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式菜式是否適合加入羅勒牛至葉等西式調味料?


謝邀,這個問題提的還蠻有趣的。

毫無疑問,非常適合。至少羅勒已經和中式菜完美的運用且經常地出現了。

台灣有那麼幾道菜,就是利用羅勒的香氣以及顏色來完成的。而且羅勒有個非常台灣,非常本土的名字,那就是——九層塔。

其中,會運用到羅勒的,一些比較知名的菜式有比如說三杯雞,九層塔炒蛋,九層塔炒海鮮等等,你只要搜索一下九層塔這個關鍵字,就能出來很多「台式菜肴」了。(我想,你不會拒絕台式菜為中式菜的一種)

下面來大概說一下三杯雞的做法吧。

1. 三杯雞

所需材料

1. 帶皮雞腿肉。(為了更加軟嫩,我個人會比較偏好雞腿肉,可以去骨或者保留骨頭。如果不方便購買雞腿肉,整雞也成。)

2. 嫩姜(子姜),大概2個大拇指粗的分量(沒錯,這個分量是很多,但本身嫩姜並不太辣,所以沒有任何問題。)如果實在買不到嫩姜,那就用一個食指分量的老薑將就一下吧。

註:姜在三杯雞裡面是最重要的東西,烹製得當的話,姜的味道絕對比雞還好吃。

3. 醬油,料酒,糖(冰糖更加),少許鹽。

註:用量方面,傳統的三杯雞是一杯酒,一杯醬油一杯糖搭配一斤左右的雞肉(此處的杯為白酒杯,外國用量是1oz或者1shot的酒杯量),大家可以看自己的偏好增加或減少某些調味料。

4. 羅勒(九層塔。)

5. 青紅燈籠椒或者辣椒(可選)

下面是做法。

食材處理:

1. 把嫩姜去皮,然後用刀面拍打整塊姜塊,致使薑片變得比較鬆散。然後隨意切片(大約為30mm-50mm的厚度即可)

2. 往鍋里倒少許的油(油的分量取決於你的鍋子粘不沾,不沾的話可以不放油,我自己從來都不放油。。)使用中火或者大火,然後將完整的一塊雞腿肉(去骨)雞皮朝下放入鍋中。

註:如果雞腿肉沒有去骨(或者整隻雞),請將雞肉斬件然後雞皮朝下下鍋煎。

3. 大約2-3分鐘之後,你會發現雞皮上面的油都出來了,雞皮也變得金黃色了。這時,把雞肉取出來,油留在鍋裡面,然後加入姜塊進行煸姜,同時將火調成小火。

註:利用接下來煸姜的時間,你可以把夾起來的去骨雞腿肉切成方便食用的大小。然後放在一邊備用,注意的是這個時候雞腿肉還是生的,請不要貪吃)

4. 大約3分鐘左右,你會發現薑片變得有點點焦黃,而且散發出非常誘人的姜香味。這時候就可以加入糖(或者冰糖),稍微翻炒一下,新手建議火力還是中火或者小火,避免炒糊了。

5. 當你發現糖稍微融化了以後,將火改成大火,並請往鍋內倒入已經切好並且在一旁等待下鍋的雞肉。並且不斷翻炒,經過半分鐘左右的翻炒之後,往鍋邊加入料酒。繼續翻炒,等料酒收干以後。繼續往鍋邊倒入醬油。

註:此處最關鍵則是液體調料切記要沿著鍋邊下鍋,鍋邊的熱度可以迅速增加調味料的香氣,產生我們中餐裡面常說的「鍋氣」。。

6. 最後收到剩下少許的湯汁,往裡面加入羅勒葉,稍微拌兩下就可以起鍋了。(如果有準備青紅燈籠椒,請和雞塊一起下鍋)

成品:(由於手上沒圖,從網上借來了一張,如有侵犯到任何人的利益,請私信我,我會立即刪除)

----------------------------------------------------最後總結---------------------------------------------------------

和西式菜相近,羅勒在中式菜裡面最終的目的也是為了點綴食材(增添香味以及增加顏色),因此,大多數的葷菜(尤其是牛肉雞肉)以及海鮮(比如說蝦,魷魚等等)都可以和羅勒有一個非常不錯的搭配。所以,如果你對這些香料感興趣的話,下次不妨試試哦。

順帶說一句,因為我很少用牛至葉(是Oregano吧?)來搭配中式菜,所以我也不確定這個和中餐是否搭配,我想@謝熊貓君,如果他願意回答的話,對於西式香料必然會有他個人的理解。


好像在三聯生活周刊還是美食與美酒的某期看到過,說便宜坊的烤鴨現在有用迷迭香。

我個人覺得當然可以放沒問題,不好吃只可能是因為沒做好,而不會是因為這種香料不適合中餐。辣椒在明末之前根本就沒在中國出現過,現在照樣是調味頂樑柱之一。


台灣菜常見的九層塔,就是羅勒。(嚴格來說是羅勒的一種,意餐中的羅勒更甜)

比如三杯雞,九層塔烘蛋,都是中餐中應用羅勒葉的經典之作哦。


食材的運用,總有兩派爭論不休:一派叫做食材原教旨主義,總以為老祖宗老奶奶老媽子留下來的工藝和配方神聖不可侵犯,一有改動就如喪考妣。這批人啊,最講究的就是什麼肉應該配什麼醬,什麼蔬菜應該要幾成熟,最常掛在嘴上就是「正宗」,「傳統」,「老字號」,最常罵的就是所謂的「新派」,「西式」,「中西合璧」。另外一派,姑且就叫食材自由主義吧~不排斥新材料,新工藝,新做法——即便做出來的菜叫「不正宗」。

我就是後一派的。因為我覺得食材原教旨主義是很荒謬的。有些所謂的傳統菜啊,不過就是幾十年,百來年的歷史。即便是回溯到三十年前,老一輩的廚師見識是很有限的。他們會知道牛至,西式羅勒,番紅花嗎?即使知道了,他們能用來做菜嗎?做出來的菜能被大眾接受大規模推廣嗎?推廣之後,這道菜還叫中菜嗎?

這就成了一個菜系本體論的問題了。不知道2000多年前張騫引進過來大蒜,胡蘿蔔,芝麻的時候,三四百年前葡萄牙西班牙人帶來土豆,番茄,辣椒的時候,也會不會有人懷疑:這也能做菜?這做出來的菜和我們本身的菜搭配嗎?這做出來的還叫中餐嗎?

好了,繞了一圈回到樓主的問題:能用,而且老祖宗的故事鼓勵我們要多用,善用。

但是西式的香料,即便我天朝上國古已有之,也與我國南橘北枳。@吳澤泳 舉例的九層塔,雖是羅勒的一種,並且我國古已有之(至少在東南沿海一帶;泰國越南也多用),但與西式的羅勒形狀和味道都多有差異;又譬如小蔥(蝦夷蔥),東亞流行用的就比歐洲用的大,味道更重。總結而言,舉西洋鬼子菜的代表法國菜和義大利菜為例,用的新鮮香料偏清淡素雅小清新,香味重,辛味輕,多生用。

菜譜咱就不寫了,寫幾個原則性的供參考:

  • 西式香料適合配搭粵菜、潮州菜這類清淡的菜系
  • 比較適合搭配海鮮,涼拌,肉食這類菜。
  • 可以參考西餐的用法,羅勒牛至用在博洛尼亞番茄醬上,那就可以放在番茄炒牛肉上(留學的時候親測,別有風味!);配Mozzarella淡乳酪,那可以用來拌豆腐;配披薩餅,那也可以試試配大餅。
  • 可以參考香菜的用法(東方和西方的香菜在味道和用法上都很相似),放在麵食,肉食上。

以上,希望有所幫助。


香料就是調味用的,無論是中式西式。其實香料除了提供本身的香味之外,就是去除一些菜的「青草味」,去除肉類和海鮮的腥味。

不少西方的香料品牌,很貼心的在自己的瓶子上寫明了,該香料宜搭配雞,海鮮,牛肉,豬肉或者蛋。這些建議不是百分百必須遵守的,但都是安全的,只要你掌握好分量,最後都會有不一樣的口味,至於哪種香料對應哪種食材,這些都是死知識請隨便搜索吧。

沒有一份菜譜在食材的選用上是必須一成不變的,當然味道有不同,但往往能圍繞一樣主菜有不少相應的搭配。廣傳的食譜,無非是前人驗證過,最有口皆碑的搭配。香料的用法也一樣。當然,你如果要想創新,也得試得出味來,知道那種味道配什麼才好吃,亂試也不會好吃。總之買香料留意下瓶子上的提示,多數都會寫,不少還會贈送一份食譜給你。


首先美食這種東西是很主觀的,甚至他人之精華我之糟粕。有些美國人吃白米飯還輔以大量的色拉醬,有些中國人吃荔枝拿來蘸醬油。搭嗎?他們會告訴你,超搭。


另外,中國的很多食材,其實都是所謂的「西式舶來品」,西紅柿炒雞蛋,土豆燒牛肉,中式嗎?但是要知道:西紅柿俗稱什麼?番茄, 土豆俗稱什麼?洋芋。名稱帶番字的,番茄番薯番瓜(南瓜)都是從西方外國引進中國的。甚至就連川菜湘菜中的辣椒,也是原產自中拉丁美洲,在明代傳入中國的。


沒有適合不適合,就看你怎麼用。


食材並不分東西。你會用,那就是你的。以前更多是因為地域距離導致食材差別,不是因為廚師不想用。羅勒,迷迭香,百里香,薄荷等等,其實都

是入膳的好東西 讓口味多元化和容易下咽。


羅勒,潮汕地區叫金不換。

尋氏短齒蛤,海瓜子,潮汕叫薄殼。

傳統潮菜菜式:金不換炒薄殼。


之前不知道什麼原因買過一小罐義大利綜合香料,平時炒菜拌冷盤都會放一點,現在不放還覺得味道不大對。喜歡就放唄,不要被限制住


羅勒並非西式菜肴專屬調味料。在我家的縣城它就是很普通的傳統香料,農村一般會在菜園的路邊或者邊角種幾顆,做魚出鍋時放入一把嫩葉及花,代蔥蒜使用,風味極佳。


當然適合,羅勒牛至葉之類算不上是西式調味料,因為它們是天然植物,否則土豆番茄辣椒這些中餐常見的舶來品怎麼算?

葡萄酒啤酒等可以用於烹飪的外國酒類、各種歐式醬汁才算是西式調味料。


推薦閱讀:

不同燉肉的方法在效果上有什麼區別?
怎樣做出好吃的焗義大利面?有什麼要訣?
為什麼煮肉,有的會爛有的會老?
有哪些好吃的豆腐乳?
怎樣蒸出酒店裡完全沒有腥味的清蒸鱸魚?

TAG:烹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