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何時開始教英文最好?

個人感覺小學應打好中文基礎,初一開始學英語足夠了。太早學一大堆英語浪費孩子們的玩耍時間。而且擠壓了學習中文的時間,導致中文素養不夠。

這裡做理想情境中的討論,請不要說初中擇校考試要考英語。

(此段可跳過)

我在facebook上做了點小調查,問了一些小夥伴們他們的學校什麼時候開始教英文的。盡為孤例,因為國家內地區差異及各人上學年份不同,數據很可能無法代表所列出的國家的現狀。現狀可能比較複雜。大家僅做參考。如有牛人有權威數據,歡迎補充。

整理如下:

德國,芬蘭,義大利,台灣:小學三年級,大概8歲開始學英語。

法國,日本,比利時,冰島:初一,大概12歲開始學英語。

斯洛維尼亞原來是小學3年級開始學,現改為小學1年級開始學。

巴西分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私立學校從幼兒園(4歲)就開始教英語,公立學校10歲開始教。

還有些雜七雜八的地方的小夥伴告訴我他4,5,7,9歲開始學英語的。

在國內情況好像也很複雜,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中一年級開始教英語都有。

最新情況:北京教委規定小學三年級前不得開設英語課。


我贊同錢森的觀點。

我最近老是問學生中學語文多少分,語文老師是不是很水,結果發現都比我那位小學語文老師水。

為什麼我教英語要扯到中文去?

我自己就是12歲學習的英文,我記得那天第一次上英文課,我們初中老師就叫學過的同學舉手,我那一刻心情非常抑鬱(我老爸農村概念,不重視女孩,幼兒園都不給我報名,結果最後一年我媽才找關係讓我讀了一年幼兒園,後來小學直接就不交學費了,就跟別提任何學科提前啟蒙)

我一輩子都記得我們老師接下來說的那句話:那些舉手的同學,很可惜,你們的紙上已經畫了畫,我喜歡一張白紙。

不好意思,我跑題了。

的確,第一個學期,初一那麼簡單的考試,我都在最後幾名,我們班基本都是90多分,我能考80多。

但是,我上升速度非常快,為啥?

1)我小升初的語文是全校第一,96分(總分100),我們小學老師把所有語法,主補賓補都反覆拿來說,你會發現民國時期國文大量借鑒英文語法,使得2個語言語法互通,所以我初中買的一本很簡單的語法書,我自己可以自學的,我能勉強吃的懂,然後我強迫自己每次考試從頭讀到尾,那本書很薄,講的很基礎。

我中考英文146分。

2)我們那個小學語文老師每節課最糾結就是叫我們分析句子,分析段落,分析文章。每次她當著全班讀我作文之後分析,我都會震驚。

你懂那種看豆瓣影評的感覺吧?

所以我目前經常給學生講閱讀,我都不滿意他們的領悟能力,有的時候我都是用中文在講,那句話全中文呈現他們都抓不住重點。或者他們給我講出來的意思,我聽半天無法用母語辨析。

由於網路語言的盛行,和現在這些老師的「素質教育」,我們語言越來越模糊,越來越沒有邏輯。

而且網路對無厘頭的語言的寬容度,讓我對「word哥」和「藍瘦香菇」這種辭彙深惡痛絕,很多時候,我讓我學生用母語描述稍微複雜的感覺他們都主次不分,一排胡言亂語,別說英文了。

所以,我贊成,英語不著急,先把母語弄好。我所謂的弄好,就是往「深處」發展,而不是背誦什麼國學經典就好了。


本來覺得,前面兩位@水雲逸,@夏亦菲 已經非常說明問題了。自己不想答了,不知不覺跟@張小雯同學聊了起來。而且,看到樓主本身的立場和觀點非常值得欣賞。本來孩子的教育就是家長一輩子的責任。把這個責任扔給學校做應試教育的犧牲品是非常目光短淺的,所以當孩子的需求和應試教育的目標(大綱)相衝突的時候,家長應該負責謹慎小心地選擇與取捨。

這裡盡量拋開我作為中國人對於母語的主觀感情,談談我對於母語和外語對孩子影響的看法,微跑題,但感覺可以解答樓主的疑惑。

我個人在新加坡(英文為主母語為輔的雙語環境)的經驗是,一個人可以學會很多門語言,比如很多歐洲人。但真的只能精通0~1門語言。如果僅僅精通一門,無論是英語還是國語,其實都還好。然而很多新加坡人以及香港人(不是所有,請不要放地圖炮),他們的問題在於中文和英文都不能達到母語的程度。所以兩門語言都是外語。這個後果是非常恐怖的。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民族文化的傳承依靠的是家庭文化的傳承,而文化這個東西本身非常依賴語言。比如新加坡很多祖父母使用閩南話,沒有辦法和使用英語的孩子正常交流,就造成很多新加坡的家庭,子女文化嚴重不足(缺少管教也就是俗稱的沒有教養),且西化媚洋趨勢明顯。

您的擔憂,源於對中國欠缺語言學習環境的擔憂。然而即便是存在漢語環境的國內,不同人的語言功底之間依舊千差萬別。有的人言簡意賅,一針見血,有的人支支吾吾,廢話連篇,後者在學業和工作上得到肯定和晉陞的幾率都是非常渺茫的。同樣的情況在美國也是一樣,不同人的英文水準之間差別很大,甚至有20%幾的閱讀障礙者(單詞背的不多或語法有問題,該數字出自雜誌的文章但未經驗證,因為我目前沒見過這種的美國人)。擔心英語不是不應該,但同時也應該擔心國語,甚至更應該關心國語。

母語不僅僅是溝通交流的工具,更重要的是思考的工具。與文字本身相比我們更關心,語言所帶來的思考能力以及獲得文化與知識的能力。與學會與外國人溝通交流相比,我認為儘早學會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純正的中國文化才是最重要的。你說呢?

至於早點晚點學習外語,從零基礎學到可以與人進行簡單溝通交流並不是太難的事情,高中三年的語法就已經是英語體系里全部全部的語法了。反而是辭彙的積累稍慢,貴在堅持。我朋友曾對比法德芬蘭希臘等國的語言得出結論英語是拉丁語系裡面最簡單的語言了。

但是另一方面的觀點有:另有一篇文章介紹到,12歲之前學習的語言是在大腦中語言中樞相應的區域。但是12歲之後學習的其他語言,就會在存儲在大腦皮層的另外一個區域,和12歲之前學習的語言不在一個分區。該說法未經證實,但從這個角度,也僅僅是這個角度上看,是越早越好。但是,我感覺從我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看什麼時間開始不會對語言的使用造成任何不便的影響,又不是七老八十記憶力不行了。利瑪竇都什麼年紀了,來到中國自學古漢語還能傳教和翻譯學術著作呢!(當然這是個個例)


不需要太早,關鍵是學習的方法,我們那初中開始學英語,當然現在算不上精通,但足以看美劇翻譯專業論文了,再高深了也用不上,同學裡有小學開始學的,幼兒園就接觸的,現在大家差不多,,

所以時間不是問題

另,樓上一個人的語氣非常不喜歡,什麼叫西化媚洋,什麼叫外國狗?母語當然是最重要的,重要到無與倫比,但修養如此也就不要談什麼民族文化,茶,戲曲,古文,歷史,音樂,中醫等等等等了


同意你關於學校中文素養培養不足的憂慮

但較真的說,中文素養不夠和英語沒半毛錢關係;

決定中文素養的是

家庭素養+學校教師+朋友圈+個人際遇

具體到學校層面,就是大部分的中文老師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

學習效果=學習興趣*學習時間

沒有興趣,他就是一周7天,一天7節都上語文課也於事無補

英語也是一樣,任何語言能力都一樣。

至於公立學校削弱英語地位,和教育本身無關,出於政治考慮更多。

義務教育,就是最基本程度的教育;

上同樣的學科,只能是普通水平的師資和教學效果(大部分情況下)

因為國家投入的資源本身就是有限的

不可能按照效果最好的方式來規劃義務教育

就好像政府的公務配車,大部分都是桑塔納這樣的

您什麼時候見過公務配車配保時捷,瑪莎拉蒂的?

想要最好的,您得自己想辦法。


設置課程都是根據人一般的身心發展規律來的,教育心理學裡講究一個發展關鍵期,錯過關鍵期一般就比較吃力,當然每個人自身需要和主觀能動性也很重要,就像很多老年人七八十歲還能從頭學習並且精通一門。我們國家應該是普遍三年級開始學外語吧,偏遠的初中開始,發達的地方幼兒園就開始


三年級以前教也都沒有問題,但是對於低年級,真的不建議教音標,規則學習其實應該放在後面高年級,才是有效的。

低年級的注意力很難集中很久,所以需要很多不同的遊戲去刺激。全身反映法和情景教學法會比較有用,我個人沒有教過小學,只是因為教親戚七八歲頑皮孩子時與擔任小學教師的同學有過交流。你帶著他做有趣的事情,玩遊戲啊唱歌啊,小對話啊,好笑的動畫片啊,讓他一直有那個講英語的氛圍,一直沒有很明顯覺得自己在學,然後還蠻開心就好了,興趣才是最重要的老師,從一開始讓他很煩很厭倦,根本不肯學是硬逼的,那真的是要吼:為什麼要這樣毀他!


從國家文化角度考慮還是先把漢語學好再說吧,初中開始學足以;從個人工作及考學的角度考慮,那就是大小開始學比較好。


我們這邊是三年級開始學英語,學生連26個字母還都認不出,,,很困難的教學。我現在是先從26個字母教,。。。。。。


反正不能和拼音一起學,完全混在一起。班上幾個別的地方轉來的小孩一年級就開始學英語了,語文就相對差很多,很多字不認識,拼音標在那兒也念不出來。


幼兒園開始最好,5 6歲最適宜。先學音標


初中學習英語足矣

理由?

小學階段要學習母語及拼音認知,把英文攪到一起不合適

高中要考大學,沒空學習亂七八糟的什麼英語

實際上個人認為中國的英語教育實在是太過了,已經走火入魔

大多數人可能一輩子都不需要專門從事與英語直接打交道的工作

而為了應付日常生活中的需要

初中英語足矣

大不了在高中大學中把英語列為副科即可

實在沒必要全民勞民傷財的去搞英語

浪費


推薦閱讀:

中國的英語教育為何如此失敗?
中國教育與西方教育有哪些差別?
學區房對孩子的教育成長到底有多重要?
廣東作為經濟大省,相比其他省份,廣東的教育資源是否很差?為什麼?
如何評價南航代表的大學社會實踐的功利化?

TAG:英語學習 | 中國教育 | 義務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