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評價作家劉亮程?

代表作《一個人的村莊》《虛土》《鑿空》等。

被譽為鄉村哲學家。


高中時慕名讀過劉亮程的《一個人的村莊》,後來也零零散散地讀過幾篇他的散文。

他筆下的村莊,描繪的土地,都是實實在在的生活,紮根於土壤。黃沙梁不是人們理想中的桃花源,卻有金黃色的風和陽光,荒蕪的家園被讀出寧靜與祥和。

他不矯情,亦不虛偽,只是不慌不忙地記錄著生活的片段。貓、狗、螞蟻、蟲子、 野地上的麥子、風中的院門,還有村東頭和村西頭的陽光和風。文字描述得真實,卻又不是一眼望去,看到的真實。

對於他的評價,兩極分化得嚴重。我的一個好友,說他像個走在村裡無所事事不幹活的混混,局限於村莊卻批判城市。而比起人們給予他最後一位散文家和鄉村哲學家的評價,我覺得正如他自己在文字中所言的,他是個農民。是個會寫的農民,而且還是個寫得很好的農民。他忠於土地,忠於鄉村,更忠於文字。


關注這個問題有一段時間了,本來想找個時間回答,時間一久也就忘了。今天突然看到 @張更新 的回答,也就順便來寫一點感想。

其實劉亮程的文章我只讀過兩篇。《今生今世的證據》和《寒風吹徹》。感謝蘇教版語文教科書。

==================

首先說《今生今世的證據》:

「房子,你能撐到哪年就強撐到哪一年,萬一你塌了,可千萬把破牆圈留下,把朝南的門洞和窗口留下,把牆角的煙道和鍋頭留下,把破瓦片留下,最好留下一小塊泥皮,即使牆皮全脫落光,也在不經意的、風雨沖刷不到的那個牆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塊吧,留下泥皮上的煙垢和灰,留下劃痕、朽在牆中的木頭和鐵釘,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證據啊。」

用了寥寥幾個意象,村莊的感覺頓時就出來了。包括後文中的「白灰」、「泥皮」、「土坑」,初讀時總覺得是一個人背井離鄉又歸來後的感慨,村裡人都去了城市,鄉村不再是鄉村。當一個在鄉村的月光下讀過了童年、少年、青年時光的人都已經難以尋回自己的村莊,又有誰能尋回?

但是,多讀幾遍後又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我走的時候,我還不知道曾經的生活有一天,會需要證明。」

曾經的生活為什麼需要證明?向誰證明?要證明的又是什麼?如果不證明你會失去什麼?(想一想這些年的城市化,這些年的強拆,細思極恐)

「他們也不填它,頂多在坑裡栽幾棵樹,那些坑便一直在牆邊等著,一年又一年,那時我就知道一個土坑漫長等待的是什麼」。

一個土坑漫長等待的到底是什麼?就是這幾棵樹么?

「這一切,難道不是一場一場的夢。如果沒有那些舊房子和路,沒有揚起又落下的塵土,沒有與我一同長大仍舊活在村裡的人、牲畜,沒有還在吹刮著的那一場一場的風,誰會證實以往的生活——即使有它們,一個人內心的生存誰又能見證。」

越是往下讀,越是能感覺到代入感。

當一個作品被人讀完,它就與之前的作者無關了。你讀到的、想到的,其實都是你自己的故事。你會不會想起那些在村莊度過的童年時光?你會不會想起村口的池塘、飛起的瓦片?你會不會想起許久不見的紅牆灰瓦,開滿小徑的野草野花,還有再也找不回的小夥伴?

更可怕的是,

如果村莊里的人都已不在村莊,這還是之前的村莊么?

如果你沒有辦法證明這是你的村莊,你又到底屬於哪裡?

所以作者說,這是他今生今世的證據啊。

==================

然後是《寒風吹徹》:

要寫這一段其實非常艱難。因為《寒風吹徹》是高中時期我和班中另一個同學最愛的文章,沒有之一。每一句話都直戳你的死穴,差點讓我在課堂里哭出聲來。

「雪落在那些年雪落過的地方,我已經不注意它們了。比落雪更重要的事情開始降臨到生活中。三十歲的我,似乎對這個冬天的來臨漠不關心,卻又好像一直在傾聽落雪的聲音,期待著又一場雪悄無聲息地覆蓋村莊和田野。

「我圍抱著火爐,烤熱漫長一生的一個時刻。我知道這一時刻之外,我其餘的歲月,我的親人們的歲月,遠在屋外的大雪中,被寒風吹徹。 」

就從這裡開始,作者開始用冰涼的雙手,撫摸自己的一生。三十歲,剛剛而立之年,卻迫不及待地去體會人生。

「當一個人的歲月像荒野一樣敞開時,他便再無法照管好自己。就像現在,我緊圍著火爐,努力想烤熱自己。我的一根骨頭.卻露在屋外的寒風中,隱隱作疼。那是我多年前凍壞的一根骨頭,我再不能像撿一根牛骨頭一樣,把它撿回到火爐旁烤熟。它永遠地凍壞在那段天亮前的雪路上了。」

作者趕著牛車去裝柴禾,凍壞了腿。父親卻一見他就問:怎麼拉了這點柴,不夠兩天燒的。於是我們就知道了作者的刺痛從哪裡來。像一根根針刺在骨頭上又狠命往骨髓里鑽——延續到以後所有的冬天以及夏季里陰冷的日子。 當寒風從自以為火熱溫暖的從未被寒冷浸入的內心深處陣陣襲來時,穿再厚的棉衣也沒用了。

作者聽說西邊村子裡凍死了一個人,卻不敢相信他死了。他的生命中肯定還深藏著一點溫暖,只是我們看不見。落在一個人一生中的雪,我們不能全部看見。 所以作者說,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獨地過冬。我們幫不了誰。我的一小爐火,對這個貧寒一生的人來說,顯然杯水車薪。他的寒冷太巨大。

作者用大段大段的篇幅描寫寒冷,但他沒有忘了描寫溫暖。

「從那個夜晚我懂得了隱藏溫暖--在凜冽的寒風中,身體中那點溫暖正一步步退守到一個隱秘的有時連我自己都難以找到的深遠處——我把這點隱深的溫暖節儉地用於此後多年的愛情和生活。我的親人們說我是個很冷的人,不是的,我把僅有的溫暖全給了你們。」

「姑媽年老多病。她總擔心自己過不了冬天。天一冷她便足不出戶,偎在一間矮土屋裡,抱著火爐,等待春天來臨。」

「這個春天再不屬於姑媽了。她熬過了許多個冬天還是被這個冬天留住了。」

「柴禾在爐中啪啪地燃燒著,爐火通紅,我的手和臉都烤得發燙了,脊背卻依舊涼颼颼颶的。」

於是我們就看出來了,劉亮程從來沒有想真正帶給我們溫暖。他筆下的溫暖如此渺小、如此隱深,他的溫暖總是不夠,總是杯水車薪。雪會越下越大,你可以避開風雪,卻避不開寒冷。因為寒冷從來不是從罅隙中吹進來的。寒冷在你的心裡。

劉亮程寫的是他的村莊、他的雪夜、他的再也溫暖不了的壞腿。可是我們想到的是失去的家園、生命的寒冬、永無止盡的遺憾。

所以劉亮程從沒想過要讓我們回到家園,也從沒想過要給我們溫暖。他的文字樸實、有力,寥寥數筆,卻直接將我們丟進黑夜、丟進寒冬。他不會告訴你一定會有屬於你的幸運,他也不會告訴你只要努力就會成功。他不偽善,更不溫暖。

他只讓你明白,你回不去自己的家園,你也無法溫暖自己。你會成長,你會繼續。也許你依舊覺得生活無比艱辛,也許你依舊覺得世界無比殘酷,可是,總還是會有辦法的。


等了一天,也沒有人回答,於是我決定先拋塊磚吧。(可能有很多與劉亮程無關的東西,望輕噴)

初識劉亮程,是在《中學生閱讀》這本書上,那期刊出了他的兩篇文章,一篇講他所在村莊的螞蟻,一篇講他所在村莊的風。由於我小時候也是個愛觀察小動物一向以法布爾自比的裝逼青年,同時我家也是一個多風的城市,所以劉亮程文字給我的第一個感覺就是親切,完全沒有距離感,無論是年齡上的還是地域上的,不知道為何,感覺劉亮程在他的散文中把自己營造出的就是一個小孩的形象,整天無所事事,旺盛的精力無處釋放,只好逗逗身邊的小動物,仔細觀察身邊的任何一樣小東西,之後用自己旺盛的想像力和精力構建出一個只屬於他自己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一把鋤頭,一朵雲都是活的,它們在劉亮程的世界裡自由發揮,共同為這個無所事事的孩子解悶。

劉亮程散文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樸實,他不會去為了寫作而寫作,使用一些晦澀的比喻或意象,講的就是人話,說的就是人事,對於當時還是一個小學生的我來講,都沒有任何的閱讀障礙。甚至有些比喻的選擇,完全是小孩子的視角,反而令大人們無法理解。

第三個特點就是行文的順暢,講一件事,就會忠實於事物本身,略有發散,不會寫著寫著離題萬里,還要拐好大的彎回來,讀著感覺不是很順暢。有些作者,為了顯示自己,旁徵博引,文章拿過來一看,雖然顯得汪洋恣睢,實際上卻是對讀者閱讀能力的挑戰,像我這樣單線程的腦子,實在是難以處理這巨大的信息量,這樣的文章還得是擁有4核處理器的大腦來品鑒。

其實一提到劉亮程,在我腦海中伴隨而來的就是另外兩個名字:周濤和李娟。這三個人應該說是新疆文學界的代表人物了吧。不過李娟的文字顯然不同於另外兩人,那種清新空靈與劉亮程和周濤這種腳踏實地的文學區別還是蠻大的,李娟的文字處處體現出一顆少女心,那種細膩的筆觸,很少有男作者能寫出來。不過這三個人之中我最喜歡的還是周濤,喜歡他筆下的那些動物,他描寫的鷹,他哈薩克朋友的那條細狗以及貢乃斯草原上那些自由賓士的馬,我媽媽從小在馬場長大,對馬很有感情,而我也從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了騎馬,周濤那篇貢乃斯的馬,是我和我的母親都非常喜歡的一篇文章,如果以後知乎上再出現有關周濤的問題,我再詳細來談吧,畢竟這是個有關劉亮程的問題。

謝謝大家閱讀個人的一些拙見。


劉亮程的《今生今世的證據》是我十幾年學習生活中唯一留有印象的一篇文章。已經無法描述初讀時的震撼。——「當家園廢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腳步都已踏踏實實地邁上了虛無之途。」

今生今世的證據

劉亮程

我走的時候,我還不懂得憐惜曾經擁有的事物,我們隨便把一堵院牆推倒,砍掉那些樹,拆毀圈棚和爐灶,我們想它沒用處了。我們搬去的地方會有許多新東西。一切都會再有的,隨著日子一天天好轉。

我走的時候還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東西去告別,不知道回過頭說一句:草,你要一年年地長下去啊。土牆,你站穩了,千萬不能倒啊。房子,你能撐到哪年就強撐到哪一年,萬一你塌了,可千萬把破牆圈留下,把朝南的門洞和窗口留下,把牆角的煙道和鍋頭留下,把破瓦片留下,最好留下一小塊泥皮,即使牆皮全脫落光,也在不經意的、風雨沖刷不到的那個牆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塊吧,留下泥皮上的煙垢和灰,留下劃痕、朽在牆中的木和鐵釘,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證據啊。

我走的時候,我還不知道曾經的生活有一天,會需要證明。

有一天會再沒有人能夠相信過去。我也會對以往的一切產生懷疑。那是我曾有過的生活嗎。我真看見過地深處的大風?更黑,更猛,朝著相反的方向,刮動萬物的骨骸和根須。我真聽見過一隻大鳥在夜晚的叫聲?整個村子靜靜的,只有那隻鳥在叫。我真的沿那條黑寂的村巷倉皇奔逃?背後是緊追不捨的瘸腿男人,他的那條好腿一下一下地搗著地。我真的有過一棵自己的大榆樹?真的有一根拴牛的榆木樁,它的橫杈直端端指著我們家院門,找到它我便找到了回家的路。還有,我真沐浴過那樣恆久明亮的月光?它一夜一夜地已經照透牆、樹木和道路,把銀白的月輝滲浸到事物的背面。在那時候,那些東西不轉身便正面背面都領受到月光,我不回頭就看見了以往。

現在,誰還能說出一棵草、一根木頭的全部真實。誰會看見一場一場的風吹舊牆、刮破院門,穿過一個人慢慢鬆開的骨縫,把所有所有的風聲留在他的一生中。

這一切,難道不是一場一場的夢。如果沒有那些舊房子和路,沒有揚起又落下的塵土,沒有與我一同長大仍舊活在村裡的人、牲畜,沒有還在吹刮著的那一場一場的風,誰會證實以往的生活--即使有它們,一個人內心的生存誰又能見證。

我回到曾經是我的現在已成別人的村莊。只幾十年功夫,它變成另一個樣子。儘管我早知道它會變成這樣--許多年前他們往這些牆上抹泥巴、刷白灰時,我便知道這些白灰和泥皮遲早會脫落得一乾二淨。他們打那些土牆時我便清楚這些牆最終會回到土裡--他們挖牆邊的土,一截一截往上打牆,還喊著打夯的號子,讓遠遠近近的人都知道這個地方在打牆蓋房子了。牆打好後每堵牆邊都留下一個坑,牆打得越高坑便越大越深。他們也不填它,頂多在坑裡栽幾棵樹,那些坑便一直在牆邊等著,一年又一年,那時我就知道一個土坑漫長等待的是什麼。

但我卻不知道這一切面目全非、行將消失時,一隻早年間日日以清脆嘹亮的鳴叫喚醒人們的大紅公雞、一條老死窩中的黑狗、每個午後都照在(已經消失的)門框上的那一縷夕陽……是否也與一粒土一樣歸於沉寂。還有,在它們中間悄無聲息度過童年、少年、青年時光的我,他的快樂、孤獨、無人感知的驚恐與激動……對於今天的生活,它們是否變得毫無意義。

當家園廢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腳步都已踏踏實實地邁上了虛無之途。


知乎里這些負面評價,非常影響我的閱讀體驗。

所以說,如果你正在閱讀一本,你認為非常好的書,就不要手賤的去看書評,總有些奇怪的思想和獨特的品味,影響到你的閱讀。

如果你覺得這書不好,那麼歡迎你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吐槽。

不過好在,儘管一些人批判他的作品,質疑作者本人。但還是會有人去欣賞,會有人思考作品的內涵精神。


多少年後我自己就是一座村莊了

幾十幢空房子為你

騰空的幾十年歲月聳立荒野

一生中最窮困的那些年

最富裕的那些年都過去了

流水返回高處風雨停歇

生命晚期的我

住在暮色已深的村西頭

一個孤獨的守望者

你的到來使我寂靜一生中塵土又起

彷彿一個巨大商隊

正經過我行將荒棄的一世

年輕時我夢想

在你柔美一生中種滿麥子

我一個人的麥子無邊無際

一生中每一天我都提鐮走向你

多少年來我拿起又放下

多少大事

就像一株草最後把開花的願望枯回根部

多少年後註定

有一次無言相遇

荒野朝天月光鋪地

久遠的歌聲響起青春回來

身體嬌小的你

靠在我空茫一生的最后角落

像一句隔世情語

多少年我珍藏的東西一一變質

多少年荒草淹沒世路

你去了哪裡我等來衰老的自己

孤守家園

多少年歲月是一片

無法逾越的蒼茫地域

離你很近時我會恍然覺出

我們各自在各自的一生里

一生和一生之間相距百里千里

而在我多少年的夢中

你激情紛呈的歲月

正向我涌卷而來

將我滄桑的一世覆蓋

——劉亮程《隔世情語》


評論一個作家是很困難的,每個人看到的都是不一樣的東西。但還是想稍稍說一些我的看法。

(斜體字為摘錄)

劉亮程,作家,1962年出生在新疆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邊緣的一個小村莊。著有詩集《晒晒黃沙梁的太陽》,散文集《風中的院門》《一個人的村莊》《庫車》等。被譽為「20世紀中國最後一位散文家」和「鄉村哲學家」。

(百度百科)

第一次讀劉亮程,是《孤獨的聲音》。

不知那隻鳥最後找到知音了沒有。聽過它孤獨鳥語的一個人,卻從此默默無聲。多少年後,這種孤獨的聲音出現在他的聲音中。

劉亮程的散文,最多的就是用動物、用植物、用田野荒山來表達晦澀的概念,很多隱喻讓人覺得似乎是看懂了、想想又覺得不懂。比如《虛土》,如果只是當做一幕幕荒唐離奇的小故事,誰都可以看得懂而且願意讀下去,他的文字粗獷卻不粗糙,大氣卻又細膩,單純閱讀上就可以獲得很大的愉悅。但是如果細細追究其中的深意,似懂非懂,每個人都可以關注不同的地方,思考不同的概念,得出不同的結論。

母親,是否有一個人已經過完我的一生。你早知道我是多餘的,世上已經有過我這樣一個人,一群人。你讓我流失在路上。你不想讓我出生。不讓我長出身體。世上已經有一個這樣的身體,他正一件件做完我將來要做的所有事情。你不想讓我一出生就沒有事情,每一步路都被另一個人走過,每一句話他都說過,每個微笑和哭都是他的,戀愛、婚姻、生老病死,全是他的。

我在慢慢認出度過我一生的那個人,我會知道他的名字,看見他的腳印,他愛過的每樣東西我都喜愛無比。當我講出村子的所有人和事,我會知道我是誰。

《虛土》

比如這一段,究竟在表達什麼思想呢?「我在慢慢認出度過我一生的那個人」,自己逐漸認出自己的一生,是不是一種宿命的思想呢?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理解,這才是真正的寫作。學生時代的文章分析束縛了很多人的閱讀習慣:我一定要看出文章的主旨、我一定要揣摩出作者的深意。必需要承認,在一些閱讀中這樣的習慣是有用的,

但是對於純文學、詩歌、散文等等,這種思考無疑是放棄了閱讀樂趣。

在這樣的思維下,很多作者也愈加習慣了表達有中心思想的文字,傳達純粹的感受和比喻越來越少,更多的是在對主題的表達上費心思,用「概念性」的語句表達中心思想,這樣的散文很多,閱讀人群很廣,很多作品也相當不錯。

而劉亮程無疑是很好地表達出了概念性的文字,而且用的不是什麼虛無縹緲的手法和意象,而是描寫普通的中國鄉村。讀他的作品,需要抱有這樣的思想:作者想說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看到了什麼。也就是說,每個人在閱讀時所獲得的,都是屬於自己的獨特的感受或者思考。可以被以這種方式閱讀的作品也有很多,而劉亮程無疑是中國具有代表性的一位。

劉亮程的文字簡單易讀,在中國鄉村生活過的讀者,都會有種親切感。

以後幾天,我干著許多人干剩下的事情。一個人在空蕩蕩的麥地里轉來轉去。我想許多轟轟烈烈的大事之後,都會有一個收尾的人,他遠遠地跟在人們後頭,干著他們自以為幹完的事情。許多事情都一樣,開始乾的人很多,到了最後,便成了某一個人的。

往回走時,看見自己的一行大腳印深嵌在窄窄的兔子的小路上,突然覺得好笑。我不去走自己的大道,跑到這條小動物的路上閑逛啥,把人家的路踩壞。野兔來來回回走多少年才能把我的一隻深腳印踩平。或野兔生氣,不要這條路了。氣再生得大點,不要這片草地了,翻過沙梁遠遠地遷居到另一片草地。你說我這麼大的人了,幹了件啥事。

詩歌化的語言、樸實的意象、每個人都可以看懂卻又值得深思的哲學觀點,這就是劉亮程作品。依照自己的內心寫出的東西,卻喚醒了很多人的感受。


個人認為劉亮程是生活在鄉村式的精神臆想里喃喃自語,不能看出他作為農民質樸深沉的風格,這是與其它鄉土文學作家所不同的。但我仍然認為,一個不好好種地的農民,寫不出真正有深度的鄉土文學。就寫作手法來說,劉亮程是升級版鄉土型的郭敬明。


劉亮程是我心中至寶一樣的一個作家。

我對鄉村迷戀至極,對荒野、田園、少有人走的草徑、夜晚、黎明、正午……鄉村的一切都對我而言有一種統稱為故土的迷戀之情。

但從沒有一個作家讓我的這份迷戀落到實處,落到一磚一瓦一牆落敗的灰之中,我也從未真正系統的思考這份迷戀的意義和來去,而劉亮程幫我思考了、記敘了、總結了。

我珍視這樣的鄉土作家。


我覺得劉亮程是一個選擇了不同生活的梭羅,是全世界最優秀的散文家之一。

我高中的語文不好,但我覺得能選入高中語文課外閱讀那四本書的作品都不一般。


不請自來。

知乎的人很奇怪,提問總是如何評價某某,在我看來,評價某件事,某個物件,好事壞事,好用難用,都沒問題,但你要評價一個人,和他的作品,就非得站在一個比這人,和他的作品更高的高度上來評價。

我自認是沒有資格去評價他人的,最多只能說說,我看完了他的作品之後,自己的一點感受。

劉亮程的散文,寫的很有魔幻氣質,沒在農村裡生活過的,看到他寫的牛,田野,土地,風和夕陽,可能就會被迷惑。然而農村裡的這些東西,和別處的其實一樣,只是在他眼中和筆下,變得不同了。

我更喜歡的是他對於時間的思考。

我現在烤的火爐,烤不熱當年夜路拉車,被寒風凍壞的一塊兒骨頭。

我今天吃飽還剩下的美食,填不飽當年被餓狠了一次的自己。

我工作出差,回家後看到熟睡的妻子,意識到能帶給她的只有相處時的快樂時光,但這些時光的快樂,不能讓當初思念我的她更快樂。

這樣看來,他的文字中帶有一種生命的孤獨,時光如河,每個人都在河流中掙扎向前,受到的傷痛都難以彌補,誰也幫不了誰,今天的你也幫不了過去的自己。

當然,以上是他作品中關於時間和生命方面的思考,此外還有很多關於村莊的描述,一片葉子,一棵樹,一頭牛,一場風,一朵雲彩,還有各種已經完成和沒有完成的事情。

因為我從小就是在農村里長大的,我經歷過他描寫的白天和夜晚,月光下遠近村莊里此起彼伏的狗叫,彷彿要把屋頂掀翻的風,還有無星無月,原本隱在牆邊樹下的黑暗把整個村莊都覆蓋的夜晚。

這些都會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村裡人談論起來,就是前幾天那場大風,最近的一場大雨,再往前的風和雨,還有夜晚,就只有印象最深刻的一兩個能記住,但是沒人會討論了,因為還有新的最近的風和雨。

這些是農村的生活,在劉亮程的筆下被還原過來了。所以看的時候,我是帶著尊崇和感激的。因為他寫出了我感受到,卻寫不出的。

看的這些回答里,最讓我感到好笑的是那些說劉亮程是村裡無所事事的混子的。。。。

想來這些人應該是讀過書的,然而不知為什麼,看法卻和沒讀過書也沒什麼見識的村裡人看法一樣。

當然也有不同,村裡人不會這麼看劉亮程。因為劉亮程曾經在賣農哈哈收割機拖拉機的廠子里做過文職,在九幾年的時候,這個職業在鄉親們眼裡可是不得了的。是能真正幫到自己村裡人的職業。當然,那些讀過書的,不在農村生活沒經歷過麥收的人不會明白是什麼意思。

說他無所事事的人,也能理解,一個人沒事了扛著掀,在村裡轉來轉去,和現在的城市生活相比確實很不合規。還有人說不好好種地的農民,沒辦法寫出真正的鄉村文學。

如果按照這位大神的說法,那從古至今,只有一隻手能數過來的真正鄉村文學,從古代詩人開始,會寫文章作詩的都不再去種地了。

直到現在,大多數農村人讓孩子讀書的目的,就是為了不再種地。

再說怎麼才算「好好種地「?你以為農民種地都是要一年365天,一天8小時在地里工作的?

我希望你能明白,農民只在秋收的時候,忙活兩三天,米麥歸倉後就徹底閑了,春耕忙嗎?忙最多也就忙十來天,其他的時間,地長起來了,一個月偶爾去地里割把草就沒什麼其他的事了。

剩餘的時間,要麼扎堆在村頭閑聊天,要麼扎堆在一起打麻將。這個時候扛著掀外出採風,回來寫下文字,在村裡人看來是不務正業,沒想到在讀過書的人眼中,也算不務正業。

不敢說評價劉亮程,因為在讀他文字的時候,我是懷著感恩和崇敬的。我真正評價的,是那些評價劉亮程的人,因為看他們寫的評價,我是帶著嘲諷和冷笑的。


高中語文做過無數篇閱讀理解,至今就記得兩篇文章,一篇是劉亮程的寒風吹徹,一篇是許達然的星。


從家裡帶過來的書不多,其中就有《一個人的村莊》,今天有空,又讀了一遍過來回答這個問題。

高中時愛看《寒風吹徹》,每天早自習我都在讀這篇文章,「落在一個人一生中的雪,我們不能全部看見。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獨地過冬。」類似這種句子,我基本都要反覆的讀,

為什麼?

因為那是高中,會被一些故弄玄虛的句子吸引。

劉亮程知道很多屬於村莊的道理,有些人覺得那是哲理,有些人認為那是淺俗。

我說說我的看法,劉有優點,愛思考,從村莊中學到了很多,獨特的地理環境和生長環境讓他對這個世界的看法與我們略有不同,他很散漫,這對於一個農民來說絕對是缺點。

「我年輕力盛的那些年,常常抗一把鐵杴,像個無事的人,在村外的野地上閑轉。我不喜歡在路上溜達,那個時候每條路都有一個明確去處,而我是個毫無目的的人,不希望把路把我帶到我不情願的地方。」

年輕不幹活,在地里閑轉。

呵呵。一些人可能覺得這是情懷,但另一些人包括他同村的農民可能覺得這就是個混子。

至於文字。

優點:很認真的講一些道理,能夠讓人讀下去並且不覺得累已經很難得了。

缺點:道理太淺顯,文章風格單一,讀完那篇《寒風吹徹》其他就不用看了。

我很喜歡他,但我不推崇他。


為什麼非要強調他是一個農民。私以為做為一個作家,他的文字他的思想都是獨特的,平淡而溫暖。


《老鼠應該有一個好收成》,第一次讀到這篇文章,真的把我擊中了,全壘打!


是一個非常非常優秀的思考的和寫作的,去掉鄉村去掉哲學去掉家,他實在是太太被低估了。


非常喜歡劉亮程!《寒風吹徹》把我感動壞了。每個人的情感體驗還真是差異很大,有的人竟然覺得這篇很裝,哈哈。

簡單說,他對農村貧窮受苦的人的描寫最打動我,也喚起了我年幼在農村的生活經驗。小時候不懂的窮,活得很開心,對錢,對物質沒有概念,每天能吃飽,瘋玩就無憂無慮。窮,是長大以後才體會到的痛苦,因為窮無法滿足,因為窮喪失尊嚴,窮,讓人變得敏感,脆弱,更加同情同樣受窮的人們。

「落在一個人一生中的雪,我們不能全部看見。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獨的過冬」。讀來撕心裂肺,它出現在文章的中間部分,不在結尾,不在開頭,放在文章里看似輕描淡寫,不注意可能就被跳了過去,但是目光捕捉到它就會被它擊中。這句話不僅是一個貧窮老人的狀態,也是世間一切處在孤獨中的人的體會。《寒風吹徹》這篇描寫非常細膩感人,每句話都在營造氛圍,喚起讀者的寒冷體驗。有深刻生活經歷的作者才寫得出。

劉亮程的其他作品也都具備良好的寫作功底,以細節的細膩真實取勝,以敏感深情感動人心。劉亮程是一個真誠富於個性的作家,不賣弄,不投機取巧。


高中語文做了那麼多散文名家的閱讀理解,直到現在最有印象的唯有兩人,一個蘇童,一個劉亮程。


建議大家在讀劉亮程的散文之前去讀一讀《老子》,去了解一點原始道家的思想,你會發現劉亮程的很多思想都與道家有暗通之處。


一句話概括一下:好的文學作品不僅讀起來的時候異常享受,讀完更是讓人思如泉湧。《一個人的村莊》就是這樣的好作品。


推薦閱讀:

中外有哪些作家很早就在用「微博體」在寫作?
如何評價 V.S.奈保爾?
怎麼給雜誌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可以促進中國文學的發展么?
如何投資網路作家?

TAG:作家 | 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