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當代中國的年輕作家文學方面作為不大?
在80年代中後期,馬原、洪峰、余華、蘇童、葉兆言等青年作家紛紛登上文壇,以獨特的話語方式進行小說文體形式的實驗,被評論界冠以「先鋒派」的稱號。先鋒派文學作為中國當代文學史進程中一個重要的文學現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一群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作家引領的。從肇始之初的「先鋒實驗小說」到所謂的「返璞歸真」,先鋒派的作家們走出了一條饒有意味的文學創作之路。
反觀今日文壇,眾多八零後成名作家,儘管也出版了不少優秀(?)作品,但更多的只是暢銷作品或者青春文集,似乎並沒有像八十年代的青年作家一樣起到引領全新寫作模式的作用?即便排除「先鋒」概念,我們也能看到,蘇童二十六七歲寫出了《妻妾成群》,格非在年紀相仿的時候寫過《褐色鳥群》,之後又有餘華的《活著》問世。但現今的青年作家們似乎尚且沒有合適的作品得以登上文學的大雅之堂,是否說明當代中國文學處於倒退狀態?
並不。
聊聊你所謂的「大雅之堂」。
其實目前眾所周知的這一批老作家,只是當年先鋒、尋根、新現實主義文學創作者中的一部分,一小部分。我們可能有一種幻覺,感覺他們這一批人從八十年代便一直璀璨到了現在。這是一種誤區,因為文革所造成的文學創作斷層,再往前推,是因為建國後十七年文學期間政治對於文學的干預。所以文革結束後新時期,作為藝術的文學才開始以一種看似噴涌實則魚龍混雜的狀況呈現。而最重要的,是那一時期文學創作與評論的強有力結合,落實到物質層面,便是純文學刊物在發表文章、評論作品、開展研討會、推動文學流派形成起到了很大作用。然而,純文學背後仍就是權力運作。舉個例子,余華因為發表了小說而從牙醫變成了縣文化館成員,這一職業轉變給予了他更多創作自由,身份認同。可以說,那一批作家所登上的大雅之堂是由他們那一批人,至少是同一代人所建立的。話語權在他們。
而你所提到的八零後,典型來說,早期他們的出道走的是商業化的道路。就拿以純文學平台《萌芽》為依託的「新概念作文大賽」,當年也是為了推動雜誌銷量而提出的這一比賽設想。這與新世紀以來出版行業的新興有關,掌握在官方作協手裡的純文學刊物已經在市場上逐漸讓位於民營的出版社,在此不贅述。為什麼八零後不走純文學平台,不登大雅之堂?一方面是因為本身出道時期文筆的稚嫩,只能放在「青春文學」這種範疇中討論,而俗文學歷來是不被純文學的「大雅之堂」所正眼相看的。另一方面,由於學院派文學評論者逐漸建立了自己的批評話語,背後又有官方撐腰(如給予期刊出版經費,作協身份認證等等),他們也確實又固步自封之嫌疑。這種身份認證如今仍有效果,君不見,郭敬明都加了作協和王蒙拉了關係,還不是為了好洗白。
那有沒有就依照「大雅之堂」的路徑來走,以純文學期刊來出道的八零後作家呢?有的,但是不多,而且他們擁抱市場往往比較慢。例如作品發表於《收穫》的張怡微,雙雪濤。所以「大雅之堂」到底是什麼,它背後的權力關係和意識形態又是什麼,其實很重要。
ps,直接從莫言馬原跳到八零後,其實很斷層。從時間上來看,中間還有一代。巧了,他們也尷尬的被命名為「中間代作家」。無論是從純文學期刊還是商業化運作,他們的出現都比較晚。但近年已經逐漸展現出後起之秀的力量。貼張圖,圈幾個名字,感興趣的可以搜來看看。推薦路內。不邀自來。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這個問題也有點大而模糊。
這個作為怎麼判定大小?如果非得具象來說,我們就用市場和品質來作為的考量標準吧。
既然定語限定為「年輕作家」,我們就把年齡限制在80和90後吧,畢竟奔四或者奔五的70後已經步入了中年作家行列了。
先從市場分析一下年輕作家們的作為大不大:
我先立個結論:很大!
目前以實體書的發行量作為市場的考核標準吧。目前我們的實體書市場,發行量超過3萬冊,可以定義為暢銷書作家,十萬冊可以定義為超級暢銷書作家,50萬冊以上就是現象級暢銷書作家。
在8090這一代作家裡,通過開卷可查的數據顯示,郭敬明可以說是新中國以來,大陸實體書最暢銷的作家,幾乎每本書都是百萬現象級的暢銷。這一點,像老一輩的余華、莫言和路遙(不過平凡的世界2012年版發行已經超過千萬,但是路遙並不是每本書都能如此)都沒做到過;另外韓寒大部分的圖書發行也是50冊起,這是僅此於郭敬明的超級暢銷作家。90后里有張皓宸、盧思浩也是作品達到過百萬冊的發行量,都是圖書市場年輕市場作家大佬。
上面說的都是現象級暢銷作家,另外發行超過3萬冊以上的8090作家那就更多了。主要集中在類型小說和雞湯暖文這一類的作家,甚至目前文學類圖書市場的主力軍就是這幫人!
你說他們的作為大不大?
有些人要說了,那品質如何?
其實我也想說,暢銷跟品質,就目前的圖書市場、就文學類的書來說,可能毛線的關係都沒有!
但是我的意思不是說8090後這批人就是賣相好,其實沒有好瓤。
接下來,我們就從品質來說說年輕作家的作為大不大吧。
下結論:我持觀望態度。因為品質這玩意,內部人的認可跟讀者的認可完全是兩回事,有時候,它的光芒是需要時間的砥礪才能散放人間。
題主說為啥余華蘇童格非那批人在80年代他們正年輕時候創作的先鋒作品就能在社會上引起巨大的反響,而如今的年輕作家都做不到?是不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其實這個疑問可以做如下解釋:
1.80年代的先鋒作家們的先鋒作品影響力大其實是被嚴重誇大了的。文學的圈子就那麼大,有點新鮮的玩意兒橫空出世,大家都說兩句也是再正常不過了,要不然後來這些先鋒作家們為啥都要摒棄先鋒寫作,大批量的回歸現實主義?
2我要放大招了:文學在一個物質娛樂高速發展的社會反而被反覆推崇絕對是不正常的,這種事也從來不會在任何地方發生過!中國也不例外!80年代的好的小說之所以有它被推崇的土壤,是因為但是貧瘠的物質娛樂生活所致,這是顯而易見的。這種不同時間維度下的對比,顯然是沒有意義的。
那麼8090這批作家品質真的沒法衡量?
如果非得衡量,我們可以找一個權威的標準。比如說我們國家文學最高殿堂級別的雜誌《收穫》。凡是能上收穫,證明水準在全國範圍內,都是首屈一指的(當然也沒那麼絕對)。
據我所知,上過收穫的80後作家有:顏歌、笛安、張悅然、周嘉寧、張怡微、雙雪濤(這哥們簡直是忽然崛起的文壇新星,目前備受追捧)
90後還是空白,但是我相信遲早是有的,因為我們知道收穫發文也有論資排輩的味道。
高手雖然不多,但是還是有一批。不過其實80後這一代,文學寫作開始轉類型了,這是市場興起的必然召喚,也是無可奈何的,很多人都在丟失文學的原色,開始像市場妥協。
在個人看來,80後目前已經出頭的作家,真正論品質,優質者真的不多,我個人比較喜歡的女作家為顏歌,男作家就是蔣峰了。
90後的品質呢?
先容我嘆息一聲,然後再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早在14年的時候,我負責編一套90後作家集的精品電子圖書。我就四處尋找優質的90後作家,那時候,我找到的最大的90後作家24歲,最小的只有16歲。而我這個故事的主角,就是一位當時年僅16歲的小姑娘。這位小姑娘我認識她的時候,寫作水平已經相當了得了,她在15歲就出了第一本書(不是靠家裡關係出的),因為是小眾題材的書,所以並沒有火起來,當時我找到她的時候,她已經寫好了續集,出於對我的信任,就把續集簽給了我。我也將之收錄進那套90後作家作品集。然後今年的時候,因為我個人有個年輕作家培養計劃,然後我第一個就想到了她。過了三四年,當年我第一次看到她小說時的那股子震撼到現在依然沒有從我的腦子裡消散。
我從手機里拔出當年給她出的那本續集,然後給一些不知情的朋友看,朋友們紛紛猜測這種品質的小說以及小說中成熟別緻的敘事技巧,沒有30歲是寫不出來的。當我告訴他們這本書的作者再寫這本書的時候只有15歲時,他們都驚呆了,直呼這是天才,其實我也一直覺得她是天才!
而這位小天才,如今早已放棄了寫作,在俄羅斯學藝術了。我不甘心啊,這樣十年難遇的天才,怎麼可以就這樣放棄?在她暑假回國的空檔,我約了她,我想是時候好好跟她談談了。
我說:為何要放棄?你知道你的天分有多高嘛?
她說:我知道啊,在我15歲的時候,我就知道我比大部分的人都寫得好。
我說:那你還要放棄?
她說:有什麼用?寫我種有些偏嚴肅的類型小說,不得名不得利,寫得再好,沒人看,自己覺得堅持不下去,遲早是死路一條,乾脆趁著年輕跳出來,另謀生路。
我……
你看,90後就是這麼實在,看得開,落得我干著急!
我為什麼要給大家講這個故事?其實我想說90後這一代人,他們真的是見多識廣,思想開闊,起筆也是有深度的,要想出品質,肯定是沒問題的。然而這批人也是最務實的,有那個才氣和精力寫高品質的文學小說,還不如用來做更賺錢的事情,何苦來哉?所以很多還在堅持寫得並且取得成功的,早已經偏了路子,與市場完全接軌了,於文學,已經是兩回事了。
這是不是說90後的青年作家裡,現在就沒有寫出高品質文學作品的作家?
當然有,只是你們已經不關注了而已。
比如說純文學圈的佼佼者林為攀,武俠作家雨樓清歌,還有青年詩人劉浪等等一大批的90後作家,他們還在堅持高品質的內容輸出。只是相較於以往,他們因為堅守已經與市場和大眾生活高速發展而脫節的文學陣地而不被大眾所見,希望真的喜歡文學的人,有耐心等等他們,終有一日,那些還不曾放棄的文學寫作者們,一定會回饋給大家一份了不起的作為!
之所以民國和八十年代有成就的人比較多,關鍵在於所屬的時代本來就是轉變期,現在回過頭看先鋒派的創作,成就未必有多高,主要還是在學習西方,但是對於當時的社會而言,一些很小的突破也足以造成很大的影響力了。
渡過八十年代這個轉變期以後,新的作家想要有突破更多需要依靠他們自己的積澱,這當然是有難度的,不過沒理由認為因此就不會出現好作者,只是說這種冒尖很難再扎堆出現了。
另外,那些在宏大敘事背景成長起來八十年代作家所具有的特性也很難再出現在當代青年作家的身上了,但從來也沒人說好的作品就必須是搞宏大敘事的,青年作家真正需要的是背靠他們自己的生活,依靠他們對現實的觀察力和對文字的控制力,創作出屬於這個時代、屬於他們自己的作品。
我猜不是作為不大,是知名度不大。
我覺得是,賺錢太容易了,出出書,刷刷微博,拍拍電影,做個直播。脫離了普通人的生活不需要體驗普通人的甚至邊緣人的酸甜苦辣,難以引起共鳴。
誕生偉大作品的時代,往往也是充滿苦難的年代,還不如就生活在一個誕生不了偉大作品卻可以創作自己喜歡的作品的平凡時代。 ——《チツチと子》
雖然沒有登上大雅之堂但有沉進網路文學的大俗之塘啊
現在的嚴肅文學寫到乳房都是乾枯的,寫到人物都是底層的,寫到工作就是最苦逼的,寫到房子總是破舊的,寫到吃食總是最差的,寫到女人都是一邊出賣靈魂另一面出賣肉體,寫到男人都是失敗者都是邊緣人。實在是沒法看,都用這些東西來增加文學色彩,都太局促了。——豆瓣-蘇先生
大概是變革時代,能體味很多見識很多有錢有閑的富二代官二代們,幹什麼都比寫書強吧,,,普通人要練出極其出色的本領才可能有點渠道推銷出自己跟作品吧,,,這個時代能熬得窮還有本事的,估計也不會寫書吧
瀉藥!
這個問題應該放大了看,為什麼儒家傳統下特別是東方作家的文學方面作為不大。
個人認為主要原因還是儒家的傳統文化勢力太過龐大,導致西方先進思想,特別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思想沒有得到普及。而相比較於日韓,中國稍微好一點的地方在於魯迅李大釗胡適等人的白話文運動,以及真正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毛澤東思想在文革期間砸到了孔家店,解放了思想。
雖然近代日本作家譬如川端康成,夏目賴石、三島由紀夫、乃至於吉田英治的《宮本武藏》似乎在文學上有很多建樹,但是真正日本的最牛的作家叫做谷崎潤一郎,就像中國某位不被大眾所知的大神高XJ一樣。
儒家文化範圍的文學缺乏一種思辨,一種質疑,一種探索,一種破壞,一種毀滅……而這一點在西方的諸位哲學大神們的啟發下,早已經是輕車熟路人皆可知。譬如魔幻現實主義,無論是陳忠實還是莫言都是受百年孤獨所影響,然而真正的魔幻現實主義卻又豈豈只是百年孤獨?
意識流作品、荒誕主義作品譬如加繆《局外人》譬如聚斯金德《香水》,譬如黑塞的《荒原狼》和福克納《我的彌留之際》,《喧囂和躁動》……這些作品太多了,而之所以西方的作家在這方面的大膽創新,還是伏爾泰的《哲學原理》對於基督教神學發起了剝皮抽筋式的質疑,是康德的三重否定,是尼採的重估一切權力意志……是哲學思想的激發才導致了文學創作領域不拘一格。
艾略特的《荒原》,波特萊爾《惡之花》,《馬爾多羅之歌》……詩歌類也顯示出了這種反常規的瘋狂和荒誕中所產生的真正價值——如果現代文學存在價值的話,那麼一定是來自於思想領域的反叛和啟發。
然後回到國內文壇,我們就發現一直在鼓吹的那些成名作家不夠看了,但是不得不提的是余華的活法,《活法》如果能夠以長篇的形式加以擴展,成為一個家族而不是富貴的凄苦一生的話,也許能夠達到乃至超越的境界吧。
現在的文學氛圍遠不如當年,莫言蘇童他們那一代人年輕的時候大學裡各種詩社開展的如火如荼,年輕人多半有點文學氣質,也許是從動亂一腳跨到了平靜生活,每個人都一肚子苦澀感慨,一肚子浪漫憧憬。
眼下的讀者和作者一樣浮躁,被網路小說灌溉大的一代人哪能安安心心看進純文學的東西,以為中國的新生代讀者都跟知乎er一樣格局品味高爆表啊?最愛不是瓦爾登湖就是紅樓夢這種情形也就只能在知乎豆瓣找得到了。
說白了,我們這一代人,作者也好讀者也罷都缺少「深刻感」,《萌芽》算是年輕一代文學青年殘存的陣地了吧,仍舊鋪天蓋地的早期郭敬明那種調調,寫青春可能都是什麼鬼甜蜜又憂傷,跟70後的路內的《少年巴比倫》比,實在太淺薄了。啥也沒經歷過,寫啥呀?
出版界的逐利或許你是個傑出的作者,能寫出驚世之作,但如果不合市場,誰會給你出版呢?而能迎合市場,會是什麼驚世之作嗎?(笑)
80年代,有著人人都談文學的氛圍。80年代初,大量文學翻譯書籍進入中國,物質文化生活匱乏的人們接觸到外國譯作,同樣,中國的先鋒作家余華、蘇童、格非、馬原等作家進入大眾視野,馬原的小說實驗性那麼強,同樣得到許多讀者的追捧(也只有那個時代會發生這樣的事吧)。總而言之,那是一個純文學的時代。那個時代,本身就有非常強的特殊性。90年代,市場經濟以及社會意識形態的轉變,還有消費主義的興起,國外以及香港電影,港台流行音樂這時候大行其道,與此相對應的,就是衛慧、棉棉的走紅,到2003年的安妮寶貝受熱捧,都是消費主義浪潮的產物。後來又接著出現韓寒、郭敬明之類的青年作家。還有新概念的作家。這段時間,不斷有人提出「文學已死」的觀念。對於中國文學的想法,我相信肯定會有很多人在默默地寫,而且現在大家能接觸的作品比起以前更多了,信息渠道更暢通了,這是好事。另外,在當前的環境下,還堅持寫作的人,更是真正熱愛寫作的人。比起以前任何時候,現在應該是最好的時代。
急啥, @張峰閣 才22歲呢
上綱上線的話題自然橫看成嶺側成峰。也不知道想了多少種角度去闡述觀點。但我覺得文學作品的好壞就像這題目一樣靠緣分看口味。。問這個問題的人有些就是想黑80後,有的則是書緣不好,有的認為文學內涵輕浮了,有的認為時代話題不賦予帶給文章深刻的靈魂。。真正的原因或許是綜合而複雜的的蝴蝶效應羊群效應口碑效應共同導致的現狀。如果一個事物處於綜合而複雜不容易定位的狀態那一定是創作的人失去了靈感,品評的人失去了興趣。。畢竟小說不是一種酣暢淋漓的文體。現實的一代人面對現實的迷茫和壓力需要一些當頭棒喝的內容才能觸動靈魂,悟空傳雖然青澀但罕有後來者,塔西里亞故事集也不錯,麻辣教師,LEGAL HIGH。之類的角度題材既有趣而接地氣又能引起共鳴的東西在中國小說界不是被寫成仙俠婆媳風格就是宮斗官場的心機戲。
總之,情要寫得出痛癢,理要講出妙趣。如果拿Legal high作為標準確實是全中國都沒一部上的了檔次的東西了,當然日本文學一直挺強。大概因為各行各業的人情感都很細膩,我一直挺佩服連廚子《中華小當家》都能寫的那麼熱血,所以不同故事的主人公其實都在努力另人性盡善盡美作者只是在劇情和表現力上比創新和張力。而中國這邊好像比較重套路。。中國的小說劇本如果沒有遇到互聯網,本身是要先以港台劇為目標,再追趕日劇。但是以當時的進度來看,廣電方面阻力重重把觀人民當小孩去管,並不去大力引進優秀作品而在那不停的搞抗戰劇。互聯網一來所有人都成了學生,從電視播什麼人門看什麼變成了主動的碎片化的P2P的彈幕的直播的形式。我們這些年從MOP到貼吧到人人微博知乎一直不停的了解新興事物。一天不上網就恍若隔世,人人都是評論家,這種時代你錯過了經歷和了解時代變化的過程而去埋頭創作小說搞文學,實在不是優秀的人該做的。。80後不是沒有人才只是磨刀不誤砍柴工。
30歲就出書,還不是寫寫武俠玄幻,要你剖析社會現實,想來想去就年輕人而言除非罵不出來否則誰用這方式報復社會。。。寫武俠還能意淫爽爽自己還能搞點粉絲,諷刺社會的小說也只有《蝸居》《奮鬥》這類題材了吧。另一方面網遊朋友圈SNS的發達大大的增加了現代人麻痹自己的途徑和方式。《愛情公寓》類的雖然不是小說但是既挺接地氣又有意思挺好的何必寫什麼書。你能說B站上自媒體影視動漫圈裡的人沒才華嗎?讀書這種生活方式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本身就是因時代而改變的。讀書算是不動產壓縮乾糧。
80後一代必學的內容太多,需要破舊立新的觀點太多,新的生活方式太雜亂,信息和知識龐大而細碎。整個人類的社會結構道德觀念信仰生活追求全部都在重新洗牌。只有同時經歷並看破了新舊時代才好說話。戰爭貧困與傷痕本身就是靈感的土壤,畢竟沉默產生思想。不平而鳴。沒有什麼作品能夠喚起這一代人共同的強烈的共鳴,那麼任何一本書而言它的受眾面都只能是小眾,所以80後沒文學家不奇怪對我們而言,寫書是消遣讀書也是消遣。消遣是談不上文化的。在一個從社會環境角度,《茶館》這樣的文章你寫出來也得被封不是。君子憂道不憂貧,我朝雖不是什麼大同烏托邦可是絕不是什麼一路不通就把人逼上死路的國家。你即便經歷王利發那樣的不公那是你和少部分人的命運。並不是歷史的進程導致的。
這樣說吧,意識形態封鎖的解除是一個冰釋的過程,一個民族的文化視野從八大樣板戲到如今短短50年。從建設教育,消除文盲,恢復高考一步步搞。他們那幫人正好趕上了一波外來文化進入很少新興事物尚未爆發性出現的時間。書籍的影響面廣泛就和現在的電影一樣,可現在的環境是讀書的不如做編劇的,做編劇的不如做遊戲的,做遊戲的不如當網紅。
一個民族一種文化傳下來的東西總是有限的,作家也要點天賦點,像中國自古的文字工作者大都把天賦點點到歷史哲學政治方面了,剩下的大多加到賦比興上去了。中國一直是有文字獄傳統的,人們遇到四大名著的作者並不會對他們表示崇拜,到現在也是這樣你看中國的網路文學作家的地位。。現在的中國,做遊戲的拍電影的搞媒體都開始有尊嚴了,而文學家沒有受到重視,是因為這代人還沒到想表達自己思想的時候呢。1術業有專攻
2文章憎命達3學須靜也舉幾個例子大家感受下
1莫言沈從文小學沒畢業,80後武俠新生代作家步非煙北大碩士。他們的水平我認為差了七個等級,而且很多人寫一輩子都停在一個等級。以莫言沈從文先生的絕世才華,我認為他們放在如今的教育制度,依然是不可能上的了清華北大的。2莫言賈平凹閻連科小說有很多關於文革關於苦難的描寫,他們經歷過餓死人的時代,經歷過沒有人權的時代,受過新生代作家沒受過的苦難。
3李煜李清照前期作品都是淫詞艷曲,感嘆時光飛逝,遊園玩賞,好不開心。倘若不經歷山河破碎,國破家亡,他們的作品也就那樣了,不至於名垂青史。
4太史公史記本來思想境界沒那麼高,剛開始可能寫得和資治通鑒類似,因為受了宮刑,深深思索了王權制度的罪惡,因此,史記才得史家之絕唱之譽。
5郭敬明中學時代是公認的寫作天才,老師說過,他參加任何作文比賽,第一名一定是他。他的文筆華麗至極。然而他現在成為一個最有錢的作家,寫作十年卻沒有一點長進,不知道他有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也不知道他的預期是為了掙錢還是文學上的突破。
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請點贊,如果不喜歡我的回答也請點贊???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
因為沒本事
讀者也很重要 我就看看 不說話∩__∩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作家劉亮程?
※中外有哪些作家很早就在用「微博體」在寫作?
※如何評價 V.S.奈保爾?
※怎麼給雜誌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可以促進中國文學的發展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