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白起,你認為歷史上誰的為帥才能和他不相上下?


帥才不說。

個人角度覺得有些遺憾。

接著zhang fuguang的說

經歷巔峰戰役長平之戰之後。

君相將之間意見相左,被迫放棄自己的主見。

隨後,昭王變卦,請他出山。恰逢他重病且認為時機已逝拒絕。

大軍一敗之後,昭王再請,昭王認為軍神可以避免戰敗。他再以同樣的理由拒絕。

末了,大敗而歸。昭王請守函谷關。此時依舊固執拒絕。

最後,因為三次違抗軍令而被賜死。

我覺得他的心境就像,目睹自己精心完成的絕世作品被他人糟蹋的藝術家。

所以最後情願一死,也不願去挽救自己的作品。

我也不清楚應該如何概括這一行為。

但是僅僅從藝術的角度說,我覺得如果第三次,敗守函谷關他出山將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復原的過程也是再創造。

或許會使他的軍神形象更加深化。歷史上可能就是另一番形象了。

不過,已經在長平之戰中背黑鍋殺降的他。已經在長平之戰時不再年輕的他。

或許,有這樣一件作品已經足夠了。

看法如上

如何評價,我也評價不了。或許在情商方面只是和我們一樣的普通人吧。

或許再過三五十年。我也知天命了,就可以評價了。

^_^


並沒有,白大爺打仗沒輸過,連平局都沒,以少勝多有,以眾凌寡有;輕裝急襲有,高牆厚壘有;攻堅奪城有,野戰包圍也有,各種各樣的仗都打過,天生的戰爭怪物。

比起吳起,韓信,孫武,諸葛,李靖這些人來,這些人的戰爭藝術都是人道巔峰,白大爺是天道,天生的,羨慕不來,至於為什麼後世對那些人評價更高,當然是因為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況且,祈求老天爺降下白大爺這樣的怪物來,遠不如中規中矩的培養普通將領來的穩如狗。


中國第一個以殲滅有生力量為目的的將領。


答案在史記卷七十三 白起王翦列傳第十三

太史公把這兩人合作一傳,不僅是要描繪秦滅六國的歷史畫卷,也要表達他對二人的看法。

長平之戰,在相持中發動突然襲擊,在迂迴穿插的運動戰中,圍殲敵軍主力,此種戰法屢見於史。

命運呢,經歷了軍事生涯的巔峰,因與一把手意見相左,遭到貶謫而被逼自殺,隆美爾表示躺槍。


如果論打殲滅戰的水平,近代粟裕大將與白起不相上下,都是大範圍的殲滅敵軍,粟裕更是打了很多神仙仗,當然政治水平也差不多。。。。


司馬錯、李牧。

  1、練兵、帶兵水平極高。

  2、愛兵如子、極得人心。

  3、大局觀好,雖不為政,但已跳出單純兵戰的窠臼,將軍事看做是政治的籌碼。

  4、思慮周祥,誠如《孫子兵法》所言,多算者多勝!宏觀與細節並重。

  5、無利不戰、無成算不戰、無戰機不戰。能忍能等能斷,力求每戰必勝,每勝必有大利市。

  ——都是頂級的兵家,都不算好的政治家。


白起了解不多。但能和白起並舉的應該蠻多,隨便說幾個 衛青,陳慶之,楊延昭,徐達


【未完】感覺很多人都沒搞清楚「帥才」的定義,硬是把"後勤","政治覺悟",「為官之道」等等都參與了評價。

另外,帥才的其中一個被人忽視的參數是運氣,可能一個運氣好的將領在春秋筆法之下就成了胸中有韜略,具體如諸葛亮,很多人質疑他是軍事家的稱號是因為六出祁山也沒能撥動魏蜀的力量天平反而加速蜀國的崩潰,這裡運氣有一個很重要的體現,諸葛亮前5次攻魏國沒能等到魏國國內成規模的叛亂,等到魏國出現內部問題時,已經是姜維執掌軍隊,如果諸葛亮能夠六出祁山時趕上魏國的內亂,然後戰績稍微好看一點,列封軍神就毫無疑問了。另外一個就是李廣,侯爵難封,運氣的作用(負面)在他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多次出擊追擊殲敵都盡數迷路,但有人質疑他的軍事才能嗎?大概詰難都在他政治覺悟低下。

然後,白起,韓信,粟裕,很多人說這三人相似,所有作戰形式都嫻熟得像藝術一樣,行雲流水,但是不是忘卻了,這三人是有強力支持才能達成他們的mvp地位,秦國滅趙,王翦兩攻而敗,白起要添兵加馬才能答應秦王一攻而下,韓信如是,粟裕如是,背後必須有一個強大支持(不論是物質上,還是意識形態上),看看廉頗和李牧?誰質疑他們軍事能力?一個是背後決策者的信心不足,一個是背後國力量不足以支撐他的戰術或者戰略意圖

先說這麼多,暫且去搬磚,容後再補……


說一個吧,霍去病。武安君是多以正面對決的戰法。這種戰法最能體現個人的軍事才能跟統帥魅力。冠軍侯是以游擊戰法出名。我個人感覺如果論軍事才能這兩個應該差不多。個人感覺。


司馬錯,韓信,都與白起同一級別的帥才,相對的,司馬錯更擅長戰略分析,韓信更擅長排兵布陣,瞞天過海,白起更擅長戰術指揮,但他們都有一定的不足,司馬錯少些匪氣,韓信不善補給,白起重攻輕守,個人覺得李靖,李世民,還有成吉思汗,比前三人都要強些,李靖,李世民不用說,攻守兼備,戰略戰術都很牛,成吉思汗嘛,人家攻擊力強的不是同一個檔次呀,當然老毛也是相當牛叉的,戰略眼光高的不是一星半點兒呀


根據歷史的記載,我得出如下判斷,白起是一個殺人魔,殘酷,意志堅定但無情,有才智但邪惡。雖然,我承認他加速秦統一六國過程,並間接促使中華民族融合的歷史作用。

伊闕斬殺韓魏聯軍24萬。攻楚三次,攻破楚都,燒其祖廟,共殲滅35萬楚軍。攻趙先後殲滅趙軍60萬(含長平之戰)。攻韓魏殲滅30萬。白起一生共殲滅六國軍隊約165萬。(百度據史統計)較之希特勒如何?

白起坑殺趙軍四十萬不是輝煌的戰績,而是恥辱的印記(40萬的數量存在爭議,但可以肯定死在白起手下的6國士兵絕對以10萬計數)。將上10萬人圍困,使其長期受到死亡,絕望,飢餓等威脅,本已經非常不人道,加之就地坑殺,考慮到死者臨死前所受的巨大折磨,這種殺人方法更是慘絕人寰的。相比之下,他所釋放的那200號人如此微不足道。

有人辯護,認為當時的戰爭條件只容許他坑殺,因為這樣可以節約人力,節約箭矢,減少大量兵器磨損,對秦軍百利而不一害,然而這與對事件本身的定性無關。

我覺得比起「評價白起」這個問題,「人們怎麼評價白起」 更值得我們去關注,我不懂得為什麼史書的評價對其都是偏正面的,為什麼大家說起他的戰績是都是熱血激昂,甚至充滿民族自豪感的(中國出了個多有才的人啊),為何沒有人用評價希特勒的思維去評價一下他,或者是評價一下大家的評價。

當人們面對歷史上殺敵多少的數字時內心所激發的不是對人性和戰爭的思考,對邪惡的批判,而是一種誇張的自豪感,那麼我覺得,這樣的大眾心理是危險而不文明的(看看日本大地震時某些國人神一般的觀點)。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哪些人有很大可能患了阿爾茨海默病,或者像「漸凍人症」這樣罕見的疾病?
理論上來說中國是否還有更多更牛更精緻的文物沒有被出土?
北宋謚號等級是什麼?
如何評價張學良的一生?
撒切爾到底有沒有談判時差點從台上跌下?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中國古代歷史 | 歷史人物 |