是進取型國家的必然選擇,中國撲騰的效果比韓日要好,TD-SCDMA被納入到國際電信標準體系是重大勝利,徹底改寫了國際通信史。

這些年中國在國際電信界已經折騰出了點樣子,在引領5G發展的無線通信研究論壇組織的首批成員中,印韓日各有一個專家,而中國有兩個。2013年2月,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聯合成立了「IMT-2020推進組」,旨在提升中國的5G技術,並加強與國外組織和公司的合作,中國現在是全球公認的推進5G最積極的國家之一。

沒有誰一出世就是光芒萬丈的,打入新的領域必然是步履蹣跚甚至跌跌撞撞,中國在3G時代爭標準是個成功的戰略,抓住了難得的歷史機會,如果當時不擠進去,現在就更加不可能了。這些年的歷程可以用三句話來描述:3G時連滾帶爬,4G時翻轉騰挪,期望5G時能引領世界。

5、中國的電信企業壟斷嗎?

電信企業與煤氣、自來水、郵政、電力等企業一樣,屬於行政性壟斷企業,這種壟斷的目的不是為了牟利,而是為了保障公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試想一下,如果誰有錢都可以開個自來水廠,喝死人後老闆跑了咋辦?這種旨在保護公民的行政性壟斷在全球國家都是一樣的。

西方發達國家的全國性電信運營商多是三家以下,四家的不多,而中國有三家全國性運營商,分別運營三個3G國際標準,實事求是地講,壟斷程度非常低,特別是與電力和兩桶油相比,被稱為壟斷企業非常冤。電信企業員工的日子很不好過,節假日也得去街上擺攤,為爭地盤打群架的事件時有發生,試問哪家真正的壟斷企業員工會這樣苦逼?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源於中國特色的電信管理體制。

在西方發達國家裡,運營商的頻率是自己拍來的,技術體制是自己定的,業務也是自己開出的。但中國的電信運營規則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規則非常明確:頻率是工信部劃分的,技術體制也是工信部指定的,業務還是工信部安排的,工信部把苦活攥在手裡,看誰家肥了就塞給誰,不接不行,干不好不行,幹得好也未必行,因為隔幾年就要殺肥豬,正式說法就是「電信重組」。

最近,工信部把基站建設業備剝離出來搞了鐵塔公司,我認識的一些運營商中層技術人員正在糾結要不要去鐵塔,反正運營商員工就甭想安安生生地掙錢,過幾年就得鼓搗你一次。從這個角度而言,政府控制電信企業是非常成功的,運營商從來就沒有過尾大不掉之勢,從來就是想咋捏鼓就咋捏鼓的,充分實現了國家意志。

工信部是個嚴厲的婆婆,三大運營商是三個小媳婦,只敢互相掐,卻從來不敢得罪婆婆,頻率、體制、業務都在婆婆手裡攥著呢,婆婆下的命令有道理的要執行,沒道理的也得執行,而且越沒道理的越得利索地執行。就拿「村村通」來說吧,工信部要求全國95%以上的山區農村都得有信號,資費還必須低於城鎮標準,從商業運營角度而言,這就是一個沒道理的命令。

道理非常簡單,越是發達地區,電信運營的成本就越低,利潤就越高。在樓頂上建基站和接電都很方便,維護人員騎個電瓶車就能管護幾十個,每個基站所服務的客戶數量多,客戶每月動輒上百元的費用。而在偏遠山區,建個基站需要挖地基架鐵塔,需要鋪設專門的電纜和光纜,維護成本也高,可一旦建成了,只能收到附近幾個村的話費,用戶的月費用普遍不超過20塊。

在偏遠山區建基站必然是虧本的,但運營商還必須屁顛屁顛地干好,這種中國特色在其它國家是難以想像的。那錢從哪裡來呢?那隻能從大城市用戶身上薅羊毛了,國內大城市電信運營的成本低於國外發達國家,但資費並不便宜,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支援貧困地區了。

「村村通」政策令國內的信號覆蓋率非常高,你在高速公路和國道上開車,即使沒有人煙的地區也是有手機信號的,國內人士對到處都有信號已經習以為常了,但去了美國和澳洲就會有新的體會,郊外是經常沒信號的。聯合國把電信權利也認定為一項人權,向各國提出要保障偏遠山區貧困人士的電信權利,中國的人權記錄並不好,但在電信權方面還真的是一個亮點。

6、你被國家綁架了嗎?

很多網友的觀點是「我才不管什麼搶奪標準,我掏了錢就得要最好的服務,誰也甭想綁架我,誰也甭想逼我用爛貨」。作為消費者這種觀點無可厚非,我對他們的回答是:3G國際標準一共有三個,中國三大運營商分別獨立運營這三個標準,而且都開設了全國性網路,您可以自由選擇,國家從來就沒強制過您。

有人希望繼續使用2G時購置的移動號碼,卻享受聯通的3G服務,攜號轉網在國際上有過先例,但並不是普遍做法,這是公司的營銷手段,並不是必須盡的義務。手機號碼在法理上也不屬於個人資產,而是與某家運營商的一個商業約定,你主動解約後就會廢止,好比你家的門牌號是88,搬到另一條街後門牌號就會變了,不能任由你把門牌號也扛過去。

有人讚賞國外的市場運營機制,認為韓國日本的巨頭企業爭國際標準花的是自己的錢,破產了是他們自己的事,沒有浪費我的錢,而中國是政府在後台出錢運作,花的是納稅人的錢。起碼在20年前,中國的IT企業還很弱小,根本沒有一家能獨自挑起爭國際標準的大梁,若不是國家出面搞,肯定會錯過時機。如果你一定反感和反對這種機制,我只能對你說:誰讓你不幸生在中國?

7、政府是咋支持創新的?

2010年1月13日下午,中國電信CDMA網路大範圍出現故障告警,涉及到全國絕大多數省份,原因是美國GPS系統升級,影響了CDMA的全網同步。中國電信經營的是3G美標CDMA2000,若沒有GPS授時則只能維持72小時的安全運行。簡單地說,中國電信3G網路的安全被捏在美國政府手裡,因為他們在這個國際標準中植入了GPS這個關鍵項。

很多人批評我具有冷戰思維,我的反駁是:俄羅斯跟美國不對眼,搞了格洛納斯可以理解,那歐洲國家為啥不使用免費的GPS,也湊錢搞「伽利略」工程呢?再搞個相同功能的衛星定位系統圖個啥?美國又不是他們的戰略假想敵,糟蹋這個錢做什麼?

即使是義大利、西班牙這樣中小國家,也不願意把自己國家的軍事和經濟命脈放在美國政府手裡,雖然國庫不富裕,湊錢也得要搞自主性的衛星定位系統。中國作為大國更是如此,歐盟搞「伽利略」缺錢,想拉中國這個土豪入伙,中國當時正苦於北斗一代的不給力,馬上入了伙並拍了兩個億,但後來發現入伙的還有日本印度,中國不想跟他們共享戰略資源,於是痛下決心退出,背水一戰搞自主的北斗二代。

2006年「伽利略」工程打上了首顆衛星但沒有開通,只佔了軌道沒占頻率,原因是開通得花錢,而歐洲缺錢,中國這個土豪也退夥了。而中國2007年打上了第一顆衛星後立馬開通,隨後一箭多星地連續打,入了軌就開通,終於把歐洲打急眼了。因為國際規則是「衛星軌道和頻率先佔先得」,後上去的必須避讓已在軌的,而北斗與伽利略技術體制相同,規劃的軌道和頻率有很大部分是重合的,兩家的申請國際電信聯盟都批准了,反正誰先佔上算誰的。歐洲急眼後找美國來向中國施壓,中國不甩他們繼續拚命打衛星,預計2020年前打滿35顆建成全球定位網,有錢就是任性啊。

必須談談「衛星軌道和頻率先佔先得」這條國際規則了,這是發達國家聯合制定的利已性規則,這其實是很不公平的,為啥不給北朝鮮和剛果留點軌道和頻率呢?等人家發展到能打衛星了,軌道和頻率早就被占完了。但國際規則就是這樣,你北朝鮮和剛果現在抗議也沒用,誰讓你們沒本事打衛星佔地呢?中國政府有錢了,現在終於沾了這條國際規則的便宜,以前吃的啞巴虧太多了,現在有便宜不佔王八蛋。

北斗二代定位導航系統已經在亞太地區運行了,我國近10萬艘漁船安裝了北斗定位導航用戶機,漁政通過北斗發送12500條氣象警報,曾救助漁船6艘,旅遊船1艘,救助漁民27人,遊客6人,危重病人1人。北斗簡訊月高峰70萬條,漁民稱船上只供奉兩樣東西,一是媽祖,二是北斗。

為什麼國產的北斗這麼受漁民歡迎,最重要的原因是GPS沒有的一項功能--簡訊,漁船在海上遇到風險,使用GPS能獲得自身的坐標信息,但卻無法通知給漁政救援部門,還必須另外配備海事衛星電話。而北斗不僅能定位,而且還能發簡訊,按一下就把「出事了,速來經緯度某處救我」的消息發出去了,非常方便可靠。

在漁船上裝套北斗花多少錢?政府補貼九成,漁民只象徵性出點,這比GPS+海事衛星電話組合便宜多了,漁民當然樂意得很。那發一條衛星簡訊多少錢呢?答案是三毛,這當然是遠低於成本的象徵性收費,但政府有錢就是任性,輕輕鬆鬆地就把GPS擠出了漁船。

我是學院指派的北斗二代聯絡專家(我水平不夠,是湊數的偽專家),參加政府舉辦的北斗二代推廣會很有感觸,一幫子搞GPS出身的公司老總坐了一屋子,科技局長出來講話划了道,說繼續搞GPS當然可以,政府絕不會幹預但也不會支持,但若搞北斗二代的話,企業享受高新企業免稅待遇,有政府支持的研發經費,可以申請政府資助的科研項目,老總們非常上道,紛紛表示要搞北斗二代。

這事咋看呢?北斗二代的技術體制與GPS很類似,雖有點後發優勢,但由於不如GPS成熟,起碼在現階段與GPS公平競爭不過,但政府很任性,力推北斗二代沒商量。值得注意的是,政府的手法變了,不再搞限定性控制了,改成了劃道利誘法,政策和資金擺在明處,任由你自主選擇。廢話,明擺著搞北斗能掙政府的錢,傻瓜才會繼續搞GPS,政府就是希望你這樣想。

中國正在跟亞洲國家談北斗二代的合作問題,簡單說就是讓外國也形成使用甚至依賴北斗的局面,當然要先讓利了,必須便宜到令人髮指才行,但這算不算糟蹋中國納稅人的錢呢?美國老大哥給我們做出了表率,1994年美國政府宣布,在10年內向全世界免費提供GPS的使用權,他們糟蹋美國納稅人的錢更厲害得多,但獲得的戰略優勢地位也更大得多。中國必須向美國學習,學習他們的大戰略和大局觀。

2015年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當然我們還可以繼續使用「人均」演算法示弱以獲取國際便利,但作為一個國家整體,必須得有大國戰略和擔當,再想搭便車和跟跑恐怕是行不通了,巨大的經濟體量也逼得你必須領跑,國人也不能再有弱國寡民的心態,不僅不能畏懼領跑,還要有讓小國跟跑和搭便車的心胸。

【後記】

與其它談TD-SCDMA的文章不同,這篇沒有專業術語,全是大白話,而且是沒有一絲火氣的心平氣和的大白話,不指望所有網友都認同,只是希望他們能知道,有相當多的科技工作者就是我這樣思考的,只是這些科技工作者很忙,他們沒時間講這麼長的道理罷了。我很相信,這篇文章說出了很多網友的心聲,如果您覺得認同,不妨打賞五元,作為對我勞動的回報,窮老師也想吃次藍龍蝦和白松露,最不濟也得吃碗牛腩啊~


驗證了商業規律。

在技術方面,怎麼評價《TD式創新》這篇文章? - 電信運營商 這裡面duncan zhang有非常精闢的論述。

設備商的思路是這樣的,研發生產某種設備,滿足運營商需求,賣設備和服務給他們,收錢

運營商的思路是這樣的,建設使用某種技術的網路,滿足用戶需求,為用戶提供服務,收錢

一個技術火了,設備商聞風而動,積极參与它的設備生產和標準演進,競爭激烈但市場起來大家都有錢賺;運營商通常也會選擇比較火的技術,這樣風險比較小。

如果沒火,就正好相反,設備商會首先縮減這方面研發,於是這個技術的演進變慢甚至停止,最終當這一個產品線出貨量不足以維持利潤的時候就退出,死守這個技術的廠家甚至死掉,比如凱明。還沒有選型的運營商會優先選擇火的技術,已經選型的運營商會考慮縮減在這種技術上的投資,沒有退路的運營商,比如中國移動,一家的購買量根本不足以支撐產業向前繼續發展。

td-scdma九十年代一直是雛形,到了01年才寫到3GPP標準。02~04年技術試驗,04~05年的研發與產業化項目技術試驗,06年的2+3規模試驗,經過幾年不斷發展,td-scdma不斷證明自己技術可行,也有了可以組網的產品,最終到了07年,國家讓移動大建試驗網,這個時候網路仍然一堆問題,而且沒有R4的關鍵特性HSDPA,終端更是基本沒有用戶滿意。

而作為td-scdma永遠的對比者,wcdma在九十年代就完成了第一版標準,在鄰國日本2001開網,2002年春天第二個網路開通,2002年底終端已經比較好用。

二者至少有5年的差距,在高速變化演進的行業里差1年就是冰火兩重天,差5年呢?

中國移動從07年建試驗網,到08年擴展到所有省份,到09年拿到牌照全國建TD-SCDMA,一直到開始建4G,中間TD-SCDMA網路不斷完善,這說明只要原理沒有問題,經過時間和金錢的投入,這個技術和相應的產品總會越來越完善。但5年的差距呢?移動一家的購買量遠遠無法吸引廠家持續大規模投入TD-SCDMA產品研發和演進。因為空中相比wcdma只佔用1/6的頻率,td-scdma對載波捆綁的需求是遠大於wcdma的,可是這個技術直到2011年才有產品,這個時候已經開始建4G了,R7的其他關鍵特性,比如64QAM和MIMO,根本沒有人去想。

4G開始,生不逢時的TD-SCDMA也開始進入暮年。看一看李世鶴早些年寫的書,TSM啊HDR啊什麼的現在還有人記得嗎?


簡單的說,網上盛傳的TD幾千億投資,大頭是選址費用、機房、鐵塔、天饋,光纜線路和傳輸改造,設備才能值多少錢?

移動自打上了TD後,投資這塊的成本基本都記在裡面,這些投資也是現在移動搞TDLTE的基礎。TDSCDMA渣沒錯,我曾經也用移動3G用的欲仙欲死,但是但凡說幾千億投資都打了水漂的,業內人士要麼是移動的槍手要麼是別有用心之人。

或許吃肉包子你吃五個就吃飽了,那麼前四個包子你就不吃了?


http://weibo.com/p/1001603788126609927568


TD風雨20年

奧卡姆剃刀

發佈於2014年12月15日 19:33

1、國際電信標準是咋回事?

當年作為通信專業的學生,我曾長期困惑一個問題,為什麼同一項通信技術總會有美國和歐洲兩種國際標準?例如電話語音的數字化就有歐洲A律和美國u(謬)律兩種。學習後發現,兩種標準的技術原理是一樣的,但基礎性的參數被故意搞得不同,而標準參數的不同就導致了遵循不同標準的設備之間不能互通互聯。

國際電信聯盟規定,在A律和u律兩種設備互聯時,u律應做轉換成A律。中國遵循的是歐洲A律,日本遵循的是美國u律,我當時挺高興的,覺得中國跟從了主流,但就不明白了,明擺著國際互聯時u律標準更麻煩,為什麼日本還要跟著美國跑?全世界人民都用A律不就得了,為什麼美國非得搞個u律出來攪A律的局?還有個疑問,很多國際通信標準明明是以企業為主導提出來的,為什麼不叫摩托羅拉標準、愛立信標準?而是被叫為美標和歐標?

在通信企業界長期流傳著一句話:一流的賣標準,二流的賣產品、三流的賣服務,只有技術最強實力最雄厚的團隊才能搞標準研究,只有征服了國際電信聯盟專家的提案才有可能成為國際標準。國際標準首先是個專利集,有大量原創性的技術規範,甚至在標準外圍還有不少支撐性技術。標準提出方自然就成為了該技術的主導者和長期獲利者,標準中的基礎性專利是很難繞開的,專利授權坑是一個接一個的,想玩大了還不掉坑裡是不可能的,要接著玩就得乖乖地大把掏錢。

美國技術全球領先,提出了非常多的國際電信標準,極大地推動了全球通信業的發展,為人類社會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但美國人並不是活雷鋒,壟斷國際電信標準的目的還是為了自己獲利,而制定國際電信標準的門檻又很高,高新技術和雄厚資金缺一不可,甭說亞非國家了,就是單個的歐洲國家都沒一家能與美國抗衡,於是歐洲國家抱團取暖,合力成為了國際電信標準的另一極。

如果沒有企業去研究和推廣,那標準就是一疊子廢紙,在標準的實施過程中,國家的力量非常明顯。簡單地說,那就是自己人幫自己人,美標一出來,摩托羅拉肯定宣布支持,並會應用到全線產品中,而歐標一問世,愛立信和諾基亞當然也會力挺,這些巨頭企業的支持,才是標準產生真正影響力的前提和關鍵。

總而言之,標準就是行業的燈塔和指南針,誰掌握了標準誰就能引領行業的發展,這是長期獲利持續發續的國際保證,但制定標準的門檻是極高的,不僅要有大量原創性技術,還得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去推。國際電信聯盟專家是來自全球的頂級技術行家,他們審核通過的國際電信標準都是好的,但好的標準也得有巨頭企業去研究和推廣,得不到推廣的好標準過幾年也就爛掉了。提請國際標準特別是劃代的關鍵性標準,遠遠不是一個企業內部事務,背後都有著國家的力量,甚至是一堆抱團國家的力量。

2、TD標準的由來

1985年7月,七個人在美國雅各布博士的家裡議事,最終達成一致意見,決定創建高通公司,一家靠賣標準獲利的一流公司就這樣誕生了。公司成立後不出幾年就擁有了約4000項的CDMA相關專利,而且很多被國際電信聯盟採納,其盈利手段就是給全球100多家通信設備製造商進行專利授權,賺的可謂是盆滿缽盈。

從2G時代開始,中國就因缺乏自身的技術專利而支付了巨額的專利費,更因為中國人基數龐大,從而顯得更加地肉痛,成千上萬的員工在巨型工廠苦哈哈地幹活,賺到的利潤自己能留下的很少,其實都是在給國外老闆打工,這種痛不是小國家能夠體會到的。

賣標準的高通公司非常厲害,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就把3G標準跑馬圈地搞得差不多了,一道道的技術壁壘和一圈圈的專利陷阱都已建好,外人再難打入分得一杯羹。中國怎麼辦?改革開放令國家經濟發展,政府手裡有了倆錢後想法也多了膽子也大了,不想再跟著美國和歐洲屁股後面跑了,想在3G標準上撲騰一把。

在人家已經建好的壁壘和陷阱縫隙中撲騰肯定得死,必須得另闢蹊徑,中國選擇了「時分雙工」作為突破口,而當時被看好和進行專利經營的方向是「頻分雙工」,倒也不是「頻分」先天就比「時分」好,而是「頻分」具有繼承2G技術設備的優勢,而從天而降的時分令人不放心。

1997年4月,國際電信聯盟向世界各國發出徵集函,徵集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標準,要求全部提案在1998年6月30日之前提交。現在已經很強大的華為和中興,在當時主要是生產程式控制交換機,在移動通信標準上也沒經驗,這事就交給了大唐來辦,但咕唧了大半年也沒啥進展。

1998年1月的「香山會議」拍了板,4月30日前必須向國際電聯提交TD-SCDMA標準提案,還有三個月的時間,而八字只畫了一撇,中國手頭的專利不足以發起國際電信標準的申請,數量幾乎差了一半,於是盯上了西門子搞的TD-CDMA(注意沒有S),這套專利與我們搞的技術體制是一樣的。中國政府不差錢,整套地買了下來,結合自己搞的打了個包按時提交了申請,連滾帶爬地趕上了申請3G國際標準的末班車。

這事是個啥性質呢?好比有一個菜場,美國和歐洲有錢有勢動手早,把絕大部分的好鋪面都占上了,中國是個給菜場老闆拉貨扛活的夥計,在菜場的二期運營過程中,通過辛苦勞作掙了點本錢,但不想再賣苦力了,也想擠進菜場來當老闆,可海鮮和肉類鋪面都被佔了,只剩下犄角旮旯的蔬菜鋪面,而且新人註定要被排擠,前途並不樂觀,眼看著三期菜場馬上要開張,沒時間再考慮了,你干還是不幹?

這個夥計當時的決定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幹起來再說」,隨後幾年裡,菜場里屬這小子折騰的歡,把自己的親戚安插進了管委會,在菜場里說話的份量也越來越重,在四期菜場洗牌重組中挪了攤子,不賣菜該賣海鮮了。當然,質疑反對的聲音一直沒斷,三期菜場開張前嘲笑的是,一個長年扛活的窮小子也想當老闆?四期洗牌時的指責是,當年2000多塊購置的菜架子說丟就丟了?又投錢買了冰櫃,這不是敗家子嘛。

3、TD標準是好是壞?

太多網友們罵TD標準是垃圾,網上嘲諷TD標準的段子也舉不勝舉,我曾不止一次地跟他們對話,想跟他們公開辯論下TD標準的優劣,但從來沒有一個人接過招。其實,絕大多數網友對TD標準的惡感來自於對移動3G的不滿,但對標準本身的好壞並不清楚,畢竟這是個門檻很高的專業性問題。

TD-SCDMA標準本身是好的,具有足夠的技術先進性,否則也不會被國際電信聯盟批准通過並成為3G的三大國際標準之一,國際電信聯盟的專家可是頂級的,您可以認為我是個不懂裝懂的棒槌,但不能認為這些頂級專家也不懂吧?

但為什麼經營的不好呢?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它不像WCDMA標準那樣有2G時代的技術和設備的積累,二是智能天線等核心技術的工程化應用不給力。前面說過,如果沒有企業去研究和推廣,那標準就是一疊子廢紙,而美標和歐標一旦頒布,就會有企業巨頭研究開發和商業應用,全球的研究機構也會主動跟進,以圖在該標準下的技術層面有所創新,研發出遵循該標準的新產品來,例如華為公司當年就有個專門研究WCDMA的小組,我的一個師長曾負責過這個團隊。美標和歐標是世人都有信心的金礦,一問世就打上了「跟著我混就能掙錢,不跟著我混就會被邊緣化」的標籤。

中國提出的TD-SCDMA標準的待遇就差多了,雖然與美標CDMA2000和歐標WCDMA同為三大國際標準之一,但並不被國際通信企業所看好,這當然也是正常現象。後來三星表示支持,韓國還建了TD-SCDMA試驗網,這是因為中國砸了錢,但也沒整出個持續效果來。當時我就覺得拉攏韓國是失策的,韓國也是個菜場外扛活的野心夥計,他會真心幫助你的買賣?

有了標準當然要推廣,別人不推只能自己推,於是政府對電信企業進行了改組,這項艱巨的苦差事就落在了人材最多實力最強最有錢的中移動身上,並形成了新移動經營全新的中標TD-SCDMA、新聯通運營最成熟的歐標WCDMA、新電信經營美標CDMA2000的局面。

這個決定把中移動的員工坑得不輕,作為政治任務想幹得干,不想干也得干,除非是自己不想幹了。簡而言之,移動員工苦幹苦熬了多年,TD-SCDMA網路於2013年底算是基本成熟了,速率和穩定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正準備著來年好好乾,把失去的客戶再抓回來。結果12月4日政府發了TD-LTE的牌照,中移動高層決定全力上4G,TD-SCDMA網路不再繼續投入了。

這事咋看呢,好比還是那個菜場夥計,當了小老闆後守著犄角旮旯的菜攤子苦苦經營,買菜的還多是自家親戚,剛要開始盈利了,菜場要搞四期建設了,他果斷棄了菜攤改賣海鮮了。這事該如何評價呢?單從這幾年的收益來看,小夥子不如繼續扛活掙的錢多,但自己當老闆的機會就會越來越渺茫,雖然盤下了鋪子後頭幾年沒掙到錢,但打下基礎了,從長遠看是正確的選擇。

4、韓國和日本也在撲騰

甭看韓國和日本比中國發達,但也沒能進了國際電信標準圈子,跟3G之前的中國一樣,是菜場外面扛活的夥計。當然了,韓國日本有技術有財力也有抱負,在國際電信標準方面也一直在撲騰,但爭奪標準實在是太難了,他們也非常地不容易。

前些年有段時間國產行貨手機閹割了Wi-Fi功能,遭到了用戶的一片罵聲,後來又恢復了,這背後其實是一場國際電信標準的爭奪。很多人不知道,韓國搞得比中國更凶,他們力推自主的標準並拒絕Wi-Fi,下了大力氣也砸了大錢搞國內市場,最終以失敗而告終。

大家都知道的小靈通,是日本研發出來的數字移動通信系統,它以費用低廉而著稱,曾一度風靡於亞洲。小靈通也想打入國際標準,甚至日本政府為它頒布了高速無線通信的牌照,在原有技術上發展出來了XGP(eXtended Global Platform)技術,作為日本自主技術試圖向4G進軍,結果也是砸錢無數後徹底地失敗了,承辦的企業也因此破產。

韓國日本的努力看起來是失敗了,但並不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他們在相關研究方面得到了許多收穫。進軍國際電信標準是進取型國家的必然選擇,中國撲騰的效果比韓日要好,TD-SCDMA被納入到國際電信標準體系是重大勝利,徹底改寫了國際通信史。

這些年中國在國際電信界已經折騰出了點樣子,在引領5G發展的無線通信研究論壇組織的首批成員中,印韓日各有一個專家,而中國有兩個。2013年2月,工信部、發改委、科技部聯合成立了「IMT-2020推進組」,旨在提升中國的5G技術,並加強與國外組織和公司的合作,中國現在是全球公認的推進5G最積極的國家之一。

沒有誰一出世就是光芒萬丈的,打入新的領域必然是步履蹣跚甚至跌跌撞撞,中國在3G時代爭標準是個成功的戰略,抓住了難得的歷史機會,如果當時不擠進去,現在就更加不可能了。這些年的歷程可以用三句話來描述:3G時連滾帶爬,4G時翻轉騰挪,期望5G時能引領世界。

5、中國的電信企業壟斷嗎?

電信企業與煤氣、自來水、郵政、電力等企業一樣,屬於行政性壟斷企業,這種壟斷的目的不是為了牟利,而是為了保障公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試想一下,如果誰有錢都可以開個自來水廠,喝死人後老闆跑了咋辦?這種旨在保護公民的行政性壟斷在全球國家都是一樣的。

西方發達國家的全國性電信運營商多是三家以下,四家的不多,而中國有三家全國性運營商,分別運營三個3G國際標準,實事求是地講,壟斷程度非常低,特別是與電力和兩桶油相比,被稱為壟斷企業非常冤。電信企業員工的日子很不好過,節假日也得去街上擺攤,為爭地盤打群架的事件時有發生,試問哪家真正的壟斷企業員工會這樣苦逼?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源於中國特色的電信管理體制。

在西方發達國家裡,運營商的頻率是自己拍來的,技術體制是自己定的,業務也是自己開出的。但中國的電信運營規則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規則非常明確:頻率是工信部劃分的,技術體制也是工信部指定的,業務還是工信部安排的,工信部把苦活攥在手裡,看誰家肥了就塞給誰,不接不行,干不好不行,幹得好也未必行,因為隔幾年就要殺肥豬,正式說法就是「電信重組」。

最近,工信部把基站建設業備剝離出來搞了鐵塔公司,我認識的一些運營商中層技術人員正在糾結要不要去鐵塔,反正運營商員工就甭想安安生生地掙錢,過幾年就得鼓搗你一次。從這個角度而言,政府控制電信企業是非常成功的,運營商從來就沒有過尾大不掉之勢,從來就是想咋捏鼓就咋捏鼓的,充分實現了國家意志。

工信部是個嚴厲的婆婆,三大運營商是三個小媳婦,只敢互相掐,卻從來不敢得罪婆婆,頻率、體制、業務都在婆婆手裡攥著呢,婆婆下的命令有道理的要執行,沒道理的也得執行,而且越沒道理的越得利索地執行。就拿「村村通」來說吧,工信部要求全國95%以上的山區農村都得有信號,資費還必須低於城鎮標準,從商業運營角度而言,這就是一個沒道理的命令。

道理非常簡單,越是發達地區,電信運營的成本就越低,利潤就越高。在樓頂上建基站和接電都很方便,維護人員騎個電瓶車就能管護幾十個,每個基站所服務的客戶數量多,客戶每月動輒上百元的費用。而在偏遠山區,建個基站需要挖地基架鐵塔,需要鋪設專門的電纜和光纜,維護成本也高,可一旦建成了,只能收到附近幾個村的話費,用戶的月費用普遍不超過20塊。

在偏遠山區建基站必然是虧本的,但運營商還必須屁顛屁顛地干好,這種中國特色在其它國家是難以想像的。那錢從哪裡來呢?那隻能從大城市用戶身上薅羊毛了,國內大城市電信運營的成本低於國外發達國家,但資費並不便宜,其中有一部分就是支援貧困地區了。

「村村通」政策令國內的信號覆蓋率非常高,你在高速公路和國道上開車,即使沒有人煙的地區也是有手機信號的,國內人士對到處都有信號已經習以為常了,但去了美國和澳洲就會有新的體會,郊外是經常沒信號的。聯合國把電信權利也認定為一項人權,向各國提出要保障偏遠山區貧困人士的電信權利,中國的人權記錄並不好,但在電信權方面還真的是一個亮點。

6、你被國家綁架了嗎?

很多網友的觀點是「我才不管什麼搶奪標準,我掏了錢就得要最好的服務,誰也甭想綁架我,誰也甭想逼我用爛貨」。作為消費者這種觀點無可厚非,我對他們的回答是:3G國際標準一共有三個,中國三大運營商分別獨立運營這三個標準,而且都開設了全國性網路,您可以自由選擇,國家從來就沒強制過您。

有人希望繼續使用2G時購置的移動號碼,卻享受聯通的3G服務,攜號轉網在國際上有過先例,但並不是普遍做法,這是公司的營銷手段,並不是必須盡的義務。手機號碼在法理上也不屬於個人資產,而是與某家運營商的一個商業約定,你主動解約後就會廢止,好比你家的門牌號是88,搬到另一條街後門牌號就會變了,不能任由你把門牌號也扛過去。

有人讚賞國外的市場運營機制,認為韓國日本的巨頭企業爭國際標準花的是自己的錢,破產了是他們自己的事,沒有浪費我的錢,而中國是政府在後台出錢運作,花的是納稅人的錢。起碼在20年前,中國的IT企業還很弱小,根本沒有一家能獨自挑起爭國際標準的大梁,若不是國家出面搞,肯定會錯過時機。如果你一定反感和反對這種機制,我只能對你說:誰讓你不幸生在中國?

7、政府是咋支持創新的?

2010年1月13日下午,中國電信CDMA網路大範圍出現故障告警,涉及到全國絕大多數省份,原因是美國GPS系統升級,影響了CDMA的全網同步。中國電信經營的是3G美標CDMA2000,若沒有GPS授時則只能維持72小時的安全運行。簡單地說,中國電信3G網路的安全被捏在美國政府手裡,因為他們在這個國際標準中植入了GPS這個關鍵項。

很多人批評我具有冷戰思維,我的反駁是:俄羅斯跟美國不對眼,搞了格洛納斯可以理解,那歐洲國家為啥不使用免費的GPS,也湊錢搞「伽利略」工程呢?再搞個相同功能的衛星定位系統圖個啥?美國又不是他們的戰略假想敵,糟蹋這個錢做什麼?

即使是義大利、西班牙這樣中小國家,也不願意把自己國家的軍事和經濟命脈放在美國政府手裡,雖然國庫不富裕,湊錢也得要搞自主性的衛星定位系統。中國作為大國更是如此,歐盟搞「伽利略」缺錢,想拉中國這個土豪入伙,中國當時正苦於北斗一代的不給力,馬上入了伙並拍了兩個億,但後來發現入伙的還有日本印度,中國不想跟他們共享戰略資源,於是痛下決心退出,背水一戰搞自主的北斗二代。

2006年「伽利略」工程打上了首顆衛星但沒有開通,只佔了軌道沒占頻率,原因是開通得花錢,而歐洲缺錢,中國這個土豪也退夥了。而中國2007年打上了第一顆衛星後立馬開通,隨後一箭多星地連續打,入了軌就開通,終於把歐洲打急眼了。因為國際規則是「衛星軌道和頻率先佔先得」,後上去的必須避讓已在軌的,而北斗與伽利略技術體制相同,規劃的軌道和頻率有很大部分是重合的,兩家的申請國際電信聯盟都批准了,反正誰先佔上算誰的。歐洲急眼後找美國來向中國施壓,中國不甩他們繼續拚命打衛星,預計2020年前打滿35顆建成全球定位網,有錢就是任性啊。

必須談談「衛星軌道和頻率先佔先得」這條國際規則了,這是發達國家聯合制定的利已性規則,這其實是很不公平的,為啥不給北朝鮮和剛果留點軌道和頻率呢?等人家發展到能打衛星了,軌道和頻率早就被占完了。但國際規則就是這樣,你北朝鮮和剛果現在抗議也沒用,誰讓你們沒本事打衛星佔地呢?中國政府有錢了,現在終於沾了這條國際規則的便宜,以前吃的啞巴虧太多了,現在有便宜不佔王八蛋。

北斗二代定位導航系統已經在亞太地區運行了,我國近10萬艘漁船安裝了北斗定位導航用戶機,漁政通過北斗發送12500條氣象警報,曾救助漁船6艘,旅遊船1艘,救助漁民27人,遊客6人,危重病人1人。北斗簡訊月高峰70萬條,漁民稱船上只供奉兩樣東西,一是媽祖,二是北斗。

為什麼國產的北斗這麼受漁民歡迎,最重要的原因是GPS沒有的一項功能--簡訊,漁船在海上遇到風險,使用GPS能獲得自身的坐標信息,但卻無法通知給漁政救援部門,還必須另外配備海事衛星電話。而北斗不僅能定位,而且還能發簡訊,按一下就把「出事了,速來經緯度某處救我」的消息發出去了,非常方便可靠。

在漁船上裝套北斗花多少錢?政府補貼九成,漁民只象徵性出點,這比GPS+海事衛星電話組合便宜多了,漁民當然樂意得很。那發一條衛星簡訊多少錢呢?答案是三毛,這當然是遠低於成本的象徵性收費,但政府有錢就是任性,輕輕鬆鬆地就把GPS擠出了漁船。

我是學院指派的北斗二代聯絡專家(我水平不夠,是湊數的偽專家),參加政府舉辦的北斗二代推廣會很有感觸,一幫子搞GPS出身的公司老總坐了一屋子,科技局長出來講話划了道,說繼續搞GPS當然可以,政府絕不會幹預但也不會支持,但若搞北斗二代的話,企業享受高新企業免稅待遇,有政府支持的研發經費,可以申請政府資助的科研項目,老總們非常上道,紛紛表示要搞北斗二代。

這事咋看呢?北斗二代的技術體制與GPS很類似,雖有點後發優勢,但由於不如GPS成熟,起碼在現階段與GPS公平競爭不過,但政府很任性,力推北斗二代沒商量。值得注意的是,政府的手法變了,不再搞限定性控制了,改成了劃道利誘法,政策和資金擺在明處,任由你自主選擇。廢話,明擺著搞北斗能掙政府的錢,傻瓜才會繼續搞GPS,政府就是希望你這樣想。

中國正在跟亞洲國家談北斗二代的合作問題,簡單說就是讓外國也形成使用甚至依賴北斗的局面,當然要先讓利了,必須便宜到令人髮指才行,但這算不算糟蹋中國納稅人的錢呢?美國老大哥給我們做出了表率,1994年美國政府宣布,在10年內向全世界免費提供GPS的使用權,他們糟蹋美國納稅人的錢更厲害得多,但獲得的戰略優勢地位也更大得多。中國必須向美國學習,學習他們的大戰略和大局觀。

2015年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當然我們還可以繼續使用「人均」演算法示弱以獲取國際便利,但作為一個國家整體,必須得有大國戰略和擔當,再想搭便車和跟跑恐怕是行不通了,巨大的經濟體量也逼得你必須領跑,國人也不能再有弱國寡民的心態,不僅不能畏懼領跑,還要有讓小國跟跑和搭便車的心胸。

【後記】

與其它談TD-SCDMA的文章不同,這篇沒有專業術語,全是大白話,而且是沒有一絲火氣的心平氣和的大白話,不指望所有網友都認同,只是希望他們能知道,有相當多的科技工作者就是我這樣思考的,只是這些科技工作者很忙,他們沒時間講這麼長的道理罷了。我很相信,這篇文章說出了很多網友的心聲,如果您覺得認同,不妨打賞五元,作為對我勞動的回報,窮老師也想吃次藍龍蝦和白松露,最不濟也得吃碗牛腩啊~


大部分人在吐槽TD,那就說點我看到的它帶來的積極影響吧。

1.TD建設建設投資的時機對全球金融風暴起到了積極的影響,當時圈裡人都在調侃「金融風暴了更得打電話」,通信全然沒有危機感,當時行業里的工資還是很可觀的

2.TD在國內設備供應商培養方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也就是那時起,華為中興逐步取代歐美設備,現在的招標很少甚至都聽不到了,例如阿爾卡特,北電,摩托羅拉等等

3.技術人員培養和儲備也是從那是不斷豐富的(網優的錢越來越少,你可懂)


TD標準成功打破了中移動在移動通訊市場中的壟斷地位,使得聯通和電信在市場中更具競爭力。



目前來看感覺TDS最大的意義就談下了大量站址,為LTE的快速鋪網提供了便利條件...只不過這個站址的談的成本有點高呢...


TDS-SCDMA最起碼培養起了國內不少小的通信公司,比如各種測試商,3G時代創立公司,靠著中國這個市場,積累了不少技術以及資金(畢竟老外做的不多錢好賺),有了積累才能在4G時代和外國企業競爭,算是帶動了整個移動通信產業帶的一個發展,填補了不少空白


我想問一下小靈通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

我還想問一下英特爾怎麼看WIMAX!


3g的關鍵技術都差不多,tdd還是fdd只是邁左腳還是邁右腳先走的區別。tdd還把物理層實現搞複雜了。


新郵通是影帝的吧?


其實看看TD最大的幕後受益人是誰就很清楚這是個什麼局了

————比如某成立才兩年的公司就能在TD設備招標里輕易中標幾十億


用戶角度上看,作為一名移動用戶,在3G時代深受TD其害,用了兩年的垃圾網路,因為號碼問題不能換網,終端種類少且體驗差。只能眼睜睜的看聯通和電信用戶享受優質網路和豐富且優惠(水貨)終端。

不過移動被迫背上一口黑鍋還得努力將這手爛牌打好也真是為難了。

不過從長遠看,中國從此在國際通信標準上佔了一席之地,絕對是利大於弊的。詳見幾位大牛的回答,背後的考慮遠比一般。


中國通信標準的鋪路石。


解決了相當一部分學通信的人的就業問題,包括我這個曾經的網優狗


只聽過,沒見過


只能說它是生不逢時。它出世的時候TDs-cdma產業鏈非常不成熟,運營周期非常有限,馬上TD-LTE就商用了,加上對手WCDMA非常完善,所以它沒有機會為人們服務。這不是技術優劣的差別,是時機的問題。

請有些同志還是客觀點,別道聽途說,如果你覺得TDs特別差,LTE特別好的話,那我問你LTE-A是什麼東西,技術是不分好壞的,只是看合適不合適。

放著lte-a不用,還上TD-lte,也是腦子進水了。但是一個國家決策不是這麼單純的,沒有誰是二到無群大,可能只是你不懂。


推薦閱讀:

4G LTE 為什麼有不同的頻率?
139 說客的微博形式比新浪的還早,怎麼就推不開呢?出了什麼問題?
offer比較:移動還是郵政儲蓄銀行?
手機流量的「成本」具體是什麼?
你怎麼看中移動的 139.com 開放平台?它的未來會如何?

TAG:3G | 中國移動 | 通信 | TD-SCDMA | TD-L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