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膽小、被欺負怎麼辦?

小孩現在兩歲四個月,一直膽子較小,跟鄰居小孩玩的時候,經常受欺負(打砸搶),然後很習慣地就是哭,喊媽媽。無論怎麼教他反抗和保護自己,都不懂。眼看要上幼兒園了,應該怎麼教育他保護自己,樹立自信呢?


對於膽子小經常受欺負的孩子,家長一味地教他如何反抗別人,如何還擊別人,甚至給孩子做示範,效果非但不好,有時候還有反作用,孩子會因為自己學不會家長交給的方法而沮喪,更加失去自信。

一般說,膽子小的孩子內心缺乏足夠的勇氣。家長要多帶孩子到戶外運動,通過各種活動比如跑跳攀登打球等激發孩子的膽量。

另外,膽子小的孩子也多少缺乏與同齡夥伴相處的能力。家長要經常帶著孩子出去和同齡孩子交往,在交往中,孩子可以學習如何與不同性格的夥伴相處。


我個人很同意@leen ai 的答案,不要一味地教他如何反抗別人,如何還擊別人,甚至給孩子做示範,效果非但不好,有時候還有反作用,孩子會因為自己學不會家長交給的方法而沮喪,更加失去自信;

另外我想說的是題主也沒有說你家孩子是男孩還是女孩,是順產還是刨宮產,別笑,這些個都有關係;

對於孩子膽小的情況,我覺得最好的辦法就是,家長先把孩子帶出膽小的處境,例如:

1、讓孩子他爸爸多帶孩子玩,而不是你;畢竟男人帶孩子玩的方式會培養孩子冒險和運動技巧,試著讓孩子多走走高牆。

2、讓孩子多做一些戶外運動,偏重一些競技的,你和TA爸跟她玩搶著踢球,老鷹捉小雞之類的。

3、孩子跟父母練膽完之後,開始領著TA去跟動物多接觸,玩玩騎馬,牽著大型犬溜溜等等。

之後帶著孩子多去小孩玩的那種遊樂場去玩,讓TA開始就跟小朋友一起玩耍,玩的過程中勢必有衝突,可以引導孩子如何應對,畢竟TA還沒上幼兒園,否則老師會教TA的。

最後,孩子經過一輪的鍛煉之後,如果遇到被欺負的情況,TA至少會有辦法去應對,而不是一味的哭著喊媽媽,這就是進步,如果膽子大了,TA就不會只想著哭了,不僅應對自如,還能把欺負TA的熊孩子數落一番,讓熊孩子自討沒趣的。

補充一點,家長切不能遇到自己孩子被人欺負,甚至對方家長還不管自己的熊孩子,然後自己也覺得很生氣,1、生氣自己家孩子沒出息,只能哭不還手 2、生氣對方熊孩子家長,沒教養,不制止熊孩子。

,結果自己回家還罵自己家孩子,那就更挫敗孩子的自信心了。

練膽是培養孩子內心的強大,處事不驚,善於化解危機。

其實我家老大也是這樣子,我現在也正在幫她練膽呢。


OK從小就屬於傳統觀念中「膽小內向」的孩子,最表面的體現就是不善爭搶、總是退讓。同齡孩子一起玩,有些小朋友會主動去「勾搭」別的娃兒,順手就去拿了別人的玩具玩,而OK從來都是那個被「勾搭」的對象,別人一來就開始後退兩步,等別人一個小手伸過來搶玩具,直接就拱手相讓了,連個你爭我奪的拉鋸戰都沒有,甚至被奪走玩具他還會退到沒人的地方去,像是自己做了什麼虧心事要躲藏起來似的。直到現在三歲多了,不善爭搶的性格一直就沒改過,凡事只要和小朋友起衝突了,讓步的一定是他。

前陣子和兩個朋友聊起這個話題,發現三家的小孩子都是這樣。於是大家就在聊——膽小、內向的娃兒在他們獨立去社交時是否會吃虧?爸媽需要怎樣做能讓他們膽大、外向點呢?

|你的擔心很可能是多餘的|

在弄清楚娃兒的「膽小、內向是否會讓他們吃虧」之前,我們可能更需要清楚的是,「膽小、內向」和「性格軟弱會吃虧」真是一回事嗎?

如果你的寶寶還不滿三歲,你眼中寶寶的膽小、內向可能只是假象。

首先,三歲前的小娃還沒有完全具備社交意識、掌握交際語言,他們在群體活動中的表現更多的是經驗的體現。你可以發現,那些膽大、外向的娃兒基本都是出來玩得多的小朋友,很可能從幾個月起家裡的老人就天天抱著到處兜,碰到不認識的人也能隨時隨地就能聊得起來,在長期觀察大人的交際方式後,「自來熟」模式對於小娃來說就是一種正常的交往方式。而「膽小、內小」的娃兒,通常在他們觀察中,可能更多的是」界限感「,不認識的人不主動去接觸。

其次,三歲前的小娃對周圍、對社交的認知,更多地取決於自身的安全感。如果寶寶本身並不能從爸媽的親子關係中理解到做什麼事是安全的、做什麼事是不安全的(比如在家打翻一個水杯會被老人的一驚一乍恐嚇到、撕破了一本繪本會被媽媽厲聲制止),慢慢他們就會建立起自我保護意識,認為少去惹事可以得到更加安全的環境。

所以,對於小娃早期的部分行為去做出性格上的斷定並不妥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貼標籤」,這種做法反而會引導娃兒朝著標籤的方向發展。但是,「三歲看到老」這句話也並不全無道理,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的性格特質這是無疑的,這來源於家庭環境、爸媽的相處和交流方式,以及一部分的天生遺傳。如果爸媽不希望看到寶寶的行為表現出膽小內向的特點,即使要改變,也得順著寶寶的天性來,在了解形成他們特質原因之後,再來考慮怎麼去引導娃兒變得更加開放、熱情。

天生自帶的體質,只有給出孩子時間和空間

爸媽們作為成年人,性格已經定型,對於自己的認知會更清晰。如果爸媽們自認為都是性格內向不善與人打交道的,那麼很有可能娃兒就已經部分遺傳了爸媽的性格特質。

對於先天就是性格內向,膽小忍讓的孩子,更多的我們還是要像接受自己一樣接受孩子的性格,要不然呢?!

有些爸媽自己本身就不那麼擅長與陌生人」破冰「,卻希望孩子在社交關係中能言善語。有一回帶OK在遊樂場中的挖沙池玩,旁邊來了個媽媽帶著孩子也來玩,因為挖沙工具和模具都已經被其它他小朋友拿在手裡或者就在他們身邊,小男孩就一直站在沙池旁看著別的小朋友玩不知道怎麼去拿挖沙工具。他媽媽一個勁的說」你去啊,你去啊,你跟他們說一說他們會讓給你玩的~「。可是在這個媽媽卻始終沒有引領小男孩去和小朋友交流,表情上還帶有「怒其不爭」的小懊惱。

但事實上,當娃兒不敢主動要求或主動參與的時候,爸媽又不能很好地帶領或者示範,那麼唯一要做的事就是給娃兒足夠空間,讓他能夠去嘗試,並且一定不要抱著目的性和壓迫感地勸慰,娃兒沒去做就開始威脅、硬推。

與外界接觸的少經驗自然少,那就多提供點機會

如果娃兒的成長環境相對封閉,缺乏和周圍的人交往的生活空間,自然就會缺少與人交往的經驗和體驗,慢慢的就看起來孤僻,孤僻也會連帶著膽怯、不敢嘗試的行為。

娃兒的家庭環境是由爸媽決定的,給多長的陪伴時間、家裡是否有每天固定化的親子時間、爸媽是否很自然地帶著娃兒去不同的場合、教他們如何與別人打招呼,告訴他們怎麼和不同年齡的人交往,這些都會慢慢積累成為他們社交的經驗資本。

越多的把娃兒置身於真實的社交活動中,娃兒就會越多地體驗到自己在社交中與別人的互動關係,也會有更多機會去嘗試怎麼說話、怎麼去「爭取」一些玩具。

你可以試試,約有同齡寶寶的朋友,一起去戶外玩(在一起玩的時間要至少超過三小時,要提供專門的時間讓娃兒們互相分享美食和玩具),不經意地迸一些簡單的社交語言,這些會漸漸地植入娃兒的腦海里,可能在下一次一起和小朋友玩時就想到該怎麼表達了。

想要娃膽大,要明確讓他知道「我會永遠保護你」

有過不良的體驗對娃兒的影響可能會佔據很久。比如,被厲害的小朋友欺負時,我們並沒有採取適當的方式來保護他們,甚至還當眾訓斥娃兒」沒用、沒出息...",這種不良體驗外加缺乏保護,會直接導致娃兒在群體中不自信和失落感,不願意表達和表現自己,深怕再一次受到傷害。

遭遇過不良體驗的娃兒,最需要的就是安全感。他們需要在有情緒的時候被安撫,需要爸媽幫他們找到自信的點。解決了這些問題後,他們才需要學習到一點小技巧,遇到別人欺負自己的時候應該如何保護自己,遇到和別人發生糾紛的時候自己怎麼獨立解決,跟比自己大的孩子玩要學會遵守規則,跟比自己小的孩子玩要懂的照顧別人。去嘗試所有的這些,他都需要確認是安全的,爸媽會站在身後保護他。想要

每一次引導孩子和陌生人的交流都會讓他力量感倍增

在小區逛經常會聽到一些帶著孩子的大人,娃兒要去碰一下別的小朋友的小推車,大人就會馬上說:「不行不行,那個阿姨要來罵罵了」;娃兒去爬個欄杆啥的,大人又馬上開始恐嚇:「不行不行,再爬警察叔叔要來了」...

也許大人的目的是為了保持禮貌,或者不願意去和別人說情而不允許娃兒去碰別人的東西,又或許是為了進行安全教育不允許娃兒到處攀爬,但總是用恐嚇式的言來阻止,只會讓孩子因為害怕而退縮,心理上還留下陰影,後面再要改變想法又得花番力氣。

爸媽保護娃兒安全當然重要,但讓他們學會主動融入群體的、及早學會自己判斷安全和危險才是良性循環。後來我就有意識地給OK創造一些和陌生人說話的機會,例如在超市結賬,我會把卡交給OK,讓他去和營業員阿姨交流;要去鄰居家借個東西、敲個門,我也會安排OK去完成。每次在和陌生人成功交流之後,我都會看到他臉上湧現著自豪感、力量感。


兩歲四個月就快要上小學了呀?


小時候我住部隊大院,我在同齡孩子裡面算是年齡比較小的,所以經常被欺負。

如果沒有嚴重到被打傷的情況,我爸一般不會過多的參與到我和同伴的關係當中。他更多的是教我要表明自己的立場,會求助別人,團結其他的小夥伴。站在你這邊的人越多,你越不容易受欺負。

雖然我是女孩子,但一旦被打,我爸教育我:不許示弱,不許哭。不許欺負別人,但是被別人欺負的時候一定要反抗。小打小鬧你可以和對方講道理,如果對方出手一定要打回去。自己的事情自己解決。

小時候我老被欺負,一被欺負就只會哭。有一次我考差了(只是導火索),被別的小朋友挖苦嘲笑,惡作劇把我弄傷。然後我就回家跟我爸哭,說誰誰欺負我你幫我打回他。我爸說:「你考不過人家就算了,被欺負了居然還打不過他?!以後打不贏就不要回來找我了,不許回家哭。」

氣場強大以後小朋友再也不敢欺負我了。別看他們平時一副屌炸天的樣子,其實也是一幫欺軟怕硬的慫貨。誰敢打我我就打回他,你以為老子是好欺負的?!以為我是軟柿子欠捏?!老子就是要嚴厲糾正你這個錯誤的思想!信不信我抽你!

這也許是一個「暴力」的答案,不過讓我從小建立起「公平」的概念。忍讓是美德,但要有限度。大家都是平等的,憑什麼我就要被欺負?教孩子團結大多數,建立好人緣,因合作而強大不受欺負 。可是沒有實力的人誰願意和你合作,他們只會去跟強大的那個孩子合夥欺負你。

後來我就再也沒回家哭過。


題主你好,我不邀自來。

首先介紹一下自己,我是九八年出生,今年大一。顯而易見,我上學很早。

因為父母工作和種種家庭原因,我很早就上學了。小時候我是一個不太愛說話,受欺負了也是個淚包的角色。

那時候我是班上最小的孩子,個子矮,瘦瘦的。做我同桌的那個男孩子就總是欺負我,搶我的文具,揪我的頭髮,掐我胳膊,甚至打我臉的行為經常出現。而班上學生太多,老師管不過來,我鼓起勇氣去打個小報告也總是不了了之,反而更加受欺負了。那時候也是傻傻的,不敢告訴爸媽。

然後有一天,我哥哥來找我一起放學回家(我一年級哥哥三年級),因為他那天下課早,就來教室窗外看我。然後就看見了我被欺負的樣子,不由分說,出了校門我哥哥就把那個男孩揍了一頓,我記得很清楚,他下手很重,小男孩被打的鼻青臉腫的。

然後我們便回了家,哥哥把這件事告訴了我爸爸。爸爸什麼都沒說,帶著我和我哥哥去了那個男孩家,向男孩的父母道了歉,賠償了點醫藥費,然後給我哥哥獎勵了一把當時價格不菲的電動玩具槍。

後來,那個男孩再也沒敢欺負過我,直到我跳級離開。

然而從那時候開始,我爸爸就教育我,如果我被人欺負了,一定要第一時間告訴他,如果他不在,那麼就算是在地上撿一塊石頭也要欺負回去!後面的事情他來負責。

事到如今,我也知道我爸爸教育我的方法是不正確的。可是當時孩子之間的爭吵,沒有太多時間去分清這樣做是對是錯。

但是爸爸的方法,真的給了我莫大的勇氣與自信。很多時候父母都是孩子最大的依靠,是孩子自信的來源。

而我也作為一個嚴格意義上的不算成熟的孩子,能給題主的建議便是,想讓孩子不受欺負,就要讓他自己強大起來。孩子之間的戰爭成人無法插手,而成人插手了也會讓孩子非常沒面子反而更受欺負。而這個強大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培養一個可以讓孩子強身健體的興趣,例如跆拳道之類,這樣的興趣更可以直接的培養孩子的信心。多與孩子交流,孩子最初的三觀便是由父母言傳身教的。培養孩子正確的三觀,不嬌縱不寵溺。

至此,祝願題主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


也不要太心急,不管你的孩子多強勢,多麼不膽小,幼兒園裡總有更皮的孩子;孩子太小還不知道交往,等大一些再看。此外,如果鄰居家的孩子屬於特別愛打人,甚至有家長鼓勵他那樣(你知道,有時候我們傳統上更喜歡「厲害」的孩子),請先少和他接觸。最後就是,不以成人的世界看待孩子的行為,多了解孩子,多看些相關權威研究的書,了解當前孩子的心理特點。

同樣家有幼兒園小朋友。


躲!
認為這個字太慫了,對嗎?但是這卻是避免孩子多次受傷的最直接方法。而大部分孩子在讀小學或者更大的時候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專門欺負別人。

孩子為什麼膽小,很可能是因為孩子的杏仁核比較敏感,這是天生的。

大腦的杏仁核控制著恐懼的情緒,恐懼是動物的天性,動物的天性需要保命和逃生,大腦的杏仁核就擔當了這個重要的腳色,有的人天生就比較膽小,是因為杏仁核的反應過於敏感。膽小其實並不一定是壞處,從生存的角度來看,膽小一點可能生存的幾率會大一點。老子常常強調柔弱就是剛強,剛強尖銳的東西容易折損,就是同樣的道理。不要太擔心孩子的膽子小,膽子小的人就做膽子小的人該做的事,膽子大的人就做膽子大的人搞做的事,這個社會就是需要各種不一樣的人。


欺負回去,不用教,告訴孩子你愛他,用氣場,用你的動作,所有的都告訴他,堅決不可以,有爸媽在,不用怕。另外~多陪孩子,孩子感受到你的愛了,就會有底氣。


如果有條件的話,送去小班制的幼兒園吧。這種問題不好解決,經常被欺負恐怕對心理健康有影響。


我家孩子也這樣,在幼兒園長的人高馬大,經常被欺負。後來我逼著他看了十集動畫片,現在好多了。


贊成樓上練跆拳道和多做戶外活動的回復。


你得看鄰居家的孩子比你孩子大多少,如果大很多,你讓你孩子打回去保護自己,用這種很抽象的方式,你覺得兩歲4個月的孩子能明白? 另外你的孩子能哭著喊媽媽,向你求助,證明他也不是那麼軟弱。 作為母親,我碰到在外面故意欺負我女兒的孩子我先會警告,說不可以。如果警告不行,碰到幾次還故意在滑滑梯這種危險的地方踢我女兒而且家長又沒制止的情況,我會上去一把把這孩子拎開。


孩子膽小,受同伴欺負愛哭,可能是孩子平時受到養育者的保護比較多,孩子還不懂得怎麼向外探索,還沒體驗到自己的力量感,建議家長平時多鼓勵孩子自己獨立自主做事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給予積極的暗示,不給孩子貼膽小的標籤,在家中多模擬和小朋友互動的場景,通過遊戲的方式教會孩子正確的應對矛盾衝突等!


上周親眼看一個被無意欺負的6歲小胖墩一受委屈就找媽媽,媽媽就去找那兩個無意碰到小胖墩的二年級的女孩,然後就是30多歲的婦女和兩個8歲丫頭你指我,我指你的吵架,然後小胖墩音量時高時低,時哭時不哭。這個事例首先告訴家長,別過度保護孩子,尤其你家這個可能是五大三粗的男子,其次養女孩的別8歲就養得如此囂張潑辣。


時刻對自已說」任何情況下都不許示弱「

」不許示弱「


小時候常常被欺負(不知道是周圍熊孩子太多還是自己太熊~~~~(&>_&<)~~~~ ),大多時候被欺負了也不太敢跟爸媽說,唯一的反抗方式就是不出去玩兒,自己在家呆著,所有人都覺得我是個很內向的孩子。。。

直到,直到小學三年級重新分班。新班級氛圍非常活潑,不知不覺就變開朗了。

這麼小的孩子性格還沒定下來,應該不用太擔心,小朋友上幼兒園上學會遇到新朋友,情況應該會有改變。

對於本身內向的孩子,反抗其實很難做到,能反抗就不會被欺負了。。。後來我爸爸就告訴我,對討厭的小朋友最好的反抗方式就是不理睬(現在想來就是高貴冷艷范兒),不能哭,惹不起還躲不起嘛,他們欺負幾次覺得沒意思就不欺負了。(此法親身驗證有效)

家長朋友的孩子如果有比較開朗的,幾家人一起玩兒,給小孩子相處的機會,這樣也不錯。

記得告訴孩子身體重要部位要保護好就好了,別的不用太擔心,跟老師溝通好,及時了解孩子在幼兒園有沒有被欺負,一般的欺負比如搶個玩具啥的就無所謂了,如果被打什麼的及時處置就好。


這可不能讓孩子受欺負啊,大點了去培養下愛好,主要是有自信,跆拳道也蠻好的


鄰居小孩都這個德行。。。環境不大好啊 在學校應該不會吧


你們好,我是匿名用戶

沒黑歷史會產生自卑感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幼兒園會布置需要父母高度參與的「親子作業」?
小孩哭了怎麼辦?是該哄他還是該讓他哭個夠?
應該向自閉症孩子坦白他的病情嗎?
私塾(homeschool)適合什麼類型的孩子?
iPad 上有哪些好的免費的兒童教育軟體?

TAG:心理學 | 育兒 | 兒童教育 | 幼兒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