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水果製成的酒類中,為什麼葡萄酒影響力最大?

跟葡萄本身的特性有什麼關係?此外是否還有什麼歷史文化因素?


其實 @Cavier 已經非常清晰簡要的說明了問題的本質。

但是我想用更專業的方向多說一點,列出一些數據,這樣大家理解能更為清晰一些。

含糖的水果都可用來釀酒,但是不是所有含糖的水果都適合釀酒。

為了避免大家不知道酒是怎麼來的,下面的「公式」告訴你是怎麼回事:

「糖「 (被酵母轉化為)==&> 酒精 + 二氧化碳 + 熱量

(其實這裡的」糖「可以是葡萄糖、果糖、蔗糖、乳糖,甚至澱粉、菊粉,只不過後者這兩種碳水化合物不可以被酵母直接發酵,比如釀造威士忌的穀物里澱粉需要麥芽里的酶將澱粉轉化為麥芽糖,然後才可以發酵。葡萄和其他水果含有不同比例的葡萄糖和果糖。)

葡萄是非常適合用來釀酒的有如下原因。

首先葡萄的酸度是它適合被釀酒並被保存和傳播的一條重要原因。這裡所謂的酸度不是嘗起來酸不酸,而是指葡萄的pH值,相對比較低(通常在pH3左右)。低pH值對於古代沒有大規模冷藏、冷凍、巴氏消毒技術的時代,低pH值就和鹽漬糖漬食物(滲透壓作用)類似,都是利用了簡單的屬性抑制微生物生長來保存食物和飲品。

pH差1,氫離子濃度差10倍,所以pH3和pH4是完全不同的,就是1pH的差別也有巨大的差別。這也就是啤酒廠在管理時比葡萄酒廠更需要注意清潔的原因,因為啤酒的pH值通常在4以上,所以有更多的微生物可以存活。而在pH3-3.5這個區間,除了少數諸如醋酸菌的傢伙,能存活的微生物數量少了很多。並不是說葡萄酒不需要注意衛生,果蠅攜帶的醋酸菌是可以污染葡萄酒的,葡萄酒變葡萄醋也不是說著玩滴。

無法保存的飲品,自然也就談不上傳播飲用文化。

當然了,你好奇是不是只有葡萄酒有這麼低的pH,答案當然不是。

其實從上圖你可以看出來,葡萄確實屬於pH值較低的水果,但是其他部分水果也比較低的pH,但是它們為什麼沒有成為主流呢?

沒有成為主流也有必然的原因:

要麼是根本釀不了(pH太低或者糖含量不夠),

要麼是做起來費成本(果實產量低或者出汁率低),

要麼是做起來費事(比如榨汁步驟繁瑣)。

以下舉兩個例子。

檸檬的酸度絕對夠低,但是沒有足夠用來發酵的糖(酵母沒有了食物),而且酸度低到酵母無法存活(生存環境嚴苛),酵母GG了,哪裡有勞力給你造酒精。

蘋果的pH值也不是很高也不是很低,糖含量比檸檬高,按理說釀酒應該也不錯吧。但是蘋果的出汁率低,一顆蘋果也壓不出很多的果汁。其實桃子、杏子、李子這些核果類水果都是差不多,很甜,酵母能有食物來轉化為酒精,但是榨汁水時也不如葡萄handy,而且產量又有限。你想想像葡萄一樣一擠開就有果汁流出來的水果是不是沒有想像中那麼多呢?

當然,葡萄也堪稱自帶酵母的水果,葡萄表面的白霜就是酵母,在以前人類還沒有商業性質的區分菌種培養酵母前,葡萄是更容易發酵的水果,只需要踩碎外皮,讓果汁和果皮泡在一起,等一段時間就好了。如果換做其他需要剝皮的水果,可能在發酵啟動前果汁就壞了。

沒有量的保證也談不上規效應,更形成不了文化。

上圖數據出處: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乳品與飲料工藝學


Wine這個詞,理論上是所有水果酒的總稱,但是現在是單指葡萄酒,其他水果酒要加上水果品種(例如Apple wine)。除了葡萄以外,絕大數可釀酒的水果存在以下問題中的一個或幾個:

缺乏可發酵糖

酸度較低

酵母營養基不足以支持整個發酵過程

這些問題在現代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加以彌補,但是在古代,葡萄無疑是最適合釀酒的水果,沒有之一。至於葡萄酒在普及之後產生的種種歷史,宗教和文化的影響,只能說是建立在其特性上的。葡萄酒的酒精度比較穩定,相對於歐洲古代的其他酒精飲料(蘋果酒,蜂蜜酒,奶酒,麥酒),葡萄酒的香氣和口味又比較舒適,在古希臘和羅馬時代就已經是最普及的果酒了,酒神巴斯克的形象就是被葡萄藤和葡萄果實環繞著,至於基督教那是後話了。


忘了啥時候關注的這個問題,前幾天 @安然 同學回答這個問題時,收到了提示。他從技術層面回答了這個問題,非常精彩。

其實在前段時間給 @小酌日曆 寫的一篇文章我感覺也能很好的來回答這個問題,這裡我就偷個懶直接把當時的回答搬過來啦。

原標題《為什麼好喝的果酒那麼少?為什麼果酒市場沒有老大?》內容深度:☆☆

首發於 微信公眾號:小酌日曆(ID:SexyDrinkers)及知乎專欄 @小酌日曆

以下內容稍有刪改

1果酒的定義及分類

果酒在酒水的世界裡面是一個比較特殊的類別,十分豐富的水果品種使得果酒甚至沒有一個統一的法定標準,也暫時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官方定義,在這裡根據自己的理解做了如下歸納。

果酒從廣義上講是指以水果為主要原料,通過發酵、浸泡等工藝製作而成的酒,以及水果風味的配製酒。而在實際生活中通常把葡萄酒從廣義的果酒中單列出來,下文中所討論的果酒便是指除葡萄酒以外的果酒

圖片來源:互聯網路

先來羅列一下市場上常見的果酒種類:

類似飲料的果味配製酒:通常沿用果味飲料的工藝,以水、蒸餾酒、甜味劑、果味香精、食用色素等為原料調製而成。通常這類產品不含或少含果汁成分,因為有水果香味,也被普通消費者理解為果酒;

類似果汁的調配果酒:通常沿用果汁工藝,以水、蒸餾酒、果汁為原料,水果成分不經發酵,而是通過調配或泡製獲取水果風味製作而成;

類似米酒/啤酒的複合發酵果酒:在米酒/啤酒工藝的基礎上,混合水果發酵而成。準確點說應該叫水果米酒/啤酒;

類似葡萄酒的發酵型果酒:以一種或多種水果發酵而成,完全由水果釀造而成,是技術難度大,成本較高的一類,口味變化最豐富的一類。

圖片來源:The Independent

看似種類繁多的果酒為何一直沒能形成氣候,在我看來源自多方面的原因:

先天原因

「酒」是一類文化屬性很強的消費品。葡萄酒、啤酒、黃酒、中國白酒、白蘭地、威士忌等常見酒類都有自己完善的歷史文化體系,也都擁有各自堅實的受眾群體。

但,果酒不是。若要深挖考古證據,果酒也曾經零星的出現在歷史文獻中過,但少有果酒發展出了自己獨立的文化體系。深究其原因,這得從原料本身的特性說起。

圖片來源:firescreek.com.au

我們將葡萄酒和果酒進行個簡單的對比分析。

葡萄酒,我們常說它是被發現的,而不是被發明的,其得益於葡萄自身優異的理化特性,這些特性甚至能讓葡萄在幾乎沒有人工干預的情況下轉化成合格的葡萄酒。首先它產量較大,容易有富餘的原料用於釀酒;其次它表面天然攜帶大量野生酵母,具備自然發酵的先決條件;果皮的機械強度適中,既利於運輸也便於發酵前的破碎;果肉的液化程度高,不會在出汁這個環節上帶來困難。

最重要的是:葡萄有較高的自然糖度,足以發酵到易於保存的高酒精度;以及適宜的酸度,這個酸度下是酵母的天堂,卻是大多細菌的禁區,有效的維持了發酵過程中的微生物穩定性,而帶來的酸感也在消費者的接受範圍。

Wine Grapes 一書共收錄了 1368 個釀酒葡萄品種

葡萄可謂集「高富帥」於一身,所有先天條件都非常有利於葡萄酒的釀造,早在遠古時期葡萄酒便被先人所發現並總結出完善的釀造工藝(陶醉8000年——美酒起源時間線),並在後續的發展過程中培育了眾多優良的釀酒專用品種,在天時、地利、人和上佔盡了先機並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文化。

而其他水果卻沒有這麼幸運了。且不說產量,最吃虧的要算它們自身的理化特性了。大多數常見水果相對葡萄來說低糖高酸,若在沒有技術條件的干預下進行發酵,產生的低酒精度不利於產品的保存,發酵後凸顯的高酸非常容易讓酒不好喝,甚至能達到不愉悅的程度;好容易有那麼幾個高糖水果,酸又非常疲軟,使得細菌問題在發酵過程中便早早的顯現出來。而發酵取汁在大多數果酒的生產中也是一個難題,要麼果皮太厚太苦,要麼果肉太硬、太稠……

圖片來源:互聯網路

總之,幾乎難以找到像葡萄那樣集「高富帥」於一身適合釀造的完美水果,別說在工藝技術不發達的歷史早期,即使到了技術手段發達的今天,想利用單一水果釀造一款優秀的果酒也不是那麼容易。

因為原料先天條件的原因,果酒失去了歷史的先機。一個連歷史都無從談起的產品,何來自己的原生酒文化。

在消費葡萄酒時,消費者會遵循葡萄酒的文化體系去品鑒、消費,不會到葡萄酒裡面找「葡萄味」。而吃了沒文化的虧的果酒同學卻沒能有這樣的待遇,消費者卻會下意識去尋找水果原本的味道,但經過發酵的果酒幾乎都給不了他們滿意的答案,使得果酒難以流行。

技術原因

果酒失去了歷史先機和文化的沉澱,而到了技術手段豐富的今天果酒依然存在在較多的技術困難。

原料品種及栽培管理

還是先說釀酒原料,葡萄酒經歷了上千年的發展後,發展出豐富的專門用於釀酒的葡萄品種,也發展處專門服務於釀造的栽培方式,可謂在原料上做到了極致。

常見釀酒蘋果品種

而果酒呢?放眼世界只有僅次於葡萄酒的世界第二大果酒——蘋果酒(Cider)形成了自己的釀造品種體系。絕大多數果酒原料都來源於產能過盛的鮮食水果,為釀造進行單獨的栽培管理更是無從談起。要知道同一種水果,用於鮮食的與用於釀造加工的遵循的是不同的栽培管理方式,他們追求不同的理化指標。

基礎科研薄弱

從幾千年來的技術積累,到今天全世界的大學和科研機構,葡萄酒早已形成成熟完善的工藝及科研體系,釀酒師們在創作過程中有更多精力投入到葡萄酒在藝術層面的表達。

圖片來源:互聯網路

而品種眾多的其他水果,每種都有自己的特性,在科研上僅有少量的淺表研究,基本談不上積累。我剛從葡萄酒行業轉入果酒行業時,甚至發現很多基礎數據都無從查詢。釀造工藝看似大同小異,放大到規模釀造時卻會帶來不小的麻煩。果酒釀酒師每遇到一種新的水果時都不得不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比較基礎的技術研究上,每種水果都是新的挑戰。

技術人才缺乏

許多高校都開設了葡萄酒工程專業,為葡萄酒行業輸送大量專業技術人才。但果酒卻因品類小、技術難度大,難以吸引專業人才的目光,技術實力相對薄弱。

目前果酒釀造的技術人員主要來自果汁行業和葡萄酒行業,在新的領域中沒有現成完善的技術體系,都需要藉助之前的行業經驗重新探索,難免將之前固有的工作思維帶入新的領域。透過其作品或多或少能感受到釀酒師們原職業的影子。看似種類繁多,其實技術能力參差不齊。

營銷原因

這一點其實也和歷史文化非常相關,葡萄酒在自己完善的文化體系的基礎上建立了成熟的營銷體系,針對不同的市場受眾,用不同類型的產品配合相應的營銷方式,標標中的,行之有效。

而果酒沒有,果酒行業同樣也難以吸引專業的酒水市場人才,造成多數產品在設計初期便想當然,脫離市場需求,為了釀酒而釀酒,外觀設計差強人意,營銷手段單一,難以找准市場切入點,經常強加赴會歷史文化,大打保健的旗號。至少這樣是不被我認同的。

圖片來源:互聯網路(配這個圖的原因是,我只想表達大部分果酒的包裝很醜)

作為一名果酒釀酒師,我更希望自己的產品順應時下流行文化,給消費者帶來的是身心的愉悅,而不是一味的鼓吹保健。它的確是健康的消費品,但它不是保健品更不是藥品。果酒的市場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果酒未來的方向

上面從幾個方面給大家探討了果酒目前的現狀。經常有朋友問我,既然你都清楚了果酒的現狀,為什麼還要堅持在果酒行業發展呢?

因為果酒行業充滿希望!

正是因為果酒的技術還不夠完善,才留給釀酒師更多值得探索的技術點。而缺少統一的標準,換個角度看,正是留給釀酒師們開闊的創新空間。隨著儲運技術的發展及更多的新技術出現,它們越來越多的被應用在果酒行業,讓以前的不可能成為可能。拋開固有思維的束縛在食品安全法的範圍內大膽探索創新,使得產品豐富多元化。

圖片來源:suntory.co.jp

如今在世界範圍內,果酒市場也有一些亮點:日本的梅子酒、柚子酒已經開始形成自己的亞文化體系;歐美的蘋果酒(Cider)其實一直擁有悠久的歷史和擁躉,只可惜還不被國人所熟知;啤酒王國比利時的水果蘭比克(fruit Lambic)一直都是果酒中的典範(好吧其實這是一種水果啤酒)……

我所釀製的一款藍莓酒

對於中國市場而言,果酒還是一個成長中的少年,潛力巨大。果酒也不必強加附會歷史文化,應當融入時下主流文化成為時尚的一部分,從口味和文化上被越來越多的大眾所接受。希望能在不久的將來,在我們的國度上也會出現一些一呼百應的作品。

?版權所有 轉載請聯繫 Jonathan@sexydrinkers.com

日本梅酒最值得借鑒的一點在於,通過原料的高檔化——如使用高檔基酒(威士忌、白蘭地等)和製造「完熟」果概念——實現了果酒品質的高端化。如果一個品類沒有高端旗艦產品出現,是很難在消費市場獲得足夠目光的。

——嶧峰

歡迎關注小酌日曆公眾號


因為葡萄是唯一一種水果,其釀造出來的酒,能帶有該品種水果本身沒有的香氣和味道。

這話怎麼理解?

蘋果酒有蘋果味,除此之外就沒什麼其他味道了;

檸檬酒有檸檬味,除此之外也沒什麼其他味道了;

荔枝酒有荔枝味,除此之外也沒什麼其他味道了。

---這不是廢話嗎?

---在點明一些非常規的事實之前,必須先強調某些常規到廢話級別的事實

燃鵝,用葡萄釀成的葡萄酒,除了葡萄味以外,你可以從其中找到很多其他的味道,例如:

長相思Sauvignon blanc(葡萄品種名)的生青/番茄梗味;

桑嬌維塞Sangiovese(葡萄品種名)的酸棗/山楂味;

雷司令Riesling(葡萄品種名)的汽油/礦物味,

等等。

而人類,作為一種會主動尋找/提煉食物味道來取悅自己的高等動物,對這種神奇的酒精飲料趨之若鶩簡直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可能有人問,胡說!亂講!我從來沒有在紅酒/葡萄酒裡面感受過這些味道!都是虛的!不存在的!吹牛逼的!

對於有這種想法的朋友,首先,為您的經歷感到惋惜,作為從業者,更為未能改變您所在的這種未能讓您獲得該有的體驗的惡劣的市場環境而感到內疚,儘管這樣的市場環境已經虐待我們千百遍,但仍然希望您能夠始終相信:

這些體驗不是沒有,不是不存在,而是您未遇到而已。


在買不到酵母菌的古代,葡萄是最容易自然發酵的水果。


那個說葡萄酒喝不出葡萄味,喝出其他風味的,過來,我不打你。

人家問葡萄酒,你說的是紅酒。

葡萄酒,啤酒,黃酒三大古酒,應該是人類進入農業文明,最早大量種植和儲存導致的。分別來自葡萄,大麥,小米


手機簡答

跟宗教進行了捆綁

在基督教儀式當中 葡萄酒是必不可少的一樣物品

聖餐中肯定會有

好像還代表了耶穌的血


1.葡萄種類多,因為是多核果,容易發生突變和雜交。

——也就說明範圍廣,特點多

2.葡萄本身受水土影響大

——也就更好表現當地的特色

3.植株小,容易種植

——也就是說人為操作性大,可以體現個人風格

4.產量大,出汁量高

——沒有一定的產量,怎麼形成商業市場,沒有市場怎麼進行發展

至於其他人扯的各種相干不相干,體現自己多麼貴族,鄙視他人聞不出什麼番茄味橘子味的,你沒學過葡萄酒成分么?你tm能比感官品評實驗室裡面的器材更加靈敏么?你知道葡萄酒分析學的核心是什麼?——別整天拿一些經驗學的東西鄙視經驗不足的人。

(雖然我也不是學釀造的,但是,好歹也自學了本科內容——最大感受4級教材的內容還不如本科裡面的多。)


葡萄最容易發酵(酵母本來就生長在葡萄的表皮)。葡萄最好種。西羅馬帝國失敗的時候,葡萄園幾乎完整的倖存了下來。

其實在中世紀的歐洲,葡萄酒的作用就相當於今天的亨氏番茄醬。那個時候歐洲的食物不好吃。要喝一口葡萄酒才能把食物咽下去。其實現在葡萄牙和義大利還有以紅酒佐餐的習俗。

另外,糾正一個常見的錯誤。著名紅酒葡萄品種,設拉子的產地不是伊朗,而是法國西南部,設拉子的另一個名字叫「西拉。」和伊朗城市設拉子沒關係。


我覺得高票回答說的很有道理,從很根本的方面解釋了葡萄好釀酒的生物/化學原理,但是歷史原因/地域原因也很重要。

其實這個問題更適合的問法是「…為什麼葡萄酒在中國影響力最大」。因為在英國,除了葡萄酒wine(或者同樣由葡萄發酵產生的rosé以及以葡萄為原料的香檳。註:在歷史上,香檳的原料曾經不一定是葡萄)之外,僅次於它的是cider蘋果酒,所謂「世界第二大果酒」。(維基百科)

下面我先來介紹一下蘋果酒。蘋果酒在英國異常流行,英國也是(謎之)「人均蘋果酒消費最高的地區」。簡單的搜一下tesco里的cider,有一百多種結果。

英式cider度數都不高,通常很甜,我們會當果汁一樣喝。下面這種是我比較喜歡的一種cider。草莓lime(青檸?)口味。

當然cider不只在英國大紅大紫,如果去看看維基百科(抱歉我又作弊了,所以這段以下信息來自維基百科)。蘋果酒在全世界各地都有生產,例如阿根廷、澳大利亞、奧地利、比利時、加拿大、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南非、愛爾蘭以及很多很多國家。蘋果酒在最近幾年也開始慢慢進入中國市場,而葡萄酒在中國,據說已有幾千年的歷史,甚至有可能是第一個釀造葡萄酒的國家(McGovern, Patrick E; Fermented beverages of pre- and proto-historic China.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4,10 (51).(這個歷史因素,解釋了中國葡萄酒獨佔鰲頭的一部分原因)。想要知道更多葡萄酒在中國的史料,請自行google「葡萄酒中國」。

目前中國葡萄園面積世界第二,產量世界第九,消費量世界第五。(紅酒世界.2006.等我在電腦上把文獻補出來)簡言之,我國是葡萄酒巨頭,葡萄酒在我國必然影響力之大是其他果酒難以望其項背的。然而在英國這麼一個「風光秀麗」「風調雨順」(注意引號!!)的地方,我個人猜想,只有蘋果這種東西才能長好,所以才有蘋果酒的繁盛,經常在秋天,可以看到路邊別人家院子里的蘋果樹掉落的一地的蘋果默默的爛掉。或者有的人會用紙盒子裝著自家蘋果樹的果實,放在院子門口,上面寫著help yourself(請自己拿著吃吧)。提起英國的氣候和水果種類,這是讓人滿臉是淚啊。(好像偏題了)

在《Liber Sancti Jacobi》書中提到,12世紀在保加利亞,蘋果酒超過了葡萄酒。(二次引用自維基百科)所以酒的影響力,除了歷史因素外,也有一部分是取決於當地(本國)的果類生產,也就是氣候光照溫度土壤等地域因素。

給你們看我們家常喝的rosé

因為經常打折。口感清甜,light refreshing。

給你們看我們昨天在超市買的酒。

天啊我真的是來念phd的嗎?哦不,沒有點酒怎麼熬得過phd。(?ì _ í?)

以上。


想從實踐方面回答

自己讀研到現在目前已經釀了石榴酒,楊梅酒,藍莓酒,草莓酒

但是從口感香氣來說都比較單一,基本都是本身的香氣特徵,酒體也比較瘦弱,繼續陳釀也並不會有太多變化,且基本不適合陳釀太長時間

而只有用葡萄釀酒才能達到如此豐富的香氣口感

so......


我僅從歷史方面分析,葡萄是人類最早馴化和種植的水果之一。


謝邀

說句我擔心的,就按照最近幾年群眾喜好的趨勢……

榴槤釀酒指日可待………


你聽說過葡萄糖嗎

葡萄中這種糖的含量比其他水果高,酵母最容易利用這種糖


因為波斯帝國的國酒是葡萄酒

波斯帝國在古代是什麼意思你知道的


世界語不能成為通用語言,因為它沒有相應的文化支撐。葡萄酒形成的歷史,擴散全球的的葡萄酒文化,技術,知識,飲食習俗,其它酒類無法望其項背。


推薦閱讀:

如何挑選200元以內的葡萄酒?
紅酒與乳酪同服,能有助於減肥么?
為什麼葡萄最適合釀酒?
酒好喝嗎?
如何在沒有開瓶器的情況下打開紅酒?

TAG: | 葡萄酒 | 紅葡萄酒 | 酒文化 | 釀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