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全家便利店和傳統的便利店比有什麼優勢?
如在成都,紅旗超市和互惠超市已經是很多年的市場佔有者,如果和外來品牌競爭的話,外來品牌靠什麼立足並發展呢
國際品牌的優勢:長期經營獲得的經營訣竅、多年積累下來的戰略思考角度、更加專業的團隊。
零售行業是一個瑣碎的行業,通過長時間的累積掌握了很多的經營訣竅。
比如盛夏如何保證顧客能拿到冰飲料而不是店員剛剛放進冰箱的常溫飲料?711和全家的解答——在店內設立巨大的人可以走進去的冰箱,從內部向外補貨,和顧客拿飲料的順序方向正好相反。
現有的國內超市恐怕只會覺得匪夷所思吧,在現有的店鋪改建也不太現實。這只是其中硬體最好懂的一例。其他軟性的優勢舉不勝舉。根據這些優勢訣竅再設立的裝修店格,管理方法,經營手法,ERP及POS軟體,是無法照搬的。
即便照搬了也會只能給自己添麻煩。很多業務拿回來,店員不會做不願意做不想做,導致最後業務失敗,並非少見。
戰略思考角度,國有品牌對行業趨勢理解至少落後5年。
比如紅旗互惠超市如果現在不開始著手開始造自己的鮮食工廠,恐怕未來要挨很多年的打。自有品牌產品(PB)目前已經是非常明顯的產業趨勢,其中的鮮食(盒飯三明治飯糰)是PB產品的最佳切入點。有了自己的工廠才能出差異化,有了差異化才有更高毛利率和銷售額,有了利潤才能承擔更多房租。隨著人均GDP上漲,中心城市的店鋪房租上漲是必然趨勢。開個店就方便賺錢的日子一去不回頭,想要做出房租,必需追求利潤。
看評論有小朋友說,"便利店東西太貴了,過去買就是為了裝X炫富的"。告訴大家,再發展一段時間,傳統的小賣部將越來越少,即便有,東西也會越賣越貴。因為賣的便宜的都承擔不起房租,無法出現在你眼前了。
更專業的團隊,零售業拼到後面除了拼供應鏈就是拼團隊了。
國內品牌和國際品牌大概就是金龍幫和少林寺的對比吧,國能堪比開創武當派的那種人物,少有。金龍幫創業幾十年,改革開放以後才開始業務。因為業務拓展大部分還是靠幾個當家的,金龍幫只在當地有競爭力。比如紅旗超市雖然在成都很有面子,能拿到很多政府支持的充交通卡等業務,全賴老闆在四川耕耘多年,出了四川哪怕是到重慶,都沒那麼好混。
而少林寺數百年源自海外,期間不斷有高僧創造出絕技終有七十二數。每個和尚都有專修東西。
國際品牌便利店每個人從努力願景到思考模式乃至拖地擦玻璃的正確方式都是有定規的。少林寺內部還設立了非直接盈利的達摩研究院,711也是有幕僚系統的,不停的在翻譯日本產經剪報,每周行業新品上市動態信息等等。發郵件給所有人參考。
國內品牌零售業恐怕還沒有這層次的覺悟。說到底,還是核心競爭力有沒有放在和消費者上面。不過路還長,業界至少還有十年好拼,要下個發展成什麼樣,就要看各家的水準和老大的覺悟了。看了所有的回答,大部分都是理論型、大環境上的,或者是從消費者角度出發的,我覺得還是有必要接點地氣,從經營者的實際操作過程中來說說有何優勢。我先擅自加大一下你的題目範圍:品牌連鎖便利店與內地傳統小賣部有何優勢?這裡把7-11和全家改成品牌連鎖,是因為除了這兩個以外,現在很多的連鎖便利店都是在走一樣的路線,無論是直營、自主加盟或者投資加盟的經營方式,其中也包括了國產品牌,比如我現在正在經營的美宜佳。(基於此,我的回答都是從美宜佳的角度來說的,這個是自主加盟的方式,與7-11之類的直營、投資加盟有所不同,但大體上類似。)很多人對於經營便利店的理解都停留在進貨賣貨,收銀找錢的層面上。其實一家便利店從無到有,從開業保本到創收盈利,是有很多工作要做的,那麼在各個不同的階段里,就會有各種的問題需要去面對的,所以我想把開店、經營、創收的整個流程梳理一遍,從中我們來看看品牌連鎖便利店對比傳統小賣店的優勢。一、開業準備1.選址
店鋪選好了,合同簽了,接下來就是裝修了。
我自己雖然開著5家美宜佳連鎖,但我主業還是自己的裝飾公司,所以對裝修這塊還是比較了解。這裡面有很多講究的,特別是對於服務、消費行業,要考慮的地方非常多。首先就是平面規劃,自己開店因為經驗有限,對於一些相關的裝修規劃往往考慮得不是很到位,結果開店後縫縫補補的。另外,裝修效果除了我們一般關注的簡潔時尚,美觀大方以外,在硬裝方面,還要考慮其他很多細節,比如燈光如何安排?——太亮了費電,太暗了影響體驗;2個開關控制不方便,10個開關控制又太麻煩。。。又比如,地板用什麼瓷磚?有的瓷磚易吸水,拖完地馬上干,不容易打滑,但是不耐臟;有的很靚很高大上,可惜容易積水有安全隱患。。。這類問題在裝修的時候一大把,都是需要考慮的。劣勢:費用比自己弄要貴,而且版式基本固定。
3.設備 便利店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很多設備都是需要添加的。冰櫃、凍櫃、奶櫃、麵包架、貨架、收銀台、電腦、煙架、熟食台、監控等等,這些零零碎碎加起來也很多了,而且費用還不少。如果自己去找供應商,外觀不能統一、沒法定製不說,以後的硬體維護工作都很頭疼,你得著各個經銷商去談維修的事兒。品牌連鎖基本上都是強制要求全部從公司統一採購,不能外采。
品牌優勢:外觀統一,品牌視覺感強烈,而且保修方便,只要在後台發個「申報維修」,就有專門的人員上門服務了。劣勢:硬體設備價格普遍比外采要貴,比如一台連個1280P電影看著都卡的電腦,居然隨便就是6、7千塊。。。而且配的還只是個17寸的顯示器。4.物料
別小看這些海報、標籤之類的物料,這些東西在客戶買單的最後階段里起著重要的作用。很多時候客戶就是根據這些物料的引導,從而購買甚至計劃外多買的。如果這些東西參差不齊,對於整個店鋪的直觀印象是很大的。
大部分自營的小賣店,都是自己買幾個空白標籤,然後手寫上品名和價格。(關鍵是,很多人的字還很醜啊!!)有的懶一點,光打個價格就算了。還有更懶的,直接用打價器打個幾塊幾塊的小紙片貼在商品上完事兒,如果沒看到就直接嚎一嗓子問老闆多少錢。品牌優勢:物料統一,製作精良,內容齊全。比如標籤,品名、價格、貨號、條碼、產地等等應有盡有。(我知道你會問為什麼有貨號又有條形碼,有啥區別?條形碼是商品本身自帶的那個,經常見。貨號是美宜佳內部的編號,以後我們需要報貨、退換貨之類操作的時候,直接輸入8位貨號就行了,不用去打一長串的中文名)(請忽略這個商品好嗎!我從度娘那搜標籤,出來的第一張能詳細說明的就是這個了。。。。)
而在海報、促銷卡、節假日氣氛裝飾等宣傳物料方面,公司會每半個月就更新一次,隨著季節、熱銷產品等等來更換,保持新鮮度。如果是個人經營的話,這塊就直接PASS了。寫到這裡,不得不提最近更新的塑料袋。之前的塑料袋雖然也是公司統一定製的,但是感覺還是很低檔次,而且又薄又光滑,讓我不得不在收銀台附近放一個點鈔用的濕海綿,不然半天都搓不開。(這是更新前的,更新後的我沒拍)
但是現在更新後,質感非常好,很厚實,而且表面是顆粒狀的哦!不管手是乾的還是濕的,都很容易操作。(怎麼說得像是介紹前面的DLS啊。。。。汗)劣勢:錢。。。雖然公司啥都弄的好好的,但是都要錢啊,直接貨款裡面就扣了啊!比如上面說的這個塑料袋,一個成本就是3毛多,太貴了。。。搞得我現在都得看單給袋了。5.鋪貨現在店鋪選好了,裝修完了,設備+物料也到齊了,那就要開始鋪貨了呀!這個事兒是很繁瑣的,別看小小一家店,裡面的品類隨便就是幾百上千種。如果是自己做,有兩個方面的麻煩:一是備貨,要跑N個批發市場搗騰出來,還得注意假貨、到期貨等等。因為新開店,量也不大,所以必須現款現貨,首批鋪貨成本隨便6-8萬。二是擺貨,如何擺放更好看,如何搭配更合理等等。品牌優勢:關於貨品,首先你不用擔心保質期和假貨的問題;其次,就美宜佳來說,首批鋪貨的貨款是不用現付的,直接免息貸款給你,每個月還2000塊;第三,公司會安排專業的陳列人員來負責擺貨,他會根據商品銷售暢銷度、店鋪客流路線等方面來規劃品類的擺放,同時把對應的標籤、促銷牌都弄好。這樣陳列出來的效果就非常漂亮,又方便顧客選取商品。
劣勢: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所有的貨品都只能從公司採購,不能外采,如果被發現是要處以罰金的,這樣有些因地制宜的商品,公司沒有的話就不方便了。(當然,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另外,有些商品的價格比外面批發部要貴。6.開業好了,到這步,基本上準備工作已經完工,是時候挑個良辰吉日開張了。如果是自己經營的話,無非也就是幾掛鞭炮,放幾個開業大吉的水牌了事,沒什麼氣氛。 (在網上沒找到合適的圖片,從手機里截了張今年新開店時的圖片)品牌優勢:公司的話,有一整套的開業促銷計劃。1.開業之前就會隨貨把促銷海報做好,然後指派1-2位指導員過來,做商圈滲透。也就是發傳單啦!!這個自己一定要親自參加,因為拓展員的敬業程度有所不同,有的只是在門口隨便派派,好一點的還會主動跑路口去派傳單。我每次開店之前,都是把指導員安排在門口或者路口,然後我自己去掃樓,一天爬個一兩百層算正常的。開業之前的宣傳做得越紮實,開業那幾天的生意就越好。所以不要怕辛苦,一層一層的掃樓吧~2.開業後,前三天全場8.5折(煙草除外)是的,你沒看錯,的確是全場8.5折,有的甚至是5折。當然,這個有指定的數量,不然直接被人搬空了。折扣後的差價,公司是有補助的,所以不用擔心虧本,只是說沒什麼賺的而已,但是帶動了人氣啊。3.指導員支持開業的那三天,都有指導員一直在門口擺台,音箱里放著音樂和促銷廣告,桌子上擺著公司的贈品,他幫你吆喝幫你拉客。4.提供開業物料公司會提供很多裝飾,比如上圖中的氣球拱門啊、禮炮啊,還有剛剛說的促銷海報、宣傳單、小禮品等等,全齊。劣勢:要花錢。。。開業費就5000塊。。。讓我哭會兒先(其實仔細看上圖,右側綠色牆面的那個,也是一家便利店,不過是一個很小的雜牌連鎖。我們是同一天開業的,他們店開業的時候啥都沒有,冷冷清清,公司也沒派人來,老闆也不知道怎麼搞。放了一掛鞭炮,擺了4個花籃就這麼開業了。反過來我們這邊又是鞭炮又是音樂,指導員還帶了個耳麥在那邊吆喝,我這邊自己在門口也發傳單拉客,雖然那天下著雨,人氣都旺得很。開業頭一天,我們做了8000多營業額,隔壁的我去打聽了下,只有1000多一點點。這就是差距。當時他們簽下門店的時候不知道隔壁也是開便利店,還是國內的大品牌美宜佳,所以後來他跟房東扯了好久。剛開始還有點競爭力,後來我這邊及時調整了下,現在那家每天要死不活的,掛著轉讓的牌子。)好了,寫到這裡,從籌備到開業的這個階段,基本就是這些事情了。從每個階段也很容易地看出來品牌連鎖便利店相對於雜牌、傳統型小賣店的優勢了。以後這種類型的便利店,品牌連鎖是個大的趨勢,個體自營的小賣店會越來越受排擠,越來越難生存的。PS:沒有打腹稿,一邊回憶一邊寫,居然花了2個多小時才寫完開業這塊。。。後面還有經營那塊的大頭還沒動筆的。。。OMG,等有人氣了,大家有需求了我再繼續更吧。。。PS 2:對便利店經營有興趣的,可以看看這個回答:為什麼中國內地的便利店都在虧損?如何看待 7-11 和全家的關店潮? - 扶搖直上的回答以上。(圖片除最後一張均來自網上,如侵刪)略懂一點品牌連鎖便利店的經營管理,如果你有其他問題,可以來【值乎】找我。https://www.zhihu.com/zhi/people/730942408556019712 (二維碼自動識別)
因為在全家兼職過,就試著回答該問題,所處城市沒有紅旗等便利店,只和本土的別的便利店做比較。
首先是服務理念。雖然已經是幾年前的事情了,但是依然記得培訓時候最重要的就是幾句常用語。顧客進來聽到感應門的時候每位員工必須喊歡迎光臨,再加當期宣傳語(比如麵包三件八折,歡迎選購),買單的時候還要重複您好歡迎光臨,一共是十元,收您二十,找您十元,謝謝光臨,歡迎再次光臨。雖然是很簡單的對話,但是相對於別的便利店給顧客的感覺就是比較好,有被服務到的感覺。 其次是食品衛生新鮮,種類繁多。這個衛生主要是店員拿關東煮的時候必須佩戴口罩手套。所有的保鮮食品保質期一天的完全當晚拆毀扔掉,保溫箱內飲料的保質期也是每天檢查。關東煮的鍋子豆漿機包子機都是每天清洗的。而作為便利店,基本上要用到的東西基本都能買到。之前提到過的走入式冰櫃也是很厲害的存在。 我還是覺得去全家的燈特別亮,和別的比就比較不一樣。這和裡面的裝修陳設都應該是專業考量之後設計的。 最後關於我之前說的對於店員的要求全家是會在每月派神秘顧客進行秘訪,如果有不到位的地方是要被扣分的。但是我明顯感覺目前很多門店的店員都不如當時的我。我好像拿到過九十多分,比當時的全職人員都高出很多。其實這段經歷蠻有意思的,可以見識到各種不一樣的人。因為知道衛生所以我現在還是願意經常去全家解決早中飯。本人現在在全家做教育訓練。首先像這類便利店從員工培訓方面就有區別與其他便利店,除了教員工一些基本的操作外,最主要的就是強調其服務。他有自己的一套「六大用語」,1.顧客一進門「歡迎光臨+促銷用語」2.顧客買單走到收銀台時要說「您好!歡迎光臨!」(面帶微笑)3.掃完商品要告訴客人「您好!一共多少錢,請問還需要點什麼嗎?」4.「加xx錢換購xxx(當月主促的活動)需要嗎?」5.「找您xx錢!(雙手將收銀條、錢呈遞給客人)」6.「謝謝!歡迎再度光臨!(面帶微笑)」。這些是最基本的,還有一些細節的地方就不一一說了。公司每月都會請第三方公司到店鋪去點檢,這也是很多服務行業都會做的!但全家便利店的點檢比較嚴格,所以大多數的全家便利店的服務還是比較好的。說到底就是別的便利店以店鋪為主,而這類便利店以顧客為主!其次,就是這類便利店的商品比較全面,除了正常便利店能看見的東西,還有自己比較有特色的,比如全家比較受歡迎的就是關東煮,就拿上海來說基本上沒有任何一家便利店的關東煮會像全家的關東煮受歡迎。他還有自己品牌的現磨咖啡,現磨的豆漿。最主要的還有自己的鮮食工廠,每半個月都會研發新品,可以不斷改變口味,避免客人膩味。總的來說就是要讓客人有新鮮感!再者,他的服務種類比較多,一直在不斷增加。比如,現在全家便利店有阿拉丁,它可以充話費,買電影票,飛機票,演唱會門票,話劇票,景點票等等。他還可以網購店取,在網上買的東西可以在店鋪取貨,店鋪付錢。還可以在店鋪買東西不用帶錢,只要帶手機用支付寶支付就可以!還有很多有別與其他便利店的服務,就不說了!其實,就是說這類便利店不斷在創新,可以跟著時代走!
作為全家的忠實粉絲,最喜歡它的slogan「全家就是你家,歡迎回家」,以此來形容它給我的印象太貼切不過了。從一個普通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全家至少在以下幾方面吸引我:
1、購物環境好,小而精緻,裝修清新且溫馨。我和小夥伴們經常吃好午飯去逛全家,看看雜誌買買零食散散步,它儼然成為我們的休閑場所。2、產品優選,品質過關。在成千上萬的貨品中,全家總能優選出最具性價比和品質感的種類。記憶最深刻的是他們家的百特膠和十元三把的剃鬚刀,價格便宜,但是真的好用。還有全家自產自銷的東東也很贊,比如咖啡和奶茶,還有咖喱牛肉丸味道都非常好,不僅能保持著統一的水準,食材也比較新鮮。3、組合優惠多,促銷力度大。全家的組合促銷每月都有翻新,促銷的點也基本是我們日常購買最多的。比如說酸奶和果汁。樓上很多筒子說全家東西貴,假如你盯著它的促銷產品消費,價格基本和大賣場差不多。4、服務好。不管你去哪個全家店鋪,不管店鋪的收銀員是大叔大媽還是羞澀的年輕小伙,「歡迎光臨」都是邁入全家聽到的第一句話。當然。我還開發了全家別的功能,比如說有免費的熱水供應(給喜歡用保溫杯喝水的同學),有免費的休息區(尤其適合等人)……5、VI識別度高。從門楣LOGO到門店裝修風格,從店員著裝到自有品牌包裝,全家總是能讓你在茫茫人海中被發現。6、會選址、地段好。它會開在地鐵口,還會開在最高檔的商場B1;它會開在資源稀缺的展館內,還會開在吃碗面也要50元+的機場及候機廳……只要你有需要的時候,總能發現有一個那麼可愛親民的全家在默默服務。它賣的不僅是產品,更多的是體驗;它賣的不僅是需求,更多的信賴。在認識全家之前,我還會為因選擇商家而猶豫;自從有了全家,即便沒有消費需求,也會去兜兜逛逛創造個需求。能激發消費者的潛在需求,還創造原本沒有的需求,這大概就是全家的獨到之處。1、產品更新速度 2、提供更多便民服務 3、大品牌 4、更系統流程化,配送能力強
7-11連鎖成規模的話才比較顯出優勢。可以收快遞,買音樂會演唱會的票,還有便當三文治現場微波,關東煮等,好吃。關鍵是都很整齊。
定位不一樣,沒有可比性。711 的飲料價格一直挑戰我的錢包。
一般超市全是基本款,賣點是便宜,一點驚喜都沒有,可是社會底層確實需要啊,我那勤儉的母親就經常被各種折扣打動。
說到底,8元一瓶可果美和3元一瓶可樂,能說他們是競爭對手么?更不說十來二十塊的各種只記住價格的飲料了。
711這類超市想要有更大影響,要麼國家調收入分配成功,更多中產階級,當然這至少短期內不現實,另外一個更可能的就是藉助物價下一輪大躍進了,不漲價,順勢打入低端市場
不過吧,物價漲那麼多輪,711也沒打算戰大眾超市,基本可以肯定是固守自己在市場的位置
現在都愛產業升級,賺輕鬆錢,怎麼可能去自降身價做臟活累活
本人所在的是湖南下面一個小縣城,所以在大三去台灣交換以前表示都沒去過7—11以及全家等便利店…所以感受可能沒有上述答案那麼深切,但有種剛接觸的新鮮感。
台灣的便利店幾乎都被7-11還有全家等等佔據…印象里在台北的半年我都很少去超市買東西~覺得超市也沒有多便宜而且真的沒有便利店那樣溫馨可愛好嗎!沒錯!就是溫馨可愛!一般會根據節日和季節的變化在進門處擺很多新出的產品,日本進口的東西很多,印象中過聖誕節前每個便利店都擺了超級多好看也不貴的禮物統統都想抱回家!!!!然後在物品擺放上陳列上也是恰到好處的設計,而且在台灣特別是台北那種寸土寸金的地區幾乎每個連鎖便利店佔地面積都很大,不會讓你覺得地貴就店開小影響購買的心情!而且本來台灣的東西包裝設計就很日本范……不得不說真的和內地這邊相比就是分分鐘讓你覺得卡哇伊額……所以在台北的半年每次去便利店買東西都讓我覺得有種在內地某個別緻的小玩意店買東西的感覺……(哈哈好啦我知道我沒見過神馬世面)這點大陸引進來的便利店肯定有很大的不一樣,地域性適應很正常。而且也會有很多積分活動送各種小禮物,很有紀念價值且確實質量不錯也好看。最後在台灣的這些便利店真的讓人意識到什麼叫便利店啊!便利店的本質應該是便利好嗎!在台灣7-11不僅啥都能幹,交學費,訂各種票,充各種卡的值,在台北的時候為了買到hebe的預售專輯我還去seven排了好久的隊,同學買五月天演唱會的票也是哈哈~幸福感很強!突然想起來當然seven還有全家推出來的冰淇淋!好吃到抹殺了肯德基甜筒在我心目中的神聖地位啊哈哈,也不貴~~~還有一次我們去清境農場那邊的合歡山,半路上就有一個7-11,那裡我已經感覺有點缺氧了…但是便利店依然有啊,什麼東西都供應…不存在任何價錢差別店員的服務態度也是一樣的好啊…帶我們的司機師傅還說這裡來的人並不多,肯定是虧錢的…在這裡開便利店本身廣告性質更大~台灣很多偏遠的地區便利店都有覆蓋。當時就感慨這才是便利店的真正含義所在。第一次手機碼字這麼多,比較瑣碎,也不太有條理,全當做對台灣生活的小小懷念啦~~看到紅旗就知道題主是在成都,其實紅旗在成都也越來越不好,如果你不在市區,你仔細觀察,會發現你周圍的紅旗越來越少越來越小。
原因,越小的門店越缺乏管理,服務態度不大好,商品價格偏高,在店內賣的蔬菜都不夠新鮮。在大成都的範圍都這樣,又如何走出四川呢?
曾在日本的便利店打工4年。大的方面其它回答者都說了,我說兩點差距:1.精細化管理。日本的便利店pos機上有10個確定按鈕,通過這些按鈕統計不同性別和年齡層的人對貨品的傾向性。並以此數據向各個店鋪作商品推薦。舉個栗子,如果發現某產品受20-30歲女性歡迎,會向所有20-30女性客人比例較高的店鋪推薦此產品。從而實現效率化。2.信息處理能力會把銷售數據拿去深度分析,並藉助分析數據對不同的店鋪進行精細化管理。細到什麼程度?根據歷史上這一天的銷售記錄結合周邊地區的特殊活動安排調整庫存。比如在店鋪附近每年定期舉行的廟會,到了廟會前一次進貨,系統會自動提醒加大庫存。
身邊朋友都說,我喜歡燈光最亮的那家便利店。
這個問題是14年提出的。現在3年過去了,全家Family Mart便利店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會員體系,不僅打開了可能高達50億元會員生意的大門,還摸索出了布局新零售的戰略重點。我們從全家的經驗中總結出以下幾個要點:
·一個目的:尋找90後「上帝」。上線顧客忠誠管理(CRM)、鐵杆粉絲經營(Fans)和顧客終身價值(CLV)管理體系,通過標記消費者在全家及其他合作商戶的購買行為,漸漸完成消費標籤。
·兩個核心:拉高客到店頻率,提高客單價。
·三個方法:推行積分制以提高來點頻次;「造節「運動滿足年輕用戶「好玩」的消費心理;打通線上、線下,為會員提供更多元、更個性的產品及服務。
·一套新零售打法:OandO,及線上與線下閉環+大數據營銷閉環,實現用戶價值最大化。
————————————
「2017年全家希望在1000萬普通會員里有150萬的尊享會員!」近日,在由中國連鎖經營協會(CCFA)主辦的「2017中國便利店大會」上,中國全家Family Mart總經理朱宏濤如此宣布。
(中國全家Family Mart總經理朱宏濤)
「尊享會員」是全家於2016年推出的百元年費會員計劃。據朱宏濤介紹,經過一年的運作,尊享會員客單價已達24元,是非會員的兩倍;到店頻次較普通會員5.6次/月的基礎上也提升了2.33倍。這意味著,150萬尊享會員背後是一盤價值超過50億的便利店大棋。
從新零售概念誕生起,圍繞消費者體驗、線上線下融合的「會員運營」就成為新零售概念中被業內頻頻提及的重要元素。
那麼,從2014年起發展會員體系,到今天盤算起50億元會員生意的這家日資便利店代表——全家Family Mart,在中國究竟是如何運作會員的呢?
一個目的:尋找「90後」上帝
「顧客是上帝。可上帝在哪裡?」會員體系建立前,全家面對的是傳統零售業普遍的模糊客群。在朱宏濤口中,促使全家去做會員體系的初衷很簡單——尋找上帝。
目前,全家29.4%的消費者是90後到95後群體,而1980年以後出生的消費者佔比高達92.2%。所以,更具體而言,全家找的可能是「90後」上帝。
2014年5月起,全家陸續上線顧客忠誠管理(CRM)、鐵杆粉絲經營(Fans)和顧客終身價值(CLV)管理體系,力圖尋找自己的「上帝」。其中,CRM系統通過大數據集中分析「『上帝』的RFM值」,即「多久沒來(recency)、來幾次(frequency)和花多少錢(monetary)」三個問題。
在最初半年期間,全家發卡數249萬,實際有效註冊會員208萬。這讓全家知道了消費者到底是誰,還知道了Ta的電話、性別等相關信息。並通過標記消費者在全家及其他合作商戶的購買行為,漸漸完成消費標籤。
三個方法:積分、造節、OandO
回答了「上帝在哪裡」的問題後,針對「上帝的習慣」,全家開啟了會員運營活動。
第一個抓手是積分。全家取代此前的「折扣」而採用「積分」方式,讓消費者知道自己還有錢在便利店,從而提高用戶來店頻次。會員制度上線半年後,全家積分總數達9.1億分,平均單店送出日積分約為3710分,兌換分數2.1億分。
在全家推行會員積分制的第一年,其會員黏性明顯提升。會員消費佔比從0%提升至23.5%。會員每月到店頻次是5.25次,客單價達13.5元,高於非會員客單價2.1元。
會員運營的第二招是從互聯網零售學到的「造節」。2015年1月起,全家在「顧客口袋裡有錢,便利店業務最好成長」的每個月第二周的周五打造「瘋狂全家日」,針對90後客群期望「好玩」的消費心理,訂製與IP、電影相關的主題活動,刺激消費者購買只有在全家才能買到的「好玩產品」。
2016年,全家又推出「瘋狂星期三」,以期在周末消費高峰之外,通過節日增加消費者到店頻次。同時,「瘋狂星期三」設定滿20-25贈送積分的機制,也有效地提升了消費者的客單價。
朱宏濤舉例說,當一個消費者買了22塊錢的時候,當店員對顧客說「滿25塊錢送1000積分,即送10塊錢」的時候,超過90%的客戶都會回去找商品湊齊25元再結賬。
在2016年推出尊享會員的同時,全家也上線了會員運營第三式——Online and Offline(線上加線下)。通過「甄會選」線上商城,專為會員提供更低價、更多樣的線上商品。
「有了100元的年費,我們就可以把商品毛利率控制在10%以內,在更利於比價的線上環境中,甄會選的商品就更有競爭力。」朱宏濤說,「同時,我們鼓勵消費者線下提貨,實際證明,在線下提貨的消費者中又有50%的人會在便利店同時進行購物,又增加了線下的銷售。」
兩個核心:拉高頻度+提高客單
面對全家越來越多元化的會員活動,朱宏濤認為其內涵卻萬變不離其宗——「左打來店頻次,右攻會員客單」。
「3公里範圍內的人口水平一般不會有大的變化,為什麼便利店的密度卻可以更為密集呢?答案就是消費者來店頻度。從一年一次到每周一次,頻度增加了就可以增加店鋪密度。」朱宏濤說。
在「2017中國便利店大會」上,朱宏濤也首度對外分享了全家會員運營為實際零售帶來效益的數據答卷——尊享會員數據顯示,花了百元年費的會員消費大概是一般會員的2.66倍。他們的每一筆客單價是普通會員的1.14倍,是非會員的1.66倍。同時,每個月到店頻次是普通會員的2.33倍。
(被全家稱為會員「身份象徵」的尊享版集享卡)
更為重要的可能是,會員運營的思路未來還將會改變全家的整個組織評價體系。
朱宏濤說:「我們也在重新思考,未來做預算可能不再看單店來多少人,而是要計算會員的ARPU值(Average Revenue Per User,每用戶平均收入)。當便利店可以計算出一個會員產值,或者一個會員一年的貢獻的時候,門店的盈利能力和未來的發展能力就是有潛力和價值的。」
全家的新零售打法
會員體系建設讓全家逐步具備了打通線上線下客流(OandO)和大數據營銷的能力,而在頂新國際集團便利、餐飲連鎖事業新零售事業群執行長鬍興民看來,這是全家新零售戰略的重點。
1. OandO閉環
(全家新零售的OandO閉環)
胡興民認為,目前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可以分為個人臨時性消費和家庭計劃性消費兩類。為了擴大消費者需求、提高日商(單日營業額),如何在滿足消費者個人臨時性需求之外,增加一個Costco,滿足其家庭計劃性消費就成為全家未來的空間。
前文所述的甄會選會員在線超市,通過店內掃碼直接連到線上超市。「當客戶有更多選擇的時候,就有可能到你這
當會員完成網上超市購買之後,甄會選的「線下提貨免運費」的策略(全家送貨上門有一筆固定的配送費)促使消費者到店內取貨。
「一方面降低物流的運營成本,另一方面還可以實現引流。50%的自提的人還會繼續在店購買。」胡興民說。
2.大數據營銷閉環
全家以建立會員體系為基礎,打通線上與線下的會員數據,並將這些數據納入到大數據的分析框架中,從而進行精準營銷。
胡興民在現場為便利店從業者展示了全家的會員標籤,從身份象徵、生活風格、消費行為、社交行為、商品偏好到到店行為R(間隔)F(頻次)M(花費)值,不同的會員將產生138萬種不同的標籤組合。
「當你走到收銀台前,店員就已經知道了你是誰。他問你『是否要買一個麵包』,而非『是否要搭配一款咖啡』。這背後,都是收銀機上給出的標籤提示。」胡興民說。
同時,大數據還能夠在不騷擾大量客戶的同時,實現精準營銷。節約了成本。
3.跨界積分通兌、建立生態圈
全家的會員體系建設過程,實際上是以會員和積分為核心的C2B零售改造道路。
胡興民說,全家新零售的下一步的核心是「合作」,「建立全中國最大的生活生態圈」。
簡單來說,在全家花費三年時間培養起會員及其積分習慣後,這家日資便利店開始謀求會員與積分更有效利用的可能性。如何讓這些積分不僅在全家及集團內兄弟企業內流通,而成為「像美金一樣」的通用貨幣,是未來全家最想要回答的問題。
當然,這也需要其他行業的回應。
頂新國際集團便利、餐飲連鎖事業幕僚長張起華說:「積分也是一種商品,對便利店來說累計積分有先天的優勢,因為便利店足夠滿足剛需和高頻的特點。但同時,積分也有局限性,它需要流通的場景,並且流通性越高越好。我們希望積分可以和生態圈的打車、航空、遊戲等各種產業合作、互換,提供消費者更好的兌分場景。」
文 | 陳之琰
原文鏈接:價值50億的會員生意,全家便利店把絕招全亮出來了|附全家新零售打法
服務水準,不要老阿姨店員,上海的羅森就是這樣毀掉的
早飯和便當,這對上班族是多麼重要
我覺得主要這幾點吧:1.店員服務態度好 (當然在上海,很多家羅森都請了上海老阿姨,表示完全不能忍,態度差,服務效率低,羅森你在搞什麼)2.自營的食品供應,全家的品種很多,711的雙拼飯很好吃 3.24小時營業,就算價格貴些 但是這種便利性是無法代替的 4. 位置好,基本辦公大樓附近都會有
之前在南京生活的時候,在地比較有規模的連鎖便利很像只有好的(蘇果旗下),說實話對於一個超商系統鋪天蓋地的台灣居民而言還蠻不適應的。
以下是2015上半年的狀況,如有錯誤還望指教恩。
1營業時間:24小時 vs 開到晚上10點還是11點我忘了,但有時候比較晚回學校的時候,會看到地鐵站出來的好的正在關門。
2充值公交卡:台灣每家便利店都行,從20RMB充起。南京只能滾去特定地鐵站(站點還很少)的櫃檯充值,超商不支援。然後我記得成都的紅旗可以充值公交卡啊...這點就完勝好的了
3超商取貨:各種網購網拍大都支援超商取貨付款,南京這邊我是沒碰到過...(類似性質的想到菜鳥驛站但這就不是便利店了)
4包子:台灣便利店:蒸的。南京好的:有看似蒸的器具,可是下一瞬間丟到微波爐裏微波orz 。
5食物種類:台灣連鎖便利店的各種鮮食便當三明治飯糰完勝。
另外可能因為市場壟斷的關係,感覺折扣活動比較少,總之改進點還蠻多的,說真的哪時候教育超市比起好的。還有吸引裡很多,因為便利商店的特色,各種五花八門的服務,好的沒有,沒法說讓我一定要去那邊消費。
題外話是
我過了好一陣子才知道是念好di 而不是好de (逃跑)作為全家粉…
我認為全家優點:1.產品多,口味多,即使某口味缺貨還有可以替代的其他口味(甚至我會把飯糰各個味道都試一遍)2.產品多是有口碑的牌子,譬如說橙汁:傳統便利店只有果粒橙,可7-11和全家一定會有果汁先生,味全,等多種牌子橙汁讓我們選擇。(果粒橙一般聚會會買,夠便宜;自己和小夥伴逛街一定會買味全,雖然貴但好喝)3.全家和7-11有自己的商品,口碑還不錯(譬如說全家的巧克力醬麵包,味道能和普通西點屋鋪媲美)4.全家環境好,24不關門,什麼時候有需要都會第一時間想起全家當我錢不夠,我會在全家解決午晚飯;當我8,9點還沒會到家我會在全家買東西喝;當基友遲到我會在全家買雜誌等她;當我學校旁邊開了全家我會每天跑去直至把某牌子的各個產品都試一遍。
傳統便利店…大概只有急需時才會幫襯便利店顧名思義要便利,而全家、7-11這種是可以把便利發揮到最大優勢的。 不太了解你所說舉例的那兩家,但既然名字還是超市就肯定和便利店有所區別。按照我家的情況,我媽肯定是不願意在全家買任何東西的,因為貴,她寧願每天蹲著點等大潤發的免費班車買回來可能比便利店便宜幾塊錢的東西也不願意去門口的全家買,為什麼?一是她有大把時間不在乎來回坐車,二是她覺得能省則省。但是對很多工作人士和學生黨來說,時間成本比那幾塊錢要重要。 在全家兼職過,首先培訓時最重要的是服務意識,之前的回答也有在全家兼職的都詳述過了,補充一點就是這個促銷的理念,一般是每半個月更換一次,會在店內貼促銷的吊牌比如什麼盒飯加價多少購一瓶飲料,或者其他零食之類的,一般是組合形式,這些定期調整都是有品牌本身要求推廣或者根據過往銷售狀況做出的安排,因為服務用語里明確規定了這句,在結賬的時候必須問顧客一句是否需要加購xx,我在培訓的時候想誰接受你這種強迫式的購買肯定沒人理我,但實際情況是因為促銷的物品在一直更換而且都是幾塊到十幾塊不等飲料零食類居多的東西,所以很多人都會同意加購,如果你不告訴顧客他就不知道從而丟失了這筆收入,我在不忙的時候經常賣萌讓人家加購東西( ′▽` )?不過僅限於我個人趣味賣得多又沒提成( ̄Д ̄)?這種盈利模式是否是相對於傳統店鋪一個很大的優勢呢?然後我們說回便利性,全家可以解決的事情太多了,收銀經常有奶奶拿著水電費單來交的,人家不會用支付寶阿,聽說可以來商店交特別高興,店裡的阿拉訂可以完成很多事情,我好幾次漫展的門票是在阿拉訂搞定的,24小時營業對於過了飯點想吃飯還吃得相對豐富又經濟的人來說便利店是最好的選擇了,半夜來買避孕套的也是碰到過好幾次的←_←充交通卡在全家不行在好德是可以的希望以後全家也可以。7-11光顧頻率最高的時候是在hk,首先對於旅遊觀光客,7-11也幾乎必備的東西都有,下飛機後在7-11買了當地電話卡,八達通買卡充值也都能搞定,肚子痛買暖寶寶也有,雜誌報刊也有,以及hk的7-11蝦餃無敵好吃!!!再然後就是便宜阿,二十幾港幣解決一頓飯只有7-11和路邊攤能做到吧,路邊攤可不保證安全衛生。感覺我說得好散( ′▽` )?總之在經濟發達地區便利店存在是非常必要的,看題主的意思是想在成都開類似全家的便利店咯?選址最重要,然後經營上正軌後要根據季節人員流動調整進貨比例,避免成本浪費,努力服務好顧客永遠是最重要的。
從自己感受來說,原來家門口有小賣店,該有的都有,而且沒帶錢也可以先欠著,因為都認識,想要什麼阿姨都能給進。後來小賣點沒了,過了兩年門口同樣的位置就變成7-11(真的是同樣的位置),周圍許多假裝住附近的人,周圍的學生也過來買東西。
便利店感覺不是真正的提供便利,而是在慢慢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這麼多年過去了,物質也極大豐富化,便利店的東西和小賣部的東西沒有太大差別,而我們心裡還是和10年前的小賣部的東西比,覺得便利店的東西就是好之類的幻覺。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工作節奏的加快,現在都早點全在路上吃,沒人有時間和鄰里去聊天,得空再去小賣部還啤酒瓶,換5毛押金之類的事了,小賣部的存在也變得很尷尬。
總結起來,其實我們日常生活所需的東西都沒有變化,不是物質需求變了,而是我們變了;不是商品變好了,而是人情變淡了。
推薦閱讀:
※關於便利店的委託加盟方式的問題?
※全家便利商店是如何在上海以市場挑戰者的身份做大做強的?
※在便利店或者超市打工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全家(Family Mart)在北京開店,前景如何?
※7-11便利店為什麼不賣水果?
TAG:便利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